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54

人性与政治图书

The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

SSAPID:101-1562-5069-06
ISBN:978-7-5097-8181-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西方古典哲学、近现代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性观”与“政治观”的分析,对人性和政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阐述,由此探索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

相关信息

丛书名:哲学与社会发展文丛
作 者: 周前程
编 辑:关晶焱;马原;钱越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哲学理论

 序

 后记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及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观与政治观

  第一节 儒家的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

   一 儒家道德人性论

   二 儒家的德性与德治

  第二节 道家的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

   一 道家自然人性论

   二 道家的自然人性论与无为政治观

  第三节 法家的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

   一 法家的利己人性观

   二 法家的人性利己与以法治国

  第四节 中国传统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述评

 第二章 西方古典哲学中的人性观与政治观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人性观与政治观

   一 柏拉图的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

    (一)柏拉图的理性人思想

    (二)柏拉图的理性人与理性政治观

   二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人”及其政治哲学

    (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人思想

    (二)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政治观

  第二节 罗马时期的人性观与政治观

   一 西塞罗的人性观

   二 西塞罗的理性政治观

  第三节 基督教的人性观与神学政治观

   一 基督教的人性观

   二 基督教的神学政治论

  第四节 西方古典人性观及其政治观述评

 第三章 西方近现代哲学中的人性观与政治观

  第一节 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观与实然政治逻辑

   一 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观

   二 人性自私与马基雅维里的权力政治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上升时期的人性观与政治观

   一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与他的政治思想

    (一)斯密的“经济人”思想

    (二)斯密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 边沁的人性观与他的政治思想

    (一)边沁的利己人性观

    (二)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观

    (三)边沁人性观与政治观的影响

  第三节 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及其人性论基础

   一 施蒂纳的绝对个人观

   二 施蒂纳的绝对“自我”与无政府主义政治观

   三 施蒂纳“利己的个人”与无政府主义政治观的悖论

  第四节 西方现代哲学对利己人性观与功利主义政治观的重释

   一 西方思想家对利己人性观和功利主义政治观的反思与批判

   二 与马克思主义辩论:西方思想家对利己人性观与功利政治观的维护

  第五节 资产阶级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与政治观

  第一节 马克思的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

   一 马克思的总体人性观

   二 马克思的劳动观与政治观

    (一)人的劳动本质

    (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

   三 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人的学说和政治学说的研究与回应

    (一)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评说

    (二)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政治观的评说

    (三)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人性观与政治观关系的理解

  第二节 恩格斯的人性观及其政治思想

   一 劳动是人的本性

   二 两种生产理论

   三 两种生产理论与共产主义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性与政治

   一 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三 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论基础

    (一)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论渊源

    (二)科学发展观的人性论内涵

 第五章 人性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 人性决定政治

   一 人性决定政治的基本逻辑

   二 人性的双重结构与政治

   三 马克思主义人性决定政治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 政治对人性的影响

   一 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人性

   二 政治决定人性的途径与表现

  第三节 人性与政治的关系及其完善

   一 人性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二 实现人性与政治相互促进的途径和方式

   三 社会主义下人性与政治关系的良性互动

  第四节 建立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政治文明

   一 正确认识人性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二 人性与政治关系的实践路径

 结语 当代中国语境下人性与政治关系的完善

  一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与人性关系的现状

  二 当代中国语境下促进人性与政治良性互动的途径

 总序

人性与政治的关系是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这一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人本身出发来探讨人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一定的人性决定一定的政治,政治的正当性在于其对人性和人的主体地位的维护;二是从人的对象出发来探讨人性与政治的关系——具体的政治决定具体的人性,政治通过控制人的生存对象和生活对象而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以人性为政治立法,在政治制度的建构中贯彻人的主体性原则,实现人性与政治的良性互动,这是人的发展和政治发展的根本要求。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

9.《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10.《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4、1993。

11.中国人民大学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人民出版社,1984。

1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和人道主义》,光明日报出版社,1982。

1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性、异化、人道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1.(春秋)道德经。

2.(战国)淮南子。

3.(春秋)论语。

4.(战国)荀子。

5.(战国)庄子。

6.(战国)商君书·韩非子。

1.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6。

2.程梅花:《内圣外王——儒家的社会哲学》,泰山出版社,1998。

3.陈义平:《政治人:模铸与发展》,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喜贵:《维护政治理性》,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曹孟勤:《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解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8.黄克剑:《人韵》,东方出版社,1996。

9.蓝英主编《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上、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0.李权时、章海山等编《经济人与道德人》,人民出版社,1995。

11.刘永佶:《劳动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12.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从儒学到马克思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3.李小兵:《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主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4.罗予超:《政治哲学——对政治世界的反思》,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5.刘志伟:《论政治人理性:从“经济人理性”比较分析的角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6.罗克全:《最小国家的极大值——诺齐克国家观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7.李景林:《教化的哲学——儒家思想的一种新诠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8.李大兴:《超越——从思辨人学到实证人学》,人民出版社,2006。

19.李云峰:《马克思学说中人的概念》,人民出版社,2007。

20.马中:《人与和:重新认识中国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21.欧阳英:《走进西方政治哲学——历史、模式与解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2.斐德海:《断裂与还原——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历史之谜》,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23.沈恒炎、燕宏远主编《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24.石敏敏:《希腊人文主义:论德性、教育与人的福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5.邵汉民、刘辉、王永平:《儒家哲学智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6.滕云起:《唯物史观的本质及其与人本史观的对立》,华文出版社,1997。

27.陶渝苏、徐圻:《人的解读与重塑——马克思学说与东西方文化》,重庆出版社,2002。

28.王引淑:《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29.王海明:《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

30.王荣栓:《重读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7。

31.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2。

32.熊芳、雍涛:《毛泽东眼中的人》,人民出版社,2003。

33.肖厚国:《自然与人为:人类自由的古典意义——古希腊神话、悲剧及哲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

34.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1、2、3、4、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5.谢江平:《反乌托邦思想的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6.余其铨:《恩格斯哲学思想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7.袁仁贵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38.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9.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0.郁建兴:《马克思国家理论与现时代》,东方出版中心,2007。

41.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

42.邹永贤、俞可平、骆沙舟、陈炳辉:《现代西方国家学说》,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43.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

44.张曙光:《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追踪》,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45.张桂林:《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6.朱勤军、袁峰主编《智者的政治视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7.周少来:《人性、政治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8.张文喜:《马克思论“大写的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9.周峰:《人性的消解与历史的实践建构——唯物史观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变革与超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0.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陈太胜、陈文颖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美〕艾伯特·奥·赫希曼:《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李新华、朱进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

4.〔苏〕鲍·季·格里戈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汤侠声、李昭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5.〔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涉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

6.〔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

7.〔英〕彼得·斯特克、大卫·韦戈尔:《政治思想导读》,舒小昀、李霞、赵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8.〔英〕大卫·休谟:《人性论》上、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

9.〔德〕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范进、杨君游、柯锦华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

10.〔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1.〔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荣震华、李金山译,商务印书馆,1984。

12.〔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刘榜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3.〔美〕弗兰克:《人与上帝的割裂》,方珊、方达琳、王利刚选编,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14.〔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7。

15.〔法〕亨利·列菲弗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李宜青译,重庆出版社,1998。

16.〔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7.〔美〕汉娜·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孙传钊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8.〔英〕杰里米·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

19.〔日〕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德〕康德:《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重庆出版社,1987。

21.〔英〕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顾肃、刘雪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2.〔美〕卡尔·波普:《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3.〔英〕凯蒂·索伯:《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廖申白,杨清荣译,华夏出版社,1999。

24.〔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上、下册,李天然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5.〔美〕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蒋庆、王守昌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6.〔英〕莱斯利·史蒂文森:《人性七论》,袁荣生、张蕖生译,商务印书馆,1999。

27.〔美〕列奥·斯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

28.〔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金海民译,商务印书馆,1997。

29.〔英〕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0.〔英〕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汪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1.〔意〕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君王论》,惠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2.〔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

33.〔德〕乔治W.F.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6。

34.〔德〕乔治W.F.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3、4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7。

35.〔英〕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荡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36.〔美〕R.尼布尔:《人的本性与命运》上、下卷,成穷、王作虹译,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7.〔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38.〔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殷杲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9.〔美〕威廉·帕·克莱默:《理念与公正——心理学,相对主义和政治》,周征环、王浦劬、方向勤译,东方出版社,1996。

40.〔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1.〔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8。

42.〔古罗马〕西塞罗:《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1998。

43.〔古罗马〕西塞罗:《老年·友谊·义务——西塞罗文集》,高地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44.〔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45.〔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冯颜利译,东方出版社,2008。

46.〔英〕亚当·密斯:《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

47.〔德〕伊曼奴尔·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7。

4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2007。

49.〔法〕雅克·朗西埃:《政治的边缘》,姜辉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5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08。

51.〔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

52.〔德〕康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3.〔奥〕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光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4.〔奥〕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贾湛、文跃然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Aron. 1997. Thinking Politically. tanslated by James and Marie McIntosh,Publishins Place:Transaction Publishers.

2.Berlin,Issiah. 1979. Concept and Categories,New York:The Viking Press.

3.Fromm,Frich,1948. Man For Himself. Publishing Place:Routledge & Kegan Paul,Lit.

4.Humanism,in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vols3-4,New York,1972.

5.Oakeshott,Michael.1946. “Introduction” to Hobbes’s Leviathan. Oxford:Basil Blackwell.

6.Praharaj,D.M. 1998,Materalism,Spiritualism and Humanism in Ontological Perspectives,Shivaji Road,MEERUT,India.

7.M.Scheler. Die Stellung des Menschen im Kosmos. Darmstadt,Reichl,1928.

1.郭沂:《从“欲”到“德”——中国人性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齐鲁学刊》第2期,2005。

2.杜燕丽:《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性的塑造》,《北京社会科学》第3期,2007。

3.李佳:《国家制度的人性基础》,《法制与社会》第8期,2007。

4.曾勇:《经验的人性论——解读、浅析徐复观笔下的荀子伦理思想》,《哲学研究》第4期,2004。

5.胡敏:《孔子人性论思想探析》,《攀登》第6期,2005。

6.邱双成:《论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石河子大学学报》第4期,2007。

7.习细平:《人性论视域中的先秦儒家修养论》,《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第3期,2005。

8.商国君:《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南开学报》第4期,2005。

9.李淑梅:《马克思的劳动观点在政治哲学建构中的作用》,《思想战线》第4期,2007。

10.赵文斌、张福宪:《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研究》,《网络科技时代》第20期,2007。

11.陆剑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人性论》,《社会科学辑刊》第5期,2001。

12.胡锐军:《政治秩序何以可能》,《政治学》第8期,2007。

13.顾中亚:《“道德法律化”的人性论基础》,《兰州学刊》第5期,2003。

14.何进顺:《“先君子后小人”与“先小人后君子”——两种人性论对中西方传统政治生活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第1期,1999。

15.周德清:《“欲”在心物之间——先秦儒家人性论及其修己思想之检讨》,《江淮论坛》第1期,2004。

16.袁久红,王海风:《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东南大学学报》第2期,2004。

17.马云志:《古典政治哲学的思想主题》,《理论学刊》第5期,2005。

18.张啸尘:《论西方政治哲学的理想社会观》,《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2005。

19.胡承槐:《关于国家权力来源的三种政治哲学的比较分析》,《浙江社会科学》第6期,2004。

20.王元华,张铭:《对最佳生活方式的追问与探求—政治哲学基本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理论探讨》第3期,2005。

21.陈义平、陈力:《权力的正当性——马基雅弗利政治哲学的基石》,《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2001。

22.李晓勇:《传统儒家的天人观与政治哲学》,《华侨大学学报》第3期,1994。

23.何显明:《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理路及其限制》,《哲学研究》第5期,2004。

24.胡义成:《生产力与科学人性观》,《人文杂志》第4期,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