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71

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分析图书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an Aging Population

SSAPID:101-1710-1663-78
ISBN:7-80190-855-4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在宏观经济的框架内,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养老保障制度、经济总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效应。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人口老龄化本质是改变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由此必然对应经济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产生多方面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效应。本书通过建立人口老龄化因素变量与诸多经济变量的直接作用关系,形成了分析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政策指导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与模拟重点研究室·学术文丛
作 者:李军
编 辑:吴连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总序

 后记

 导论

 附录三 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率测算结果

 附录四 中国人口老龄化因素效应测算

 附录二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数的预测结果

 前言

 第一章 人口老龄化有关问题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概念及现状

  第二节 养老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

   1.养老模式

   2.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养老保障制度的融资模式与受益模式

   1.现收现付制(PAYG)

   2.基金制(Fully Funded)

   3.供款基准制(DC)

   4.受益基准制(DB)

  第四节 关于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之争

   1.关于收益性

   2.关于再分配性

   3.关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

   4.关于对现收现付制的否定

   5.关于对基金制优势的质疑

  第五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相关问题简述

  第六节 评述

 第二章 有关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增长模型

   1.经济增长理论

   2.索洛增长模型

  第二节 消费理论与世代交叠模型(OLG)

   1.有关消费理论

   2.世代交叠模型

  第三节 经济中人口分类与有关增长率计算公式

   1.经济中人口分类

   2.有关增长率计算公式

    (1)变量和与差的增长率

    (2)变量积与商的增长率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因素引入效应分析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因素变量的引入

  第二节 引入人口老龄化因素变量的经济平衡增长路径方程

   1.经济产出在劳动力人口与老龄人口之间的配置

    (1)养老水平系数θ的定义

    (2)经济产出分配的两种极端情况

   2.包含人口老龄化率α的经济平衡增长路径方程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作用效应的分析

   1.人口老龄化因素变量对实际投资项与持平投资项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因素作用效应的经济意义理解

    (1)负向作用效应的理解

    (2)正向作用效应的理解

  第四节 关于人口老龄化因素的零作用效应状态

   1.零效应状态的决定

   2.养老水平与经济增长

   3.养老水平系数临界值θ0的估计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分析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平衡增长路径影响效应的动态分析

   1.人口老龄化率α为常数情况下的影响效应

   2.人口老龄化率α为非常数的变动效应分析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效应

   1.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下人口老龄化因素与总量产出增长率的关系

   2.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下的人口老龄化因素对单位有效劳动产量的影响

   3.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下的人口老龄化因素变动对总量产出水平的影响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率对劳动力消费的影响效应

   1.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下的劳动力消费量c*

   2. 的计算

   3. 的符号及养老水平系数

   4.θc计算举例

   5.一种相对简单判断θc范围的方法

 第五章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系统作用效应分析

  第一节 关于现收现付制、基金制和名义账户制

   1.关于现收现付制

   2.基金制

   3.名义账户制

  第二节 关于两期世代交叠分析的模式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对现收现付制养老系统的影响效应

   1.现收现付制下养老金收益性与人口老龄化率的关系

   2.人口老龄化对现收现付制下养老金收益性增长的影响

   3.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障系统资金总量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对基金制养老系统的影响效应

   1.基金制下养老金收益性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2.基金制下养老金收益增长性分析

   3.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下养老金收益性差异分析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对名义账户制的影响效应

   1.名义账户制下人口老龄化率与税率的关系

   2.名义账户制下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收益的关系

   3.PAYG+DB制与名义账户制养老金收益性比较

  第六节 中国“空账”现象能否称为名义账户?

 第六章 养老资金收支平衡分析

  第一节 PAYG+DB制下养老系统财务风险分析

   1.养老资金赤字总量占经济产出比重的数量关系

   2.劳动力工资税率及工作年限影响效应

   3.养老因素影响效应

   4.老龄化因素影响效应

   5.替代率和税率变动效应的对比

  第二节 PAYG+DB制养老保障系统收支平衡分析

  第三节 名义账户制下的养老资金收支平衡分析

   1.名义账户制下养老保障系统的资金平衡关系

   2.老龄化因素对名义账户制养老保障系统财务风险影响效应

   3.名义账户制与PAYG+DB制下的效应对比

  第四节 基金制下的养老资金收支平衡分析

 第七章 人口老龄化与需求关系分析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影响效应分析

  第二节 养老收入变动对总量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

   1.收入分配系数β的计算

   2.收入分配系数β对总量消费的作用关系

   3.不同收入增加方案对消费的影响效应

   4.收入分配系数不变情况下的收入总量变动对消费总量的影响效应

   5.收入分配系数变动对消费总量的影响效应

   6.收入总量变动效应与收入分配系数变动效应间的替代关系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总需求关系分析

  第四节 养老保障综合效应分析模型的理论框架

 第八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资金数据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1.中国人口总量

   2.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不同年龄段人口间的比例关系

   4.各年龄段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第二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分析

  第三节 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及城乡人口老龄化对比分析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资金数量分析

   1.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数据分析

    (1)基金收入

    (2)基金支出

   2.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数据分析

   3.养老保险参保率、覆盖率和替代率分析

 第九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相关测算

  第一节 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测算

   1.人口老龄化率测算公式

   2.实际测算

   3.人口老龄化率测算公式的修正

  第二节 一个简易的中国人口计量经济模型

   1.人口总量方程

   2.老龄人口方程

   3.未成年人口方程

   4.劳动力人口方程

  第三节 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及人口结构变动特点分析

   1.人口总量

   2.人口老龄化率水平

   3.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关系分析

  第四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作用效应临界点的估计

  第五节 中国养老水平现状估计

   1.养老水平系数测算公式

   2.中国养老收入总量占总收入比重分析与估计

 第十章 中国养老制度改革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当前中国养老制度现状

   1.概述

   2.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国养老保障体制发展历程

   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障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养老保障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养老保障体制

  第三节 中国养老保障中的有关问题与政策建议

   1.关于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

   2.关于名义账户制在中国的适用性

   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有关问题

   4.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要适时、适度而定

   5.对现行退休年龄和计划生育政策要重新审视

 附录一 中国年龄结构人口数据处理说明

本书主要在宏观经济的框架内,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养老保障制度、经济总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效应。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人口老龄化本质是改变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由此必然对应经济资源配置关系的变化,从而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产生多方面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效应。本书通过建立人口老龄化因素变量与诸多经济变量的直接作用关系,形成了分析人口老龄化经济效应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政策指导意义。

1.汪同三:《宏观经济模型论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

2.汪同三主编《数量经济学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李军:《北京市社会保障资金数据分析与相关测算》,《完善首都社会保障体系课题研究》,北京市社会保障预算财务研究会研究报告。

4.李铁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吴敬琏:《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郑秉文:《欧盟国家社会养老的制度选择及前景》,《欧洲研究》2003年第2期。

7.周小川、王林:《社会保障:经济分析与体制建议》,《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马丁·菲尔斯坦(Martin Feldstein):《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亨利·艾隆(Henry Aaron):《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个人保障与经济增长》,《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0.田国强、林少宫:《退休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1.张欣:《如何能使社会保障体制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2.徐滇庆、王直、王燕:《养老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及其对经济系统的冲击》,《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98中国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4.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报告》,《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5.周小川:《社会保障缴费对企业经济业绩的影响》,《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6.张左己:《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进展》,《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7.彼得·奥格萨、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十个谬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8.亨利·艾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9.世界银行人类发展业务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朱总理所提五个问题的回答》,《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20.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

2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2.张左已主编《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3.扬冠琼主编《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

24.郑秉文、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1。

25.〔美〕约翰B.威廉姆森、弗雷德C.帕姆佩尔:《养老保险比较分析》,马胜杰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

26.郭成伟主编《中国社会保障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7.朱庆芳:《我国社会保障现状三题》,1998年8月8日,第五版人民日报。

28.余永定等:《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9.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30.余永定:《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世界经济》2000年第6期。

31.张彦、陈红霞编著《社会保障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2.邹根宝编著《社会保障制度——欧盟国家的经验与改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3.何新华、肖振禹、战捷:《关于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数量分析》,福特基金资助中国公共政策研究项目,2001。

34.李炅宇:《养老保险系统的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1999。

35.《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

36.《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

37.《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

38.《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

39.Yongding Yu,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in the Chinese Economy,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No.6 September 1993.

40.Tatiana Ermolieva,Landis MaCkellar and Anders Westlud:On Long-term Forecasting of Social Security:A Robustness Analysis,IIASA working paper,2001.

41.Tatiana Ermolieva,Landis MaCkellar and Anders Westlud:Robustness to Stochastic Shocks of Alternative Old-Age Pension Arrangements:Macroeconomic Stability,IIASA Interim Report,IR-99-24,1999.

42.Tatiana Ermolieva,Landis MaCkellar and Anders Westlud:A Social Security Forecasting and Simulation Model,IIASA Interim Report,IR-00-055,2000.

43.Landis Mackellar and Tatiana Ermolieva,The IIASA Social Security Reform Project Multiregional Economic-Demographic Growth Model:Policy Background and Algebraic Strucure,Interim Report IR-99-007/February.

44.Paul A.Samuelson(1958),“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LXVI(6),December,467~82.

45.Henry Aaron(1966),“The Social Insurance Paradox”,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XXXII(3),August,371~74.

46.Robert C.Merton(1983),“On the Role of Social Security as a Means for Efficient Risk Sharing in an Economy Where Human Capital Is Not Tradable”,in Zvi Bodie and John B.Shoven(eds),Financial Asp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Pension System,Chapter 12,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325~58.

47.Peter A.Diamond(1977),“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3),December,275~98.

48.James E.Pesando(1992),“The Economic Effects of Private Pensions”,in Private Pensions and Public Policy,Chapter 8,Paris:OECD,115~33.

49.Zvi Bodie and Robert C.Merton(1993),“Pension Benefit Guarantees in the United States:A Functional Analysis”,in Ray Schmitt(ed.),The Future of Pen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Chapter 5,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for the Pension Research Council,194~234.

50.Deborah Roseveare,Willi Leibfritz,Douglas Fore and Eckhard Wurzel(1996),“Aging Populations,Pension Systems and Government Budgets:Simulations for 20 OECD Countries”,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No.168,Paris:OECD,5~67.

51.Zvi Bodie(1990),“Managing Pension and Retirement Asset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4(4),December,419~60.

52.Olivier Jean Blanchard,Stanley Fischer,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The MIT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Londan,England,1989.

53.Mankiw:Macroeconomics,Second Edition,Worth Publisgers,New York,1994.

54.Hal R.Varian,Microeconomic Analysis,Third Edition,1991.

55.Kaldor,Nicholas,1961.“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F.A.Lutz and D.C.Hague,eds.,The Theory of Captial,177~22,New York:St.Martin’s Press.

56.Andre Drost,Bernhard Felderer:“Social Security as a Monopoly”,Economics Series 101,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Vienna.

57.William F.Sharpe(1976),“Corporate Pension Funding Policy”,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3),June,183~93.

58.Ping-Lung Hsin and Olivia S.Mitchell(1997),“Public Pension Plan Efficiency”,in Michael S.Gordon,Olivia S.Mitchell and Marc M.Twinney(eds),Positioning Pension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Chapter 10,Philadelphia:Pension Research Council and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87~205.

59.E.Philip Davis(1998),“Pensions in the Corporate Sector”,in Horst Siebert(ed.),Redesigning Social Security,Institute for Weltwirtschaft an der University Kiel,93~116.

60.E.Philip Davis(1998),“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 Reforming Pesion Systems”,Working Paper No.31,London: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ugust,1~22.

61.Gareth D.Myles,Public Econom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62.Mehmet Serkan Tosun,Population aging and economic growth:political economy and open economy effects,economics letters81(2003)291~296.

63.John B.Williamson,“Assessing the pension reform potential of a 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 pillar”,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Vol.57,1/2004.

64.John B.Williamson and Matthew Williams,“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 Accounts Neoliberal Ideology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ension Reform”,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Vol.64,No.2(April,2005).

65.John B.Williamson and Matthew Williams,“The 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 model:An Assessment of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a New Approach to the Provision of Old Age Security”,CRR WP 2003-18,October 2003.

66.John B.Williamson and Ce Shen,“Do 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 accounts make sense as part of the old-age security mix for China?”,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held in Murcial,Spain,September 23-26,2003.

67.John B.Williamson and Zheng Bingwen,“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 Model for 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 Number 3,2003.

68.Martin Feldstein,The Future of Social Security Pensions in Europe,working paper 8487,2001.

69.Martin Feldstein and Elena Ranguelova,“Individual Risk in an Investment-Bas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ep 2001,Vol 91,No.4.

70.Michael Cichon,“Notional defined-contribution schemes:Old wine in new bottl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Review,Vol.52,4/99.

71.Clark,Robert L.,The Economics of an Aging Society,2004,Blackwell.

简 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极快,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保险支出的增加、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养老服务及医疗机构的增多、年轻人就业模式的变化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凡事预则立”,老龄化还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

作者: 陈绍军 黄润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