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84

2023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图书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n Qinghai: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23)

SSAPID:101-1730-6065-55
ISBN:978-7-5228-1383-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年度研究报告,对2022年度青海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民族宗教等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全书由总报告、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篇和民族宗教篇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总报告对2022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青海省情实际对2023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经济、社会、生态和民族宗教各篇,在对各领域总体发展形势进行分析预测的同时,对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青海蓝皮书
作 者: 索端智 鄂崇荣
编 辑:陈颖;薛铭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Abstract

 摘要

 2023年青海蓝皮书编委会

 基本子库

 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2022~2023年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前三季度青海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成效明显

    (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

    (四)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增

    (五)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二 青海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实体经济营利能力下降

    (二)创新效率和质量不高

    (三)投资增长支撑乏力

    (四)消费市场恢复缓慢

    (五)外经贸驱动能力不强

    (六)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同

   三 2023年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三)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四)主要发展目标预测

   四 相关对策建议

    (一)增强现代农牧业基础性作用

    (二)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五)有效提升创新潜力

    (六)高度重视投资拉动作用

    (七)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八)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发挥对外开放优势

  B.2 2022~2023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与亮点

    (一)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开放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二 2022年青海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

    (二)民生领域问题整治需常抓不懈

    (三)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三 2023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预测

    (一)党的政治建设将进一步强化

    (二)“四地”建设将进一步提升

    (三)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深化

    (四)乡村振兴战略将进一步推进

    (五)民生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完善

    (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进一步加强

   四 促进青海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二)着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三)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

    (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Ⅱ 经济篇

  B.3 2022~2023年青海“一带一路”建设与形势分析

   一 2021~2022年“一带一路”建设情况与成效

    (一)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对外贸易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对外贸易发展稳步回暖

    (四)对外开放平台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五)人文交流活动走深走实

   二 青海“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总体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尤为薄弱

    (二)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比低

    (三)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外商投资规模小

    (四)新冠肺炎疫情对对外贸易造成冲击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口岸建设亟待加快

    (六)政策支撑体系尚不完善

   三 青海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着力加强对接机制建设,大力推进经贸产业合作

    (二)完善现代交通运输通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着力加强金融支持,进一步推进资金融通合作

    (五)着力加强人文交流,进一步推动民心相通

    (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强化国际生态及旅游业合作

  B.4 2022年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形势调查报告

   一 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一)民营经济市场地位无可替代

    (二)民营经济稳岗稳就业贡献明显

    (三)民营企业分布特征突出

    (四)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生态良好

    (五)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

    (六)小微企业活跃度有下滑趋势

   二 青海省助企纾困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二)主要成效

     1.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2.有效保障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韧劲

     3.有效提振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信心

   三 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及重点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政策落实有待持续加强

    (二)融资难、成本高依然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文旅行业民营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四)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难度加大

    (五)物业服务行业经营困难

   四 进一步推动青海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中心的柔性政策体系建设

    (二)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适当扩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直接援助

    (四)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重点行业的扶持力度

    (六)积极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生态

  B.5 青海省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建议

   一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青海省发展现状

     1.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顶层框架已基本形成

     2.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大幅增加

     3.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不断提升

     4.新能源制造业基础持续夯实

     5.新能源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二)海南州发展现状

     1.清洁能源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2.清洁能源发展势能持续释放

     3.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加速构建

     4.光伏产业带动生态治理和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二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面临的困难挑战

    (一)产业发展竞争压力大

    (二)高“弃光”困局依然存在

    (三)经济效益亟待提升

    (四)环境约束等非技术成本较高

   三 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破解“弃光”困局,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拓展融资渠道,推广生态光伏模式

    (四)注重绿色发展,不断降低非技术性成本

    (五)完善水、电、风、光、热等多能互补体系

    (六)探索推动地热等清洁能源产业协同发展

  B.6 青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一 青海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一)纵向比较

    (二)横向比较

    (三)收入来源比较

   二 青海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分析

    (二)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取

     2.建立模型

     3.回归分析

   三 缩小青海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城镇化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

    (三)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完善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Ⅲ 社会篇

  B.7 2022年青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查报告

   一 乡村振兴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不断健全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和主要制度框架体系

    (二)严守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三)乡村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四)实施“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

    (五)乡村人才培养和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六)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七)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二 乡村振兴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在推进试点示范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二)防止返贫压力仍然较大

    (三)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突出

    (四)农牧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

    (五)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六)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完善和提高

   三 2023年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分析及工作重点

    (一)充分利用外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渠道不断向好的形势

    (二)在做好2023年度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三)不断探索脱贫县产业加快发展的有效举措

    (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加快实现乡村资源高效配置、空间高效融合

   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

    (三)聚焦产业提升促进乡村发展

    (四)倾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五)持续加大乡村建设力度

    (六)不断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B.8 2022年青海省文化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 2022年青海省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亮点

    (一)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三)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文艺创作工作成绩喜人

    (五)公共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二 2022年青海省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亟待加强

    (二)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均衡

    (三)资金投入与人才建设亟待加强

    (四)文化事业的数字化发展亟待加强

   三 青海省文化事业发展形势预测

    (一)文化体制改革将持续深化

    (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持续推进

    (三)全省文艺创作将持续繁荣发展

    (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稳步提升

   四 推动青海省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大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五 持续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用数字技术助推文化事业创新发展

  B.9 2022年青海省教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 2022年青海省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全省教育规模增长趋势显著

    (二)学前教育

    (三)义务教育

    (四)普通高中

    (五)高校教育

   二 2022年青海省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城乡基础教育优质资源配置不均衡

    (二)民族教育基础薄弱

    (三)现代职业与高等教育体系不完善

    (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较差

    (五)偏远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三 2023年青海省教育事业发展态势预测

    (一)教育信息化将进一步提升

    (二)教育公平底线将更加坚实

    (三)教育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均衡发展

    (四)教育评价改革体系将初具规模

   四 进一步促进青海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统筹领导

    (二)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三)全面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

    (四)创新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五)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六)进一步推动高质量教师队伍人才建设

  B.10 2022~2023年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 2022年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一)有序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二)加快建设基层医共体

    (三)有效提升牧区医疗服务能力

    (四)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

    (五)进一步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六)加速传承创新中藏医药

   二 2022年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困难

   三 2023年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二)医疗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三)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四)社会办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四 促进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改革

    (二)推进综合医改再上台阶

    (三)着力提升智慧健康建设水平

    (四)加强医疗健康系统党的建设

  B.11 2022年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一 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及特点

    (一)涵盖范围广且重点突出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略有回落*

    (三)政府为主民间资本为辅的结构更趋稳定

    (四)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民生效益得到切实发挥

   二 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欠发达的省情使基础设施建设动力不足

    (二)生态立省的要求使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挑战

    (三)多样的区域生态给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压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影响重视程度不够

   三 2023年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展望

    (一)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效应将更加显著

    (二)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将更加科学

    (三)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将更加有效

    (四)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将更加有力

   四 促进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内生动力

    (二)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实现更加合理的项目布局

    (三)加强社会效益的宣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器”作用

  B.12 2022年青海人才工作创新发展调查报告

   一 青海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情况

    (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分布状况

    (二)教育卫生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分布状况

   二 2022年青海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人才工作根基

    (二)注重创新平台建设,保障人才工作需要

    (三)坚持引育选用并举,提升人才工作质效

    (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汇聚人才工作合力

   三 青海人才工作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人才发展体制不活,工作机制有待健全

    (二)人才引育投入不高,留人力度有待加强

    (三)人才使用环境不佳,用人效能有待提升

    (四)人才资源总量不足,队伍结构有待完善

   四 进一步做好青海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创新引领人才治理,推动人才工作跨越发展

    (二)坚持以协调优化人才结构,推动人才工作综合发展

    (三)坚持以绿色厚植人才沃土,推动人才工作融合发展

    (四)坚持以开放激荡人才活水,推动人才工作优化发展

    (五)坚持以共享释放人才红利,推动人才工作包容发展

  B.13 青海省党员队伍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及未来展望

   一 青海省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全省党员队伍的现状

    (二)全省申请入党和发展党员的现状

    (三)全省党组织的现状

   二 青海省党员队伍的多维比较分析

    (一)“站在青海看青海”:青海省党员队伍规模和结构的历史变化

     1.青海省党员队伍规模的历史变化

     2.青海省党员队伍结构的历史变化

    (二)“跳出青海看青海”:青海省党员队伍规模和结构状况与其他省(区)的比较分析

     1.青海省党员数量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在西部民族地区省份中处于“中游”水平

     2.青海省党员队伍结构状况在西部民族地区各省(区)中处于“中游”水平

    (三)“站在全国看青海”:全国视野下青海省党员队伍规模和结构状况的比较分析

     1.全国视野下青海省党员队伍规模具有“一快一高”两个特点

     2.全国视野下青海省党员队伍结构具有“两高两低一同”的特点

   三 青海省党员队伍的未来发展展望

  B.14 2022~2023年青海社会治理发展报告

   一 2022年青海社会治理的亮点及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青海社会治理的政治保证

     1.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探索“党建+社会治理”模式

     3.提升党务工作精细化水平

    (二)健全制度机制是青海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

     1.法规规章为保障

     2.制度设计为先导

     3.市州配套措施为关键

    (三)依靠群众是青海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

     1.民生是社会治理之本

     2.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治理之要

     3.群众参与是社会治理之基

    (四)依法治理是青海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

     1.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

     2.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

     3.加强综治中心建设

   二 2022年青海社会治理存在的困难及挑战

    (一)部分地区党建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力逐层减弱,社会治理效能逐级弱化

    (二)社会治理职责权限不够明确,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强,依法治理体系尚未形成

    (四)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尚待健全

    (五)宗教事务管理不够规范,社会治理能力有待强化

   三 2023年推进青海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1.明确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

     2.强化党委政府社会治理的政治责任

     3.发挥基层党建引导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1.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

     2.形成社会参与机制

     3.落实群众自治制度

    (三)培育社会治理法治方式

     1.健全社会治理法治体系

     2.强化社会治理法律服务

     3.建立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基础

    (四)提高社会治理认知能力

     1.形成社会治理的系统思维

     2.强化社会治理的观念

     3.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水平

    (五)规范宗教事务治理工作

     1.形成宗教事务治理机构

     2.提高宗教事务工作人员治理能力

     3.树立宗教事务执法人员法治意识

   四 2023年青海社会治理的预测与展望

  B.15 2022年青海基层社会治理调查报告

   一 青海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正确方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三)坚持发展基层民主,充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

    (四)坚持依法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五)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

   二 2022年青海社会治理存在的困难及挑战

    (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有待规范

    (三)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五)精神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 青海基层社会治理的展望

    (一)党的领导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在基层社会治理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在法治轨道上得到进一步推进

    (四)宗教事务的管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 进一步推进青海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

    (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三)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四)增强德治引领作用

    (五)健全基层科技智能建设

  B.16 2022年青海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调查报告

   一 民族事务治理的做法与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民族事务治理的政治方向

     1.实行党对民族事务的领导

     2.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党的建设

     3.建立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机制

    (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民族事务治理的共同认知

     1.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形成社会治理的思想认同

     3.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三)突出地方特色,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1.明确民族事务治理的价值定位

     2.创新基层民族事务治理

     3.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四)建立健全民族事务治理机制,体现治理的有序化

     1.建立处置民族事务隐患机制

     2.完善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3.制定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应急机制

   二 民族事务治理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事务治理理念有待强化

    (二)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有待明确

    (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待深入

    (四)矛盾排查化解能力有待提高

   三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民族事务治理的思想认同

     1.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2.强化民族事务治理的共建理念

     3.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二)进一步形成民族事务治理工作载体

     1.突出民族事务基层治理

     2.提升窗口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

     3.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三)进一步提高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本领

     1.明确民族事务治理的时代要求

     2.落实民族事务法规政策

     3.提高处理民族事务依法行政能力

 Ⅳ 生态篇

  B.17 2022~2023年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1~2022年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总体情况

    (一)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持续稳固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三)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五)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二 当前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生态系统修复任重道远

    (二)生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三)环境持续改善压力较大

    (四)产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五)生态体制机制仍需深化

   三 2023年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青海带来重大机遇

    (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带来了政策机遇

    (三)实现“双碳”目标必将为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四)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注入了发展动力

    (五)全面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 推进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建议

    (一)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

    (二)提升空间开发保护水平

    (三)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四)加快提升生态经济质量

    (五)着力强化资源节约利用

    (六)持续深化综合环境整治

    (七)统筹推进生态制度改革

  B.18 2022~2023年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发展报告

   一 2022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亮点

    (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为园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二)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为园区特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三)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为园区特色文化建设汇聚能量

    (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进,不断凝聚园区特色文化建设的文化传统与发展动力

    (五)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成熟,激活了园区特色文化建设的新动能

    (六)各类培训研习规范有序,为园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创新活力

   二 2022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三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形势预测

    (一)文化的价值引领将持续深入

    (二)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蓄积能量

    (三)特色文化建设将稳步推进

    (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四 促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厘清国家公园文化资源底数,校准文化资源价值功能分类与规划

    (二)统筹大众传媒主渠道作用与新兴媒体及公共外交独特功能,开展常态化宣传与推介活动

    (三)铸造国家品牌,凝练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中华文化精神力量与中华文化价值精髓

    (四)拓宽国家公园文化价值实现渠道,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

    (五)发挥数字文旅融合新动能,焕活园区特色文化建设新生命

    (六)推进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进程,为铸造国家品牌蓄积文化能量

    (七)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档“两山”理论的文化实践

  B.19 2022年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调查报告

   一 青海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成就

    (一)重视顶层设计,强化了对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策引领

    (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夯实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基础

    (三)加强非遗传承弘扬,提升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内涵和魅力

    (四)推动宣传合作,提高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注重人才培养,助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稳步推进

    (六)数字技术赋能,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高质量发展

    (七)强化标准化工作,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高标准发展

    (八)加强市场综合整治,营造了和谐规范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 青海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公园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非遗赋能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数字技术对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推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生态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生态旅游宣传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扩大

    (六)生态旅游市场的综合整治有待持续推进

   三 2023年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形势与预测

    (一)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形势预测

     1.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国际环境不佳

     2.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国内环境较为乐观

     3.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和青海生态旅游发展的省内环境将会保持积极的态势

    (二)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前景预测

     1.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进度明显增强

     2.生态旅游对青海经济的贡献将大幅提升

   四 加快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产品

    (二)强化非遗传承保护,提升生态旅游魅力

    (三)加强数字文旅建设,催生生态旅游新业态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助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深化对外宣传交流合作,拓宽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

    (六)加强监管和综合整治,构建规范有序的生态旅游市场

  B.20 2022年青海省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报告

   一 青海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的由来及进展

    (一)青海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的由来

    (二)青海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进展

   二 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现实基础

    (一)国家顶层设计的逐步加强

    (二)数十年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经验

    (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

    (四)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注入力量

   三 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经验与启示

    (一)理顺体制机制是关键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捍卫国家公园净土

   四 进一步促进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建议

    (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公园

    (二)国家公园建设与生态文化传承弘扬相辅相成

    (三)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B.21 2022年青海省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青海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与生态补偿类型

    (一)青海实施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

    (二)青海省生态补偿机制的类型

     1.森林、草地生态系统补偿

     2.流域横向补偿

   二 青海省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实践

    (一)青海省共建共管机制全面建立

    (二)青海省西宁市加快推进南川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改革

    (三)青海探索建立高原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三 青海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补偿制度框架有待完善

    (二)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三)构建高原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方面存在问题

    (四)生态补偿依据和标准确定难,价值核算体系有待健全

    (五)监管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力度不足

   四 完善青海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确定青海生态补偿主体

    (二)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多元化

    (三)明确生态补偿资金用途

    (四)建立青海省生态补偿机制管理平台

 Ⅴ 民族宗教篇

  B.22 2022~2023年青海民族工作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青海民族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坚持民族工作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贯穿各个方面

    (二)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

    (三)推进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实施中华文化符号构建行动

    (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青海模式”,民族事务依法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五)着力增强民生福祉,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六)发挥社区主阵地作用,持续推进建设“石榴籽家园”

   二 2023年青海民族工作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青海民族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

     2.构建互嵌互融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仍需不断加强

     3.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征仍较明显

     4.依法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有待提升

    (二)2023年青海民族工作形势预测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持续加强

     2.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程度将不断加深

     3.民族地区依法治理和服务力度将不断加大

     4.各族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将不断得到满足

     5.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将不断增大

   三 2023年推进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动民族工作助力“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二)久久为功,全方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三)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构筑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强化依法共建共治能力,着力稳步提升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不断提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六)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B.23 2022年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与前景展望

   一 2022年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

    (二)深化宣传教育引导,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推动“民族团结+”,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夯实法治保障基础,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水平和效能

   二 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一)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

    (二)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景展望

     1.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更加夯实

     2.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3.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4.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稳定

     5.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更加完善

   三 进一步加强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固本培元,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培根铸魂,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本固邦宁,在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团结互嵌,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共建共治,在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效能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24 2022年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青海实践与前景分析

   一 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青海实践

    (一)强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引领伊斯兰教界在政治上形成正向共识

    (二)树立大局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凝心聚力共克疫情

    (三)以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风年”活动为主要着力点,全面从严治教,促进伊斯兰教健康传承

   二 青海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实践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宣传引导有待加强

    (二)高素质教职人员缺乏

    (三)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性和时代性阐释思想不充分

   三 推进青海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的前景分析

    (一)青海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想共识和自觉将不断增强

    (二)青海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内生动力得以激发

    (三)伊斯兰教协会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主体引领作用切实发挥

    (四)以强化伊斯兰教内部治理推动组织队伍建设的现代化

   四 推进青海伊斯兰教中国化实践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持续开展解经工作,深化经学思想文化建设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四)以“崇俭戒奢”教育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教

  B.25 青海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 青海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

    (一)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的公益慈善思想

    (二)积极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

    (三)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四)设立公益慈善项目

    (五)结合宗教实际和社会需求,进行特色服务

    (六)成立公益慈善组织

   二 青海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二)缺乏专业人才

    (三)财力有限

   三 青海宗教公益事业发展的未来前景

    (一)支持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成为引导宗教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二)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将为宗教界自身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三)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将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

   四 促进青海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调动和发挥宗教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优势和潜力

    (二)坚持正确公益慈善导向

    (三)加强人才培养

    (四)学习借鉴境内外的经验和做法

  B.26 青海黄南州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与前景展望

   一 黄南州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

    (一)依法管理藏传佛教事务

    (二)规范藏传佛教寺庙佛事活动

    (三)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四)积极引导寺庙僧侣参与社会活动

    (五)有效提高寺庙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水平

   二 黄南州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实践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宗教界人士培养有短板

    (二)民间信仰活动管理有困难

    (三)宗教活动场所民管会班子待遇及工作经费低

    (四)寺庙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

   三 黄南州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实践的前景展望

    (一)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更加合理有效

    (二)藏传佛教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三)广大僧侣的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四)寺庙社会化公共服务水平将逐步提升

   四 黄南州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实践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养

    (二)进一步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民管会组织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寺庙基础设施建设

  B.27 新时代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的青海经验及其重要启示

   一 青海经验

    (一)深化寺庙“三种管理模式”实践,着力增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

     1.始终把藏传佛教寺庙“三种管理模式”放置于全省宗教工作大局的首要位置,持续作为党委“一把手”工程深化推进,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2.始终把广大僧尼管理寺庙的主体地位及作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基础

     3.始终把政治思想教育贯穿寺庙管理各层面全过程,坚持“特殊类别工作法”,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创新举措

     4.依法从严集中整治一些寺庙“乱象”,做到“法外无寺、法外无僧”,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引颈

    (二)创新实施寺庙“六大工程”,全面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

     1.立足青海藏传佛教传播区域广阔、寺庙分布广泛、僧尼人数众多、社会影响深刻的省情实际,大力实施寺庙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2.正视青海藏传佛教寺庙大都历史悠久、典籍文献丰富、遗存文物宝贵的现状,着力实施危殿堂维修加固、文物本体建筑抢救性保护等工程,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务实举措

     3.着眼于解决僧尼居住房屋普遍老旧、简陋,且部分僧尼日常生活面临较多困难的问题,加快实施僧舍更新修建工程,补齐民生需求保障“短板”,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4.实施寺庙医务室、文化书屋等“四室”建设,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客观要求

    (三)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为引导藏传佛教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加快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发挥重要作用

     1.加强对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的政治理论与政策知识培训,提高政治觉悟与文化素养,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时代任务

     2.对藏传佛教界优秀代表人士委以重任,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这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二 重要启示

    (一)只有把藏传佛教的传承与发展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才能保证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高质量发展

    (二)只有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才能保证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三)只有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僧尼,让他们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才能使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更具动力、活力

    (四)只有加强高素质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保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更具张力、生命力

 皮书

于波、范从来:《绿色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

屈小娥、马黄龙、王晓芳:《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1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有效应对外部变化 继续促进经济恢复——2022年秋季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2022年第10期。

张生玲、贺易楠:《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前瞻》,《中国经济报告》2022年第1期。

陆益龙:《百年中国农村发展的社会学回眸》,《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刘津:《村民参与村治的行动逻辑及关系结构困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信长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青海日报》2022年5月23日。

郭彤荔:《我国清洁能源现状及发展路径思考》,《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4期。

宁宇新:《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第2期。

孙发平、王礼宁:《论青海实现“双碳”目标先行先试的战略导向与着力点》,《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魏小来:《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路径》,《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23期。

汪忠杰、刘一恒:《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路径设计》,《改革与战略》2015年第12期。

赵勇强、钟财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升级》,《中国能源》2021年第9期。

王文利、张帅、彭峰:《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宋佳莹、高传胜:《教育投入、服务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机制分析》,《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

孔婷婷:《山西省人力资本构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10年第3期。

郝雷:《乡村振兴视角下促进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经济论坛》2022年第1期。

晋铭铭、罗迅:《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王玉虎:《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 推进青海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农民日报》2021年12月17日。

魏后凯、郜亮亮、崔凯、张瑞娟、檀学文:《“十四五”时期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与政策》,《农村经济》2020年第8期。

王臻:《青海:秋收顺利结束 农业喜获丰收》,《青海日报》2022年10月29日。

袁自煌:《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王庭大、唐景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姚永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唐钧、李军:《健康社会学视角下的整体健康观和健康管理》,《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8期。

周毛吉、多杰、多杰拉旦、于建仓:《青海省藏医药科研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年第7期。

崔志云:《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青海日报》2022年6月27日,第7版。

薛军、莫昌伟:《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青海日报》2021年12月28日,第1版。

信长星:《以科技创新助推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22年7月6日,第4版。

中共青海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青海篇章》,《青海日报》2022年2月15日,第8版。

信长星:《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5月23日)》,《青海日报》2022年6月6日。

孙应帅:《十八大以来党员数量结构不断优化》,《前线》2014年第9期。

满其旺:《党员规模控制研究述评》,《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6期。

刘筱勤、程建军:《关于党员队伍规模的考察与反思》,《理论视野》2014年第5期。

赵乐际:《在全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党建研究》2013年第10期。

王丽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7期。

程建军、徐姣:《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结构、规模现状及改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2。

卓泽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7期。

闫柏:《奋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青海样板》,《法治日报》2020年12月18日。

卓泽渊:《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义的法理解读》,《中国法学》2021年第1期。

张立群、高永宏、娄海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工作重要论述在青海的实践与启示(上)》,《青海日报》2019年1月21日。

程波辉、彭向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框架及其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8期。

党锐锋、徐琛:《论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决策与信息》2022年10月17日。

叶頔、蒋婧博、张文进、楚春礼、邵超峰、鞠美庭:《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区域差异化研究》,《生态学报》2023年第2期。

韩幸:《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年第8期。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中国绿色时报》2019年12月31日。

王建军:《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海党的生活》2020年第1期。

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白皮书(2019)》。

金崑:《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生物多样性》2021年第3期。

苏红巧、王楠、苏杨:《三江源国家公园执法体制改革经验及其可复制性》,《生物多样性》2021年第3期。

刘宁:《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青海贡献》,《学习时报》2020年4月。

李博炎、朱彦鹏、刘伟玮等:《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问题及对策建议》,《生物多样性》2021年第3期。

胡若晨、夏琼、杨锋、王大伟:《我国流域治理进程中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国情国力》2022年第7期。

魏同洋、徐磊、靳乐山:《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及实践》,《农业展望》2021年第9期。

刘文婷、江颖、刘炯志:《流域生态补偿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影响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14期。

彭文英、何晓瑶:《探索跨地区生态补偿的有效机制》,《经济日报》2019年11月28日。

董战峰、郝春旭、璩爱玉、梁朱明、贾晰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路与重点》,《生态经济》2020年第2期。

岳焕宽:《锚定走在前 坚持高质量 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成效显著》,《青海党的生活》2022年第8期。

代俊峰:《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基层实践》,《中国宗教》2022年第8期。

加润国:《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内涵》,《中国宗教》2022年第8期。

陈晓敏:《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湖北实践》,《中国民族报》2022年3月15日。

杨冠军:《“五进”清真寺:北京伊斯兰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进一步探索》,《中国民族报》2022年2月15日。

汪茂铸:《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广州实践走深走实》,《中国民族报》2022年2月22日。

王潇楠:《在民族复兴大业中推进宗教中国化》,《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6期。

马仲荣、张建芳:《伊斯兰教多元理念及其中国化实践》,《中国穆斯林》2019年第5期。

王德才:《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探析》,《中国穆斯林》2015年第2期。

丘仲辉、朱艳伟:《2016年中国宗教公益慈善调查报告》,载《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丘仲辉、凌春香、朱艳伟、温方方:《2018年中国宗教公益慈善发展报告》,载《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丘仲辉、凌春香、朱艳伟:《2019年中国宗教公益慈善发展报告》,载《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公保扎西:《“一核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对基层宗教的有效治理》,《中国宗教》2021年第11期。

李德成:《谈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简谈藏传佛教的中国化方向》,《中国藏学》2018年第2期。

石硕、王鑫源:《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认识藏传佛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中国藏学》2021年第1期。

王作安:《行稳致远 久久为功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国宗教》2016年第10期。

吴德军:《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不断提高新时代青海宗教工作水平》,《中国宗教》2021年第10期。

沈桂萍、沈春阳:《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山东省社会主义学报》2019年第5期。

范玉显:《宗教中国化:语义阐释与时代创新》,《民族宗教研究》2017年第4期。

次仁德吉:《改革开放40年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实践与经验》,《西藏研究》2018年第5期。

王苑:《增进西藏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路径探讨》,《西藏发展论坛》2020年第4期。

叶小文:《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外文出版社,2018。

邓锐龄:《元明两代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

简 介: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及时反映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面临的新机遇,出现的新难题,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西北五省区2023年发展的基本情况,对2024年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从西北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观点和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