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4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Service of Beijing(2013-2014)

SSAPID:101-1559-7189-31
ISBN:978-7-5097-561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首都著名高校的教授、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的关于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书中以“北京公共服务均衡化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主题,内容涉及了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综述性的总报告,也有细分的情况介绍,既有对北京各个城区的综合性描述,也有对局部、细部、具体问题的分析,对年度热点问题如食品药品安全、雾霾治理等也都有涉及。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作 者: 施昌奎 庞世辉
编 辑:周映希;崔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中国皮书网

 Abstract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Contents

 法律声明

 BⅠ 总报告

  B.1 北京公共服务向世界城市看齐,公共服务开放性有待提高

   一 总体结论:北京公共服务初显世界城市雏形,公共服务开放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北京公共服务初具世界城市雏形

    2.北京公共服务的开放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略有提高,城市发展新区仍有待提升

   二 科学技术、基础教育、公共文化不断发展,全面改革需求迫切

    1.科技体制全面改革拉开帷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2.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增加,均衡问题仍然严峻

    3.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民众参与度有待提高

   三 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联动上调,医疗体制改革期待更加惠民

    1.六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联动上调,应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退休人员的政策倾斜力度

    2.完善养老保险政策,力争尽快实现养老制度“并轨”

    3.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改革举措要更加惠民

    4.加强社保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社保工作人员行为纪律

   四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超载”现象没有得到缓解

    1.基础设施投资呈增长态势,但“超载”现象严重

    2.交通顽症依然存在,应增加轨道交通密度,加快构建和谐发展模式

    3.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加快建设低碳新能源基础设施

    4.重视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与综合评价,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五 公共安全监管力度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待加强

    1.社会治安总体向好,诈骗案有所上升

    2.防暴反恐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全民忧患意识亟待加强

    3.食品安全违法处罚力度加大,多头监管产生“杂标”亟待清理

    4.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及药品溯源制度,市民药品安全教育计划提上日程

    5.信息安全面临挑战,网络环境亟须规范

   六 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凸显治理决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1.以治理大气污染为抓手,多方面推进环境建设

    2.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仍有待完善

 BⅡ 总评价

  B.2 北京市十六区县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价

   一 北京市各区县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 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数据采集及其预处理

    1.基础教育服务指标原始数据及处理

    2.社会保障服务指标原始数据及处理

    3.医疗卫生服务指标原始数据采集及处理

    4.文化体育服务指标原始数据采集及处理

    5.环境保护服务指标的原始数据采集及处理

    6.公共安全服务指标的原始数据采集及处理

   三 北京市各区县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 北京市各区县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价与分析

   五 完善北京市公共服务的政策建议

 BⅢ 科技、教育、文化篇

  B.3 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北京实践

   一 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

    1.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改革主线

    2.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是关键环节

    3.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重要抓手

   二 北京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及难点分析

    1.北京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及成效

    2.北京科技体制改革的难点

   三 未来北京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设想

    1.促进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完善政府的科技治理能力

    3.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B.4 北京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一 概论

   二 现有政府科技绩效评价研究

   三 北京科技“投入-产出”现状及分析

    1.科技投入总量情况

    2.科技投入结构情况

    3.科技投入产出效果情况

    4.科技投入产业化效果情况

   四 北京市政府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1.评价指标

    2.主要数据来源

   五 结语

  B.5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及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一 2013年北京技术交易概况*

    1.技术交易额小幅增长

    2.技术对外辐射能力增强

    3.技术领域较为集中

    4.合同类型以技术服务为主

    5.技术交易区域分布聚焦显著

   二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特点

    1.技术交易贡献率维持在9%以上

    2.技术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3.促进企业确立主体地位

    4.支撑产业结构调整

   三 进一步完善北京技术市场体系的思考

    1.北京技术市场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2.完善北京技术市场体系的思考

  B.6 北京市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 科技创新与政府激励

   二 北京市政府激励企业R&D投入的整体情况

   三 北京市政府激励企业R&D投入的分行业情况

   四 结论与建议

  B.7 企业规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研究

   一 引言

   二 上市公司企业研发投入的总体特征

   三 企业规模和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四 结论

  B.8 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分析

   一 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信息化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2.国家和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部署

    3.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二 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1.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2.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三 结论与建议

  B.9 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1.加分项目泛滥,加分人数过多

    2.标准掌握不严,造假事件多发

   二 2013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

   三 北京市的高考加分政策

    1.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的演进

    2.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的主要问题

    3.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

   四 进一步完善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的思考

    1.明确部门责任,从程序和结果上严格把关

    2.提高违法成本,切实加大对造假者的打击力度

    3.进一步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

  B.10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分析

   一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2.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二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创新

    1.抢救性保护

    2.生产性保护

    3.整体性保护

   三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

    2.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

    3.生产性保护和发展

    4.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5.工作人员的专业队伍建设

    6.加强宣传与交流

  B.11 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刍议

   一 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

   二 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1.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2.博物馆对文化产业的作用

   三 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管理模式尚不科学

    3.相应激励政策的缺失

    4.一些博物馆产业经营存在困难

   四 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博物馆的文化产业

    2.宏观层面给予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3.微观方面找准经营定位

 BⅣ 社会保障篇

  B.12 北京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一 外来人口基本特征和社会保障参与情况

    1.生活服务业外来从业人员基本特征

    2.外来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参与情况

   二 外来人口社会保险参与情况的回归分析

    1.变量的选取和定义

    2.回归分析结果

   三 关于外来人口社会保险问题的讨论及展望

    1.外来人口对未参与社会保险的原因解释

    2.外来人口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影响

    3.关于北京外来人口社会保障发展的展望

  B.13 北京市丰台区农村城市化人才发展问题分析

   一 丰台区农村人才状况调研设计

   二 农村城市化人才问题分析

    (一)收入方面

     1.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工资满意度低

     2.主要收入来源是房租

    (二)就业方面

     1.行业分布不合理,三产及公共服务人才匮乏,创业积极性不高

     2.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自身技术经验不足,社会关系薄弱

     3.就业满意程度较低,就业期望高

     4.就业意愿低,就业观念缺乏灵活性

     5.在职培训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6.对就业相关政策缺乏了解,政策认可度不高

    (三)社会保障方面

    (四)流动人口方面

     1.本地人对外地人持不友好态度

     2.子女能否接受良好教育成为农村城市化人才是否外迁的关键因素

     3.外来人才专业水平高,但流动性较大

    (五)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三 丰台区农村城市化人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地处首都京郊城乡结合部

     2.北京南城开发计划

     3.各级政府“十二五”人才规划的实施

     4.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作用

     5. 2013年国际园林博览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永定河沿岸)

     6.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二)面临挑战

     1.地理条件不利

     2.就业观念难以转变

     3.农村集体经济的弊端

     4.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5.人才空心化现象

     6.其他区县的竞争

     7.生活成本高

     8.财政资金紧缺

   四 农村城市化人才发展的总体思路

    1.不同区域农村城市化人才差异对待

    2.细化农村城市化人才评定标准

    3.提高农村城市化人才的重要性

    4.健全农村城市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5.建立丰台区农村城市化人才特区

  B.14 北京市构建居住证制度的设想与建议

   一 居住证的法律性质

   二 居住证制度的功能侧重

   三 居住证制度的基本框架

   四 居住证制度与户籍对接

 BⅤ 基础设施篇

  B.15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北京基础设施建设

   一 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1.城市人口集聚与资源开发构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需求

    2.高效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口均衡分布

   二 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基础设施投资呈增长态势,但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超载”现象严重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但难以适应强大的公共交通需求

    4.水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难以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5.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但能源环保设施建设效果不够明显

   三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对策选择

    1.增加核心区轨道交通密度,扩大远郊区县和周边省区市的轨道交通覆盖面

    2.多渠道提高节水能力,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3.加强城市能源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低碳新能源比重

    4.重视远郊区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引导作用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综合评价与管理

  B.16 北京城市交通和谐发展模式与策略

   一 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一)2013年前三季度北京交通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二)城市交通顽症依然存在

     1.人口继续膨胀推升交通量持续增加

     2.机动化出行没有明显改观致使交通拥堵难以根治

     3.多项治理措施并未有效缓解交通环境压力

     4.人性化关怀缺失导致交通公平性问题凸显

   二 城市和谐交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城市和谐交通的内涵

    2.城市和谐交通的基本特征

   三 北京和谐交通模式与策略

    1.国外城市和谐交通模式借鉴

    2.北京城市和谐交通模式与策略

  B.17 北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一 分品种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煤品

    2.电力

    3.油品

    4.天然气

   二 北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消费需求增速过快,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2.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外部调入,基础设施老化、超负荷运行较为严重

    3.能源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求高

    4.传统能源(煤品)消耗量仍然较高,面临设施更新和技术改造压力

    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三 加强北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增强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1.超前建设燃气输配体系

     2.提升城乡供电水平

     3.建设区域能源系统

    (二)继续对高能耗行业实施节能降耗措施,促进高能耗行业加强基础设施技术改造

    (三)提升重点节能领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节能降耗工作

     1.建筑节能

     2.交通节能

     3.供热节能

  B.18 可持续发展视域中的北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一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提出

    1.绿色基础设施的提出背景

    2.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要素

    3.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 北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单一尺度的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功效

    2.人口密度过大,增加绿地面积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

    3.区域绿化不够完善,利益博弈导致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动力不足

    4.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乏力,污水处理与环境卫生存在较多问题

    5.区域差异较大,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

   三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北京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对策

    1.加强主动性规划,为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服务

    2.建立多尺度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强制性提高建筑的绿化覆盖率

    3.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功能复合,采用市场机制提升建设动力

    4.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B.19 促进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对策研究

   一 北京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

    1.人口增长的压力

    2.资源瓶颈的压力

    3.环境恶化的压力

    4.城市运行的压力

    5.财政资金的压力

   二 北京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对策

    (一)合理布局公共服务,构筑巨型城市新骨架

     1.开凿“京津陆海运河”,塑造未来美丽北京

     2.成立新机场跨区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项公共事务

     3.加快市郊铁路建设步伐,创新民间资本参与新体制

     4.增加核心区地铁密度,提高地铁运力和效率

    (二)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区域布局均衡

     1.提升拓展区和新区的教育水平,分流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压力

     2.提升城市发展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缓解中心城区就医人口拥挤压力

     3.建立异地养老综合服务区,以养老资源外迁带动老年人口外流

    (三)充分评估公共服务效果,实时调整公共服务政策

     1.重新审视公交补贴政策,调整公交线路布局

     2.提升随迁子女就学管理水平,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

     3.强化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建管理政策,前移教育部门的审批职责

     4.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5.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改善常住人口居住条件

    (四)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完善公众监督机制

     1.建立“首都公共服务决策委员会”,统筹协调各项决策事务

     2.培育多元并存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3.畅通公众广泛参与渠道,完善公民社会水平监督机制

 BⅥ 公共安全篇

  B.20 综治维稳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一 建立综治维稳中心的背景

   二 综治维稳中心建立的简要经过

   三 综治维稳中心的组成和性质

   四 综治维稳中心的职能任务

   五 综治维稳中心的运作模式

    1.突出制度建设,落实五项制度,强化制度管理

    2.突出机制建设,完善五项机制,强化规范运作

    3.突出上联下延,衔接各方资源,强化整体功能

   六 综治维稳中心建成以来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综治维稳工作理念的转变

    2.促进了基层综治维稳工作模式的更新

    3.促进了综治维稳工作效能的提升

   七 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1.力量整合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实践

    2.村、社区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有待加强

    3.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普遍提高

   八 进一步深化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的思考

    1.进一步发挥综治维稳中心在推进平安密云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平安建设

    2.进一步发挥综治维稳中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妥善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3.进一步推动综治维稳中心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综治维稳中心的基础作用

    4.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强保障,为综治维稳中心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B.21 村庄社区化管理对北京农村地区公共安全的影响分析

   一 2013年北京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新进展

    1.分类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

    2.完善村庄社区公共服务

    3.推进村庄规范化管理

   二 村庄社区化管理对北京农村地区公共安全的影响

    1.村庄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村庄治安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3.群众安全感明显得到提升

   三 进一步完善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1.紧紧抓住村庄社区化管理推进的工作难点

    2.着力研究解决农村地区的土地管理问题

    3.加大农村地区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投入

    4.提升农村地区村庄社区化管理的标准

  B.22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行政调解工作研究

   一 基层行政调解的必要性

   二 北京基层食药监管系统开展行政调解的现状

    1.缺乏法律依据

    2.尚未成立专职的调解机构,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调解人员

    3.行政调解缺乏程序规定

    4.公众认知度低,行政调解工作基础较差

    5.行政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不高

    6.行政调解的效果欠佳,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 对策建议

    1.建立专门的行政调解机构

    2.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备调解技能的调解员

    3.加强宣传,全方位普及行政调解知识

    4.建立健全行政调解的法律法规

    5.规范行政调解程序,完善行政调解机制

    6.赋予行政调解协议更高的法律效力,保障调解协议的实施

  B.23 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在基层实施优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一 开展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在基层实施优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完善并优化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是基层药监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

    2.完善并优化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完善并优化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是实施科学配权、高效行权、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的需要

   二 优化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的背景

     1.“三品一械”经营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行政许可工作日益繁重

     2.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职能日渐弱化

     3.“一企多证”现象普遍存在,重复现场验收导致行政资源浪费现象比较突出

    (二)实施优化药品许可与监管的主要措施

    (三)实施优化药品许可与监管的主要效果

     1.提高行政许可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优化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3.加强廉政建设,形成多层监督

   三 药品行政许可与监管相对分离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2.针对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四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B.24 城市天然气地下管线功能失效型事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一 引言

   二 地下管线功能失效

   三 天然气管线功能失效型事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2.基于PSR模型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四 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风险评估方法

    1.选择样本集和数据预处理

    2.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

    3.构建分类器模型

    4.对待评估样本进行分类和排序

   五 风险控制

   六 总结与讨论

 BⅦ 环境保护篇

  B.25 北京生态文明政策梳理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 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分析

   二 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一)水污染防治与保护政策

    (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三)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政策

     1.现有政策

     2.政策实施效果

     3.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自然资源保护政策分析

    (一)森林资源保护政策

     1.现有政策

     2.政策实施效果

     3.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湿地资源保护政策

     1.现有政策

     2.政策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屋顶绿化政策

     1.现有政策

     2.政策的实施效果

     3.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绿色经济政策分析

    1.循环经济政策

    2.环保产业政策

  B.26 北京市PM2.5现状及治理路径分析

   一 北京市PM2.5现状

   二 北京市PM2.5成因

    1.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北京市PM2.5浓度偏高的根本原因

    2.扩散条件不利是北京PM2.5偏高的重要原因

    3.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是北京PM2.5污染的重要特征

   三 北京市PM2.5治理进展情况

    1.建立PM2.5监测站点与数据发布平台

    2.制定和出台相应标准与政策,明确目标与权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等大气污染物排放

    3.建立于周边省份和地区的联防机制

   四 加强北京市PM2.5治理的相应措施

    1.在严格控制机动车增量的同时,对现有机动车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进一步减少机动车排放量

    2.在注重区域间协作的同时,加强北京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按照主题建立部门间协作的长效机制

  B.27 雾霾治理的伦敦经验及北京的对策建议

   一 伦敦雾霾治理的三个阶段及五条经验

    1.伦敦雾霾治理的三个阶段

    2.伦敦雾霾治理的五条重要经验:多种手段齐抓共管

   二 北京雾霾天气情况及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1.北京投入巨资治理雾霾,但雾霾天气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2.可吸入颗粒物等指标持续降低,但环境噪声指标没有明显改善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但存在5万余吨未处理量缺口

    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但煤炭消费仍占一定比重

   三 伦敦雾霾治理的启示及北京的对策建议

    1.制定首都空气清洁法规,加强雾霾治理的制度建设

    2.设立污染检测点,严控尾气排放

    3.加强雾霾治理的技术攻关,以技术创新促进治理

    4.发展绿色公共交通,使用清洁低碳能源,减少碳排放

    5.重视社会群众参与首都雾霾治理,实现四个转变

  B.28 低碳城区评价初探: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一 低碳城区评价的方法学基础

    1.低碳城区评价的构建原则

    2.低碳城区评价的逻辑框架

   二 北京市东城区低碳评价

    1.东城区管理的低碳转型评价

    2.社会层面的低碳转型评价

    3.城市经济的低碳转型评价

    4.城市建筑的低碳转型评价

    5.城市设施的低碳转型评价

   三 东城区低碳转型的亮点及挑战

    1.东城区低碳转型的实践亮点

    2.东城区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 结论与建议

  B.29 北京适应气候变化对策

   一 北京气候变化事实

    1.温度

    2.降水

    3.极端天气事件

   二 北京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三 气候变化对北京市的影响

    1.强降水

    2.干旱

    3.高温热浪

    4.其他极端天气事件

   四 气候风险管理的制度性不足

    1.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2.管理机制存在缺失

    3.气候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缺失

    4.保险保障机制不健全

   五 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1.适应治理机制

    2.城市建设与管理

    3.生态环境建设

    4.社会经济管理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编委会

本书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总报告、总评价、科技教育文化篇、社会保障篇、基础设施篇、公共安全篇及环境保护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各领域的发展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北京市16区县公共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名,提出了对策建议。2013年,北京公共服务初显世界城市雏形。中关村“1+6”政策辐射全国,北京正在向国际技术转移枢纽方向努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农民工参保人数增长10%以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90.7%。轨道交通新增通车里程24公里,使北京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到466公里。出台了《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和城镇供热等基础设施领域。出台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和空气质量改善总目标。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7.5万辆,实施第五阶段车用汽、柴油标准,建成和恢复1.59万亩湿地。北京市各区县公共服务综合排名前六的依次为:东城区、西城区、门头沟区、延庆县、朝阳区和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延庆县尽管其GDP、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远不如城市功能核心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但其公共服务却因较少的人口和优质的环境而表现不俗。排在中间五名的区县为平谷区、怀柔区、海淀区、昌平区和密云县。排在后五位的区县为顺义区、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尽管北京公共服务在规模和水平上初具世界城市雏形,但公共服务的开放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方面,北京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际化通道和平台建设亟待完善。基础教育方面,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北京户籍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上还存在差异,异地高考政策还不能实现完全放开。社会保障方面,进京农民工人群参保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来京务工人员的社保转移接续工作仍需完善。基础设施方面,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航空运输和市郊铁路仍需加大投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急需社会资本参与以满足更新换代的需要,城市公交卡还不能实现全国通用。公共安全方面,与国际接轨的反恐技术和防控机制还存在着差距,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隐忧依然存在,食品和药品安全政策、标准和技术都需要全方位提升。环境保护方面,PM2.5综合治理难度加大,区域联动机制建设任重道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2014年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将会进一步向世界城市看齐。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3)》,同心出版社,201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共研究的治理——走向更好的实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钱斌:《科技体制的概念分析——兼谈科技体制研究的新视角》,《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第8期。

方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变与不变》,《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年9月23日。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年10月11日。

闫傲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在2013年北京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3年2月21日,北京市科委网站,http://www.bjkw.gov.cn/n8785584/n8904761/n8904915/n8905035/9591235.html。

寇宗来:《中国科技体制三十年》,《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1期。

邓向荣、周密、刘乃辉:《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分析——基于传统指标评价体系创新的思考》,《天津科技》2005年第5期。

段春艳、尤建新:《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第5期。

徐春杰、李强:《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8期。

张青、王桂强:《具备模块化与开放性特点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模型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11期。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2013年1~9月北京技术交易统计月报》,http://www.cbtm.gov.cn/scjc_show_ids425monitorTypes2.html。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2012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年报》,http://www.cbtm.gov.cn/bjjssc/scjc_show_ids494monitorTypes1.html。

科技部:《技术市场“十二五”发展规划》,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tztg/201302/t20130226_99791.htm。

D.Hamberg,Essays on the Economic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Random House,1966.

A.N.Link,An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R&D Spending,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2 49(2):342-349.

许治、师萍:《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第3期。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成力为、戴小勇:《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8期。

张西征、刘志远等:《企业规模与R&D投入关系研究——基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白俊红:《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效率——来自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第5期。

聂辉华、谭松涛等:《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世界经济》2008年第7期。

李左峰、张铭慎:《政府科技项目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95家创新型企业的证据》,《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2期。

董晶、郭桂真、李晓萍:《北京数字学校开启智慧学习新篇章——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李奕》,《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年第5期。

何晓彬、曾五一:《信息化测算的方法》,《统计教育》2002年第4期。

赵克进:《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汪琼、陈瑞江等:《STAR评估与教育信息化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北京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资源库:《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发达国家(地区)的比较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http://zyk.bjaes.cn/upfile/20079/20079757365000.pdf。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开放的首都教育,世界的智慧北京》,http://www.bjedu. gov.cn/publish/edu_othersites/1760/fujian/hk.pdf。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2013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中享受照顾政策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名单》,2013年6月13日。

重庆市移民局:《关于做好2011年三峡库区搬迁移民考生照顾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渝移发〔2011〕43号),2011年4月10日。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13年北京市高考照顾对象名单》,2013年5月9日。

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1977年10月12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1987年4月。

北京市教育考试网:http://www.bjeea.com。

赵少锋:《用市场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17日。

牟延林、吴安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主导与政府责任》,《现代法学》2008年第1期。

黄玉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保护》,《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

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王筱芸:《探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第9期。

李慧莲:《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经济师》2011年第7期。

周作斌、赵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对策》,《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高明:《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马爱民:《博物馆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社科纵横》2011年第3期。

周正刚:《科学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人民日报》2010年12月8日。

杨玲:《发展北京博物馆产业》,《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2009。

曾红玲:《试论对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大众文艺》2009年第18期。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来源地分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2011-07-04,http://www.bjstats.gov.cn/rkpc_6/pcsj/201107/t20110704_205615.htm。

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3-05-27,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30527_402899251.htm。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

姜向群、郝帅:《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沈琴琴、张艳华:《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研究》,《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赵履宽:《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姚裕群:《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出版社,2007。

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鄢圣文:《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杜鑫:《劳动力流动决策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述评》,《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第70~77页。

薛菁:《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施问题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6期。

刘志军等:《居住证制度的现状与前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伍先江:《论流动人口暂住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冯晓英:《当代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研究》,北京出版社,2008。

郭秀云:《“居住证”离户籍有多远?——基于广东地区的分析兼与上海比较》,《南方人口》2010年第3期。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园林》2010年第7期。

石莎莎、史安娜、张鑫、张菊梅:《可持续视角下的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崔烜:《北京水危机:人均水量仅极度缺水线1/5》,《时代周报》2012年6月5日。

张耘、陆小成、刘小明、杨风寿:《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载《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张韬:《关于构建和谐交通的理论研究》,《理论探讨》2008年第11期。

杜迈驰:《和谐交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王超,林清华:《国际大城市交通拥堵社会问题处理经验借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6期。

庞世辉:《大城市和谐交通国际模式与策略研究》,《中国市场》2013年第9期。

《优化能源品种结构 改善首都空气质量——从大气污染治理角度看北京能源结构的调整》,北京统计信息内部网,2013年3月21日。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市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统计局、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能源发展报告(2012)》。

M.Benedict,E.McMahon, Green Infrastructure:Linking Communities and Landscapes,Washington:Island Press,2006.

贺炜、刘滨谊:《有关绿色基础设施几个问题的重思》,《中国园林》2011年第1期。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园林》2010年第7期。

李开然:《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理论及实践》,《中国园林》2009年第10期。

陆小成:《世界城市背景下北京环保设施问题与雾霾治理》,《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第3期。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 stats.gov.cn。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北京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施昌奎:《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首都综治办、北京市流管办:《关于全市农村地区分类推进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的研究报告》,《实践与创新:首都综治办、市流管办重点调研成果选辑(综治篇)》,2013年8月。

大兴区综治办:《大兴区采取“五化”措施,不断提升村庄社区化管理水平》,《首都综治研究》2013年第3期。

大兴区综治办:《大兴区深入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工作》,2013年9月。

陈文利:《加强药监行政调解工作的思考》,《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1年第11期。

李政:《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研究——基于美国调解程序和效力的启发》,《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5期。

许兵:《“大调解”体系中的行政调解制度》,《新东方》2008年第3期。

江敏:《行政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商品与质量》2011年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2010。

包建华:《美国民事和解及调解制度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1期。

王菠:《国外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世纪桥》2010年第1期。

唐小鹏、曾印文:《从典型案例反思药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及对策》,《中南药学》2009年第4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中长期(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2012。

邓耀辉:《基于角色网络理论的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再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6。

刘贺明:《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地下管线管理》2007年第6期。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11年中国城市地下管线发展报告》,2012。

ASME B31 8. S. 2001. Supplement to B31.8 on Management System of Gas Pipeline,New York:ASME B31,8-2001,2001.

刘茂、刘斐:《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估》,《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第8期。

刘斐、刘茂:《城市输气管线火灾事故的风险定量计算》,《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第13期。

杨印臣、陈秋雄:《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现状及改进》,《天然气与石油》2006年第24期。

祁亨年:《支持向量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计算机工程》2004年第10期。

高士武:《北京市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12期。

王莉:《关于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几点建议》,中国法学会资源环境法学研究年会,2004。

马静:《北京市绿化隔离带政策绩效评价》,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韩西丽:《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城市问题》2004年第2期。

王颖:《北京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问题》,《开放导报》2010年第5期。

C.A.Pope,et al.,“Lung cancer,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2,287(9):pp.1132-1141.

北京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极重污染日在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驶30%公务用车的通知》,北京市怀柔区交通安全委员会,http://www.hrjtw.gov.cn/E_ReadNews.asp?NewsId=1004。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首都之窗,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gggs/t1322955.htm。

李天际:《PM2.5年均值每立方米90微克》,《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15日,第A08版。

骆倩雯:《本市发布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北京日报》2013年9月13日,第5~7版。

王秦、陈曦等:《北京市城区冬季雾霾天气PM2.5中元素特征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第6期。

杨刚:《你的车还能开吗?》,《三湘都市报》2013年1月23日,第A19~A22版。

杨新兴、尉鹏等:《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前沿科学》2013年第2期。

尹力:《北京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已完成4项》,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df/2013/05-15/4820559.shtml。

赵琳琳、谢绮珊等:《霾从何来?北京的车 天津的油 河北的煤》,《广东日报》2013年10月15日,第A4版。

张俊:《北京把PM2.5作为约束性指标,任务分解到单位和责任人 五年内PM2.5下降四分之一》,《中国环境报》2013年9月2日,第1版。

周迎久、王锦慧:《北京市环保局河北省环保厅签署合作协议 统筹推进 联防联控》,《中国环境报》2013年5月28日,第1版。

《2013年上半年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PM2.5监测网,http://www.cnpm25.cn/article/201309010332.html.

《2013年9月及第三季度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PM2.5监测网,http://www.cnpm25.cn/article/201311102628.html.

《PM2.5是什么,多地区PM2.5密度甚至超撒哈拉沙漠》,天气网,http://www.tianqi.com/news/10776.html.

《PM2.5是什么?》,PM2.5监测网,http://www.cnpm25.cn/article/201210035828. html.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首都之窗,http://zhengwu.beijing. gov.cn/ghxx/qtgh/t1324558.htm.

《市环保局解读〈北京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首都之窗,http://www. beijing.gov.cn/zbft/rdft/t1331406.htm.

《京津冀地区落实大气计划实施细则发布 五年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ttp://www.mep.gov.cn/zhxx/hjyw/201309/t20130924_260672.htm.

唐佑安:《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法制日报》2013年1月30日。

刘欣葵、武永春:《试析世界城市环境特点及北京的差距》,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2010。

《北京2012年空气质量超标9%》,《新京报》2013年6月1日。

陆小成:《世界城市背景下北京环保设施问题与雾霾治理》,《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年第3期。

祈琼、陆小成:《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北京能源环保领域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6期。

臧杰:《从伦敦环境保护看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方向》,《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4期。

刘向阳:《环境问题的政治维度及其内在规定性——以伦敦空气污染治理为例的考察》,《环境保护》2008年第22期。

韩红霞、高峻、刘广亮、杨冬青:《英国大伦敦城市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2期。

潘家华、庄贵阳、朱守先等:《低碳城市:经济学方法、应用与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重构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学研究与应用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IPCC: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 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and_data_reports.shtml#1,2008-09-05.

吴向阳:《北京:低碳城市的路径选择》,《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吴向阳:《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中国市场》2013年第7期。

刘冰、薛澜:《“管理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特别报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