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2

五花争妍的剧团图书

Five Troupes Contending in Beauty: Developing Factors and Modes of Five Theatrical Companies in Quanzhou

SSAPID:101-1982-0065-32
ISBN:978-7-5097-9696-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演艺业处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艺业的发展是由剧团来实现,演艺剧团的发展水平关系演艺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家文化的繁荣。本书翔实地记录了泉州各演艺剧团创业的艰辛,也点评了剧团的独到之处,并前瞻各剧种的传承发展,既有对影响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共性分析,又有对各剧团不同发展模式的个案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管理学系列
作 者: 陈怡
编 辑:孙燕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摘要

 后记

 附录1 泉州市木偶剧团大事记

 前言

 附录2 泉州五大演艺文化院团发展影响因素评分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泉州演艺文化业及戏曲文化概述

   1.2.1 泉州演艺文化业

   1.2.2 泉州戏剧流派及艺术特色

    (1)南音

    (2)“嘉礼”戏(提线木偶)

    (3)梨园戏

    (4)高甲戏

    (5)打城戏

    (6)布袋戏

  1.3 本书研究对象:泉州五大演艺剧团

   1.3.1 泉州南音乐团

   1.3.2 泉州市木偶剧团

   1.3.3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1.3.4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

   1.3.5 泉州歌舞剧团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

    ②因子分析法

    ③案例分析法

    ④对比分析法

    ⑤深度访谈法

    ⑥扎根理论研究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文化政策与文艺院团体制改革

   2.1.2 演艺业

   2.1.3 艺术表演团体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重要概念

    (1)文化政策

    (2)表演与表演艺术、演艺业与泉州文化演艺业

    (3)艺术表演团体(剧团、院团)、剧院、泉州五大演艺剧团

    (4)发展模式

   2.2.2 相关理论

    (1)钻石模型

    (2)资源基础理论(The Resource-Based View/RBV)

    (3)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4)领导行为、组织文化与组织经营效果

    (5)文化资本理论

 第3章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3.1 文艺院团体制沿革及其对泉州国有文艺院团的影响

   3.1.1 文艺院团体制沿革及动因分析

   3.1.2 体制沿革下的泉州五大文艺院团变迁

   3.1.3 体制变革对泉州国有文艺院团的影响

  3.2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2.1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命题假设

   3.2.2 数据分析与处理

    (1)Cronbachα检验

    (2)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分析

    (3)公因子提取和方差解释表分析

    (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分析与原假设修正

   3.2.3 修正后的泉州文化演艺业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第4章 泉州市木偶剧团的发展模式研究

  4.1 引言

  4.2 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访谈录

   4.2.1 传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是剧团和传承中心的第一要务

    (1)泉州传统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它要承载历史责任

    (2)做好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

    (3)泉州提线木偶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4)为什么说泉州提线木偶是中国提线木偶的代表

    (5)泉州市木偶剧团如何做好传承工作

   4.2.2 传播——泉州市木偶剧团的第二条腿

    (1)传播对于泉州市木偶剧团的重要性

    (2)国际化传播的艰难过程

    (3)国际化传播的成功经验

    (4)木偶剧团的国际化经验对其他剧团的借鉴意义

    (5)团长对国内市场的认识

    (6)团长如何看待剧团与媒体的关系

    (7)团长如何看待演出中介组织

   4.2.3 剧团的创新

   4.2.4 剧团的组织结构

   4.2.5 划转前后,传承保护中心、剧团、剧院三者的关系

   4.2.6 对政府工作的期许

   4.2.7 院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4.3 泉州市木偶剧团发展模式分析

   4.3.1 分析思路

   4.3.2 分析过程

    4.3.2.1 开放性译码

    4.3.2.2 主轴译码

    4.3.2.3 选择性译码

  4.4 小结与建议

   4.4.1 发展模式小结

   4.4.2 剧团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5章 泉州南音乐团的发展模式研究

  5.1 引言

  5.2 泉州南音乐团及团长访谈录

   5.2.1 泉州南音乐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5.2.2 泉州南音乐团正、副团长访谈录

    (1)南音的特色

    (2)泉州南音乐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

    (3)泉州南音乐团的人才培养

    (4)泉州南音乐团和海内外民间南音社团的关系

    (5)泉州南音乐团的国内外市场

    (6)泉州南音乐团的非营利性和创收

    (7)政府的投入

    (8)对传承中心发展模式的看法

  5.3 泉州南音乐团发展模式分析

   5.3.1 分析思路

   5.3.2 分析过程

    5.3.2.1 开放性译码

    5.3.2.2 主轴译码

    5.3.2.3 选择性译码

  5.4 小结与建议

   5.4.1 发展模式小结

   5.4.2 乐团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6章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发展模式研究

  6.1 引言

  6.2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办公室主任访谈录

   (1)梨园戏在泉州的缘起

   (2)梨园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3)泉州戏剧的发展亟须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

   (4)培养传承人才需要经费投入和政府重视

   (5)作为传统戏剧,梨园戏商业化的难度大

   (6)剧团创收的举措

   (7)泉州五大演艺剧团转为传承中心的经过及今后面临的挑战

  6.3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发展模式分析

   6.3.1 分析思路

   6.3.2 分析过程

    6.3.2.1 开放性译码

    6.3.2.2 主轴译码

    6.3.2.3 选择性译码

  6.4 小结与建议

   6.4.1 发展模式小结

   6.4.2 剧团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7章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的领导行为模式研究

  7.1 引言

  7.2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团长访谈录

   7.2.1 原团长吴毓秀访谈录

    2011年11月29日第一次访谈记录

     (1)曾经巅峰不止步,辉煌再创是奇迹

     (2)由一线演员成长为团长

     (3)细致踏实摸出路,有规有矩聚人心

     (4)转企改制形势难,改革创新来应对

     (5)“老革命”依然会遇到新问题

     (6)大胆评论转企改制,期待政府高度重视

    2013年1月18日第二次访谈记录

     (1)传承中心的重要任务是传承

     (2)民营与国有的高甲戏剧团

     (3)商业演出与市场化的探讨

     (4)成立剧种同业公会的设想

   7.2.2 访谈小结

  7.3 对泉州市高甲戏剧团领导行为模式的分析

   7.3.1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领导行为模式与组织文化的关系

   7.3.2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组织文化与剧团经营效果的关系

   7.3.3 统计数据的分析

  7.4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管理层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7.4.1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管理层当前面临的问题

   7.4.2 进一步改善高甲戏剧团领导行为模式的建议

 第8章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异同与路径设计

  8.1 引言

  8.2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异同分析

   8.2.1 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8.2.2 对各剧团发展的综合描述

    (1)行业低迷,前路坎坷

    (2)突破困境,探索新路

     ①突破困境之管理艺术篇:“红脸与白脸”

     ②突破困境,加强人才培养

     ③突破困境,实现市场开拓

    (3)“高甲”市场发展之再探:“两条腿走路”与“精品下乡”

    (4)“木偶”的春天

   8.2.3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模式的异同

   8.2.4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影响因素的异同

  8.3 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路径设计

   8.3.1 剧团自身努力是根本

   8.3.2 政府支持是保障

   8.3.3 系统创新是动力

   8.3.4 相关产业的支持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与不足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附录3 关于泉州市高甲戏剧团领导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经营效果的问卷调查表及调查留影

 Abstract

演艺业处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艺业的发展最终是由剧团来实现,演艺剧团的发展水平关系演艺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家文化的繁荣。“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拥有南音、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梨园戏、闽南民间歌舞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演艺剧团既肩负着振兴泉州文化演艺业的重任,又承担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泉州五大演艺剧团作为领军剧团,无论是在肩负的传承使命上,还是在管理水平、演出专业水平和发展规模上,都处于整个泉州演艺剧团的最前列,在泉州演艺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些传统剧种的经典之作已有不少,但从管理学和剧团发展模式的角度来探索尚属首次。笔者于2011~2013年先后完成了对泉州五大演艺剧团、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及高甲戏剧发源地——泉州市南安岑兜村的实地调研,仅记载访谈实录的笔记达8万多字,收集到的第一手音频、视频、书籍等资料超过10万字符。本书翔实地记录了各位剧团团长当年的艰辛创业;精评了剧团的独到之处;前瞻剧种的未来传承。既有对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因素的共性分析,又有对各剧团不同发展模式的个案分析。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泉州演艺业、戏曲文化和五大演艺剧团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梳理了我国文艺院团体制沿革的历程及其对泉州国有文艺院团的影响;同时,对影响泉州五大演艺剧团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发展因素模型。至此,这是对五大演艺剧团发展共性的定量分析。第四章到第七章基于对泉州市木偶剧团、泉州南音乐团、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四个剧团领导的深度访谈,分别对这四个剧团进行了发展模式的个案研究。第八章再次对五大演艺剧团发展过程的异同点进行了整体案例分析,并从剧团自身努力、政府支持、创新系统构建、相关产业与社会中间组织支持四个维度对五大演艺剧团发展的路径进行了设计,这是对五大演艺剧团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共性的定性分析。第九章是本书的结论和展望。本书可以为广大演艺爱好者和演艺文化产业研究者系统地了解泉州传统演艺文化业全貌,以帮助演艺业管理者提升各地剧种及剧团影响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安塞尔姆·施特劳斯、〔美〕朱丽叶·科宾:《质性研究入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吴芝仪等译,台湾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白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和而不同”——广东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5%89%A7%E9%99%A2/113664?fromtitle=%40%23Protect%40%23,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8月31日。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V2dukn0l1qihxcQW-Ii8saw5tBsOSRS8CPLQvWGVSTU804-nOIqq5h-FflwVANdVQy8rkku-FUiTRPbMP80ZIk_,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12月11日。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78265/13628310.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8月31日。

陈国权、李兰:《中国企业领导者个人学习能力对组织创新成效和绩效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09年第5期。

陈杰、闵瑞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陈婉娥:《论泉州南音的继承和保护》,《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邓先瑞:《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范中汇:《英国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傅才武:《论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实现途径——兼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傅瑾:《文化市场发展与剧团体制改革》,《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

高舒:《消失的唱腔:漳州市木偶剧团剧目改革解读》,《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3期。

管尔东:《论新中国剧团体制改革》,《戏剧文学》2013年第6期。

黄森林:《小小县剧团,越演路越宽:河南渑池县曲剧团侧记》,《中国戏剧》2010年第10期。

黄育馥:《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黄志锋:《基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以泉州市为例》,《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3期。

蒋天颖、张一青、王俊江:《战略领导行为、学习导向、知识整合和组织创新绩效》,《科研管理》2009年第11期。

居其宏:《关于当前我国国有歌剧院团改革的若干问题》,《艺术百家》2011年第2期。

〔英〕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边国英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柯仲齐、张黎峰:《地方戏曲呼唤人才:市、县级剧团人才严重匮乏》,《中国戏剧》2006年第4期。

赖登明:《闽西北民间剧团何去何从》,《中国戏剧》2010年第10期。

黎德扬、孙兆刚:《论文化生态系统的演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李道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青岛出版社,1997。

李学江:《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理论学刊》2004年第10期。

李勇:《“周至剧团现象”启示》,《瞭望》2009年第32期。

李志刚、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管理科学》2006年第3期。

梁渭雄、叶金宝:《文化生态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学术研究》2000年第11期。

林瑞武:《民营剧团的生存状况也应予以关注:从对福建民营戏曲剧团生存状况的调研谈起》,《中国戏剧》2006年第5期。

刘筠梅:《我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探寻》,《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刘礼堂,方正:《人文重镇形成的文化生态——以明代黄州府为例》,《江汉论坛》2013年第3期。

吕建华:《繁荣危机对策:谈民营剧团的现状与发展》,《上海戏剧》2007年第4期。

马洪、刘国光等:《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年文化体制改革卷),大连出版社,1992。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德〕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马明:《国有文艺院团转制背景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马奇:《南阳曲艺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研究》,《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

马少波:《20世纪50年代戏改回忆》,《当代戏剧》2008年第1期。

马晓晓:《浅析我国演艺业市场发展状况与发展途径:在灰色系统理论的视角之下》,《经营者管理》2012年第9期。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5。

毛磊:《基于因子分析的动漫产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C市动漫产业基地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7期。

庞青月、周志平:《吴桥杂技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1期。

乔嘉瑞:《一代新规要渐磨:国有剧团改革谈》,《中国戏剧》2006年第3期。

曲润海、曲志燕:《从山西41个戏曲剧团生存状况看地方戏的保护继承创新发展》,《中国戏剧》2009年第12期。

全毅:《论东亚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亚太经济》2008年第5期。

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泉州市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调查研究——以五大演艺文化院团转企改制为例》,2012年海峡西岸经济区20城市21家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作会,江西抚州,2012年12月。

泉州市统计局:《2014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泉州新闻网:http://www.qzcns.com/2015/0409/268780.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8月31日。

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http://www.qzwgxj.gov.cn/。

泉州网:《泉州戏曲文化面面观》http://www.qzwb.com/rdzt/nany/content/2009-10/20/content_3186743.htm,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11月18日。

《泉州晚报》《扩展题材 泉州木偶戏革新激发活力》,泉州网http://www.qzwb.com/mnwhw/content/2011-11/18/content_3861544.html。

任初明:《战略性资源:大学竞争力构建的根基——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第8期。

沙地:《川剧地方剧团的艺术定位和生存发展》,《四川戏剧》2007年第1期。

沈华玉:《非物质文化认知下南音保护现状及对策——角色定位视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美〕斯特劳斯、〔美〕科宾:《质性研究概论》,徐宗国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7。

宋闽旺、陈朱、张远等:《福建文化概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1。

苏彦石:《抢救·继承·创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五十年回顾》,《福建艺术》2003年第1期。

孙重亮:《“出人出戏”是院团工作根本》,《中国京剧》2009年第5期。

覃振锋:《广西国有演艺产业体制改革的路径设计与发展研究》,《学术论坛》2007年第3期。

唐健春:《四川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转型》,《四川戏剧》2012年第2期。

唐奇展、周怡:《广西文化娱乐演艺业优化发展的比较与借鉴》,《广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世界电影》1990年第1期。

王丹丹:《南音“腔韵”的艺术特征、表达形态及其价值观》,《泉州学研究》(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王东听:《环境与文化互动关系的文化生态学反思》,《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王辉、张文慧、忻榕、徐淑英:《战略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经营效果:组织文化的中介作用》,《管理世界》2011年第6期。

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王景贤:《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传播与发展》,《福建艺术》2011年第6期。

王克岭、芮明杰:《微观视角的西部民族地区演艺业创新与发展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0期。

王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启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王珊:《从南音的现状看传统音乐的传承问题》,《泉州学研究》(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王珊:《泉州南音传承现状研究》,《东南学术》2011年第6期。

王廷信、郭新茹:《江苏艺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艺术百家》2010年第5期。

王小梅:《“非遗”视野下梨园戏的当代保护与传承》,《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

王玉德:《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辨析》,《生态文化》2003年第1期。

王忠良:《吉林省表演艺术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延边党校学报》2004年第12期。

魏明:《一个徜徉于国际舞台间的中国偶像——泉州市木偶剧团速写四篇》,《福建艺术》2010年第5期。

吴楠楠:《泉州南音乐团研究》,厦门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谢大京、一丁:《演艺管理与运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谢子丑:《薪尽火传八百年返本开新一甲子——梨园戏传承六十年》,《福建艺术》2014年第2期。

徐华威:《豫剧小皇后的启示:对发展民营剧团的思考》,《四川戏剧》2011年第6期。

徐建:《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徐姗娜:《戏曲之花在改革中盛开:访安溪县高甲戏剧团团长林水德》,《中国戏剧》2005年第10期。

杨谦:《国有院团的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以广元市艺术剧院为例》,《四川戏剧》2011年第3期。

应仙环:《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第5期。

余平:《演艺文化的科技支撑与本体开拓》,《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7日,第9版。

苑捷:《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翟风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纪念昆曲申遗十周年“苏州昆剧传习所教师剧团”进京演出》,《艺术评论》2011年第7期。

詹宏伟、唐世刚:《利益格局调整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发展模式转型》,《人民论坛》2011年第2期。

张白鸽:《加快演艺业健康发展的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5期。

张斌、孔令云:《“文化产业”界定研究综述》,《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张敏:《江苏省重点文化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

张薇:《全国人大代表曾静萍——梨园戏让我魂牵梦绕》,《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9日,第六版。

赵书华:《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经济论坛》2008年第9期。

赵迎芳:《山东省演艺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出版网,http://www.chuban.cc/ztjj/mysy/zcjd/200612/t20061222_7669.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设管司:《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tjbz/hyflbz/xgwj/t20040518_402154090.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财务司:《2009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文化部办公厅官网,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108/t20110823_20108.html。《2014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文化部办公厅官网,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405/t20140516_30294.html。

中研信息研究所:《中国演艺事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3年8月)。

周莉:《论我国政府对演艺业管理的必要性》,《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第5期。

朱国芳:《江苏民营戏曲剧团当前发展的现实问题》,《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

B·Joseph Pine,James H 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