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图书
A Report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broad (2018)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海外发展报告(2018)》主要对2015~2016年度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调研,尽可能全面、客观、细致地梳理2015~2016年度中国文学海外发展的成绩,总结中国文学海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从而为今后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学的海外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互鉴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报告编委会
后记
总序言
绪论
一 关于2015~2016年中国文学海外发展调研的几个问题
二 2015~2016年中国文学海外发展的基本面貌与特征
三 关于中国文学海外发展的反思与建议
第一章 中国文学在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度的译介
第二节 中印学者、作家和出版社之间的交流
第三节 中国文学在南亚其他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第二章 中国文学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学在泰国传播的分类总结
(一)王室支持推动下的中国文学译介时期(约1782~1910,《西汉》和《三国》作为译介的开山之作,对其他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的译介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早期泰国私人出版社推动下的中国文学译介时期[印刷业广泛普及时期,大约在20世纪初期,或者拉玛五世后期(1868~1910)]
(三)报刊驱动翻译时期(约1920~1950)
(四)海内外华人推动翻译时期(拉玛九世初期至21世纪前,约1950~2000)
1.武侠小说
2.中国诗歌
3.中国新时期文学
4.以“屏幕”为动力的翻译时代(电影和电视剧)
5.2000~2018年广为传播的文学作品和“触屏”文学(网页、手机)
第二节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一)中国文学在越南
1.中国古典文学在越南
2.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
(二)中国文学在马来西亚、新加坡
(三)中国文学在柬埔寨
(四)中国文学在缅甸
(五)中国文学在印度尼西亚
1.早期中国文学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情况
2.印度尼西亚独立后中国文学的传播情况
(六)中国文学在菲律宾
第三章 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古典文学在日本的译介
第二节 2015~2016年中国近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
第三节 2015~2016年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
第四节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主体和译介途径
第四章 中国文学在韩国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文学作品在韩国的传播
1.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在韩国出版的绝对主流
2.韩国出版界的“余华热”持续发温
3.中国网络小说和推理小说吸引韩国读者
4.影视改编的推动效应明显
第二节 2015~2016年韩国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中国作家赴韩交流
1.韩国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成果
2.韩国学者注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3.2015~2016年中国作家赴韩交流
第三节 2015~2016年中国文学作品在韩国的传播效果
1.中国文学作品独特风格对韩国读者形成挑战
2.中国文学作品在韩国销售状况不尽如人意
第四节 中国文学在韩国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1.以读者为导向选择翻译内容
2.建构个体化的翻译模式
3.建构多位一体传播模式
4.借力西方市场的风向标作用
5.熟悉韩国出版业的运作机制和政策
结语
第五章 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传播历史回顾
1.中国古典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
2.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
第二节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发展及特点
一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概况
1.从总体占比上看,在俄罗斯出版的中国主题图书中,中国文学类图书历年来一直占比较大
2.从售卖情况看,文学类图书位居第三
二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的特点
1.在中俄两国政府大力推进下,中国文学俄罗斯传播势头强劲
2.中俄政府相关奖项的设立,激发了俄罗斯学者们翻译中国文学的热情
3.在热爱中国文学的翻译家的推动下,中国文学逐步走进俄罗斯
4.纸质出版物占主流的背景下,网络媒体传播开始兴起
5.俄方出版机构的积极参与
6.格局呈现多元化
7.个别文学作品以畅销小说的身份打破了中国小说在俄罗斯难以商业化出版的困境
8.图书出版市场化,使中国文学作品出现了一些弊端
第三节 关于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的几点建议
第六章 中国文学在法国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
第二节 2015~201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
莫言
余华
毕飞宇
刘震云
科幻小说
韩松
武侠小说
第七章 中国文学在德语世界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德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
第二节 中国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建议
结语
第八章 中国文学在荷兰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荷兰的翻译
一 翻译出版成果
二 翻译家群体
三 翻译状况与反思
第二节 2015~2016年荷兰的中国文学活动:以诗歌为中心
一 鹿特丹国际诗歌节
二 “多重编译:从诗歌到诗歌,从诗歌到视觉艺术”
第三节 2015~2016年荷兰的中国文学研究
一 学术机构
二 学者队伍
三 学位论文
结语
第九章 中国文学在阿拉伯世界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埃及的中国文学教学和翻译
一 2015~2016年埃及高校的中国文学教学
二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埃及的翻译
第二节 中国文学在埃及的传播与影响力
一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埃及的传播
二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埃及的影响力
第十章 中国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译介情况
1.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译介的基本数据与特点
2.2015~2016年中国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译介的译者主体发展概况
3.2015~2016年西班牙语世界中国文学相关的研究论著
第二节 2015~2016年各文化机构在西班牙语世界开展的中国文学交流活动
1.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媒介作用与孔子学院的推动
2.文学交流活动蓬勃开展
第三节 中国文学走进西班牙语世界的经验与对策
第十一章 中国科幻文学在海外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翻译
(一)2015~2016年中国科幻文学在英语世界中的翻译
(二)2015~2016年中国科幻文学在其他语种世界中的翻译
第二节 2015~2016年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第三节 2015~2016年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
(一)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情况
(二)国际媒体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接受
(三)国际学界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接受
(四)国际读者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接受
1.读者平台反馈
2.国际书展及见面会
结语
第十二章 中国当代诗歌在海外的发展
第一节 2015~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概观
一 2015~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国别概观
二 2015年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年”
三 2016年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势头持续走高
四 2015~2016: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传播经验
1.传播方式的经验
2.传播手段的经验
3.传播机制的经验
第二节 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时代特色
第三节 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现状与未来
一 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现状
二 探索中国当代诗歌世界化途径
1.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2.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的国际传播战略
第十三章 中国当代小说在海外的发展
第一节 纯文学“东风西渐”势头更盛
第二节 谍战小说在西方世界掀起旋风
第三节 科幻小说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名片
第十四章 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发展效果评估
第一节 建构效果评估模式
第二节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一 作者
二 译者
三 编者
第三节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
一 小说
二 诗歌
三 散文、杂文与戏剧
第四节 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
一 传播媒介
二 传播渠道
第五节 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一 普通受众
二 专业受众
结语
附录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文献目录(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
一 期刊论文
二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三 报刊文章
四 著作
〔泰〕达璐妮·替拉吉迪彭(陈妙兰):《中国武侠小说在泰国的传播》,硕士学位论文,泰国华侨崇圣大学,2009。
〔泰〕丹隆拉查奴帕、颂德公帕亚:《三国史话》,丹隆拉查奴帕基金会,1972。
〔泰〕娥萌·婥苏帕(罗敏慧):《中国现代文学在泰国流传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泰国华侨崇圣大学,2010。
黄瑾一:《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尼的译介与传播》,硕士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15,第1、6、9~13、15~23、25~34页。
黎楠:《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内容》,《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5~7页。
黎亭卿:《中国古代小说在越南》,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3,第8~13、39~89页。
李谋、姚秉彦:《浅谈中国文学在缅甸》,《国外文学》1983年第4期,第99~106页。
林宛莹:《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的伦理接受》,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4,第48~88页。
林学艺:《从东南亚的中国文学看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大众文艺》2018年第1期,第32~33页。
卢颖桢:《〈西游记〉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鲁迅:《阿Q正传》,〔泰〕滴差·般察猜译,昧刊庞出版公司,2007。
〔泰〕拍琳·希新通(徐佩玲):《泰国读者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的反应》,《中国学研究》2015年第8期,第1~23页。
潘辉煌:《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6,第95~172页。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越南》,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1,第7~59、107~148页。
饶芃子:《拓展中国与东南亚文学关系研究》,《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第2期,第45~48页。
饶芃子:《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第3期,第3~6页。
〔泰〕Srisinthon,Pairin.2017.“Dimensions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ASEAN Countries:From Homeland Nostalgia to Remarkable Ideology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Identity,”Journal of Mekong Societies.Vol.13 No.1 January-April,pp.125-148.
谭凯:《继承与开拓——从新加坡华文作家的认同问题看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发展》,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
王列耀:《中国文学与菲律宾华文文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79~88页。
〔泰〕维奈·彭系篇总编、薇妮达·迪缇雍著《中泰文学研究的感想》,中泰文化艺术研讨会会议论文,艺术大学,1989。
熊文艳:《金庸小说在越南的译介及其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16,第11~36页。
〔泰〕扎拉西·吉拉帕斯(谢玉冰):《泰译中国古诗在曼谷皇朝的流传研究》,泰国华侨崇圣大学,2012。
〔泰〕扎拉西·吉拉帕斯(谢玉冰):《中国古典诗歌在曼谷王朝时期的泰译及流传》,《国际汉学》2016年第2期,第146~153页。
〔泰〕扎拉西·吉拉帕斯(谢玉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泰语翻译与传播》,《汉学研究》2016年第21期,第538~548页。
〔泰〕昭帕亚帕康(弘):《昭帕亚帕康(弘)三国》,尚导出版社,2013。
赵颖:《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2,第39~142页。
林玲:《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译介模式研究》,《出版广角》2017年第9期上,第54页。
王晓梅:《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载《贵州省翻译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语言文化与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第203页。
张元:《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受容情况》,《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第138页。
〔韩〕崔银晶:《中国现代小说的国内翻译现状与读者接受情况》,《韩中人文学研究》2015年第48期。
《敦煌变文》,https://baike.baidu.com/item/敦煌变文/5409775?fr=aladdin。
吉云飞:《“征服北美,走向世界”:老外为什么爱看中国网络小说?》,《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6期。
简敏:《影视的传播与文学的接受》,《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金顺珍:《韩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学》,《唯实(现代管理)》2015年第3期。
〔韩〕李嘉英:《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译介在韩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刘忠波、〔韩〕李贞玉:《中国图书在韩国的出版现状和发展路径》,《出版科学》2016年第6期。
王艳丽:《中国近现代小说在韩国的译介情况考察》,《学术探索》2016年第2期。
姚建彬:《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Beltrán Antolin,Joaquín. 2006. Perspectivas chinas. Barcelona:Ediciones Bellaterra.
Casas-Tost,Helena. 2015. Guía de estilo para el uso de palabras de origen chino en espa?ol. Madrid:Adeli Ediciones.
Casas Tost,Helena and Jia,Jia. 2005.“El análisis del registro en la traducción literaria chino-espa?ol:Un estudio de la novela de Yu Hua Vivir!”. Hermeneus,17:61-86.
Cai,Yazhi. 2016. Estudio contrastivo y traductológico del eufemismo en chino y espa?ol a partir de tres novelas clásicas de las Dinastías Ming y Qing. Granada:Universidad de Granada.
Cai,Yazhi. 2015.“La traducción del eufemismo del chino al espa?ol:Hongloumeng y su traducción Sue?o en el Pabellón Rojo”. Hikma,14:37-54.
Da?ino,Guillermo. 1996. Esculpiendo dragones:antología de la literatura china. Lima: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Perú.
Ku,Menghsuan. 2006. La traducción de los elementos lingüísticos culturales(chino-espa?ol). Estudio de Sue?o en las estancias rojas. Barcelona: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Barcelona.
Malatesta,Julián. 1997. Presencia de la poesía china y japonesa en algunos poetas latinoamericanos. Cali:Gerencia para el Desarrollo Cultural,Gobernación del Valle del Cauca.
Reckert,Stephen. 2001. Más allá de las nieblas de noviembre:perspectivas sobre la poesía occidental y oriental. Madrid:Gredos.
Rovira-Esteva,Sara. 2016.“The(mis)use of paratexts to(mis)represent the Other:Chun Sue's Beijing Doll as a case study)”. Onomázein,34,187-208.
Tang,Tao. 1989. 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china moderna. Beijing:Ediciones en Lenguas Extranjeras.Relinque Eleta,Alicia. 2008. Narrativas chinas:ficciones y otras formas de no-literatura de la dinastía Tang al siglo XXI. Barcelona:UOC.
Mei,Lan Chiu. 2007. Los versos de Xiyouji:Estudio sobre las versificaciones del capítulo I de Viaje al Oeste y su traducción. Barcelona:Universidad de Barcelona.
Lu,Kanru. 1986. Breve historia de la literatura clásica china. Beijing:Ediciones en Lenguas Extranjeras.
Fisac Badell,Taciana. 2003. El otro sexo del dragón:mujeres literatura sociedad en China. Madrid:Narcea.
Arbillaga Guerrero,Idoia. 2003. La literatura china traducida en Espa?a. Alicante:Universidad de Alicante.
程弋洋:《鲁迅西译史》,《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3期。
姜珊:《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开拓西班牙语市场分析》,《出版参考》2017年第4期。
马祖毅:《汉籍外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张伟劼:《〈解密〉的“解密”之旅——麦家作品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小说评论》2015年第2期。
张伟劼:《莫言〈天堂蒜薹之歌〉的西班牙文译本》,《小说评论》2013年第4期。
周春霞:《莫言小说在西班牙的译介——以〈酒国〉和〈檀香刑〉的西语译本为例》,《南方文坛》2015年第3期。
陈枫、马会娟:《〈三体〉风靡海外之路:译介模式及原因》,《对外传播》2016年第11期。
李朝全:《文学“走出去”有门道》,《文艺报》2017年7月3日,第2版。http://www.chinawriter.com.cn/403999/review/20170703.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21日。
李明远:《〈三体〉如何成功漂洋过海》,《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年9月7日,第6版。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5/epaper/d6096/Index.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21日。
李赟:《刘慈欣欧洲文学之旅纪实:〈三体〉受国际读者追捧》,《新浪读书》2016年12月26日。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6-12-26/doc-ifxyxury8726891.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21日。
三丰:《电子阅读拯救老科幻杂志?八一八销量》,《豆瓣》2013年8月28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3101305/?type=like,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21日。
三丰:《棱镜中的中国科幻》,《凤凰文化》2017年6月21日。http://culture.ifeng.com/a/20170621/51293052_0.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21日。
宋明炜:《中国科幻的新浪潮》,陈思和主编《文学》2013春夏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王德威:《史统散,科幻兴:科幻小说的兴起、勃发和未来》,《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8期。
王文卿:《记美国图书博览会陪同刘慈欣的三天》,《科幻星云》2015年7月1日。http://www.wcsfa.com/scfbox-4044.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21日。
徐则臣:《中国作家、读者、媒体都要自信》,https://read01.com/zh-my/Q3ok3NA.html#.W1KNy_ZuIcA,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7月21日。
张岩、张娜:《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新特点与新思考》,《对外传播》2017年第12期。
Amazon.2016.Invisible Planets.Comtemporary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in Translation Retrieved July 21,2018,https://www.amazon.com.au/Invisible-Planets-Contemporary-Chinese-Translation/dp/0765384191/ref=tmm_hrd_swateh_o?_encoding=UTF8&qid=&sr=.
Broinowski,Alison. 2015.“Cixin Liu Makes Most of Us Feel Like Dinosaurs.”Review of Three-Body Problem,by Cixin Liu. Retrieved March 27,2018,from https://www.smh.com.au/entertainment/books/the-threebody-problem-review-cixin-liu-makes-most-of-us-feel-like-dinosaurs-20150825-gj0hy7.html.
Burdick,Dave.2015,“‘The Dark Forest’Gives Humanrty a 400-year Challenge.”Review of The Dark Forest,by Cixin Liu.Retrieved March 27,2018,https://www.denverpost.com/2015/08/06/review-the-dark-forest-gives-humanity-a-400-year-challengel.
Dean,Nicky,“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Nature Physics11(2015):889-890.
Dyson,Stephen. 2015.“Why You Should Be Reading Liu Cixin,China's Hottest Science-fiction Writer.” Review of The Dark Forest,by Cixin Liu. Retrieved March 27,2018,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nkey-cage/wp/2015/08/08/why-you-should-be-reading-liu-cixin-chinas-hottest-science-fiction-writer/?utm_term=.75f795251621.
Facebook. 2014/2015.“Three Body Trilogy.” Last modified July 21,2018. https://www.facebook.com/ThreeBodyTrilogy?directed_target_id=0.
Li,Hua,“The Political Imagination in Liu Cixin's Critical Utopia:China 2185,” Science Fiction Studies42(3)(2015),519-540.
Nusinovich,Yevgenia,“Culture Shock:2015 Hugo Award Winner(and Dual Finalist),” Science350(2015):504-505.
O'Neill,John. 2015.“Cixin Liu the Superstar:How Taking a Risk on a Chinese Author Paid off Big for Tor,” Retrieved March 27,2018,from https://www.blackgate.com/2015/09/04/cixin-liu-the-superstar-how-taking-a-risk-on-a-chinese-author-paid-off-big-for-tor/.
Rothman,Joshua. 2015.“China's Arthur C. Clarke,” Retrieved March 27,2018,from https://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chinas-arthur-c-clarke.
Song,Mingwei,“After 1989:The New Wave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China Perspectives1(2015):7-13.
〔美〕哈罗德·拉斯维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何道宽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李舫:《中国当代文学点亮走向世界的灯》,《人民日报》2011年12月9日。
鲁曙明、洪浚浩编《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德〕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施东来:《2016年华语文学外译》,《文学报》2017年2月23日。
藩启雯:《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3月28日。
姚建彬:《中国文学走出去》,载张西平主编《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张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总序》,张柠、董外平编《思想的时差:海外学者论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Leo L?wenthal,Critical Theory and Frankfurt Theorists:Lectures,Correspondence,Conversations(Communication in Society,V. 4)(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Books,1989).
Poster,M.The second media age(Cambridge:Polity Press,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