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44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图书

The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oin Mode for Entrepreneurial Engineering Talents

SSAPID:101-1665-7526-16
ISBN:978-7-5097-7994-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实践知识的视角,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坚持社会需求逻辑,参照国外先进经验,设计出一个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模式以E-CDIO模型为背景环境、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主体化的教学方式为策略、以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突出技术创业特色,强化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工程创业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白逸仙
编 辑:张媛;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后记

 附录2 创业企业家访谈提纲

 序

 附录1 光电器件专业E-CDIO本科培养计划课程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时代呼唤创业型工程人才

   二 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 创业与创新的概念辨析

    1.创业

    2.创新

    3.创业与创新的比较

    4.对创业和创业人才的界定

   二 工程与科学、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概念辨析

    1.工程与科学

    2.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

    3.“创业型工程人才”和“工程创业教育”

  第四节 研究述评

   一 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1.关于创业教育目标的研究

    2.关于创业教育类型、模式的研究

    3.关于创业人才内涵、创业人才素质的研究

    4.关于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5.国外创业教育经验借鉴

   二 工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1.关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研究

    2.关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1)培养目标

     (2)具体规格

    3.关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课程体系

     (2)教学方法

     (3)培养途径

    4.CDIO理论与实践研究

     (1)CDIO的理念探索研究

     (2)CDIO的实践经验研究

   三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相关研究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知识观

   二 研究视角:实践知识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调查访谈法

  第六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实践导向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实践知识:审视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角度

   一 实践知识的哲学渊源及历史演变

    1.实践知识的哲学渊源

    2.实践知识的发展

   二 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分野

    1.认知领域的知识分类

     (1)根据知识属性分类

     (2)根据知识形态分类

     (3)根据认知心理学分类

    2.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

     (2)二者的联系

   三 实践知识的内涵与特性

    1.实践知识的内涵

    2.实践知识的特性

     (1)实践性

     (2)情境性

     (3)默会性

     (4)个体性

     (5)反思性和建构性

   四 实践知识的获取途径

    1.集体层面的获取:社会化(外显)的过程

     (1)情境学习

     (2)团队学习

     (3)“做中学”

    2.个体层面获取:内化的过程

   五 实践知识与创业型工程人才素质要求的契合性

  第二节 建构主义知识观: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2.建构主义学习观

    3.建构主义教学观

   二 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内涵和特点

    1.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内涵

     (1)知识的本质

     (2)知识的存在方式

     (3)知识的获取方式

    2.建构主义知识观的特点

     (1)知识的建构性

     (2)知识的社会性

     (3)知识的情境性

     (4)知识的复杂性

     (5)知识的缄默性

   三 建构主义知识观与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契合

    1.建构主义知识观奠定了实践知识在工程创业教育中的合法性

    2.建构主义知识观是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

  第三节 应然与实然: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 应然性分析

    1.课程体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

    2.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导向

    3.评价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践知识

   二 实然性分析

    1.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进行组织,理论知识仍然是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

     (2)课程内容割裂了工程创业过程系统化的关联性体系,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形成

     (3)实践课程脱离了工程创业实践的需求,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

    2.教学方法

     (1)以传递知识为主,缺乏职业情境创设

     (2)重应知轻应会,学生缺少“做中学”的主体参与

     (3)以传统的班级授课为主,较少采用团队学习模式

   三 实践取向: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路

    1.实践取向是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2.以实践知识为主的知识观是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基础

    3.实践知识支配着创业型工程人才的认识实践活动

   四 培养模式变革的原则

 第三章 创业型工程人才特质与培养目标的构建

  第一节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定位与内涵

   一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定位

    1.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区别

    2.工程人才的定位与分类

     (1)工程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

     (2)工程师的分类

     (3)创业型工程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

   二 工程师创业的特点分析

    1.工程师创业的适切性

    2.工程师创业的优势与劣势

    3.工程师创业的重点和难点

   三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内涵

   四 创业型工程人才创业的特点

    1.能够把工程技术转化为产业或产业链

    2.技术型创业更强调团队合作

   五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角色组成

  第二节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特质

   一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性格特征

    1.创新精神

    2.理性的冒险精神

    3.机会敏感性

   二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行为特征

    1.市场优先

    2.资源整合

    3.决策判断

  第三节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 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性

    1.以需求决定论为价值导向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起指导作用

    3.培养目标本身具有系统性

   二 主导培养方向的一级目标

   三 规范培养标准的二级目标

    1.知识

     (1)数理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技术知识

     (4)相关领域知识

    2.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创新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语言交流能力

     (5)市场开拓能力

    3.职业意识

     (1)国际视野

     (2)职业责任感

     (3)合作意识

     (4)意志力

     (5)人文情怀

   四 监控培养途径的三级目标

  第四节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实践知识

   一 技术形态的实践知识

    1.动作技能

    2.智慧技能

   二 认知形态的实践知识

    1.经验

    2.认知策略

    3.自我认知知识

 第四章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案例

  第一节 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 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二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

    1.工程本科生课程结构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2.工程研究生课程结构

   四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途径

    1.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教学和科研

    2.项目学习贯穿整个学习阶段

    3.专职教师与企业家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

   五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效果

  第二节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 工程创业者计划基本情况

   二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内容

   四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途径

    1.团队组织

    2.实施运行

    3.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五 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效果

  第三节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主义分析

   一 已有经验:知识建构的基础

   二 情境创设:知识建构的条件

   三 团队学习:知识建构的保障

   四 “做中学”:通过主体参与建构知识

    1.项目学习是学生实践体验并获得实践知识的核心方式

    2.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

   五 学习结果:经验系统的变化

    1.学生技术形态实践知识的变化

    2.学生认知形态实践知识的变化

 第五章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第一节 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E-CDIO模型

   一 基于创业的CDIO模型——E-CDIO模型

    1.构思阶段

    2.设计阶段

    3.实施阶段

    4.运行阶段

   二 对E-CDIO模型的内涵解读

    1.E-CDIO既是背景环境,也是培养模式

    2.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工程创业训练

     · 构思

     · 设计

     · 实施

     · 运行

   三 E-CDIO模型的特点

    1.专业教育基础上的创业教育

    2.主动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

    3.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

  第二节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

   二 项目训练: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核心

    1.项目训练对于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作用

    2.项目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3.项目选择的原则

    4.“三类型·三层级”的项目训练体系

     (1)初级项目训练:开发创业技能、培养设计意识的起始阶段

     (2)中级项目训练: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拓展阶段

     (3)高级项目训练:全面培养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阶段

   三 课程学习:围绕项目训练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学习模式

    1.课程结构的优化

    2.构建以项目为牵引的三位一体课程学习模式

     (1)通识教育课程

     (2)创业教育课程

     (3)专业教育课程

    3.培养目标与课程实现一体化

   四 企业实习:项目训练的有力支撑

  第三节 主体化教学方式的设计

   一 创设真实学习环境,支撑知识意义的建构

    1.内部情境:实习场

    2.外部情境:企业

   二 组建学习团队,促进知识的社会协商

    1.团队学习的组织形式

    2.团队学习的运行方式

     (1)阶段一:组建团队,选定项目主题

     (2)阶段二:分解项目任务,成员角色分工

     (3)阶段三:项目汇报,阶段性总结

   三 强调主体实践参与,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

    1.“做中学”:项目学习过程与E-CDIO模型的软对应

    2.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节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 指导思想:评价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过程

   二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三 使用多样化评价手段

    1.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1)口试

     (2)表现展示

     (3)产品审查

     (4)项目学习日志

     (5)学生自评与他评

    2.将评价方法与学习效果匹配

   四 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1.评价主体:利益相关者

    2.评价对象:学生个人、学生团队

   五 对一体化课程体系学习效果的分阶段评价

    1.基础阶段的学习效果评价

    2.拓展阶段的学习效果评价

    3.实践创造阶段的学习效果评价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创业型工程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工程人才之处在于“创业”,即更关注和致力于创立面向市场的高科技企业

   2.实践知识是创业型工程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而如何将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

   3.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工程创业训练是强化实践知识、培养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合理方式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研究的创新

   2.研究的不足

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呼唤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本书基于实践知识的视角,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坚持社会需求逻辑,参照国外先进经验,设计出一个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模式以E-CDIO模型为背景环境、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实践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载体、以主体化的教学方式为策略、以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突出技术创业特色,强化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工程创业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

[3]〔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选集》,夏镇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英〕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7]〔英〕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王靖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英〕波普尔:《走向进化的知识论》,李本正、范景中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9]〔美〕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美〕斯滕伯格:《成功智力》,吴国宏、钱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美〕罗伯特·赫里斯、迈克尔·彼得斯:《创业学》,王玉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2]〔美〕罗博特·D.希斯瑞克编《创业学》,郁义鸿、李志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3]〔美〕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吕长春、周伟民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14]〔英〕杰拉德·乔治、亚当J.博克:《技术创业——技术创新者的创业之路》,陈立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美〕凯瑟琳·艾伦:《技术创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创业指南》,李政、潘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6]〔美〕德鲁克:《知识管理》,杨开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美〕彼得·F.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张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8]〔美〕彼得·F.德鲁克:《动荡年代的管理》,屠端华等译,工人出版社,1989

[19]〔美〕乔纳森·兰德:《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美〕Edward F. Crawley,Johan Malmqvist,S?ren ?stlund,Doris R. Brodeur:《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顾佩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美〕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的生命周期》,赵睿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2]〔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任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3]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4]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25]王沛民、顾建民、刘伟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26]薛继良主审,王沛民编校,顾建民等译《工程师的形成:挑战与对策》,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27]倪明江:《创造未来——工程教育改革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28]陈劲、胡建雄:《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9]邹晓东:《科学与工程教育创新——战略、模式与对策》,科学出版社,2010。

[30]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1]欧阳莹:《工程学:无尽的前沿》,李啸虎、吴新忠、闫宏秀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3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3]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4]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5]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6]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7]盛群力:《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8]张玉利:《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9]韩国文:《创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0]杨德林:《中国科技型创业家行为与成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1]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2]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3]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重庆出版社,2006。

[44]张伟胜:《实践理性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5]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46]李时椿:《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7]姜彦福、张帏:《创业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8]彭钢:《创业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9]李良智、查伟晨、钟运动主编《创业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0]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1]于倩:《比较、借鉴与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2]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编印,2007、2008、2009。

[1]朱高峰:《论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朱高峰:《创新与工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3]朱高峰:《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4]朱高峰:《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5]张维、王孙禺:《美国工程教育改革走向及几点想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6]张光斗:《高等工程教育:现代工程师的摇篮——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工科院校要培养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7]陈乐、王沛民:《课程重建: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8]李晓强、孔寒冰、王沛民:《建立新世纪的工程教育愿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9]Edward F.Crawley、查建中、Johan Malmqvist、Doris R.Brodeur:《工程教育的环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10]査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1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12]査建中:《工程教育宏观控制模型与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13]査建中:《研究型大学必须改革本科教育以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14]杜翔云、Anette Kolmos、Jette Egelund Holgaard:《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15]迈克尔·J.普林斯、理查德·M.菲尔德:《归纳式教学法的定义、比较与研究基础》,王立人译,《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第4期。

[16]孙旭东、李成刚:《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美国Rose-Hulman理工学院的案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17]高浩其、徐挺、李维维:《“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现代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18]侯锡林:《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19]徐理勤等:《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20]李正、林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21]吴晓波、赵梦恋、严晓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22]顾佩华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23]雷环、汤威颐、Edward F. 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24]熊和平、岳爱臣:《CDIO工程教育模式:误解的澄明与风险的规避》,《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年第5期。

[25]李曼丽、王争鸣、李长海:《现代工程师的胜任力及其高等教育准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26]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2期。

[27]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28]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29]李正:《“大工程”背景下的研究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0期。

[30]李正、林凤:《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趋势》,《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31]贾少华:《创业大学生成长模式探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32]孔寒冰:《工程链:工程教育的新挑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33]孔寒冰:《欧美工程教育改革的几个动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34]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35]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工科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36]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刍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37]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38]徐兵、孙海泉:《CDIO在高职制造类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39]叶飞帆:《本科工程教育的能力与课程关系模型及其应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40]徐兵、孙海泉:《T-CDIO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41]王旃:《基于约束条件的CDIO渐进部署模式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42]卢洁、冯家勋:《理工科课程教学整体改革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43]柴旭东:《隐性知识视野下的大学创业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44]张申生:《引进创新 走向一流——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45]巩建闽、萧蓓蕾:《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框架案例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46]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47]〔美〕Gretar Tryggvason Diran Apelian:《21世纪的工程教育重构》,《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2期。

[48]徐长福:《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9]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1期。

[50]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6期。

[51]郑太年:《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5期。

[52]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人民教育》2005年第17期。

[53]范希运、陈利平:《实践知识、内隐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视角》,《美中教育评论》2005年第5期。

[54]夏国军:《对“实践”定义的逻辑质疑》,《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55]钟启泉:《“实践性知识”问答录》,《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4期。

[56]钟启泉:《为了“实践性知识”的创造》,《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9期。

[57]盛群力、褚献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9期。

[58]宁虹、胡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59] 彭建标、樊凯:《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0]徐国庆:《基于知识论的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观》,《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2期。

[61]徐国庆:《杜威职业教育思想论介》,《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第2期。

[62]朱科蓉:《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专业改革策略》,《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9期。

[63]赵婧:《对法约尔管理理论中企业的六种基本职能的解读》,《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1期。

[64]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65]何云峰、李长萍、赵志红:《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五维一体”学生评价创新》,《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2期。

[66]彭学兵、张钢:《技术创业与技术创新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期。

[67]袁闽川:《科技型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

[68]刘春林、李伟明、薛勇:《以“大工程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实践教学新体系》,《江苏高教》2010年第3期。

[69]刘帆、徐林、刘川:《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9期。

[70]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7期。

[71]房欲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

[72]严毛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3期。

[73]吴金秋:《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功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11期。

[74]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75]刘帆、王立军、魏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76]魏丽红、陈忠卫:《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77]毛家瑞:《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

[78]王永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11期。

[79]段远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0期。

[80]梁保国:《论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81]刘丽君、李斌、郑焱、霍灵瑜:《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

[82]郭南初、陶亦亦、张义平:《基于克里斯蒂安创业模型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8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84]张项民:《基于专业教学的创业教育范式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1期。

[85]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江苏高教》2006年第6期。

[86]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87]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科研管理》2005年第10期。

[88]赵观石:《美国、瑞典、印度三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及启示》,《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5期。

[89]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90]张有声:《关于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91]马廷奇:《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进展》,《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92]张炳生:《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关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6期。

[93]贺修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94]吴志功:《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7期。

[95]李庆丰:《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96]吴平:《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析》,《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3期。

[97]高雪梅、孙子文、纪志成:《CDIO方法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江苏高教》2008年第5期。

[98]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

[99]杨叔子:《谈谈我对“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认识》,《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9期。

[100]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应用前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101]顾佩华等:《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3期、第4期。

[102]康全礼等:《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第4期。

[103]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104]张奇、唐奇良:《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期。

[1]王雁:《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变革模式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陈闻冠:《创业人才的素质和识别方法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壮国祯:《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8]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9]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0]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2]朱兴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白逸仙:《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曾成:《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及其实现》,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张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曲殿彬:《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8]谢爱军:《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9]占怡:《个人创业特征、创业效能感与创业行为策略的关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0]李波:《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以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为例》,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1]应一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2]房保俊:《本科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3]李瑾:《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Billet Stephen,Constructing Vocational Knowledge:History Communities and Ontogeny,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1996,Vol.48.

[2]John D. Mcneil Curriculum:the Teacher’s Initiative,Prentice-Hall,1994,Inc.14.

[3]Freema Elbaz,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Report of a Case Study. Curriculum Inquiry,1981,11.

[4]Schon D.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83.

[5]Nyiri J.C.,Smith B.,Practical Knowledge:Outlines of a Theory of Traditions and Skills,London,New York,Sydney:Croom Helm.

[6]Nonaka Ikujiro,Toyama,Ryoko,Konno,Noboru. 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1).

[7]Tan,L.L.,Can a University Turn an Engineer into an Entrepreneur?,Innovation,2008,5(3),www.innovationmagazine.com.

[8]Arnold,M.J.,Engineer to Entrepreneur:Making the Career Enhancing Transition,Today’s Engineer Online,2002,www. todaysengineer.org.

[9]Bird B,Entrepreneurial Behavior,Glenview,IL:Scott Foresman,1989

[10]Matthew W. Ohland,Guili Zhang,Catherine E. Brawner,Thomas K. Miller III.,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tention and Grade Performance of Participants in an Engineering Entrepreneurs Program,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Session 11,2003.

[11]R.M.Diamond,Designing and Assessing Courses and Curricula:A Practical Guide Revised Edition 2nd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8.

[12]Freire,F.,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London:Penguin Books Ltd. C1970.

[13]David E. Goldberg,The Entrepreneurial Engineer:Personal,Inter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for Engineers in a World of Opportunity,John wiley and Sons,Inc.,Hoboken,New Jersey.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Canada. 2006.

[14]Hak Wang Tam,How and to What Extent Do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ke Students More Entrepreneurial?A California Case of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gr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June 2009.

[15]Gerald,E. H.,Variations in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Evolving Field.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8,3(2).

[16]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 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

[17]Sharma,p. and J.J.Chrisman,Toward a reconciliation of definition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spring,1999.

[18]Shame,W.H.,Venture Management-The Business of Inventor,Entrepreneur,Venture Capitalist and Established Company. NY:The Free Press,1974,1.

[19]Siropolis,N.C.,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Guide to Entrepreneurship(7th ed.),Boston:Houghton Miffin,1989,27.

[20]Kauffman Panel on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Kauffman The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2009

[21]Edward B. Roberts and Charles Eesley.,Entrepreneurial Impact:The Role of MIT,Kauffman The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Feb.2009.

[22]H. H. Stevenson,M.J.Roberts and H.I.Grousbeck,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Irwin,1989.

[23]Carl J. Schramm. 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e Kauffman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24]“Once Upon a College” or The Olin College Curriculum,The Curricular Decision Making Board,Olin College website,October 25,2009.

[25]Robert Buderi,A Visit to Olin College:A Design-Oriented Future of American Engineering,Economy Boston,November 8,2009.

[26]Erkkila,Kristiina,Kristiina Erkkila,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Mapping the Deb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Kingdom and Finland. New York,2000.

[27]Mary Coulter,Entrepreneurship in Action. Prentice Hall,November 29,2002.

[28]Manohar U. Deshpande,Entrepreneurship of Small Scale Industries:Concept,Growth,Management. Deep & Deep,1982.

[29]Thomas Paul Kenworthy,Scientific Knowledge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kayne School of Business Calgary,Alberta July,2008.

[30]Karen Boiling James,Participation in a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The Impact on High School Students’Knowledge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Evaluation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Wilmington University May,2008.

[31]Elizabeth Reardon Haga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 New Frontier for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 March 19,2004. p55-57.

[32]National Agency of Enterprise and Construc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a Benchmark Study. Background Report for the Entrepreneurship index 2004.December 2004.

[33]Bridges,Carla Marie,M.C.R.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Preparing the Workfor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conomy. Clemson University,2008.

[34]Barry H Sugarman,Engineering Entrepreneurship:the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Thesis(Ph. D.),Columbia University,1995.

[35]Colin Jones and Jack English,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ducation,Training Volume 46,2004.

[36]Vangelis Souitaris,Stefania Zerbinati,Andreas Al-Laham,Do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s rais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The effect of learning,inspiration and resourc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22.

[37]Rory P. O’Shea,Thomas J. Allen,Arnaud Chevalier,Frank Roche,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noff performance of U.S. universities. Research Policy,2005,34.

[38]Marilyn L. Kourilsky,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Opportunity in Search of Curriculum. Published in Business Education Forum,October 1995.

[39]Serge Luryi,Wendy Tang,Nadia Lifshitz,et al,Entrepreneurship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October 10-13,2007,Milwaukee,WI.

[40]A.A.Refaat,Introducing Entrepreneurship as a Paradigm Shif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Egypt. 4th WSEAS/I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cational Technologies(EDUTE’08)Corfu,Greece,October 26-28,2008.

[41]L.mcalping,T.gandell,L.Winer,J.Gruzleski,L.Mydlarski,A collective approach towards enhancing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cat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Vol. 00,No. 00,Month 2005.

[42]Stojcevski,Alex,Veljanovski,Ronny,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PBL:from teacher-centered to student centered.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7.

[43]Robert Beattie,The entrepreneurial enginee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October,2000.

[44]James J. Duderstadt,Engineering for a Changing World. The Millennium Project,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8

[45]Carla Marie Bridg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lemson University,2008.

[1]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eng/ug/degrees/ete/degstruct/.

[2]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wmg/education/wmgmasters/courses/.

[3]http://www2.warwick.ac.uk/newsandevents/capital/wmg.

[4]http://www2.warwick.ac.uk/study/postgraduate/courses/depts/engineering/taught/wmg.

[5]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wmg.

[6]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wmg/business/.

[7]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wmg/education/.

[8]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wmg/education/wmgmasters.

[9]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wmg/education/wmgmasters/structure/.

[10]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eng/ug/.

[11]http://www2.warwick.ac.uk/fac/sci/eng/ug/degrees/ete/whywar/.

[12]http://www2.warwick.ac.uk/study/postgraduate/courses/depts/engineering/.

[13]http://www.engr.ncsu.edu/eep/index.php.

[14]http://www.engr.ncsu.edu/eep/about.php.

[15]http://www.engr.ncsu.edu/eep/history.php.

[16]http://www.engr.ncsu.edu/eep/curriculum.php.

[17]http://www.engr.ncsu.edu/eep/testimonials.php.

[18]http://www.engr.ncsu.edu/eep/eteams.php.

[19]http://www.cdiofallmeeting2009.fi/materials/4CDIO_Syllabus_2.0_and_EL.pdf.

[20]http://baike.baidu.com/view/1295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