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新中国60年:艰辛探索与辉煌成就图书

60 YEARS OF NEW CHINA:PAINSTAKING EXPLORATION AND GLORIOUS ACHIEVEMENTS

SSAPID:101-1696-2003-70
ISBN:978-7-5097-1551-2
DOI:
ISSN:

[内容简介] 全书旨在反映200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相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与思考。全书重在突出“前沿”性,关注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重在反映研究动态,同时含有较丰富的信息量;推崇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或以小见大、研究深入的文章,具有“新”意、提出自己真知灼见的文章,文风清新、文字简练、言之有物的文章。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前沿报告(No.9)
编 辑:范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后记

 作者名录

 代序 继承优秀传统 创造新的辉煌*

 第一篇 新中国60年:艰辛探索与辉煌成就(上)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

   (一)

   (二)

    1.率先提出“以苏为鉴”的方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3.在对中国国情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路线,提出我国正处于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和曲折性有了初步认识

    4.提出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发展目标和中国工业化道路

    5.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6.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问题的理论创新认识

    7.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

    8.提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方针

    9.提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10.提出和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

   (三)

   (四)

    1.关于中国的科学发展

    2.关于中国的和谐发展

    3.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

  二 新中国60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经验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关系

  三 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前30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现实可能

   (二)后30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以开辟和不断发展

   (三)两个30年的内在统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形态

  四 共和国60周年感言

   (一)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回归新民主主义

   (四)两个时期对非公经济政策的差异

   (五)世界经济危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五 新中国60年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 新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

   (一)解放的历程:工业观念挣脱思想禁锢

    1.国家解放的火热年代

    2.极度亢奋后迷途知返

    3.误入歧途而濒于崩溃

    4.思想解放的强劲动力

    5.科学发展的观念升华

   (二)变革的道路:工业改革开放领先全局

    1.难以持续的计划经济

    2.改革开放的艰难突破

    3.石破天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走向经济全球化

    5.工业变革对改革开放的贡献

   (三)振兴的成就:工业发展支撑强国之梦

    1.初步奠定工业基础

    2.不惜代价的经济“大推进”

    3.加速工业化的辉煌时代

    4.远未走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四)结语

  七 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

   (二)

   (三)

  八 新中国60年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1.废除国民党的“伪法统”和“六法全书”,通过《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律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2.自上而下地建立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署的组织体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3.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四宪法”,标志着新中国法制的正式建立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将民主法制建设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5.中央发布“64号文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6.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历史审判,标志着不要法治的时代结束了,中国社会走上了依法办事的道路

   7.“八二宪法”的颁布是新中国法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大厦立起了支柱

   8.保障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制定经济方面的法律成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

   9.“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法治国”等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九 新中国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60年

   (一)

    1.开创奠基、奋斗创业阶段(1949年10月~1956年)

    2.探索中的曲折发展阶段(1956年~1966年5月)

    3.严重挫折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

    4.徘徊中的前进阶段(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5.恢复重建、开启改革阶段(1978年12月~1989年6月)

    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阶段(1989年6月~2002年11月)

    7.继往开来、奋勇前进阶段(2002年11月至今)

   (二)

    1.党的建设成绩斐然,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3.人权事业不断推进,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4.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制更加完备

    5.行政体制日趋科学、合理、完善

    6.对外政策、对外关系成果卓著,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7.各种政治关系日趋协调,基本上形成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

  十 新中国60年的反腐倡廉建设

   (一)新中国反腐倡廉建设60年的历程与道路

   (二)新中国60年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经验

    1.始终坚持把反腐败作为巩固执政地位的一项战略举措

    2.始终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的反腐败体制

    3.始终坚持走动员、引导、规范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路线

    4.坚持在总结和借鉴古今中外反腐败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

    5.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三)新中国60年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启示

    1.始终坚持反腐败不动摇

    2.一党长期执政也能够进行反腐败、建设廉洁国家

    3.治理腐败必须着眼于对权力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

    4.集中和民主都是反腐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权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5.中国建设清廉社会的有效举措还需要进一步的艰辛探索

  十一 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60年

  十二 新中国60年信访制度的历史考察

   (一)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创建(1949~1957)

   (二)信访情势的变化与制度调整(1957~1965)

   (三)信访制度的破坏与以特殊方式的开展(1966~1976)

   (四)信访制度的恢复与重建(1977~1982)

   (五)信访制度的功能转换和制度完善(1983~2005)

   (六)信访制度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至今)

    1.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的宏观思考

    2.借鉴:总结、学习、汲取国内外各种经验教训

    3.深化:立足现实,深化改革,走法治化道路

  十三 新中国60年金融法治化的历史进程

   1.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阶段(1949~1977):建立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家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中心”

   2.改革开放后的计划经济阶段(1978~1984):从银行体制改革入手,强调发挥中央银行职能,通过金融业务拓展和经济特区试点开放金融业,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3.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1985~1992):全面实行“拨改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类金融市场,促进资金融通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阶段(1993~2002):加强金融立法,提高金融法治化水平,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建立,为成功渡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奠定了重要基础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认真践行“入世”承诺,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巩固分业监管金融体制,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取得长足进步

   6.我国金融法治化进程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十四 新中国社会建设60年

   (一)社会建设实践回顾和认识深化

   (二)社会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1.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

    3.人口结构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

    4.反贫困取得巨大成就

    5.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三)社会建设的展望和启示

    1.必须坚持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2.社会建设要把民生建设作为重点

    3.社会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4.社会建设也要有科学的核算体系

  十五 新中国60年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

   (一)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

   (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三)审时度势:调整2000年人口目标

   (四)与时俱进:立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选择

  十六 新中国60年农村变革的回顾与展望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

   (二)经济成长奥秘:“人口红利”与“土地红利”

   (三)后30年中国农村改革的两个模式

   (四)今后更要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十七 新中国60年的国防与军队建设

   (一)党的绝对领导是坚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二)党的绝对领导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三)党的绝对领导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时代要求

   (四)党的绝对领导是维护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

 第二篇 新中国60年:艰辛探索与辉煌成就(下)

  一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发展概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主要成就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5.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6.其他理论领域的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

    1.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出版研究工作,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2.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3.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域和深度,努力实现学术研究、理论宣传和政策探讨三者的有机结合

    4.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大力构建全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话语”

  二 中国社会主义6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一)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三 新中国60年历史唯物主义的成长和发展

   (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

   (二)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三)改革开放30年伟大实践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创新

    1.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2.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创新

  四 新中国60年理论经济学的重大进展

   (一)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下,努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辟和形成了唯一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界研讨的第一大热点,其突出成果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三)所有制理论和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确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平等竞争,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关于所有制理论研究方面

    2.关于分配理论

   (四)探索国民经济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互相结合,逐步形成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对外开放理论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愈来愈受重视,改革开放后在发展是硬道理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着力研究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研究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规律性

  五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时代背景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展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形成的

    2.处理好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在今后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继续处理好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主要成就

   (二)热点探析

   (三)思考与展望

  七 新中国中共党史研究60年

   (一)从政治课到独立学科

   (二)在崭新研究领域的开拓

   (三)形势发展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八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60年

   (一)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形成

   (二)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的研究进展

   (三)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科对热点问题的研究

  九 新中国外交研究60年

   (一)中国外交研究的非线性发展

   (二)当前中国外交研究的重点领域

   (三)中国外交研究的未来课题

  十 新中国与联合国关系60年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前30年的回顾与反思

   (二)通过联合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后的调整

   (三)中国在联合国地位与角色的转变

   (四)未来的中国与联合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一 坚持世代友好 共创美好未来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影响下发生和取得胜利的

   2.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持援助将永载史册和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记忆中

   3.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正在当代中国人民包括广大青少年中传承和发扬光大

   4.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程中深化相互理解和支持,推动两国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5.中俄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两国学者和有识之士积极作为、共同努力

  十二 新中国话剧创作60年

   (一)在发展中“寻找”

   (二)在“寻找”中“突围”

 第三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 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前景及应对建议

   (一)美国这块“经济无比繁荣与安定的绿洲”为什么突然发生如此巨大的金融海啸?它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既然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美国接连降息至0~0.25区间,但为什么此时的美元又分外坚挺?

   (三)目前这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何时见底?

   (四)应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两点建议

  二 中国模式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是危机的根源

   (二)加入全球化让我们卷入经济危机

   (三)中国模式让我们有望最先复苏

   (四)结论:利用好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

  三 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

   (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必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1.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实体经济衰退2010年上半年可望探底,金融危机和动荡将持续数年

    2.此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综合实力受到重创,“一超独大”进入尾期

    3.国际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影响:由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的进程将被中断,社会市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影响将增强

  四 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

   (一)这次西方金融危机是一件坏事,但从另一面看又是一件好事

   (二)学习《帝国主义论》,深刻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看法

  五 列宁的“帝国主义腐朽论”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列宁“帝国主义腐朽论”的主要内容

    1.垄断使生产与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趋势

    2.食利者阶层大大地增长起来

    3.工人运动机会主义化和内腐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典型表现

    腐朽性之一:利益集团俘获国家

    腐朽性之二:经理人阶层掠夺成性

    腐朽性之三: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垄断

    腐朽性之四:对外进行民主输出

    腐朽性之五:国家成了战争机器

   (三)几点启示

    1.当代资本主义的五个腐朽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当代资本主义的腐朽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3.《帝国主义论》在当代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六 当前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一)当前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表现

    1.金融市场急速恶化,发达国家经济整体衰退,并迅速波及全球

    2.各种危机连环引爆、逐级扩散、相互交织,使危机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当前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原因

    1.从制度层面来看,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

    2.从理论政策层面来看,是新自由主义与美国金融霸权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恶果

    3.从实践层面来看,是虚拟经济长期脱离实体经济的必然产物

   (三)当前经济危机引发的理论思考

    1.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分析当前经济危机最有效的理论武器

    2.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仍然没有改变

    3.国家仍然是重要的国际行为主体

    4.当前经济危机更加印证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的科学性

  七 后危机时代观点全球扫描与透视

   (一)世界关于后危机时代的主要观点

    1.全球进入“国家资本主义时代”

    2.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

    3.世界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4.世界将步入“重新划分的时代”

    5.世界走向“未知的时代”

    6.世界进入“政治全球化时代”

    7.世界进入“意识形态新时代”

    8.世界步入“阴郁的时代”

   (二)透视世界关于后危机时代观点的若干认识

  八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安全

   (一)美国救市方案是治标不治本的老药方

   (二)新自由主义是大萧条阴影重现的根源

   (三)警惕出现经济崩溃与恶性通货膨胀并存的全球灾难

   (四)建立不依赖美元的国际贸易和结算机制,防止全球贸易崩溃

   (五)建立银行存款保护保值制度,防止全球经济“崩溃膨胀”

   (六)应要求美国救市时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债务

  九 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复苏“短板”

  十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

  十一 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与对策

   1.金融危机不会加剧外部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责难

   2.金融危机不会根本威胁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

   3.不宜采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摆脱当前经济紧缩

  十二 金融危机不应成为实施保护主义的借口

   (一)金融危机以来,保护主义在全球呈现抬头趋势

   (二)保护主义害人害己

   (三)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和全球共同应对的责任

  十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1.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面临来自企业自身的经营性障碍

   2.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面临来自政府管理的政策性障碍

  十四 扩大我国农村内需的困境与突破

   1.扩大农村内需的困境

   2.扩大农村内需的突破口

   3.以农民住房建设为突破口扩大农村内需的对策建议

 第四篇 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上)

  一 结合今天新的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1.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2.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1.为什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问题

    2.关键是提高党的高中级干部的理论水平

    3.每到重大历史关头,党都首先提出理论武装的重大任务

    4.最重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5.当前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特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

   (三)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有生命力的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就在于理论创新

    3.中特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产物

   (四)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风

    1.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2.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态度的分歧点,是采取什么样学风的分水岭

    3.学风问题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

  二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

   (一)

   (二)

   (三)

  三 读书是共产党人生命的重要组成

   (一)要酷爱读书

   (二)要探寻科学读书方法

    1.读经典

    2.读精品

    3.读点平时没读过的其他类的书

    4.探寻和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三)要上升到规律认识

   (四)要读社会这本无字大书和学以致用

  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基本经验的核心*

   (一)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核心内容

   (二)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历次经验总结中的主要结论

   (三)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是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较的最大优势所在

   (四)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结合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攻击的焦点

   (五)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脱离是苏共下台、苏联解体的最大教训

  五 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 审时度势 科学推进预防腐败工作

   (一)注重预防腐败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抉择

   (二)预防腐败应更有效地发挥国家预防腐败机构的职能

   (三)当前深入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着力点

  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和实现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彻底性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运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1.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2.调查研究,“解剖麻雀”

    3.“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

    4.形成作风

  八 为社会主义合法性奠定坚实基础

   (一)社会主义合法性:一个新的历史课题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合法性的建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法性问题上的继承与突破

  九 重视调查研究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一)国情调研的重要性

   (二)如何确定选题

    1.短期调研考察,侧重宏观叙述,侧重谈感觉

    2.专题调研,侧重前沿性、全局性、战略性选题

   (三)如何设计写作提纲

    1.首先要做好理论准备,同时对调研地点的总体情况进行摸底

    2.抓住要点,突出特点、亮点

    3.写出最深的感受,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出对策建议

   (四)如何展开调研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几种主要调研方式

    3.几个相关问题

   (五)如何撰写调研报告

    1.文史哲的功底

    2.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问题

    3.用自己的语言,避免文件语言

    4.要上升到理论,写出新意、讲出新话

    5.写作时要留有余地

   (六)成果的使用与转化

  十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目标的艰辛探索

   (二)毛泽东探索的积极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或给它提供思想启示

    一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步骤

    二是关于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方针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发展阶段、经济体制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的方针

   (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框架使毛泽东的探索步入歧途

   (四)毛泽东的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影响

  十一 当今时代课题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关于时代与时代特征

    1.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2.当今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主要课题

   (二)社会主义应在批判性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发展自己

    1.要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实质

    2.世界左翼及其对社会走向的思考

    3.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三)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二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十三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再认识

   (一)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初衷的再认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历史跨度的再认识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

   (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再认识

  十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十五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五篇 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下)

  一 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

   (一)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

    1.经济增长企稳向好的态势基本形成

    2.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

    3.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并好于预期

    4.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

    5.社会治安形势转好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

    6.反腐败和打击黑社会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7.社会舆论和社会心态总体稳定积极

   (二)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小企业处境艰难,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2.收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扩大内需面临困难

    3.部分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劳动争议处于多发状态

    4.群体性事件影响广泛,环境保护欠账引发的事件增多

    5.经济类刑事犯罪频发,非法传销活动猖獗

    6.国家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国外敌对势力煽动分裂活动加剧

   (三)中国将进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成长阶段

    1.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入中期加速的新成长阶段

    2.社会结构变迁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成长阶段

    3.人民生活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

    4.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新成长阶段

    5.社会保障进入构建覆盖全民体系的新成长阶段

    6.改革从主要是经济改革过渡到全面改革的新成长阶段

   (四)新成长阶段的发展趋势和主要任务

    1.转变发展方式,深化社会经济结构调整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和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

    4.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安全网

    5.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6.建立适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运行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实施全面的社会改革,加强社会建设

  二 2009~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三 生态产业发展的理论透视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生态产业发展的内涵及生态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基本思路

    1.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2.坚持经济生态化进程

    3.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4.坚持创建新型工业化与生态城市的良性互动

    5.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大项目带动生态产业发展

  四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司法制度

   (一)我国司法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司法制度的战略思考

    1.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当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2.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当努力做到“四个相结合”

    3.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当努力做到“四个相适应”

    4.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当努力处理好司法改革涉及的“三个方面”关系

   (三)全面加强司法建设,完善和发展司法制度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加强司法政治和思想建设

    2.进一步加强司法理论和文化建设

    3.进一步加强司法组织和队伍建设

    4.进一步加强司法制度和机制建设

    5.进一步加强对司法的物质保障和民主监督

  五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宗教

   (一)引论:“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二)“全球化”与当代中国五大宗教

   (三)“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教外有教,教内有派”的新动向

  六 新时期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显著成就和重要启示

   (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空前繁荣

    1.始终为改革开放提供和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文化氛围

    2.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建立健全新闻出版体系,创新体制机制

    4.“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二)新闻出版工作必须坚持的相关原则

    1.坚持党性原则

    2.坚持党性原则,关键在实现党的领导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

    4.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的价值取向

    5.坚持“三贴近”

   (三)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促进新闻出版事业更好更快地繁荣发展

    1.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因而于我们是最好的

    2.加强社会主义新闻出版法制建设

    3.任何国家都必须对本国的新闻出版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七 多措并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文化软实力也是生产力

   2.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

   4.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是强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5.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参与支持文化建设

  八 2009网络媒体:发展态势喜人 传播景象斑斓

   (一)最重大的网络报道

   (二)最受关注的网络事件

   (三)最受重视的网络呈现

   (四)最具效用的网络平台

   (五)最坚决的网络行动

   (六)最离谱的网络传播

   (七)最热门的网络应用

   (八)最激烈的网络冲突

  九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关系结构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

   (一)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崛起与劳动关系市场化

   (二)阶级阶层结构:流动、分化与结构性紧张

   (三)收入分配结构:差距日益扩大,调节面临结构性难题

  十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就显著

    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城乡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3.城乡居民医药费完全自理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4.相当比例的农民工享有了社会保障

   (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快完善的几个方面

    1.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亟待提高

    2.解决医疗问题依然是改善民生的重点之一

    3.失业保险的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

    4.要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险制度

    5.参保人群的年龄老化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进一步巩固城乡社会保险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2.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减轻居民养老负担

    3.关注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

    4.扩大参保覆盖面,改善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

  十一 解读当前扑朔迷离的就业形势

   (一)“冷暖鸭先知”:认识宏观经济波动中的就业

   (二)双城记:观察变化莫测的农民工就业形势

   (三)刘易斯转折:理解劳动力市场长期与短期特征

  十二 警惕城乡三元结构化

  十三 当前社会中介组织腐败的特点及治理思路

   (一)中介腐败的主要特点

   (二)治理中介腐败的对策思路

  十四 反思哥本哈根:中国角色的再认识

   (一)“最好的自己”未必是他人眼中的好人

   (二)在联合国机制下维持发展中国家团结

   (三)低碳经济转型是根本大计

  十五 热比娅与达赖背后的“文人墨客”

  十六 地区性民族问题与南沙群岛争端

   (一)南沙群岛地区性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地区性民族问题与地区间国家关系

   (三)南沙群岛问题解决的途径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