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生产方式:经典理论与当代现实图书

Production mode: classical theory and modern reality

SSAPID:101-1926-0565-10
ISBN:978-7-5097-103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研究与理论探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系统汇集。书中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方式理论与分析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与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分析新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性质与发展趋势的新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于金富
编 辑:周丽;李延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自序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与科学范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一般的基本理论*

    一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含义的基本理论

     1.生产方式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以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

     2.生产方式是生产的特殊的社会形式

     3.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

     4.生产方式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基本条件

    二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基本理论

    三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分析*

    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特征的全面分析

    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深入分析

    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观点*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技术条件至少是更先进、更广泛的机器大工业

    二 社会主义生产的组织形式应当是全社会范围的联合生产

    三 人们的社会经济联系的实现形式必然是直接的劳动交换

    四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只能是全面的计划配置

   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运动规律*

    一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二重性的基本理论

    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重性的科学分析

     (一)分析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分析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矛盾运动

    三 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

   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一 生产方式的重要地位与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世界观

    二 生产方式的含义与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

    三 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与科学综合*

    一 研究对象:具体制度与根本制度

    二 分析框架:“供给—需求”与“生产方式—社会形态”

    三 基本理论:制度价值与制度创新

     (一)制度价值评价

     (二)制度创新实质

     (三)制度变迁动力

     (四)制度创新主体

   构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制度分析范式应当现代化

    三 怎样构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范式

    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研究的基本结论

   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

    一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创新的历史必然性

     (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新特征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现理论创新

     (二)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现方法创新

     (三)现代经济学发展新潮流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创新

    二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化的可能性

    三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化的途径

     (一)克服传统经济理论的背离,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二)突破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藩篱,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三)综合现代经济学成果,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

    一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主张用西方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取代论”

     (二)主张三大经济学范式和平共处的“并存论”

     (三)主张进行各种范式大综合的“调和论”

     (四)主张回到马克思经典范式的“回归论”

     (五)主张建立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论”

    二 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主要依据与基本原则

     (一)以马克思经典范式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

     (二)以现代经济社会问题为导向,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三)以西方经济学方法、成果为借鉴,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范式

    三 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主要内容与具体形式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新技术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一 分析的框架:生产方式与生产技术条件的内容和重要地位

   二 历史分析:以往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影响

   三 现实分析:新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知识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点*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观点与方法

   二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方式的新特点

    (一)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二)生产组织的分散化与网络化

    (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方式的复杂化和融合化

   三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关系的新特点

    (一)日益社会化的所有制结构

    (二)日益民主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三)日益多元化、知识化的分配方式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部分质变*

   一 应当摈弃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错误方法与观点

   二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部分质变

   三 基本结论与主要启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特色

    一 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创新与现实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特征*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一般原理

     (一)生产方式及其重要地位与作用

     (二)生产方式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经典理论

     (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一)以生产技术发展的跨越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劳动方式

     (二)以社会调节的间接性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化生产形式

     (三)以公有制与联合劳动的主体性为基本特征的多样化社会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 问题的提出:一个重大历史课题

    二 研究的基础:两个重要基本依据

     (一)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为指导

     (二)以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为客观依据

    三 研究的结论:两个重要理论观点

     (一)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以我国现实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二)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应当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

   努力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统一*

    一 统一的前提——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 统一的基础——体现中国特色:市场化生产方式

    三 统一的形式——现代社会主义模式:“市场社会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与产权制度的改革*

    一 资源配置方式转换必然要求进行产权制度的变革

    二 产权制度变革是要实现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的根本条件

    三 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与主要对策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深层次理论探讨*

    一 实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要性在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能性在于确立一种新的市场型的公有制模式

    三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现实途径在于大力推进产权制度的改革,全面确立劳动者个人产权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理论与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一 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社会所有制的本质规定

     (二)关于社会所有制的形式规定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公有制形式的要求

    三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全面实施股份制的战略思考*

    一 全面实施股份制的基本构想

     (一)股份制的财产制度

     (二)股份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股份制的制约机制

    二 全面实施股份制的主要对策建议

     (一)制定一部专门的股份公司法

     (二)做好实施股份制的宣传解释工作

     (三)进行劳动人事制度的根本改革

     (四)为股份制的实施创造平等的和必需的条件

     (五)建立股票市场

   劳动者股份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一 经典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二 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一)行政性

     (二)集权性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国有制应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殊形式*

    一 社会主义国有制普遍存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一)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国有制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范围的联合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国有制建立的必要前提

     (三)民主化的国家制度是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国有制的政治条件

    二 我国社会主义国有制存在的条件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

     (二)我国现阶段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三)我国现阶段民主制度尚不完善

    三 我国现阶段国有制作为普遍公有制形式的主要弊端

   论实现我国公有制形式的重大变革*

    一 传统公有制各种弊端的主要症结不在于传统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而在于传统的公有制形式本身

    二 只改变传统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而不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变革,既无法消除传统公有制的弊端,也难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三 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变革,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公有制三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一 三种理论模式的基本内容

    二 三种理论模式的比较分析

    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三种理论模式比较的启示

   构建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

    一 构建劳动者个人联合所有制的客观必然性

    二 构建劳动者股份制的现实迫切性

    三 构建劳动者股份制的巨大优越性

    四 构建劳动者股份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社会公众股份公司的性质探析*

    一 公众股份公司是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有效形式

    二 公众股份公司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

    三 公众股份公司是构造我国公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形式

     (一)构造有效的市场监控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

     (三)完善公司董事会制度

     (四)建立与完善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民主管理制度

     (五)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资本范畴与我国现阶段资本的基本形式*

    一 资本究竟是不是一个适用于各种社会形态的一般范畴

    二 资本究竟是不是一个适用于各种社会经济制度的中性范畴

    三 我国现阶段资本范畴存在的客观依据与基本形式

   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一 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缺陷

    二 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三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与分配制度

   马克思的联合劳动理论与我国现阶段联合劳动的基本形式*

    一 马克思关于联合劳动的经典理论

    二 我国现阶段坚持马克思联合劳动理论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体现联合劳动的本质特征

     (二)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创新联合劳动的具体形式

    三 我国现阶段联合劳动的基本形式

     (一)合作劳动应当是我国现阶段劳动的主体形式

     (二)合作劳动是我国现阶段劳动的普遍形式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一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

     (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

    二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对确立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为基本依据来探索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二)坚持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本质特征的基本原理

     (三)不能盲目照搬和固守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形式

    三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只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然要全面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二)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只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三)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了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试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的一致性*

    一 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前提的一致性

    二 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基础的一致性

    三 按贡献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的依据的一致性

    四 内容上的不平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结果的一致性

   我国市场化经济转轨时期的收入差距与公平原则*

    一 我国市场化经济转轨时期个人收入的形式与差距

     (一)市场收入

     (二)特权收入

     (三)灰色收入

     (四)违法收入

    二 形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一)市场化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的形成

     (二)市场化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的实行

     (三)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市场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疏漏

     (五)行政权力介入市场

    三 抑制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实现公平分配的基本对策

     (一)建立健全初次分配的公平制度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权力参与社会资源配置过程

     (三)打破垄断行业,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四)建立健全公平有效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与体制转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应坚持国家主导型取向*

    (一)国家不可能作为资本的所有者而在企业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应当继续保持其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

    (三)保持国家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不可能真正解决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

    (四)实行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是确立资本主导地位的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

    一 对已有转轨分析方法的评析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变革的科学分析方法

    三 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解释

    四 简单结论与主要启示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在于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是解释社会经济变革的科学理论

     1.劳动方式

     2.生产形式

     3.生产的社会形式

    二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在于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三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构造现代社会生产方式

     (一)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劳动方式

     (二)市场化的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制

     (三)股份化的现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四)多样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社会形式

   经营机制的转换与企业制度的创新*

    一 在原有企业制度的基础上不可能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二 只有实现企业制度创新,才能为转换经营机制奠定基础与创造条件

    三 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生产方式变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

    一 生产方式的落后是我国农村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

    二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仍未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三 推进生产方式变革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一)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二)加快农业经营适度规模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快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体系

     (四)努力实现农地产权清晰化,大力推进农地现代产权制度建设

   关于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奠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的研究*

    一 产生破坏自然、损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原因——征服自然的盲目性

     (二)客观原因——追求利益的短期性

    二 保护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奠定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

     (二)奠定客观基础——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性

    三 推进生产方式变革,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制度安排的创新*

    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然要求进行制度安排的变革

    二 奠定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制度基础

    三 全面实现制度创新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理论创新是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 马克思的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 应当坚持经典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

   三 应当在破除传统教条化观点的基础上实现重大的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

   一 应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定位

    (一)内容定位

    (二)历史定位

    (三)现实定位

   二 应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功能的科学定位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坚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坚持运用实证方法

    (二)坚持科学地运用历史方法和抽象方法

   四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结构

  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一 苏联范式的主要缺陷与经济理论界对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主要构想

    (一)坚持和恢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中国经济学市场经济一般化或西方化

    (三)中国经济学本土化

    (四)中国经济学综合化

   二 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范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适应性原则

    (三)综合性原则

   三 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要求

    (一)构建中国经济学不能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

    (二)不能构造一种折中主义的经济学范式

    (三)不能建立“描述主义”的中国经济学

    (四)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来构建综合的中国经济学

   四 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基本性质与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与基本原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果

    (三)吸收与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成果与方法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全国首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综述*

   一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二 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三 推进理论创新,构建现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四 借鉴与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一 《资本论》基本原理的研究与探索

    (一)关于马克思和《资本论》的研究与传播

    (二)关于劳动价值论

    (三)关于剩余价值理论和转型问题

    (四)关于所有制和分配理论

    (五)关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问题

    (六)关于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和是否应该数学化问题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问题

    (三)关于学派问题

   三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与反思

   四 关于当代经济问题的研讨

    (一)关于此次世界金融风暴

    (二)关于“三农”问题

    (三)关于其他经济问题

  努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地位*

   一 抓住机遇,加强研究,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地位

   二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必须继续创新

   三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必须扬弃“西学”

   四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必须关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