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0

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2)图书

Research Report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Shaanxi (2022)

SSAPID:101-1626-9588-52
ISBN:978-7-5201-9617-8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陕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成效与困难挑战;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对陕西如何创新发展县域农业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传承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论述;深入探讨了乡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路与做法,新型集体经济的内涵与发展对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保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具体举措,利用多元帮扶力量创新农村产业新业态等现实案例。

相关信息

丛书名:陕西蓝皮书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Abstract

 摘要

 基本子库

 皮书网

 陕西蓝皮书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陕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形势与任务

   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战之年进展顺利

    (一)自觉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扛牢政治责任

    (二)深刻认识“两个转向”,推进体制机制平稳过渡

    (三)抓好政策队伍衔接,全面配强帮扶力量

    (四)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积极应对洪涝灾情,避免出现因灾因疫返贫致贫

    (六)扎实做好夯基固本工作,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七)全面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进脱贫地区接续发展

    (八)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二 陕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稳定脱贫基础不够牢固

    (二)灾害影响短时间难以消除

    (三)重点帮扶县发展基础尚显薄弱

   三 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指导

    (二)强化动态监测帮扶

    (三)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四)坚持项目建设支撑

    (五)坚持补短板抓示范

    (六)久久为功抓群众增收

 Ⅱ 专题篇

  B.2 陕西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措施研究

   一 陕西粮食生产现状与特征

    (一)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实现稳步增长

    (二)耕地和播种面积不断减少

    (三)粮食亩产逐年增加

    (四)粮食结构基本稳定

    (五)粮食良种选育提供强大支撑

    (六)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二 陕西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剧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三)粮食生产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

   三 巩固提升陕西粮食产能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做好耕地保护,提升粮食生产利用率

    (二)加快提高耕地质量,构建粮食生产价值链

    (三)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四)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占领粮食种业制高点

    (五)提高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减少粮农受灾损失

    (六)完善粮食深加工产业,建立粮食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七)做好生产金融技术服务,满足粮食生产经营者多样需求

    (八)加强粮食仓储建设,提高粮食市场应急能力

    (九)减少各环节粮食浪费,改变群众膳食习惯

  B.3 陕西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路径研究*

   一 陕西农民增收的环境变化

    (一)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仍是农民增收

    (二)新发展阶段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三)2025年和2035年陕西省农民增收任务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

   二 陕西农村居民收入现状

    (一)主要收入来源从经营性收入变为工资性收入

    (二)收入差距较大,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速相对较慢

    (三)城乡、区域差异较大

   三 陕西农村居民增收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始终高于全国水平和大多数省(区、市),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艰巨

    (二)后疫情时代外部环境发展剧烈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三)劳动力数量紧缺且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

    (四)财政支持“三农”发展力度相对不足,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措施亟待深化

   四 促进陕西农村居民增收的基本思路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二)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三)改善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

    (四)统筹财政资金与社会帮扶

   五 促进陕西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的措施建议

    (一)壮大主导产业

    (二)推进园区提档

    (三)鼓励就业创业

    (四)发展集体经济

    (五)深推生产灾害保险

  B.4 新阶段制约陕西农民增收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一 陕西农民收入增长形式及主要特点

    (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二)相对差距逐渐缩小,但绝对差距呈现持续扩大态势

    (三)农村传统收入格局被打破,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四)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明显,三大片区来源结构各有特色

   二 影响陕西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一)家庭经营净收入占比持续降低,增长难度加大

    (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农民增收压力不断增大

    (三)财政支农支出存在不足,转移性收入增长面临挑战

    (四)农村财产积累不够,财产性收入波动较大

   三 当前陕西农民增收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产品价格增长乏力,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非农就业受到限制

    (三)财政增收困难加大,转移性增收问题突出

    (四)财产性收入缺乏源头,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四 立足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一)加快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大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加潜力

    (二)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帮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增强农民增收新动能

    (四)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提升增收带动作用

  B.5 陕西县域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报告*

   一 发展农业经营主体

    (一)家庭农场

    (二)农民合作社

    (三)农业龙头企业

   二 吸纳乡村振兴人才

    (一)各类人才下乡

    (二)返乡创业人员

    (三)新型职业农民

   三 培育各级县域产业

    (一)县域产业

    (二)产业小镇

    (三)“一村一品”

   四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五 完善农业园区功能

    (一)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产业融合示范园

    (三)科技类农业园区

   六 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电子商务

    (二)乡村旅游

    (三)民间文化

    (四)品牌建设

  B.6 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一 现代农业的内涵

   二 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体系

     1.空间布局特色鲜明

     2.粮食产业稳步发展

     3.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4.三产融合初具雏形

    (二)生产体系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2.要素资源支撑能力逐渐增强

     3.农业科技合作效果日益明显

    (三)经营体系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2.农业品牌价值显现

     3.电子商务初具规模

   三 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及展望

   四 加快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政策

    (二)强化动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三)聚集要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

    (四)提升效能: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B.7 陕西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

   一 城乡融合的发展实践

    (一)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1.大力推动城乡规划一体

     2.扎实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3.西咸接合片区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

    (二)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1.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资源流通市场

     2.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3.畅通资金城乡流动渠道

    (三)城乡产业融合基础不断坚实

     1.深入推进富民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2.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与城乡生产、消费对接

    (四)努力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2.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二 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二)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任务艰巨

    (三)乡村产业支撑不足

   三 对策建议

    (一)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激发参与主体合作共赢的内生动能

     1.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2.把农业园区作为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以制度改革为突破,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1.完善人才双向对流机制

     2.支持引导工商和金融资本下乡

     3.健全农村土地配置机制

    (三)完善支持政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均等化

     1.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制度并轨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四)因地制宜,差异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B.8 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一 陕西省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主要做法

    (一)多层次搭建政策支持体系

    (二)多元化培育托管服务主体

    (三)多举措推进托管项目实施

   二 陕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主要模式

    (一)以农业企业为引领,构建“3+1+1”服务站整镇推进模式

    (二)以合作社为主体,形成“1+N”个“托管员”专业化服务模式

    (三)村集体为主导,推进“1+1+N”整村托管模式

    (四)托管协会为依托,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果园托管模式

   三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保障粮食安全

    (二)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规模经营

    (三)有利于实现节本增效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四)有利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现代农业

    (五)有利于通过“藏粮于服”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种粮效益

   四 其他省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经验

    (一)山西经验

    (二)河北经验

    (三)山东经验

    (四)黑龙江经验

    (五)安徽经验

   五 陕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不足之处

    (一)托管规模偏小,服务质量不高

    (二)主体实力不强,行业管理滞后

    (三)土地集中困难,配套支持不够

    (四)基层重视不够,项目推进缓慢

   六 加快推进陕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五点建议

    (一)以奖代补,“组合拳”推进

    (二)以“点”示范,整县乡推进

    (三)以“社”为主,多主体推进

    (四)以粮为“纲”,果畜菜推进

    (五)以产为首,产业链推进

  B.9 发展水果电商 助推乡村振兴

   一 全省水果电商发展成效与特征

    (一)陕西水果网络零售额居全国第二

    (二)陕西水果网络零售以鲜食为主

    (三)水果加工类产品中低度果酒增长特别快

    (四)受疫情、网络促销影响,陕西水果月度销售额变化大

    (五)各水果主产区水果电商零售额增速明显

    (六)苹果、枣、猕猴桃网上持续热销

    (七)小规模网商占据主流

    (八)品牌营销更显优势

    (九)陕西水果网络销售市场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

    (十)5kg以上大包装与2~3kg中小包装水果供应不足,5元/斤低价水果需求量大

    (十一)陕西水果线上消费者以中青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

    (十二)水果电商渠道日益多元化

   二 陕西水果电商存在不足

    (一)水果电商标准存在缺失

    (二)水果电商供应链水平依然不高

    (三)部分水果电商产品参差不齐

    (四)水果电商人才匮乏

    (五)全省水果网络零售区域分布不够均衡

   三 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果品标准化

    (二)深化合作促进营销品牌化

    (三)不断提升供应链水平

    (四)持续发力推动竞争规范化

    (五)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化

   四 结束语

  B.10 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一 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参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一)农民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二)农民合作社经营范围不断扩展,产业类型日趋多样

    (三)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四)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拓展

    (五)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作用日益明显

   二 陕西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式

    (一)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兴旺

     1.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多样化发展

     2.合作社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二)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生活富裕

     1.合作社提供生产服务,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收

     2.合作社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3.合作社流转土地或托管土地,增加农民土地收入

     4.合作社建立股份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户股份收入

    (三)农民合作社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生态宜居

     1.合作社采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合作社进行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强化绿色生产方式

    (四)农民合作社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1.合作社增加成员凝聚力,减少社会冲突

     2.农民合作社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五)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事务管理,促进有效治理

     1.合作社培养和形成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习惯

     2.农民合作社参与各类社会事务

   三 陕西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经营效率较低,市场竞争力弱

    (二)成员素质偏低,人才缺乏

    (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四)绿色化、品牌化意识不强

    (五)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影响成员团结与合作

   四 推动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大融资支持,完善“政银”合作机制

    (四)坚持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

    (五)完善利益联结,创新激励分配方式

  B.11 陕西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路径

   一 陕西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要求

    (一)主要思路

    (二)主要目标

   二 新时代陕西卫生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新的内涵

    (一)新时代陕西卫生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

     1.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

     2.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

     3.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5.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

     6.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现代社会健康服务新的内涵

   三 健康陕西、乡村振兴战略下健康服务的发展取向

    (一)乡村健康服务应由疾病治疗逐步转到疾病的预防和健康倡导

    (二)健康促进活动从医疗机构转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和促进

    (三)健康促进的责任需要政府、医疗卫生部门、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多部门共同承担

   四 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路径

    (一)健全跨部门、跨学科合作共同推进健康发展的公共政策

    (二)创造农村社区支持性环境

    (三)加强社区参与,推动健康促进

    (四)提高个人健康素养,增强个体自助能力

  B.12 陕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研究报告*

   一 充分认识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重要性

    (一)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二)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肩负乡村振兴新使命

    (三)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彰显乡村振兴新价值

   二 江苏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先进经验

    (一)以高水平设计为引领建设特色乡村

    (二)以物质空间改善为先导建设宜居乡村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创新乡村

    (四)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建设活力乡村

    (五)以乡村环境共建共享为载体建设和谐乡村

   三 陕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陕西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原则

     1.构建产业循环格局,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2.构建生态特色格局,彰显绿色发展理念

     3.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协调共享发展

    (二)陕西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目标

     1.产业兴

     2.生态优

     3.村庄美

    (三)陕西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内容

     1.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助力“产业兴”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助力“生态优”

     3.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助力“村庄美”

   四 陕西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科学规划设计村庄内外空间

    (二)坚持“产业兴旺”发展原则,持续探索发展特色产业经济

    (三)探索“文化强村”发展路径,持续弘扬优秀传统村落文化

    (四)发挥“共同治理”发展优势,稳步推进多方要素协同

    (五)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实现乡村建设现代化发展目标

  B.13 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路径研究

   一 引言

   二 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一)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价值

     1.陕西乡村传统文化具有区域差异性与种类多样性

     2.陕西乡村传统文化具有农业生态性与文化传承性

    (二)陕西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三 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

     1.陕西乡村传统物质文化

     2.陕西乡村传统思想文化

     3.陕西乡村传统制度文化

    (二)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1.陕西乡村传统文化缺乏理念传承

     2.陕西乡村传统文化缺乏价值挖掘

     3.陕西乡村传统文化功能发挥不足

   四 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一)强化陕西乡村传统文化价值传承

     1.提高陕西乡村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2.加大陕西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度

    (二)拓宽陕西乡村传统文化发展渠道

     1.盘活陕西乡村传统文化的市场资源

     2.挖掘陕西乡村传统文化的产业价值

 Ⅲ 案例篇

  B.14 商洛市:打造陕南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本

   一 商洛市推进产业发展的成效

   二 商洛市谋划产业发展的举措

    (一)立足商洛资源禀赋,找到产业主攻方向

    (二)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四)完善产销对接体系,做好贫困地区产品销售

    (五)加强关键要素支撑,保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三 商洛市产业振兴的启示

    (一)精准选择选准产业项目是前提

    (二)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是关键

    (三)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核心

    (四)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是保障

  B.15 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基本特征与路径选择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研究

    (一)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概念界定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形式的探索

    (四)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三 新型集体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生态建设:集体经济发展遇到新要求

    (三)经济转型: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

    (四)产权改革: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 践行新型集体经济的典型范式——袁家村“345”路径

    (一)集体产业发展“三个阶段”

    (二)探索集体经济实现“四种方式”

     1.特色的运营方式

     2.共建的合作方式

     3.高效的组织方式

     4.共富的分配方式

    (三)建立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五个特征”

     1.根本是党建引领

     2.路径是三产融合

     3.形式是股份合作

     4.保障是“三治合一”

     5.动力是“三创融合”

   五 陕西省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堡垒”根基

    (二)健全制度措施,强化“责任”落实

    (三)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输血”质量

    (五)注重示范引领,发挥“带动”效应

  B.16 陕西脱贫地区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

   一 引言

   二 陕西脱贫地区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构建

    (一)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1.案例选择

     2.资料收集

    (二)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解析

    (三)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的演化与互动

     1.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的演化

     2.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的互动

    (四)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模型建构

   三 陕西脱贫地区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强化自增权,激发内源动力

     1.坚持基层组织的主导性作用

     2.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作用

    (二)巩固他增权,保障外源动力

     1.上级政府:保持帮扶政策的持续性,并适当扩容

     2.旅游企业:加强政策创设,破解参与障碍

     3.旅游者:鼓励引导旅游消费帮扶

    (三)调适自增权与他增权,助推乡村振兴

  B.17 柞水县域新型城镇化实践、路径及对策研究

   一 柞水县域概况

   二 柞水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二)面临的问题

   三 柞水新型城镇化经验总结

    (一)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模式

    (二)运动休闲推动特色小镇升级模式

    (三)集体经济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四 柞水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一)协调区域发展的城镇空间布局

    (二)凸显生态文明的生态路径

    (三)提升全域景观水平

    (四)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领

    (二)加大政策支持

    (三)强化项目支撑

    (四)加强人才引进

  B.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 背景

   二 岚皋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主要成效

    (一)强化资金投入,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二)开展试点探索,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三)坚持规划引领,美丽乡村焕发活力

    (四)积极动员群众,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三 创新做法

    (一)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坚持以群众为参与主体,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农村服务供给模式,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四)借力乡村旅游发展,倒逼人居环境改善

   四 存在的问题

    (一)整治资金投入不足,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二)村民改圈改厕意愿不强,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缺少专业技术指导,改建质量有待提高

    (四)部门协调联动不够,有效合力尚未形成

   五 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改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多元主体参与

    (三)增强村民主动环保意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四)强化技术支撑保障作用,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B.19 关于统筹推进石泉县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一 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1.乡村产业振兴

     2.乡村人才振兴

     3.乡村文化振兴

     4.乡村生态振兴

     5.乡村组织振兴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我国乡村建设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地区内生性发展的战略部署

   二 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地理环境制约山区农村发展

    (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农村人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四)基层组织示范引领不充分

   三 石泉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改造乡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四)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B.20 汉阴县涧池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案例研究

   一 主要做法

    (一)创新推行“138”后续扶持和管理模式

     1.建好一个支部

     2.搭建三大载体

     3.建优八大中心

    (二)大力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

     1.小网格大作为

     2.小队伍大能量

     3.小菜园大暖心

     4.小活动大转变

     5.小讲堂大收获

    (三)积极践行“三联”工作机制

     1.支部联建,联出战斗力

     2.产业联盟,联出竞争力

     3.资源联享,联出新活力

   二 经验启示

    (一)实现了搬迁群众快速融入生活

    (二)实现了管理服务精细化

    (三)实现了产业就业全覆盖

   三 对策建议

    (一)坚持把党建引领与推进组织振兴相融合,实现搬迁社区全领域建设纳入党的工作视线

    (二)坚持把脱贫致富与产业振兴相融合,实现安置点社区产业保障向产业兴旺有序转变

    (三)坚持把人员培育与人才振兴相融合,实现安置点智志双扶

    (四)坚持把文明创建与文化振兴相融合,实现依靠群众自我治理推进乡风文明

    (五)坚持把建设家园与生态振兴相融合,实现居住环境生态宜居

  B.21 乡村振兴视角下西涝峪口村康养民宿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一 乡村康养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的背景

   二 高新地产联动西涝峪口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一)西涝峪口村乡村产业发展概况

    (二)西安高新地产公司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

     1.党组织结对共建,夯实组织基础

     2.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3.整合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4.打造精品民宿,带动村民增收

     5.嵌入康养服务,满足养老需求

   三 西涝峪口村康养民宿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乡村康养民宿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高新地产促进乡村康养民宿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1.党建“1+4”模式引领产业融合

     2.多措并举盘活产业人力资源

     3.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

     4.落地“医康养”及民宿适老化改造

     5.多渠道营销打造融合产业品牌

   四 总结与展望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皮书

 主要编撰者简介

靳璐岩:《抓好粮食生产 端牢中国饭碗——陕西粮食生产形势分析》,http://snzd.stats.gov.cn/index.aspx?menuid=4&type=articleinfo&lanmuid=18&infoid=3888&language=cn,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9月27日。

于法稳、黄鑫:《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5期。

武丹:《陕西省近20年粮食产量变化及预测研究》,《河南农业》2020年第26期。

宋喜芳、姚海荣、张小飞:《陕西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20年第28期。

邢学勤:《夏秋两季双增长,粮食安全有保障——2020年陕西粮食生产分析》,http://snzd.stats.gov.cn/index.aspx?menuid=4&type=articleinfo&lanmuid=18&infoid=3889&language=cn,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9月27日。

王鑫、夏英:《乡村振兴视角下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研究——以湄潭探索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何秀荣:《小康社会农民收入问题与增收途径》,《河北学刊》2021年第5期。

高鸣、魏佳朔、宋洪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优化》,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12.F.20210831.1025.002.html,2021年9月16日。

张红宇、胡凌啸:《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https://doi.org/10.14150/j.cnki.1674-7453,2021年8月3日。

郑雄飞、吴振其:《乡村振兴与农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地权配置的视角》,《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衣帆、陈一正、林子雨、朱磊:《第三次分配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2年~2019年数据的经验分析》,《全国流通经济》2021年第2期。

刘宏玲:《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增长的探究》,《财经界》2020年第36期。

王曙光、邓亚仁:《经济增长与农村就业问题分析——以陕西农村就业现状为例》,《经济界》2019年第1期。

左停、金菁:《“弱有所扶”的国际经验比较及其对我国社会帮扶政策的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姜长云、李俊茹、王一杰、赵炜科:《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问题与未来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李莹、何得桂:《贫困治理背景下贫困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以陕西省为例》,《特区经济》2019年第4期。

何得桂、公晓昱:《行政推动向内源发展:农村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开发研究》2020年第4期。

马莉、钱金云:《陕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费之光:《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的路径研究》,《农业经济》2020年第1期。

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陕西日报》2021年8月5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中农发〔2019〕16号),2019年8月27日。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命名第一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的通知》,2021年9月17日。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务工规模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总体趋稳——基于2020年农民工“输出地”调查》,2021年3月4日。

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陕农业办发〔2016〕48号),2016年7月1日。

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9号),2017年10月13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7〕40号),2017年3月29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若干措施》(陕政发〔2021〕13号),2021年8月12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http://www.moa.gov.cn/sy_23468/sydt/201711/P0201711283469195148 92.docx,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12月25日。

程彬芮:《平昌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四川农业科技》2019年第6期。

冀钦、杨建平、徐满厚:《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S1期。

陈林生、鲍鑫培:《现代都市农业背景下农业产业融合水平测度及评价研究——以上海为例》,《经济问题》2019年第12期。

郭涛、赵德起:《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测度及收入效应》,《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

文丰安、王星:《新时代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理论基础与推动路径》,《新视野》2020年第3期。

李茜:《推进陕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理论导刊》2011年第10期。

乔润芳、刘江波:《陕西: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与选择》,《人民公仆》2015年第3期。

吴丰华、白永秀:《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周江燕、白永秀:《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理论与测度》,《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第6期。

辛宝英:《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路径与推进策略》,《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曲延春:《从“二元”到“一体”: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理论学刊》2020年第1期。

王桂芹、郑颜悦:《我国城乡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淮论坛》2020年第5期。

李国正:《城乡二元体制、生产要素流动与城乡融合》,《湖湘论坛》2020年第1期。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年第6期。

陕西省统计局:《2020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概览》,http://www.shaanxi.gov.cn/sj/zxfb/202103/t20210308_2155506.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6月10日。

朱鹏华、刘学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现实价值与策略选择》,《改革》2019年第10期。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农民合作社已成为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http://www.moa.gov.cn/ztzl/70zncj/201909/t20190916_6327995.htm,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9月8日。

王向华:《农民合作社发展困局待解》,《陕西日报》2017年4月25日。

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改革》2018年第10期。

杨久栋、孙艺荧、朱云云:《2020年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分析报告——基于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农民日报》2020年9月27日。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的通知》,http://www.moa.gov.cn/xw/bmdt/202012/t20201201_6357359.htm,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8月24日。

张克镇:《医疗背后的那些关于生病、健康和医疗的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美〕威廉·考克汉姆:《医疗与社会——我们时代的病与痛者》,高永平、杨渤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加〕马克·拉朗德(MacLalonde):《加拿大人健康的新局面》,1974。

袁益:《文化差异与中国农村人口流动意愿——基于“稻米理论”的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20年第10期。

杭敏、李唯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管理世界》2018年第10期。

梁学成:《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科学出版社,2020。

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

厉以宁:《文化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18。

王丹利、陆铭:《农村公共品提供:社会与政府的互补机制》,《经济研究》2020年第9期。

孔祥智:《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产权清晰+制度激励”理论框架的研究》,《经济纵横》2020年第7期。

耿羽:《壮大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2期。

黄延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7期。

王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乡村科技》2020年第21期。

贺雪峰:《如何再造村社集体》,《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侯永军:《试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路径与方向》,《农家参谋》2020年第12期。

赵强社:《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创新发展》,《农民日报》2018年2月3日。

刘晓玲:《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基本内涵、演变历程及启示》,《甘肃理论学刊》2021年第3期。

丁生忠:《内外资源聚合转换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学刊》2019年第5期。

罗章、王烁:《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内生脱贫机制——以重庆市“木根模式”为例》,《农村经济》2018年第1期。

渠鲲飞、左停:《乡村振兴的内源式建设路径研究——基于村社理性的视角》,《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向延平:《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动力机制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原贺贺:《消费扶贫的实践进展与机制创新——以广东清远市为例》,《农村经济》2020年第12期。

张高军、易小力:《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19年第5期。

张洪昌、舒伯阳:《社区能力、制度嵌入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张玉强、张雷:《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上海市Y村的案例考察》,《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2021年4月。

冯奎:《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发展动能》,《中国城市报》2020年8月24日。

于未东:《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6期。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陕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9)》,陕西人民出版社,2020。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5/content_5264056.htm,最后检索时间:2019年9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等18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通知》,http://www.moa.gov.cn/gk/tzgg_1/tz/201901/t20190108_6166294.htm,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1月20日。

新华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基本完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288374938078380&wfr=spider&for=pc,最后检索时间:2021年3月20日。

于法稳:《“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

卞素萍:《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及创新研究——基于江浙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皮俊锋、陈德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经验、问题检视与制度建构——以重庆市地方实践为切入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10期。

王波、郑利杰、王夏晖:《我国“十四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总体思路探讨》,《中国环境管理》2020年第4期。

王微、刘世华:《农村人居环境协作治理的实践路径——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例》,《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于法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2期。

原韬雄、文飞:《走出大山、安居乐业,陕西汉阴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治理》,《人民日报》2020年8月6日。

孔德帅:《汉阴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陕西发展和改革》2020年第4期。

邓永新:《搬入新居天地宽——汉阴县扶贫易地搬迁“138”后续管理模式解析》,《农民日报》2019年12月2日。

安康市政协:《着力提升就业水平 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关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官方网站,2020年8月5日。

张焕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陕西实践——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启示》,《中国改革报》2021年7月14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林红:《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8年第25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2月5日。

罗达丽:《浅析乡村旅游在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西部皮革》2018年第20期。

乔素网、倪君照、曾玉鑫:《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析民宿业发展思路——以厦门市为例》,《价值工程》2020年第7期。

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2020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