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3

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1~2022)图书

SSAPID:101-1953-1703-55
ISBN:978-7-5201-9845-5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撰,已连续出版两本,今年为连续第三年出版。北京教育蓝皮书 秉持秉持学术性、原创性和专题性相结合的原则,围绕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形成年度性报告,力求深入全面地反映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报告延续上年的分篇设置,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总报告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概况,认为“十三五”时期北京教育育人能力实现新提升,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保障民生实现新进展,服务发展做出新贡献,主要规划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十四五”时期,北京教育要着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着力提供更高质量保障的公平教育,满足人民美好教育期盼;着力打造更具效力富有活力的智慧教育,赋能驱动教育创新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分报告分别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出发,回顾各级各类教育“十三五”时期发展概况,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形势进行展望。专题报告聚焦首都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包括发达地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比较、北京市各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比较、北京市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供给、发达地区集团化办学模式比较、发达地区国际学校监管经验、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变革趋势等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教育蓝皮书
作 者: 方中雄
编 辑:吴云苓;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法律声明

 后记

 皮书网

 摘要

 皮书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北京市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一)各级各类学校数

    (二)在校生数

    (三)生师比

    (四)基础教育班级规模

    (五)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

   二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一)育人能力实现新提升

    (二)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三)保障民生实现新进展

    (四)服务发展做出新贡献

    (五)主要规划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

   三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教育积极主动融入

    (二)新技术的广泛加速应用,要求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变革

    (三)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超前谋划

    (四)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要求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四 政策建议与展望

    (一)着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三)着力提供更高质量保障的公平教育,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盼

    (四)着力打造更具效力富有活力的智慧教育,赋能驱动教育创新发展

    (五)着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Ⅱ 分报告

  B.2 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 “十三五”时期北京学前教育政策回顾

    (一)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持续推进

   二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分析

    (一)北京市园所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1.园所数、在园儿童数、班级数持续增长,普及范围持续扩大

     2.每十万人学位数持续快速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规模趋向适宜

    (二)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数量持续增长,学历职称情况逐渐改善

     1.教职工数量持续增长,增幅明显

     2.园长配备数量、比例不断提高,师幼比基本稳定、适宜

     3.教师学历逐渐上移,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队伍格局基本形成

     4.专任教师职称评定情况有所改善,未评职称问题亟待解决

    (三)幼儿园办园条件持续提升,生均活动室面积仍有提升空间

   三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持续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和发展,实现常住适龄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普及普惠

    (二)将教育质量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促进北京学前教育安全优质发展

  B.3 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的回顾及现状分析

   一 我国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历史回顾

    (一)减负政策回顾

     1.从急于提高文化水平向强化党的教育方针转变(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

     2.政治方向转向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变(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3.从促进经济发展向教育公平发展转变(70年代末至今)

    (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回顾

    (三)减负政策趋势分析

     1.减负主题不断深化

     2.减负措施愈加具体

     3.减负政策更趋于平衡

     4.减负政策由内向外延伸

   二 北京市基础教育减负现状分析

    (一)各区减负措施及成效总体概述

     1.重视减负工作,统筹领导,形成多级督导机制

     2.落实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指导学校开展减负

     3.学校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减负管理科学有效

    (二)主要指标数据分析

     1.学生课业负担感受

     2.学生作业时间

    (三)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培训情况

     1.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培训的情况

     2.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

      (1)学校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

      (2)参加学校课外活动的时间

      (3)参加学校课后服务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单纯校内减负,转化为校外增负效应

     2.课改导向与家长需求存在获得感的差异

     3.政策正确导向是指引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

     4.教育评价导向改革是减负的关键

   三 “双减”政策建议

    (一)全社会齐心合力,形成思想共识

    (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明确教育部门责任

    (三)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内容,降低学科难度和数量

    (四)开发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开展作业研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五)探索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率,做好思想引导

    (六)家校联动,更新理念,塑造健全人格

  B.4 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 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三五”回顾

    (一)事业发展

     1.办学规模减小

      (1)学校规模

      (2)学生规模

     2.设施设备显著增加

     3.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4.学生发展:雇主满意

    (二)发展举措

     1.加强职教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引领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打造“一校一品”优秀德育品牌

     3.适应北京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中职教育专业结构

     4.开展职业教育“特高”项目建设,做优做精北京中等职业教育

     5.开展“两师”项目建设,推进中职产教深度融合

     6.打造中职学生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7.引进国外先进职教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开展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设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9.多措并举强化质量保障措施,提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0.推动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多点对口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三)面临的问题

     1.招生不足将持续存在

     2.社会培训功能亟待强化

     3.人才培养定位面临调整

     4.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二 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展望

    (一)整合办学资源,推动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调整办学定位,推动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1.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育训并举转型发展

     2.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由就业导向教育向职业基础性教育转型发展

    (三)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B.5 北京高等教育发展回顾、形势与要求展望

   一 北京高等教育“十三五”时期的成就与举措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化

     2.空间布局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3.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4.高校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

     5.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

     6.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稳定

     7.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8.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二)“十三五”时期采取的创新举措

     1.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

     2.持续实施“实培”“外培”“双培”计划

     3.统筹推进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

     4.打造高精尖创新中心

     5.建设高精尖学科

     6.研制北京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

     7.打造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

   二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一)信息化智能社会到来

    (二)经济发展形势复杂严峻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 北京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展望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完善配套措施,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

    (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六)持续优化创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B.6 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基础、形势与关键

   一 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

    (一)战略地位

    (二)普及水平

     1.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就近、优先”入学得到有力保障

     2.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基本教育康复服务全面开展

     3.残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多

     4.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稳步增多

    (三)内涵发展

     1.融合教育专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2.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四)保障机制

     1.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2.特殊教育经费和条件保障投入进一步增加

   二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特殊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国家教育发展赋予新使命

     1.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2.特殊教育发展的新任务

    (二)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提出新命题

     1.特殊教育公共服务资源亟待“双增量改革”

     2.特殊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特殊教育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国际特殊教育发展提供新经验

     1.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被置于国际公共教育政策体系的优先地位

     2.以标准为引领全面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3.聚焦儿童实际获得,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费支持和专业支持

     4.多种渠道为普通学校补充特殊教育专业师资

    (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新变革

   三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1.全面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2.深化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3.切实加强特殊教育教研队伍建设

     4.提高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有效性

     5.系统完善特殊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6.全面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二)统筹各学段教育协调发展

     1.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

     3.增加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三)完善各领域制度建设

     1.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2.完善特殊教育专业支撑机制

     3.创新特殊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

     4.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

  B.7 新发展阶段北京学习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一 “十三五”时期北京学习型城市发展状况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学习型城市服务网络与基地建设得到加强

     2.整合社会资源,为市民学习提供丰富资源

     3.学习型城市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4.打造“互联网+终身学习体系”,信息化建设见成效

     5.项目丰富多彩,打造了诸多终身学习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法与政策问题

     2.政府统筹有待提高

     3.各类学习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不健全

     4.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二 “十四五”时期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形势分析

    (一)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二)“四个中心”建设

    (三)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趋向

    (四)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展

     1.推进终身教育立法,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法律基础

     2.建立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3.推动学习资源的汇聚、共享和开放

     4.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

     5.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推动治理创新

     6.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市民终身学习搭建平台和服务网络

    (五)教育改革创新的未来形势

     1.国家层面的教育未来规划

     2.北京市层面的教育未来规划

   三 “十四五”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策略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十四五”时期改革与发展任务、措施

     1.进一步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定位

     2.建立新时期学习型城市建设沟通协调机制

     3.推进北京市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立法工作

     4.探索“互联网+”学习型城市建设新模式

     5.以资历框架为基础构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

     6.充分整合资源,扩大教育供给

     7.深入实施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工作

 Ⅲ 专题篇

  B.8 2021年北京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

     2.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

     3.统计分析方法

    (三)样本分布

   二 调查结果

    (一)总体情况

     1.公众对北京市教育工作满意度综合得分为85.7分*,达到“比较满意”水平,比上年增加4.3分,比2016年(“十三五”初期)增加了1.9分

     2.各区教育工作满意度均达到“比较满意”水平

     3.公众满意度高的方面

     4.公众满意度低的方面

    (二)重点关注指标调查结果

     1.公众对“双减”“五项管理”*政策实施情况整体评价较高,但学生的睡眠时间达标情况仍不乐观

     2.七成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班,目的主要是满足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特长、提高成绩等;校外培训班依然存在一次性收取跨度超过3个月费用等违规现象

     3.部分公众仍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感受较重,认为导致课业负担重的原因主要在于升学考试压力大、社会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家长要求高等

     4.公众对学校规范办学、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

    (三)公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公众认为统筹区内社会资源用于学生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是教育工作亟须加强的三个方面

     2.公众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均衡教育资源、减轻教师负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较多

   三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2021年北京市及各区教育工作整体情况得到公众广泛认可

     2.“双减”“五项管理”政策实施之初得到公众的较高评价,但家长尚存顾虑

     3.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评价有所提升,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还不能满足公众的教育需求

     4.公众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更高期望

    (二)政策建议

     1.创新教育治理方式和手段,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双减”政策措施落实见效

     2.深度实施校(园)长和教师交流轮岗、集团化办学等优质资源共享政策,强弱项补短板,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立合理评价导向,建设首都高水平师资队伍

  B.9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区级教育发展若干重点领域政策走向分析

   一 “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时代新人

    (一)构建一体化德育并增强德育实效性

     1.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全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2.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二)大力改进体育和美育

     1.丰富课程供给和提升教学效果

     2.强化资源保障和师资队伍建设

     3.健全相关评价机制

    (三)推进劳动教育有效开展

     1.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2.强化劳动教育的综合实施

   二 保障学位供给和优化资源配置

    (一)多途径增加学位供给

     1.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

     2.努力提升现有学校资源承载力

     3.拓展区外办学空间补充学位

    (二)深化优质资源供给改革

     1.积极推进整体策略转段升级

     2.深化学区制和集团化改革

   三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

     1.教育信息化上升为教育改革创新重点之一

     2.强化统筹谋划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

    (三)促进信息技术赋能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

     1.创建适合本区域需求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2.推动信息技术赋能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1)着力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手段与策略的改革创新

      (2)注重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线上线下融合的泛在教育提供支持性服务

     3.大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治理能力提升

   四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1.更加重视教师综合能力提升

     2.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1)继续优化分层、分类、分岗培训体系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培训的效率和弹性

      (3)组建教师协同发展共同体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多种途径优化教师补充机制

     2.创新机制盘活教师存量资源

  B.10 新形势下北京校外线上培训规范问题研究

   一 基本状况

    (一)备案情况

    (二)业务系统分析

    (三)机构运营分析

   二 形势变化

    (一)政策法律制度调整

    (二)趋势与挑战

     1.素质类教育培训百花齐放,市场准入制度有待完善

     2.行业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机构转型发展难度大

     3.行业发展回归教育本质,监管机制需要创新

     4.校外线上培训纠纷面广量大,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三 思考与建议

    (一)依照新规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二)以多种方式推动校外线上培训转型发展

    (三)加强线上培训广告与预收费监管工作

    (四)建立在线教育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B.11 北京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研究

   一 推进完善课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

    (二)有助于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有助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北京市课后服务发展的简要梳理

    (一)2008年启动社会大课堂

    (二)2014年启动课外活动计划

    (三)2018年全面开展课后服务

    (四)2021年打造2.0升级版课后服务

   三 北京市当前课后服务的主要特点

    (一)服务时间:全覆盖

    (二)服务对象:全覆盖

    (三)服务内容:多样化

    (四)服务供给:多元化

   四 北京市课后服务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 北京市课后服务的创新实践

    (一)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

    (二)健全课后服务购买机制

    (三)统筹共享区域性资源

    (四)注重建设长效性机制

    (五)高校助力“双减”落地

   六 课后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建议

    (一)进一步深入认识课后服务的内涵和意义

    (二)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

    (三)细化需求,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针对性

    (四)加强家校社合作,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结语

 Ⅳ 借鉴篇

  B.12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达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文本分析

   一 发达地区的界定与选择

   二 规划文本的编制依据及体系结构

    (一)编制依据

    (二)体系结构

   三 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总体目标

    (一)基本理念

    (二)总体目标

   四 重点任务

    (一)三种主要任务及项目的数量排布模式

    (二)三种主要任务的结构框架模式

    (三)六省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共性与差异

   五 首都教育规划编制及发展改革工作的启示

    (一)教育规划编制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二)教育发展和改革要坚持“七性”理念

    (三)教育发展改革任务部署方式可多元

    (四)六省市教育发展改革任务求同存异

  B.13 外省市国际学校的监管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一 外省市国际学校发展基本情况

    (一)办学形式

    (二)课程类型

    (三)招生与学籍管理

    (四)收费

   二 当前国内主要省市国际学校监管措施

    (一)完善规章建制,划分职能范围

    (二)规范准入标准,明晰审批流程

    (三)探索评估标准,加强过程监管

    (四)统一招生录取,规范学籍管理

    (五)开设核心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六)加强教材审查,促进课程融合

    (七)明确师资标准,严把教师质量

   三 对北京市国际学校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疏堵相互结合,统筹规划布局

     1.采取疏堵结合方式,恢复普通高中中外合作项目审批

     2.统筹规划,合理规划国际课程学校的布局结构

    (二)明确政策定位,分类管理施策

     1.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国际课程学校名称管理

     2.明确定位,加强国际课程学校的分类指导

    (三)权责划分明晰,职能分工到位

     1.成立国际课程监管的评估审查机构,或委托第三方进行专业评估

     2.加强制度建设,明确监管范围和监管措施

    (四)规范标准建设,以标准促管理

     1.明确教材审查标准及程序

     2.加强外籍教师管理

    (五)发挥课改优势,提升改革成效

     1.加强国际课程本土化研究,将先进理念融入国内课程

     2.以财政扶持的方式试点开设国际课程班

  B.14 我国发达地区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 我国发达地区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情况与办学模式

    (一)北京的集团化办学

     1.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类型

     2.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方式

     3.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管理体制

     4.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方式

    (二)北京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政府主导型,市场少量参与

     2.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不是一时兴起

     3.全市各区集团化办学体现区域特点

     4.集团统一办学中各显特色

     5.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支持改革探索

    (三)上海的集团化办学

     1.委托管理办学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市铺开

     3.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地图开发可视化

     4.各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各异

     5.各类教育集团成为国际学校运营的主要亮点

     6.将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紧密结合

     7.政府出台部门规章规范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8.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监测和绩效评估

     9.各区制定了人、财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深圳的集团化办学

     1.办学来源以“优质学校+新办学校”为主

     2.办学要求是“规模化+集约化”

     3.学制链条注重“整体规划+学段贯通”

     4.学校管理实行“条块结合+精细管理”

     5.办学形态呈现“多元化+特色化”

     6.办学资源体现“开放办学+科研助力”

     7.实施举措凸显“政府主导+机制保障”

    (五)杭州集团化办学

     1.名校办学领域不断拓展

     2.杭州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类型呈现多种组合

     3.集团化办学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态势

     4.集团化办学逐步完成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跨越

     5.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正从初级版走向升级版

     6.有机整合多种社会力量和教育类型参与集团化办学

     7.政府制定系列文件规范集团化办学

     8.政府给予集团化办学学校政策倾斜

   二 发达地区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

    (一)注重顶层设计,政府加强政策引领和统筹规划

    (二)突破体制壁垒,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综合协调

    (三)筑牢历史积淀,深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尊重现实差异,多种模式多个样态的集团校并存

    (五)突破办学束缚,集团学校大胆改革和创新

    (六)贯通人才培养,教育集团内产生大教育效应

   三 发达地区集团化办学模式面对的共同难题

   四 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按需规划重点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

    (二)调整重心,实现集团化办学从量到质的跨越

    (三)围绕“四权”,加快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构建

    (四)完善法律或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集团化办学行为

    (五)坚持深化改革,推动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六)资源共享,多方力量助力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B.15 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变革趋势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一 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变革的重点领域

   二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政策重点

    (一)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增强教育系统韧性

    (二)重塑教育,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

    (三)应对疫情挑战,深化教育改革

    (四)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创新

   三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教育模式变革与创新

    (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教育革命

    (二)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模式变革趋势

     1.从短期来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将成为新常态

     2.从中期来看,数字化学习创新将成为教育变革趋势

     3.从长期来看,未来教育将呈现智慧教育新形态

   四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与战略

    (一)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

     1.国际学生流动呈现多向特征,留学目的地多中心格局正在形成

     2.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因素更趋多元化,健康安全因素的重要性凸显

     3.国际教育的教学形式发生变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得到普遍应用

     4.教育国际化模式更加多样化,“在地国际化”受到关注和重视

     5.国际学生流动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留学生教育竞争甚至更为激烈

    (二)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国际教育战略

   五 对北京的启示

    (一)推进教育理念重塑:树立新的教育时空观、功能观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1.重新认识教育的边界、形态和组织形式,拓展教育时空

     2.重新认识教育的功能,实现从“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的转变

     3.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全球素养”培育

    (二)推动教育模式创新: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三)实现教育治理提升:利用技术赋能增强教育系统韧性,完善教育治理体系

    (四)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引进来”与“在地国际化”并重,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

 北京教育蓝皮书编委会

 基本子库

祁梦竹、范俊生:《蔡奇:率先探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新发展格局》,《北京日报》2020年10月14日,第1版。

欧媚、李萍:《构建新发展格局,教育如何作为》,《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9日,第1版。

王永固、许家奇、丁继红:《教育4.0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远程教育杂志》2020年第3期。

徐国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转向:类型教育的视角》,《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

李政:《谋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奠基——我国职业教育“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0期。

周凤华、杨广俊:《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0期。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科学技术部创新发展司:《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6~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2020。

北京市财政局办公室:《北京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年均增速3%,收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北京日报》2021年1月28日。

张喜才、房风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中国成人教育》2019年第20期。

《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6~2019年)。

《北京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本科)》(2016~2020年)。

孙颖、王善峰、杜媛、朱振云:《聚焦高质量发展,办好首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中国特殊教育》2021年第6期。

徐建姝:《聚焦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发展》,《现代特殊教育》2016年第9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关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的意见》,2019年1月7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市:坚持以市级统筹为主要手段 不断推动首都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部网站,2021年4月20日,http://www.moe.gov.cn/s78/A06/A06_ztzl/ztzl_gdtsjyal/202004/t20200427_447150.html。

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京市特殊教育专业服务实体调研评估工作报告》,2019。

李天顺:《面向“十四五”,深化特殊教育供给侧改革》,《现代特殊教育》2021年第1期。

《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共融校园指标》,2008年8月,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6596/indicators-082008_tc.pdf。

New Zealand Education Review Office,Inclusive practice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schools,201601,https://www.ero.govt.nz/publications/inclusive-practices-for-students-with-special-education-needs-in-schools/introduction/。

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Overview of Ongoing Resource Scheme,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Website,2020-01-13,https://minedu.cwp.govt.nz/school/student-support/special-education/ors/overview-of-ors/.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Endrew F. v. Douglas County School District re-1,2017-03-22,https://www.supremecourt.gov/opinions/16pdf/15-827_0pm1.pdf.

Ines Alves,“International inspiration and national aspirations:inclusive education in Portug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 2019,23(7-8):862-875.

Singapore Disabled People’s Association,Achieving inclusion in education,Singapore Disabled People’s Association website,2018,https://www.dpa.org.sg/wp-content/uploads/2018/08/Incusion-in-Education2.pdf.

邱德峰、钟长婷、于泽元:《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点与未来走向:基于〈麦德林宣言〉的启示》,《教育科学论坛》2021年第12期。

程豪、李家成、匡颖、张伶俐:《反思与突破: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开放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

国卉男:《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理论指南与行动计划》,《教育发展研究》2021年第3期。

王永刚:《发达国家学习型城市建设比较研究与启示》,《成人教育》2020年第4期。

殷丙山、韩世梅、董昭岭:《互联网+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行动与反思》,《开放学习研究》2019年第1期。

刘雅婷、叶笑寒、黄健、高小军:《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部门与跨部门的协同治理——UIL终身学习国际咨询论坛概述》,《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1期。

赵华:《基于政策分析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保障机制探析》,《终身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王仁彧:《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比较与标准认定》,《职教论坛》2017年第22期。

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9期。

付卫东、周威、刘杰:《中小学课后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中西部6省(区)32个县(区)的调查》,《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10期。

赵婀娜:《人民时评:教师轮岗助力“双减”落地》,2021年10月29日,https://news.eol.cn/yaowen/202110/t20211029_2169562.shtml。

李春莲:《鲸鱼外教培优完成B+轮融资 新东方领投》,2021年1月26日,http://m.zqrb.cn/gscy/qiyexinxi/2021-01-26/A1611650185044.html,检索时间:2021年11月12日。

刘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将成立诉前调解中心,鲸鱼小班纠纷纳入首例》,2021年8月20日,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2946429914973.html,检索时间:2021年11月2日。

赵蕾:《在线纠纷解决机制的中国创新》,《人民法院报》2021年4月12日,第2版。

刘文添、何卓岚:《企业设站点 就地解纠纷》,《人民法院报》2020年7月28日,第4版。

康翠萍、苏妍、刘璇:《政策性与法律性统一: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划之应然范式》,《教育科学》2021年第2期。

李根、葛新斌:《“三个结合”:地方教育规划编制的关键》,《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11期。

石中英:《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性质问题的百年探索》,《重庆高教研究》2021年第1期。

高迎爽、郑宜帆:《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百年探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

王利平:《富有理念的现实主义教育——陶孟和论教育的社会性》,《教育学报》2020年第6期。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历史转型中的中国人类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2019年12月19日,https://www.cn.undp.org/content/china/zh/home/library/human_development/national-human-development-report-special-edition.html,检索时间:2021年11月29日。

洪松舟:《浙、沪、京、苏四地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比较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10期。

李曼:《收费:收费标准折射国际学校发展特点》,《中国教育报》2020年1月8日,第6版。

《名校跨域突破,教育“时差”归零——杭州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推动新名校集团化办学》,《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5日。

张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李成璎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政策工具研究——基于16个城市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基础教育》2021年第2期。

尹玉玲:《从名校集团化到集团化名校要走几步》,《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7日。

尹玉玲:《集团化办学背后的政府推力》,《中国教育报》2018年5月22日。

尹玉玲:《寻找集团化办学的理想模型》,《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17日。

尹玉玲:《政策红包激发集团活力》,《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