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36

清朝三百年史图书

A Three-Hundred-Year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SSAPID:101-1868-8629-82
ISBN:978-7-5097-2794-2
DOI:
ISSN:
关键词:

清史 清代

[内容简介] 本书自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齐起兵,至1912年末帝溥仪退位,系统全面论述了有清一代300年的历史。作者依据近30年的清史研究成果,首次将清朝历史划分为“百年兴起”(1583-1683)、“百年盛世”(1684-1795)和“百年变革”(1796-1912)三个历史阶段,打破了通常朝代史分为“兴盛”、“衰亡”两分法的传统,摆脱旧史学“满清”学术定性的束缚,具有学术创新精神。作者以清朝皇帝为主线,将全书分为太祖建国、天聪新政、太宗称帝、世祖入关、圣祖统一、乾纲独揽、仁宗守成和慈禧误国等14章节,再现清朝满族统治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实事求是地反映清史真实面目。本书资料丰富、观点新颖,列入辽宁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标志性研究成果。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外历史学术丛书
作 者: 张杰
编 辑:吴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出版说明

 后记

 导论

  导论

   一 清太祖名为努尔哈齐

    1.清代文献之“弩儿哈奇”

    2.清史著作之“努尔哈赤”

    3.明代文献之“奴儿哈赤”

    4.《清史稿》之“努尔哈齐”

   二 清朝发祥于辽东边外

    1.“白山黑水”说之由来

    2.《满洲源流考》的编纂

    3.孟特木与猛哥帖木儿

    4.努尔哈齐起兵于辽东边外

   三 清帝称谓宜用庙号

    1.庙号、谥号、年号之由来

    2.清史著作中一书多称

    3.清帝传记中的多称并存

    4.庙号是传统与科学的统一

 第一部 百年兴起

  第一章 太祖建国

   一 长白山区的满族先民

    1.肃慎人

    2.挹娄人

    3.勿吉人

    4.靺鞨人

    5.辽代女真人

    6.金代女真人

    7.元代女真人

   二 李满住与建州三卫

    1.三代显赫

    2.南迁兀喇山南瓮村

    3.朝鲜军两次越江杀戮

    4.与明朝交恶

   三 满族崛起于鸭绿江流域

    1.建州与明朝的贸易

    2.王杲、王兀堂迭相发难

    3.太祖起兵报仇

    4.生聚于佛阿拉城

    5.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

    6.强大于赫图阿拉

   四 汉人“生于辽不如走于胡”

    1.病入膏肓的明神宗

    2.李成梁父子掩败为功

    3.东援朝鲜之役

    4.高淮征税辽东

    5.辽人逃亡与夷、汉一家

   五 “七大恨”誓师伐明

    1.叶赫老女与“七大恨”

    2.抚顺、清河之役

    3.萨尔浒大战

    4.开原、铁岭之役

    5.灭亡叶赫与满族统一

   六 迁都辽阳和沈阳

    1.攻占沈阳、辽阳之役

    2.修筑东京城与“计丁分田”

    3.智取辽西重镇广宁

    4.毛文龙夜袭镇江城

    5.孙承宗出关督师

    6.皮岛明军开辟第二战场

    7.再迁沈阳与宁远战败

  第二章 天聪新政

   一 加强汗权与增设国家机构

    1.太祖之死与推举新汗

    2.从“按月分值”到“南面独坐”

    3.增设国家机构

   二 争取辽东汉人

    1.缓和满、汉矛盾的措施

    2.重用汉族知识分子

    3.争取明朝降官降将

    4.组建八旗汉军

    5.辽东汉人的满族化

   三 强迫朝鲜互市

    1.八旗兵攻占平壤

    2.缔结“兄弟之盟”

    3.使臣往来下的贸易关系

    4.中江、会宁的边境互市

   四 建立满、蒙联盟

    1.40万蒙古与3万满洲

    2.娶蒙女招额驸

    3.四征察哈尔林丹汗

    4.太宗一宫五妃皆蒙女

   五 发展满族文化教育

    1.太祖重视读书

    2.翻译汉字书籍

    3.设立八旗官学

    4.定族名为“满洲”

  第三章 太宗称帝

   一 关外清朝的建立

    1.汉官集团呼吁入主中原

    2.传国玉玺与上尊号

    3.改元崇德国号大清

   二 朝鲜成为藩属国

    1.渝盟爽约、不肯劝进

    2.太宗亲率大军出征

    3.颁布“永定规则”

    4.联军攻陷皮岛

   三 统一黑龙江流域

    1.征讨瓦尔喀部

    2.用兵虎尔哈三部

    3.统一索伦各部

   四 摧毁明军有生力量

    1.以和谈麻痹对手

    2.千里奇袭北京

    3.抢夺明朝人力物力

    4.松、锦决战

   五 大顺军灭亡明朝

    1.发自西北的义举

    2.越剿越多的农民军

    3.从“闯将”到“李闯王”

    4.由流动作战到建立政权

    5.崇祯帝吊死煤山

  第四章 世祖入关

   一 多尔衮定鼎中原

    1.范文程上疏

    2.多尔衮出师

    3.大顺军的腐化

    4.吴三桂请兵复仇

    5.山海关大战

    6.世祖迁都北京

   二 争取明朝官僚地主阶级

    1.礼葬崇祯帝

    2.网罗明朝官员

    3.纳谏与惩贪

   三 西征李自成大顺军

    1.夺取北京周围各省

    2.弘光政权“款清灭寇”

    3.多尔衮致书史可法

    4.两路夹击李自成

   四 消灭南明弘光政权

    1.弘光帝集亡国之大成

    2.马士英卖官鬻爵

    3.多铎军不战而胜

   五 江南各地的反剃发起义

    1.“四大法”激化民族矛盾

    2.孙之獬与剃发易服

    3.为保卫头发而战

    4.江阴守城本末

   六 洪承畴“宣力东南”

    1.大顺军余部联明抗清

    2.洪承畴坐镇江宁

    3.大西军北伐

    4.洪承畴再赴湖南

  第五章 圣祖统一

   一 肃清大陆残余抗清势力

    1.世祖病逝与圣祖即位

    2.爱星阿入缅俘永历帝

    3.李来亨自焚茅麓山

    4.肃清福建沿海郑氏军队

   二 亲政除鳌拜

    1.四大臣辅政

    2.江南奏销案

    3.圈换旗地事件

    4.除掉鳌拜集团

   三 发展农业的政策

    1.永行停止圈地

    2.实行“更名地”

    3.豁免捏报开垦

   四 平定吴三桂叛乱

    1.朝廷撤藩激变

    2.吴三桂先发制人

    3.清军的反攻

    4.赵良栋决胜昆明

   五 施琅统一台湾

    1.危害民众的海禁政策

    2.郑经参与吴三桂叛乱

    3.清朝内部的剿、抚之争

    4.澎湖海战郑氏降清

    5.守卫台湾开发宝岛

 第二部 百年盛世

  第六章 乾纲独揽

   一 确立严密的政治制度

    1.从内阁到军机处

    2.独特的官僚制度

    3.八旗兵和绿营兵

    4.纂修《大清律例》

   二 为政之道以勤为先

    1.孙嘉淦与“三习一弊”疏

    2.勤政为大臣表率

    3.主动揭露吏治积弊

    4.反对虚报政绩

   三 牢牢掌控用人大权

    1.心术与操守并重

    2.赏罚分明能上能下

    3.使功不如使过

    4.提拔清官廉吏

    5.重用尹继善等能臣

   四 严厉打击植党营私

    1.明珠与索额图

    2.废黜皇太子允礽

    3.世宗“弑兄屠弟”之真相

    4.打击鄂、张结党

  第七章 养民有道

   一 圣祖蠲租养民

    1.免积欠以休养民力

    2.蠲灾年以稳定民心

    3.恩蠲以厚生裕民

   二 高宗积谷养民

    1.建立仓储制度

    2.社仓与捐监之法

    3.平粜减价法

    4.严禁烧酒虚耗食粮

   三 尽地利而裕民食

    1.揭露垦荒积弊

    2.开垦山头地角

    3.开垦山、海官荒弃地

    4.鼓励移民垦荒

   四 投入巨资兴修水利

    1.靳辅治理黄河

    2.黄、淮、运综合治理

    3.疏浚金沙江航道

    4.高宗治理浙江海塘

   五 普免漕粮、钱粮

    1.康、乾两朝的普免漕粮

    2.圣祖开创普免天下钱粮

    3.高宗四次普免钱粮

  第八章 奠定版图

   一 驱逐沙俄侵略者

    1.俄军入侵黑龙江流域

    2.沙尔虎达出关抗俄

    3.增设府州县召民开垦

    4.圣祖亲临松花江前线

    5.萨布素出任黑龙江将军

    6.清军取得雅克萨全胜

   二 统一喀尔喀蒙古

    1.噶尔丹的崛起

    2.乌兰布通之战

    3.多伦诺尔会盟

    4.圣祖亲征与昭莫多之战

   三 “驱准保藏”与平定青海之乱

    1.顾实汗控制青海、西藏

    2.第巴桑结与拉藏汗之争

    3.驱准保藏之役

    4.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

   四 进军天山南北

    1.塔尔岱力挽危局

    2.消灭准噶尔政权

    3.平定阿逆一波三折

    4.剿灭南疆“回部”叛乱

    5.设置伊犁将军

    6.土尔扈特蒙古万里回归

   五 改革西藏政治体制

    1.设立驻藏大臣

    2.藏王制的废除

    3.实施《酌定西藏善后章程》

    4.反击廓尔喀侵略西藏

    5.《钦定西藏章程》的颁布

  第九章 稽古右文

   一 读书为“本朝家法”

    1.重视读书的家族传统

    2.圣祖开启皇子教育

    3.世宗的文化成就

    4.高宗以“书生”自诩

   二 以科举笼络士人

    1.得士心则得民心

    2.姜宸英和沈德潜

    3.科举家族的形成

   三 编书籍嘉惠学林

    1.《清文鉴》

    2.《康熙字典》

    3.《古今图书集成》

   四 “家人父子”般的情谊

    1.亦师亦友梁诗正

    2.大书法家张照

    3.学问渊深汪由敦

    4.缙绅领袖钱陈群

    5.江南老名士沈德潜

   五 《四库全书》与文字狱

    1.保存文献与销毁禁书之双重目的

    2.《字贯》案引发的文字狱狂潮

    3.六例典型文字案件

    4.“不为已甚”与平反四案

    5.前所未有的文化浩劫

  第十章 抚驭远人

   一 西方国家前来贸易

    1.葡萄牙与荷兰

    2.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3.英国后来居上

   二 防范沙俄蚕食领土

    1.竖立界碑加强国防

    2.设置喀伦巡查边界

    3.粉碎借道黑龙江阴谋

    4.以贸易为制约手段

   三 维护固有宗藩体制

    1.周边藩属国家

    2.清朝对安南的领土让步

    3.逐阮扶黎之役

    4.承认藩属国自主

   四 接待英国来华使团

    1.祝寿背后的商业动机

    2.厚待远人慷慨大方

    3.高宗接见马戛尔尼

    4.严词拒绝非理要求

 第三部 百年变革

  第十一章 仁宗守成

   一 盛世掩盖下的天灾人祸

    1.大权旁落和珅

    2.黄河堤坝千疮百孔

    3.惩贪而贪风不止

    4.钱沣和尹壮图的悲剧

   二 镇压苗民、白莲教起义

    1.黔、湘苗民大起义

    2.白莲教大起义

    3.仁宗亲政诛杀和珅

    4.勿谓幼主可欺

   三 洪亮吉上疏获罪

    1.曹锡宝含冤而死

    2.洪亮吉身陷囹圄

    3.仁宗初政之评议

    4.处事太缓与赏罚不明

    5.用人不当与风俗日下

   四 吏治腐败财政亏空

    1.郑源 的弄钱术

    2.初彭龄反贪官三起三落

    3.财政亏空遍于国中

   五 社会经济的全面停滞

    1.人口与土地矛盾

    2.顽固坚持东北封禁

    3.倒行逆施的开矿政策

  第十二章 内忧外患

   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1.罪恶的毒品贸易

    2.等同虚设的禁烟令

    3.弛禁与严禁之争

    4.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 英国蓄意挑起战争

    1.义律阻止英商甘结

    2.广东清军初战告捷

    3.英国为鸦片发动战争

    4.琦善妥协投降未果

    5.清军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三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1.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矛盾

    2.拜上帝会的创立

    3.从金田起义到占领江宁

    4.太平天国的主要制度

   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

    1.亚罗号事件

    2.英法军北上与《天津条约》

    3.大沽口自卫战

    4.战端再起与《北京条约》

   五 俄国强占大片东北领土

    1.富僧阿探查黑龙江河源

    2.吉林将军管辖的东海各族

    3.沙俄伺机入侵黑龙江

    4.丧失黑龙江东岸的《瑷珲条约》

    5.《北京条约》丧失乌苏里江以东领土

  第十三章 短暂中兴

   一 北京政变与太后垂帘

    1.赞襄政务八大臣体制

    2.那拉氏与奕合谋政变

    3.肃顺被杀与两宫同治

   二 曾国藩剿杀太平军

    1.创立湘军

    2.苦战长江中游

    3.节制四省攻克天京

   三 李鸿章消灭捻军

    1.捻军的由来

    2.胜保督办三省军务

    3.僧格林沁败亡曹州

    4.曾国藩黔驴技穷

    5.李鸿章各个击破

   四 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军

    1.平回必先制捻

    2.刘松山战死金鸡堡

    3.肃清甘肃起义军

   五 收复新疆与设立行省

    1.阿古柏乘乱窃据

    2.清军南北两路告捷

    3.对俄伊犁交涉

    4.左宗棠力主新疆设省

  第十四章 慈禧误国

   一 独揽大权不择手段

    1.裁制恭亲王奕

    2.穆宗娶阿鲁特氏为后

    3.年轻皇帝短命身亡

    4.再立小皇帝二次垂帘

   二 洋务派自强运动的破产

    1.现代军事工业的建立

    2.乘胜议和的中法之战

    3.德宗先亲政后大婚

    4.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三 短命的维新变法

    1.瓜分危局的形成

    2.康有为上书变法

    3.德宗下诏变法

    4.袁世凯告密六君子被杀

   四 阴谋废立迭遭外侮

    1.义和团“扶清灭洋”

    2.联军入侵,慈禧宣战

    3.进退失据仓皇出逃

    4.俄国占领东北地区

    5.骇人听闻的《辛丑条约》

  结语 末帝退位

   1.慈禧标榜变法推行新政

   2.令人可悲的局外中立

   3.清廷的预备立宪欺局

   4.帝、后病逝与末帝登极

   5.武昌起义民国诞生

 自序

本书自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齐起兵,至1912年末帝溥仪退位,系统全面论述了有清一代300年的历史,再现清朝满族统治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实事求是地反映清史真实面目。作者依据近30年的清史研究成果,首次将清朝历史划分为“百年兴起”(1583-1683)、“百年盛世”(1684-1795)和“百年变革”(1796-1912)三个历史阶段,打破了通常朝代史分为“兴盛”、“衰亡”两分法的传统,并摆脱旧史学“满清”学术定性的束缚,具有学术创新精神。

《山海经》,哈尔滨出版社,2004。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史记》,中华书局,1975。

《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

《晋书》,中华书局,1974。

《魏书》,中华书局,1974。

《北史》,中华书局,1974。

《隋书》,中华书局,1973。

《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辽史》,中华书局,1974。

《金史》,中华书局,1975。

王寂:《辽东行部志》,金毓黻辑《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

《元史》,中华书局,1976。

《明宣宗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明英宗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明宪宗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明世宗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明神宗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明熹宗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

《明史》,中华书局,1974。

朝鲜《李朝实录》,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1967年影印本。

《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王钟翰辑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女真史料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

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

黄忠一:《银槎录》,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卷,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

李恒福:《朝天记闻》,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8卷,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

赵翊:《皇华日记》,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9卷,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

赵庆男:《乱中杂录》,潘喆、李鸿彬、孙向明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3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沈馆录》,金毓黻辑《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

《建州闻见录校释》,辽宁大学历史系,1978。

《重译满文老档》,辽宁大学历史系,1978。

《明代辽东残档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

《建州纪程图记校注》,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

李肯翊:《燃藜室记述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1980。

《天聪朝臣工奏议》,辽宁大学历史系,1980。

《〈明实录〉中的女真史料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1983。

郑廉:《豫变纪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

孤愤生:《辽海丹忠录》,辽沈书社,1989。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李澍田主编《先清史料》,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柏起宗:《东江始末》,中国历史研究社编《东南纪事》,上海书店,1992。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潘喆、李鸿彬、孙方明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程开祜:《东夷奴儿哈赤考》,潘喆、李鸿彬、孙方明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鹿善继等:《督师纪略》,潘喆、李鸿彬、孙方明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3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潘喆、李鸿彬、孙方明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3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黄道周:《博物典汇》,崇祯九年(1636)刊本。

文秉:《烈皇小识》,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

彭孙贻:《流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赵士锦:《甲申纪事》,中华书局,1959。

杨士聪:《甲申核真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刘尚友:《定思小纪》,杨士聪等著《甲申核真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辽沈书社,1993。

陈洪范:《北使纪略》,《崇祯长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佚名:《明亡述略》,《崇祯长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计六奇:《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

佚名:《研堂见闻杂录》,《烈皇小识》,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韩菼:《江阴城守纪》,《东南纪事》,上海书店,1982。

王夫之:《永历实录》,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黄宗羲:《永历纪年》,《崇祯长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李天根:《爝火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徐鼒:《小腆纪年附考》,中华书局,1957。

魏特:《汤若望传》,杨丙辰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49。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汉译满文旧档》,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

关嘉录等:《天聪九年档》,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湾故宫博物院,1984。

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掌故丛编》,中华书局,1990。

刘民生、孟宪章、步平编《十七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史资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中华书局,198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

中国第一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0辑,中华书局,1984。

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明代辽东档案汇编》,辽沈书社,1985。

《明清史料·丙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

《明清史料·戊编》,中华书局,198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锡伯族档案史料》,辽宁民族出版社,1989。

《清代文字狱档》,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

〔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满洲实录》,辽宁通志馆,1930。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北平故宫博物院,1932。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清太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清世祖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清宣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清文宗实录》,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清穆宗实录》,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宣统政纪》,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

朱朋寿:《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

《清朝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大清律例》,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穆彰阿、潘世恩等纂修《大清一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清圣祖仁皇帝圣训》,辽宁大学图书馆藏光绪朝铅印本。

《清圣祖御制文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影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298册。

《康熙字典》,上海书店,1985。

清世宗:《大义觉迷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4辑,中华书局,1983。

《清高宗御制诗四集》,《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影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308册。

蒋良骐:《东华录》,齐鲁书社,2005。

阿桂等撰《满洲源流考》,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唐邦治:《清皇室四谱》,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3。

金松乔等编《星源集庆》,爱新觉罗修谱处,1938。

《清朝藩部要略稿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西藏研究》编辑部编《清代藏事辑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

贺长龄等编《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

《清代的矿业》,中华书局,1983。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

《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

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

顾廷龙主编《清代硃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92。

方观承:《述本堂诗集》,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

梁廷枏:《夷氛闻记》,中华书局,1959。

叶梦珠:《阅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

施德馨:《襄壮公传》,施琅撰《靖海纪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施琅:《靖海纪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江日昇:《台湾外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钱泳:《履园丛话》,中华书局,1979。

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

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

赵翼:《檐曝杂记》,中华书局,1982。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中华书局,1982。

薛福成:《庸盦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陆以湉:《冷庐杂识》,中华书局,1984。

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中华书局,1984。

徐珂编《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

方濬师:《蕉轩随录》,中华书局,1995。

杨宾:《柳边纪略》,金毓散文辑《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

钱仪吉:《碑传集》,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

王庆云:《石渠余纪》,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1990。

张廷玉:《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华书局,1992。

《曾国藩家书》,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

余金:《熙朝新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

乾隆元年修《盛京通志》,咸丰二年(1852)重刊本。

阿桂等修《盛京通志》,辽海出版社,1997。

方式济:《龙沙纪略》,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1帙,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著易堂铅印本。

西清:《黑龙江外记》,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

民国《瑷珲县志》,1920年铅印本。

萨英额:《吉林外纪》,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长顺修《吉林通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黄维翰:《黑水先民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王树楠等:《奉天通志》,沈阳古旧书店,1983。

辽宁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室:《东北乡土志丛编》,1985。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

岳超:《庚子——辛丑随銮纪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英〕濮兰德、白克好司:《慈禧外纪》,陈冷汰译,紫禁城出版社,2010。

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上海书店,1992。

吴晗:《读史札记》,三联书店,1956。

王钟翰:《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62。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64。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8。

戴逸:《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人民出版社,1977。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79。

《辞海》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罗尔纲、周邨:《洪秀全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79。

张珊:《安徽捻军概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1979。

包文汉:《论阿古柏政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79。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0。

辽宁编写组《清史简编》上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0。

《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

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鲁迅选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连横:《台湾通史》卷1,商务印书馆,1983。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中华书局,1983。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俞炳坤等著《西太后》,紫禁城出版社,1985。

贾熟村:《祺祥政变》,俞炳坤等著《西太后》,紫禁城出版社,1985。

吴嘉静:《章太炎斥西太后联语一则》,俞炳坤等著《西太后》,紫禁城出版社,1985。

杨天石:《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确证》,《晚清史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华书局,1986。

冯永谦、何溥莹编著《辽宁古长城》,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白寿彝主编《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金毓黻:《东北通史》,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1。

李洵、薛虹主编《清代全史》第1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郭松义主编《清代全史》第3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徐彻、董守义主编《清代全史》第9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孙文良:《满族崛起与明清兴亡》,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张杰:《清前期汉民出关开发三辽略论》,《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张杰:《清代辽东半岛的农业开发》,《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4期。

邢国志主编《吉林省自然地名志》,气象出版社,1993。

孟昭信:《康熙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孙文良、张杰、郑川水:《乾隆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乌云必力格等:《蒙古民族通史》第4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王国卿等译,三联书店,1993。

徐彻:《慈禧大传》,辽沈书社,1994。

〔英〕G.F.赫德逊:《欧洲与中国》,李申等译,中华书局,199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张杰:《满蒙联姻/清代宫廷婚俗》,辽海出版社,1997。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富国良主编《桓仁史话》,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999。

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屈六生:《论清政府加强“国语”的几项措施》,《满学研究》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00。

萧一山:《曾国藩传》,海南出版社,2001。

袁良义:《李自成的最后归宿》,《明清论丛》第三辑,紫禁城出版社,2002。

李燕光、关捷主编《满族通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

张杰:《清代科举家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张杰、王虹:《和珅传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阎崇年主编《20世纪世界满学著作提要》,民族出版社,2003。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

张玉兴:《陈梦雷生平事迹探实》,《明清史探索》,辽海出版社,2004。

萧一山:《清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孟森:《清史讲义》,中华书局,2006。

周远廉:《清朝开国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但焘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周惠民:《1945~2005年台湾地区清史论著目录》,人民出版社,2007。

马钊:《1971~2006年美国清史论著目录》,人民出版社,2007。

孙文良、董守义主编《清史稿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戴逸:《光绪之死》,《涓水集》,北京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