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8

区域一体化—香港在泛珠三角的作用研究图书

Region Integration

SSAPID:101-1238-1229-10
ISBN:978-7-5097-0937-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认识和了解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存,区域合作不断推进,一体化进程持续发展的态势下,有效地处理不同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区域合作绩效多赢和利益共享的新格局,为我国在2010年全面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港澳珠三角区域研究
作 者: 周运源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内容摘要

 后记

 总序

 上篇 香港在泛珠三角合作中的资本市场、经济增长和总部经济研究

  第一章 香港资本市场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资本市场功能概述

    一 资源配置功能

    二 管理风险功能

    三 监督与激励功能

    四 提供信息功能

   第二节 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定位

    一 香港股票市场的发展

    二 香港银行业的发展

    三 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

    四 香港衍生证券市场的发展

    五 香港资本市场的定位

   第三节 香港资本市场与中国内地经济的联系

    一 为内地经济增长融通资金

     (一)建立双变量VAR系统

     (二)检验VAR系统的平稳性

     (三)确定VAR系统的最优滞后长度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二 推动内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 为内地资金提供投资平台

    四 为内地金融体系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技术支持

    五 内地经济增长是香港资本市场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四节 香港资本市场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一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和内容

    二 香港资本市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资本运营平台

    三 进一步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作用的策略

     (一)推进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与香港金融机构的合作

     (二)加强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与香港金融业务的合作

     (三)推动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的衔接

     (四)深化内地九省区与香港金融监管的合作

   结语

  第二章 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的理论分析

    一 极化理论

    二 聚集效应

    三 扩散效应

     (一)向周边地区的资本输出

     (二)促进周边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三)先进的技术向周边地区转移

     (四)关于扩大和优化区域市场网络

     (五)关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第二节 香港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 香港是珠三角地区的资金中心

     (一)香港是珠三角GDP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

     (二)港资是珠三角引进外资的重要来源

    二 香港是珠三角地区国企改革的有效参与者

    三 香港是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四 香港是珠三角的重要贸易伙伴

     (一)香港与内地间贸易实证分析*

     (二)香港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的出口市场

     (三)香港是珠三角地区的转口中心

    五 香港是珠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者

     (一)港资拉动珠三角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香港在珠三角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 “CEPA”实施后,香港在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香港在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一)香港是泛珠区域内企业吸收外资与“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二)香港是泛珠三角的物流中心

     (三)香港是泛珠三角对外贸易的中介

     (四)香港是泛珠三角的生产服务中心

     (五)香港是泛珠三角的信息中心

    二 香港在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一)香港是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桥梁

      1.香港是泛珠三角与世界各地交流的桥梁

      2.香港在促进泛珠三角与东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香港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的国际金融中心将担负起区内融资、投资等功能

     (三)香港作为泛珠区的物流枢纽将成为区内物流业的“领头军”

     (四)香港作为泛珠区的贸易中心促进贸易创造效应的产生

     (五)香港作为泛珠区的生产服务业中心为区内制造业提供有力的第三产业服务支持

     (六)香港作为泛珠区的信息中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结语

  第三章 总部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总部经济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与总部经济形成

    二 总部经济在区域经济联系合作与发展中的定位

    三 总部经济的成长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完善

   第二节 总部经济在香港形成与发展的沿革

    一 跨国公司在地域上的发展与香港总部经济

    二 香港总部经济成长与发展的若干阶段及主要特点

     (一)香港总部经济的形成阶段(1979年以前)

     (二)香港总部经济的迅速发展阶段(1980~1997年)

     (三)香港总部经济的高端化发展趋势(1998年以来)

    三 香港总部经济持续发展

     (一)从设立地区总部和地区代表处的数量上来分析

     (二)从母公司注册的国家或地区分布上来分析

     (三)从总部经济所经营的主要业务范围来看

     (四)从就业的人数上来分析

     (五)从主要负责的地区来分析

  第四章 香港总部经济对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促进

   第一节 香港总部经济发展对泛珠三角内地省区的影响

    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拓展的要求

    二 总部经济的发展环境,在理念和经营上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 香港总部经济形成的启示和发展的带动

    四 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对泛珠三角内地省区产生的辐射

   第二节 香港总部经济对泛珠三角发展的促进

    一 新时期中国总部经济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 香港总部经济成为跨国公司进军泛珠三角内地省区的中介

    三 泛珠三角内地省区总部经济的发展

     (一)泛珠内地省区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比较

     (二)泛珠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总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总部经济的思考

    一 继续发挥泛珠三角“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区域优势作用,推动区域性总部经济的发展

    二 充分利用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合作优势,依托更大的经济腹地,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融合

    三 在总部经济的空间布局上,重视总部经济中心区及核心区的建设

    四 大力加强香港与泛珠三角内地省区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的合作

    五 商贸类型香港总部经济与泛珠三角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整合

    六 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总部效应

    七 拓宽合作领域,促进香港与内地总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下篇 “CEPA”下,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与发展研究

  第五章 香港在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中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命题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文献评述与分析思路

    一 文献评述

    二 分析模型

     (一)生产要素指标体系与测定方法

      1.生产要素指标体系

      2.测定方法

     (二)专业化产业测定方法

     (三)经济发展阶段的评价方法

      1.人均收入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水平

      2.产业结构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

     (四)计算说明和样本数据

    三 实证分析

     (一)生产要素比较优势评价

     (二)专业化产业的发展特征

     (三)经济发展阶段评价

      1.基于人均收入水平的经济发展阶段比较

      2.基于产业结构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比较

   第三节 香港的比较优势和角色评价

    一 金融服务中心

    二 信息与科技中心

    三 商贸与供应链管理中心

   第四节 香港产业发展在泛珠三角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 香港服务业优势对泛珠三角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二 香港投融资服务功能对泛珠三角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作用

    三 在CEPA框架下促进泛珠三角内地各省区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五节 新时期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整合

    一 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步伐

    二 在泛珠三角内地省区增加香港服务机构

    三 香港和内地相关机构要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联合宣传推广

    四 支持更多的泛珠三角内地制造业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

    五 降低产业分工合作的成本

    六 加快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步伐

   结语

  第六章 香港在泛珠三角旅游发展中的联系与合作

   第一节 香港与内地旅游业发展的考察

    一 改革开放前内地与香港的旅游业

     (一)改革开放前内地的旅游业

     (二)改革开放前香港的旅游业

    二 改革开放后内地与香港旅游业的联系与合作

     (一)内地与香港互为旅游目的地的互动

     (二)多元化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第二节 香港现代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 香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香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二)香港客源市场的供给在稳定中发展

     (三)香港现代旅游环境日益完善

    二 香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香港旅游业已成为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

     (二)内地成为香港旅游业最大的客源地

     (三)访港旅客以逗留一晚或以上居多

     (四)旅客的消费模式以观光和购物为主

    三 香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一)不断拓宽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

     (二)注重香港旅游品牌形象的推广塑造

     (三)重视旅游业专门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节 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对拓展区域大旅游的要求

    一 CEPA下,内地与香港旅游合作发展的机遇

     (一)CEPA的实施对内地和香港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1.有利于挖掘旅游资源,拓展两地旅游业空间

      2.有利于促进旅游业整合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CEPA实施过程中内地和香港旅游业发展将面临不少约束

      1.对CEPA存在着观念上的误解

      2.内地和香港不同的体制制约了旅游业合作的有效开展

      3.政府对旅游业的监管力度不足

    二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及其实施

     (一)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提出

     (二)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的制定

      1.《泛珠三角区域(部分)城市旅游合作协议》签订,从宏观角度为泛珠三角旅游开发定位

      2.达成2005泛珠三角城市旅游发展(广州)共识,各省区合力打造泛珠三角无障碍旅游圈

      3.形成《闽粤赣边区域旅游研讨会会议纪要》,进一步完善泛珠三角旅游合作

      4.制定《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指导性意见》,引导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

      5.签署《进一步加强泛珠九省区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协议》,七大共识推动泛珠三角旅游合作的加强

     (三)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的实施

      1.CEPA签订,实现粤港澳旅游共赢,也为其他省区提供拓展基础

      2.多场活动成功举办,泛珠旅游合作开张红火

      3.“两广六市无障碍旅游区”启动,建立泛珠三角首个无障碍旅游区

      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为泛珠旅游合作搭建宣传平台

      5.高尔夫旅游,温泉旅游,为泛珠旅游合作提供新思路

      6.渝厦桂三地构建“空中旅游金三角”,以交通促合作

   第四节 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对泛珠三角一体化的推动

    一 旅游合作推动泛珠地区经济增长,夯实经济一体化基础

    二 旅游合作加速泛珠各省区要素流动,加快相互资源的融合

    三 促进和带动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丰富和充实了泛珠区域一体化进程

   结语

  第七章 香港旅游业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旅游发展规律对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作用

    一 大区域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二 发展区域旅游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市场特点相适应

     (二)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

     (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与观光游览并重

   第二节 泛珠三角“无障碍旅游带”的形成与发展

    一 大区域旅游合作带的重新定位

    二 区域旅游业发展机制创新的要求

     (一)建立政府利益导向和利益补偿机制

     (二)建立旅游行业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联动性的宣传推广机制

    三 香港与泛珠三角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资源的互补

    四 香港在泛珠三角内地省区旅游业的中转功能

    五 香港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泛珠三角内地省区的辐射作用

    六 以香港为龙头,打造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特色品牌,融入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体系

   结语

  第八章 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

   第一节 物流理论与国内外物流业发展

    一 物流概念与功能

    二 物流网络与物流产业

     (一)物流网络

     (二)物流产业

    三 区域物流与国际物流

    四 国内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电子物流的兴起

      2.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3.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全球化

      4.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

      5.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

      6.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物流装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传统储运企业积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

      2.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转变

      3.政府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二节 香港与珠三角物流业的合作与发展

    一 香港物流业发展概况

     (一)香港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香港物流产业结构

      1.产业的整体结构

      2.第一方物流的产业状况*

      3.第二方物流的产业状况

      4.第三方物流的产业状况

     (三)香港港口及港口物流

     (四)香港机场及航空物流量

     (五)香港陆路运输物流

     (六)香港特区政府的物流发展政策

      1.发展战略

      2.产业政策

    二 珠江三角洲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1.经济容量大

      2.增长速度快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4.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三成左右

      5.地方财政实力增强,人均财政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6.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本地物流和国际物流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三)港口设施和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四)机场建设和航空客运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五)形成完善的大华南高速公路网

     (六)铁路网络密集,发展前景广阔

     (七)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八)物流园区建设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

      1.深圳

      2.广州

      3.珠海

      4.中山

    三 CEPA架构下的珠港物流业合作

     (一)CEPA为珠港物流业合作提供契机

     (二)建立珠港澳港口合作体系

     (三)构建珠港澳航空客货运网络

      1.合作分工

      2.合作模式*

     (四)珠港澳物流园区的分工与合作

      1.香港、澳门与珠三角物流园区的现状*

      2.粤港澳物流园区合理布局

     (五)开辟新的货运口岸和跨境货运通道

     (六)构建运输物流陆路中转枢纽

      1.铁路中转枢纽

      2.公路中转枢纽

   第三节 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合作与发展

    一 泛珠三角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一)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概况

     (二)泛珠三角物流产业资源

      1.公路、铁路、内河航运

      2.主要港口及其吞吐量

      3.航空港

      4.物流的客体资源

     (三)泛珠地区的货物周转量

     (四)泛珠各省区的物流信息系统

     (五)泛珠地区的物流人才培养

    二 泛珠三角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企业规模小,管理和服务质量低

     (二)物流设施和装备水平低

     (三)面对物流业的新发展,物流基础设施面临瓶颈

     (四)物流信息交互平台缺乏,专业人才短缺,对现代物流的研究落后

     (五)物流一体化还需打破壁垒协调合作

    三 香港在泛珠三角合作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

     (一)进行物流产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

     (二)扩大香港物流腹地,实现资源整合

     (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四)落实CEPA内容,加快区域协调

     (五)对接“10+1”,形成泛珠物流发展走廊

    四 香港与泛珠三角内地省区物流业合作和发展战略

     (一)努力构建完善的“泛珠三角”区域公路和水运网络

      1.完善泛珠三角区域公路和水运网络*

      2.完善香港与泛珠其他区域的交通连接

     (二)香港需调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其机场、港口的枢纽作用

      1.主动融入体系

      2.主导体系发展

     (三)香港要先融入珠三角,形成辐射整个泛珠区域的物流发展格局

     (四)发挥各方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

      1.粤港澳——建成一流的国际性“海港—空港”片区

      2.广西、云南——建设连接东盟的现代物流中心

      3.湖南、江西——北接长江,发展成为泛珠连接长江的纽带

      4.福建——打造海峡西岸物流节点和连接长三角的桥梁

      5.贵州、四川——与西部内陆沟通的跳板

     (五)整合香港的物流软件优势与内地的物流硬件设施*

     (六)扩展信息平台,构筑泛珠地区的物流信息中心

      1.发展和完善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DTTN),使之成为泛珠地区的物流信息枢纽

      2.加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泛珠区域物流信息系统

     (七)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创新

   结语

 著者感言

 编辑委员会

本成果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CEPA框架下,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最终成果,也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的结晶。本书的研究主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区域经济联系合作发展的现实为基础,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为切入点,总结特殊区域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及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探讨我国特殊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为主要目的。本书围绕在全面实施CEPA的条件下,香港作为泛珠三角“9+2”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如何在新时期继续保持和发挥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泛珠三角的合作机制、特殊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探讨香港资本在泛珠三角地区的注入、发展和营运行为,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对泛珠三角地区资本市场结构发展变化的影响,探究了新时期香港资本对泛珠三角地区的扩张的状况和发展的趋势;揭示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对整个泛珠三角区域的影响,以及香港与泛珠三角内地省区总部经济的互补发展和利益共赢等作用。还研究了香港在泛珠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涉及香港在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合作特别是在泛珠三角信息与科技产业联系合作中的特殊作用等;分析了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对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拓展现代化物流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加大投入共同打造泛珠三角现代物流设施进行了研究。同时,本书分析了香港与泛珠三角内地省区逐步实现相互间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贸易便利化,逐步打造泛珠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加强香港和泛珠三角内地省区要素资源的全面整合,提升泛珠三角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综合竞争力等问题。总之,本书对于在CEPA下,如何发挥香港在整个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中的独特的龙头地位,突现香港在其中的引导、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使泛珠三角逐步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特殊区域,为中国整体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方案等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陈广汉等:《粤港澳经济关系走向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陈广汉主编《粤港澳区域经济整合与制度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2006年年报,2007。

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第94~99页。

Enders W.(2004),Applied Econometric time series,Hoboken:Wiley.

Kui-Wai Li(2006),The Hong Kong Economy Recovery and Restructuring,Asia:McGraw-Hill.

Moshirian F.(1994),“What Determines the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No.18,pp.495-504.

Mundell R. A.(2002),“Currency Areas,Exchange Rate Systems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Vol. 3,No. 2,pp. 217-256.

Pan,Siyu,Zhang,Guiping(2004),“On Hong Kong’s Financial Status in China-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Around Southeast Asia,No. 2,pp. 57-60.

Romer D.(1996),Advanced Macroeconomics,N.Y.:McGraw-Hill.

Woo S. Jung(1986),“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International Evidence”,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Vol. 34,No. 2,pp.333-346.

金泓汎主编《香港回归与南中国区域社会的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郑佩玉、李开云主编《“97”后香港经济社会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杨英:《香港经济新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许学强等:《香港基础设施与环境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陈广汉:《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新态势》,《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封小云:《关于前店后厂模式的再思考》,《经济前沿》2003年第5期。

张志铮:《香港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刘华、李帮贤:《资本市场与西部大开发》,《改革》2000年第3期,第58~59页。

魏后凯:《完善国家投资政策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国外汇管理》2000年第5期。

谢国梁:《香港应成为内地金融产品创新前沿》,《紫荆》2006年7月号。

王健平:《人民币离岸中心离香港不远》,2003年8月8日《国际先驱导报》。

彭淑芬:《香港:向哪儿转》,《世界知识》2006年第19期。

胡鞍钢:《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管理世界》2000年第6期。

韩立岩、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聚集: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管理世界》2006年第4期。

吉昱华、蔡跃洲、杨克泉:《中国城市聚集效应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7期。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Barro,R. and Sala-i-Martin,X.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pp.223-251.

Almeida and Kogut.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mobility of engineers in regional networks.Management Science,1999.

Benhabib J,M Spiegel. The Roles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pp.143-173.

Kokko,A. Technology,Market Characteristics,and Spillover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4,pp.279-293.

Balassa.B.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London:Allen and Unwin,1962.

赵弘主编《2007~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赵弘主编《2005~2006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李江帆、杨广:《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研究》,《2007~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赵弘:《总部经济:中国将历经三个阶段》,《上海现代服务业》2007年第3期。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6中国企业500强地域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中企联合网,2006年9月4日。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总部经济发展分析》,www.bh.gov.cn,2006年12月10日。

张鹏:《总部经济时代》,华夏出版社,2007。

陈江生:《在总部经济发展中找准城市定位》,2005年9月26日《经济日报》。

黄丽丽:《总部经济现象潮起潮动》,2005年9月26日《经济日报》。

陈国华:《广州总部经济趋利避害》,中华网,2005年12月29日。

顾大炜:《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是珠三角的必然选择》,2007年8月4日《南方日报》。

凌梅玲:《珠三角发展与总部经济》,《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8期。

《深圳建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泛珠中心》,2007年6月21日《深圳商报》。

郑春峰等:《第三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9月18日在青岛召开》,2007年8月22日《南方日报》(网络版)。

《专家会诊广州总部经济发展》,2005年12月9日《广州日报》。

丁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2004年4月23日《南方杂志》。

景体华主编《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陈建萍等:《总部经济不能只盯世界500强》,2007年9月1日《人民政协报》。

《总部经济生产使深圳长足发展》,2007年10月17日《中国工商时报》。

徐金发等:《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的总部经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逆市而动 珠江新城总部经济成效斐然》,2007年10月17日《中国工商时报》。

William A.Testa. “Headquarters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Local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J].2006,20(2):111-116.

Yukako Ono,“What Do Census Data Tell Us About Headquarters Loc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J].2006,20(2):129-141.

Alfred D. Chandler,Jr.“The Functions of the HQ Unit in the Multibusiness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 Special Issue:Fundamental Research Issues in Strategy and Economics[J].1991,(12):31-50.

薛凤旋:《香港工业——政策、企业特点及前景》,香港大学出版社,1989。

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部:《香港制造业现况与前景》,1998,第6~13页。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陈计旺:《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毛艳华:《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毛艳华:《新时期粤港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合作》,《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毛艳华、赵来忠:《泛珠三角产业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载于《200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Akamatus Kaname: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Developing Economies,Preliminary issue,No.1,1962.

Dunning,J.:The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8.

Haahti,A.J.: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uropea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8.

Tao,Z. and Wong,Y.C. Hong Kong:From an Industrialized City to a Center of Manufacturing-Related Services,Urban Studies,Vol.39,No.12,2002.

梁庆寅、陈广汉主编《200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周运源:《新时期深化澳、珠经济联系之管见》,《港澳研究》2006年秋冬季号。

周运源等:《香港在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作用》,《港澳研究》2007年春夏季号。

梁庆寅主编《2006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王威、朱先发:《旅游 旅游业 旅游政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杨小川、熊文佳:《CEPA背景下粤港旅游业的发展》,《特区经济》2006年第7期。

龚唯平:《CEPA框架下泛珠旅游合作的探讨》,《经济前沿》2005年第1期。

王平:《“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探讨》,《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左连村:《CEPA启动后的粤港澳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南方经济》2004年第3期。

张帆:《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城市》2003年第5期。

陈丽君主编《“九七”后的探讨——香港经济及其与内地经济关系》,(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

《贵州推进和谐旅游发展 2007年创收达512.04亿元》,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2008年2月22日,http://www.pprd.org.cn/lvyou/200802/t20080222_37756.htm。

《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旅游调研》2008年第1期。

《2008年广州旅游工作会议今日召开》,搜狐旅游网,2008年1月25日,http://travel.sohu.com/20080125/n254897649.shtml。

《李永清副局长在四川省2007年旅游统计年会上的讲话》,四川旅游政务网,2008年1月4日,http://www.scta.gov.cn/web/main.jsp?go=newsDetail&pid=3&cid=18&id=29728。

黄晓炎:《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两个加快,扎实推进海峡西岸旅游区》,2008年2月25日《福建旅游之窗》。

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张广端、刘德谦、魏小安:《2004~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胡春林:《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整合策略与推进措施》,《经济纵横》2004年第8期。

邓燕萍:《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策略探析》,《求实》2006年第5期。

吴水田、郭盛晖:《“泛珠三角”地区文化旅游合作探讨》,《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年第3期。

赵晓燕:《旅游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江传月:《论泛珠三角的旅游经济合作》,《消费经济》2005年第1期。

《变争抢资源为共享 大西南旅游区域协作谋共赢》,新华网,2005年8月30日。

《泛珠三角旅游合作搭建新平台》,中国旅游网2005年10月25日。

《中国商情快讯》,《香港在泛珠三角的新发展机遇》2005年第2期。

谢鹏飞等主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6》。

景体华主编《2006~2007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中国物质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06》,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

中国物质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2006》,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

中国物质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6》,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

中国物质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5~2006》,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牛鱼龙:《香港物流经典案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006中国国际物流节组委会:《首届物流全球论坛论文集》,2006。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6》,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广东省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小组:《广东省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报告》,2005。

陈广汉主编《粤港澳经济关系走向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王健:《现代物流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陈焰:《物流经济地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汪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李继东等:《华南经济圈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丁俊发:《中国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海峰、张丽立:《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

张余华:《欧美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我国的借鉴》,《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6期。

赵大英:《港澳珠大桥的客流车流量预测与功能定位》,《热带地理》2004年第4期。

曹小曙:《泛珠三角洲的经济地理格局与区域发展展望》,《中国发展》2004年第3期。

周骞、杨淘、刘鹏飞:《物流园区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查振祥:《泛珠三角空港合作的三个阶段与三种形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王向东:《珠江三角洲物流园区发展中的思考》,《物流》2003年第6期。

史邦巨:《中国物流市场现状全方位揭示》,《商贸经济》2003年第2期。

林春平:《广西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年第1期。

路辉:《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经济论坛》200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