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7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 financial development

SSAPID:101-1633-0582-58
ISBN:978-7-5097-1502-4
DOI:
ISSN:

[内容简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概括和分析了2009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中的各方面情况,研讨和评论了2009年发生的主要金融事件。本书由业内专家和青年精英联合编著,有利于读者了解掌握2009年中国的金融状况,把握2010年中国金融的走势。

相关信息

丛书名:金融蓝皮书
编 辑:王玉水;蔡莎莎;明安书;高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经济增长

  投资

  消费

  物价

   一 物价变化的总体情况

   二 消费者价格指数

   三 房屋价格的变化

  居民部门

   一 收入

   二 就业

   三 恩格尔系数

   四 社会保障

   五 居民储蓄

  企业部门

  政府部门

   一 政府预算基本情况

   二 政府性基金运行情况

   三 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运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营业收入

     2.实现利润

     3.应缴税金和已缴税金

     4.成本费用和赢利水平

     5.存货

    (二)主要行业效益情况

   四 2009年政府财政政策运行的总结

    (一)主要特点

    (二)存在的问题

     1.过度依赖财政投资性支出政策

     2.对财政政策的结构效果重视不足

     3.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与社会福利的支持还有所不足

     4.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5.财政风险的积累值得关注

   五 2010年政府财政政策运行的展望

    (一)积极财政政策如何进行适度退出

    (二)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三)财政政策需要更加重视民生

    (四)财政政策创新的迫切性在增加

    (五)财政政策的内外协调更加重要

  对外部门

 金融运行分析

  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分析

   一 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背景

   二 货币政策的金融环境

    (一)两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二)基础货币总量增长率已下降,基础货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三)信贷大幅度上升,出现了信贷膨胀

     1.信贷总量

     2.信贷结构

     3.信贷利率

    (四)金融机构存款保持合适的增长率,但居民储蓄存款净额下降,财政存款大幅度上升

    (五)货币市场交易继续大幅度增加,各个子市场得到了更加均衡的发展,市场利率波动较大

    (六)股票市场先扬后抑,债券与银行信贷融资大幅度增长

    (七)人民币汇率重回盯住美元,外汇储备增长率回升

   三 2009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危机管理及其退出

  银行业

   一 银行业运行概述

    (一)存款

    (二)贷款

   二 银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一)零售银行建设

    (二)综合化经营

    (三)国际化经营

   三 银行业改革与发展

   四 主要商业银行经营状况

    (一)净利润

    (二)业务结构

    (三)资产质量

    (四)风险抵补

   五 银行业对外开放

  保险业

   一 保险业发展概况和特点

    (一)保险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宏观调控政策不确定性增强

    (二)保险业增速明显放缓,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六

    (三)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大幅度上升

    (四)保险业整体赢利水平大幅度提升,保险公司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五)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六)保险市场主体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增加

    (七)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不断拓展

    (八)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迅速

    (九)寿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迅速下滑,非寿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减缓

    (十)银行保险业务增速减缓

    (十一)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十二)市场竞争加剧,区域结构优化

    (十三)保险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十四)保险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二 保险市场运行状况

    (一)非寿险市场运行情况

     1.保费收入

     2.非寿险市场结构

     3.市场主体和市场集中度

    (二)寿险市场运行情况

     1.保费收入

     2.寿险市场主体和市场结构

    (三)保险中介市场*

     1.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2.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3.保险营销员

    (四)保险监管理念和目标

   三 2010年保险业发展展望

    (一)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保险业发展难得的机遇

    (三)保险业发展的前景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

   一 货币市场交易量及结构的变化

    (一)债券回购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

    (三)票据市场

   二 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

    (一)货币市场利率的总体状况

    (二)Shibor

    (三)票据市场利率

   三 货币市场资金流动

  金融市场:股票市场

   一 2009年股票市场运行分析

    (一)市场总体保持向上走势

    (二)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回升走势

    (三)投资者信心有所增强

    (四)证券投资基金出现结构性净赎回

   二 2009年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变化

    (一)设立创业板市场

    (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三 2010年股票市场运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走好

    (二)资金面可能趋紧

    (三)政策性因素

    (四)股票市场的可能走势

  金融市场:债券市场

   一 中国债券发行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债券发行的规模与品种结构

    (二)债券发行的期限结构

    (三)中国债券存量的市场分布

    (四)中国债券存量的品种结构

    (五)债券存量的期限分布

   二 交易规模与流动性变化

    (一)债券交易类型与市场分布

    (二)流动性分析

   三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一)投资者的数量分布

    (二)持仓结构

    (三)现券交易布局*

    (四)现券交易净额

    (五)债券承销实际认购量*

    (六)持仓量增减变化

    (七)特征总体描述

   四 利率衍生品渐入佳境

    (一)利率衍生品:市场结构及走势

    (二)利率掉期市场的新特点

    (三)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

   五 债券市场的“大行情”与“小机会”

    (一)利率产品的“小机会”

    (二)信用产品的“大行情”

    (三)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化

   六 2010年:驾驭“波动市”

  金融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一 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分布特点

    (二)主要创新盘点

     1.投资方向不断丰富

     2.结构类型日益精细化

     3.合作模式不断拓展

     4.流动性安排灵活多变

     5.专属产品适度普及

    (三)普通类产品的结构化

    (四)法律法规的脉冲响应

    (五)理财品牌排名结果

    (六)零/负收益产品评析

    (七)争议产品评述

   二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

    (一)发行主体分析

    (二)资产主类及其表现

    (三)结构类型及其表现

    (四)委托期限与收益类型

    (五)到期产品表现

   三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

    (一)发行主体分析

    (二)资产主类及其表现

    (三)结构类型及其表现

    (四)委托期限与收益类型

    (五)到期产品表现

   四 趋势、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未来趋势

     1.延续同业理财的逐步拓展

     2.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逐步尝试

     3.动态管理类产品的逐步增多

     4.POP模式的逐步繁荣

     5.另类投资的逐步兴起

    (二)潜在问题

     1.产品定位的模糊不清

     2.有效监管的力度不够

     3.资产管理的能力不高

     4.产品销售的误区重重

    (三)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

     2.逐步推行分类监管制度

     3.亟须引入第三方托管机制

     4.逐步引入独立经纪模式和分级销售制度

     5.尝试引入二级市场交易制度

  金融市场:期货市场

   一 中国期货市场进入百万亿元成交量的时代

   二 2009年商品期货价格走势预示未来或更复杂

    (一)金属期货价格上半年触底回升,下半年高位震荡

    (二)农产品期货价格在复苏行情推动下全面上涨

    (三)能源化工期货价格追随国际原油走势,总体呈单边上涨态势

   三 商品期货创新及股指期货评述

    (一)商品期货市场创新不断

    (二)股指期货取得突破性进展

     1.股指期货开市历程

     2.股指期货的产品设计

     3.股指期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

   一 经常项目变动情况

    (一)货物贸易

    (二)服务贸易

    (三)收益

    (四)经常转移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变动情况

    (一)直接投资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2.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二)证券投资

    (三)其他投资

    (四)外债

    (五)净误差与遗漏

   三 国家外汇储备

    (一)全年余额增幅放缓且季节波动较大

    (二)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与收益

    (三)外汇管理改革

  金融法治和金融监管

   一 继续完善相关立法,夯实依法监管基础

   二 全面应对金融危机,加强监管的力度与灵活性

   三 适应全球化形势,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四 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探索金融监管新体制

   五 注重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相关监管力度

   六 努力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七 不足与展望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状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界定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

     1.规模迅猛扩张

     2.结构特点明显

     3.多数贷款偿还本息需要政府信用支持

     4.不同类型机构之间分布并不均匀

   二 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堪忧

     1.地方政府贷款2013年将出现偿还本金高峰

     2.地方政府可用收入过度倚重于房地产相关收入

     3.地方政府偿债率在2012年将上升至20%警戒线以上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缺乏应有约束

     1.地方融资平台膨胀缺乏自我约束

     2.地方融资平台不透明缺乏外部约束

   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面影响

    (一)对房地产行业:土地财政推动房地产价格上行

    (二)对银行业:银行信贷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三)对宏观经济:政府债务膨胀导致宏观经济风险增大

   四 若干对策建议

    (一)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二)促进政府债务显性化

    (三)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

    (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

    (五)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的硬约束

    (六)改革“土地财政”的收益方式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

   一 全球经济形势概览

   二 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发展

    (一)美国的经济金融形势

    (二)欧元区的经济金融形势

    (三)日本的经济金融形势

   三 主要货币汇率变化

    (一)美元汇率

    (二)欧元汇率

    (三)日元汇率

   四 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一)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投资情况1.美国的国际投资情况

     2.欧元区的国际投资情况

     3.日本的国际投资情况

    (二)国际证券投资

     1.国际债券情况

     2.国际股票情况

    (三)衍生品市场

   五 石油与黄金市场

    (一)国际石油市场

    (二)国际黄金市场

 专题分析

  2010年中国CPI上行中并无通货膨胀

   一 CPI上行在中国并不一定预示着通货膨胀

   二 CPI上行未必都是货币政策放松的结果

   三 管理通胀预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改善内生性金融服务供给 促进小企业发展

   一 市场直接融资缺口:历史考察与启示

   二 小企业信贷的内生性供给:关系型融资

   三 中国的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案例

    (一)小企业融资供求的基本现状

    (二)影响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1.企业的非财务因素

     2.企业的财务因素

     3.金融供给层面存在的结构不适性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业务

    (四)初步的调查结论

   四 改善内生性小企业融资供给的政策思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分析

   一 宏观背景分析

    (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支持了投资基金市场的扩大

     1.全部基金净值规模与GDP比例

     2.基金实际持股与股票市值的比例

    (二)储蓄分流,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上升

     1.储蓄分流,基金市场承接很大一部分

     2.居民资产配置多样化,基金成投资热点

     3.中国成全球第三大财富市场,富裕家庭理财需求旺盛

   二 中国基金行业条件分析

    (一)基金公司情况

     1.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2.基金公司分化严重,马太效应明显

    (二)投资者情况

     1.持有者以散户为主,资金来源具有较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2.经历风暴后个人投资者认购和申购基金趋于理性

    (三)基金行业特点分析

     1.开放式基金公司的投资方式趋同,对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经过金融风暴洗礼,投资者更加青睐品牌基金

     3.银行系基金在初创期迅速扩张的可能性较大

   三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走势

    (一)中小基金公司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二)公募基金与专户理财业务并行发展

    (三)基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基金投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四)基金费率水平将逐渐下行

    (五)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基金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六)中国基金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保险资金运用新框架

   一 保险行业发展中的偿付能力隐忧

   二 拓宽资金运用范围

    (一)债券投资

    (二)股权投资

    (三)间接投资基础设施

    (四)投资不动产

  DB型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和对中国的启示

   一 DB型企业年金基本模式的运行机制及比较

    (一)三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差异性比较

     1.美国部分积累的信托模式

     2.德国基于大企业补贴的记账准备金模式

     3.瑞典基于风险的混合模式

    (二)三种模式运行机制的相似性比较

   二 DB型企业年金基本模式的运营效果比较

    (一)覆盖面比较

    (二)财务状况比较

    (三)管理巨灾风险的能力比较

   三 DB型企业年金的制度环境比较

    (一)美国模式的制度环境

     1.干预政治

     2.信托传统

    (二)德国模式的制度环境

     1.共同决策制培育了德国大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确保职工和工会对企业运营进行监督,促进企业财务稳健,避免了基于大企业补贴的第三方担保制度出现财务危机

     2.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大企业重视记账准备金制企业年金带来的内部融资便利,愿意承担相比其风险水平更高的保费

    (三)瑞典模式的制度环境

     1.劳资长期合作关系

     2.社会民主政治传统

   四 若干启示

    (一)各种模式的启示和在中国的实施问题

    (二)关于中国DB型企业年金制度建设的思考

  后危机时代的美国住宅金融市场

   一 低迷的住宅抵押一级市场

   二 动荡的住宅抵押二级市场

   三 简要的结束语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

   一 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

    (一)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二)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

    (三)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

   二 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是金融监管结构的调整

    (二)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华盛顿共识面临严重挑战,加强政府对金融业干预已成为共识

    (四)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高度重视

    (五)打破信息沟壑,促进金融信息交流

    (六)加强对投资者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七)重构全球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体系

    (八)以G20为国际协商平台,推进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

   三 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正确评估中国金融监管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金融监管现阶段的突出问题

   四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改革

    (一)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

    (二)建立实体化、法治化的监管协调机构,为最终实现统一监管奠定基础

    (三)有效协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监管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鼓励金融创新,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竞争力

    (五)将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目标

    (六)加强资产负债表监管

    (七)实现金融监管信息的联通与共享

    (八)明确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的态度、立场和策略

 法律声明

 前言

 中国皮书网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概括和分析了2009年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中的各方面情况,研讨和评论了2009年发生的主要金融事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分析”概括了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第二部分“金融运行分析”比较系统地描述了2009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了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期货业的发展状况,并概要分析了国际金融形势的新变化。第三部分“专题分析”介绍了中国金融发展中的新动态,包括物价、小企业发展、投资基金发展、保险业发展、住宅金融和金融监管。

[1]王国刚:《物价变动并非总是货币政策的函数》,《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2]陈佳贵主编《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9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李扬主编《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美〕劳伦特·H.怀特:《货币制度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2]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3]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4]董裕平:《金融结构缺陷与小企业融资困境》,《武汉金融》2009年第4期。

[5]陈忠阳、郭三野、刘吕科:《中国银行小企业信贷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银行问卷调研的分析》,《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6]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7]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

[8]A.G.肯伍德、A.L.洛赫德:《国际经济的成长:1820~1990》(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9]Allen,N. B. and G.F.Udell (1995),“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The Journal of Business,68(3),pp.351-381.

[10]Aoki and Dinc(1997),Relationship Financing as Institution and Its Viability under Competition,Working Pap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1]Avery R.B. and Samolyk K.A. (2004),“Bank Consolid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Lending: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Vol.25,No.2-3,April 2004,pp.291-325(35).

[12]Bae,Kang and Lim(2002),“The Value of Durable Bank Relationships:Evidence from Korean Banking Shocks”,Journal of Financial Eonomics,64,pp.181-214.

[13]Boot(2000),“Relationship Banking:What Do We Know?”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9,pp.7-25.

[14]Berger and Udell(2002),“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Economic Journal,112 (477),pp.32-54.

[15]Brewer Genay Hunter and Kaufman(2003),“Banking Relationships during Financial Distress:The Evidence from Japan”,Economic Perspectives,Vol.27.

[16]Cole,R.A. (1998),“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2,pp.959-977.

[17]Cole,R. A. and Walraven,N. (1998),Banking Consolidation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 to Small Business,Online at http://mpra.ub.uni-muenchen.de/4716/.

[18]Petersen,M. A. & Rajan,R. G. (1994),“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Journal of Finance,49,pp.3-37.

[19]Petersen,M.A. And Rajan,R.G. (1995),“The Effects of Credit Market Competition on Firm-creditor Relationship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0(2),pp.407-443.

[20]Petersen,M. A. & Rajan,R. G. (2002),“Dose Distance Still Matter?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 Small Business Lending”,Journal of Finance,57 (6),pp.2379-2403.

[21]Raymond Frost(1954),The Macmillan Gap 1931-1953. Oxf. Econ. Pap.,6(2),pp.181-201.

[22]Udell,G.F. (2004),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Impact of Small Business Lending,Proceeding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Issue May,pp.97-113.

[1]〔美〕罗格、雷德尔:《养老金计划管理》,林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美〕艾伦:《退休金计划:退休金、利润分享和其他延期支付》,杨燕绥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英〕罗伯特·霍尔茨曼、理查德·欣茨:《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郑秉文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4]郑秉文、黄念:《美国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计划担保机制的困境与前景》,《美国研究》2006年第4期。

[5]潘培新:《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一份关于瑞典社会主义模式的内部报告》,《陈独秀研究简报》2003年7、8月合刊。

[6]Donald J.Johnston,Financing Retirement:Private Pension Policy Challenges. OECD/Montreal Conférence,June 7-10,2004.

[7]Stewart.F.,Benefit Security Pension Fund Guarantee Schemes. OECD Working Papers on Insurance and Private Pensions,No.5,2007.

[8]Wolfgang Gerke,etc,“Empirical Risk Analysis of Pension Insurance—The Case of Germany”.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75,No.3,2008.

[1]James B.Lockhart,Director of OFHEO,Lessons Learned from Mortgage Market Turmoil,Paper for 44th Annual Conference for Bank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May 16,2008.

[2]Edward J.DeMarco,Acting Director,“The Future of Mortgage Market and Housing Enterprises”,Testimony before the US Senate Committee on Banking,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Oct.8,2009.

[3]Larry Cordell,Karen Dynan,“Design Loan Modification to Address the Mortgage Crisis and Making Home Loan Affordable Program”,Staff Working Papers.

[4]FHFA,“Report to the Congress”,2008.

[5]OCC and OTS,Mortgage Metric Report,Third Quarter,2009.

[1]胡滨:《完善金融监管与立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中国金融》2009年第6期。

[2]胡滨、全先银:《法治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中国金融法治化进程、问题与展望》,《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3]李扬、全先银:《危机背景下的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分析评价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金融》2009年第17期。

[4]沈联涛:《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5]詹姆士等:《反思银行监管》(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6]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European Financial Supervision,Brussels,2009.

[7]Department of Us Treasury,Financial Regulatory Reform:A New Foundation,2009.

[8]HM Treasury,Reforming Financial Market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