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4

国有企业改革图书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path design and overall impetus

SSAPID:101-1653-2298-31
ISBN:978-7-5097-285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书在梳理国企改革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从界定国有企业的定位和性质入手,针对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主要问题,从垄断行业改革攻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外资购并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措施,并选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地区国有经济发展等方面重点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泉红
编 辑:吴敏;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后记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沿革及实施效果

  一 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要点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二)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四)规范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2.积极推行董事会试点

    3.加大企业高管市场化招聘步伐

    4.加快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及业绩考核方式改革

   (五)推动垄断性行业及重要产业领域的改革

   (六)进一步加强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

    1.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2.继续深化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加快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

    4.试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二 政策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效果

    1.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有所完善

    2.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有所调整,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得到增强

    3.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取得初步成效,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

    5.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政策法规制定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政企分开”尚未达到目标

    2.垄断行业改革亟须突破

    3.国有经济布局仍然不尽合理

    4.相关法规体系还需完善

    5.国资委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6.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三 相关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国企改革相关的法制环境

   (二)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五)大力发展相关中介服务市场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路径

  一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

  二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和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主要进展

    1.国有经济总量得到提升

    2.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

    3.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4.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

    5.有效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权主体未能真正实现多元化

    2.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依然沉重

    3.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

    4.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不足

    5.国有企业改革效果的地区差别有进一步增大趋势

  三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二)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五)彻底卸载企业的历史包袱

  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二)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改善内部管理

   (四)强化企业家形成机制

   (五)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三章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背景下的政府管理体制

  一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进展

   (一)行业布局有所优化,但分布面仍然过宽

   (二)国有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资产总量持续增加

  二 政府对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现状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政府对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主体

    2.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政府管理国有经济、对其布局调整进行引导和规范的必要前提

    3.规划和政策体系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不可或缺

    4.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是政府管理国有经济的必要职能,社会舆论的监督也起着有效的补充作用

   (二)主要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经营职能与监管职能混杂不清

    2.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多头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

    3.政企关系有待调整,对企业领导人员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政府官员式管理

    4.相关主管部门的目标导向是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忽视内在质的提升

    5.定位不明确,地方政府行为有待规范

    6.相关立法欠缺,执行力度不够

    7.要素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中介组织发展欠缺

  三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背景下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的思路

   (一)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新型政企关系

    1.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划分

    2.塑造新型政企关系

    3.对国有经济实行分类管理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加强立法和执行力度

   (四)制定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

  四 相关对策措施

   (一)加快相关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1.有效利用评估、法律、咨询等相关中介机构

    2.完善各类市场建设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二)建立协调机制

   (三)保护各方面合法利益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章 垄断行业改革及政府规制

  一 引言

  二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理论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垄断

    2.自然垄断

    3.自然垄断行业

    4.政府规制

   (二)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特征和范围的认识

    1.现阶段我国政府规制的特征

    2.政府规制是我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政府规制作用下自然垄断具有动态性

  三 几个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进程

   (一)铁路行业

   (二)民航行业

   (三)电力行业

   (四)电信行业

   (五)邮政行业

  四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分散,规制严重缺位

   (二)政企不分,规制越位难以避免

   (三)方法较为传统,规制效率不高

   (四)法制建设滞后,规制依据不足

    1.法律时效性和可行性差

    2.立法理念和程序存在问题

   (五)对规制者的约束机制不到位,易滋生寻租行为

  五 改革思路

   1.立法先行

   2.公正透明

   3.有序改革

   4.分类推进

   5.适度竞争

   6.协同互动

  六 主要路径

   1.在完备职能的基础上,组建较为独立的规制机构

   2.改进规制方法,推动规制技术科学化

   3.鼓励民营经济进入自然垄断行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4.制定、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约束

   5.建立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约束规制者行为

 第五章 自然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规制完善

  一 改革进展与规制体制现状

   (一)主要改革措施

    1.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2.尝试特许经营制度

    3.改革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

   (二)改革及建设的主要成就

    1.污水处理能力快速提高

    2.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3.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考核监督体制逐步建立

   (三)规制体制现状

    1.规制依据

    2.多重的规制体制

  二 未来改革及完善规制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运营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与行业较快发展的矛盾

   (二)污水处理设施相对不足与发展需求的矛盾

   (三)运营效率低下与规制能力不强的矛盾

  三 未来改革及完善规制的目标、方向与路径分析

   (一)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分析

   (二)改革与规制完善目标

   (三)改革方向与路径选择

  四 推进改革与完善规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分配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和管理

   (三)科学合理规划,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

   (四)加强规制机制创新,提高运营效率

   (五)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第六章 对欠发达地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加强行业规制的思考

  一 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与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一)以加大投资力度为抓手,污水垃圾处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以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城市供水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三)以市场化为方向,积极推进公交和燃气事业改革

   (四)以加强综合性规制为出发点,成立专门规制机构

  二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县域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市政基础设施相对短缺的矛盾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发展进程相对超前与规制能力较为滞后的矛盾

   (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的矛盾

  三 几点思考

   (一)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

   (二)不同行业能否采用不同的改革办法

   (三)市场化改革深化后政府的角色如何定位

   (四)如何合理设计规制体系,促进规制效率提高

  四 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大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力度,增强发展活力

   (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后必须加强行业规制,实行规范经营

   (四)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引导市政设施经营企业建立富有效率的经营机制

   (五)进一步做好市政公用设施发展规划,加强规划管理

 第七章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一 关于民营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关于民营经济的概念界定

    1.内涵

    2.外延

   (二)民营经济的主要作用

   (三)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因素

    1.融资难,行业准入存在“玻璃门”障碍

    2.成本增加,发展方式转变难度大

    3.运营层面上,存在欠公允的制度环境制约

    4.自身内部管理不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四)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对策

   (五)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如何协调发展

    1.国退民进论

    2.国引民进论

    3.划清界限论

  二 所有制结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

   (一)政策变动轨迹

    1.探索阶段

    2.创新阶段

    3.深化阶段

    4.完善阶段

   (二)所有制结构变动轨迹

    1.规模及数量

    2.就业

    3.税收

    4.对外贸易

   (三)问题的提出

  三 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职能转变尚不能满足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对国有经济的定位及边界不清

   (三)垄断行业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使改革攻坚久攻不下

   (四)体制的不公正性造成了民营经济的脆弱

   (五)民营经济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六)私有产权的保护制度和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国有、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准和特征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标准

   (二)协调发展的主要特征

    1.互相补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形成交错发展的格局

    2.互相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3.互相竞争,市场准入门槛基本消失

    4.互相促进,民营经济素质明显提升

  五 对策建议

   (一)合理定位国有经济,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范围与边界,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三)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加快转变职能,提升管理水平

    2.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私有产权

    3.狠抓政策落实,破解准入门槛

    4.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破解发展瓶颈问题,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1.消除歧视,理性对待民营经济

    2.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破解融资难题

    3.引导民企创新管理制度,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第八章 化解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困境的相关思考

  一 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市场萎缩,出口大幅下滑

   (二)成本上升,企业效益整体下滑

   (三)生产经营资金短缺,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四)《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

   (五)政府在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使中小企业难以适应

  二 地方帮扶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运用财政手段,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三)完善担保体系及授信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四)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部分收费

   (五)健全服务体系,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三 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二)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要客观分析

   (三)靠中小企业自身实现结构调整不太现实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政策和环境双管齐下

   (五)企业雇主逃匿暂为个案现象,恐引起示范效应且影响极坏

   (六)化解危机更主要靠企业自身加强能力建设

  四 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一)短期对策

    1.采取积极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

    2.适当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3.出台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

    4.政府采购方面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长期对策

    1.建立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

    2.理顺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制

    3.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4.完善基础统计和数据库的建设,加强监控,做好风险预警防范措施

 第九章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下一步政策建议*

  一 当前发展态势

   (一)由企稳回升逐渐转向平稳较快增长

   (二)繁荣背后仍有较多隐忧

  二 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一)融资难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破解

   (二)企业负担重导致未来赢利前景不容乐观

   (三)管理体制以及政策法规体系仍有待完善

   (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还需提升

  三 下一步政策建议

   (一)近期对策

    1.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加快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修订,完善统计数据支撑

    3.着力缓解融资难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二)着眼长远的政策建议

    1.放松对民营经济的准入,加强行业监管

    2.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3.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第十章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启示

  一 国外中小企业政策的共同点

   (一)将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置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三)构建起包括中小企业基本法在内的完备法律体系

   (四)制定涵盖财税、金融、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五)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 各国中小企业政策的主要差异

   (一)不同国家及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政策制定的基本理念有所差异

   (二)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有所不同

   (三)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模式及其侧重点各异

  三 几点启示

   (一)完备的扶持政策体系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

   (二)完整的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三)完善的财税金融体系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支持

   (四)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得力保障

   (五)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外部保证

 第十一章 统筹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保体系完善

  一 引言

  二 国企改革远未到位

   (一)国有经济退出不足

   (二)国资委管理国企存在误区

   (三)国企并未体现高效率

   (四)国企利润体内循环

  三 探索统筹的实践步履艰难

   (一)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二)存量改革对社保体系完善的贡献不大

   (三)社保体系对国企改革的支撑不足

  四 实现统筹的思路和途径

   (一)基本思路

   (二)实现途径

    1.国企收益向社保资金分红

    2.国企资产变现划拨社保基金

    3.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

  五 对策措施

   (一)重新定位部门职能,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二)规范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管好管活社保基金,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统筹顺利实现

 第十二章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一 外商并购投资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外商并购投资的内涵

   (二)外商并购投资的动因研究

    1.产业组织理论

    2.效率理论

    3.企业价值低估论

    4.速度经济性理论

    5.基于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

    6.交易成本理论

    7.委托—代理理论

  二 外商并购投资的发展趋势

  三 外商并购投资的利弊分析

   (一)外商并购投资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我国充分融入经济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2.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国有资产

    4.有利于国内企业增加实践经验,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外商并购投资的弊端分析

    1.形成新的行业垄断,危及国家产业安全

    2.资产价值普遍低估,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3.人员失业分流,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

    4.话语权欠缺,自主研发能力下降

    5.自主品牌意识淡薄,原知名品牌丧失

    6.外资凭借超国民待遇,形成对内资企业的“挤出效应”

  四 外商并购投资规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中国外商并购投资规制体系现状

    1.允许并放宽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

    2.鼓励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

    3.规范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

   (二)现行规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层次不高,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2.缺乏专门的外资并购产业政策,产业准入政策导向需要进一步明确

    3.审批机构众多,程序上较为复杂

  五 国外规划外商并购投资的经验

   (一)美国

    1.并购行为交易前的通报审查制度

    2.对并购投资的反垄断立法

   (二)欧盟

   (三)日本

   (四)韩国

   (五)澳大利亚

   (六)小结

  六 完善外商并购投资规制的对策建议

   (一)适当采用限制性措施,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

    1.适当采用限制性措施

    2.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

   (二)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健全外资并购法律体系

    1.加快建立和完善反垄断立法体系

    2.适时出台《外资并购法》

   (三)建立单一审批机构,完善外资并购审查机制

    1.组建单一、跨部门的联合审查机构

    2.建立预警和事后监督机制

   (四)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第十三章 国有企业应对外资并购的对策研究

  一 通过并购方式利用外资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融入经济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二)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

    1.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2.通过外资并购,可以弥补资金不足,加大投资力度

    3.通过外资并购,有利于扭转国有企业的低效和亏损局面,尽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外资并购的主要特点

    1.中国在利用并购方式吸收外资方面与世界范围内总体趋势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

    2.迅速扩大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是外商并购投资的新目的

    3.外商控股或独资的要求日益强烈

    4.外资倾向于全产业链的投资

    5.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行业分布更加宽泛

    6.外资并购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

    1.外资并购将在我国呈明显增长趋势

    2.外资并购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更加相关

    3.外资并购的热门行业将有所变化

    4.并购方式和支付办法将有所创新

    5.行业龙头企业将成为外资并购的主要目标

    6.已在国内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将成为并购的主体

  三 国有企业在应对外资并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资图谋行业垄断,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二)资产评估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三)人员失业分流,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四)品牌意识淡薄,原国有品牌遭封杀

   (五)话语权欠缺,自主开发能力下降

  四 主要对策措施

   (一)正确认识外资并购的正负效应,把其当做一个长远战略

   (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理解政府管理方式

   (三)科学运用各种并购和反并购策略,提高参与并购能力

   (四)公平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1.建立有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

    2.改进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方法

   (五)充分磋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六)提高品牌意识,保持品牌的独立使用权

    1.合理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2.努力保持品牌使用的独立性

    3.提高品牌管理能力

   (七)适时“走出去”,熟悉国际惯例

 第十四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与完善之道*

  一 对公司治理基本内涵的认识

  二 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比较

   1.外部控制型的美英模式

   2.内部控制型的德日模式

   3.两种主要治理模式的比较

  三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有益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最大的问题是国有股“一股独大”,控制权扭曲,政府的行政干预依然较多

    2.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监控机制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健全

    4.“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理顺

    5.对经理层的激励机制乏力,约束制度也有待完善

    6.企业经营者选拔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组织任命获取职位的仍占主导地位

  四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目标及途径

   (一)完善董事会职能,推行董事会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的做法,让董事真正“懂事”

   (二)理顺“老三会”和“新三会”的关系

   (三)重视人力资本价值,建立健全国企经理层的激励制度

   (四)强化监事会职能,完善内部监督与约束机制

   (五)多管齐下,强化外部治理机制

  五 若干配套措施

   (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为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制度保证

   (二)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扩大企业集团经营国有资产授权

   (三)借鉴国际经验,构建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

   (四)完善培训机制,提升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五)塑造新型政企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第十五章 加拿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能力和制度建设经验借鉴

  一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皇冠企业)的管理体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1.议会(Parliament)

    2.总督(The Governor in Council)

    3.国库委员会(The Treasure Board,内阁委员会之一)

    4.主管部长(Minister)

    5.财政部长(Minister of Finance)

   (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主要作用

   (三)薪酬与福利相配合的激励机制

   (四)内外结合、外部监督为主的约束机制

  二 加拿大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一)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科学的后备经理层选拔办法

   (三)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

   (四)多元的业绩考核与监督约束制度

   (五)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制度

  三 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创造优良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二)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加大选聘市场化步伐

   (三)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科学地设计企业领导人的激励机制

   (五)内外结合,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六)完善培训机制,提升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第十六章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比较

  一 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情况

   (一)美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

    1.对国营企业的管理

    2.对国家持股公司的管理

   (二)法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

   (三)德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

   (四)日本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

   (五)韩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

  二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比较

  三 启示与借鉴

   (一)实行经营者分类管理制度

   (二)为经理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建立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四)强化经营者的约束机制

    1.强化对国企经营者的法律约束

    2.规范国企经营者的在职消费

    3.加强监事会制度建设,完善审计监督制度

    4.建立健全经营者人才市场,并实行全国性的经理人才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

   (五)加强国际化职业经理人才储备

 序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书在梳理国企改革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从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位和性质入手,针对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主要问题,从垄断行业改革攻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外资购并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措施,并选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地区国有经济发展等方面重点进行了实证研究。

[1]亨利·帕里斯:《西欧国有企业管理》,张翼湘、鲁奇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2]藤维藻等:《跨国公司概论》,人民出版社,1991。

[3]植草益著《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胡欣欣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4]王天义:《国有企业制度模式比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5]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6]邹东涛:《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7]刘李胜等:《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8]张上塘:《吸收外商投资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热点问题探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

[9]邵东亚:《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10]伍佰麟、席春迎:《西方国有经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1]钟正岩:《正确认识我国利用外资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管理世界》1998年第1期。

[12]王志乐:《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现状与影响》,《国际贸易》1998年第7期。

[13]顾宝炎:《国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改革》,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14]史建三:《跨国并购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15]安蓉泉等:《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6]陈爱林:《国有企业之路——韩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17]陈清泰、吴敬琏、谢伏瞻:《国企改革攻坚15题》,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18]刘树杰:《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19]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0]陈佳贵、金碚、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1]赵振美:《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问题》,《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

[22]周绍朋、王健:《政府经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3]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4]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5]哈曲波:《美国式管理》,西苑出版社,2000。

[26]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7]张维迎:《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28]马建堂、黄达、林岗等:《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9]乔均、赵东荣:《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0]李维安:《公司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1]杨瑞龙:《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2]李宏勋等:《美日德公司内部监控模式的特点及其借鉴》,《理论探讨》2001年第2期。

[33]金碚:《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和改革方向》,《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34]吴敬琏等:《构筑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经贸导刊》2001年12期。

[35]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6]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树立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7]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8]金碚:《国有企业根本改革论》,北京出版社,2002。

[39]胡鞍钢、过勇:《从垄断市场到竞争市场:深刻的社会改革》,《改革》2002年1期。

[40]张志刚、左太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41]桑百川:《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0期。

[42]张昕竹:《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规制改革与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43]宋群:《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0期。

[44]杨宏山:《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第25期。

[45]臧跃茹:《外资并购国企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策研究》,2002年12月16日《中国证券报》。

[46]李维安:《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前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7]于潇:《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8]张卓元、路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经论丛》2003年第1期。

[49]李文良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50]李保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两大关键和八大难题》,新华网,2003年2月27日。

[51]陈佳贵等:《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52]纪玉山、李兵:《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退出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53]佚名:《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东方论坛》2003年第6期。

[54]吴敬琏:《对国资委成立后国有经济改革若干建议》,2003年7月24日《中国经济时报》。

[55]高尚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在制度创新》,2003年10月28日《中国经济时报》。

[56]颜廷瑞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7]剧锦文、韩晓芳等:《民营经济、民间资本与经济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8]余晖:《谁来管制管制者》,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59]廖治超:《外资并购新政策解读》,《投资与合作》2004年第1期。

[60]何媛媛、卢大印:《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活力》2004年第2期。

[61]纪玉山:《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

[62]王学庆等:《管制垄断——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3]曹洪军、安玉莲:《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世界经济导刊》2004年第4期。

[64]张昕竹:《中国铁路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

[65]卢文莹:《外资并购策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6]臧跃茹等:《中外企业联姻——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7]廖运凤、周清杰、李友元等:《外资并购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68]王志乐等:《2004~2005跨国公司投资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9]周天勇、张弥:《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70]刘世锦:《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如何深入》,2005年1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

[71]桑百川:《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72]樊纲:《分类和界定国有资产与国企改革的新思路》,2005年2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

[73]王劲松、史晋川、李应春:《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兼论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竞争关系》,《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

[74]马凯:《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5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75]周绍朋、汪海波:《中国转轨时期的政府经济职能》,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76]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动因、效应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7]臧跃茹、刘泉红:《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国际研讨会综述》,《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24期。

[78]田学根:《对当前污水处理行业政府监管规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新疆环境保护》2005年第28期。

[79]王俊豪等:《中国垄断性产业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商务印书馆,2006。

[80]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编《探索与研究——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1]陈小洪:《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国资管理体制》,《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2期。

[82]高梁:《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反思》,《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3期。

[83]OECD:《中国跨国并购政策报告》,中信出版社,2006。

[84]郗永勤等:《政府经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85]于立:《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6]范恒山:《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2006年6月17日《光明日报》。

[87]臧跃茹、刘泉红:《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相关的法规政策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7期。

[88]白津夫:《外资并购投资新动向、原因、后果及风险防范》,《理论前沿》2006年第7期。

[89]王献锋:《委托代理关系与国有企业监督实践探讨》,《商业时代》2006年第7期。

[90]余东华:《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中的管制重建》,《改革》2006年第8期。

[91]陈东琪:《全面认识近期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对几个有争议问题的分析》,《经济决策参考》2006年第56期。

[92]唐绪兵:《中国企业并购规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93]刘泉红:《应对外资并购,国企任重道远》,《中国金融》2006年第24期。

[94]常修泽:《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矛盾分析》,《经济决策参考(内刊)》2006年第29期。

[95]裴长洪、林江:《跨国并购是我国利用外资新形势》,《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1期。

[96]林璟:《外资并购将演变成为外商投资主要方式》,2007年2月5日《中国经济时报》。

[97]薛伟:《试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6期。

[98]潘洪其:《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2007年6月21日《东方早报》。

[99]谢地:《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调整与政府规制改革互动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00]常修泽:《中国国有经济垄断部门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决策参考(内刊)》2007年第33期。

[101]陈小洪等:《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02]严汉平等:《国有经济逻辑边界及战略调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03]李军杰:《垄断行业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家发改委经济所内部研究报告,2007。

[104]秦虹、钱璞:《我国社会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3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发展报告——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05]马云泽:《规制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06]荣朝和:《西方运输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07]臧跃茹等:《中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思路研究》,国家发改委经济所内部研究报告,2008。

[108]张文魁:《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109]孙晓红:《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构想》,《山西建筑》2008年第15期。

[110]臧跃茹、刘泉红、郭春丽:《中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思路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111]戚聿东、柳学信:《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模式与路径》,《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8期。

[112]王俊豪、沈吉:《发达国家的电信管制机构及其启示》,《经济管理》2008年第8期。

[113]王俊豪、肖兴志、唐要家:《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机制》,商务印书馆,2008。

[114]武涌、王建清等:《荷兰等欧盟主要国家水与垃圾处理设施的可持续运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5]孙永正:《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16]仇保兴、王俊豪等:《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制与激励性监管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17]王一鸣等:《调整与转型——中国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18]吕政:《国情与企业产权形态》,《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19]何伟:《“国进民退”五定位》,2009年11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

[120]叶小文:《民营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招数》,《人民论坛》2010年第1期(上)。

[121]史策:《市政公用事业深化改革的难点及其破解》,《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22]张元龙:《跳出“国进民退”之争,尝试“国引民进”》,2010年1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123]罗仲伟:《鼓励民间投资,先明确国企角色》,2010年3月26日《环球时报》。

[124]仇保兴:《总结经验 改革创新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http://www.mohurd.gov.cn,2010年4月27日。

[125]黄孟复:《以富民为主线重启改革》,《财经》(双周刊)2010年第10期。

[126]张宇:《当前关于国有经济的若干争议性问题》,《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6期。

[127]常修泽:《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待突破的三个问题》,《经济决策参考(内刊)》,2010年7月。

[128]厉以宁:《国企民企进退机制的前提应该是公平竞争》,中国经济网,2010年7月21日。

[129]吕政:《民企完成三个转变才能进入垄断性行业》,2010年9月2日《中国产经新闻》。

[130]张文魁:《要重启有时间表的国企民营化改革》,《中国改革》2010第10期。

[131]吴敬琏:《国有经济改革仍然任重道远》,2011年1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132]邵宁:《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的思考》,《上海国资》2011年第1期。

[1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1。

[134]管帆:《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的历程与思考》,《上海国资》2011年第6期。

[135]周叔莲:《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改革发展》2008年第12期。

[136]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137]刘树杰、王蕴:《合理调整国民收入格局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138]金碚:《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4期。

[139]世界银行:《有效约束、充分自主——中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进一步改革的方向》,2010。

[140]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比较》2010年第48辑。

[141]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内部文稿),2011年4月。

[14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11。

[143]Moon H.Song,Ralph A.Walkling,“Abnormal Returns to Rivals of Acquisition Targets:A Test of the Merger&Acquisition Probability Hypothe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1999.

[144]Francesc Trillas,“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Control of Telecommunications Firms in Europe.” Telecommunication Policy,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