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5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图书

The Meaning Structure of the Cultural World: the Chinese Dimension of Marx's Philosophy

SSAPID:101-1728-0226-25
ISBN:978-7-5201-014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立足中国场域,同时又有世界维度,探究文化世界的一般意义结构,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学新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并将其拓展和应用到哲学、宗教、诗文化等意识形态实例的意义分析。文化世界哲学就是关于文化世界意义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对文化世界是怎么来的、什么是文化世界、怎样建构或创新文化世界等问题的探究,在核心范式的意义上,亦可称为工作世界文化哲学。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晓元
编 辑:周琼;孙连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哲学理论

 后记

 导论

 第一章 文化世界范式的历史演进

  一 文化世界的最初或发端是工作世界

  二 吃穿住行性:日常生活文化的生成

  三 权力与宗教:国家生活的文化跃升

 第二章 文化世界范式的空间进展

  一 从乡村到城市:文化世界的城市化空间生态

  二 文化世界先大陆后海洋的空间运行逻辑

   (一)“刮削器”与“绝对理性”:闽南文化大陆性质的开启

   (二)“贝丘”与“石锛”:闽南文化大陆性质的进一步拓展

   (三)从大陆到海洋:闽南文化的空间趋向

    1.闽南海洋文明文化范式的形成与独立

    2.先大陆后海洋的闽南文化运行逻辑

   (四)闽南海洋文化的概念蕴涵与精神结构

 第三章 文化世界观在哲学中的递进

  一 文化世界观递进的工作世界趋向

   (一)古代哲学的客体化文化世界观

    1.自然客体化文化世界观

    2.精神客体化文化世界观

   (二)近代哲学的主体化文化世界观

    1.唯理论哲学的理性主体化文化世界观

    2.经验论哲学的经验主体化文化世界观

   (三)现当代哲学的从主客体统一到主体间性关系的文化世界观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世界指向

  三 从生活世界到工作世界*

   (一)许茨现象学的工作世界旨趣的生成

   (二)“现象即本质”的方法与工作世界本质还原

   (三)意义理论与工作世界的总体性和主体间性意义

   (四)意向性理论与工作行动的意识设计过程

 第四章 马克思的多重文化世界理论

  一 马克思的哲学研究观

   (一)哲学研究观与哲学观的差异与统一

   (二)马克思哲学研究观的生成动因

   (三)现实世界描述方法论

   (四)现实世界研究视域论

   (五)现实世界研究目的论

   (六)马克思哲学研究观的现代价值

  二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总体观*

   (一)马克思文化世界理论的双重逻辑起点

   (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首先是生活世界总体观

   (三)马克思生活世界总体观的价值旨归是生活世界境界观

   (四)生活世界总体性的意义结构

   (五)马克思生活世界总体观的现代价值

  三 马克思的工作世界本质观

   (一)马克思工作世界观生成的历史逻辑与文本确证

   (二)马克思工作世界观的范式呈现

   (三)工作共同体:马克思工作世界观的价值核心

 第五章 文化世界的意义结构

  一 文化世界的生活世界总体意蕴

  二 文化世界的工作世界本质规定

  三 文化世界的多重结构

  四 文化世界的价值、伦理与审美

 第六章 文化世界的矛盾冲突与建构趋势

  一 文化世界的现实矛盾冲突

  二 文化世界建构的一般方法论

  三 文化世界建构的类型与境界

 第七章 意识形态实例:哲学、宗教、诗文化

  一 哲学研究转型论*

   (一)从哲学观统领的研究方法向现实世界主导的研究方法转型

   (二)从理论哲学研究范式向现实世界哲学研究范式转型

   (三)从现实问题情结向现实世界总体旨趣转型

   (四)从经济本位、个人本位向大众本位转型

  二 妈祖文化的工作世界意义分析

   (一)从陆神到海神:妈祖文化的工作世界源流与嬗变

    1.妈祖神明的生成

    2.圣墩妈祖文化的性质

    3.海洋妈祖:妈祖文化海洋性质的生成

   (二)妈祖文化的意义蕴涵

    1.妈祖文化新界说

    2.妈祖文化的精神意义

   (三)妈祖文化是闽南文化的跃升与标志形态

  三 诗文化的意义向度*

   (一)“工作诗学”概念的提出

   (二)“诗人,大地的异乡者”:诗文化的生活世界总体意义

   (三)诗文化的工作世界本质意义

 第一版说明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立足中国场域,同时又有世界维度,探究文化世界的一般意义结构,开创了以工作世界为核心范式的文化世界哲学新理论体系,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并将其拓展和应用到哲学、宗教、诗文化等意识形态实例的意义分析。文化世界哲学就是关于文化世界意义结构的理论体系,是对文化世界是怎么来的、什么是文化世界、怎样建构或创新文化世界等问题的探究,在核心范式的意义上,亦可称为工作世界文化哲学。它将创造、工作创造、工作共同体创造视为工作世界乃至整个文化世界的三位一体本质和最高境界,诉诸创新、创造特别是资源型文化世界向创造型文化世界转型,亦是文化世界创新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46、47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45卷,人民出版社,1995。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卷,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71。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

〔古希腊〕柏拉图:《斐德罗篇》,载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古希腊〕柏拉图:《国家篇》,载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载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法〕笛卡儿:《谈方法》,载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

〔法〕笛卡儿:《形而上学的沉思》,载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三联书店,1956。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贺麟、王太庆等译,商务印书馆,1960。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先验现象学》,张庆熊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倪梁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德〕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卷,上海三联书店,1996。

〔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三联书店,1987。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杨庸一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美〕阿尔弗雷德·许茨:《社会实在问题》,霍桂桓译,华夏出版社,2001。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刚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001。

〔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英〕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新穷人》,仇子明、李兰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人民出版社,2010。

〔美〕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陈允明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宋俊岭、李翔宁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美〕曼纽尔·卡斯特:《信息化城市》,崔保国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

〔美〕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金经元译,商务印书馆,2000。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周礼》卷一〇《秋官司寇下》。

《周礼》卷八《秋官司寇下》。

《山海经》卷一〇《海内南经》。

《汉书》卷一《高帝祀》。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

(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宋)洪迈:《林夫人庙》,《夷坚志·支景卷九》。

(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至顺镇江志·卷八》。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二二九。

(清)李光波《周礼述注》卷一九。

陈先达:《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商务印书馆,2006。

王海明:《公正与人道——国家治理道德原则体系》,商务印书馆,2010。

衣俊卿:《文化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姜军、李晓元:《产业技术与城市化——技术与人、自然、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何林、李晓元:《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许茨〈社会实在问题〉初探》,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李晓元:《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人民出版社,2012。

李晓元:《世界境界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李晓元:《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尤玉柱主编《漳州史前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民俗志》,中华书局,1997。

福建博物院编《福建考古资料汇编》(1953-1959),科学出版社,2011。

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队编著《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邓聪、吴春明主编《东南考古研究》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陈国强、叶文程、吴绵吉主编《闽台考古》,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连横:《台湾通史》,商务印书馆,1983。

李献璋:《妈祖信仰研究》,澳门海事博物馆,1979。

蒋维锬、朱合浦:《湄洲妈祖志》,方志出版社,2011。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陈支平:《福建六大民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林国平主编《闽台民间信仰源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杨琮:《闽越国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林文豪主编《海内外学人论妈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徐晓望:《妈祖的子民:阅台海洋文化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

陈寿祺等:《福建通志》,华文书局,1968。

Martin Heidegger,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Metaphysics,trans.by WcNeill and Nicholas Walker.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5.

Wagner.H.R.,Alfred Schutz:An lntellectual Bioigraphy,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Castells M.,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London:Edward Arnold,1977.

Thomas S.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3rd Edi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Henri Lefebvre,Reproduction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rans. by Frank Bryant,London:Allison & Busby Ltd.,1976.

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Oxford:Black-well Ltd.,1991.

Brynjolfsson E.,McAfee A.,Race against the machine,Lexington,Digital Frontier,MA,2011.

J.Habermas,Toward a Rational Society,trans.by J.J.Shapiro,Boston:Beacon,1970.

J.Habermas,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Vol.2,Stafford:Polity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