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1

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2013)图书

Report on Smart China Geospatial Intelligency System(2013)

SSAPID:101-1668-3172-19
ISBN:978-7-5097-5522-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智慧中国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近年来的创新发展状况。书中汇集了大量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家的研究成果,力求对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
编 辑:李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TB 一般工业技术

 中国皮书网

 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编委会

 前言 构建智慧中国 推动转型升级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BⅠ 主报告

  B.1 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

   一 智慧地球与智慧中国

    (一)智慧地球

     1.产生背景

     2.内容特点

     3.各国响应

    (二)智慧中国

     1.应运而生

     2.战略选择

     3.多种理解

     4.信息安全

   二 智慧城市

    (一)内涵和特征

     1.基本定义

     2.基本特征

    (二)发展现状

     1.国际情况

     2.国内情况

    (三)系统工程

     1.主要架构

     2.技术标准

     3.政策法规

     4.组织保障

    (四)推进建设的初步思考

     1.建设特点

     2.建设模式

     3.三位一体

     4.建设运营

   三 智慧中国与测绘地理信息

    (一)定位与作用

     1.重要的信息资源

     2.重要的建设手段

     3.重要的科学技术

     4.重要的基础设施

    (二)数字与智慧

     1.不同的背景

     2.不同的特质

     3.不同的技术

    (三)机遇与挑战

     1.带来的机遇

     2.面临的挑战

   四 构建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

    (一)定义与结构

     1.什么是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

     2.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的组成结构

     3.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

     4.测绘地理信息传感网

     5.测绘地理信息智慧服务

    (二)目标与思路

     1.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2.发展路径

    (三)主要任务

     1.大数据建设

     2.科技创新

     3.智能化基础设施与装备

     4.智慧应用

    (四)推进步骤

     1.顶层设计

     2.实施步骤

    (五)保障措施

     1.配套政策

     2.标准支撑

     3.创新机制

     4.人才培养

 BⅡ 综合篇

  B.2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探索

   一 概述

    (一)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国外发展与启示

    (二)空间基础设施国内总体情况

   二 地理空间框架内容与结构

    (一)地理空间框架内容

    (二)地理空间框架分级

    (三)内容联系

   三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进展

    (一)国家级地理空间框架

    (二)省区级地理空间框架

    (三)市(县)级地理空间框架

   四 新形势下的地理空间框架发展机遇

    (一)技术进步和应用需求带来的机遇

    (二)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的要求

    (三)地理空间框架国外最新进展

   五 机遇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定位

    (一)理解认知

    (二)定位

    (三)云平台的内容与结构

   六 结论与展望

  B.3 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支撑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 数字中国与智慧中国的构架

   二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发展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二)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三)组织运行体系

    (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五)地理信息目录交换体系

   三 物联网位置服务体系

    (一)国家现代大地基准体系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三)中国位置网和导航定位服务

    (四)物联网研究与发展

   四 地理国情数据体系

    (一)地理国情的位置框架

    (二)地理实体模型

    (三)全覆盖信息

    (四)经济社会信息

   五 大数据地理知识服务体系

    (一)大数据与地理空间位置

    (二)地理立方和数据仓库技术

    (三)统计空间化和地理空间统计

    (四)地理数据挖掘和知识服务

   六 智慧中国时空信息云平台体系

    (一)云计算的基本构架

    (二)云存储的必然方向

    (三)中国地理时空信息平台

   七 加快智慧中国建设的保障措施

  B.4 对智慧中国建设中测绘地理信息法制工作的探讨

   一 智慧中国的提出和发展

    (一)智慧中国的提出和我国的战略

    (二)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积极实践

     1.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2.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3.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三)其他有关部门的探索和建设

    (四)智慧中国建设离不开地理信息平台的支撑

   二 智慧中国的主要内涵

   三 智慧中国建设的制度挑战

   四 智慧中国建设的法制思考

    (一)在地理信息平台的法定性方面

    (二)在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方面

    (三)在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方面

    (四)在地理信息技术标准方面

    (五)在地理信息开放共享方面

    (六)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方面

    (七)其他需要探讨的有关问题

  B.5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一 新加坡

    (一)城市基本情况

    (二)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

     1.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

     2.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

     3.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力资源

     4.实现关键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

    (三)建设特点与效果

   二 韩国首尔

    (一)城市基本情况

    (二)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

    (三)建设特点与效果

     1.城市设施管理方面

     2.城市安全方面

     3.城市环境方面

     4.城市交通方面

     5.城市生活方面

   三 荷兰阿姆斯特丹

    (一)城市基本情况

    (二)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

     1.可持续性生活

     2.可持续工作

     3.可持续性交通项目

     4.可持续性公共空间

    (三)建设特点与效果

   四 美国马里兰州

    (一)智慧增长计划

    (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五 结语

  B.6 如何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升级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框架的实践

   一 概念解读

    (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二)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框架

   二 平台数据体系实践

    (一)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二)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数据

    (三)如何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到时空信息数据

     1.时空基础数据

     2.传感信息数据

     3.业务信息数据

     4.安全信息数据

     5.其他支撑数据

   三 平台软件体系实践

    (一)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二)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三)如何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到时空信息云平台

   四 平台接口体系实践

    (一)数字城市以地图服务及地图API为主体

    (二)智慧城市以服务资源池及二次开发资源池为主体

    (三)如何从地图服务及地图API到服务资源池及二次开发资源池

   五 应用软件体系实践

    (一)数字城市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建设

    (二)智慧城市智慧应用

    (三)如何从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到智慧应用

     1.智慧社区

     2.智慧国土

     3.智慧应急

     4.智慧旅游

     5.智慧环保

     6.智慧交通

   六 支撑环境体系实践

    (一)数字城市以传统数据中心为主体

    (二)智慧城市以云数据中心为主体

     1.私有云

     2.公有云

   七 结语

 BⅢ 建设篇

  B.7 智慧北京建设进展

   一 智慧北京的建设背景

    (一)《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的发布

    (二)打造全新的空间信息资源服务的机遇

   二 智慧北京的建设基础

    (一)基础测绘成果保障

    (二)数字城市建设成果

   三 智慧北京的建设内容

    (一)智能感知层

    (二)基础网络层

    (三)城市级智慧共用平台层

    (四)智慧应用层

   四 空间信息行业在智慧北京建设中的角色

    (一)空间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二)智能业务应用的服务者

    (三)空间协同共享的推动者

   五 智慧空间信息服务建设的关键技术

    (一)云计算技术

    (二)物联网技术

    (三)移动互联网

    (四)三维GIS

    (五)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

   六 结语

  B.8 从数字海南到智慧海南建设探讨

   一 前言

   二 智慧海南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数字城市之间的关系

   三 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成果

   四“以人为本”的智慧海南建设指导思想

   五 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智慧海南建设

   六 智慧海南的建设思路

   七 智慧海南典型应用示范带动全社会参与

   八 结束语

  B.9 上海市规划、国土和房产数据管理及业务化应用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一 前言

   二 上海市规划、国土和房产数据管理及业务化应用平台建设

    (一)技术路线

     1.创新数据管理机制

     2.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

     3.确立系统框架

    (二)关键技术

     1.多维时空数据的时空分析和可视化

     2.全市范围内大数据、大场景的无缝集成和实时浏览

     3.基于数据仓库的个性化辅助决策支持技术

     4.基于“3S+C”模式的规划、国土和房产的精细化管理技术

   三 建设成果

   四 应用前景

    (一)本平台在上海市的应用情况

    (二)本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前景

   五 总结与展望

  B.10 “智慧重庆”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 重庆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与探索实践

    (一)数字重庆——智慧重庆建设的基础

    (二)重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探索实践

    (三)从“数字重庆”到“智慧重庆”

   二“智慧重庆”建设路径

    (一)建设目标

     1.智慧重庆时空信息云平台

     2.建设重庆市云计算中心

     3.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基本建成

     4.建立知识级智能库

     5.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形成

     6.政府行政效率与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7.信息获取、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效能初步显现

     8.信息安全总体实现可信、可靠、可控

    (二)建设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

     2.智慧重庆时空信息云平台

     3.智慧重庆公共信息云平台

     4.应用体系建设

     5.支撑体系建设

    (三)总体框架

    (四)实施步骤

     1.规划阶段

     2.建设阶段

     3.运营阶段

   三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

     2.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程度低

     3.标准体系与政策法规滞后

     4.建设实效和作用不明显

     5.建设资金缺乏

    (二)解决方案

     1.实施统一的规划与加强领导

     2.强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信息共享

     4.多方面的筹措资金

   四 结语

  B.11 我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基本思路研究

   一 我国现有若干城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特点分析

    (一)目标定位的战略性

    (二)系统架构的多样性

    (三)路径选择的务实性

   二 我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目标定位设计

     1.与城市科学发展的主题相结合

     2.与城市特色和优势相结合

     3.与城市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相结合

    (二)关于系统架构设计

     1.围绕智慧城市目标定位,构建由“四大应用”、“两大基础”和“一个中心”组成的基本系统框架

     2.结合城市特色和实际,有侧重地搞好每个领域的设计

     3.优先设计一些既能解决城市当前问题,更能推动城市长远发展的重点应用项目

    (三)关于实施路径设计

     1.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统筹推动

     2.资源共享和应用开发协调发展

     3.试点探索和示范推广有序推进

     4.标准引领和研发创新协同驱动

   三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需要把握的若干关键问题

    (一)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重点

    (二)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机制

    (三)加强智慧城市投融资体系建设

    (四)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

  B.12 智慧城市时空平台建设方法探索

   一 引言

   二 时空平台构建

    (一)建设思路与原则

     1.建设思路

     2.建设原则

    (二)技术架构设计

   三 时空平台成功的关键

   四 小结

  B.13 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探讨

   一 引言

   二 智慧城市概述

   三 智慧城市已具备的基础条件

    (一)建设现状

    (二)数字城市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基础设施公用化

     2.城市信息数字化

     3.信息服务社会化

     4.信息交互网络化

    (三)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城市智能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四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

    (一)智慧城市建设尚缺国家层面的统一政策制度

    (二)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

    (三)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前沿技术仍需加强

    (四)信息资源的深度融合和共享力度不够

    (五)资金投入机制尚不完善

   五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手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优势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关联智慧城市数据源的重要纽带

     2.时空云平台建设统一智慧城市信息的时空基准

     3.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可直接为智慧城市建设利用

     4.由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

    (三)预期达到的效果

   六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一)分步投入、分阶段实施,有利于形成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力

    (二)加大物联网技术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普及

    (三)国家出台统一的管理机制

    (四)开放各社会主体的共享和协同力度

    (五)加强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七 结语

  B.14 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一 是什么——智慧城市的内涵

    (一)“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

    (二)“智慧城市”建设是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的具体工作

   二 干什么——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三 为什么——智慧城市的发展形势

    (一)必要性分析——城市发展需求变化的外在动力

    (二)可行性分析——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内在推力

   四 怎么干——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的举措

    (一)加强基础建设

    (二)优化发展环境

    (三)促进两化发展

 BⅣ 科技篇

  B.15 基于“云+端”的实景三维智慧城市

   一 对智慧城市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背景

    (二)智慧城市概念

    (三)智慧城市误区

    (四)智慧城市难点

   二 实景三维智慧城市

    (一)实景影像是智慧城市的数据基础

    (二)天地一体化实景三维数据

    (三)实景三维时空云平台

   三 典型应用

    (一)实景三维智慧城管

    (二)实景三维智慧旅游

   四 结束语

  B.16 信息化与智慧中国建设

   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大智慧

    (一)中国经济遇到了大麻烦

    (二)转型期的阵痛与困境

   二 智慧中国离不开信息化

    (一)信息革命唱响人类发展主旋律

    (二)信息革命远未结束

    (三)信息社会已经到来

   三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

    (一)中国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二)信息化进入深化阶段

    (三)信息技术加速扩散

    (四)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

  B.17 智慧时代需要什么GIS技术?

   一 GIS技术光环曲线

   二 云GIS技术

    (一)跨平台GIS技术

    (二)64位GIS技术

    (三)GIS并行计算技术

   三 移动GIS技术

   四 二三维一体化技术

   五 结束语

  B.18 智慧中国与遥感数据服务

   一 背景综述

    (一)数字地球

    (二)智慧地球

    (三)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二 智慧中国时代遥感数据服务趋势

    (一)用户由政府向社会公众发展

    (二)数据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三)由瞬时观测向持续观测发展

    (四)存储与计算资源的云化发展

   三 面向公众的遥感数据服务:以倾斜摄影测量为例

    (一)面向公众的遥感数据服务

    (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三)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智慧城市应用

    (四)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智慧旅游应用

   四 智慧中国遥感数据服务政策建议

    (一)保护数据产权

    (二)改进保密管理机制

    (三)转变政府投入模式

    (四)推动低空空域开放

  B.19 百度与智慧交通

   一 智慧交通发展形势

   二 智慧交通关键技术

    (一)物联网技术

    (二)云计算技术

   三 百度与智慧交通现状与展望

  B.20 构建智慧城市 空间应用同行

   一 引言

   二 智慧城市,何以智慧?

    (一)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数字化建模是智慧城市的前提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是智慧城市的物质基础

    (三)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整合综合分析是智慧城市的灵魂

   三 空间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一)空间感知和数据基础平台

    (二)空间服务和应用开发平台

    (三)信息分享和业务协同平台

   四 智慧城市中的空间应用

    (一)城市智能运行

    (二)政府科学决策

    (二)企业高效运营

    (三)公众便捷生活

   五 结束语

 BⅤ 应用篇

  B.21 我国精准农林业的关键技术

   一 精准农业的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二 精准林业的概念与关键技术

    (一)测树全站仪自动立木精测技术

    (二)多边形样地计测技术

   三 精准农林业传感器与应用平台

   四 结束语

  B.22 推进大数据时代下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建设

   一 引言

   二 交通运输数据中心需求分析及必要性

    (一)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现状

    (二)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

    (三)建设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的必要性

     1.支撑和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2.推动行业数据资源高效集约、交换共享的迫切需要

     3.支撑宏观决策、行业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的迫切需要

     4.建设集约、绿色、安全支撑环境,支撑全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迫切需求

   三 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的定位

   四 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的目标和框架

    (一)总体目标

    (二)行业数据中心体系框架

    (三)交通运输数据中心逻辑框架

    (四)主要建设内容

   五 推进大数据时代下的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建设

  B.23 从“数字矿山”到“智慧矿山”

   一 引言

   二 智慧矿山

    (一)智慧矿山概念

    (二)智慧矿山的总体目标

    (三)智慧矿山的特点

     1.“无人”是智慧矿山的最高形式

     2.智慧矿山发展的阶段性

     3.智慧矿山的“三化”特征

   三 智慧矿山时空信息管理云平台

    (一)平台架构

     1.感知层

     2.通信层

     3.平台层

     4.应用层

    (二)平台功能

     1.智能主生产系统

     2.智能辅助生产系统

     3.智能职业健康与安全监控系统

     4.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5.智慧后勤保障系统

    (三)关键技术

     1.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支持

     2.无线传感与物联网技术

     3.矿山综合自动化监控网络通信技术

     4.智能采矿技术

     5.智慧清洁生产技术

     6.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

    (四)技术标准体系

   四 前景展望

  B.24 关于“智慧西城”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 高速信息网络接入服务

   二 信息化提供多种便民服务

    (一)“缴费通”方便社区居民缴费

    (二)“五卡合一”社区服务平台提供140余项便民服务

    (三)推广“虚拟养老e键通”,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精彩

    (四)居民买菜不再难,“电子菜单”进万家

   三 信息化促进社区医疗服务新模式

   四 信息化方便居民办理行政服务事项

   五 信息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一)积极开展信息化互助行动

    (二)居民畅想社区文化盛宴

    (三)加强人文关怀,提供无障碍服务

    (四)积极打造“社区商圈”,让居民在家体验“网购”乐趣

    (五)远程帮助服务解决社区居民困难

   六 信息化为畅通社情民意沟通创造新渠道

   七 以“全响应”服务构筑“智慧西城”蓝图

   八 结束语

  B.25 车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挑战

   一 发展车联网的意义及市场规模

   二 车联网的体系与分类

   三 车联网的参与者

    (一)汽车厂商

    (二)电信运营商

    (三)互联网科技企业

    (四)图商

    (五)其余资源拥有者

   四 车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链尚不完善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三)商业模式尚未明确

    (四)保障车联网信息安全

   五 结束语

  B.26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地理信息应用趋势

   一 移动互联网激发更多地理信息需求

   二 多重需求驱动地理信息应用发展

    (一)移动互联浪潮下的个人地理信息需求日趋强烈

    (二)地理信息应用融入企业信息化管理

    (三)地理信息整合加速产业升级

   三 技术、商业发展构建成熟生态

   四 地理信息应用全面爆发在即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为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发展状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辑、出版了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2013)》一书。本书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徐德明局长主编,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之“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的第五本,以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为主题,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企业家撰文,对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本书包括前言、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三部分。前言介绍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推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工作重点,提出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实施“构建智慧中国”战略的举措。主报告介绍了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中国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提出了构建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的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专题报告由综合篇、建设篇、科技篇和应用篇组成,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介绍了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研究》,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周宏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周宏仁:《国家信息化:面向下一个十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彭明盛:《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2011。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赢在中国》。

张永民:《构建智慧中国的模式与对策》,《中国信息界》2011年第6期。

李毅中:《重估IBM智慧地球安全性涉及信息主导权》。

李德仁:《数字城市+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中国测绘》2011年第6期。

王根祥等:《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研究》,《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年第4期。

徐德明:《加快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中国测绘报》2013年第3期。

李维森:《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的创新》,《测绘通报》2011年第9期。

李维森:《扎实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向智慧城市发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答记者问》,《中国测绘报》2013年第3期。

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2月第35卷第2期。

李德仁:《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南方数码》2013年第7期。

李成名、刘晓丽:《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第15卷第5期。

张永民:《“智慧中国”设计初探》,《中国信息界》2012年10月第228期。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 赢在中国》,IBM中国官网。

王家耀、刘嵘、成毅:《让城市更智慧》,《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年第28卷第2期。

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第9卷第6期。

安德里亚·卡拉留、基娅拉·德·波、彼特·尼坎:《欧洲智慧城市》,《城市观察》2012年第4期。

李关云:《亚洲“智慧城市”扫描》,《21世纪商业评论》2005年第6期。

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12月第9卷第6期。

龚健雅、王国良:《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理信息技术面临的新挑战》2013年12月第38卷第2期。

彭明盛:《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纽约,外国关系理事会会议,2008。

李德仁:《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中国新通信》2011年第20期。

高昭良:《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全新升级版》,《福建建设科技》2013年第3期。

李成名、刘晓丽:《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第15卷第5期。

徐德明:《加快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地理信息世界》2013年第6期。

李德仁、姚远等:《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年第4卷第4期。

李德仁、邵振峰等:《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第12期。

李德仁、龚建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第35卷第2期。

杨正洪、周发武:《云计算和物联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冯经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思路》,《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年第1期。

蔡顺明、宋唯、刘利锋:《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配置及运用的探索与实践》,《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年第1期。

王号、曹中初、杨珂拉:《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长效管理机制》,《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年第1期。

陈建军:《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第10期,第93页。

吴胜武、闫国庆:《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钱志新:《大智慧城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岳梅樱:《智慧城市:实践分享系列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12月第9卷第6期。

仇保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2~2013年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李德仁,朱欣焰,龚健雅:《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第6期。

谢慧波:《基于GIS的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设计》,《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2期。

姜波:《基于SOA的基础测绘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0期

李德仁:《论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遥感学报》2005年第5期。

黄焕春、运迎霞、王思源:《基于GIS、RS的城乡空间管制区划研究——以舞钢市为例》,《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

赵姗:《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与网格集成理论与方法研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

徐德明:《加快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中国测绘报》2013年第3期。

李维森:《测绘地信版智慧城市轮廓浮现》,《人民邮电报》2013年第128卷第6期。

李成名、刘晓丽:《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第15卷第5期。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2012年第4卷第2期。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中国信息界》2011年第3卷第2期。

郑立明:《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3卷第12期。

李德仁、邵振峰:《论新地理信息时代》,《中国科学》2009年第39卷第6期。

徐春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梁军、黄骞:《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地理信息世界》2013年第2卷第22期。

李野、王晶波、董利波、周国志、宋俊德:《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移动通信》2010年第15期。

陈恒:《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成立》,《光明日报》2013年9月24日,第10版。

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李卓:《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电信科学》2009年第12期。

国脉互联:《2012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新华网:《八部委共同起草 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

新华网:《住建部公布2013年度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聂玉藻、马小军、冯仲科等:《精准林业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4(3)期,第89~93页。

游先祥:《三北防护林地区再生资源遥感的理论及其技术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赵春江:《北京地区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的系统决策分析》,《华北农学报》1992年第7(2)期,第9~17页。

姚山、冯仲科、藏淑英:《数字山东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0(S1)期,第122~126页。

罗富和:《深化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抓住机遇推动林业科学发展》,《林业经济》2011年第5期,第3~6页。

冯仲科:《GPS在森林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冯仲科、游先祥:《普通手持式GPS用于林区近实时差分定位的研究》,《林业科学》2000年第36(6)期,第116~118页。

冯仲科:《手持式GPS改造为RTD接收机的研究》,《地理信息世界》1999年第3期,第30~31页。

冯仲科:《RTD GPS用于森林资源固定样地调查的研究》,《中国GPS协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1999。

仝慧杰、冯仲科、罗旭等:《森林生物量与遥感信息的相关性》,《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9(S2)期,第156~159页。

岳金柱:《武警森林部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功能与地位作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

C. Deckert,“Forsetry Canopy Terrain and Distance Effects o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Point Accuracy”,Photogram 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1996(62):317-321.

L. Bondesson,“Standard Errors of Area Estimates Obtained by Traversing and GPS”,Forest Science,1998,44(3):405-413.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2011。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2011。

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求是杂志》2013年第4期,第60~61页。

毕然、汤立波、罗松:《车联网应用发展及产业格局分析》,《电信网技术》2011年第9期,第36~39页。

武锁宁:《车联网:值得关注的课题》,《中国电信业》2010年第116期,第17~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