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论丛图书
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内容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科研成果丰硕。学科团队教师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省级社科规划等课题,多项成果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福建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学科优势领域,如:福建近现代地方史研究,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以及陈增辉教授的中外关系史研究.、林庆元教授的洋务运动研究、 陈贞寿教授的中国海军史研究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影响较大。
相关信息
前言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
中法战争前的福建海军
一
二
三
福建辛亥风云
一
二
三
北伐东路军在福建的胜利进军及其速胜的原因
一 东路军在福建的胜利进军
二 东路军在福建速胜的原因
(一)东路军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努力工作,以及广大下层官兵的英勇作战
(二)国共两党的福建地方党组织和福建人民对东路军的支援
(三)华侨的支援
(四)福建军阀内部矛盾重重,便于东路军各个击败
试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地方政府作为
一 福建省政府创办“营前模范农村”的缘起
二 “营前模范农村”的各项试验
三 “营前模范农村”试验失败的思考
福建事变初探
一 福建事变爆发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十九路军反蒋渊源深远
(二)蒋介石坚持反共内战与消灭异己的方针,迫使十九路军联共反蒋抗日
(三)十九路军矢志抗日的爱国行动和蒋介石卖国投降的矛盾日趋激化
二 福建事变的策划经过和福建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
(一)福建事变酝酿和策划经过
(二)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施政纲领
三 福建事变失败的原因、教训和意义
“文革”时期红卫兵组织之特征
一
二
三
清代的茶叶贸易与资本原始积累
一
二
三
清代闽台“三通”及其历史影响
一 清代闽台开设对渡口岸之历史进程
1.单口对渡
2.双口对渡
3.三口对渡
4.政策进一步放宽
二 清代“三通”的重大历史影响
1.两岸通商机制改革
2.两岸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3.台湾社会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
五口通商前后福建茶叶贸易商路论略
一
二
三
四
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与发展的趋势
一 出口贸易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二 进口贸易的变化
三 结语
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
一
二
三
四
苏维埃时期中共工商业政策的再探讨
一
二
三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地财政划分制度
一 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的划分
二 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划分的实施
三 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制度的评价
论民国时期证券市场监管的行政作为
一 监管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权责规定
二 核准制监管方式与监管的行政成效
三 证券市场监管失效的原因思考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治水实践回溯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水利实践
(一)毛泽东对根据地水利事业的关注
(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水利实践
(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抗洪斗争
二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治水实践
(一)陕甘宁边区的水利建设
(二)晋察冀边区的治水实践
三 解放战争时期的黄河归故斗争始末
四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治水的经验总结
民国时期惠安女集体自杀现象之探究
一 惠安女集体自杀之社会现象
二 惠安女集体自杀的社会干预
三 惠安女集体自杀之因的诠解
(一)
(二)
(三)
历史认识驱动系统论纲
一
二
三
唯物史观的历史命运
一 马恩文本与后人的解读
二 唯物史观的真理性与合理性
三 唯物史观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模式之性质与特点
四 唯物史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文化三性阐微
一
二
三
四
福州民间文化与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
引言
一
二
三
结语
西方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科举制度改革
一 传教士:科举制度的审视者
二 传教士:科举改革的设计者
三 传教士:科举改革的呐喊者
(一)广学会的影响
(二)《万国公报》的影响
从“手术刀”到“出头天”
一
二
三
四
船政前后学堂和我国近代科技队伍的产生
一 我国最早的航海和科技专业学校
二 船政前后学堂与近代留学生运动
三 辛亥革命后船政的学生和留学生
四 船政学生和留学生在近代海军及科技事业中的作用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文化变革述论
一
二
(一)哲学
(二)史学
(三)文学
(四)艺术
三
四
论现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的向外开拓意识
一
二
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福建传播的几个问题
马列主义传入福建的渠道
早期共产主义者如何在福建传播马列主义
(一)组织进步社团,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
(二)创办进步刊物,传播马列主义
(三)开设平民学校或平民夜校,宣传马列主义,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四)成立专门销售进步书刊的新书局或书店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斗争情况
马列主义传播后在福建所起的作用
福建永安抗日文化活动的特点与起落
一 战时福建政治侧影
二 永安进步文化活动的特点
三 文化斗争的前进与挫折
“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心理探析
一
二
三
裴荫森与福建船政局的重振及发展
一
(一)“用夷变夏”成为重振船政局的宏观指导思想
(二)“船政关系海防”成为重振船政局的总体执行方针
(三)“放手自造”成为重振船政局的根本发展方向
二
三
方伯谦案新探
一 关于方伯谦逃跑“致将船伍牵乱”的问题
二 关于“济远”舰先逃引起“广甲”舰随逃的问题
三 关于造成方伯谦冤案原因之分析
严复“天演”进化论对近代西学的选择与汇释
一 严复“天演”进化论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选择
二 严复“天演”进化论对斯宾塞、赫胥黎社会学说的选择
三 严复“天演”进化论对斯宾塞、赫胥黎社会学说的汇释
严复政治思想的两个世界
一
二
三
关于陈宝琛的几个问题
一 在反帝反侵略斗争中力主抗,提倡“塞防”和“海防”并重
二 曾、陈矛盾及陈宝琛下台原因
三 晚年活动及晚节问题
章太炎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家
一
二
三
四
清末民初恽毓鼎与梁启超关系述论
一 清末恽毓鼎与梁启超的思想交往
二 民初恽毓鼎与梁启超的社会交往
三 余论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分化与嬗变
一
二
三
1.阶级基础与思想基础不同
2.政治态度不同和救国方略理解分歧
3.实践受挫使一些知识分子改变了信仰
4.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不同
5.是否跟上时代的潮流
林祥谦爱国主义思想初探
一 林祥谦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
二 林祥谦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故乡的山河大地孕育他的爱国思想
(二)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他的反帝爱国热忱
(三)人民反帝的英勇事迹砥砺他的爱国斗志
(四)身受的阶级苦民族恨坚定他的救国决心
(五)党的教育培养使他心明眼亮斗志坚
三 林祥谦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
陈仪主闽期间功过述评
一 铲除军阀割据、土匪祸患,革除官场弊病
二 兴办教育,重视人才,发展文化事业
三 积极备战,抗击日伪军
四 陈仪主闽期间的反共反人民活动
1949年蒋介石三次入闽之考辨
一 蒋介石到福州的行程与意图
二 蒋介石两登厦门岛之行踪
三 蒋介石三次入闽难挽败局之原因
试析1971年毛泽东南巡对粉碎林彪集团的重要作用
一 非同寻常的南巡
二 南巡在南方核心地区奠定了粉碎林彪集团的政治基础
三 南巡在客观上起到了加速林彪集团灭亡的作用
毛泽东清正廉洁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一 毛泽东清正廉洁思想的缘起
二 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历史发展阶段
三 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