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5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SAPID:101-1759-8702-05
ISBN:978-7-5097-1351-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报告集中体现了四个重点:一是重点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的影响以及北京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二是重点关注后金融危机时期北京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三是重点关注北京房地产、汽车、环保等热点领域的发展;四是重点关注北京区县及功能区经济发展。本报告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北京2009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并对2008年全年和2009年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本报告基于北京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和产业结构的阶段性调整,提出建国六十年以来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本报告深入分析北京2009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并对北京房价未来走势做出了预测。本报告深入分析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四类结构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中文摘要

 法律声明

 2009年北京经济发展大事记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主报告

  2009~2010年北京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一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概述

    1.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先锋

    2.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 2009年北京经济形势分析

    (一)总体形势:前低后高,超预期复苏

     1.经济复苏的程度超预期

     2.经济复苏的速度超预期

    (二)北京市经济超预期复苏的原因分析

     1.市委、市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取得实质性效果

     2.投资快速增长是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力量

     3.消费稳定增长是经济复苏的助推力量

     4.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房地产业是北京经济复苏的三大贡献力量

     5.物价持续负增长为经济复苏提供宽松的无通胀环境

   三 对2009~2010年经济形势的预测和展望

    (一)经济增长继续回升

    (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

    (三)投资保持一定强度

    (四)消费增长再上新台阶

    (五)物价指数由负转正

   四 新中国成立60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是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特点

     1.重化工业优先发展阶段(1949~1980年)

     2.第三产业初步发展阶段(1980~1993年)

     3.第三产业主导发展阶段(1994~2005年)

     4.后工业化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二)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是北京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特点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大于全国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全国

     3.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北京市经济平均增速要高于全国

     4.从北京市经济自身的周期波动来看,稳定性逐步增强

     5.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来看,北京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增强

   五 当前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四大结构性问题

    (一)产业结构问题

    (二)投资结构问题

     1.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比例失衡

     2.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过大

    (三)消费结构问题

    (四)收入结构问题

   六 后金融危机时期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

    (一)依靠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二)带动民间社会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三)推动消费转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四)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

     1.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

     2.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以减负促增收

     3.鼓励居民通过创业来增收,通过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

    (五)充分发挥中关村引领作用,扩大开发区规模放大效应

 综合发展篇

  2009年首都经济形势与2010年主要任务

   一 2009年首都经济形势

    (一)2009年首都经济运行特点

     1.总体经济稳步回暖

     2.扩大内需成效显著

     3.重点产业支撑突出

     4.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5.经济效益稳中有升

     6.价格水平见底回升

    (二)首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复苏更多的是依靠政策刺激

     2.部分领域增长质量不高、动力不足

     3.当前经济仍面临许多复杂因素

   二 2010年首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基本思路

   三 2010年首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做强做大实体经济

    (二)着力优化经济结构

    (三)着力推动自主创新

    (四)着力推动城乡一体

    (五)着力统筹区域发展

    (六)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七)着力深化各项改革

  2009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和2010年发展初步设想

   一 北京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一)经济发展总体好于预期,保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二)政策拉动效果明显,内需拉动作用突出

     1.投资增速先抑后扬

     2.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三)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

     1.服务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2.工业增势稳步回升

    (四)就业和社保形势平稳,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1.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2.城乡就业和社保政策统筹取得突破

    (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 2010年形势研判

    (一)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

     1.国内外宏观形势向好和北京市经济蕴含的积极因素,为实现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二)北京经济整体将处于复苏阶段

     1.从经济波动的周期性角度分析

     2.从经济景气角度分析

     3.根据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预测

   三 措施建议

    (一)以促进内需为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2.巩固和扩大消费需求

    (二)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增强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力

    (三)以实现创新驱动为目标,努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四)以适应特大型城市功能完善和发展新需求为重点,提升城市运行的系统性和安全性

     1.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2.系统提升供给与排放能力

     3.努力建设低碳城市,积极应对环境及气候变化

    (五)以激发城市空间活力为切入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六)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努力推进社会建设

    (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释放新的发展活力

  2009年北京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0年展望

   一 2009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经济发展前低后高,回升趋势逐步明确

    (二)优势产业和功能区发展势头较好,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三)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动力更加强劲

    (四)政策效果更加显现,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五)全年物价同比降幅持续缩小

   二 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资金平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企业经营状况依然困难

    (三)房地产市场依旧处于波动期

   三 2010年北京市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

    (一)全球经济正逐步复苏,但进程将比较缓慢

    (二)国内经济企稳向好,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三)北京市经济处于新的阶段

   四 2010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一)中方案:宏观环境逐步好转,GDP增长9.8%

    (二)高方案:宏观环境加速好转,GDP增长10.4%

    (三)低方案:宏观环境恢复缓慢,GDP增长9.3%

   五 政策建议

    (一)完善各项综合调控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北京的影响

   一 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由严重衰退走向缓慢复苏

     1.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

     2.各主要经济体衰退陆续触底反弹

     3.全球经济将在振荡中缓慢复苏

    (二)全球经济复苏中应当关注的突出问题

    (三)国际经济走势对中国的影响

   二 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经济企稳回升

     1.国内外相关因素复合导致我国经济下调

     2.投资及消费驱动经济平稳回升

     3.工业增加值下滑趋势扭转

     4.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二)有碍经济持续回升的突出问题

    (三)2010年经济将平稳增长

   三 国内经济形势对北京的影响

    1.促进北京投资资金来源结构改变,三产投资将会增加

    2.房地产投资将得到抑制,房价涨幅将会趋缓

    3.北京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4.北京物价缓慢小幅上涨

   四 国家政策导向与优化北京发展思路

    (一)北京宏观经济走势

     1.以房地产为大头的投资结构,将使地区投资增长快速回升后企稳

     2.汽车销量大增的消费需求结构,将使消费增长加快后趋于稳定

     3.以机电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将使严峻的外贸形势有所好转

     4.以服务业为主的增长结构,将使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回升后趋稳

    (二)国家政策导向

     1.经济工作的目的和宗旨,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

     2.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战略举措,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4.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5.做好经济工作的政策保障,是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货币政策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优化北京发展思路

     1.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2.通过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和供给结构促进消费结构调整

     3.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危机应对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初探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

    1.从次级贷款到次级债

    2.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3.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

    4.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

   二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生产过剩

    2.直接原因是全球信用软约束

    3.表面原因是负债消费模式

    4.制度原因是金融监管缺位

   三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实际购买能力

    2.合理控制流动性,严防信贷资金流动性大量进入楼市和股市

    3.正确把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关系

  财政政策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一 北京市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度量

   二 北京市经济周期与财政收支规模的相依性检验

   三 北京市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相机选择性

   四 结论

  国际金融危机下北京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及政策选择

   一 目前北京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市场主体地位提升,经济贡献提高

    2.民营和中小企业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3.中小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十分突出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首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三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环境

    1.发展环境总体偏紧,营商环境出现新特点

    2.多数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障碍难以突破

    3.中小企业税负偏重,增加了企业生存的难度

    4.政策传导周期较长,利好综合效应有待释放,使多数中小企业难以直接受惠

    5.企业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尚有差距

    6.政府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企业的效能作用有待提升

   四 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促进首都民营和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政策选择

    1.进一步提高对于中小企业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科学把握促进首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取向,实现经济社会政策科学化

    3.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监管服务体制

    4.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6.重视人才培养,关心中小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外贸的冲击及对“后危机时代”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金融危机对北京地区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终结了持续6年北京对外贸易高增长,首次出现负增长

    2.进出口复苏趋势明显,同比降幅逐步收窄

    3.加工贸易出口率先恢复增长,一般贸易出口降幅仍在扩大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率先复苏,国有企业进出口下滑仍在加大

    5.北京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遭遇重创

    6.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明显

    7.对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降幅仍大

    8.机电产品进口降幅大幅收窄,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二 全球金融危机对北京经济增长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三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新变化及影响

    1.世纪经济复苏进程充满变数

    2.全球经济再平衡

    3.以低碳为核心的新经济将主导未来发展

    4.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四 后危机时代北京贸易发展战略思考

    1.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是走出危机的战略突破口

    2.抓住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重建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内生动力

    3.“走出去”带动出口增长

    4.推动低碳经济与绿色贸易

 产业发展篇

  论培育首都经济新增长点

   一 北京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必要性

    (一)北京经济发展新趋势分析

     1.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拉动首都经济增长

     2.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自主创新与节能减排共同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4.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将不断增强

    (二)北京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艰巨

     4.城市区域发展不均衡与产业空间配置问题亟待关注调整

    (三)北京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首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2.有利于扩充首都经济总量,提升北京城市承载力

     3.有利于加快首都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

     5.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二 首都经济新增长点选择

    (一)首都经济新增长点遴选原则

    (二)首都经济新增长点确定

     1.清洁技术产业

     2.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3.数字新媒体产业

     4.研发设计服务业

     5.软件外包

     6.咨询服务业

   三 加快首都经济新增长点培育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政府扶持与引导,积极营造新增长点快速发展的氛围与环境

    (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提升新增长点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强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积极推动新增长点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推进区域金融创新,构建适宜新增长点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快速提升新增长点国际化发展水平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新增长点产业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下北京工业经济的发展与挑战

   一 国际金融危机下北京市工业经济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北京市工业经济形势概况与分析

     1.全国工业经济形势概况

     2.北京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二)北京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北京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2.金融危机为北京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二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

    (一)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1.地缘优势

     2.较好的发展基础

     3.政策推动力度加大

    (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1.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明显

     2.区域定位与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

     3.区域内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1.建立一体化的区域机制

     2.加快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协作

     3.加快环渤海地区交通一体化进程

   三 区域视角下北京工业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一)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北京工业经济发展的压力

     1.资源承载能力有限

     2.滨海新区对北京工业形成竞争压力

    (二)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北京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1.区位优势

     2.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3.为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空间

     4.为北京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应用基地

    (三)区域经济合作——北京工业发展路径的战略思考

     1.开展区域合作,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2.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3.加快工业高端化发展步伐

     4.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 结语

  转危为机,实现首钢新发展

   一 危机与机遇

   二 措施与成效

    1.抢占高端市场

    2.加大高端产品开发力度

    3.全员参与,目标成本倒逼

    4.稳步推进搬迁调整

    5.完善管理体系、体制和机制

    6.稳妥安置富余人员

   三 放眼长远,抢占战略制高点

    1.开展钢铁业并购,打造3000万吨级钢铁企业集团

    2.海外并购新突破

    3.北京制造新起点

  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性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掘中国文化底蕴,强化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

   二 北京有条件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北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北京市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高技术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三 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措施

    (一)挖掘中华文化内涵,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

    (二)以科技为动力,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

    (三)突破融资瓶颈,实现创意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四)深化文化事业改革,释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力

    (五)加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提高创意开发能力和对创意企业的服务能力

     1.集群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释放文化创意资源的整体经济效应

     3.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4.打造文化创意企业品牌和聚集区品牌

    (六)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

     1.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辅助组织,完善专业出口支撑平台

     2.加快制定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相关政策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收益

     4.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经济热点篇

  2009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及2010年展望

   一 本轮调整以来中央及北京市出台的各项楼市刺激政策

    (一)中央出台的主要政策

    (二)北京市出台的主要政策

   二 2009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

    (一)一级开发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

    (二)资金充沛,土地抢手

    (三)开发建设收缩放缓,供给增加仍显不足

    (四)房地产交易同比量价齐升

    (五)普通住宅消费主体不变,改善性需求得到释放

    (六)存量房市场活跃,二手房力压新房唱主角

   三 房地产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二)资金来源的内生性动力不强

    (三)住宅类用地供给增长缓慢

    (四)市场需求受政策调整影响显著

   四 2010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走势判断

    (一)外部环境

    (二)2010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走势判断

     1.要素供给较充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理性回归

     2.商品住宅供给出现缺口,市场需求稍有降温

     3.房地产价格震荡走高

     4.二手房市场交易降温,租赁市场持续稳健

   五 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房地产金融对市场的有效调节

    (二)加强土地供给对市场的调控

    (三)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完善住房供给模式

    (四)加强土地开发和房地产一、二级市场联动

    (五)探索“退出机制”下,北京市居民住房需求的释放途径

  2009~2010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一 2009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形势概述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主要为土地一级开发

    (二)土地购置面积逐月增长,但同比仍然下降

    (三)住房建设规模逐渐恢复,但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

    (四)商品房销售量前低后高,三季度有所调整

    (五)商品房销售均价持续走高

   二 北京市2009年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政府土地实际供给量相对减少

    (二)政府出台的购房优惠政策刺激住宅市场需求

    (三)炒房和大量投机性购房现象助推房价上涨

   三 北京住房市场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四 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述评及2010年趋势展望

  全力提升竞争优势 打造国内一流汽车制造业城市

   一 北京市提出“举全市之力”发展汽车产业的依据

    1.由汽车工业的产业特性所决定

    2.由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态势所决定

    3.由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所决定

   二 北京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北京市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

    (二)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三 北京市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和不足

    (一)发展优势

     1.龙头企业具有一定实力

     2.研发资源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汽车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4.新能源汽车领域优势显现

    (二)存在不足

     1.产业资本实力不强

     2.零部件体系薄弱

     3.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差

     4.产业控制力较弱

   四 大力促进北京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目标任务

    (二)推进措施

     1.强化汽车工业领导小组协调力度

     2.加大推进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的政策力度

     3.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

     4.拓宽融资渠道

     5.加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

     6.扩大市场需求,引导汽车消费

     7.完善汽车服务贸易体系

     8.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放大产业集群效应

     9.支持汽车产品出口

     10.引进和培育汽车高端人才

  北京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 环保产业发展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一)为首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二)提高首都经济增长质量

    (三)带动首都经济其他行业发展

    (四)为市场提供就业机会

   二 北京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区域聚集比较明显,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二)骨干企业具有较大规模和成长性,在诸多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

    (三)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逐渐增强

    (四)骨干企业积极探索联合创新、联盟发展的机制,涌现出一批产业联盟或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

    (二)产业内部分工不清晰,没有形成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

    (三)技术、产品的示范与应用推广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

    (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既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层次,又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融资渠道不畅,投资力度不足

   四 发展趋势

    (一)从环保企业发展规模看,正向着综合化、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1.国际性跨国公司

     2.大型垄断企业中的环保设备分部或子公司

    (二)环保产业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防治演变

    (三)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

   五 促进北京市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推行选择性市场化运营模式

    (二)加快地方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三)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四)积极推进环保技术创新,建立以新技术环保企业为主体的环保产业体系

 财政金融篇

  2009年北京市金融运行形势分析

   一 北京市金融运行基本特点

    (一)存款总量迅猛增长,存款增速增量双双突破历史纪录

     1.人民币存款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增存款突破万亿元

     2.企业存款放量增长,成为拉动人民币存款增长的主要动力

     3.储蓄存款增速从高位逐步小幅回落,新增定期储蓄占比有所下降

     4.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新增存款份额中上升较多

     5.外汇存款保持增长态势

    (二)贷款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增贷款创历史最高水平

     1.贷款增速稳步上升,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2.贷款结构调整明显,新增贷款向中长期贷款集中

     3.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于扩内需保增长重点领域

     4.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中份额上升

     5.外汇贷款中长期大幅增长,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三)金融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货币市场交易活跃

     2.金融市场融资规模继续扩大

    (四)贷款利率呈现先降又小幅回升的走势

   二 对当前金融运行的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如何看待存贷款的高速增长

    (二)如何看待货币信贷高增长下的物价变化趋势

    (三)如何看待信贷结构集中问题

    (四)如何看待利差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调节作用

    (五)如何看待总部经济对北京市金融运行的影响

   三 政策建议

    (一)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密切关注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物价变动趋势

    (三)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四)大力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

    (五)提高存贷利差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调控的有效性

    (六)促进总部经济与金融业良性互动

  北京市2009年财政运行情况与2010年财政形势分析

   一 财政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 收入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增幅持续回升,税收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多数主体税种持续向好,收入增长点不断增加

    (三)三大功能区收入实现两位数正增长,带动区县财政收入持续向好

   三 支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把握三个环节,积极“扩内需、保增长”,有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1.把握资金投入环节,发挥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作用

     2.把握刺激消费环节,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

     3.把握拉动投资环节,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二)加快三个推进,切实“调结构、上水平”,促进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坚持“有进有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坚持“环保先行”,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

    (三)坚持四个注重,全力“惠民生、保稳定”,有效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1.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民生支出稳定增长机制

     2.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3.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向“三农”领域倾斜

     4.更加注重健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四)完善六个机制,注重“抓改革、增效益”,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1.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提高首都科学发展能力

     2.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3.完善增收节支长效机制,有效应对财力紧张局面

     4.完善预算分配机制,提高资金配置科学性

     5.完善财政改革衔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完善财政信息公开机制,依法理财、廉洁行政

   四 2010年财政形势分析

    (一)围绕大局抓重点,更加注重提升首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真抓实干促发展,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

    (三)以人为本惠民生,更加注重公共资源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五)统筹协调增效益,更加注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2009年北京市地方税收发展形势分析

   一 税收收入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

   二 整体税源保持平稳发展

   三 主体税种增收形势普遍较好

   四 主体行业保持逐步向好趋势

   五 区域税收呈现向好形势

   六 高端产业区税收持续稳定增长

   七 税收征管成效显著

   八 全年收入形势展望

  2009年北京金融机构存贷活动及成效分析

   一 银行存款增加明显,企业存款与储蓄存款表现不同

   二 贷款规模巨幅增加,房产、地产与住房贷款各有差异

   三 贷款“超常规”增长的成果与成本

 区县经济篇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对策

   一 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界定

   二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思路提出的背景、基础与条件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提出新要求(背景)

    (二)中关村多年的发展为园区功能跃升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1.从中关村技术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

     2.从中关村发展的动力模式角度分析

     3.从园区的企业结构角度分析

   三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

    (一)总体目标:将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二)中关村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战略构想

    (三)中关村国际创新枢纽在我国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

     1.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2.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3.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四)中关村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主要任务

     1.建立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枢纽

     2.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枢纽

     3.建立以产业组织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创新枢纽

     4.建立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服务创新枢纽

   四 中关村国际创新枢纽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1.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执行主体和产出主体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促进国家投资形成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的应用

     3.建立工程技术研究院,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技术承接能力

    (二)健全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

     1.以市场和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选择和制定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

     2.促进高校之间建立知识创新联盟

     3.创新技术人才流动机制

     4.营造优良的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

  北京西南三四环产业带经济增长点培育研究

   一 战略背景

   二 三四环产业带的资源环境基础

    1.产业结构低端

    2.产业功能单一

    3.区域形象落后

    4.区域统筹乏力

    5.空间环境制约

   三 北京市三四环产业带发展态势

    (一)海淀区三四环产业带发展情况

     1.抓住国家政策历史性机遇

     2.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3.重视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4.积极发展现代商端产业

    (二)朝阳区三四环产业带发展情况

     1.加强功能区建设

     2.提升区域产业层次

     3.塑造区域良好形象

   四 北京市三四环产业带经济增长培育的战略方向

    1.抓住时代机遇

    2.产业升级改造

    3.重要功能区带动

    4.优化产业布局

    5.区域统筹协调

    6.营造良好氛围

    7.高效利用土地

  海淀区2009年经济发展形势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 海淀区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主要特点

    (一)经济回升迹象明显,主要指标态势良好

     1.投资

     2.消费

     3.外经外贸

    (二)财政收入先抑后扬,民生财政力度加大

    (三)工业生产降幅收窄,重点产业拉动作用凸显

    (四)园区经济恢复良好,核心区建设有序展开

    (五)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北坞村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循环经济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 海淀区经济发展快速回升的原因分析

    1.经济总量

    2.经济结构

    3.经济拉动力

   三 海淀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四 海淀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结构性矛盾仍需关注

    2.消费可持续增长态势有待观察

    3.外需持续萎缩的态势短期难以改变

    4.工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5.企业经营情况仍不乐观

   五 海淀区2010年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扩大内需,实现增长动力新转变

     1.分析与统筹并行,准确把握经济形势

     2.高端与便民并重,深入挖掘消费潜力

     3.建设与招纳并举,继续强化投资力度

    (二)强化结构调整,取得发展方式新突破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2.加大产业布局调整力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发展推进循环经济,率先建设低碳海淀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领先新优势

  2009年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研究

   一 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总体情况

    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2.高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3.资源能源高效集约利用

    4.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5.总部型经济特征日趋显现

   二 2009年以来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情况

    (一)应对金融危机工作成效初显

     1.经济发展总体相对平稳

     2.发展势头逐步向好

     3.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行业不同程度增长

     4.引进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取得新进展

     5.区域建设和拓展工作稳步推进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分区域的主要问题

     2.内在原因

   三 下一步发展思路和重点

    1.从注重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自主创业并重发展转变

    2.从注重集聚要素向集成要素、创新要素并重发展转变

    3.从注重政策驱动向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并重发展转变

    4.从注重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品牌带动并重发展转变

   四 有关保障措施建议

    1.健全符合功能区特点的组织管理体系

    2.落实完善行业和区域发展政策

    3.启动综合体制改革试点

    4.不断提高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5.构建多层次投融资支持体系

    6.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支持力度

    7.加大政府采购扶持力度

    8.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9.建立综合监测指标体系和考核政策

    10.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兴高端产业功能区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北京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突出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全局性、战略性、倾向性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综合研究成果,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蓝皮书系列中的“拳头”产品。《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研究员牵头,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首都著名高校的教授、北京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研究完成。主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主要体现了三个主题:一是对2009年北京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经济走势进行预测,二是详细分析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三是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主报告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之后,对北京2009年1~11月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提出和分析了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四类结构性问题,并对2009年全年和2010年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北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主报告还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本年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在篇目安排上,与以往相比,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一是重点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的影响以及北京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二是重点关注后金融危机时期北京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三是重点关注北京房地产、汽车、环保等热点领域的发展,四是重点关注北京区县及功能区经济发展。

赵旭亮:《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朱民:《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的五大风险》,《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2期。

〔美〕瓦迪·哈拉比:《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4期。

吴淑静、胡列曲:《美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李凤云:《金融危机深度解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丛树海主编《财政扩张风险与控制》,商务印书馆,2005。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吕冰洋:《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的估算》,《公共经济评论》2003年第10期。

李晓西等:《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析》,人民出版社,2007。

梁冰:《我国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短期和长期作用机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刘金全、李庆华、刘志刚:《经济周期波动中均值水平与条件波动性的状态划分及相关性检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

钱士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实证分析:1952~2002年》,《统计研究》2004年第4期。

F.Canova,1998,“Detrending and business cycle fact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41(3).

Hodrick,Robert J. and Edward Prescott,1981,“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Discussion Papers 451,Northwestern University,Center for Mathematical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Kydland,Finn E. and Edward C. Prescott,1990,“Business Cycles:Real Facts and a Monetary Myth”,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Spring.

Stock,James H.,Watson,Mark W.,1998,“A Comparison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Univariate Models for Forecasting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NBER Working Paper 6607.

高扬:《论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1期。

杨开忠:《北京奥运后的五大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第35期。

汪先永、刘冬、胡雪峰:《北京经济发展阶段与未来选择》,《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1期。

谈慧娟、何筠:《经济增长点的理论阐释》,《求实》2003年第4期。

张辉、汪洋、刘智勇:《新经济增长点的选择与评价》,《统计与决策》2002年第10期。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周立群、谢思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刘婧:《环渤海经济圈与国内外经济圈的差距及发展制约因素分析》,《鲁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26卷第2期。

白景涛:《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第19卷第5期。

郭莉:《北京节能环保产业大趋势》,《投资北京》2007年第1期。

张长江:《发达国家:环保产业进入成熟期》,《宁波经济》2009年第2期。

丁堃、王续琨等:《试论环保产业及其发展趋势》,《改革与战略》2000年第3期。

王明兰、李启之等:《北京环保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吴贵生、魏守华、徐建国:《区域科技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柳卸林:《区域创新体系成立的条件和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1期。

林迎星:《区域创新优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陈浩:《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进展》,《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6期。

陈琪、徐东:《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8期。

方旋、刘春仁、邹珊刚:《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的探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9期。

冯根尧:《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及构成要素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胡凯、尹继东:《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作用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7期。

黄鲁成:《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期。

李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其动力机制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2期。

梁军:《产业模块化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1期。

毛艳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经济学家》2007年第2期。

张磊、王淼:《企业“生命周期—技术创新战略”互动机理研究》,《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期。

刘刚:《从生命周期理论谈企业对环境的调适方法与路径》,《商业时代》2009年第5期。

赵继新、刘敦辉、赵瑞华:《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阶段成长模式选择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13期。

刘海波:《技术经营论》,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