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94

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图书

A City Displayed: Shanghai in 1950's

SSAPID:101-1930-0692-22
ISBN:978-7-5097-6635-4
DOI:
ISSN:

[内容简介] 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相关信息

丛书名:近世中国
作 者: 张济顺
编 辑:宋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索引

 致谢

 附录

 自序

 第一章 掀动底层:政治统合与里弄换颜(1949—1955)

  引言

  一 单位之外:新政权遭遇旧里弄

   过密聚集与过频流动

   五方杂处与邻里关系

   保甲组织与政治生态

   非单位人群与劳动人民

  二 承续与突进:有效运作的早期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软着陆”

   续旧制与新革命

   交叉目的中的行动

   来自内部的冲突与驱力

  三 国家渗透日常:政治整顿与社会生活计划化

   整顿:镇反之延续

   计划生活下的里弄政治

  结语 国家与里弄:未完成的社会重构

 第二章 国家主人翁:第一次普选运动中的底层社会(1953—1954)

  引言

  一 生死攸关:“镇反”思路下的选民资格审查

   维权还是保命

   运动依旧

  二 塑造“主人翁”:树立典型与宣传引领

   突降的荣誉

   弘扬典型

   盛大节日

  三 当选“主人翁”:翻身通道上的小人物

   “天时”“地利”与“人和”

   另类主人翁

   机会来临

   制度保障与教育规训

  结语 依然在场的都市与革命

 第三章 从民办到党管:上海私营报业的改制与改人(1949—1953)

  引言

  一 扶助与控制:新政权与旧报业

   谋划与开局

   复刊、得助与受制

  二 放慢脚步:思想改造运动的时机与目标

   缓进的改制与紧迫的改人

   转机的出现

  三 由困惑到亢进:运动群众与群众运动

   “换脑不摘帽”?

   “头头”带头?

   急转高潮

  四 精英急转弯:运动中的徐铸成与严宝礼*

   “突破性”的转变

   消极与积极的变奏

   矛盾心态下的紧跟

   老关系,新结交

  五 体制内外:从民间报人到国家干部

   人事整编

   改制达成

  结语 共产党与上海民间报人

 第四章 约园内外:大变局中的黄氏兄弟(1930—1960)

  引言

  一 《西风》:自校园的乍起与沉寂

   “约友”之约

   声誉鹊起

   “清算”与反省

  二 在疏离与异化之间:大学蜕变中的黄嘉德

   宁静中的变化

   动荡中的忧患与避让

   听话,跟走

   自省中的遵从与坚守

  三 华彩写就的悲剧:都市文化尽头的黄嘉音

   励志与选择

   危局中的苦撑与期盼

   追赶新社会

   误读了的“光与真理”

  结语 圣约翰与上海知识人的日常史

 第五章 时尚再现:隔绝中的大众记忆与想象(1949—1960年代早期)

  引言

  一 国家意志:文化体制的急剧转型与功能转换

   市场导向到计划左右

   从娱乐大众到教育大众

  二 时尚不再:别了,好莱坞

   从限制到驱逐

   溃散的影迷

  三 影迷重聚:香港影片激起狂热

   街头奇观

   好莱坞遗风

  四 旁门左道:上海化的西方影像

   都市文化的饥渴

   吾心所求

  五 软性抗衡:党与小市民各自表述

   孰优孰劣

   谁胜谁负

  结语 转型中的延续

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档案

上海市档案馆:

解放日报社档案,全宗号A73

军管会新闻出版处暨旧政权新闻出版机构档案,全宗号Q431

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保甲委员会档案,全宗号R33

上海市委宣传部档案,全宗号A22

圣约翰大学档案,全宗号Q243

市电影局档案,全宗号B177

市妇联档案,全宗号C31

市粮食局档案B135

市民政局档案,全宗号B168

市人委文教办档案,全宗号B3

市文化局档案,全宗号B172

市选举委员会档案,全宗号B52

市新闻协会党组档案,全宗号B36

团市委档案,全宗号C21

文汇报社档案,全宗号G20

中共上海市委城市人民公社领导小组及里弄工作委员会档案,全宗号A20

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档案,全宗号A6

上海市杨浦区档案馆:第一次普选档案,全宗号A6

香港电影资料馆:

影片宣传材料,PR2258X

Austin:The Archives of Episcopal Church in U.S.A.,Record 79,Group 11,13

Library of Divinity School of Yale University:Archives of United Board of Christian Colleges in China(UBCCC),Group#11,Box#239

报刊

《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

《大众电影》《大众医学》《妇女》《工商新闻》《观察》《光》《光》半月刊《家》《平论》《人民画报》《上海生活》《文史哲》《西风》《西风副刊》《宇宙风》《约翰年刊》《约翰声》《智慧》

文集

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海南出版社,199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3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选集》,东北书店,1948

《思想改造文选》第5集,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1952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解放》,档案出版社,1989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解放》(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解放》续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

上海市通志馆年鉴编纂委员会:《上海市年鉴》(1946),中华书局,1946

《上海市统计》,上海市地方协会编辑发行,1933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附卷一,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第3、4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1998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周扬文集》第4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口述及回忆录

巴金等:《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承宪武(1947—1949年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学生,中共地下党员)访谈录》,2013年11月18日

关于外国影片和香港影片的8个访谈:李逊,2004年7月14日;王世靖、卢廷璋、倪康、郑如桂、陈力仪、狄宗信、易荣,2004年10月5日

《黄纯颖(黄嘉德长女、清华大学教授)访谈录》,2014年1月18日

季羡林等:《外语教育往事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李海文整理《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李乃坤(黄嘉德学生、山东大学教授)访谈录》,2014年10月14日

《刘禾(Lydia Liu,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访谈录》,2013年7月3日

沈鉴治英语口述,高俊翻译整理《圣约翰大学的最后岁月(1948—1952)》,《史林》2006年增刊

《圣约翰中学1933年纪念刊》

徐时霖整理《徐铸成日记》,三联书店,2013

《徐铸成回忆录》,三联书店,2010

《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三联书店,2012

《严凤霞(圣约翰大学化学系学生·中共约大党支部宣传委员)、姚季梅(化学系学生)、朱照宏(土木系学生)访谈》,2012年5月11日

〔美〕贲玛丽:《圣约翰大学》,王东波译,珠海出版社,2005

曹树基:《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香港国际时代出版有限公司,2005

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三联出版社,2013

陈远:《燕京大学(1919—1952)》,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董玥主编《走出区域研究:西方中国近代史论集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冯客:《毛泽东的大饥荒:1958—1962年的中国浩劫史》,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1

〔美〕弗里曼、毕克伟、塞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美〕傅葆石:《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张霖译,刘辉校,三联书店,2012

〔美〕傅葆石:《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刘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傅国涌:《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该书编撰委员会编《上海电影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郭圣莉:《城市社会重构与新生国家政权建设——建国初期上海国家政权建设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郭圣莉:《居民委员会的创制与变革:上海市个案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美〕韩起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卢明华译,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华严:《回梦约园》,台北:跃升文化事业公司,2012年再版

黄嘉音、朱绮编译《斗争中的亚洲妇女》,家出版社,1950

金大陆:《非常与正常——上海“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陈兼、陈之宏译,三联书店,2013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毛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三联出版社,2013

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梅朋、傅立德:《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阮清华:《上海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8)》,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上海解放十年征文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解放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

上海市文史馆编《旧上海的烟娼赌》,百家出版社,1988

苏祖斐等:《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

汤水清:《上海粮食计划供应与市民生活(1953—195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汤伟康等:《上海轶事》,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屠诗聘:《上海市大观》,中国图书杂志公司,1946

汪朝光:《影艺的政治——民国电影检查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王奇生主编《新史学(7)·20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中华书局,2013

王韬:《瀛壖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美〕魏斐德:《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芮传明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美〕魏斐德(遗著):《红星照耀上海城——共产党对市政警察的改造(1942—1952)》,梁禾译,人民出版社,2011

〔美〕魏斐德:《上海警察,1927—1937》,章红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文汇报史研究室编写《文汇报史略(1949.6—1966.5)》,文汇出版社,1997

吴继平:《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香港电影资料馆编《冷战与香港电影》,香港电影资料馆,2009

熊月之、周武主编《圣约翰大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许君远:《〈自传〉补遗》,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8

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燕京大学校友校史编写委员会《燕京大学史稿(1919—1952)》,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

杨继绳:《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香港天地出版社,2008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编《香港电影回顾》,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杨显惠:《夹边沟记事》,花城出版社,2008

〔美〕叶文心:《上海繁华:都市经济伦理与近代中国》,王琴、刘润堂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10

〔美〕叶文心:《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冯夏根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张济顺:《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1943—1953)》,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张林岚:《赵超构传》,文汇出版社,1999

章博:《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大学的发展——以华中大学为中心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郑重:《毛泽东与文汇报》,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中国电影研究中心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编《香港电影回顾》,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Carter Wiseman:I.M.Pei:A Profile in American Architecture,New York:Harry N Abrams Inc.,1990

Frank Dik?tter:The Tragedy of Liberation:A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1945—1957,London:Bloomsbury Press,2013

Leo Ou-Fan Lee,Shanghai Modern,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1930—1945,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Lin Chun,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alism,Duke University Press,2006

Lü Xiaobo and Elizabeth Perry,eds.,Danwei:The Changing Chinese Workplace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rmonk,N.Y.:M.E. Sharpe,1997

Mark W. Frazier,The Making of the Chinese Industrial Workplace:State,Revolution,and Labor Managemen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Susan L. Glosser,Chinese Visions of Family and State,1915—1953,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

Wen-hsinYeh,“St.John’s University and the Culture of the Shanghai Bourgeoisie,” The Alienated Academy: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Cambridge and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William C. Kirby ed.,Realms of Freedom in Modern China,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陈震宇:《黄嘉音与〈西风〉二三事》,《出版广角》1997年第3期

方晓蓝:《想到了黄嘉音》,《新民晚报》1998年10月20日

高信:《黄嘉音其人其文其画》,《书房写意》,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华君武:《近代上海是我正反两方面的教员》,《漫画记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黄爱玲:《从三十年代到冷战时期——朱石麟和岳枫的电影之路》,《冷战与香港电影》,香港电影资料馆,2009

姜进:《断裂与延续:1950年代上海文化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柯灵:《〈周报〉沧桑录》,《往事随想·柯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孔海珠:《父亲曾是漏网大右派》,《世纪》2009年第5期

孔令云:《杂志文:1940年代散文的另类形态》,《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雷兵:《“改行的作家”:市长李劫人角色认同的困窘》,《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李乃坤:《黄嘉德先生与萧伯纳研究》,《文史哲》2011年第5期

李淑珍:《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论林语堂的二度改宗经验》,黄兴涛主编《新史学(3)·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中华书局,2009

刘淼:《基于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论中的地位:对比研究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两个中译本》,《剑南文学》2012年第6期

刘涛:《一个费边主义者的中国之旅——萧伯纳在1956年的中国》,《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16辑,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2

鲁海:《翻译家黄嘉德50年代青岛领军山大外文系》,《半岛都市报》2012年8月20日

马敏:《近年来大陆中国教会大学研究综述》,章开沅主编《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美〕玛丽·坎珀:《上海繁华梦——1949年前中国最大城市中的美国电影》,汪朝光译,《电影艺术》1999年第2期

茫眼:《黄嘉音在世的亲人们都读到了方晓蓝先生的文章》,2009年7月20日,http://blog.sina.com.cn/c/blog-5f07c1960100ef7m/html

眉睫:《许君远年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第5期

南台:《老上海名人黄嘉音、朱绮夫妇在宁夏》,2010年6月8日,http:// blog.sina.com.cn/bxbwbxbwbxbw)

〔美〕裴宜理:《国家的主人?人民共和国早期的上海工人》,周杰荣、毕克伟编《胜利的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岁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

〔美〕裴宜理:《找回中国革命》,董玥主编《走出区域研究:西方中国近代史论集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美〕裴宜理:《民国时期的学生运动应对:燕京大学与圣约翰大学之比较》,《中国学术》总34辑,商务印书馆,2013

邱云光:《“漫画一生,从一而终”的华君武》,《中国文化报》2010年6月16日

石琪:《港产左派电影及其小资产阶级性》,舒琪编《战后国、粤语片比较——朱石麟、秦剑等作品回顾》,香港市政局,1983

史鉴:《出版局长劫难记》,《世纪》2010年第4期

汪朝光:《战后上海国产电影业的启示》,《电影艺术》2000年第5期

汪朝光:《战后上海美国电影市场研究》,《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汪朝光:《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电影与上海》,《电影艺术》2006年第5期

汪朝光:《泛政治化的观照——中国影评中的美国电影(1895—1949)》,《美国研究》1996年第2期

汪朝光:《好莱坞电影在新中国的沉浮》,《文史博览》2007年11期

汪朝光:《建国初停映美国影片纪实》,《世纪》2007年第4期

汪朝光:《上海电影的现实主义品格与娱乐风格——由战后上海电影业的兴盛说起》,《电影新作》2006年第6期

王鹏飞:《〈西风〉与西洋杂志文的兴起》,《新文学史料》2010年第2期

王婷:《从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博弈看〈吾国与吾民〉的中文回译》,《文教资料》2011年2月号中旬刊

王婷:《无情、无奈还是无愧:从意识形态角度探究〈吾国与吾民〉汉译本》,《安徽文学》2011年第2期

王文卿、潘绥铭:《意识形态斗争对我国性教育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第21卷第2期

王晓朝:《中国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借鉴意义——兼论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评价模式》,罗兼祥、江丕盛主编《大学与基督宗教研究》,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2002

王远轴:《美帝影片对我的毒害》,《大众电影》第1卷第15期

王政:《居委会的故事:社会性别与1950年代上海城市社会的重新组织》,吕芳上主编《无声之声: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1),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美〕魏斐德:《“清理整顿”:上海的新秩序》,周杰荣、毕克伟主编《胜利的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岁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

吴向北:《被遗忘的上海文艺作家协会》,《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3、4期

俞王毛:《林氏刊物与海派文学》,《美与时代》2005年第12期

张济顺:《1949年前后的执政党与上海报界》,《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1期

张济顺:《从民办到党管:上海私营报业转制中的思想改造运动,以文汇报为中心的考察》,韩钢主编《中国当代史研究》第1辑,九州出版社,2009

张济顺:《性与性别:一群文化人的社会关怀》,姜进主编《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济顺:《沦陷时期的上海保甲制度》,《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张济顺:《论上海里弄》,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研究论丛》第9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张济顺:《上海近代社会研究界说》,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研究论丛》第5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张济顺:《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1950—1955)》,《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张济顺:《转型与延续:文化消费与上海基层社会对西方的反应》,《史林》2006年第3期

章开沅:《教会大学在中国》丛书总序,徐以骅、韩信昌《海上梵王渡:圣约翰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周承人:《冷战背景下的香港左派电影》,《冷战与香港电影》,香港电影资料馆,2009

周杰荣、毕克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岁月:引论》,周杰荣、毕克伟编《胜利的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岁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

周武:《从全国性到地方化:1945至1956年上海出版业的变迁》,《史林》2006年第6期

〔美〕周锡瑞:《关于中国革命的十个议题》,董玥主编《走出区域研究:西方中国近代史论集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3

邹振环、王纯:《西风社及其主持人黄嘉德》,《民国春秋》2000年第2期

Christian Henriot,“‘La Farmeture’:The Abolition of Prostitution in Shanghai,1949—1958,” China Quarterly 142,June,1995

Elizabeth J. Perry,“Managing Student Protest in Republican China:Yenching and St. John’s Compared,” The Frontier History of China,2013

Elizabeth J. Perry,“Studying Chinese Politics:Farewell to Revolution?” The China Journal,2007

Jean Oi,“Realms of Freedom in Post-Mao China,” See William C. Kirby ed.,Realms of Freedom in Modern China,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Klaus Mühlhahn,“Rethinking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4年3月1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讲座的演讲稿,未刊

William C. Kirby,“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Modern China:Economic Planning on the Mainland and on Taiwan,1943—1958,”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24,1990

简 介:本文集由三部分组成——传统士人的气节、近代变革的文化坚持、现代学术制度的确立。全书的旨趣是想借此反思如何维系现代大学的宁静和自由,如何能让学人有更多从容和淡定,并尽最大可能减少将学术生涯视为“一场鲁莽赌博”的紧张和焦虑。

作者: 胡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简 介:在科技水平、现代设备和经济条件都十分有限的集体化时代,大型水利工程何以成为可能?本书以1958~1962年甘肃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兴修为例,综摄大量一手档案、文献报刊、口述访谈等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学的解答。本书勾勒了一个为引洮工程修建而结成的特殊的“工地社会”,描述工地上具体而微的各种生产与生活实践,以此来揭示集中...

作者: 刘彦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