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No.9

SSAPID:101-1639-1631-39
ISBN:978-7-5097-978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迈向健康城市之路”为主题,紧紧围绕当前国家关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各地健康城市的发展实践,以总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全方位、广视角、多层次地分析了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历程、成就、问题及趋势,深入探讨了全面促进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蓝皮书
编 辑: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代序 健康城市:卫生、安全、可持续

 摘要

 主编简介

 法律声明

 Contents

 Ⅰ 总报告

  B.1 迈向健康城市之路

   一 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

   二 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城市健康发展成就

     1.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1)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2)城镇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2.居民预期寿命稳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

      (1)居民预期寿命稳步提高

      (2)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

     3.健康服务投入逐年增加,总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健康服务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健康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4.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全民健康意识明显提高

     5.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1)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2)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6.城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2)城市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7.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1)城市空气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2)城市水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强

    (二)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

      (1)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服务资源相对不足

      (2)医卫服务体系结构倒置,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3)健康服务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2.居民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仍有待提升

      (1)居民患病率和慢病死亡率呈增长趋势

      (2)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3.城市内部贫富差距突出,二元结构显著

      (1)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

      (2)城市贫富差距严重

      (3)城市贫困现象突出

     4.城市安全风险加大

      (1)各类自然灾害频发

      (2)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5.各种“城市病”凸显

      (1)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2)空气污染问题凸显

      (3)地下水环境质量堪忧

   三 健康城市实践经验与发展趋势

    (一)健康城市的国际实践及其经验

     1.WHO框架下的地区实践

     2.两个典型案例分析

      (1)多伦多健康城市建设实践与经验

      (2)利物浦健康城市建设实践与经验

    (二)健康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1.发展理念:关注经济社会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2.组织架构:建立以政府主导的跨部门协调机制

     3.参与主体:注重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层面的广泛参与

     4.实施策略:倡导面向健康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

   四 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健康城市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二)强化环境保护与基础建设,营造健康环境

     1.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3.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三)提高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优化健康服务

     1.加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可及性

     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和生命质量,培育健康人群

     1.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2.加强居民健康管理

    (五)完善城市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健康社会

     1.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全面加强城市安全建设

     3.着力推进“健康细胞”工程

     4.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Ⅱ 综合篇

  B.2 2015年中国城市健康发展评价

   一 2015年城市健康发展回顾

    (一)健康城市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城市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渐建立

    (三)地方实践由试点探索进入全面建设

   二 2015年城市健康发展评价

    (一)总体评价: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城市安全是发展短板

    (二)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保持领先,西部地区快速追赶

    (三)规模特征:特大城市和小城市发展短板各异,中等城市发展相对均衡

   三 结语与展望

   附件 城市健康发展指数评价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二 数据处理

     (一)数据的标准化

      1.正指标的标准化:

      2.逆指标的标准化:

     (二)缺失数据的弥补

    三 评价方法

     (一)利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权

     (二)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检验校正

      1.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2.进行矩阵转换

      3.求解公因子

     (三)进行UHDI指数的综合评价

  B.3 中国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一 区域协调: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二 三大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1.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一般,发展差距在扩大

     2.经济发展的协调很差,但差异度趋于缩小

     3.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较差,且差异度继续扩大

     4.环境治理能力的协调性一般,趋势变化不大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1.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较好,差异度略有上升

     2.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一般,但差异度略有下降

     3.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较好,但差异度明显扩大

     4.环境治理能力的协调性很好,差异度微幅升高

    (三)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1.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较差,但差异度明显缩小

     2.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很差,但差异度缩小幅度较大

     3.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较差,且波动幅度不大

     4.环境治理能力的协调性较好,变化趋势不明显

    (四)三大城市群区域协调性的对比

     1.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好,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向好

     2.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较好,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差异度明显下降

     3.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仍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好,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群的差异度有升高趋势

     4.京津冀地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治理能力的差异度明显低于长江三角洲

   三 促进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一)重视整体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二)统一要素市场,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三)分享发展红利,提高社会均衡发展水平

    (四)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

 Ⅲ 经济篇

  B.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十三五”城市经济重点工作

   一 当前城市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突出症状

    (二)主要问题

    (三)原因分析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症结——产能过剩

    (二)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供给侧问题的根源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三 “十三五”期间城市经济主要工作

    (一)中心任务

    (二)重点工作

     1.去产能

     2.增动力

     3.补短板

     4.压杠杆

     5.降成本

     6.转方式

   四 政策建议

  B.5 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健康产业的界定与内涵

   二 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医疗服务快速发展

    (二)康复保健服务稳步推进

    (三)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市场初具规模

    (四)健康保险规模增速快且潜力大

    (五)健康支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六)健康产业多样化发展

   三 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及康复保健供需矛盾突出

    (二)健康管理能力薄弱

    (三)健康保险覆盖范围有限,发展还不成熟

    (四)健康支撑行业自主创新不强

    (五)健康产业链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四 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医疗服务及健康支撑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康复保健具有稳定持续的需求

    (三)健康管理智能化发展

    (四)健康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为发展提供资金和机制保障

    (五)健康支撑行业规模和种类将进一步扩大

   五 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健康产业的发展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二)以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促进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

    (三)加快健康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创新

    (四)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协调发展

  B.6 PPP与互联网金融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一 城市更新改造与PPP概述

    (一)城市更新的意义

    (二)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金融新常态下政府原有融资路径难以为继

     2.传统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资金需求

    (三)城市更新改造引进PPP模式的必要性

     1.PPP模式基本情况及特点

     2.城市更新改造推行PPP模式的意义

     3.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应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二 PPP模式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结合的可行性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优势

     1.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特点

     2.互联网金融在PPP中的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为PPP项目融资的可行性

     1.互联网金融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2.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3.助推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互联网金融在PPP中的应用模式:P2P和众筹

   三 城市更新改造中PPP与互联网金融的应用模式

    (一)“PPP+P2P”模式

     1.P2P模式介绍

     2.“PPP+P2P”模式的思路及优点

    (二)“PPP+众筹”模式

     1.众筹模式介绍

     2.“PPP+众筹”模式的思路及特点

   四 城市更新改造中应用PPP与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1.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存在较多法律及政策障碍

     2.PPP管理缺乏完善统一的法律体系

     3.项目回报率受限影响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二)建议

     1.建立国家层面的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体系

     2.理顺PPP项目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3.采取创新手段提升项目回报率和吸引力

 Ⅳ 社会篇

  B.7 健康城市:直面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一 中国城镇人口老龄化

    (一)城镇人口老龄化

    (二)城镇家庭结构变动

    (三)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差异

   二 超大城市人口老龄化——上海案例

    (一)上海人口规模变动及人口转变

    (二)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特征及未来趋势

    (三)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对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三 健康城市:人口老龄化对策建议

    (一)调整人口发展政策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三)创新综合养老模式

    (四)大力发展养老事业

  B.8 中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中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一)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

     1.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2.医疗卫生机构可及性

     3.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

     4.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情况

    (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及效率情况

     1.城市医疗服务利用

     2.城市医疗服务效率

     3.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利用

    (三)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1.医疗联合体

     2.医生集团

     3.社会资本办医

     4.医养结合

   二 当前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型医院

    (二)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机构使用效率低下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形式大于内容,考核大于服务”

    (四)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不足

    (五)医患关系紧张

    (六)儿童医疗服务供需缺口较大

   三 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杠杆作用,引导城市医疗资源下沉

     1.推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2.加强城市医院薄弱科室建设

    (二)建立“基层首诊、双向双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三)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

    (四)加快发展社会资本办医,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升医疗服务体验

    (六)加强医院安全建设,推动发展第三方调解机制

  B.9 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分析

   一 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之前

     1.1949~1965年

     2.1966~1978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

     1.1979~2000年

     2.2001~2006年

     3.2007年至今

   二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主要成就与主要问题

    (一)主要成就

     1.基础设施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基础设施免费开放机制基本建立

     3.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发展迅速

     4.创建了若干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错位

     2.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差异大,总量供给不足,质量不高

     4.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过于单一

   三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速推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二)培育公民素质,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

    (三)加大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加强文化人才建设

    (四)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机制

 Ⅴ 环境篇

  B.10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状况及治理对策建议

   一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状况

    (一)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空间分布情况

    (二)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等级差异

   二 重点区域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状况

    (一)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要城市群黑臭水体空间分布情况

    (二)全国36个重要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情况

   三 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及公众参与情况

   四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策略建议

    (一)积极制定完善的法规标准

    (二)开展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规划

    (三)实施城市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四)构建城市可持续水循环利用模式

    (五)加强水环境监管和信息公开

  B.11 城市雾霾:问题、机理与协同治理

   一 问题

    1.双刃的聚集

    2.纠结的结构

   二 机理

   三 治理必须协同

    (一)均衡的治理战略

    (二)政策选择

    (三)城市政府的担当

     1.政府职能的有效整合

     2.多着力点综合治理

     3.增加政府管理系统的非平衡力

    (四)绿色低碳转型

  B.12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1.中国固体废物概况

    2.城市固体废物状况

     (1)总体情况*

     (2)工业危险废物

     (3)医疗废物

     (4)生活垃圾

   二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面临的问题

    1.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的特点

    2.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模式问题

    3.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选址问题

    4.垃圾问题出路在哪里?

   三 固体废物管理模式的变革

    1.全过程垃圾管理模式

    2.建立“循环型社会”模式

   四 推进垃圾减量管理,破解“垃圾围城”

    1.粗算一笔垃圾处理处置的经济账

    2.粗算一笔垃圾污染账

    3.破解垃圾围城的最有效的出路——垃圾减量

     (1)变革垃圾管理模式

     (2)实施垃圾按量收费

     (3)建立适应“垃圾全过程管理”的硬件体系

     (4)转变经济发展与消费模式,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Ⅵ 管理篇

  B.13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消费模式新趋势分析

   一 城市绿色低碳消费的新趋势

   二 能源消费由“节能减排”转向“节能减排”与“能替减排”并重

   三 家庭消费由节能小家电延伸到大件绿色商品

    1.绿色建筑将逐步成为居民购买住房的主流类型

    2.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成为城市居民汽车消费的一个方向

   四 消费产品智慧化、高效化、节能化

   五 倡导绿色交通和低碳出行

   六 不同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不同特点

   七 结论

  B.14 海绵城市——在争论和探索中快速建设的2015年

   一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

    (一)三部委试点文件

    (二)2015年国办发75号文件

    (三)建设部和国开行、农发行分别下发的两个文件

   二 关于海绵城市的认知

    (一)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理解

    (二)对海绵城市建设标准的理解

    (三)对海绵城市作用的理解

   三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一)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二)海绵城市项目设计

    (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与标准图集

   四 小结

  B.15 城市安全与社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一 城市安全与风险防控的社会学研究视角

   二 中国城市安全与社会风险现状及问题

   三 城市安全与风险防控的国内外经验

    (一)吉林省延吉市“一号式受理、联动式服务”经验

     1.建立独立的城市应急管理中心

     2.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三大作用

     3.建立独立、高级别的城市应急管理指挥系统

    (二)山东省乳山市应急处理体系中的公助与共助

     1.公助:乳山市政府自然灾害救助预案体系

     2.共助:乳山市应急管理志愿者团队的经验

    (三)国际经验:日本防灾体制基本特征

     1.防灾法律的完善与公助防灾组织体系

     2.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与地方共助支援体系建立

     3.2011年东海大地震之后的“地区防灾计划制度”

   四 创建生活化的城市社区防灾制度

    (一)完善法律体系,建立生活化的城市安全体制

    (二)确立“社区防灾力”理念,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三)制定务实的地区防灾计划,发挥社会共助力量

 Ⅶ 案例篇

  B.16 苏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

   一 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发展历程

    (一)试点启动阶段(1999~2002年)

    (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06年)

    (三)项目推动阶段(2007~2010年)

    (四)稳步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

   二 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改善环境健康

    (二)健康社会不断构建

    (三)健康服务日益完善

    (四)健康促进广泛开展

   三 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主要经验

    (一)突出政府主导

    (二)注重科学指导

    (三)强化以人为本

    (四)加强宣传动员

    (五)坚持城乡一体

   四 苏州市健康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

     1.国内发展趋势对健康城市提出新要求

     2.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对健康城市提出新要求

    (二)健康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恶性肿瘤和慢性疾病病死和发病情况严峻

     2.健康城市建设还未形成完善的治理格局

     3.健康城市建设水平与市民期盼仍有距离

     4.部分地区健康城市建设方法还较为粗放

   五 苏州健康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一)针对主要问题,采取干预措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与程度

    (三)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四)加强科学指导,建设健康场所

    (五)培育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

  B.17 加快推进非文保区棚户区改造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一 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的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一)探索核心区城市更新改造的新模式

    (二)探究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的模式与路径

    (三)为非文保区棚户区改造提供政策建议

   二 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的模式及实施路径

    (一)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与房源难

    (二)政策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增强居民在搬迁腾退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探讨

   三 推进非文保区棚户区改造的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区政府主责、市区联手实施

    (二)坚持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实施主体

    (三)坚持发挥居民的主体性作用

    (四)其他方面的政策建议

  B.18 宜昌健康城市建设回顾与分析

   一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设原则和组织管理

    (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三)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1.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空气整洁行动

     3.安全饮用水治理行动

     4.推行“公交先行”行动

    (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五)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1.健康传播行动

     2.健康细胞工程建设

     3.健康公园和步道建设

     4.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

    (六)优化健康服务

     1.健康管理

     2.分级诊疗

     3.智慧医疗

    (七)构建健康社会

   二 经验与创新

   三 问题与建议

  B.19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

   一 威海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经验成效

    (一)以建设精品城市为载体,打造更加宜人的居住环境

    (二)以强化环境保护为核心,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

    (三)以发展公共卫生为基础,营造更加健康的卫生环境

   二 威海市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议

    (一)健康环境持续改善牌

     1.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和布局

     2.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3.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4.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

     5.完善环境安全监控体系

     6.全面优化环境空气质量

     7.切实提升水环境质量

     8.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二)健康人群素养培育牌

     1.促进妇女儿童健康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提高居民身体素质

     4.加强精神卫生服务

     5.强化康复医疗服务

    (三)健康服务优化提升牌

     1.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2.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升级

     3.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4.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5.强化疾病预防控制

     6.加快发展智慧医疗

    (四)健康社会和谐构建牌

     1.营造平安社会环境

     2.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3.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5.构筑健康交通网络

    (五)健康文化营造传播牌

     1.拓展健康文化传播平台

     2.弘扬和谐人文理念

     3.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六)健康产业绿色发展牌

     1.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2.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3.发展壮大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

     4.拓展健康服务和休闲产业发展空间

 Ⅷ 中国城市发展大事记

  B.20 中国城市发展大事记

 城市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中国全面推进城市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在新时期为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的制度性安排,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因素众多、作用机制复杂,这对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和地区层面的实施策略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全面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模式、路径、制度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十分必要。《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9》以“走向健康城市之路”为主题,紧紧围绕当前国家关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部署,密切联系各地健康城市发展实践,以总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全面分析了中国健康城市的发展历程、建设成就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全球健康城市发展的最新特征和趋势,深入探讨了全面促进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特别是针对人口老龄化、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公共安全、城市更新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等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通过健康城市建设,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报告指出,我国健康城市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组织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最初探索,发展到以实现“健康中国”为目标的全面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居民预期寿命稳步提高,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三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总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四是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居民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五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六是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居民生活更加便捷;七是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展望“十三五”,城市健康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本报告建议:在国家和城市层面尽快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健康城市建设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调整优化医疗卫生结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营造宜居宜业的健康环境;加强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健康人群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安全的健康社会。通过系统性健康城市建设,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许从宝等:《当代国际健康城市基本运动理论研究纲要》,《城市规划》2005年第10期,第52~59页。

郭根:《中国健康城市建设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马祖琦:《健康城市与城市健康——国际视野下的公共政策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翟羽佳等:《国际健康城市计划的理论与实践》,《医学与哲学(A)》2014年第7期。

Wilfried Kreisel、Leonard J.Duhl、傅华:《论坛主题:健康城市理论、实践与发展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年1月,第33~36页。

武占云、单菁菁、耿亚男:《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12月,第96~99页。

周向红、诸大建:《现阶段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和路径设计》,《上海城市规划》2006年6月,第12~15页。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2016: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健康状况》。

Ashton J,Grey P.,Barnard K.,Healthy Cities:WHO’s New Public Health Initiative[J]. Health Promot,2006,1(3):319-324.

Ashton J.R.,From Health Towns 1843 to Healthy Cities 2008,Public Health,2009,123(1):e11-e13.

Mechanic D.,Social Policy,Technology and the Rationing of Health Care. Medical Care Review,1989,46:113-120.

Leonard D.,The Healthy City:It’s Function and it’s Future. Health PromotInt,1986,1(1):55-60.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y Cities Around the World:an Overview of the Healthy Cities Movement in the Six WHO regions[R],Copenhagen: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Webster P.,Sanderson D.,Health Cities Indicators:A Suitable Instrument to Measurehealth?[J]. Urban Health,2012(Suppl1):52-6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Twenty Steps for Developing a Healthy Cities Project[R],199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ational Healthy Cities Networks-Promoting Health and Well-being Throughout Europe[R],2015.

王鸿春:《建设健康城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红旗文稿》2011年第23期。

陈柳钦:《健康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市场》2010年第33期。

魏后凯:《中国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及其治理策略》,《城市与环境研究》,2015年第2期。

魏后凯:《新区域经济战略中的东北棋局》,《人民论坛》2015年第24期。

马祖琦:《健康城市与城市健康——国际视野下的公共政策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翟羽佳:《国家健康城市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管理改革评论》2014年第7期。

杨贺、刘金平、蒋正举:《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单菁菁:《中国城市的科学发展评价》,载潘家华、魏后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5期。

张贵、王树强、刘沙等:《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经济与管理》2014年第4期。

许景、王兴平:《长三角开发区群的空间结构及产业分工》,《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第4期。

禚金吉:《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的发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2期。

沈玉芳、刘曙华、张婧等:《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5期。

王玉珍:《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问题新探》,《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陈群元、喻定权:《中国城市群的协调机制与对策》,《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3期。

保罗·皮尔泽:《财富第五波》,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白书忠:《中国健康产业体系与健康管理学科发展》,《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年第1期。

白洁:《健康服务业的现状与未来》,《福建质量管理》2016年第3期。

曹金娟、张誉彤:《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市场需求及发展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代涛:《健康服务业内涵、属性分析及政策启示》,《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年第3期。

董清秀:《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方向》,《中国金融》2015年第50期。

宫洁丽等:《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河北医药》2011年第14期。

胡琳琳、刘远立、李蔚东:《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年第3期。

陆岷峰、徐阳洋:《关于“互联网金融+健康产业”的战略研究——基于健康产业借助于互联网金融融资方式的分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任静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王秀峰、张毓辉:《论发展健康服务业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系》,《中国卫生经济》2014年第6期。

邢伟:《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政策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6期。

张世明、谢安:《英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实践及启示》,《中国统计》2016年第2期。

张俊祥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2期。

郑英、张璐、代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年第3期。

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

《全会决定: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拓宽城建融资渠道》,人民网,2013年11月1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5。

章昆昌:《基于博弈论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法研究》,硕士论文,湖南大学,2011。

刘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分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12期。

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逻辑及后果》,《江淮论坛》2011年第4期。

刘文俭:《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行政论坛》2010年第3期。

吴理财、王前、贾晓芬、庄飞能:《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载《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少惠、余君萍:《西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述及其启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

蔡秀云、赵春生:《非营利组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41期。

〔日〕松田美夜子:《市民与环保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战》,邱雅芬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李宇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改进方向的探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

Ministry of Environment,Government of Japan:Results of the Second Progress Evaluation of the Second Fundamental Plan for Establishing a 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2010.

李宇军:《“零废物”管理:温哥华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李宇军:《城市垃圾减量管理——破解“垃圾围城”》,《城市》2015年第11期。

环境保护部:《2015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中国环境报》2015年1月5日。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sjs/201501/t20150115_220129.html。

《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http://jjs.mof.gov.cn/zhengwuxinxi/tongzhigonggao/201501/t20150121_1182677.html。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编制提纲》,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71402351&ver=1&signature=W5tFy7Ibi8AmGS8RgatfA7*N6R9DFL6k0U04k2s7mp3duxFlUrWddo5bjj3ZNfEmu77-PwBBq0ymCmLao1s6B3XFnJo9kFWHIPMhaili4nsLYCTPIpNk96Wcwi6aiZTvCCOBh5lPA2t3W6t5b02kSw==。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www.djy.gov.cn/xxgk/zyxxzz/201510/t20151016_46623.html。

李国庆、戴秋娟:《日本社会公共性建设镜鉴》,《人民论坛》总第438期,2014年4月中。

武国春:《灾害救助的社会学研究——印尼、中国、日本案例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梶秀樹、塚越功:『都市防災学』(改訂版)、学芸出版社、2013年。

西澤雅道、筒井智士:『地区防災計画制度入門』、NTT出版株式会社、2014年。

Ostrom,Elinor. Understanding Institutional Diversity,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Ostrom,Elinor. 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Ostrom,Vincent,Robert,Bish,and Elinor,Ostrom.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an Francisco:ICS Press,1988.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出品。

《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手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出品。

威海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威海市公众应急知识手册》,2012。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应急管理工作资料汇编》,2012。

张月林:《现代健康城市发展研究——苏州健康城市建设范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王彦峰:《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李忠阳、傅华:《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苏州市卫生计生委:《2015年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2016。

杜尔:《生活方式与健康》,《健康生活》,1996。

徐明:《北京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模式研究》,《金融时报》2014年3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4月30日。

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规划(2011~2030)》,2011,非公开出版物。

UN HABITAT. World Cities Report 2016—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Emerging Futures[R]. 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Nairobi,2016.http://wcr.unhabitat.org/main-repor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y Urban Health Matters[R]. 2010. http://www.who.int/world-health-day/2010/media/whd2010background.pdf?ua=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Healthy Urbanization:Regional Framework for Scaling up and Expanding Healthy Citi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2011-2015[M],Manila: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2011.

世界卫生组织:《赫尔辛基宣言》,第八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芬兰赫尔辛基,2013。

Kimmo Leppo,Eeva Ollila,Sebastián Pêna,et al. Health in All Policies:Seizing Opportunities,Implementing Policies[M]. Finland: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and Health,2013.

世界卫生组织:《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增进健康和健康公平采取跨部门可持续行动》,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17号决议,2015。

United Nations. 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Z].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70th Session,2015.http://www.un.org/en/ga/search/view_doc.asp?symbol=A/RES/70/1.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urhoo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世界卫生组织:《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政治宣言的后续行动》,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10号决议,2013。

威海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意见——朝健康城市迈进》,http://www.yintan.gov.cn/content/?18243.html。

《威海建设健康城市动员大会——朝健康城市迈进》,http://weihai.house.qq.com/a/20160409/030558_all.htm。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的通知》,http://www.whws.gov.cn/zhuanti/V2-8-8610.aspx。

《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意见》,http://www.whws.gov.cn/zhuanti/V2-8-10286.aspx。

《清洁风动文明城——威海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http://www.whnews.cn/news/node/2015-08/20/content_6527713.htm。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http://www.tech-food.com/kndata/detail/k0162085.htm。

《威海城市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解读》,http://www.whnews.cn/news/node/2013-08/29/content_5787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