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7

从解构到建构——后现代思想和理论的系谱研究图书

From Deconstruction to Construction: the Genealogy Research of Postmodern Theory

SSAPID:101-1628-3163-78
ISBN:978-7-5201-030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在综合考察后现代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各种代表性流派的基础上,提出以建设性后现代主张的问题意识为基础,秉承建设性后现代“在现代世界彻底自我毁灭和人们无能为力之前,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哲学 、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上,重构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的宗旨,力图从后现代思想理论中,挖掘其创造性的存在物、本体论的平等观、生态主义、有机整体性、过程性、对话、他者圣性等富于建设性的理论话语,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的新理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学与思丛书
作 者: 张良丛
编 辑:周琼;钱越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文学理论

 后记

 导论

  一 后现代的类型

  二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三 后现代主义凸显的建设性价值

 第一章 尼采:虚无主义中的建构

  第一节 虚无主义——尼采批判视野下的传统形而上学

   一 尼采对西方理性文化的批判

   二 尼采对基督教文化的批判

   三 传统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性

  第二节 虚无主义基础上的建构性思想

   一 权力意志视野下的生命和世界

   二 深渊般的思想——永恒轮回

   三 颠峰性的思想——“超人”学说

   四 思考与生存的统一

    (一)透视主义与解释

    (二)系谱学与异质性

  第三节 尼采建构性思想在艺术中的诉求

   一 何为“艺术拯救人生”

   二 “艺术拯救人生”在中国社会语境延展的逻辑可能性

  结语

 第二章 本雅明:星丛诗学的建构

  第一节 星丛:本雅明诗学认识论的核心范畴

   一 星丛与理念

   二 星丛与起源

   三 星丛与表征

  第二节 凝固的辩证法:本雅明星丛诗学的后现代方法论

   一 凝固的辩证法(Dialectics at a Standstill)的含义

   二 凝固的辩证法的特质

    (一)瞬间的凝固性

    (二)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意识

    (三)蒙太奇的建构原则

  第三节 本雅明星丛诗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及其意义

   一 本雅明星丛诗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一)真理的无意图性

    (二)现象的破碎性

    (三)开放的多元性

   二 本雅明星丛诗学的后现代革命意义

    (一)对经典方法论的颠覆

    (二)对形而上学哲学思辨的颠覆

    (三)对主体和存在哲学的解构

  第四节 本雅明星丛诗学的后现代结构体系

   一 星丛诗学的所指对象:日常生活碎片

   二 星丛诗学的体验方式:个人体验话语形式

   三 星丛诗学的表达方式:修辞性的文本阐释

   四 星丛诗学的凝结时刻:“当下”

   五 星丛诗学的批判态势:解构与建构

 第三章 福柯:用系谱学开启历史

  第一节 从考古学到系谱学:福柯的学理演变

  第二节 从尼采到福柯:系谱学的知识谱系

   一 系谱学的所指

   二 关于历史的认知

  第三节 系谱学的研究方法

   一 追溯对象的出身

   二 标出对象的发生

  第四节 系谱学中的权力概念

   一 什么是权力

   二 权力和真理

  结语

 第四章 梅洛-庞蒂:身体理论的建构

  第一节 身体理论的谱系学建构

   一 身体理论的历时建构

   二 对笛卡尔身体观的超越与建构

   三 对胡塞尔身体观的超越与建构

  第二节 身体理论的哲学建构

   一 哲学立论基础:行为与知觉概念

   二 哲学立论基础:身体图式概念

  第三节 身体理论的文艺学建构

   一 语言表征的界定与解析

   二 视觉表征的界定与解析

  第四节 身体理论的文化学建构

   一 图像文化

   二 宽容

  结语:梅洛-庞蒂之后的身体理论建构

 第五章 德里达:延异的颠覆与建构

  第一节 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形而上学

   一 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 在场形而上学

   三 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形而上学的局限

  第二节 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与在场形而上学

   一 结构差异的共时性分析——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真理

    (一)符合论

    (二)实用主义

    (三)多余论

    (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五)德里达的真理观

   二 结构差异的历时性分析——颠覆在场形而上学

  第三节 延异思想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一 文学文本与哲学文本

    (一)文学本质

    (二)文学是痕迹

   二 主体理论

   三 文本阅读

   四 创作理论

    (一)创作题材

    (二)创作体裁

 第六章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第一节 罗蒂真理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一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产生的开端——对传统符合论真理观的批判

    (一)亚里士多德以来符合论真理观之谬误

    (二)对“镜式真理”的颠覆——罗蒂与传统真理观

    (三)从笃信到背离——罗蒂与分析哲学

   二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崛起的现实条件——对古典实用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一)古典实用主义真理观简述

    (二)罗蒂对古典实用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多层次解读

   一 真理的内涵剖析

    (一)“小写真理”在实用主义层面的界定——于实践和发展中见意义

    (二)真理的语言学阐述——真理即隐喻

   二 真理的意义探究

    (一)真理的社会学意义——从客观性到协同性

    (二)真理的哲学意义——从认识论到解释学

    (三)真理的解释学意义——从系统哲学到教化哲学

  第三节 建构性的后哲学文化观

   一 后哲学文化中的文学策略

    (一)后哲学文化中哲学的任务

    (二)哲学、文学与解构

    (三)对小说的青睐

   二 罗蒂对后形而上学希望的坚守

    (一)建立自由反讽社会的政治主张

    (二)民主先于哲学

    (三)种族中心主义的自我辩护

  结论

 第七章 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理论复兴的建构

  第一节 生活哲学观念的复兴

   一 反本质主义的哲学实在论

   二 人类行为和目的优先性的实践论

   三 生活哲学的间性建构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复兴

   一 审美经验内涵的变动性与功能的多样性

   二 对身体经验的关注

  第三节 艺术的复兴

   一 精英艺术辩护

   二 通俗艺术辩护

 第八章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谱系的建构

  第一节 消费社会的新貌与消费涵义的新变

   一 消费社会的新貌

    (一)消费取代了生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

    (二)物质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取代了财富的绝对匮乏

   二 消费含义的新变

    (一)从否定性消耗到肯定性消耗

    (二)从消耗性消费到浪费性消费

    (三)从需要的满足到社会关系和意义的创造

  第二节 媚俗与仿真:消费社会的文化征候

   一 媚俗的大众文化

   二 仿真的媒介文化

  第三节 消费本位:消费社会新的伦理机制

   一 走向消费本位的历史之路

   二 构建消费本位的社会机制

    (一)丰盛与全套商品的诱惑

    (二)杂货店的总体化氛围

    (三)大众传媒的价值导向

    (四)物品功能的人为性缺失

    (五)信贷消费的制度性保障

  第四节 符号消费:消费社会的驯化机制

   一 符号消费的内涵

   二 符号消费的个性化逻辑

   三 符号消费的社会区分逻辑

  第五节 消费异化:消费社会的本质特征

   一 消费目的由需要的满足异化为欲望的满足

   二 消费对象由物品异化为符号

   三 消费方式由储蓄消费异化为信贷消费

  第六节 意识形态操控:消费社会的异化根源

   一 平等、自由与幸福的虚假神话

   二 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指南

 第九章 伊格尔顿:走向政治批评的后现代之路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一种幻象

   一 革命失败的产物:后现代主义缘起

   二 大写历史的失效:关于历史问题的探讨

   三 主体与身体:后现代的主体理论批判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的误解

   一 精英主义是等级制度吗

   二 本质主义与简约主义

   三 历史与目的论

   四 差异还是普遍性

   五 后现代政治的矛盾性

  第三节 后现代之后:重新走向政治批评

本书在综合考察后现代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各种代表性流派的基础上,提出以建设性后现代主张的问题意识为基础,秉承建设性后现代“在现代世界彻底自我毁灭和人们无能为力之前,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哲学、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上,重构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的宗旨,力图从后现代思想理论中,挖掘其创造性的存在物、本体论的平等观、生态主义、有机整体性、过程性、对话、他者圣性等富于建设性的理论话语,为今天的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的新理性。

1.〔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

3.《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吴泓缈、汪捷宇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德〕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5.〔英〕巴特利:《维特根斯坦传》,杜丽燕译,东方出版中心,2000。

6.〔英〕巴特勒:《解读后现代主义》,朱刚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8.〔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9.〔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

10.〔法〕德里达:《第一部讨论·文学行动》,赵兴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法〕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2.〔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官维明译,北京出版社,2008,第10页。

13.〔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4.〔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一个批判性读本》,陈维振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5.〔荷〕佛克马,伯顿斯编,《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6.〔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004。

17.〔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欧阳谦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18.〔法〕福柯:《福柯集》,杜小真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9.〔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等译,台湾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92。

20.〔法〕福柯:《权力的眼睛》,严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1.〔法〕福柯:《性史》,张廷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22.〔英〕塔里克·阿里、苏珊·沃特金斯:《1968年:反叛的年代》,范昌龙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3.〔德〕乌尔里希·贝克、〔英〕安东尼·吉登斯、〔英〕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赵文书译,商务印书馆,2001。

24.〔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

25.〔德〕马丁·海德格尔:《尼采》(上、下),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2。

26.〔德〕马丁·海德格尔:《尼采十讲》,苏隆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27.〔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商务印书馆,1996。

28.〔法〕吉尔·德勒兹:《解读尼采》,张唤民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29.〔法〕吉尔·德勒兹:《论福柯》,汪民安译,中华读书报,2001。

30.〔法〕吉尔·德勒兹:《尼采与哲学》,周颖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1.〔美〕约翰·杜威:《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34。

32.〔美〕约翰·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3.〔美〕理查德·罗蒂:《实用主义哲学》,林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4.〔美〕理查德·罗蒂:《后形而上学希望》,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5.〔美〕理查德·鲁玛纳:《罗蒂》,刘清平译,中华书局,2003。

36.〔美〕理查德·罗蒂:《哲学和民主》,吴万伟译,《国外社会科学》,2004。

37.〔美〕理查德·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2003。

38.〔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9.〔美〕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徐文瑞译,商务印书馆,2003。

40.〔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彭锋译,商务印书馆,2002。

41.〔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哲学实践》,彭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2.〔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程相占译,商务印书馆,2011。

43.〔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彭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4.〔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钢等译,三联书店,1987。

45.〔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等译,三联书店,1997。

46.〔英〕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

47.〔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2。

48.〔英〕约翰·多克:《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吴松江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9.〔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行为结构》,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5。

50.〔法〕莫里斯·梅洛-庞蒂:《哲学赞词》,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3。

51.〔法〕莫里斯·梅洛-庞蒂:《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8。

52.〔法〕莫里斯·梅洛-庞蒂:《世界的散文》,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5。

53.〔意〕麦克尔·哈特、〔美〕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杨建国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4.〔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

55.〔美〕詹姆斯·坎贝尔:《理解杜威:自然与协作的智慧》,杨柳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6.〔美〕布莱恩·特纳:《身体与社会》,马海良、赵国新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57.〔美〕约翰·奥尼尔:《身体形态—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张旭春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58.〔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

59.〔比〕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0.〔美〕亨利·N.波拉克:《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李萍萍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61.〔美〕唐纳德·戴维森:《真理、意义、行动与事件》,牟博编译,商务印书馆,1993。

62.〔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洪天富译,商务印书馆,2004。

63.〔德〕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等译,三联书店,1992。

64.〔德〕尼采:《偶像的黄昏》,周国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65.〔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

66.〔德〕尼采:《尼采文选——上帝死了》,威仁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67.〔德〕尼采:《苏鲁支语录》,徐梵澄译,商务印书馆,1992。

68.〔德〕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69.〔德〕尼采:《反基督》,陈君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70.〔德〕尼采:《快乐的科学》,黄明嘉译,漓江出版社,2002。

71.〔德〕尼采:《尼采生存哲学》,杨恒达译,九洲出版社,2003。

72.〔德〕尼采:《强力意志》,周国平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73.〔德〕尼采:《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周国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74.〔德〕尼采:《论道德的谱系》,谢地坤等译,漓江出版社,2000。

75.〔德〕尼采:《曙光》,田立年译,漓江出版社,2000。

7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

77.〔德〕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陈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8.〔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铭凯译,商务印书馆,2005。

79.〔美〕乔纳森·卡勒:《论解构》,陆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0.〔法〕让·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81.〔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2.〔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83.〔法〕尚·布希亚:《拟仿物与拟像》,洪凌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84.〔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荀春生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85.〔英〕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商正译,商务印书馆,2009。

86.〔英〕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7.〔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0。

88.〔英〕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9.〔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谢立中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

90.〔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1.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人学出版社,1992。

2.高宣扬:《福柯生命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戴阿宝:《终结的力量——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0。

5.冯毓云:《科学视野中的文艺学》,商务印书馆,2013。

6.冯毓云:《文艺学与方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冯契,徐孝通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9.黄应全:《人世生存的肯定者》,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

10.洪谦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93。

11.江饴:《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李银河:《性的问题》,文化文艺出版社,2003。

13.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4.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5.毛崇杰:《实用主义的三副面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6.莫少群:《20世纪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7.罗岗等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8.夏莹:《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9.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0.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1.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辞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2.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3.王杰:《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4.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广西师范出版社,2002.

25.王杰:《审美幻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6.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27.汪民安等:《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8.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9.汪民安,陈永国,张云鹏主编《现代性基本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0.杨大春:《杨大春讲梅洛庞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1.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2.张法:《文艺与中国现代性》,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3.张旭东:《批评的踪迹: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三联书店,2003。

34.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鲍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35.张国清:《无根基时代的精神状况——罗蒂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9。

36.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

1.Adorno,Aesthetic Theory,Routledge & Kegan Paul,1984.

2.Adorno,Negative Dialectics,New York:Seabury Press,1973.

3.Colin Smith,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62.

4.Galen A Johnson,Michael B Smith,The Merleau-Ponty aesthetics reader:philosophy and painting,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Evanston,1993.

5.Hugh J Silverman and James Barry Jr,Texts and Dialogues——Maurice Merleau-Ponty,Humanties Press New Jersey,1992.

6.Hubert L Dreyfus,Patricia Allen Dreyfus,Maurice Merleau-Ponty. Sense and Non-Sense,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4.

7.Mike Gane(ed),Baudrillard Live:Selected Interviews,Routledge,1993.

8.Richard Rorty,The Linguishtic Turn,Chicago University,1967.

9.Richard Shusterman,Practicing Philosophy:Pragmatism and the Philosophy Life,Routledge:New York and London,1997.

10.Richard Shusterman,Body Consciousness:A Philosophy of Mindfulness and Somaesthetics. Cambridge1994.

11.Richard Shusterman,Popular Art and Education.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1994/95.

12.Richard Shusterman,Surface and Depth:Dialectics of Criticism and Culture,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2.

13.Susan Buck-Morss,The Dialectics of Seeing:Walter Benjamin and the Arcades Project,The MIT Press,1989.

14.Tommy L.Lott and John P.Pittman,A Companion to African-American philosophy. Blackwell Publishing,2006.

15.Walter Benjamin,The Origin of German Tragic Drama,Verso,2003.

16.Walter Benjamin,Selected Writing Volume 1,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7.Walter Benjamin,Selected Writings Volume 4,Harvard Uninversity Press,2003.

18.Walter Benjamin,The Arcades Project,Harvard Uninversity Press,1999.

19.Walter Benjamin,Charles Baudelaire: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The Thetford Press Ltd,1983.

20.W J T Michell,Iconology:Image,Text,Ideolog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

21.William James,Pragmatism:A New Name for Some Oldways of Thinking,Green University,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