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54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蓝图:集成、创新与应用图书

A Blueprint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Cities: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SSAPID:101-1992-2092-71
ISBN:978-7-5097-671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的现实需求,以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为出发点,按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低碳发展路线图和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三位一体”的逻辑框架展开相应的方法学研究,并在广元市、济源市以及杭州市下城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与集成示范。本书的创新点在于把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庄贵阳
编 辑:蔡莎莎;王楠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成果作者名单

 第一部分 方法篇

  第一章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

   一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研究进展

    (一)国际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研究

    (二)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研究

   二 重要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评析

    (一)两个指南介绍

    (二)比较两个指南

    (三)适用性分析

   三 清单编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组织工作流程

    (二)明确主要内容

     1.编制年度

     2.温室气体种类

     3.地理边界

     4.核算范围

    (三)方法选取

    (四)活动水平数据收集

    (五)清单报告应用

   四 结语

  第二章 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一 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基本内涵

   二 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了解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二)描绘城市未来发展情景

    (三)设定城市低碳发展目标

    (四)编制重点领域行动计划

    (五)评估低碳适用技术减碳潜力

    (六)提出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三 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关键内容

    (一)与国家层面低碳发展战略对接

    (二)明确重点领域和行动计划

    (三)体现地方低碳发展特色

   四 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整合与目标协同

    (二)构建路线图设计与执行支撑体系

    (三)扩大宣传教育,凝聚行动力量

    (四)注重行政侧激励,提升规划效力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路线图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 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方法

   一 低碳技术和低碳适用技术的内涵

    (一)低碳技术的含义

    (二)低碳适用技术的含义

   二 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重点领域

    (一)低碳适用技术重点应用领域的减缓潜力

    (二)低碳适用技术重点应用领域的减排成本

   三 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研究现状

    (一)中国人民大学的技术需求评估研究

    (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技术需求评估研究

     1.组织评估工作

     2.识别优先发展领域

     3.识别优先(子)行业

     4.识别优先的技术

     5.制定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

    (三)世界银行的技术需求评估研究实践

     1.技术措施和预选技术的识别

     2.对预选技术的初步筛选

     3.对预选技术的深度评估

   四 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方法

    (一)评估步骤

    (二)其他说明

   五 推动城市推广应用低碳适用技术的一般措施

    (一)善于总结经验与完善不足

    (二)统筹兼顾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与实用性

    (三)积极创造低碳适用技术扩散的良好外部条件

    (四)扶持创建地区低碳科技创新孵化中心

    (五)适时推广低碳节能示范工程成功经验

    (六)努力引导公众培养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 广元篇

  第四章 社会经济现状及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

   一 基本情况

    (一)地理气候

    (二)自然资源

    (三)经济发展

    (四)能源消费

   二 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

    (一)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注重顶层设计

    (二)体制机制开拓创新,敢为全国之先

    (三)加快生态广元建设,生态成绩卓著

    (四)加大低碳合作交流,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加强低碳宣传力度,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六)策划推动碳汇项目,碳汇交易项目落地

  第五章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广元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一)温室气体清单报告

    (二)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三)主要结论

   二 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阶段: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二)区位特点:主体功能区定位提高了低碳发展的要求

    (三)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任重道远

    (四)发展保障:低碳发展能力薄弱,资金投入欠缺

  第六章 低碳发展情景预估与目标设定

   一 低碳发展情景分析

    (一)方法说明

    (二)关键变量预测

     1.广元市GDP增长预测

     2.广元市能耗目标水平预估

     3.广元市碳排放目标水平预估

   二 低碳发展情景设定

    (一)设定低碳发展情景

    (二)碳排放量升降条件

   三 情景分析结果

    (一)碳排放和能源结构调整预估

     1.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水平预估

     2.广元市人均碳排放水平预估

     3.广元市能源结构调整预估

   四 低碳发展目标设定

    (一)发展目标

    (二)总体目标

  第七章 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

   一 重点领域低碳技术应用情况

    (一)工业

    (二)能源供应

     1.煤电供应

     2.天然气

     3.非化石能源

    (三)交通

     1.交通网络建设

     2.交通基础设施维护

    (四)建筑

     1.完善低碳城市空间布局

     2.推进建筑节能

    (五)农业

     1.农畜业生产低碳化

     2.示范园区与生态项目建设

    (六)森林碳汇

    (七)废弃物处理

     1.固体废弃物处理

     2.污水处理

   二 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2015~2020年

    (一)工业

    (二)能源供应

    (三)交通

    (四)建筑

    (五)农业

    (六)森林碳汇

    (七)废弃物处理

    (八)小结

  第八章 低碳适用技术减排潜力评估及推广应用障碍

   一 低碳适用技术减排潜力评估

   二 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

   三 政策建议

    (一)深度催化和释放规划与政策引领效应

    (二)助推企业低碳意识转化为低碳生产力

    (三)以绿色融资驱动低碳生产

    (四)强化重点能耗地区和行业技术改进

    (五)在重点企业构筑低碳人才资源高地

    (六)统筹领域内适应与减缓正向协同效应

  第九章 低碳发展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 重点任务

    (一)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1.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2.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

    (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1.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低碳能源资源体系

     2.着力推进供能低碳化,构建低碳能源生产体系

    (三)科学规划构建低碳空间、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体系

     1.科学布局城市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2.优化交通线路和工具,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3.统筹规划优质建设,构建低碳基础设施体系

    (四)推广节能建筑技术,发展低碳绿色建筑

     1.有序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和节能水平

    (五)减少农业排放,增加森林碳汇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2.加强林地保护和林业建设

    (六)推行低碳政务,倡导低碳生产生活

     1.推行低碳政务

     2.低碳生产生活

   二 保障措施

    (一)加强机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落实配套政策,提供政策保障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四)突破重点领域,增加碳汇潜力

    (五)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作用

    (六)加强低碳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七)发展低碳技术,提供技术保障

    (八)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九)创新机制安排,增强发展活力

    (十)储备人才队伍,提供人才保障

    (十一)加大宣传力度,提供舆论保障

 第三部分 济源篇

  第十章 社会经济现状及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

   一 基本情况

    (一)地理气候

    (二)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2.水资源

     3.土地资源

     4.动植物资源

    (三)经济发展

    (四)能源消费

   二 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

    (一)享有低碳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

    (二)具备良好的低碳发展示范试点经验

    (三)低碳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日趋完备

    (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五)抓住产业转移机遇促进升级转型

    (六)积极建设完善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一章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济源市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一)温室气体清单报告

    (二)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1.按碳源、碳汇分类

     2.按清单编制范围分类

     3.按温室气体种类分类

     4.按部门分类

     5.按产业结构分类

     6.从人均碳排放量看

   二 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排放特征:人均净排放与工业排放呈现双高特征

    (二)发展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三)工业布局:以高耗能的重化工业为主

    (四)能源结构:以高排放的煤炭为主要能源

  第十二章 低碳发展情景预估与目标设定

   一 低碳发展情景分析

    (一)计算方法的简要说明

    (二)关键变量预测

     1.济源市经济增长预测

     2.济源市能耗强度目标水平预估

     3.济源市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水平预估

   二 低碳发展情景设定

    (一)设定低碳发展情景

     (1)基准情景(BAU情景)

     (2)一般低碳情景(中等情景)

     (3)强化低碳情景(领跑情景)

    (二)碳排放峰值的出现条件

   三 情景分析结果

    (一)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目标值估算

    (二)济源市人均碳排放水平预估

    (三)减排政策选择与非化石能源目标预估

     1.数理模型与减排政策选择

     2.非化石能源目标预估

   四 低碳发展目标设定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指标

  第十三章 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

   一 重点领域低碳技术应用情况

    (一)工业

    (二)能源供应

     1.煤电供应和天然气使用

     2.非化石能源

     3.城市供热体系

    (三)交通

     1.公共交通系统和非机动车出行系统

     2.交通网络

     3.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装备

    (四)建筑

     1.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

     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进

     3.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4.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五)农业

     1.创新农村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2.多种低碳畜牧业模式并重

     3.推广应用多种农业低碳技术

    (六)森林碳汇

     1.以重点工程构筑城乡生态防护屏障

     2.以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打造秀美济源

     3.着力提高造林质量和森林质量

    (七)废弃物处理

     1.工业废弃物

     2.城市生活废弃物

     3.农业废弃物

   二 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2015~2020年

    (一)工业

     1.主要低碳适用技术和产品需求

     2.重点推荐低碳适用技术

    (二)能源供应

     1.主要低碳适用技术和产品需求

     2.重点推荐低碳适用技术

    (三)交通

     1.主要低碳适用技术和产品需求

     2.重点推荐低碳适用技术

    (四)建筑

     1.主要低碳适用技术和产品需求

     2.重点推荐低碳适用技术

    (五)农业

     1.主要低碳适用技术和产品需求

     2.重点推荐低碳适用技术

    (六)森林碳汇

     1.主要低碳适用技术和产品需求

     2.重点推荐低碳适用技术

    (七)废弃物处理

     1.主要低碳适用技术和产品需求

     2.重点推荐低碳适用技术

    (八)小结

  第十四章 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政策建议

   一 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

    (一)人才缺乏

    (二)资金短缺

    (三)技术障碍

   二 政策建议

    (一)完善组织规划

    (二)创新制度机制

    (三)构筑人才队伍

    (四)给予资金扶持

    (五)强化技术支持

  第十五章 低碳发展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 重点任务

    (一)推进工业低碳转型,构建现代低碳产业体系

     1.推动工业企业低碳化改造

     2.推进工业行业结构调整优化

     3.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二)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洁能和节能并举

    (三)推广低碳交通工具,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1.构建低碳型综合运输体系

     2.构建智能交通网络

     3.建设低碳交通基础设施

     4.落实公交优先,优化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

     5.推广低碳交通运输装备

    (四)建造低碳建筑,减少建筑碳排放

     1.推行建筑能效标识

     2.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3.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4.推广建筑节能设计、材料、产品和技术

    (五)发展生态农业,增加森林碳汇

     1.发展生态农业,降低农业碳排放

     2.加强生态建设,增加森林碳汇

    (六)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低碳转型

     1.评选低碳示范企业

     2.优选非化石能源示范项目

     3.选择低碳建筑示范单位

     4.确定低碳交通示范区域

     5.加强低碳示范工业园区建设

     6.创建低碳示范社区和中心商务区

   二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创新制度机制

    (三)确保政策落地

    (四)拓宽融资渠道

    (五)发展低碳技术

    (六)提高管理水平

    (七)培养人才队伍

    (八)加大宣传力度

 第四部分 下城篇

  第十六章 社会经济现状及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

   一 基本情况

    (一)地理气候

    (二)经济发展

    (三)能源消费

     1.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分析

     2.能源消费效率分析

   二 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

    (一)良好的区外低碳发展氛围

    (二)具备低碳发展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

    (三)加强产学研支持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五)打造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六)积极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

  第十七章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下城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

   二 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由传统灾害风险管理不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风险防范需要

    (二)国内低碳发展大潮下下城区保持领先地位的压力增大

    (三)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要求不断提升组织的协调能力

    (四)节能减排用力不均致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

    (五)低碳理念有待普及以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方式形成

  第十八章 低碳发展情景预估与目标设定

   一 低碳发展情景分析

    (一)模型设定

    (二)关键变量预测

     1.下城区GDP增长预测

     2.下城区能耗目标水平预估

     3.下城区碳排放目标水平预估

   二 低碳发展情景设定

    (一)设定低碳发展情景

    (二)碳排放峰值出现的条件

   三 情景分析结果

    (一)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目标值

    (二)人均碳排放水平预估

    (三)能源结构调整预估

   四 低碳发展目标设定

    (一)发展定位

    (二)总体目标

    (三)具体指标

  第十九章 重点领域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

   一 下城区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

   二 重点领域低碳化的技术途径

    (一)发展绿色建筑

    (二)推行低碳交通

    (三)优化能源结构

    (四)创建低碳社区

    (五)改善水环境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 低碳适用技术应用工作基础

    (一)低碳建筑

     (1)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新增建筑推行绿色标准

     (4)经验与问题

    (二)低碳交通

     (1)优化线路安排实现低碳换乘

     (2)完善自行车和步行慢道系统

     (3)增加新能源交通工具及设施

     (4)引导居民树立低碳出行观念

     (5)推广“绿波智能交通灯”技术

    (三)低碳社区

     (1)加强低碳理念宣传

     (2)节能洁能绿化并举

     (3)深入开展低碳活动

     (4)经验与问题

    (四)低碳能源

    (五)水环境综合治理

   四 低碳适用技术市场需求评估

    (一)建筑低碳化适用技术需求评估

    (二)交通低碳化适用技术需求评估

    (三)社区低碳化适用技术需求

    (四)低碳能源利用技术需求

    (五)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利用技术需求

   五 低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障碍

   六 政策建议

    (一)积极搭建低碳技术及产品供求对接平台

    (二)大力支持低碳环保服务业发展

    (三)合理制定财政支持政策

    (四)努力拓宽投融资平台

    (五)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系

    (六)建设低碳技术人才队伍

    (七)其他政策措施

  第二十章 低碳发展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 重点领域低碳发展重点任务

    (一)低碳产业:结构优化促低碳,打造服务业强区

    (二)低碳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推广

     (1)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稳步提升新建建筑节能质量及水平

     (3)推进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4)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三)低碳交通:优化道路结构,打造智能交通

    (四)城区碳汇:立体绿化,绿动下城

    (五)低碳社区*:低碳理念,低碳生活

    (六)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七)构建低碳管理体系

   二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加强机构与能力建设,落实组织保障

    (二)建立考核机制,落实任务要求

    (三)规划先行,推动低碳行动

    (四)积极政策引导,落实资金支持

    (五)低碳试点示范,形成良好氛围

    (六)积极推进国际交流,扩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

 后记

 引言:“三位一体”构筑城市低碳发展蓝图

本书着眼于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的现实需求,以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为出发点,按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低碳发展路线图和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三位一体”的逻辑框架展开相应的方法学研究,并在广元市、济源市以及杭州市下城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与集成示范。本书的创新点在于把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城市低碳发展蓝图设计体系。书中既有方法学上的研究,也有实际案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白卫国、庄贵阳、朱守先、刘德润:《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23卷第1期。

[2]白卫国、庄贵阳、朱守先、刘德润:《地方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调研与政策建议》,《工程研究》2012年第3期。

[3]白卫国:《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内容框架》,载王伟光、郑国光编《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聚焦低碳城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白卫国、庄贵阳、朱守先、刘德润:《关于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四个关键问题的探讨》,《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5期。

[5]白卫国、庄贵阳、朱守先、刘德润:《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城市问题》2013年第8期。

[6]陈操操、刘春兰、田刚等:《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评价研究》,《环境科学》2010年第31卷第11期。

[7]蔡博峰:《城市温室气体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第1期。

[8]蔡博峰:《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22卷第1期。

[9]陈红敏:《国际碳核算体系发展及其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1卷第9期。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11]IPCC核心撰写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2007。

[12]蒋洪强等:《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技术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3]李晴、唐立娜、石龙宇:《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3年第33卷第2期。

[14]林而达、李玉娥:《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气象出版社,1998。

[15]雷红鹏、庄贵阳、张楚:《把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策略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16]刘念熊、汪静、李嵘:《中国城市住区CO2排放量计算方法》,《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9卷第9期。

[17]马翠梅、徐华清、苏明山:《美国加州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经验及其启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1期。

[18]潘家华:《城市发展要向低碳转型》,《经济日报》2011年3月30日。

[19]潘晓东、刘学敏:《城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

[20]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编写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0。

[21]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指南(测试版1.0)》,2013。

[22]唐红侠、韩丹、赵由才等:《农林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3]WRI,WBCSD:《企业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版)》,2004。

[24]姚婷婷、陈泽勇:《碳中和国际标准解析》,《电子质量》2011年第1期。

[25]赵天涛、阎宁、赵由才等:《环境工程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6]朱婧、汤争争、刘学敏、卢一富:《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以济源市为例》,《城市问题》2012年第12期。

[27]朱松丽、王文涛:《国际气候谈判背景下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第5期。

[28]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气象出版社,2007。

[29]庄贵阳、李红玉、朱守先:《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与内容解析》,《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8期。

[30]庄贵阳:《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模式》,载王伟光、郑国光主编《气候变化绿皮书(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1]C40,ICLEI,WRI,Global Protocol for Community-Sca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Pilot Version 1.0),2012.

[32]ICLEI,International Local Government GHG Emissions Analysis Protocol Version 1.0,2009.

[33]ICLEI,Local Government Operations Protocol for the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ventories,2008.

[34]ICLEI,The Community Protocol Steering Committee,Community-Scale GHG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Protocol Draft Protocol Framework for Public Comment,2011.

[35]IPCC,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1996/2006.

[36]GRIP,The Greenhouse Gas Regional Inventory Protocol. http://www.getagri-ponemissions.com/history.html,2012.

[37]UNFCCC,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Data.http://unfccc. int/ghg_data/ghg_data_unfccc/items/4146. php,2009.

[38]WRI/WBCSD,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A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Revised Edition,2009.

[1]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元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3。

[2]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元市低碳发展局:《广元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2。

[3]广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元市“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2010。

[4]广元市环境保护局:《广元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2。

[5]广元市交通运输局:《关于二○一二年工作情况和二○一三年工作安排的报告》,2013。

[6]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2011。

[7]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2011。

[8]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二五”规划》,2011。

[9]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2012。

[10]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元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2012。

[11]广元市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元市统计局:《广元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

[12]广元市水务局:《广元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2012。

[13]广元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委员会:《关于报送〈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安排〉的报告》,2012。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1~6批)》,2008~2013。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

[16]雷红鹏、庄贵阳、张楚:《把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策略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17]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18]World Wildlife Foundation(WWF),“Booz & Company Analysis”,Reinventing the City,March 22,2010.

[1]《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

[3]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智能电网支撑低碳环保调研报告》,2013。

[4]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2009年各省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A06200701index_1.htm。

[5]济源市畜牧局:《济源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

[6]济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节能减排基本情况》,2012。

[7]济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源市“十一五”及2010年节能自查报告》,2011。

[8]济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领域先进节能技术运用情况》,2012。

[9]济源市环境保护局:《济源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2。

[10]济源市交通运输局:《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市建设情况》,2013。

[11]济源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济源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实施方案》,2012。

[12]济源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

[13]济源市林业局:《打造低碳城市,建设美丽济源》,2013。

[14]济源市林业局:《济源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2011。

[15]济源市煤炭管理局:《济源市煤炭管理局“十二五”规划》,2010。

[16]济源市农业局:《济源市“十二五”农村能源发展规划》,2011。

[17]济源市农业局:《济源市“十一五”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总结》,2011。

[18]济源市农业局:《济源市低碳农业发展情况汇报》,2013。

[19]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市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办法的通知(济政〔2011〕19号)》,2011。

[20]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低碳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12。

[21]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2。

[22]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2。

[23]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2011。

[24]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1。

[25]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2。

[26]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低碳城市实施方案(修改稿)》,2013。

[27]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公路客货运输枢纽布局规划(2012~2020)》,2012。

[28]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2011~2015)》,2010。

[29]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30]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

[31]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2012~2013)》,2012。

[32]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33]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

[34]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2015年)》,2010。

[35]济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低碳建筑发展工作情况汇报》,2013。

[36]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第二批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厅政法字〔2012〕19号)》,2012。

[37]科学技术部:《关于批准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等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通知(国科发社〔2011〕57号)》,2011。

[38]雷红鹏、庄贵阳、张楚:《把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策略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9]刘强、姜克隽、胡秀莲:《中国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第5期。

[40]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济源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济源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2011~2015)》,2010。

[41]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绿叶》2009年第5期。

[42]气候组织:《中国的清洁革命III:城市》,2012。

[43]气候组织:《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2012。

[44]钱祖:《中国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路线图》,《创新科技》2008年第8期。

[45]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科学出版社,2009。

[46]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低碳经济内涵及综合指标体系构建》,《经济学动态》2011第1期。

[47]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

[48]宗蓓华:《战略预测中的情景分析法》,《预测》1994年第2期。

[49]Alexander E.Farrell,Dan Sperling,A Low-Carbon Fuel Standard for California,http://escholarship.org/uc/item/6j67z9w6,2007.

[50]Best Practice,(2010) Copenhagen Climate Plan. http://www.nyc.gov/html/unccp/gprb/downloads.

[51]EEA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Urban Frontrunners-cities and the Fight Against Global Warming.http://www.eea.europa.eu/articles/urban-frontrunners-2013-cities-and-the-fight-against-global-warming,2009.

[52]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Energy White Paper(2003),http://www.berr.gov.uk/files/file10719.pdf.

[53]EPA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s,http://www.epa.gov/statelocalclimate/local/local-examples/action-plans.html#ny,2007.

[54]Metz B.,Climate Change 2007-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Working Group III Contribution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PCC(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段德罡、黄博燕:《中心城区概念辨析》,《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第10期。

[2]符冠云、白泉、杨宏伟:《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问题及启示》,《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22期。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0tz/t20100810_365264.htm,2010。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qhs.ndrc.gov.cn/gzdt/t20121205_517419.htm,2012。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

[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2004。

[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13。

[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

[15]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http://www.gov.cn/zwgk/2012-01/13/content_2043645.htm,2012。

[16]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htm,2011。

[17]海德堡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交通:不同交通方式的能源消耗与排放》,海德堡能源与环境研究所,2008。

[18]韩继红、张改景、高月霞、李景广:《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城区建设思考与实践》,《城市发展研究——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1年增刊。

[19]杭州市发改委:《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http://www.hzdpc.gov.cn/fzgh/,2011。

[20]杭州市人民政府:《“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2013。

[21]刘念熊、汪静、李嵘:《中国城市住区CO2排放量计算方法》,《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9期。

[22]栾志理、朴锺澈:《从日、韩低碳型生态城市探讨相关生态城规划实践》,《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第2期。

[23]潘家华、郑艳:《适应气候变化的分析框架及政策涵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0卷第10期。

[24]潘晓东:《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20卷第10期。

[25]下城区发改委:《“十二五”低碳城区发展规划》,2011。

[26]下城区发改委:《杭州市下城区“十二五”低碳城区发展规划》,2011。

[27]下城区环保分局:《下城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2013。

[28]下城区住建局:《2011年区建设局工作总结》,2012。

[29]下城区住建局:《2012年区建设局工作总结》,2013。

[30]下城区住建局:《2013年区建设局工作总结》,2014。

[31]徐宝萍、刘鹏、李宁:《新区规划碳排放评估方法研究与实践》,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2。

[32]俞雅乖、高建慧:《试论城市脆弱性与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建设》,《商业时代》2011年第14期。

[33]张改景:《城区低碳规划碳减排目标制定方法研究与实践》,《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10期。

[34]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http://www.zj.xinhuanet.com/website/2011-01/26/content_21953098.htm,2011。

[35]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http://www.zj.gov.cn/art/2010/12/2/art_12460_7561.html,2010。

[36]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2010。

[37]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年鉴》,http://www.zj.stats.gov.cn/zjtj2012/indexch.htm,2012。

[38]郑艳:《适应型城市:将适应气候变化与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1期。

[39]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

[40]Stern 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41]Stern N.,“Key Elements of a Global Deal on Climate Change”,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2008.

[42]“A Greener,Greater New York”,The City of New York,http://nytelecom.vo.llnwd.net/o15/agencies/planyc2030/pdf/planyc_2011_planyc_full_report.pdf,2011.

[43]“New Energy Conservation Steering Committee Annual Update”,The City of New York,http://www.nyc.gov/html/dem/downloads/pdf/AnnualUpdate2011_final.pdf,2011.

[44]“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moting Low-Carbon Cities”,Eco Model City Chiyoda,http://www.kantei.go.jp/jp/singi/tiiki/tkk2009/38chiyoda_PM_Eng.pdf,2009.

简 介:本书从明确厦门市自身定位、找寻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建议这一主线出发,从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管理和消费六大重点领域对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并对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以及未...

作者: 潘家华 庄贵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简 介:改革开放40 年,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 年,也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在曲折中前行的40 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本书旨在总结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 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历...

作者: 潘家华 庄贵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