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6

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Equity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Rural China

SSAPID:101-1656-2687-70
ISBN:978-7-5097-7801-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近30年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与政策的演变,总结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政策所经历的适应性改革,以2001年以来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政策为背景,利用河南、甘肃两省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验证了师资力量、经费水平以及办学条件的城乡差距,在“撤点并校”政策背景下,受收入水平等的限制,而对贫困家庭造成的实质上的不公平,并结合地方政府行为偏好以及可行能力等相关理论,从地方政府的行为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际减贫与发展丛书
作 者: 余漫
编 辑:陈凤玲;陈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附录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城乡二元分割制度背景下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逻辑和可能的转变路径

   二 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基础教育投入主体及方式

   三 分权财政体制下的地方政府基础教育资源投入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一 研究对象界定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分析的逻辑框架:基础教育投入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第一节 基本观点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 “效率优先”与地方政府行为

   二 福利、公平与可行能力

    (一)福利主义的公平理论

    (二)森(Amartya Sen)和其他的非福利主义的公平原则

   三 构建作为价值判断的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一 基本问题和关注点

   二 逻辑框架

 第三章 人口迁移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挑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的演变

   一 下放事权,分级管理(1980~1993年)

   二 财权上收,筹资多元化(1994~2000年)

   三 以县为主(2001年至今)

   四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政策进展

   五 小结

  第二节 中国的城镇化与人口迁移

   一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量变化基本情况: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

   二 城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变化特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校撤并:政府应对农村生源减少的措施及其效率导向的动机探讨

  第一节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与政策

  第二节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

   一 城乡学校数量和规模的变化

   二 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之后点校运行困境

   三 财政教育资源投入偏向城镇

  第三节 地方政府“撤并”农村学校的行为分析

   一 数据选取与统计分析

   二 实证模型与估计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家庭子女城乡就学地选择的公平性问题: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分析

  第一节 保障基础教育公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 现阶段国情要求实现基础教育公平

   二 基础教育公平的起点地位

   三 基础教育公平是一项基本权利

   四 小结

  第二节 就学地选择对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影响

   一 农村居民子女进城就学动因及意愿分析

    1.城乡基础教育的客观差距

     (1)经费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城乡差异

     (2)城乡师资差距

    2.对基础教育的主观需求

   二 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影响因素一般性分析

    1.基础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

    2.农村居民对基础教育需求意愿和表达能力

   三 谁选择了进城就学

    1.已有研究和数据描述

    2.实证分析

  第三节 农村居民家庭教育相关支出与公平问题分析

   一 迁移家庭、非迁移家庭的教育相关支出结构和变异系数:由典型到一般情况的讨论

   二 影响农村家庭基础教育相关支出因素的实证分析

    1.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与计量方法

    2.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育投入的结构性问题及公平性的解决之道

  第一节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和投入结构

   一 教育财政经费预算内、外投入结构:预算内投入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二 预算内教育财政经费中央-地方投入结构

   三 小结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预算内外投入行为研究

   一 政府偏好不一致性、公共品属性与假说的提出

   二 数据说明与实证分析

    1.变量的统计描述

    2.实证分析框架

    3.估计方法

     (1)第一代与第二代单位根检验

     (2)PTS估计方法

    4.结果与分析

     (1)PTS单位根检验

     (2)PTS协整检验

     (3)面板以及个体协整系数估计

    5.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结构与地方政府行为偏好——基于系统广义矩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讨论与建议

 摘要

[1]Au C-C,Henderson J V. Are Chinese cities too small?[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6,73(3):549-576.

[2]Arellano,M.,& Bond,S. 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ation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2):277-297.

[3]Arellano,M.,& Bover,O. 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of Error-components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68(1):29-51

[4]Blundell,R.,& Bond,S. 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8,87(1):115-143

[5]Blundell,R.,& Bond,S. GMM Estimation with Persistent Panel Data:an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Functions[J]. Econometric reviews,2000,19(3),321-340

[6]Bradford D F,Oates W E. The analysis of revenue sharing in a new approach to collective fiscal decision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85(3):416-439.

[7]Baumol W J,Willig R D. Fixed costs,sunk costs,entry barriers,and sustainability of monopoly[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96(3):405-431.

[8]Benjamin D,Brandt L,Glewwe P,et al. Markets,human capital,and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 2000.

[9]Dixit A K,Stiglitz J 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297-308.

[10]Eberhardt,M.,Bond,S. Cross-section Dependence in Nonstationary Panel Models:A Novel Estimator.MPRA Paper No.17692,2009.

[11]Eberhardt,M.,Teal,F. Productivity Analysis in Global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Discussion Paper Series,University of Oxford,2010.

[12]Fujita M,Mori T,Henderson J V,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Japan and China[J].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2004(4):2911-2977.

[13]Ghatak S,Levine P,Price S W. Migration theories and evidence:an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6,10(2):159-198.

[14]Keen,M.,& Marchand,M. 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Pattern of Public Spending[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7,66(1),33-53.

[15]Li,W.,Park,A.,& Wang,S. School Equity in Rural China.In E.Hannam & A.Park (Eds.),Education and Reform in China[M]. New York,NY:Routledge,2007,27-43.

[16]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 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22(2):139-191.

[17]Musgrave R A.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J]. 1959.

[18]Maddala G S. Limited-dependent and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econometr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19]Maddala G S. Limited-dependent and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econometric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0]Maddala,G.S.,Wu,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it Root Tests with Panel Data and a New Simple Test.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9,61(1),631-652.

[21]Pedroni,P. Fully Modified OLS for Heterogeneous Cointegrated Panels and the Case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M]. Documento de Trabalho.1996,93-103.

[22]Pesaran,M.H. A Simple Panel Unit Root Test in the Presence of Cross-section Dependence[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7,22(2),265-312.

[23]Pesaran,M.H.,Smith,R. Estimating Long-run Relationships from Dynamic hHeterogeneous Panel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68(1),79-113.

[24]Perasan,H. A Simple Panel Unit Root Test in the Presence of Cross-section Dependence,Cambridge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06,No.0346.

[25]Pesaran,M.H.,Tosetti,E. Large Panels with Common Factor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11,161(2),182-202.

[26]Rothbard M N. Toward a reconstruction of utility and welfare economics[M]. Center for Libertarian Studies New York,1977.

[27]Ranis G,Fei J C.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1961.

[28]Samuelson P A.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387-389.

[29]Stark O,Lucas R E. Migration,remittances,and the family[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88,36(3):465-481.

[30]Sjaastad L A. The costs and returns of human migratio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80-93.

[31]Tiebout C 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5):416-424.

[32]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1):138-148.

[33]Westerlund,J. A Panel CUSUM Test of the Null of Cointegration[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67(2):231-262.

[34]West L A,Wong C P.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growing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rural China:some evidence 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5,11(4):70-84.

[35]阿特金森,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1992.

[36]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3.

[37]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8]蔡防,都阳.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2,(4):1-7.

[39]迟福林,方栓喜,匡贤明.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条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3):21-31.

[40]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 经济研究,2008(1):21-32.

[41]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不完善的可选事物间的抉择[M].重庆出版社,2007.

[42]楚红丽.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城市与县乡家庭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J].教育学报,2008.

[43]丁维莉,陆鸣.教育的公平和效率是鱼和熊掌吗[J].中国社会科学,2005(6):47-57.

[44]丁晓安.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正义研究[D].武汉大学,2009.

[45]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J].经济研究,2008(7):78-89.

[46]都阳.影子工资率对农户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对贫困地区农户劳动力配置的经验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0(5):36-42.

[47]范建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39.

[48]付文林.人口流动的结构性障碍:基于公共支出竞争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30(12):32-40.

[49]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26-29.

[50]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管理世界,2007(3):4-12.

[51]顾佳峰.中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1):29-33.

[52]豪尔绍尼.价值判断[D].1992.

[53]哈维·S.罗森,特德·盖亚.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4]胡鞍钢,赵黎.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 (1990—2004)[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111-119.

[55]黄佩华.中国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省级支出考察.1999,世界银行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国际研讨会论文.

[56]江依妮,张光.中国省内财政分权的演进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J].教育与经济,2008,3(4):57-61.

[57]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43-47.

[58]金东海,任强,郭秀兰.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效率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2):1-6.

[59]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3(103).

[60]李华.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财政制度创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1]李凌,卢洪友.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研究:基于财政需要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8(10):30-35.

[62]刘芳.中国教育财政分权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的影响[J].世界经济情况,2008(9):50-54.

[63]李玉英,田民政,于晓燕.城镇基础教育发展必须与城镇化进程同步——陕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9-15.

[64]刘传江,段平忠.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5(12):99-109.

[65]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7(82):100.

[66]李义波.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状况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67]李强,罗仁福,刘承芳.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意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0):15-20.

[68]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5.

[69]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3(2).

[70]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及成因[J].管理世界,2007(9):62-68.

[71]林万龙.不同级层财政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1):21-25.

[72]林万龙.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理论分析及其现实含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5(2):31-37.

[73]李实.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基于山西若干样本村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3):56-69.

[74]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75]吕炜,王伟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需求与政府能力视角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8(5).

[76]马国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7(10):74-77.

[77]马兹晖.中国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面板数据因果性与协整研究[J].管理世界,2008(3):75-86.

[78]庞丽娟,韩小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学报,2005(4).

[79]彭大鹏,赵俊清.农村“留守子女”问题之社会和政策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5(1):35-37.

[80]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2):49-55.

[81]乔宝云,范剑勇,冯兴元.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J].中国社会科学,2005(6):7.

[82]乔宝云,刘乐峥,赵建梅.公共财政研究报告:中国税收收入和税收收入能力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83]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4]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5]陶然,孔德华,曹广忠.流动还是留守: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选择与影响因素考察[J].2011.

[86]唐钧.“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 6 种基本权利[J].时事报告,2006(6):42-43.

[87]谈松华.“短缺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1(8):3-7.

[88]吴忠民.重视民生:公正和效率的最佳结合点[J].理论参考,2006(3):29-30.

[89]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90]王志凯.比较福利经济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91]吴春霞.中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科学,2007,23(6):1-5.

[92]王蓉.教育水平的差异与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4,4(9):1-22.

[93]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94]王莹.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基于度量的实证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8(1):112-118.

[95]王莹.财政公平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2(2).

[96]王丽娟.人口流动与财政竞争——基于财政分区和户口政策的比较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3):17-21.

[97]王蓉,杨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8-137.

[98]王敬尧,宋哲.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1):27-34.

[99]王珺.增长取向的适应性调整:对地方政府行为演变的一种理论解释[J]. 管理世界,2004(8):53-60.

[100]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01]徐敏丽.农村教育人口的流动性与教育费用分担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89-92.

[102]谢宝贵.平等主义视野下的分配正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3]夏纪军.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户籍制度变迁动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4(10):56-65.

[104]岳军.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J].财政研究,2009(5):37-39.

[105]叶建亮.公共产品歧视性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J].经济研究,2006(11):27-36.

[106]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7]熊向明.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河南中原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2):50-53.

[108]许召元,高颖,任婧玲.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8(6):002.

[109]项继权,袁方成,吕雁归.农民要的与政府给的差距有多大?——对我国农村社区居民公共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0(1):040.

[110]姚莉.城乡教育均等化与“以省为主”财政投入体制的构建[J].财会研究,2008(23):7-10.

[111]姚洋.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112]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4):35-44.

[113]袁连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1(4):1-5.

[114]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J].教育与经济,2003(1):11-15.

[115]叶裕民,黄壬侠.中国流动人口特征与城市化政策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75-81.

[116]叶文振.论孩子的教育费用及其决定因素[J].统计研究,1999(5):35-39.

[117]叶子荣,刘鸿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现状与重构[J].学术研究,2005(1):57-62.

[118]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119]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120]周业安,王曦.中国的财政分权与教育发展[J].财政研究,2008(11):16-19.

[121]周飞舟.谁为农村教育买单?——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46-52.

[122]邹湘江.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6):23-33.

[123]郑准.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124]张锦华.教育不平等,收入非平衡与贫困陷阱——对农村教育和农民收入的考察[J].经济经纬,2008(6):107-110.

[125]张问敏.关于收入差距与工资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J].经济研究参考,2005(29):23-33.

[126]张光.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以浙江、湖北、陕西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6(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