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3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研究图书

The Research of Beijing's Innovative Services Industry

SSAPID:101-1868-6708-99
ISBN:978-7-5097-0278-9
DOI:
ISSN:

[内容简介] 创新型服务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技术关联性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兴服务业态,是服务业中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而北京作为国内创新型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创新型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国内居于首位,本书介绍了创新型服务业的内涵、类型、特点、模式以及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四种北京典型的创新型服务行业:文化创意产业、研发服务业、技术转移服务业、科技咨询业。

相关信息

丛书名:管理科学与工程丛书
作 者: 牛芳 王媛
编 辑:王玉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前言

 总序

 第一章 创新型服务业

  第一节 服务业

   一 服务的含义

    (一)服务的内涵

    (二)服务的本质

     1.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

     2.服务产品是社会产品

     3.服务产品可以归入两大部类

   二 服务业

    (一)服务业的内涵

     1.服务业的不同界定

     2.理论界关于“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关系的论述

    (二)服务业的分类

     1.国际上有关服务业的分类

     2.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分类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滞后原因

     1.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2.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五大原因

    (四)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战略思路与战略举措

     1.战略思路

     2.战略举措

  第二节 现代服务业

   一 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一)西方现代服务业概略*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确立

   二 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一)劳动力要素是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主导

    (二)高附加值是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三)高技术含量是现代服务业的支柱

    (四)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五)核心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经济魅力

   三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 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最多

    (二)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增加最多

    (三)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发展最为迅速

    (四)服务业成为新技术又一重要促进者,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活动

   五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基本估计

    (一)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内部结构不合理

    (二)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些行业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四)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竞争秩序混乱,企业信用度差

   六 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要从战略高度上提升认识,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战略产业

    (二)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之路

    (三)抓住服务业转移的机遇,统筹国内外发展

    (四)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支持生产型服务业、智力型服务业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以及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五)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六)按照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着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第三节 创新型服务业

   一 创新型服务业提出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学术背景

   二 创新型服务业的含义

    (一)创新的特征

     1.创造性

     2.突破性

     3.理由充足

    (二)创新型服务业的含义

    (三)创新型服务业与相关概念辨析

     1.创新型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2.创新型服务业与高技术服务业

     3.创新型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4.创新型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三 创新型服务业的功能

    (一)创新型服务业在创新系统中的角色

     1.创新的推动者

     2.创新的转移者

     3.创新的来源

    (二)创新型服务业的创新

     1.推动客户企业的创新

     2.创新型服务业自身的创新

   四 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型服务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

    (二)研发服务业

    (三)技术转移服务业

    (四)科技咨询服务业

  第四节 创新型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

   一 创新型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

    (一)创新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和核心

    (二)创新型服务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新型服务业是整合和凝聚资源的平台

   二 促进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二)促进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

     2.深化体制改革

     3.落实金融支持政策

     4.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5.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

     6.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

     7.利用奥运契机

    (三)优先发展的创新型服务业

     1.大力发展基于大文化背景的创新型服务业

     2.加快发展基于高新技术的新型服务业态

     3.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其他重点行业的科技应用

 第二章 创新型服务业的类型和特点

  第一节 创新型服务业的类型

   一 创新型服务业现有的分类

    (一)按照服务业态分类

    (二)按照科技对服务业的影响程度分类

    (三)对上述分类的简单评价

   二 创新型服务业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技术领域的构成分类

    (二)按照服务性质分类*

     1.信息服务业

     2.知识服务业

     3.高技术生产服务业

  第二节 创新型服务业的特点

   一 高新技术作支撑

   二 高技术关联性

   三 高知识性

   四 高附加值

   五 高创新性

   六 高渗透性与强辐射性

  第三节 创新型服务业的服务模式

   一 创新型服务业的基本服务模式

    (一)自主研发型模式

    (二)咨询信息系统服务模式

    (三)产业组织合作模式

    (四)整合模式

    (五)基于网络组织模式

   二 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几种服务模式

    (一)联合体型服务模式

     1.联合体型服务模式的界定

     2.联合体型服务模式的特点

     3.联合体型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完善联合体型服务模式的建议

    (二)技术推广型服务模式

     1.技术推广型服务模式的界定

     2.技术推广型服务模式的特点

     3.技术推广型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完善技术推广型服务模式的建议

    (三)集成型服务模式

     1.集成型服务模式的界定

     2.集成型服务模式的特点

     3.集成型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完善集成型服务模式的建议

    (四)资本运作型服务模式

     1.资本运作型服务模式的界定

     2.资本运作型服务模式的特点

     3.资本运作型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完善资本运作型服务模式的建议

    (五)外包及托管型服务模式

     1.外包及托管型服务模式的界定

     2.外包及托管型服务模式的特点

     3.外包及托管型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完善外包及托管型服务模式的建议

    (六)网络依赖型服务模式

     1.网络依赖型服务模式的界定

     2.网络依赖型服务模式的特点

     3.网络依赖型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完善网络依赖型服务模式的建议

    (七)网络提供型服务模式

     1.网络提供型服务模式的界定

     2.网络提供型服务模式的特点

     3.网络提供型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完善网络提供型服务模式的建议

 第三章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现状

  第一节 北京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 发展回顾

   二 北京服务业结构特征

    (一)传统服务业稳定增长,比重下降

     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2.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1.金融保险业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突出

     3.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4.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发展是提高北京市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与北京城市功能相适应的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1.服务业中中央所属单位多,产值比重大

     2.科教文卫及党政机关占相当的比重

     3.北京非经营性行业比重较大

     4.举办国际展览和国际会议是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5.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大

   三 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抓住经济发展阶段带来的良好机遇

    (二)大规模的投资为北京第三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改革开放,人才资金等资源纷纷涌入

    (四)北京自身的资源禀赋

   四 北京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服务业比重不高

    (二)结构水平不高

    (三)管理水平不高

    (四)服务水平不高

    (五)经济效益不高

    (六)与北京城市功能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存在差距

  第二节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一)增速较快,占北京市GDP的比重较大

    (二)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

    (三)对外开放程度增大,吸引外资量大

    (四)重点行业发展良好

   二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一)北京第一、二产业发展模式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协调

    (二)首都功能定位和经济定位准确,为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北京良好的行业优势,为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三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总量明显不足

    (二)存在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市场化程度低

    (三)结构不合理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

   四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

    (一)战略目标

    (二)战略重点

   五 推进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各类政策工具,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二)促进各类服务业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现代服务业组织体系

    (三)打破现代服务业中普遍存在的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

    (四)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服务业竞争力

    (五)吸引培养人才,激励创业、创新

    (六)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第三节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概况

   一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现状

   二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成果

   三 技术市场——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窗口

    (一)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加

    (二)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1.专利技术交易量快速增长

     2.专利技术出口大幅度增长

     3.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对全国的发展产生辐射效应

     1.对外省市的辐射效应

     2.对北京市区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节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特点

   一 创新型服务业成为北京服务业增长的重要一极

   二 创新型服务业成为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 创新型服务业依托现代科技支撑,不断创新,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提升

    (二)科技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引领地位得到提升

    (三)科技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北京为全国服务和与全球资源对接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科技持续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四 名牌创新型服务机构纷纷涌现

    (一)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

    (二)技术转移服务业

  第五节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重点

   一 北京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需求导向

    (二)机制领先

    (三)凝聚资源

    (四)高端辐射

   二 北京科技的发展目标

    (一)2020年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

    (二)2010年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目标

   三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一)信息服务业

    (二)研发服务业

    (三)技术转移服务业

    (四)金融业

    (五)文化创意产业

    (六)旅游会展业

    (七)现代物流和房地产业

   四 推进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一)营造促进创新型服务业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

    (二)强化创新型服务业所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三)积极促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

    (四)优化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制度

 第四章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趋势

  第一节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SWOT分析

   一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优势(S)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

     1.智力资源优势

     2.资本优势

     3.信息资源优势

     4.科学技术优势

     5.旅游资源优势

    (二)创新型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给其增加结构优势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创新型服务业提供市场优势

    (四)政府的大力支持给创新型服务业带来政策优势

   二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劣势(W)

    (一)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尚未建成完善的创新型服务网络

    (三)创新型服务机构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

    (四)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服务队伍

    (五)创新型服务机构数量多,规模小,运作不规范

    (六)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七)缺乏国际竞争力

   三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机会(O)

    (一)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经济全球化给北京创新型服务业走向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的兴起给北京创新型服务业的壮大提供了难得机遇

   四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面临的威胁(T)

    (一)创新型服务业国际化的挑战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三)创新型服务产品定价难的挑战

    (四)创新型服务机构对政策预期过高的挑战

    (五)行业规模小、机构规模小、缺乏整体竞争力的挑战

   五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机会和威胁同在,优势和劣势并存

    (一)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应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发展机会(SO)

    (二)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应认清自己劣势,并从中挖掘机会(WO)

    (三)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其中潜在的危险(ST)

    (四)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在目前的劣势方面,要坦然应对其威胁(WT)

  第二节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国内比较

   一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在全国的地位

   二 京沪穗深创新型服务业比较*

    (一)总体经济情况

    (二)产业规模

    (三)产业效率

    (四)技术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 创新型服务业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快

   二 北京创新型服务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将明显增强

   三 创新型服务机构政策预期将逐渐归于理性,行业管理走向规范化

   四 创新型服务机构将会进一步整合、分化

   五 创新型服务业新的业态将会不断出现

 第五章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特征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二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一)“创意为王”是创意产业的精神特质

    (二)人才是创意产业的核心

    (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四)追求高收益是创意产业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述

   一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二 澳大利亚创意产业概况

   三 美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四 法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五 韩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六 新加坡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七 日本创意产业发展概述

  第三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缘起及其沿革

   一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回顾

    (一)探索起步阶段(1994~2001年)

     1.文化产业初露端倪,文化市场尚未形成

     2.体制束缚,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二)解放思想,改革体制阶段(2002~2005年)

    (三)政策保障,加速发展阶段(2006年)

    (四)取得辉煌成果阶段(2007年以后)

     1.北京举办首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2.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

     3.文化产业聚集区日渐成熟

     4.政府加大了支持的力度

   二 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一)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政治文化的中心地位

    (三)人才荟萃之地

    (四)强大的消费市场

  第四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型及其结构分析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类型分析

     1.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型

     2.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类型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1.性质结构分析

     2.行业结构分析

     3.人才结构分析

   二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辉煌成就

    (一)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1.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雍和园)

     2.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

     3.中国影视生产基地

     4.三辰卡通动漫网游产业基地

     5.北京欢乐谷主题公园

     6.新国展会展中心

     7.德胜园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简称DRC基地)

     8.朝阳公园文化园区

    (二)各项成果显著

   三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方面的问题

     1.创意人才缺乏

     2.创意人才知识结构不平衡

     3.行业及行业人数结构不平衡

    (二)资源方面的问题

    (三)体制方面的问题

     1.职责不明

     2.关系不顺

   四 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宏观协调,提高市场化程度

     1.要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

     2.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关系

    (二)积极培养创意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1.多种渠道培养创意人才

     2.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创意”上

     3.优化创意人才成长的机制

    (三)作好管理体制的协调工作,优化资源配置

     1.中央资源应该和北京资源应进行统筹规划

     2.打破行业、部门等所属界限,整合文化资源

    (四)注重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加强行业规范

     1.积极发挥政府管理、引导的作用

     2.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

    (五)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六)以奥运为契机,提升北京的经济文化水平

    (七)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含量

  第五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 国际化大都市的竞争,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一)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营造文化大国的气派

    (二)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的“软实力”

    (三)加强交流,使北京成为国际文化名城

   二 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为北京创意产业开启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

    (二)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

   三 知识产权的完善,将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趋成熟

 第六章 北京的研发服务业

  第一节 概念解析

   一 研发的定义

   二 研发服务业的定义

   三 “研发产业”一词的应用和定义

    (一)“研发产业”一词在国际上的应用

    (二)“研发产业”一词在国内的应用

    (三)研发产业的定义

   四 相关概念辨析

    (一)区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R&D服务业

    (二)区别知识传播业与R&D服务业

    (三)区别信息产业与R&D服务业

    (四)区别R&D产业与R&D成果产业化

  第二节 研发服务业的产生及发展

   一 R&D服务业产生的必然性

    (一)从需求方面来看研发服务业产生的必然性

    (二)从供给方面来看研发服务业产生的必然性

   二 R&D活动不断呈现出明显的外部化趋势

   三 研发服务业的成功案例

    (一)杜邦公司在开发氟利昂替代产品时就采用了R&D活动外部化的方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MR&D研究院是通过市场提供R&D的成功典范*

    (三)在美国,医药行业是实施R&D活动外部化成功的范例R&D Management,2004,34(1):66.">*

   四 研发服务业的内容

    (一)工业设计

    (二)工程服务

    (三)实验室的试验活动

    (四)计算机系统及相关服务

    (五)科学技术咨询服务

    (六)自然科学、工程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五 研发服务业的分类

  第三节 研发服务业的特点及意义

   一 研发服务业的特点

    (一)R&D活动的外部性

    (二)活动产出的不确定性

    (三)R&D产业与经济结构升级相伴而生

    (四)研发主体角色的可转换性

    (五)快速频繁的创新

    (六)研发服务业突出了人力资本的地位

    (七)研发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

   二 发展研发服务业的意义

    (一)R&D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与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二)R&D服务业对经济发展与就业产生间接影响

    (三)R&D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四)发展R&D服务业有助于解决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

    (五)发展R&D服务业可以聚集优势资源

   三 研发服务业对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开发首都研发资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有利于缓解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

    (四)有利于北京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五)发展R&D产业有助于促进全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北京研发服务业的现状

   一 北京发展R&D服务业的优势

    (一)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高校和文献资源

    (二)科研力量非常雄厚

    (三)北京已经成为信息交流、技术商品集散中心

    (四)北京的R&D经费支出比例居全国前列

    (五)对外联系便捷

    (六)投资R&D所需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七)经济全球化使北京的研发产业发展空间逐渐增大

   二 北京发展R&D产业面临的挑战

   三 北京研发服务业的现状

   四 北京研发服务业的构成情况分析

    (一)研发机构的经济类型构成情况

    (二)研发人员的学历构成情况

    (三)研发经费投入情况

    (四)专利申请情况

   五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六 外资公司在京研发机构的现状

    (一)外国研发机构在北京的发展

    (二)外资公司在京研发机构的基本状况*

     1.投资主体性质

     2.研究领域

     3.组织形式

     4.投资规模

     5.研发人员

    (三)外资研发机构的特点

     1.机构的规模和本地化水平偏低

     2.投资动机多样

     3.投资方式灵活

     4.投资结构及分布

     5.影响深入广泛

    (四)外资研发机构的地位

   七 北京研发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产出比偏低

    (二)原创性科研成果较少

    (三)国际化程度低

    (四)企业创新不足,研发产业化的基础不扎实

    (五)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研发的主体

    (六)政府资金投入的重心问题

    (七)研发服务业需求拉动不足

    (八)技术市场中的自主创新问题

  第五节 国外研发服务业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美国

    (一)美国研发活动的主体

    (二)美国科技研发经费的情况

    (三)美国研发活动中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美国的R&D外包和海外转移已成趋势

   二 日本

    (一)日本研发活动的主体

    (二)日本研发活动的产业政策

    (三)日本的研发模式

    (四)日本企业海外研发倾向明显,研发国际化进展加速

   三 德国

    (一)德国研发活动的主体

    (二)德国研发活动的模式

    (三)德国研发活动的国际化倾向

    (四)独立研发机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简介

   四 启示

    (一)提高非政府来源的研发资金投入的比例

    (二)政府通过完善融资环境、知识产权制度、企业退出机制,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进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扶持力度

    (四)共同研发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可使参与各方比自行研发获得更大的效益

    (五)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的合同科研模式,可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各个研究单位高效运转

  第六节 加快北京研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北京研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吸引创新资源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三)营造有利于研发产业发展的环境

    (四)密切联系市场

    (五)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速整合国内外资源

    (六)协调处理不同产业、不同部门间的关系

    (七)通过各种途径开辟国际市场

    (八)保持政府投入规模,调整政府投入机制

    (九)制定产业远景发展规划,注意研发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

   二 研发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章 北京的技术转移服务业

  第一节 概念解析

   一 “技术转移”一词的应用和定义*

    (一)“技术转移”一词的首次提出

    (二)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

    (三)本书的定义

   二 技术转移的特点

   三 相关概念辨析

    (一)“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二)“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

    (三)“技术转移”与“技术转让”

    (四)“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五)“技术转移”与“技术推广”

    (六)“技术转移”与“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

   四 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定义

  第二节 技术转移服务业的产生及发展

   一 技术转移服务业产生的必然性

   二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阶段

    (二)突破阶段

    (三)加速发展阶段

    (四)体系形成阶段

  第三节 技术转移服务业的作用与特点

   一 北京发展技术转移服务业的作用

   二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的特点

    (一)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发展趋于理性和规范化

    (二)独立第三方机构成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新生力量

    (三)机构间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增强

    (四)通过以企业为主体与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来加强技术转移服务

    (五)大学和科研院所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管理和服务体系

    (六)政府作为技术转移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第四节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的状况

   一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的现状

    (一)机构构成

    (二)从业人员构成

    (三)经营状况

   二 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介绍

   三 北京技术交易创新服务联盟介绍

    (一)成立背景

    (二)联盟性质

    (三)联盟使命与目标

    (四)联盟宗旨

    (五)联盟优势

     1.资源优势

     2.政府支撑优势

     3.信息平台优势

    (六)联盟服务方式

     1.内部服务

     2.外部项目运作服务

    (七)联盟服务内容

   四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专项”情况介绍

   五 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介绍

    (一)开办了中国技术交易网(www.ctmnet.com.cn)

    (二)技术交易全程化服务

     1.交易类

     2.提供国际技术转移服务

     3.提供政府方面的服务

   六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转移服务主营业务未有效开展

    (二)开展技术转移服务带来的经济回报少,严重影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积极性

    (三)有关优惠政策未能充分享受

    (四)技术转移服务过程不透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缺乏中立性

    (五)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转移后续服务能力差

    (六)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未能充分展开

  第五节 国外技术转移服务业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美国

    (一)美国的技术转移组织

    (二)美国技术转移方面的法律政策

    (三)美国各类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立与成功运营

    (四)美国促进技术转移的具体措施

    (五)美国的技术转移协会

   二 日本

    (一)日本的技术许可组织

    (二)日本技术转移方面的法律政策

    (三)日本政府促进技术转移的具体措施

   三 德国

   四 启示

  第六节 加快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技术转移作用的认识

    (二)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三)加强技术转移服务队伍建设

    (四)加强政府作用,积极推动技术转移

    (五)坚持企业优先原则,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六)建立技术信息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于技术转移

    (七)建立技术转移相关机构,完善技术转移机制

    (八)推动国内技术转移,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转移

    (九)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

   二 技术转移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八章 北京的科技咨询服务业

  第一节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含义解析及特点

   一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定义

   二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特点

    (一)事业型、企业型咨询机构并存

    (二)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兼顾

    (三)多种经营并举

  第二节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一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发展阶段

    (一)科技咨询服务内容的发展

    (二)阶段划分

     1.诞生和萌芽阶段(1978~1983年)

     2.崛起和形成阶段(1984~1991年)

     3.规范和发展阶段(1992~1996年)

     4.体系形成阶段(1997年以来)

   二 我国咨询业发展的三次高峰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作用和分类

   一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作用

   二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分类

    (一)按机构构成分类

    (二)按所有制性质分类

    (三)按管理体制分类

    (四)按经营模式分类

    (五)按服务范围分类

   三 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内容

    (一)宏观决策咨询

    (二)企业管理咨询

    (三)涉外咨询

    (四)技术咨询

    (五)资产评估

  第四节 北京科技咨询服务业的现状

   一 北京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北京科技咨询服务业现状

    (二)制定了若干有关咨询业的法律法规

    (三)科技咨询机构的发展态势

   二 北京科技咨询服务业的服务模式

    (一)科学决策咨询体系初步建立*

    (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科技咨询网络初步形成

   三 北京科技咨询行业管理主体——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简介

   四 北京科技咨询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发展缺少管理与规划

    (二)咨询服务无章可循,缺乏统一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

    (三)人员素质不高,且缺乏专业培训

    (四)各咨询机构信息资源未有效共享,且缺乏必要的交流协作

    (五)缺乏对科技咨询的正确认识,市场需求不足

    (六)尚未形成扶植咨询业发展的环境

    (七)科技咨询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对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问题和原因尚缺乏深入调研与研究

    (八)承揽国际咨询项目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第五节 国外科技咨询服务业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美国

   二 英国

   三 日本

   四 启示

  第六节 加快北京科技咨询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北京科技咨询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扶植力度,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二)积极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三)切实做好人才建设与培育工作

    (四)加快与国际咨询业接轨,鼓励开展涉外咨询,真正进入国际咨询市场

    (五)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构筑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六)加强自身基础建设

    (七)扩大市场需求

   二 科技咨询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创新型服务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技术关联性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兴服务行业,是服务业中最具创新活力的行业。北京作为国内创新型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创新型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国内居于首位:文化创意产业,名列前茅;研发服务业,一枝独秀;技术转移服务业,统领全国;科技咨询业,一览众山小。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在未来5~10年内将出现以下态势:创新型服务业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创新型服务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将明显增强;创新型服务机构政策预期将逐渐归于理性,行业管理走向规范化;创新型服务机构将会进一步整合、分化,名牌创新型服务机构越做越强;创新型服务业新的业态将会不断出现。

1.白灵、汪小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服务创新》,《财贸研究》2006年第1期,第149~150页。

2.本刊观察员:《“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第36期,第4~7页。

3.毕德志、朱新瑞、罗宏伟:《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6期。

4.曹跃群:《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4。

5.陈华鹏、翁端、孙德江:《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现代化工》2006年第8期。

6.陈剑:《2005北京奥运经济报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7.陈治光:《北京创新型服务业强势崛起》,《科技潮》2006年第2期。

8.邓军、唐飞:《科技咨询业发展中应思考的几个问题》,《科技信息》2000年第9期,第43页。

9.方晓明、徐建功、王超平:《北京科技咨询业发展现状与特点评析》,《中国软科学》1996年第8期,第108~111页。

10.傅正华、陈晴、高宁:《新时期我国技术市场发展方针初探》,《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2期。

11.高汝熹、张国安:《上海R&D产业发展前景》,《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第22~28页。

12.郭馨梅:《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3.韩晶:《印度何以成为服务外包大国》,《观察与思考》2007年第23期。

14.黄鲁成:《R&D产业内涵、成因及意义》,《科研管理》2005年第5期,第62~67页。

15.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6.黄玉迎:《生产性服务业,助力北京经济决胜高端》,《北京日报》,2008年1月23日。

17.江小娟:《我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条件正在形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8.解集葵:《科技咨询发展之思考》,《科学与管理》2000年第6期,第59~60页。

1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与发展调查手册》(中文版),科技部发展计划司、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0.来有为:《当前我国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革》2004年第5期,第39~43期。

21.雷李军、傅正华:《技术转移概念的引进和发展》,《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第7期,第28~29页。

22.〔美〕理查德·弗罗里达:《创意经济》,方海萍、魏清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3.李宏伟:《美国的研发体系及研发投入概况》,《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年第3期,第39~43页。

24.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25.李善同、华而诚:《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6.李忠民、肖祥辉:《中国服务产业发展:一个研究综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08~111页。

27.梁军:《基于创新系统视觉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动因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9期,第132~134页。

28.林耕、傅正华:《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的多样特色》,《中国科技成果》2006年第24期。

29.林耕、陆莺等:《把脉北京的外资研发机构》,《科技潮》2004年第2期,第4~8页。

30.刘重:《论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内涵与发展环境》,《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6期。

31.柳卸林、赵捷:《19家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分析》,《决策咨询通讯》2004年第4期,第74~76页。

32.王明峰:《六成以上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首选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2月29日。

33.牧野:《国外科技咨询业面面观》,《图书与情报》1994年第3期,第57~59页。

34.庞毅、宋冬英:《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0期。

35.锲舍:《中国服务业发展白皮书》,《中国投资》2004年第8期,第45页。

36.尚永胜:《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7.施昌奎、林耕、傅正华:《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尚存五大问题》,《投资北京》2007年第4期,第94~96页。

38.覃成林:《区域R&D产业发展差异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7期,第95~97页。

39.王滨、李晓敏:《北京现代服务业前景探析》,《数据》2006年第4期。

40.魏江、陶颜、王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期,第33~41页。

41.魏江、王甜、孙阿楠:《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国际化策略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1期。

42.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7。

43.夏杰长、尚铁力:《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思路——以北京为例》,《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23~30页。

44.徐超富:《加速发展我国科技咨询业的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3期,第34~37页。

45.颜振军:《研发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型业态》,《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第2期。

46.杨翠兰:《关于现代服务业内涵的理论思考——对传统“服务”理论的反思》,《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1期。

47.张国云:《现代服务业“十一五”发展探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8.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9.张仁开、张洛锋:《加快北京研发产业的发展》,《科学决策》2005年第11期,第43~46。

50.张信、鲁庆莲:《科技中介服务专项介绍》,《科技潮》2006年第1期。

51.张信、钟之绚:《发展创新型服务业建设创新型北京》,《科技潮》2006年第2期。

52.张信:《北京科技中介谋划跨越式发展》,《科技潮》2006年第2期。

53.张仲礼:《2002年上海提升综合竞争力关键年》,《中国城市经济》2002年第1期,第47页。

54.赵弘、王小兰:《中关村创新型服务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5.赵瑾璐、潘志恒:《浅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2期。

56.郑兵:《现代国际技术转移的含义和特点》,《大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6期。

57.朱晓青、林萍:《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与发展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41~46页。

58.Chatterji Deb.Accessing external sources of technology.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6,39(2):pp.48-56.

59.Chiesa V,Manzini R,and Pizzurno E.The externalization of R&D activities and the growing market of product development services. R&D Management,2004,34(1):pp.65-75.

60.Luger M I,Feller I,Renault C S. Evaluation of Maine’s Public Investment in Research & Development [R]. Office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October 2001.http://www.kenan-flagler.unc.edu/assets/documents/ED_maine_rpt.pdf.

61.OECD. Services:Statistics on Value Added and Employment. Paris:OECD Publishing,2000.

62.OECD. The Service Economy. Paris:OECD Publishing,2002.

63.R&D Magazine. http://www.rd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