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2~201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12-2013)

SSAPID:101-1638-5252-83
ISBN:978-7-5097-530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一、北京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继续加强社会建设二、正确处理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三、重视社会安全,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编 辑:秦静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法律声明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中国皮书网

 主要编撰者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BⅠ 总报告

  B.1 2012~2013年上半年北京社会形势分析

   一 北京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继续加强社会建设

    1.教育

    2.就业

    3.居民收入

    4.社会保障

    5.医疗卫生

    6.社会管理创新

   二 正确处理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三 重视社会安全,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问题

 BⅡ 社会结构篇

  B.2 北京社会阶层结构现状研究

   一 北京市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人口总量大、增长快

    (二)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城镇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

    (四)79.5%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

    (五)外来人口数量激增,结构明显改善

   二 阶层结构的特征与分析

    (一)“橄榄形”阶层结构正在形成

    (二)私营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体,但私营企业主群体内部日益分化

    (三)新工人阶层规模较大,很多处于社会中下层

    (四)新中间阶层逐步壮大,开始显露出阶层意识

    (五)农业从业人员大幅下降,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

   三 阶层结构变迁的动力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转型是主要动力

    (二)首都的资源优势与积聚效应是重要因素

   四 以社会建设缓解阶层结构紧张程度,实现阶层结构优化

    (一)结构紧张与结构优化

    (二)正视各阶层利益诉求、协调阶层关系,以社会建设优化社会结构

  B.3 关于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调研报告

   一 基本状况

    (一)劳务派遣单位和人员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二)劳务派遣用工呈现全覆盖趋势

    (三)劳务派遣呈现向高学历、年轻化发展趋势

   二 存在问题

    (一)不规范使用劳务派遣工,背离了《劳动合同法》的用工规定

    (二)同工不同待遇,损害了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

    (三)劳务派遣工素质提升难,制约了相关产业升级

    (四)劳务派遣工无节制使用,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五)注册门槛低,导致了劳务派遣单位无序发展

   三 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二)劳务派遣单位无序发展,缺乏监管

    (三)受人员编制或工资总额控制,人员需求缺口大

    (四)部分用工单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淡化了社会责任

    (五)劳务派遣工组织化程度低,权益诉求渠道少

   四 对策建议

    (一)适时出台《北京市劳务派遣用工实施办法》,合理制定劳务派遣用工规划和控制指标

    (二)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当前劳务派遣用工中的突出问题

    (三)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对劳务派遣用工市场的监管力度

    (四)工会组织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尽快将劳务派遣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五)积极体现行业企业代表组织的作用,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充分运用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B.4 北京市住家家政工的劳动过程研究

   一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二 家政工的来源

   三 家政工的劳动过程

   四 压抑的家政工

   五 不满的雇主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1.私人时间的商品化

    2.私人空间的商品化

    3.日常私人生活的商品化

    4.情感的商品化

  B.5 北京市青少年群体分布状况调研报告

   一 北京市常住青少年分布情况分析

    (一)居住地分布情况

     1.从全市16个区县看(见表1)

     2.从全市325个街道乡镇看(见表2)

    (二)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情况

     1.从全市16个区县看(见表1)

     2.从全市325个街道乡镇看(见表4)

   二 北京市流动青年分布情况分析

    (一)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较大,与全市常住人口比值约为1∶3;在流动人口中,流动青少年超过一半,占六成

    (二)流动青年主要聚集在朝阳、海淀、昌平、大兴、丰台、通州的城乡结合部

     1.从区县看(见表7)

     2.从乡镇街道看(见表8、表9)

   三 北京市从业人员分布情况分析

    (一)全市从业人员总量巨大,占总人口超过一半

    (二)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从数量看(见表13)

     2.从增长率看

    (三)主要聚集在城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

     1.从区县看(见表14)

     2.从街道乡镇看(见表15、表16)

  B.6 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状况与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创新

   一 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状况

    (一)人口总量稳步增长,民族成分齐全

    (二)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少数民族构成日趋复杂

    (三)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散杂居特征日益明显

    (四)少数民族人口年龄构成较轻,文化素质较高

    (五)少数民族人口在就业、收入方面都有所改变

   二 北京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持续增长,城市民族工作重点正在发生转变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对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城市管理与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增加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四)民族工作社会化参与程度不高,城市民族工作法制建设滞后

   三 创新民族工作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优势,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二)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

    (三)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四)强化法制建设,提高城市民族工作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

 BⅢ 社会发展篇

  B.7 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 引言

   二 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理论基础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指导思想

     1.构建原则

     2.指导思路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1.数据来源

     2.数据标准化处理

     3.指标筛选

    (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层次分析法基本流程

     2.数据可行性检验

     3.指标权重确定

   三 测评结果与分析

   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用层次分析法判断数据指标可行性与一致性

  B.8 志愿者组织参与公民社会构建之路

   一 引言

   二 志愿者工作实录

    (一)密切关注

    (二)快速响应

    (三)灵活处置

    (四)专业救援

    (五)灾后重建

    (六)及时总结

   三 分析

    (一)应急志愿者组织是构建公民社会的要件

    (二)志愿者组织发展面临的难题

    (三)发展志愿者组织的建议对策

  B.9 北京劳工流动人口NGO研究

   一 劳工流动人口NGO所处的社会背景

    1.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理论和政策的深化

    2.政府购买服务对于劳工流动人口NGO的影响

    3.政府态度对劳工流动人口NGO的影响

   二 有代表性的北京劳工流动人口NGO

    1.由记者和学者创办和组织的劳工流动人口NGO

    2.由青年知识分子创办和组织的劳工NGO

    3.由农民工创办和组织的劳工流动人口NGO

   三 北京劳工流动人口NGO的特点分析

  B.10 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调查报告

   一 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及社会融入的主要结论

    1.关心北京发展,对融入首都的期望较高

    2.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经济安全性堪忧

    3.在组织方式上渠道隐形化和动员瞬时化并存

    4.期盼公正平等,权益维护显现集体化倾向

    5.陷入身份认同困境,反感政策歧视

    6.业余生活单调,精神压力大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

    7.社会交往呈现熟人社会的特点,封闭的社交网络成为阻碍其融入的关键因素

    8.网络使用率高,虚拟融入快于现实融入

    9.职业稳定性差,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实现

    10.对基层组织活动知晓率低,参与度少

   二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发展困境的若干对策建议

    1.积极稳妥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上升通道

    2.强化用工企业的社会责任,促使其进行人性化管理

    3.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4.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权益知识普及教育工作

    5.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心理疏导和社会关怀

    6.建立党委领导、社会参与、共青团推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工作格局

  B.11 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与职业保护调研报告

   一 调查的缘起

   二 数据分析与主要发现

    1.中壮年职业灾害建筑工人占到职业灾害总量的2/3,他们是农村家庭最重要的劳动力和经济支撑

    2.职业培训的缺失导致建筑工人无法做到按章操作、安全施工

    3.建筑业资质挂靠使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对安全保障的投入降至最低

    4.建筑业农民工无合同无保险现象普遍,劳动保护的监察力度亟待提升

    5.包工头与工人间的关系霸权阻碍职业灾害工人维权

    6.劳动合同缺失导致工人工伤维权遭遇“劳动关系难以认定”的障碍

    7.维权过程中伤残工人被“剥夺权利”

    8.司法救济有待加强,工会角色亟待回归

   三 结论与建议

    1.结论:包工制度是职业灾害频发和工伤拒赔的根源,工伤拒赔甚于恶意欠薪

    2.建议:约束无约束的资本,保护伤不起的工人

  B.12 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及与户籍人口的比较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文献研究

    3.研究重点

   二 研究方法

    1.抽样及调查方法

    2.样本基本情况

   三 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调查结果

    1.理想子女数

    2.生育性别偏好

    3.生育时间间隔

   四 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生育意愿比较

    1.理想子女数比较

    2.生育性别偏好比较

    3.生育时间间隔比较

   五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

  B.13 北京市婚姻满意状况调查分析

   一 婚姻满意状况和相关研究

   二 调查资料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变量选择

   三 夫妻积极互动与婚姻满意状况的关系

    (一)夫妻积极互动有助高满意度的婚姻

    (二)个人特性对婚姻满意程度有一定影响

    (三)家庭因素对夫妻婚姻满意状况影响不大

    (四)同时考虑个人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四 结论和理论讨论

  B.14 2012年北京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

   一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围绕做好党的十八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服务保障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二)扎实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深入开展其他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二 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转变作风

    (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二)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三)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三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一)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二)健全查办案件工作机制

   四 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科学有效预防腐败

    (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态势良好

    (二)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三)加强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

   五 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二)大力推进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建设

    (三)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六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推动依法行政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继续推进行政监察现代化工程建设

    (三)扎实推进效能监察和绩效管理工作

    (四)着力加强行政问责工作

    (五)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B.15 全面构建首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创造优质的消费环境

   一 北京市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1.明确了“以市场换安全、以安全拓市场”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思路

    2.完善了安全食品监管组织网络和责任体系

    3.启动了食品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4.完善了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5.强化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完善了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

    7.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的监控

   二 食品安全形势仍然趋紧

    1.食品源头进行有效控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各地区、各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

    3.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

    4.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亟须健全完善

    5.首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实现科学监管,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控制力

    1.落实责任,管住源头,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防范机制

    2.提高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的有效性

    3.改革监管方式,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B.16 关于构建西城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的研究报告

   一 随着社会体制转型基本完成,多元社会矛盾将在较长期间存在

    (一)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多元社会矛盾及其持续性

    (二)市场体制下多元社会矛盾的生成与频发具有普遍性

     1.市场体制下社会矛盾的多元主体性

     2.市场体制下矛盾的多元致因性

     3.市场体制下矛盾的强弱不平衡性

     4.市场体制下矛盾的风险促发性

     5.市场体制下矛盾的生活渗透性

    (三)西城区社会矛盾的高产业层级特征

     1.西城区较少发生农村型和工业型社会矛盾

     2.西城区容易发生商品交易型社会矛盾

     3.西城区容易发生金融领域的社会矛盾

     4.西城区容易发生医疗卫生领域的医患矛盾

     5.西城区容易发生文化和知识领域的产权性矛盾

     6.西城区容易发生家政服务业和围绕老年人的矛盾

    (四)西城区社会矛盾的都市型特征

     1.有限空间导致拥挤和摩擦

     2.空间调整产生挤占和摩擦

     3.新空间的分享产生挤占和摩擦

     4.异质性人口的聚集导致文化性摩擦

   二 西城区基本形成了多元社会矛盾的调解体系

    (一)建立了区级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

    (二)建立起三级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1.区人民调解员协会

     2.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

     3.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建立起了纠纷事件的法院诉前调解机制

     1.设立驻法院的人民调解工作室

     2.建立巡回法庭进社区制度

     3.建立交通事故调解机制

    (四)建立起社会纠纷的行政处置前调解机制

     1.司法局和公安分局共同建立联合接待室

     2.工商分局与法院等部门建立调解站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工会等部门建立调解机构

     4.区房管局建立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五)建立专项性调解组织

    (六)组建多类别的调解员队伍

     1.建立了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

     2.形成了多元特点的调解员队伍

     3.进行调解员能力建设

    (七)西城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的效果比较明显

     1.化解了多发性、多元性的社会矛盾

     2.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降低了司法成本和行政成本

     3.维护了群众利益,增强了相互团结

     4.维护了社会秩序,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5.培育了群众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调解能力

   三 当前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足

     1.对于后社会体制转型期多元矛盾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2.调解体系面向社会变革的转型相对滞后

     3.调解制体系与转型后社会矛盾特征不适应

     4.对于社会调解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思考不足

    (二)条块分割严重,整体联动欠佳

    (三)政府过分包办,社会参与过少

    (四)调解员未成“队伍”,调解能力薄弱

     1.调解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拼凑性

     2.调解人员的胜任力不足

     3.调解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五)经费保障不足

   四 调解应作为多元矛盾化解的主要形式

    (一)行政决定的优点和不利之处

    (二)司法裁决的优点和不利之处

    (三)自治性矛盾化解方式尚不成熟

    (四)调解是适合国情特点的矛盾调处方式

     1.调解引导个人理性走向共识理性

     2.调解能实现案结事了,息纷止争

     3.调解能够促进和谐与合作

     4.调解迎合了民众的和谐需要

     5.调解的其他优点

    (五)将调解作为多元社会矛盾化解的主要制度形式

   五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多元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形成正式性、常设性、相对独立的调解体系

     1.建立区调解委员会

     2.设立区调解院

     3.设立专业性调解所

     4.设立区域性调解所

     5.设立社区性调解站

     6.设立民间性调解室

    (二)建立网络型、全响应、联动性的调解机制

     1.网络型

     2.全响应

     3.联动式

    (三)建立和完善调解的制度规章、工作方式与业务流程

    (四)建设专业性、稳定性的调解员队伍

     1.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方向是专职化、专业化

     2.完善选聘任用、资格证书制度

     3.完善考核评定、晋级提升、薪酬奖励制度

     4.建立和完善专业性组织,进行业务的培训和交流

    (五)建立经费的充分保障制度

  B.17 关于北京市民办养老机构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二 从调研对象获得的基本资料

    1.北京市养老机构概况与特点

    2.数家民营养老机构概况

   三 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1.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经营风险

    2.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的建立

    3.其他相关政策的出台及若干建议

 BⅣ 社会创新篇

  B.18 北京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 北京市重点村城市化建设概述

   二 调查点城市化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困难

    (一)基本现状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1.资金紧缺成为前期建设与后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两大因素制约集体经济发展

     3.相互牵制延迟整建制农转居进程

     4.就业意愿不强,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失衡

   三 对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1.重点村改造建设模式值得肯定

    2.以人为本,从关注硬件建设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化

    3.转移就业应关注重点群体,在解决关键问题上下功夫

    4.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寻求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

    5.积极探索“城中村”有机更新改造模式

  B.19 北京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一 城中村改造中农民就业面临的问题

    1.集体经济产业配套跟进不力

    2.农民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3.城乡社会保障对接面临困难

   二 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农民就业问题的现有政策

    1.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区农业户籍劳动力,努力解决社保问题

    2.出台转移就业补贴政策,激励农民的就业意愿

    3.出台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补助政策,鼓励多渠道就业

    4.增加公益性岗位补贴力度,改善就业农民待遇

    5.从改变观念入手,多种手段推进就业培训服务

   三 进一步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农民就业问题的建议

    1.加快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开拓农民多种就业渠道

    2.引导拆迁补偿款的合理使用,树立农民端正的就业观念

    3.加强就业补贴等倾斜性政策,鼓励农民的就业意愿

    4.建设科学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

    5.搭建失地农民就业服务平台,增加农民择业机会

    6.妥善解决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为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奠定基础

  B.20 北京城市化项目的政策设计、资金平衡与挑战:以绿隔建设和重点村改造为例

   一 政策设计

    (一)绿隔建设和重点村改造项目的政策比较

     1.宅基地置换的补偿方式和回迁房的产权归属

     2.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制度的引入

     3.产业用地

    (二)绿隔项目和重点村改造项目的共同特征

     1.实施主体以村集体为主

     2.利益兼顾

   二 资金平衡:旧村腾退和城市化的关键

    (一)基本模式

    (二)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

   三 挑战与创新

    (一)挑战

    (二)实践与创新

     1.综合利用多种融资渠道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融资难题

     2.通过政策集成推动旧村改造

  B.21 关于完善北京市人口调控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 北京人口发展及外来人口增长的现状

   二 外来人口增加的问题与分析

    1.外来人员过多进入北京务工加重北京户籍人口失业比重

    2.外来务工人员从事低效工作人员过多

    3.外来人员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等问题

    4.外来务工人员超生及子女生活、上学等问题

   三 关于完善北京市人口调控机制的建议

    1.积极扶持下岗人员再就业和北京农村劳动力就业

    2.合理调控压缩低效率外来务工人员工作

    3.限制外来人员非法经营活动

    4.适当限制外来违反计划生育人员在京生活与上学

    5.完善街道及社区在人口调控中的管理职能

 BⅤ 比较借鉴篇

  B.22 纽约市“城市更新”与低收入家庭住房政策演变

   一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弊病——贫民窟

   二 罗斯福时期城市更新计划与清除贫民窟运动

   三 杜鲁门总统的“公平施政”与纽约“城市更新”

   四 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对居民住宅的影响

   五 里根政府住房政策调整

    1.非营利社区发展公司参与低收入家庭住宅建设

    2.南布朗克斯区低收入家庭的“汗水入股”

    3.切尔西地区旧房改造(Chelsea District)与“二八分租”

   六 北京市旧城改造的历史回顾

    1.倚重房地产开发商时期(1990~2000年)

    2.房改带危改时期——政府组织、企业投入、百姓参与模式(2000~2004年)

    3.“微循环改造”时期(2004年至今)

   结语

  B.23 城市空间更新:英美的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

   一 美国的城市更新运动及其后的发展

   二 英国城市更新政策:城市开发公司、城市竞标计划和社区发展计划

   三 北京的城市更新问题及从国外经验中可能获得的启示

  B.24 北京养老服务现状分析与借鉴

   一 北京的高龄社会已经到来

   二 北京养老方式及利弊分析

    (一)居家养老

    (二)社区养老

    (三)机构养老

   三 发达国家的养老体系与服务

    (一)美国:“三条腿板凳”支撑的养老体系

    (二)德国:养老体系四方支撑

    (三)加拿大:体贴的社区健康护理

    (四)英国:养老服务全方位

    (五)日本:立法健全服务多元化

     1.立法从“政府责任”向社区、家庭过渡

     2.公共护理制度——介护保险

   四 社区照顾: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

  B.25 对战后日本居民运动与公民参与发展历程的分析

   一 战后日本市民参与和居民运动的阶段分析*

    1.20世纪60年代公害问题的严重化与市民运动型参与

    2.70年代居民运动转换期与市民要求型参与

    3.80年代以后居民运动平息期和市民文化型参与

    4.近年市民参与和居民运动的特点与未来展望

   二 市民运动对地方自治体行政的冲击

 BⅥ 大事记

  B.26 2012年北京市社会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2年

 Abstract

 摘要

本书是北京社会科学院及其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研究人员的实证研究成果。本书从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社会建设创新几个方面,使用官方统计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与资料,对北京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民族状况、青少年分布、正规和非正规就业、人口调控、党风廉政建设、食品安全等作了详尽分析,介绍了一些国外城市发展中可借鉴的经验。在新一届党中央、市委领导下,北京将进一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城市化过程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正确处理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继续保持和发挥北京市社会建设在国内的领先位置与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