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4

包容性发展与减贫图书

INCLUSIV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SSAPID:101-1972-1957-35
ISBN:978-7-5097-4489-5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虽然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但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依然面临巨大的问题和挑战。本书收录的相关研究报告视角独到,分析透彻,既有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也有实证案例分析,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成果。本书的出版既可以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包容性发展与减贫提供理论素材,也可为相关政府管理机构决策提供扎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际减贫与发展丛书
编 辑:恽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编者的话

 第一章 中等收入国家的不平等现象:分析与改善建议

  引言

  一 主要问题

   问题一:世界上大部分贫困人口来自中等收入国家

   问题二: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不平等现象在增加

   问题三:不平等现象可能阻碍发展

  二 什么原因造成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持续不平等现象

  三 解决中等收入国家的不平等问题:政策、实践与案例研究

  四 减少不平等现象:可供考虑的政策领域

   解决区域性不平等

   解决卫生和教育领域的不平等现象

   财政政策的改变

   改善社会保护

  五 总结

 第二章 中国包容性增长与减贫:进程与主要政策

  引言

  一 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历程回顾及其主要特征

   (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全国大规模减贫(1978~2001年)

   (二)政策调整带动城乡统筹,促进均衡发展(2002~2010年)

   (三)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包容性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起)

  二 中国推进包容性增长的主要政策

   (一)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创造就业和发展机会

    1.流动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2.劳动力转移与培训

   (三)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1.个人所得税政策

    2.农业税和农村税费

   (四)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1.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2.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与卫生服务

    3.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 中国继续推进包容性增长与减贫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由高速、粗放型增长向均衡增长、可持续发展转变

   (二)扩大内需,建设消费型社会

   (三)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者待遇

   (四)调节分配结构,继续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五)继续完善机制制度,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待遇水平

  四 几点启示

 第三章 促进包容性发展的收入分配政策

  引言

  一 包容性发展与收入差距:概念的讨论

  二 中国收入分配与贫困的变化

  三 中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包容性发展角度的评价

   1.农业税和农村税费改革

   2.个人所得税政策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农村惠农政策

   5.社会保障

  四 实施更加有助于包容性发展的收入分配政策

 第四章 中国包容性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

  引言

  一 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性及政府财政的作用

   (一)正确界定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二)充分认识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三)政府及公共财政在实现包容性发展中的作用

  二 当前我国运用财政政策支持包容性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出台的主要财政政策及效果

    1.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

    2.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转移支付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

    4.构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5.大力支持扶贫开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社会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分配不公问题日益严重

    2.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

    3.贫困问题仍然相当突出,扶贫攻坚面临新的挑战

  三 近中期促进我国包容性发展的财政政策取向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政调节功能,推动社会收入分配从失衡向公平迈进

    1.完善税收政策

    2.完善财政支出政策

    3.调整国企利润分配格局,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二)创新财政体制和分配机制,促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1.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继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3.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4.积极推进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减贫与发展

    1.建立健全国家和社会多元化的扶贫投入机制

    2.国家的公共政策要向贫困地区倾斜

    3.明确国家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的重点和方向

    4.从长远讲,构建惠及所有穷人共享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公共政策体系

 第五章 支持包容性发展的人口与就业政策

  一 人口政策的内涵、效果和演变

   1.人口政策形成和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2.人口政策执行模式和激励机制的变化

   3.前所未有的人口转变:生育率的下降

   4.积极效果: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及其效果

   1.积极就业政策的形成与完善

   2.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扩大

   3.劳动力流动:减贫增收效果

   4.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与劳动者权益

  三 发展阶段变化对政策的新要求

   1.两个“转折点”的到来

   2.劳动力市场新趋势与新任务

   3.人口结构面临的挑战

  四 着眼于人口全面发展的政策完善

   1.全面提高人力资本

   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3.逐步完善生育政策

   4.创造性别平等制度条件

  五 实施更加包容的就业政策

   1.着力点从总量到结构转变

   2.促进城乡一体化就业

   3.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和社会保护

 第六章 支持包容性发展的农村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引言

  一 包容性发展面临新机遇

   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加快转型的繁重任务

   2.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新挑战

   3.社会发展出现新变化

  二 农村发展是包容性发展的基本问题

   1.包容性发展的历史渊源与内涵

   2.“三农”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3.“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战略问题

  三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包容性发展

   1.创新主导的农村发展,是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包容性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

   2.农村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1)加强农业农村的科技研究

    (2)加强农业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3)加强农业农村技术推广和科技知识普及

    (4)加强农业农村创新能力建设

    (5)农业、农村创业是一项战略任务

   3.政策建议

    (1)制订包容性发展的农村科技创新战略

    (2)创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体制

    (3)制订支持农村创新创业的政策

    (4)加强人才培养

    (5)完善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第七章 支持包容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政策

  引言

  一 生态脆弱区——中国扶贫攻坚的核心堡垒

   (一)贫困主要发生在生态脆弱区

   (二)生态脆弱区扶贫难度增大

   (三)生态脆弱区减贫成果难以巩固

   (四)生态脆弱区贫困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

  二 生态建设与减贫——中国的成效与问题

   (一)退耕还林工程

   (二)退牧还草工程

   (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三 包容性发展——兼顾生态改善与减贫目标的发展模式

   (一)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二)多目标协调是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求

   (三)化解生态改善与减贫目标冲突需要包容性措施

  四 生态减贫——中国突破减贫瓶颈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改善是治贫的根本和发展的根基

   (二)贫困人口的平等参与是生态持续改善的前提

   (三)生态经济是生态改善与减贫的动力

   (四)生态补偿是生态改善成果共享的回馈

包容性发展和减贫强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减少收入不平等和贫困,其目标就是找出适当的政策,通过促进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来减贫。本书围绕相关议题,从财政政策、人口与就业政策、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阐述中国减贫工作当前面临的困难,并对中国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和减贫提出了对策性建议。本书收录的论文视角独到,分析透彻,既有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也有实证案例分析,既可以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包容性发展与减贫提供理论素材,也可为相关政府管理机构决策提供扎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1]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12:Confronting Rising Inequality in Asia,ADB,Manila,2012.

[2]Berg,Andrew G. and Ostry,Jonathan D.,“Inequality and Unsustainable Growth: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IMF,Washington D.C.,2011.

[3]Berg,Ostry and Zettelmeyer,“What Makes Growth Sustained?” IMF Working Paper 08/59,IMF,Washington D.C.,2008.

[4]Chandy,Laurence and Geertz,Clifford,“Poverty in Numbers:The Changing State of Global Poverty from 2005 to 2015”,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2011.

[5]Claus,Iris,Martinez-Vazquez,Jorge,Vulovic,Violetta,Government Fiscal Policies and Redistribution in Asian Countries,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Working Paper 12-13,Andrew Young School of Policy Studies,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6]Cornia,Giovanni Andrea(2009),“What explains the recent decline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draft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India,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Mumbai,March 2009.

[7]Fan,S.,R.Kanbur and X.Zhang,(2011),“China’s Regional Disparities:Experience and Policy”,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1(1).

[8]Fan,S.,R.Kanbur and X.Zhang(eds.),(2009),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Trends,Explanations and Policy Responses.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

[9]Fiszbein,Ariel and Schady,Norbert(2009),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Reducing Present and Future Poverty,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Report,Washington D.C.

[10]Gill,I. and Kharas,H.,(2007),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World Bank,Washington.D.C.

[11]Hill,H.,Resosudarmo,B.,Vidyattama,Y.,(2007),“Indonesia’s Changing Economic Geography”,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2007-2013,Bandung,Indonesia,2007.

[12]Kanbur,Ravi and Raunyar,Ganesh,(2009),“Conceptualizing Inclusive Development:With Applications to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Assistance”,Asian Development Bank,Occasional Paper No.7,2007,ADB,Manila.

[13]Kostzer,Daniel(2008),Argentina:A Case Study on the Plan Jefes y Jefas de Hogar Desocupados,or the Employment Road to Economic Recovery,UNDP Buenos Aires.

[14]Li,S.,Luo C.,(2011),Introduction to Overview:Income Inequalityand Poverty in China,2002-2007,CBI Working Paper 2011-2010,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Canada.

[15]Li Xiaoyun,(2010),China:Rural Statistics 2010,China Agricultural Press,Beijing.

[16]Lustig,N.,et al.(2011),“The Decline in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How Much,Since,When and Why”,Working Paper,No.118.Tulane University,Canada.

[17]Lustig,Nora(2011),“Fiscal Policy and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 Latin America:Challenging the Conventional Wisdom”,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conomic Inequality,November,2011.

[18]Lustig,Nora(2011),“Markets,the State and Inclusive Growth in Latin America:Argentina,Brazil,Mexico and Peru”,UNDP.

[19]McKinley,Terry(2010),Inclusive Growth Criteria and Indicators:An Inclusive Growth Index for Diagnosis of Country Progress,Asian Development Bank,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14,Manila.

[20]Ocampo,Jose Antonio(2007),“The Latin American Boom”,Revista de Ciencia Politica,Volume 28,No.1.

[21]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11),Divided We Stand:Why Inequality Keeps Rising,OECD,Paris.

[22]Ravallion,M.,and Chen,2(2004),China’s(Uneven)Progress Against Poverty,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408,World Bank,Washington D.C.

[23]Robalino,David,A.,Rawlings,Laura,Walker,Ian(2012),Building Social Protection and Labor Systems:Concepts and Operational Implications,Social Protection and Labor Discussion Paper No.1202,World Bank,Washington D.C.

[24]Slater,Rachel and Farrington,John(2009),Cash Transfers:Targeting,ODI Project Briefing,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London.

[25]Stiglitz,Joseph E.,(2010),Freefall:America,Free Markets and the Sinking of the World Economy,Norton,New York.

[26]Stiglitz,Joseph E.,(2012),The Price of Inequality,Allen Lane,London.

[27]Sumner,Andy(2012),“Global Poverty and the ‘New Bottom Billion Revisited:Exploring the Paradox that Most of the World’s Extreme Poor No Longer Live In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Working Paper,May 2012.

[28]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0:The Real Wealth of Nations:Pathways to Human Development,UNDP,New York.

[29]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1:Sustainability and Equity:A Better Future For All,UNDP,New York.

[30]Wisaweisuan,N.,(2009)“Spatial Disparities in Thailand:Does Government Policy Aggravate or Alleviate the Problem”,in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 in East Asia,Yukon Huang and Alessandro Magnoli Bocchi,World Bank,Washington D.C.

[31]World Bank(2010),Indonesia Jobs Report:Towards Better Jobs and Security for All,Washington D.C.

[32]World Bank(2012)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orld Bank,Washington D.C.

[33]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6:Equality and Development,World Bank,Washington D.C.

[34]World Bank(2009),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9: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World Bank,Washington D.C.

[1]陈锡文主编《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入问题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2]段玉瑾:《农民工社会政策建设回顾与农民工的社会政策需求》,《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4卷第6期。

[3]教育部:《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chsi.com.cn/。

[4]李实:《有利于减贫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国经验报告》,2011。

[5]马晓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报告》,2011。

[6]苏明:《有利于减贫和绿色增长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报告》,2011。

[7]卫生部:《2011年4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http://www.moh.gov.cn/。

[8]卫生部:《2011年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简讯》,http://www.moh.gov.cn/。

[9]卫生部:《2010卫生统计提要》,http://www.moh.gov.cn/。

[10]民政部:《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http://www.mca.gov.cn/。

[11]张秀兰:《利贫的社会政策:中国的经验与未来的策略选择报告》,2011。

[12]张磊:《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1949~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3]张磊:《中国扶贫开发历程(1949~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陈锡文主编《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入问题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2]邓曲恒、李实:《农村社会保障进展及其减贫效果评估:以低保制度为例》,2010,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效果的评估报告”课题准备的背景报告。

[3]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Gustafsson,Bjorn,Li Shi,Terry Sicular,Income Ine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pril 2008.

[5]Khan,Aziz and Carl Riskin,“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China:Composition,Distribution and Growth of Household Income,1988 to 1995”,China Quarterly,154,June 1998.

[6]Li Shi,Luo Chuliang,Terry Sicular,“Changes in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2002-2007”,Paper presented in the Workshop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Beijing,May 21-22,2010.

[7]Li Shi,Hiroshi Sato and Terry Sicular,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Challenge to a Harmonious Socie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8]李实(主笔)“《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效果的评估报告”。

[9]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0]李实、杨穗:《中国城市低保政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作用》,《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5期。

[11]李小云、张克云、唐丽霞:《一般惠农政策及其减贫效果评估》,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效果的评估报告”课题准备的背景报告。

[12]Ravallion,Martin and Shaohua Chen,“China’s(Uneven)Progress Against Poverty”,World Bank,June 16,2004.

[13]Sicular,Terry,YueXiming,Bj?rn Gustafsson and Li Shi,The Urban-Rural Gap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Discussion paper.

[14]吴国宝、关冰、谭清香:《贫困地区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有效性及减贫影响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5]Yue Ximing,Terry Sicular,Li Shi and Bj?rn Gustafsson,Explaining Incomes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Project Paper,2005.

[16]张东生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7]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18]佐藤宏、李实、岳希明:“中国农村税赋的再分配效应”,载于2006年8月《经济学报》。

[1]世界银行:《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面向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扶贫战略:主要的挑战和建议》(讨论稿),2010。

[3]亚洲开发银行:《亚洲的贫困、收入差距与包容性增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4]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5]贾康、刘微:《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两个比重”,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财税思考与建议》,载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2010年第93期。

[6]张峰、冯海波:《“包容性增长”的科学内涵及其世界历史意义》,载《吉首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7]苏明等:《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研究》,载《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50期。

[8]苏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政策定位与建议》,载财政部科研所《研究报告》2010年第95期。

[9]苏明、刘军民等著《转变经济方式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0]《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1]Bai,Moo-ki(1982),“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Korean Economy”,Developing Economies,No.2,pp.117-140.

[2]Cai,Fang(2010),“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Migrant Labor Policy”,in Zhang,Xiaobo,Shenggen Fan and Arjan de Haan(eds)Narratives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s:How Does China Cross the River? New Jersey: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

[3]Cai,Fang and Wen Zhao(2012),“When Demographic Dividend Disappears:Growth Sustainability of China”,in Masahiko Aoki and Jinglian Wu(eds)The Chinese Economy:A New Transition,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Forthcoming.

[4]David E.Bloom,David Canning and Jaypee Sevilla(2002),“The Demographic Dividend: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Change”,Santa Monica,CA,RAND.

[5]Du,Yang,Albert Park and Sangui Wang(2005),“Migration and Rural Poverty in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33,No.4,pp.688-709.

[6]Minami,Ryoshin(1968),“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Japanese Econom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2,No.3,pp.380-402.

[7]United Nations(2010),World Fertility Pattern,2009,http://www.un.org/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worldfertility2009/worldfertility2009.htm.

[8]蔡昉:《论就业在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的优先地位》,《蔡昉论文选》,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2009。

[9]蔡昉、王美艳:《中国人力资本现状管窥——人口红利消失后如何开发增长新源泉》,《学术前沿》2012年第6期。

[10]都阳、胡英:《分城乡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未发表背景报告,2011。

[11]高文书、赵文、程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的影响》,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2——“十二五”时期挑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2]顾宝昌、李建新:《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论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4]胡英、蔡昉、都阳:《“十二五”时期人口变化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载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5]王广州、牛建林:《我国教育总量结构现状、问题及发展预测》,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提升人力资本的教育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6]王美艳:《城镇就业、非农就业与城市化》,载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2——“十二五”时期的挑战: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7]杨凤城:《谈邓小平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载2011年8月3日《光明日报》。

[1]陈健生:《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8。

[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环境保护部:《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2008。

[5]黄颂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思路》,《学术论坛》2004年第4期。

[6]李育材:《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林业建设》2009年第5期。

[7]李周,孙若梅:《生态敏感地带与贫困地区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农村观察》1994年第5期。

[8]刘艳梅:《西部地区生态贫困与生态型反贫困战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9]龙朝阳:《经济增长、民生建设与包容性发展》,《经济学家》2012年第3期。

[10]王娅:《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年第2期。

[11]王艳华、乔颖丽:《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2期。

[12]颜廷武:《返贫困:反贫困的痛楚与尴尬》,《调研世界》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