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日本研究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Research of Japan(2015)

SSAPID:101-1755-6000-89
ISBN:978-7-5097-730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总论、政治安全篇、对外关系篇、经济社会篇和附录构成,对2014年日本的国家战略、安保政策、对外关系、行政改革,以及能源、人口、思想意识、新闻媒体等经济社会诸领域的动态做了监测分析,对若干问题做了专题深入研讨,并对2015年日本的政治、外交、安全防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关信息

丛书名:日本蓝皮书
作 者: 李薇 杨伯江 林昶
编 辑:王晓卿;李秀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目次

 日本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BⅠ 总论

  B.1 转折中的日本与中日关系

   一 “军事复国”路线进入落实阶段

   二 安倍“战略性外交”显露疲态

   三 中日关系迎来改善契机

   四 2015年日本与中日关系展望

 BⅡ 政治安全篇

  B.2 2014年日本政党政治动向分析

   一 重组与在野党的聚散离合

    (一)连结党重组计划

    (二)重组与日本维新会的分裂

    (三)大家党的解散

    (四)“重建”优先于“重组”的民主党

   二 自民党与安倍内阁党政人事改组

    (一)官邸主导政府运营的强势内阁体制依然维持稳固

    (二)自民党总裁选举最大竞争对手干事长石破入阁

    (三)以干事长谷垣为核心形成的自民党新体制,为安倍构筑了安稳的“后院”

   三 大选与朝野政治势力力量对比的变化

    (一)“突然解散”

    (二)大选后朝野政治势力力量对比的变化

     1.自民党一党单独控制众议院绝对稳定多数议席

     2.民主党、维新党议席增减幅度不大

     3.政治光谱左右两端势力议席增减变化显著

     4.大家党的解体与次世代党势力的后退给执政联盟“政治力学”运动带来一定影响

   四 结语

  B.3 试析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的转变

   一 日本安全保障体制的重构

    (一)日本安保政策基调——“积极和平主义”

    (二)以中国和朝鲜为日本安全保障防范对象

   二 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宪法争论

    (一)宪法第九条对集体自卫权的限制

    (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宪法争论

   三 解禁集体自卫权对日本安保政策的影响

   四 结语

  B.4 从“道州制”看日本行政改革的走向

   一 道州制的基本定义以及历史演进

    (一)道州制的定义

    (二)明治时期以及二战前的道州制

     1.道州制的源头——“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2.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造就了第一部道州制法案

     3.九大地方总监府体制与道州制的原型

      (1)经济复兴时期的道州制议题(1948~1970)

      (2)大合并与道州制议题的复苏

   二 行政改革与道州制

    (一)桥本行政改革为道州制的“复活”创造了条件

    (二)小泉结构改革为道州制扫除了障碍

    (三)两届安倍内阁下的道州制的命运

     1.第一届安倍内阁短暂执政,但切实推动了道州制的进展

     2.第二届安倍内阁长期执政,道州制却前途暗淡

   三 “安倍经济学”背景下道州制的未来走向

    (一)政界的观望导致道州制举步艰难

    (二)道州制的未来寄托于财界的支持

    (三)地方自治体的态度将决定道州制的未来

    (四)道州制能否实现是安倍内阁行政改革的试金石

     1.道州制有可能会导致削弱中央集权

     2.与道州制相比,修宪才是安倍内阁的真正目标

  B.5 从知事选举看冲绳县民的政治意识

   一 2014年的冲绳县知事选举

   二 知事选举与冲绳县民的政治意识

    (一)关于修改宪法的看法

    (二)关于消费税增税的看法

    (三)关于加入TPP的看法

    (四)关于开设赌场、娱乐中心的看法

    (五)关于日美安保体制的看法

    (六)关于普天间基地搬迁的看法

   三 冲绳县知事选举的影响

    (一)对冲绳县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

    (三)对日美同盟关系的影响

  B.6 2014年的日美同盟:战略合作下的协调与摩擦

   一 “指针”的修订与美国支持日本“自我解禁”

    (一)“指针”修订的进展与方向

    (二)美国支持日本“自我解禁”

   二 日美双边防务合作的进展

    (一)战略、战术协作与情报共享体制

    (二)军力部署调整与基地共享

    (三)联合军演与作战力量强化

    (四)武器装备与技术合作

    (五)在太空、网络等“新战略领域”的合作

   三 日美同盟与地区事务:协调与摩擦

    (一)以“日美+1”模式拓展地区同盟网络

    (二)历史问题引发的日美矛盾

    (三)对华政策方面日美的协调与分歧

    (四)对朝、对俄政策方面日美的协调与分歧

   四 结语

  B.7 日本《ODA大纲》修订及其“军援”趋势的显现

   一 2014年日本修改《ODA大纲》的深层背景

    (一)背景和目的

    (二)日本修改《ODA大纲》的程序

   二 日本《ODA大纲》的运用现状及新大纲的内容变化与特点

    (一)日本ODA的运用现状

     1.援助数量和规模

     2.援助形式

     3.地区结构

    (二)新大纲基本理念的变化及特点

     1.新大纲基本理念的变化

     2.新大纲的特点

      (1)解禁ODA的军事用途,打开了日本“军援”的大门

      (2)“实现国家利益”,是ODA的最高准则

      (3)扩大援助对象和内涵,推进与日本海外军事行动的合作

   三 新《ODA大纲》打开了日本对外“军援”的大门

    (一)援助理念不断演变,“战略援助”重于“开发援助”

    (二)从量变到质变,最终打开日本对外“军援”的大门

    (三)配合价值观外交,加强推行制衡中国的政策举措

 BⅢ 对外关系篇

  B.8 日本外交战略及对外海权关系探析

   一 以解禁集体自卫权提升日美海权同盟关系

   二 “印太”两洋地区成为日本外交战略的侧重点

   三 以钓鱼岛及东海问题挤压中国的海洋维权空间

   四 结语

  B.9 2014年中日关系动向综述

   一 “前紧后缓”中的关系解冻

    (一)第一阶段(4月至7月上旬):日方主动试探及摸底阶段

    (二)第二阶段(7月中旬至9月):确定方向及热身阶段

    (三)第三阶段(10月至11月):“会见事宜”的摸索及敲定

   二 “解冻”的总体背景及动因

   三 “会见”与“共识”的内容及意义

   四 “解冻”之外的战略博弈常态

    (一)军事安全的边斗争与边管控

    (二)战略竞争及国际博弈成为常态

     1.直接针对中国的双边牵制言行

     2.紧拉美国、背靠同盟来威慑中国

     3.拉拢重点国家,加强对华制衡

     4.通过国际舆论战及公共外交牵制中国

   五 结语

  B.10 2014年日本对东南亚外交新动向

   一 首脑外交:以拉拢越南为首选,联手制衡中国

    (一)构建广泛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合作层次

    (二)全面深化经济领域合作,旨在实现双赢

    (三)大力加强海洋安保合作,意在牵制中国

   二 经济外交:以抢占市场为核心,力阻中国崛起

    (一)重视缅甸战略地位

    (二)抗衡中国经济影响

     1.加速推销高铁,与中国展开竞争

     2.消极看待亚投行,对中国加以防范

   三 军事外交:以围堵中国为导向,推进安全合作

    (一)渲染“中国威胁论”

    (二)强化防务合作

   四 文化外交:以增进了解为目标,促进人员交流

    (一)促进与东南亚各国青少年的交流

    (二)放宽签证发放条件

  B.11 2014年日本“战略性外交”动态监测及分析

   一 2014年安倍“战略性外交”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内涵与政策思路

    (二)具体实施

   二 2014年安倍“战略性外交”的主要议题

    (一)加快构建“伙伴关系”,积极阐述对他国及地区外交政策

    (二)宣传“积极和平主义”,加速发展对外防务合作

    (三)宣传“安倍经济学”,强化对外经济合作机制,扩大经贸往来

    (四)加强与相关国家能源合作

    (五)对外实施人道主义与经济开发援助

    (六)促进民间往来与人文交流

   三 2014年安倍“战略性外交”的实施特点

    (一)“强化的价值观外交”,作为外交工具的价值观因素进一步凸显

    (二)“外围拉动内线”,在“外围地区”乃至“边疆地区”加大投入

    (三)“外交战略的军事政策化”,军事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比重扩大

    (四)“以点带面”,着力发展与区域组织及国家集团的关系

    (五)“声势外交”,高度重视“形象工程”与媒体宣传

    (六)“防华”与“制华”,针对中国的一面继续增强

   四 结语:安倍“战略性外交”的得失与前景

  B.12 2014年日本能源外交动态及走向分析

   一 日本对北美与中南美的能源外交

    (一)日本对美国与加拿大的能源外交

    (二)日本对中南美地区的能源外交

   二 日本对亚太地区的能源外交

    (一)日本对大洋洲的能源外交

    (二)日本对东南亚的能源外交

   三 日本对中东非洲的能源外交

   四 结语

  B.13 日本对朝鲜半岛政策动态分析

   一 对朝“战略接近”

   二 “忍耐”日韩降温

   三 “战略性介入”朝鲜半岛

   四 “三重战略目标”评估与展望

   五 结语

  B.14 政治寻求突破,经济文化着力发展

   一 马英九批评安倍右翼行径,表明台湾在对日关系中的主动权上升

   二 日本拟制定日本版“台湾关系法”,政治上寻求突破

    (一)日本版“台湾关系法”制定论再度抬头

     1.日本版“台湾关系法”制定呼声再起

     2.21世纪以来日本和台湾制定该法的呼声已久

    (二)日本版“台湾关系法”的严重危害性与制定、通过的可能性

     1.对浅野版“台湾关系法”内容的评价

     2.日本版“台湾关系法”的严重危害性

     3.日本版“台湾关系法”现应处于起草、讨论阶段

     4.日本版“台湾关系法”近期提交国会表决的可能性很低

     5.从长期来看,该法提交国会表决甚至通过的可能性很高

   三 日本和台湾之间经济合作深化

   四 文化交流升级,人员往来密切

    (一)台北故宫展品在日展出,文化交流升级

    (二)人员往来增加

    (三)日台之间的双轨交流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五 近期展望

 BⅣ 经济社会篇

  B.15 中日经贸关系:现状、困境与出路

   一 中日经济关系的现状与困境

    (一)双边贸易持续负增长

    (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急剧下降

    (三)中日财金合作进展缓慢

    (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停滞不前

    (五)中日经贸合作陷入困境的原因

   二 中日经济关系展望

    (一)中日关系可能进入新的拐点:“政冷经温”

    (二)“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

    (三)2015年中日经济关系可望全面改善

   三 突破困境的出路:全面深化中日经贸合作

    (一)托起双边经贸合作,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

    (二)结合中日双边宏观经济结构改革加强合作

    (三)当务之急:中日共同治理雾霾

  B.16 “安倍经济学”的效果评析及日本经济走势

   一 2014年日本经济形势及“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

    (一)2014年日本经济形势

    (二)“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

     1.鼓励女性就业和改革雇佣方式

     2.对外放宽劳动力市场准入限制

     3.设立“国家战略特区”

     4.促进农产品市场开放和出口

   二 “安倍经济学”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一)宏观经济政策抉择艰难

    (二)结构改革面临风险和挑战

     1.严峻的老龄化形势

     2.隐含的债务风险

     3.较大的改革阻力

   三 “安倍经济学”的长期效果及日本经济走势

  B.17 日本人口发展目标与移民政策动向

   一 日本确定人口长期发展目标:2060年1亿人

   二 日本提出人口发展目标的背景

   三 日本移民政策动向

  B.18 安倍政府的新闻管控与日本的舆论生态

   一 新闻管控的两手政策

    (一)政府广告经费

    (二)干预人事:安倍对NHK的“再平衡”

    (三)对《朝日新闻》的打压和批斗

    (四)“首相媒体近卫团”与政府的“饭局公关”

   二 案例研究:从《特定秘密保护法》、集体自卫权内阁决议、检证“河野谈话”看日本舆论与政治的互动

    (一)《特定秘密保护法》的立法过程与问题

    (二)有关集体自卫权的相关报道情况

    (三)检证“河野谈话”与慰安妇问题的国际舆论战

   三 日本舆论生态的变化与未来走向

  B.19 2014年日本年轻人思想动态解析

   一 日本年轻人思想动态的表现

    (一)2014年2月东京都知事选举时年轻人对右翼候选人田母神俊雄的支持

    (二)2014年8月媒体报道日本共产党入党者骤增且年轻人占了三成

    (三)2014年10月爆出的日本年轻人“投身”恐怖组织行为

    (四)2014年11月京都大学学生“中核派全学联”成员激进反核遭警方逮捕

   二 日本年轻人思想动态的典型社会现象分析

    (一)日本年轻人是否真的变得右倾了

    (二)日本年轻人是否真的变得左倾了

    (三)日本年轻人是否真的变得激进了

   三 日本年轻人思想动态的成因

 BⅤ 附录

  B.20 2014年日本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Contents

 主要编撰者简介

本书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推出,是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本书由总论、政治安全篇、对外关系篇、经济社会篇和附录构成,对2014年日本的国家战略、安保政策、对外关系、行政改革,以及能源、人口、思想意识、新闻媒体等经济社会诸领域的动态做了监测分析,对若干问题做了专题深入研讨,并收录了该年度日本大事记。2014年,日本自民党赢得众议院选举胜利,继续掌控众议院绝对稳定多数议席,维持“一党独大”优势地位,为安倍内阁走向长期执政打下基础。2014年,安倍内阁加紧落实“安保三支箭”,以释宪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日本自1945年战败以来时隔69年重新成为“能够进行战争的国家”,彻底告别二战后以“吉田路线”为标志的战略思路与发展路径,踏上追求“全面正常化”之路。日本在“安倍经济学”激进的金融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刺激下,以经济向好、通缩缓和态势步入2014年。但时隔17年上调消费税率之举,虽成为重建财政长期目标的重要一步,却对国内需求造成重大冲击,此后经济连续两个季度陷入负增长。“安倍经济学”借助日元贬值扩大出口、弥补内需不足的预期亦落空。2014年,安倍内阁全面推行“战略性外交”。“战略性外交”注重全球视野,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强化日欧合作、推动日美欧三极协调、拉拢东南亚的一系列战略动作引人注目,但与邻国关系的改善未见实质性进展。2014年11月,中日就处理和改善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习近平主席应约与安倍晋三首相进行了简短会见,持续冷淡的两国政治关系迎来改善契机。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会议召开,就政治法律、海上防务、海上执法与安全及海洋经济等领域展开磋商并达成共识。展望2015年,安倍政府将继续朝着“重振日本”的战略目标前进。它以“强军”为核心,致力于整备安保法制,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完成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并积极为今后修宪制造舆论环境。为落实解禁集体自卫权,将推动修改《自卫队法》《周边事态法》等相关法律。但“安倍路线”缺乏民意认同,将面临国内制约。面向2015年,日本经济增长的内需和外需均不足。安倍内阁继续面临人口发展、政府债务等诸多难题,仍将大力推动结构改革,适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国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以扭转经济颓势,实现长期增长。安倍内阁将继续在追求长期改革目标与顾及短期经济增长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在内需短期难以大幅回升的预期压力下,对借助海外引擎拉动日本经济的期待将转化为压力,迫使安倍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15年,安倍内阁将继续推进“战略性外交”“俯瞰地球仪外交”。而预计在日本战败70周年之际发表的“安倍谈话”在何种程度上继承抑或阉割“村山谈话”等,将直接影响今后一个时期日本与中国、韩国等邻国关系的走势,也直接关系到日本在国际社会的道义形象。2015年,中日落实四点原则共识、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有望取得进展,围绕东海问题及海上合作的磋商有望深化,财金、金融、节能环保等多领域的合作以及民间、政党、地方交流将得到发展。借由国际多边场合的高层接触可能增多,国民情绪的对立将有所缓解。但另一方面,中日关系改善的基础依然脆弱,政治关系的明显改善尚存在不确定性,全面改善经济关系将受到一定制约。历史转型期的中日关系,正在步入深度博弈与深度合作并行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