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4

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图书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Rural China

SSAPID:101-1911-9325-65
ISBN:978-7-5097-811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乡城劳动力迁移及其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关系这一主题,关注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部门长远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关系,揭示了二者之间不同于一般“强相关”关系的“弱相关”性;深入挖掘了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弱相关”性背后的制度根源,探讨了构建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强相关”关系的制度对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孙燕铭
编 辑:颜林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Abstract

 摘要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老龄化趋势

    2.女性留守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概念的界定

   一 主要研究对象

   二 主要概念界定

    1.劳动力迁移

    2.乡城劳动力迁移和乡城迁移劳动力

    3.乡城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

    4.人力资本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数据

   一 研究思路和框架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

    1.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 主要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乡城劳动力迁移理论与模型

   一 经典的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

    2.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3.乡城劳动力迁移的推拉理论

    4.托达罗的乡城劳动力迁移模型

    5.Piore的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

    6.Stark的相对收入差距假设模型与新迁移经济理论

   二 劳动力迁移理论的研究特点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实证研究结论

   一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

    2.丹尼森对教育支出的计量分析

    3.以明塞尔、贝克尔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收入分配论

    4.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进展

   二 人力资本的内涵

   三 人力资本实证分析的一般结论

    1.与其他投资相比,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2.人力资本影响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分配

    3.收入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成正比

    4.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对中学教育的投资回报更为显著

  第三节 关于劳动力迁移对迁出地人力资本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 国外关于劳动力迁移对迁出地影响的研究

    1.劳动力迁移对迁出地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劳动力迁移对迁出地人力资本积累及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二 国内关于劳动力迁移对迁出地影响的研究

 第3章 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强相关关系

  第一节 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农业部门现代化进程

   一 农业经济阶段

   二 二元经济阶段

   三 成熟市场经济阶段

  第二节 对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一般关系的分析

  第三节 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一般关系的实践证据

  第四节 理论分析基础上的结论性启示

   一 乡城劳动力迁移下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过程

   二 乡城劳动力迁移、农村人力资本提升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4章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特殊路径与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历史阶段

   一 农村改革背景下“离土不离乡”迁移模式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末)

   二 城市改革背景下“离土又离乡”迁移模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

   三 城乡统筹改革背景下的乡城劳动力迁移(2002年以来)

  第二节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特征

   一 与国外乡城劳动力迁移的比较

   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特点

    1.就业部门的倾向性

    2.劳动者的兼营性

    3.乡镇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4.各地区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类似

    5.迁移渠道多元化

    6.地区不平衡特点

   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特征

    1.鲜明的地域和空间范围特征

    2.劳动者的就业部门特征

    3.劳动者的兼营性特征

    4.显著的地区不平衡特征

    5.鲜明的人力资本特征

    6.“非永久性迁移”特征

  第三节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现状及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一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现状

    1.城镇型迁移

    2.职业型迁移

   二 乡城劳动力迁移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本现状

    1.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

    2.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3.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状况

 第5章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弱相关性

  第一节 对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 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弱相关性

    1.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化趋势

    2.各变量的相关关系

    3.对时间序列变量稳定性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4.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

    5.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6.脉冲响应函数

    7.结论

   二 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

    1.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化趋势

    2.LnMIGSH、LnNAISH与LnHSH的相关关系

    3.对时间序列变量稳定性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4.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

    5.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6.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函数

     (2)方差分解

    7.结论

  第二节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弱相关性的解释

   一 滞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结构恶化问题

   二 乡城迁移劳动力就业的非正规化问题

   三 乡城迁移劳动力的身份问题

   四 劳动力转移陷阱

  第三节 结论性的启示

 第6章 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弱相关性的制度根源

  第一节 影响乡城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

   一 家庭决策与乡城劳动力迁移

   二 社区发展与乡城劳动力迁移

  第二节 影响乡城劳动力迁移有效进行的宏观制度因素分析

   一 制度变迁与乡城劳动力迁移

   二 户籍制度的影响

   三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影响

   四 制度性歧视的影响

    1.就业歧视

    2.劳动力工资歧视

    3.城市社会对乡城迁移劳动力的排斥

  第三节 制约乡城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因素分析

   一 农村教育体制问题

   二 农村医疗卫生制度问题

   三 农村职业培训制度问题

 第7章 构建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强相关关系的制度对策

  第一节 构建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强相关关系的必要性

  第二节 推动乡城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框架体系

  第三节 促进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由弱相关向强相关转化的制度对策

   一 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人力资本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二 构建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内生和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

    1.进一步提升公共投入水平,优化公共投入结构,明确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培育中的作用

    2.通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职业培训领域深入、系统的改革,提高农业部门人力资本的培育能力和质量

   三 构建保障乡城迁移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制度体系

    1.对户籍制度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真正消除分割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传统制度性障碍

    2.进一步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减少就业歧视,倡导建立基于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和人才素质的市场化就业系统

    3.以建立平等、开放、统一的城乡就业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为目标,赋予乡城迁移劳动力平等的迁移权、居住权、就业权等权利

   四 构建促进乡城迁移劳动力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社会服务和权益保障体系

 第8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1.白南生、宋洪远:《回乡,还是进城?——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美〕 贝克尔:《歧视经济学》,于占杰译,商务印书馆,2014。

3.〔美〕 贝克尔:《人力资本》,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蔡昉:《中国流动人口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5.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7.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美〕 费景汉、拉尼斯:《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王月、甘杏娣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9.陈浩:《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0.辜胜阻、简新华主编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2.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8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调研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4.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5.国家统计局农村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6.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劳务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17.郎永清:《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以劳动力转移为主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8.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1997/1998)研究报告》,2000。

19.李剑阁、韩俊:《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比较》,《比较》2006年第31期。

20.李路路:《向城市移民: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1.〔美〕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炜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2.〔美〕 罗得菲尔德等:《美国的农业与农村》,安子平、陈淑华等译,农业出版社,1983。

23.罗明忠:《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约束与突破——“三重”约束的理论范式与其实证分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4.盛来运:《流动还是迁移——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的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25.王亚南主编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商务印书馆,1979。

26.王洪春等:《中国民工潮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27.〔美〕 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8.〔美〕 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张凤林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9.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

30.蔡昉:《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人口科学》 2000年第4期。

31.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2.陈浩:《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3.储德银等:《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及财政对策构想》,《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4期。

34.都阳、朴之水:《劳动力迁移收入转移与贫困变化》,《中国农村观察》 2003年第5期。

35.杜鹰:《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1997年第6期。

36.董理:《劳动力迁移的选择性与迁出地人力资本形成》,《经济问题》 2007年第9期。

37.方竹兰:《中国转轨阶段的权利经济学初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8.郭剑雄、刘叶:《选择性迁移与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深化》,《人文杂志》 2008年第4期。

39.郭熙保、黄灿:《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

40.蒋智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 2000年第5期。

41.洪银兴、曹勇:《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政府功能》,《经济研究》 1996年第5期。

42.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经济研究》 2004年第12期。

43.黄辰喜:《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作用和趋势》,《人口研究》 1993年第3期。

44.李国平、范红忠:《人口分布、生产集中与区域经济差异》,《经济研究》 2003年第11期。

45.李强:《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社会学研究》 2001年第4期。

46.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期。

47.李实:《中国经济转轨中劳动力流动模型》,《经济研究》 1997年第1期。

48.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经济研究》 2001年第6期。

49.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0.刘叶:《选择性迁移、人力资本深化与中国农业发展》,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1.李国平、范红忠:《人口分布、生产集中与区域经济差异》,《经济研究》 2003年第11期。

52.盛来运:《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动因》,《中国统计》 2007年第8期。

53.盛来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影响和效果》,《统计研究》 2007年第10期。

54.盛来运:《农民工的困惑:返乡还是留城》,《中国统计》 2009年第5期。

55.苏晓艳、范兆斌:《我国农村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政府缺位分析》,《经济纵横》 2005年第4期。

56.孙燕铭:《当前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政府责任的思考》,《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6期。

57.唐家龙、马忠东:《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 2007年第5期。

58.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人口科学》 2003年第5期。

59.王萍:《国外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理论研究综述》,《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60.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1.王世清:《农民种粮:一年收入多少钱》,《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2000年第9期。

62.邢红、刘俊昌等:《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3.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4.杨团:《中国社会政策基本问——以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为例》,《科学决策》 2004年第12期。

65.杨云彦:《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转移与区域政策》,《人口研究》 1999年第5期。

66.姚红:《试析财政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及其形式》,《经济师》 2005年第4期。

67.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财经论丛》 2004年第6期。

68.姚宇:《国外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

69.曾国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及其运作意义》,《企业文化》 1999年第4期。

70.张林秀、霍艾米、罗斯高等:《经济波动中农户劳动力供给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2000年第5期。

71.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72.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经济研究》 1997年第2期。

73.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9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网,2009-11-09,http://www.lm.gov.cn/gb/data/2009-11/09/content_332846.htm。

74.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http://www.nmpx.gov.cn/yangguanggongcheng/default.htm。

75.周天勇:《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经济研究》 2001年第3期。

76.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国人口科学》 2003年第6期。

77.Arrow,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9(3),1962,pp.155-173.

78.Becker,Gary S.,Murphy,Kevin M. and Tamura,Robert F.,“Human Capital,Fertility,and Ee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5),1990,pp.12-37.

79.Beine,M.,Docquier,F. and Rapoport,H.,“Brain Drain and LDCs’ Growth:Winners and Losers,”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IZA)Discussion Paper No. 819,2003.

80.Bhagwati,J. N. and Hamada,K.,“The Brain Drain,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of Markets for Professionals and Unemployme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1974,pp.19-42.

81.Borjas,G. J.,Bratsberg,B.,“Who leaves?The Out Migration of the Foreign-bor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8(1),1996,pp.165-176.

82.Chang,Hongqin,Dong,Xiao-yuan and MacPhail,Fiona,“Labor Migration and Time Use Patterns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Elderly in Rural China,” World Development,39(12),2011,pp.2199-2210.

83.Chen,Hung-ju,“A Brain Gain or A Brain Drain?Migration,Endogenous Fertility,and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Economic Inquiry,47(4),2009,pp.766-782.

84.Coniglio,Nicola D. and Prota,F.,“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Migration in a Peripheral EU Region:the Case of Basilicata,”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87(1),2008,pp.77-95.

85.De Brauw,Alan,Huang,Jikun,Rozelle,Scott,Zhang,Linxiu and Zhang,Yigang,“The Evolution of China’s Rural Labor Markets During the Reform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0(2),2002,pp.329-353.

86.Faini,R.,“Development,Trade and Migration,” Proceedings from the ABCDE Europe Conference,1-2,2002,pp.85-116.

87.Fan,C. Simon and Stark,Oded,“Rural-to-urban Migration,Human Capital,and Agglomer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68(1),2008,pp.234-247.

88.Frey,William H.,“Immigration and Domestic Migration in US Metro Areas:2000 and 1990 Census Findings by Education and Race,” Research Report05-472,Population Studies Cente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5.

89.Fu,Yuming and Gabriel,Stuart A.,“Labor Migration,Human Capit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42(3),2011,pp.473-484.

90.Gujarati,Damodar N.,Basic Econometrics(New York City,NY,U.S.:McGraw-Hill,1995),p.386.

91.Huffman,E. W.,“Farm and Off-farm Work Decisions: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62(1),1980,pp.14-23.

92.Isserman,Andrew M.,Plane,David A.,Rogerson,Peter A. and Beaumont,Paul M.,“Forecasting Interstate Migration with Limited Data:A Demographic-Economic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80(390),1985,pp.277-285.

93.Kanbur,R. and Rapoport,H.,“Migration Selectiv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Inequalit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5(1),2005,pp.43-57.

94.Lee,Everett S.,“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3(l),1966,pp.47-57.

95.Lewis,G. J.,Human Migration(London,UK:Groom Helm Ltd,1982).

96.Lewis,W. Arthur,“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22(2),1954,pp.139-191.

97.Liu,Jialu,“Human Capital,Migration and Rural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Indi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view,4(2),2011,pp.100-122.

98.Liu,Zhiqiang,“Human Capital Externalities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19(3),2008,pp.521-535.

99.Luca,Spinesi,“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novation: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Migration on Inequality,Growth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RES Discussion Paper2005028,May 2005.

100.Massey,D.S.,Golding,L.P.,“Communities in Transnational Migration:A Theoretical,Empirical and Policy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9,1994,pp.1492-1533.

101.McKenzie,J. David and Sasin,Marcin J.,“Migration,Remittances,Poverty and Human Capital: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hallenges,” No. 4272,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from The World Bank,2007.

102.M.Domingues,D. Santos and Postel-Vinay,F.,“Migration as A Source of Growth:The Perspective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16 (1),2003,pp.161-175.

103.Meng,Xin,Labor Market Reform in China(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04.Mincer,Jacob,“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6(4),1958,pp.281-302.

105.Mincer,Jacob,Studies in Human Capital:Collected Essays of Jacob Mincer,Volume1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3).

106.Miyagiwa,K.,“Scale economics in education and the Brain Drain Problem,”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32(3),1991,pp.743-759.

107.Oberai,A. S.,“Migration,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background paper for Training in Population,Huma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Paper No. 5,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Geneva,1987.

108.Piore,M. J.,“The Dual Labor Market:Theory and Application,” The State and the Poor,ed.by R. Barringer and S. H. Beer,(Cambridge,Massachusetts:Winthrop,1970).

109.Rauch,J. E. and Casella,A.,“Overcoming Information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Prices and Ties,” Economic Journal,113(484),2003,pp.21-42.

110.Reaume,David M.,“Migration and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Models,” Economic Inquiry,21 (2),1983,pp.281-293.

111.Robles,Veronica Frisancho and Oropesa,R. S.,“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Evidence from Lima,Peru,”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30(4),2011,pp.591-618.

112.Shi,Anqing,“Migration in Towns in China,a Tale of Three Provinces:Evidence from Preliminary Tabulations of the 2000 Census,”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3890,2006.

113.Stark,O.,Helmenstein,C. and Prskawetz,A.,“A Brain Gain With A Brain Drain,” Economic Letters,55,1997,pp.227-234.

114.Stark,O. and Taylor,J.E.,“Migration Incentives,Migration Types:The Rol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The Economic Journal,101(408),1991,pp.1163-1178.

115.Todaro,Michael 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969,pp.138-148.

116.Todaro,Michael P.,“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Repl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0 (1),1970,pp.187-188.

117.Todaro,Michael P.,“Urban Job Expansion,Induced Migration,and Rising Unemployme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3(3),1976,pp.211-225.

118.Todaro,Michael P.,“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Nation:Trends,Prospects and Policies,”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ed. P. K. Ghosh (Westport:Greenwood Press,1984).

119.Todaro,Michael P. and Smith,Stephen C.,Economic Development(UK: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3).

120.Topel,Robert H.,“Local Labor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4(3),1986,pp.111-143.

121.Treyz,George I.,Rickman,Dan S.,Hunt,Gary L. and Greenwood,Michael J.,“The Dynamics of US Internal Migra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5 (2),1993,pp.209-214.

122.Vias,Alexander C.,“Micropolitan Areas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es In the US,” Cities,29(4),2012,pp.S24-S28.

123.Zhao,Yaohui,“Labor Migration and Earnings Differences:The Case of Rural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47(4),1999,pp.767-782.

124.Zhao,Yaohui,“The Role of Migrant Networks in Labor Migration:The Case of China,”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1(4),2003,pp.5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