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4

健康是生产力图书

Health is Productivity

SSAPID:101-1992-0739-92
ISBN:978-7-5097-6605-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人的健康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分析,着重阐述了人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健康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经济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建设“健康中国”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彦峰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前言 为什么要研究“健康是生产力”

 第一章 人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

  第一节 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

   一 人总是社会的人,人是社会的主体

   二 人类社会具有复杂的结构,但其基本前提是人的活动

   三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

  第二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

   一 人是生产资料的承担者

   二 人是发展生产力的主体

   三 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二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

   三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或途径

  第四节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健康是加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 健康是加强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 健康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 健康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五 健康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健康是人生之本

  第一节 健康历来都是人们的愿望和追求

   一 健康长寿历来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二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是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事业开拓创新发展的30多年

  第二节 健康的含义

   一 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二 健康不只是指身体的健康

   三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根本保证

  第三节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六项标准

   二 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 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 健康的理念有哪些

   一 健康的身体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四个理念

   二 健康从改变观念开始,需破除一些不正确的理念

 第三章 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第一节 科学理解生产力的含义

   一 生产力的“三要素”

   二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第二节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二 健康的体魄是成事的重要依托

   三 金钱可以随时再挣,生命却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将不复存在

  第三节 健康就是生产力

   一 “健康是生产力”是一个理论问题

   二 “健康是生产力”更是一个实际问题

   三 健康既是人的权利又是人的义务

  第四节 健康因素对生产力的正负向影响

   一 健康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

   二 国外企业重视为员工减压,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有效提升生产力

    1.美国实行弹性工作制度

    2.欧洲提倡员工“发泄放松”

    3.日本不再以“过劳”为荣

   三 推动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健康和谐,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举措

    1.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生产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构建健康的和谐社会,为生产力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章 健康与经济文明的关系

  第一节 健康投入与经济增长并不矛盾

   一 保障人民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和医院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

   二 只注重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而忽视健康的发展是短视的,会因此而付出巨大代价

   三 应淡化“GDP主义”,向“绿色GDP”转变

   四 健康可以为经济带来收益和增长,经济增长却并不必然会带来健康和卫生的发展

   五 扩大对健康的投资,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节 健康与经济水平的双向影响

   一 经济发展是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强劲动力

   二 经济发展也给国民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 健康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健康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健康保健品已成为刺激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因素

   一 保健品是食品,但不是一般的食品,更不是药品

   二 中国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

   三 对保健品行业来说,应增强竞争意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大起大落

 第五章 健康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第一节 人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第二节 政治文明建设对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 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可以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并提升人格

   二 民主参与无形中激励着社会成员奋发进取,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第三节 战争直接威胁人的健康

   一 人之所以死亡,是因为维持和保障人生命存在的原因的缺乏或丧失

   二 凡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和社会动荡的时期,经济就萧条,提前死亡率就会上升

 第六章 健康与社会文明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重视

   一 中国曾通过“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治理“脏、乱、差”难题,改善人民居住环境

   二 在文明的社会,不文明的行为也会影响人的健康

   三 从“卫生数字化信息化”尝试的成功可以看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提高

  第二节 社会因素是影响国民健康水平的根本因素

   一 医疗技术变革已无法有效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二 社会资源分配差异影响人群的健康水平

   三 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是影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四 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健康

  第三节 健康的人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一 没病并不代表健康

   二 社会适应性差,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三 只有合乎社会行为准则的人才是健康的人

  第四节 个人的健康观念有助于社会文明建设

   一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健康的个体心理

   二 重视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三 健康的消费观念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巨大作用

 第七章 健康与科学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健康的理念必须符合科学

   一 走出医学科普误区,建立科学的健身强体理念

   二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需要以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作引导

    1.以人为本理念

    2.和谐共生理念

    3.低碳环保理念

    4.崇尚科学理念

  第二节 维护健康需要科技水平的支撑

   一 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有利于促进人民健康

   二 健康普及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科普工作,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技基础之上

  第三节 健康的理念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培育

   一 家庭、社会和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要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

   二 青少年体育锻炼少,健康素质下滑,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共同造成的

   三 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第八章 健康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一节 生态环境直接关系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 人类要生存和健康,首先要依靠自然界馈赠的食物,要依赖生物圈的平衡发展

   二 人的身心健康不仅与自然环境有关,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第二节 人类盲目改造自然引发的危害

   一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就必须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健康

   二 工业化引发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造成多人死亡且影响深远

   三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加剧,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第三节 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一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 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的中国、社会和谐的中国、生态文明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三 生态文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向心力

 第九章 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健康问题刺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 为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中国政府多年来积极进行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改革

   二 在计划经济时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即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成效显著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形成了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二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国际借鉴

    1.美国模式及其改革措施

    2.英国模式及其改革措施

    3.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健康并不是有病治病,而是预防为主、让人不患病

   一 “防”,就是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二 “治”,就是使患病的人能及时得到良好的治疗,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三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第十章 健康中国之路

  第一节 党和政府对居民健康问题非常重视

   一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都非常强调健康问题

   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制定了许多有关健康的法律条文、条例以及指导意见等

   三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

  第二节 健康是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文化遗产

   一 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也是全面进行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

   二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第三节 健康中国之路

   一 健康城市在中国的发展

   二 党政重视和充分发动群众是进行健康城市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三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四 新型城镇化是“健康中国”发展的总战略

 附录一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的通知》

  关于在全市开展“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的通知

  附件:“健康奥运,健康北京

   一 广泛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市民健康保护意识

   二 开展全民健康干预行动,增强健康水平

   三 大力开展健康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

 附录二 中国国际健康城市市长论坛杭州宣言(2008年)

 附录三 以奥运会为契机 开展全民健康活动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一 “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的主要工作

  二 基本经验

  三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附录四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的通知

  附件: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

   一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工作目标

    4.主要指标

   二 主要行动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2.合理膳食行动

    3.控烟行动

    4.健身行动

    5.保护牙齿行动

    6.保护视力行动

    7.知己健康行动

    8.恶性肿瘤防治行动

    9.母婴健康行动

   三 保障措施

    1.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

    2.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3.建立健康促进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4.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6.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社会团体的作用

    7.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附录五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附录六 继承奥运健康遗产 努力把北京建设成健康之都*

  一 健康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二 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意义

  三 建设健康城市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关系

  四 推动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附录七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附件: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

   目录

    第一章 规划基础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第三章 促进居民健康

    第四章 强化公共卫生

    第五章 提升医疗服务

    第六章 优化生活环境

    第七章 加强行政监管

    第八章 保障措施

 附录八 健康城市·北京倡议

 附录九 首届“国际健康论坛”在京举行发布《国际健康宣言》

 后记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人的健康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分析,着重阐述了人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健康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经济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建设“健康中国”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江捍平:《健康与城市:城市现代化的新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吕姿之:《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崔宝秋:《环境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杨多贵:《国家健康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

王彦峰:《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王彦峰:《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实践之路》,同心出版社,2012。

王鸿春:《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同心出版社,2011。

王鸿春:《2012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同心出版社,2012。

王鸿春:《2013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同心出版社,2013。

Wang Yanfeng,Studies on Building Healthy Cities in China,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3。

Wang Hongchun,Studies on Beijing’s Efforts to Build a Healthy City,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3。

杨河清、郭晓宏:《欧美和日本员工过劳问题研究述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2期。

谭得俅:《试论社会经济与人群健康的双向作用》,《中国卫生经济》1984年第11期。

万钢:《发展医药科技 促进全民健康》,《光明日报》2010年5月10日。

戴永夏:《奖励健康》,《新民晚报》2006年8月17日。

《国外企业给员工减压提供心理咨询和按摩》,《生命时报》2006年7月19日。

《国外企业给员工减压提供心理咨询和按摩》,《生命时报》2006年7月19日。

蔡江南:《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国民健康的双刃剑》,《解放日报》2008年3月2日。

《北大营养专家展望健康产业发展前景》,《企业导报》2006年第12期。

《解读世卫长寿数字(附图)》,《生命时报》2007年5月29日。

梁克:《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国民健康状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18日。

李会富:《当代健康生活方式的4个理念》,《天津日报》2011年9月19日。

《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经济日报》2010年7月6日。

《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2月17日。

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人民日报》2005年7月9日。

王凯:《我国慢病高发:未来10年或耗掉5580亿美元财富》,《经济参考报》201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