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四卷图书
China non profit review:Vol.4
[内容简介]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四卷的主题是“行业协会”,近年来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危机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从一定侧面反映了某种应由行业协会提供的公共品的短缺;应诉反倾销、协商定价、协调劳资关系、招商引资等,都体现了行业协会提供的公共品之于企业、之于行业的价值;而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些行业协会在募捐和志愿服务上的突出表现则彰显了其社会责任。
相关信息
《中国非营利评论》征订单
卷首语
稿约
来稿体例
鸣谢
论文
行业协会论纲
一 行业协会的定义和属性
(一)行业协会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二)行业协会的本质特征
二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原型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三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
(一)生成模式
(二)体系与格局
四 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和意义
(一)行业协会的职能
(二)行业协会的作用和意义
(三)行业协会功能的实证分析
1.行业协会的功能概况
2.行业协会的行业治理功能分析
3.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五 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与管理体制
(一)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
1.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
2.行业协会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二)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
1.现行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2.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创新
六 行业协会的立法问题
(一)行业协会单独立法的必要性
1.行业协会的特殊性质
2.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
3.我国行业协会的立法现状
(二)行业协会立法的原则和建议
1.行业协会立法的原则
2.行业协会法的框架
结论
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
一 研究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意义
二 行业协会法人治理之基本含义
三 政府介入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必要性和方式
(一)政府介入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必要性
1.行业协会的公共权力地位决定了政府介入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必要性
2.提高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的运行绩效要求国家介入行业协会法人治理
3.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外部性与国家介入的必要性
(二)政府介入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方式
四 我国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现状及原因
(一)我国行业协会法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协会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
2.行业协会章程被束之高阁
3.会员权利不平等,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
4.治理模式的精英依赖
5.民主化程度不高
6.治理规则供给不足
(二)行业协会法人治理问题之原因分析
1.政府对行业协会法人治理工作重视不够
2.行业协会法人治理制度供给不足
3.协会法人治理的配套措施不到位
五 完善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的建议
(一)确立法人治理的基本原则
1.自治性原则
2.法治化原则
3.制衡性原则
4.民主性原则
(二)完善行业协会法人治理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健全协会治理结构
2.进一步完善协会运行机制
3.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4.加强协会治理的配套制度建设
透析我国官办型公益基金会体制特性及其改革的现实选择
一 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中国政府体制变革
二 中国官办型公益基金会形成的路径依赖及其特性
(一)管理模式行政化
(二)所有权“国有”化
(三)人员等级化
(四)领导官员化
三 中国官办型公益基金会发展的桎梏与问题
四 制度创新与中国官办型公益基金会的转型
(一)制度创新:交互式制度变迁模式
(二)官办型公益基金会的转型目标与走向
试论我国非营利部门的法制环境指数
引言
一 我国非营利部门法制环境指数
二 法制环境指数的解读
(一)需求维度
(二)供给维度
1.总体法律姿态
2.组织的创立
3.组织的财务与税收
三 若干结论与建议
(一)非营利部门法制环境指标体系
(二)我国的非营利部门法制环境
新兴工业化中的混合型统合主义*
一 全国职工总会的工运路线
1.劳资政合作与威权统合主义
2.“工运现代化”路线
二 职总与劳资政三方代表制
1.职总与国家生产力中心
2.职总与全国工资理事会
3.职总的作用
三 劳资关系新问题与职总体制改革
1.组织结构上的内部整合
2.加强对法定部门的决策参与
3.改组职总工会体系,改善对基层工会的管理
四 新加坡经验的理论透视:一种混合型统合主义
特别约稿 关于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 什么是社区
二 为什么要进行社区建设
三 要建设什么样的社区
四 如何建设社区
五 靠谁建设社区
公民社会(下)*
5 三体合一——解开公民社会之谜
结社生活、公共领域和美好社会
公民文化学派
比较结社学派
怀疑学派
有没有可能进行概括?
美好社会、结社生活和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结社生活和美好社会
结论
6 还要做什么
为真正的公民社会预备条件
协助健全的结社生态系统的发展
结论
案例
非营利组织筹款模式研究*
一 捐款和受益主体的四种组合类型及其特点
(一)“一对一”筹款模式
(二)“一对多”筹款模式
(三)“多对一”筹款模式
(四)“多对多”筹款模式
二 对宣明会筹款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宣明会代表童筹款模式简述
(二)四种捐赠类型的糅合
(三)哑铃模式:筹款与受益的最大化表现
(四)联结筹款规模与资助效益的体制保障
结语
苏州行业协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苏州行业协会发展情况
1.开展调查研究,强化信息交流
2.进行市场开拓,塑造品牌形象
3.争取优惠政策,维护合法权益
4.加强行业互助,推进行业合作
5.开展各类培训,提高竞争能力
6.实行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
7.代行政府职能,发挥助手作用
8.致力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二 苏州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有关行业协会建设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2.部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3.现有行业协会的工作不够平衡
4.部分协会还存在浓厚的行政色彩
5.协会的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6.登记管理人员与经费不足
三 促进苏州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行业协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行业协会发展急需的法律制度环境
3.对行业协会双重管理体制进行微调
4.制定、落实扶持行业协会发展的各项措施
5.调整优化行业协会布局
6.规范和强化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
7.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
转型期中国行业协会自律功能探析
一 三鹿事件过程回溯、原因及特点
(一)过程回溯
1.第一阶段:危机潜伏时期(2007年7月~2008年9月13日)
2.第二阶段:乳业行业危机总爆发与各方紧急应对阶段(2008年9月13日~2008年10月)
3.第三阶段:危机善后处理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3月)
(二)三鹿事件发生的一般原因分析及其特点
1.涉及面广泛,后果危害严重
2.引起了其他食品行业甚至制造业的危机感和反思
3.政府积极及时主动地采取多种措施化解危机
二 行业协会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行业协会功能基本分析
(二)现有政府主导监管体制的不足
三 行业协会自律功能相关规定
(一)行业协会自律功能相关规定
1.规范性文件规定
2.行业协会章程规定
四 行业协会自律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一)三鹿事件中行业协会的作为
1.事发前的作为
2.事发后的作为
(二)行业协会自律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结语
书评
寻找消失的信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随笔
拜访德国物理学会
本卷作者简介
《行业发展与管理》编辑部:《行业发展与管理》1987年第11期、12期(合订本),经济日报出版社。
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孙丽军:《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朱英:《中国近代同业工会与当代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上册),中华书局,1995。
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张军:《对我国行业性社团发展的几点研究》,《社团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孙燕:《优化行业协会发展环境的制度构建》,见《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选编》,2008。
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2004。
李丹等:《浅议我国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2期。
张跃平、刘荆敏:《委托-代理激励理论实证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6期。
包迪鸿:《完善社会团体内部治理的探索》,《社团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
孙春苗:《各地对行业协会双重管理体制的创新之比较》,《学会》2008年第5期。
郁建兴等:《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以温州商会为研究对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黎军:《行业协会立法——一个初步研究》,见浦文昌主编《建设民间商会》,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
王名、刘国翰、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金锦萍:《非营利法人组织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余晖等著《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郁建兴等著《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以温州商会为研究对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黎军:《行业自治与国家监督——行业协会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
苏力、葛云松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浦文昌主编《建设民间商会——“市场经济与民间商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
霍华德·威亚尔达(Howard Wiarda)著《非西方发展理论:地区模式与全球趋势》,董正华、昝涛、郑振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具海根(Hagen Koo)著《韩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文化与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王勤:《新加坡经济发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Deyo,Frederic,
Deyo,Frederic,
Frenkel,Stephen,ed.,
Garon,Sheldon,
Heyzer,Noeleen and Wee,Gek Sim,
Huff,W.G.,“What is the Singapore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ayakumar,S.,ed.,
Lim,Chong Yah and Rosalind,eds.,
Nair,Devan,ed.,
Nair,Devan,
Schmitter,Phillipe,“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in Schmitter P.C. and Lehmbruch,G.,eds.,
Williamson,Peter J.,
徐海屏:《小额募捐在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2月23日。
时正新、陈日发、任振兴:《福利彩票——中国特色的社会募捐形式》,《中国民政》2001年第1期。
徐辉:《儿童为本,帮一个算一个》,《中国发展简报》2006年第4期。
顾晓今、甘东宇:《国际化:中国青基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第10期。
康晓光:《创造希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课题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行业组织和政府的行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建立新型“政会关系”》,《瞭望》2006年第29期。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魏杰:《应该充分重视行业协会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期。
吴复民:《上海政府职能转变驶入快车道》,新华社《内部参考》第82期。
易全:《行政仍掌生杀大权,行业协会发展艰难》,国家体改办《改革内参》2001年第22期。
张经:《行业协会四大问题》,2003年1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
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NPO信息咨询中心主编《NPO能力建设与国际经验》,华夏出版社,2003。
王名、刘培峰等著《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2004。
王名主编《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张文礼、许子午:《苏州工业行业协会:从“配角”变“主角”》,2006年8月29日《中国工业报》。
朱冬玲:《为美丽的“绸都”增辉添彩——盛泽镇商会5年发展历程》,2004年3月2日《吴江日报》。
〔英〕斯坦利:《协会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85。
杭州市委党校、杭州市体改委、杭州市民政局联合调研组:《行业协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http://www.chinanpo.gov.cn/web/index.do。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苏州市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苏州市经贸委:《苏州市工业行业协会五年发展纲要》。
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苏州市行业商会发展分析报告》。
张经:《行业协会商会平话(第二集)》第1版,中国工商出版社,2008。
孙春苗:《行业协会管理改革的比较研究——基于双重管理体制》,《中国非营利评论》第3卷,王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周宇:《奶业潜规则:牛奶购销造假链条调查》,《凤凰周刊》2008年第28期。
“三鹿奶粉事件调查”系列报道,《中国新闻报道》200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