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4

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 (201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OUNTY SOCIAL DEVELOPMENT OF GANSU(2013)

SSAPID:101-1958-7510-92
ISBN:978-7-5097-4048-4
DOI:
ISSN: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甘肃省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甘肃省8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客观、公正、系统地评价,引导县域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帮助各县域拾遗补缺,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可行的理论和决策依据;为理论界提供评价依据,帮助学术界进一步探索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推动全省县域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甘肃蓝皮书
作 者: 魏胜文 柳民 曲玮
编 辑: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1 丛书

 《甘肃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2013)》编辑委员会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Abstract

 BⅠ总报告

  B.1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路径探索

   一 2009~2011年甘肃省8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特征分析

    (一)县域社会发展整体向好,总体上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县域间差距有缩小趋势,但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征更加明显

    (二)区域发展各具特色,格局初定,但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快慢不一

    (三)县域发展愿望强烈,县域间发展的竞争态势愈发明显

    (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县域间差距在不断拉大

    (五)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升速缓慢

    (六)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域间差距正逐步缩小,但整体水平仍然滞后

   二 县域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尽快解决县域社会发展水平失衡问题,从增加经济实力着手,加快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率和效益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政府组织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层面的新型社会管理格局

    (三)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切实把县及建制镇的中、小城镇建设作为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切入点

    (五)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品流通,构建、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市场体系

 BⅡ 评价篇

  B.2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完善

   一 2008~2012年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变动思路

   二 2010~2012年县域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2010年县域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完善思路简介

    (二)2012年县域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变动说明

   三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其特点

    (二)构造判断矩阵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四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判定标准

    (一)研究和评价的时间与地域范围

     1.评价时段

     2.县域评价范围

     3.市(州)评价范围

    (二)县域社会发展水平判定

     1.仍然沿用以往县域社会发展区段划分标准

     2.优劣势指标的划分标准

  B.3 2011年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评价与分析

   一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综合评价

    (一)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市(州)县域社会发展排序

   二 甘肃省县域社会结构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社会结构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社会结构平均水平排

   三 甘肃省县域人口素质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人口素质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人口素质平均水平排序

   四 甘肃省县域经济效益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经济效益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经济效益平均水平排序

   五 甘肃省县域生活质量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生活质量平均水平排序

   六 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基础设施平均水平排序

   七 甘肃省县域社会保障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社会保障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社会保障平均水平排序

   八 甘肃省县域公共服务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公共服务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公共服务平均水平排序

   九 甘肃省县域农村环境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农村环境评价结果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农村环境平均水平排序

  B.4 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化

   一 县域社会发展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区域分类

   二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一)县域社会发展空间分布

    (二)13个市(州)社会发展空间分布

   三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子系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社会结构空间演化格局

    (二)甘肃省县域人口素质空间演化格局

    (三)甘肃省县域经济效益空间演化格局

    (四)甘肃省县域生活质量空间演化格局分布

    (五)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空间演化格局

    (六)甘肃省县域保障空间演化格局分布

    (七)甘肃省县域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分布

    (八)农村环境空间格局分布

  B.5 2011年甘肃省各市(州)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与分析

   一 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整体评价

    (一)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分布特征评价

     倒金字塔形

     纺锤形

     沙漏形

     正金字塔形

    (二)甘肃省13个市(州)县域社会发展水平分布评价

   二 兰州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兰州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兰州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三 金昌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金昌市下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金昌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四 白银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白银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白银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五 天水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天水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天水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六 武威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武威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武威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七 张掖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张掖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张掖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八 酒泉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酒泉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酒泉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九 平凉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平凉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平凉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十 庆阳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庆阳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庆阳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十一 定西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定西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定西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十二 陇南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陇南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陇南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十三 临夏回族自治州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临夏州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临夏州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十四 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一)2011年甘南州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二)2011年甘南州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BⅢ 专题篇

  B.6 提升县域社会管理能力对策研究报告

   一 县域社会管理的现状

    (一)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二)社会管理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1.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机构

     2.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社会管理受到重视

     3.社会组织规模扩大

    (三)社会管理创新所有推进

     1.采取了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办法

     2.注重用项目支撑的办法推进社会管理工作

    (四)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二 县域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诉求增加,社会问题涉及面广

    (二)社会管理机构缺位、职能缺乏

    (三)干群矛盾突出

    (四)社会管理方法手段单一

    (五)信息垄断,政府管理人员的社会沟通能力亟待加强

    (六)群众维权意识不够,社会参与不足

    (七)上级政府政策片面性产生的社会管理问题

   三 县域社会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与社会管理之间不平衡

    (二)利益失衡问题突出

    (三)社会管理体制处于转型期

    (四)政府服务导向不明确

    (五)群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四 县域社会管理体系以及政府职能转变

    (一)科学界定政府职能

    (二)强化服务型政府和阳光型政府建设

    (三)改进社会管理方式

    (四)理顺纵向行政管理体制

   五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的思路

    (一)完善社会管理决策机制

    (二)完善群众的社会管理参与机制

    (三)提高信息公开性

    (四)强化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

    (五)制定县域社会管理专项规划

    (六)建立社会敏感事件预警系统

    (七)深入开展县域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培训

  B.7 甘肃省农村消费品流通模式及市场体系构建

   一 农村消费品流通的发展及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一)农村消费品流通体制的发展

    (二)农村商品流通对农村消费影响的计量分析

   二 农村消费品流通的主要模式

    (一)农村个体零售店传统型流通模式

    (二)集贸市场集散型流通模式

    (三)连锁店新型业态流通模式

    (四)互联网快递流通模式

    (五)农户直销和进城购买消费品等其他辅助流通模式

   三 基于流通体系甘肃省农村消费市场开发现状

    (一)构建农村流通体系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二)市场网络正在形成

    (三)流通业态呈现多样化

    (四)质量和服务明显改善

    (五)消费品种多样化

   四 构建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

    (二)发展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现代化营销模式

    (三)不断开发农村居民消费热点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信息化、金融服务等配套措施

    (五)加强农村市场监管

  B.8 产业促进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一 贫困县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草食畜产业蓬勃发展

    (二)马铃薯产业势头强劲

    (三)林果业欣欣向荣

    (四)中药材产业方兴未艾

    (五)瓜菜产业蒸蒸日上

   二 贫困县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产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

    (二)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

    (四)产业开发科技含量低

    (五)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六)产业项目管理机制不顺

   三 产业促进贫困县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产业的选择与布局

    (二)构建产业促进贫困户发展的有效机制

    (三)搭建产业资金高效使用的平台

    (四)努力破解产业发展的市场问题

    (五)重点突破促进产业跨越发展

    (六)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产业项目带动效应

  B.9 科技促进贫困县域农民增收的路径探析

   一 甘肃省贫困县域发展概况

    (一)基本概况

    (二)贫困县域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业结构不合理

     2.产业化程度低

     3.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4.农民外出务工的水平低

   二 科技促进贫困县域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

    (一)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原理

     1.科技的渗透作用

     2.科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二)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渠道

     1.通过生产要素的移动来促进农民增收

     2.通过产业的兴衰更替间接影响农民的增收

    (三)贫困地区的后发优势

   三 甘肃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一)通渭县旱作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泾川县科技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三)瓜州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四 甘肃科技促进贫困县域农民增收的路径

    (一)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提高投资效率

     1.加大农业科研投资力度

     2.提高农业科研投资效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1.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2.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

    (三)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加强政策引导

     2.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

     3.完善市场体系

  B.10 甘肃贫困县域农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一 研究区基本情况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

    (二)问卷设计

    (三)数据来源

   二 农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一)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现状

     1.住房状况

     2.农业生产条件

     3.生活设施

     4.教育状况

     5.文化生活

     6.人际关系

     7.外出打工

     8.农村医保制度

     9.养老状况

     10.村务管理工作

     11.风俗习惯

     12.生活环境

     13.物价

     14.治安

    (二)不同群体之间生活满意度分析

     1.年龄对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

     2.性别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3.婚姻状况对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

     4.教育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5.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6.职业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三 基本结论

  B.11 甘肃省农村贫困户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实证调查

    (一)家庭收入和支出

     1.家庭收入调查

     2.家庭消费支出调查

     3.家庭资产调查

     4.家庭收入的满意度调查

     5.致富面临的困难

    (二)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

     2.农业科技应用

    (三)外出务工

     1.外出务工概况

     2.未外出务工原因

    (四)医疗卫生

     1.医疗支出

     2.生病之后就医选择

     3.卫生保健

    (五)文化生活

   三 政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

    (三)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制度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总序

本书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甘肃省统计局合作编写推出的第三本关于“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的分析报告。报告基于甘肃省统计局提供的县域统计数据,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09~2011年度甘肃省81个县(市、区)社会发展水平。一是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价甘肃省县域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总体情况,引导县域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二是为各县(市、区)提供一个动态的、综合的、直观的、公平公正的参考坐标,帮助各县域拾遗补缺,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反思发展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可行的理论和决策依据;三是通过数据计算,为理论界提供一个评价依据,为学术界进一步探索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一个科学的数据基础,以推动全省县域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全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和专题篇三大部分。2012年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一年,也是为实现“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目标要有所突破的一年。“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县域社会发展在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承启作用。通过计算、对比、分析,本书认为,2009~2011年度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一是县域社会整体向好,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县域间差距有缩小趋势,但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征更加明显;二是区域发展格局特色初定,但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快慢不一;三是县域发展愿望强烈,县域间发展的竞争态势更加明显;四是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县域间差距不断拉大;五是甘肃县域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升速缓慢,与全国整体水平差距加大;六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域间差距正逐步缩小,但整体水平仍然滞后。2012年4月,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来抓。基于此,今后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的重点应更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尽快解决县域社会发展水平失衡问题,从增加经济实力着手,加快促进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长,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率和效益;二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政府组织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层面新型社会管理格局;三是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四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切实把县及建制镇中、小城镇建设作为省域城镇化发展的切入点;五是要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品流通,构建、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市场体系。

阎耀军:《中国大城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虞定伟:《构建评价社会进步的主观指标体系》,《财经研究》1995年第10期。

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编《面对世纪的中国社会统计》,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云南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课题组:《云南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9期。

魏胜文、刘晓梅、黄秉信主编《2008: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魏胜文、柳民、曲玮主编《2010:甘肃省县域社会发展评价报告》,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李小建:《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地理学报》2001年第2期。

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第2期。

陈学刚:《基于ESDA-GIS的新疆县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测绘科学》2008年第33期。

汤国安编《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科学出版社,2010。

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199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

刘海华、赵凤兰、符晗:《吉林省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生存现状及心态》,《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第16期。

高强、李进:《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现状与心态——对武汉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社会》2004年第5期。

周沛:《城市弱势群体生存现状与救助机制研究——以南京市白下区为个案》,《唯实》2006年第3期。

惠晓峰:《试析中国城镇贫困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张立红、李松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以东沟村、石门村为例》,《理论观察》2010年第2期。

韩克茵、徐亚荣:《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不断扩大伴生问题日益凸显——甘肃省农村留守妇女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妇运》2010年第1期。

易志姣:《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0。

李明慧:《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其受教育权保护浅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王晶、刘彦喆:《吉林省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人口学刊》2012年第2期。

施云皓:《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服务需求与应对策略——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例》,《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罗力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及其改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9。

吴理财、夏国锋:《农民的文化生活:兴衰与重建——以安徽省为例》,《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