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4

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战略传播环境研究图书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of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es

SSAPID:101-1978-6699-78
ISBN:978-7-5097-9178-3
DOI:
ISSN:

[内容简介] 自200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迅速发展。而企业的海外经营之路既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环境影响,也跟企业本身的战略传播水平有关。本书将战略传播概念引入企业组织层面,重新界定企业战略传播的内涵和特征,将企业在海外的投资经营环境作为企业实施战略传播的重要变量,构建企业战略传播环境分析框架,着力从一个新的视角、高度和分析模式上对企业战略传播环境进行解读。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于朝晖
编 辑:许玉燕;林兆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附录4 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综合得分前50位

 附录1 美国国家战略传播框架更新(2012)(节选)

 附录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梳理(以四家企业为例)

 导言

 第一章 企业战略传播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战略传播框架解读

   一 什么是战略传播?

   二 战略传播是一种整合传播

   三 战略传播的本质特征

    1.战略传播以目标为导向,具有高度的战略策划性

    2.战略传播是以特殊受众为目标的聚焦性传播

    3.战略传播注重多层次多元化协调与整合

    4.战略传播追求双向平衡对称交流

    5.战略传播将短期信息管理与长期关系建立有机结合

  第二节 企业战略传播的内涵特征

   一 企业战略传播的内涵

   二 企业战略传播的属性和特征

   三 企业战略传播的构成

    1.企业内部传播

    2.企业境内外部传播

    3.企业境外传播

    4.企业战略传播的机制保障

  第三节 企业战略传播相关理论基础

   一 新自由主义软权力论

   二 形象维护——组织声誉理论

   三 跨文化沟通理论

   四 传播管理理论

    1.格鲁尼格的传播管理理论

    2.国际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

  第四节 企业海外战略传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现状

   二 构建企业战略传播环境分析框架

    1.基本假设

    2.环境研究的维度

    3.环境研究的案例

    4.企业战略传播环境分析框架

   三 企业战略传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文化环境

    2.经济环境影响

    3.政治环境影响

    4.法律环境

    5.市场环境

 第二章 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战略传播环境分析

  第一节 文化环境

  第二节 经济环境

   1.GDP和人均GDP

   2.产业结构

   3.通货膨胀

   4.财政收支

   5.对外贸易

   6.吸引外资

  第三节 政治环境

   1.政治制度

   2.政局稳定性

   3.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战争、动乱、冲突

   5.国家干预

   6.外部政治影响,对华关系

  第四节 法律环境

   1.税收

   2.优惠政策

   3.劳动法

  第五节 市场环境

   一 贸易管理制度

    1.关税制度

    2.进出口管理制度

    3.外汇管理

   二 贸易保护

   三 消费与物价水平

   四 资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一 印度经营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总体分析

   二 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战略传播建议

 第三章 中国企业在泰国的战略传播环境分析

  第一节 文化环境

   1.宗教文化

   2.等级观念

   3.价值观取向

   4.行为方式

   5.消费取向

   6.传统节日与礼节

  第二节 经济环境

   金融危机后的泰国经济*

    1.区域政策

    2.产业政策

    3.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

    4.税收

  第三节 政治环境

   1.政治制度

   2.政局稳定性

   3.政策稳定性

   4.政府腐败

   5.地方保护主义

   6.泰国南三府恐怖主义

   7.中泰关系

  第四节 法律环境

   1.相关法律

   2.相关机构设置

   3.相关法律说明

  第五节 市场环境

   1.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资源丰富

   3.良好的市场潜力

   4.成本较低

   5.基础设施完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一 泰国经营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总体分析

   二 中国企业在泰国的战略传播建议

    1.深入市场研究

    2.建立科学的符合中泰文化差异的组织结构

    3.设计符合泰国文化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4.针对泰国员工随意休假的现象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5.进行本地化管理

    6.采用合适的推广策略

 第四章 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战略传播环境分析

  第一节 文化环境

  第二节 经济环境

   1.GDP和人均GDP

   2.产业结构

   3.通货膨胀率与CPI

   4.政府财政

   5.对外贸易

   6.吸引外资

  第三节 政治环境

   1.政治制度

   2.政局的稳定性

   3.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战争、动乱、冲突

   5.外部政治影响、对华关系

  第四节 法律环境

   1.税收政策

   2.优惠政策

   3.劳动法和环保法

  第五节 市场环境

   1.关税

   2.进出口管理制度

   3.外汇管理

   4.贸易壁垒

   5.消费与物价水平

   6.资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一 越南经营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总体分析

   二 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战略传播建议

    1.熟悉越南投资环境

    2.加强企业跨国经营意识

    3.积极参展,拓展人际关系及企业宣传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战略传播环境分析

  第一节 文化环境

  第二节 经济环境

   1.经济发展总体较好*

   2.内需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也是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经济转型“瓶颈”*

   4.经济增长拉力较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5.印尼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属外向型

   6.汇率风险

   7.经济政策——六大经济走廊*

  第三节 政治环境

   1.政治制度

   2.印尼政局不稳定

   3.军警的影响

   4.腐败问题

   5.安全状况

   6.中国与印尼的关系

  第四节 法律环境

  第五节 市场环境

   1.市场容量大

   2.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3.消费水平

   4.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

  第六节 本章小结

   一 印度尼西亚经营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总体分析

   二 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战略传播建议

 第六章 中国企业海外战略传播的若干思考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战略传播的发展现状

   一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的全面提速

   二 中国企业海外战略传播面临挑战

    1.投资项目涉及东道国关键领域

    2.投资时对项目的综合影响缺乏充分的考虑

    3.中国企业的身份频遭质疑

  第二节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海外战略传播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企业公共外交投入力度,构塑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

    1.建立战略风险研究管理体系

    2.提升品牌及企业形象

    3.通过企业文化传播国家价值观

    4.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二 完善企业战略传播机制建设,建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声誉

    1.企业海外经营战略传播的主要对象

    2.企业战略传播结构罗盘

    1.企业领导人的战略传播意识是并购成功的前提

    2.企业国际化人才资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3.企业的战略传播策略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结语

 附录2 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对美国商业方式的看法

 后记

Ansoff,L.H.,Corporate Strategy: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New York:McGraw-Hill,1965.

Arndt,Richard T.,The First Resort of Kings:American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Dulles,VA:Potomac Books,Inc,2005.

Aron,Raymond,Peace and War: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ondon:Weidenfeld and Nicholson,2001.

Baker,James A.,The Politics of Diplomacy:Revolution,War and Peace,1989-1992,New York:G.P.Putnam’s Sons,1995.

Baker,Luke and Samia Nakhoul etal.,Under Fire:Untold Stories from the Front Line of the Iraq War,Upper Saddle River,NJ:Reuters Prentice Hall,2004.

Bostdroff,Denist M.,The President and the Rhetoric of Foreign Policy,South Caroline Press,1994.

Brown,L.Carl,Center Stage:American Diplomacy since World War II,New York:Holmes & Meier,1990.

Burkett,Elinor,So Many Enemies,So Little Time,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4.

Bush,George and Brent Scowcroft,A World Transformed,New York:Simon& Schuster,1999.

Chandler,A.D.,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y Enterprise,MIT Press,1962.

Cutlip,Scott,Allen Center and Glen Broom,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Pearson Education,2000.

Fombrum,C.J.,Reputation:Realizing Value from the Corporate Image,Ha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MA,1996.

Grunig,James E. ed.,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NJ: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1992.

Hansen,Allen C.,USIA:Public Diplomacy in the Computer Age,New York:Praeger,1988.

Morly,Michael,How to Manage Your Global Reputation:A Guide to the 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8.

Papadak,Vassilis M.,“The Role of Broader Context and the Communication Program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mplementation Success,” Management Decision 43(2)(2005):236-255.

Riordan,Shaun,The New Diplomacy,Oxford;Malden,MA:Blackwell,2003.

Richmond,Yale,Cultural Exchange & the Cold War:Raising the Iron Curtain,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3.

Rosenkranz,Keith,Vipers in the Storm:Diary of A Gulf War Fighter Pilot,New York:McGraw-Hill,1999.

Rubin,Barry and Thomas Keaney,US Allies in A Changing World,London:Frank Cass,2001.

Rubinstein,Alvin Z.,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 in a Post Cold War World:Issues and Dilemmas,McGraw-Hill,INC,U.S.A.,1994.

R.N.,Anthony,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A Framework for Analysis,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65.

Sammon,Bill,Misunderestimated:The President Battles Terrorism,New York:Reagan Books,2004.

Saunders,Frances Stonor,The Cultural Cold War,the CIA and the World of Arts and Letters,New York:New Press,1999.

Scales,Robert H.,United States Army in the Gulf War,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Army,1993.

Schechter,Danny,Weapons of Mass Deception,New York:Prometheus Books,2003.

Shannon,Vaughn P.,Balancing Act: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Aldershot,England;Burlington,Vt.:Ashgate,2003.

Shyovitz,David,Camp David 2000,Jewish Virtual Library,2000.

Sifry,Michah and Christopher Cerf,The Gulf War Reader:History,Documents,Opinions,New York:Random House,1991.

Simons,Geoff,Iraq:From Summer to Post-Sadda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Simpson,John,The War Against Saddam:Taking the Hard Road to Baghdad,London:Macmillan,2003.

Sultan,Khaled Bin and Patrick Seale,Desert Warrior:A Personal View of the Gulf War by the Joint Force Commander,New York:Harper Collins,1995.

Sylvie,Testard-Ramirez,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an Francisco:The IABC Handbook of Oragnization Communication,2006.

Tach,Hans N.,Communicate with the World:U.S.Public Diplomacy Oversea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0.

Thomas,Baylis,How Israel Was Won: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Lanham,MD:Lexington Books,1999.

Thompson,Kenneth W.,Rhetoric and Public Diplomacy:The Stanton Report Revisited,Lanham,M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7.

Tillman,Seth P.,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iddle East:Interests and Obstacles,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2.

Walker,Martin,ed.,The Iraq War As Witnessed by the Correspondents and Photographers of the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Washington DC:Brassey’s,2004.

Weller,M.,ed.,Iraq and Kuwait:The Hostilities and Their Aftermath,Cambridge:Grotius Publications,1993.

Whicker,Marcia Lynn,James P.Pfiffner and Raymond A.Moore,The Presidency and the Persian Gulf War,Westport,CT:Praeger,1993.

Williams,Michael C.,Critical Security Studies:Concepts and Cases,Minneapolis,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7.

Anderson,J.C.,H.Hakansson and J.Johanson,“Dyadic Business Relationships within a Business Network Context,” Journal of Marketing 58(4)(1994):1-15.

Annaleena,P. and Pia Arenius,“From a Corporate Venture to an Independent Company:A Base for a Taxonomy for Corporate Spin-off Firms,” Research Policy 32(3)(2003):463-481.

Blankenburg,D.H.,Kent Eriksson,Jan Johanson,“Creating Value through Mutual Commitment to Business Network Relationship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5)(1999):467-486.

Davies,A.,“Moving Base into High-Value Integrated Solution:A Value Stream Approach,” Industry and Corporate Change 13(5)(2004):727-756.

Ernest,D. and Linsu Kim,“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Knowledge Diffusion,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 Research Policy 31(8-9)(2002):1417-1429.

Fernandez,R.M.,E.J.Castilla and P.Moore,“Social Capital at Work:Networks and Employment at a Phone Center,”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5(5)(2000):1288-1356.

Ghoshal,S. and C.BartLett,“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Network,”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4)(1990):603-625.

Lavie,Doven,“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terconnected Firms:An Extension of the Resource-Based View,”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3)(2006):638-658.

Macnamara,Jim,“Corporate and Organizational Diplomacy:An Alternative Paradigm to PR,”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16(3)(2012):312-325.

Nye,Joseph S.,“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 Time Magazine,February 22,1999.

“Report of the Defense Science Board Task Force on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Sep.2004,Office of the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Acquisition,Technology,and Logistics,Washington D.C.

“To Improve the Conduct of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the Federal Government,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April 27,2005.

Xu,Shangkun and Rudai Yang,“Indigenou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nceptual Paradigm,”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3(2)(2010):321-333.

Zahama,R.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Exploring Parallel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48(1)(2000):85-100.

Allens Operations Pty,Legal Guide to Investment in Indonesia,2014.

ASA & Associates LLP,Key to India Investment,http://www.cci.in/pdfs/collaterals/Key-to-India-Investment.pdf.

AMB,Country Risk Report Thailand 2015.

BKPM,Indonesia:Investment Climate,Policies,Opportunities & Partnership,2015.

Bureau of Economic and Business Affairs,Investment Climate Statement-India,http://www.state.gov/e/eb/rls/othr/ics/2015/241595.htm.

Deloitte,Taxation and Investment in Thailand 2015.

Deloitte,Taxation and Investment in Indonesia 2015.

DLA PIPER,Making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ailand:A Corporate Guide 2015.

Election Commission of India,http://eci.nic.in/eci_main1/Election Statistics. aspx.

http://www.transparency.org/cpi2015.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National Report for Thailand 2015.

Investment Strategy for India,http://finmin.nic.in/reports/Investment Commission Report.pdf.

KMPG,Investment in Thailand 2009,https://www.kpmg.com/CN/en/Issues And Insights/ArticlesPublications/Documents/inv-thailand-O-0807.pdf.

KMPG,Investing in Indonesia 2015.

Norton Rose Group Survey,Indonesia Inward Investment 2011.

OECD,Opportunities and Policy Challenges for Investment in India,https://www.oecd.org/investment/investmentfordevelopment/33806126.pdf.

OECD,Investment Policy Reviews Indonesia,2014.

Poverty Reduc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Sector Unit,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Thailand Investment Climate Assessment Update,2008.

Press Statement by Prime Minister during the Visit of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China to India,http://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4014/Press_Statement_by_Prime_Minister_during_the_visit_of_President_Xi_Jinping_of_China_to_India_September_18_2014.

The 2009 Vietnam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Completed Results,http://www.gso.gov.vn/default_en.aspx?tabid=515&idmid=5&ItemID=10799.

UNCTD,ASEAN Investment Report 2015.

US Commercial Service,Doing Business in Indonesia:2015 Country Commercial Guide for U.S.Companies,2015.

U.S.Department of State,Indonesia Investment Climate Statement 2015.

U.S.Embassies and Diplomatic Missions Abroad,Investment Climate Statem-ents 2015.

Wilson,Tim,Innovating Indonesian Investment Regulation: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2011,https://www.ipa.org.au/library/publication/1306310402_document_1306289934_document_innovating_indonesian_investment_regulation_the_need_for_further_reform_tim_wilson_250511.pdf.

曹荣湘:《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风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陈峰君主编《印度社会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陈卫星:《国际关系与全球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刘继南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刘继南、何辉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刘彧彧:《企业形象力》,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范宏贵、刘志强:《越南语言文化探究》,民族出版社,2008。

〔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王彦华、梁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古小松:《2008年越共国情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黄中文、李玉曼、刘业娟:《跨国并购实务》,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纪华强:《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乔治·斯蒂格勒:《通向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上海三联书店,1989。

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孙秀蕙:《公共关系:理论、策略与研究实例》,正中书局,1997。

吴旭:《国际公关中的三个黄金律》,新华出版社,2009。

吴永年:《变化中的印度——21世纪印度国家新论》,人民出版社,2010。

吴友富、于朝晖:《现代公共关系基础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汪段泳、苏长和主编《中国海外利益研究年度报告(2008~2009)》,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杨翠柏:《印度政治与法律》,巴蜀书社,2004。

于朝晖:《战略传播管理:冷战后美国国际形象构建研究》,时事出版社,2008。

〔美〕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外文出版社,1996。

〔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东方出版社,2005。

周明伟等主编《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外文出版社,2012。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等:《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卫五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毕振韬:《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塑造:战略传播视角》,《科技智囊》2011年第11期。

谌洁:《对当前印度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4期。

陈碧兰、杜氏碧莲:《浅谈越南商务礼仪与禁忌》,《经济与法》2013年第8期。

陈海丽:《法国文化对越南现代生活的影响》,《中国与东盟》2009年第10期。

陈开和:《国际公共关系在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中的作用》,《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第1期。

陈炼:《中国企业投资越南的国家风险及防范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陈勇、杜尚春:《印尼Jatigede大坝项目当地雇员的管理》,《四川水力发电》2014年第4期。

陈源昱:《新建投资、企业并购与投资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程达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文化风险管理研究述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寇跃灵:《印度文化的现代性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邓丽娜:《浅析泰国的传统文化与民俗》,《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丁光勇:《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策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范秋芳、戴秀芝、李平:《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费盛康:《深化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思考》,《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6期。

高歌:《越南的经济发展与中越经贸合作分析》,《亚太经济》2010年第5期。

高奇琦:《试论政党制度化与政治发展的关系:以泰国为例》,《南洋问题研究》2015年第4期。

郭仁蒸:《浅析中国与印尼“丝路经济”合作》,《现代商业》2015年第6期。

敦忆岚:《新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

韩光彦:《21世纪印度经济发展及其与中国的比较》,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何智娟、郝敬宇:《2003~2013年中国与越南贸易浅析》,《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9期。

胡峰、殷德生:《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控制》,《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胡松涛:《中国钢铁企业对印度投资风险防范案例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19期。

黄河:《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决策》,《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第6期。

黄河、陈美芳:《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现状及政治风险研究》,《地方财政研究》2015年第11期。

黄巧鸾:《泰国W府新塘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6月。

黄若君:《印尼投资法律环境分析与投资策略》,《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10期。

黄志瑾:《中国国有投资者境外投资法律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贾海涛:《印度的民族划分和民族构成探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蒋冠宏:《制度差异、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

孔琳、王菁文编译《2006年美国公关专业调查报告》,《国际公关》2007年第4期。

蓝艳玲:《从价值定位出发管理企业形象》,《国际公关》2007年第6期。

李鸿阶:《印尼经济转型及其与中国经贸合作前景》,《亚太经济》2011年第5期。

李莉、王海霞:《印度莫迪新政探析》,《国际研究参考》2015年第6期。

李萍:《中国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8期。

李仁良:《从文化角度分析促进中国企业在泰国投资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0期。

李皖南:《2014年印尼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东南亚研究》2015年第2期。

李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印度困局”》,《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5期。

李雅洁:《东盟投资法律环境因素分析综述——以越南和泰国为例》,《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10期。

李云霞、史纪合:《印度文化多样性初探》,《亚洲研究》2015年第4期。

李振奋:《当代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冲突及其应对探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林梅、王艺蓉:《新丝路倡议下印尼投资的新机遇及策略》,《亚太经济》2015年第4期。

刘智勇:《研究国际公共关系的必要性和内容体系的建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1期。

吕昭义、余芳琼:《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分离运动与反政府武装》,《南亚研究》2010年第2期。

梅玉新:《TCL在越南:一个相对成功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中国市场》2010年第46期。

秦为芬:《印尼大众文化冲突之分析》,《现代妇女》2013年第11期。

阮发南:《胡志明国家管理思想与当代越南政治体制改革》,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阮明庄:《越南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以政府职能为视角》,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阮氏恒海:《中国企业在越南经营的案例研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盛宝富:《印度外资管理》,《国际市场》2014年第2期。

宋帆:《浅析佛教影响下的泰国企业文化特点》,《金融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谭畅:《“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7期。

唐恒:《越南西原的民族分裂势力及越之对策》,《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1期。

唐晓宇:《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越南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商》2014年第14期。

王健康:《TCL集团在越南的投资战略分析》,《东南亚纵横》2014年第3期。

王仁荣:《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王永中、王碧珺:《中国海外投资高政治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全球化》2015年第5期。

王滋:《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休克程度关系研究》,《东南传播》2013年第5期。

魏春蓉、张宇霖:《当前泰国宏观经济及实证分析》,《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1期。

文富德:《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增长“新常态”》,《亚太经济》2015年第2期。

吴崇伯:《印尼经济的崛起与面临的挑战分析》,《东南亚纵横》2013年第2期。

吴芳芳:《国有中资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越南〕武氏春蓉:《略论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吴延宁:《华为故事六——印度尼西亚》,《通信世界》2008年第27期。

肖玉琴:《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公关角色》,《国际公关》2006第2期。

谢锋斌:《印度矿产资料现状及形势分析》,《中国矿业》2013年第8期。

谢泽亚:《论印尼发展中的中国成分》,《柳州师专学报》2015年第30期。

许慧、胡曲应、许家林:《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与监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许利平:《新时期中国与印尼的人文交流及前景》,《东南亚研究》2015年第6期。

许梅:《2014年越南政治、经济与外交综述》,《东南亚研究》2015年第2期。

杨达诚:《走进东盟首先考虑泰国》,《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8期。

杨建生、梁智俊:《浅析印尼对外商投资的法律规制》,《创新》2009年第8期。

杨琼:《越南的投资环境与中国企业对越投资策略探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杨冉冉:《印度向腐败亮剑》,《工人日报》2011年2月9日。

游英雄:《泰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1期。

云南行政学院赴越考察组:《越南行政改革及其启示》,《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詹晓宁、孙同宇:《全球FDI前景评估:跨国公司战略与东道国政策发展》,《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第5期。

张党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张庆寿:《印尼华人政治经济文化之现状》,《八桂侨刊》2015年第3期。

张淑兰、林铭芳:《从大选看独立后印度政党体制的演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3期。

张维克:《中国与越南政治体制比较研究》,《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张骁虎:《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反思:企业的视角》,《中国与世界》2015年第1期。

赵可金:《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赵晓彪:《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云南日报》2014年5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印尼(201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印度(201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2015版)》。

周广坤:《越南革新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0。

朱风顺、朱士涛:《泰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与启示》,《对外经贸》2014年第3期。

左晓安:《对经济全球化时代下泰国“虎”的反思》,《新经济》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