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4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14-2015)

SSAPID:101-1230-1751-08
ISBN:978-7-5097-748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4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回顾,并对2015年经济形势走势进行了预测与研判。书中聚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领域的重点问题,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作 者: 杨松 李素芳 唐勇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摘要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编委会

 BⅠ 总报告

  B.1 2014~2015年北京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当前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一)国际经济环境总体将进一步好转

    (二)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二 2014年北京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保持相对平稳,发展步入“新常态”

    (二)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增速略有下滑

     1.投资增速稳定回落

     2.手机和网购带动消费稳定增长

    (三)部分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1.生产性服务业主导北京经济增长

     2.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快速增长

     3.文化创意产业增速提高

    (四)物价指数温和下降,住宅销售价格由升转降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回落

     2.新建住宅价格由升转降

    (五)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支出结构继续优化

     1.人均收入增幅略有提高,但仍低于GDP增长

     2.服务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三 北京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

    (一)周期波动特征:增速重心下移,波动幅度变窄

    (二)内生动力特征: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专利密度全国居首

    (三)产业结构特征:三产比重提高,内部结构优化

    (四)需求结构特征:投资消费比例更加合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更加显著

   四 北京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北京经济新常态的增长目标设定

    (二)科技创新质量不高

    (三)消费需求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投资需求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 对2015年北京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展望

    (一)对2015年北京经济各主要指标的预测

     1.经济增长平稳回落

     2.投资增幅将继续下滑

     3.消费需求增速将保持稳定

     4.通胀水平将略有抬头

    (二)2015年经济发展大势展望

     1.北京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有赖于科研体制改革破冰

 BⅡ 宏观经济篇

  B.2 主动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 2014年首都经济工作特点

    (一)“瘦身健体”

    (二)深化改革

    (三)治理城市

    (四)改善民生

    (五)协同发展

   二 首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凸显

    (一)经济增速更加平稳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四)改革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三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首都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一)从需求结构来看,应引导有效投资,挖掘消费潜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二)从产业结构来看,应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

    (三)从空间结构来看,应加快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更大尺度上破解首都可持续发展难题

   四 2015年首都经济工作重点

    (一)着力全面深化改革

    (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

    (三)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四)着力破解城市难题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六)着力促进协同发展

  B.3 北京市2014年经济发展形势和2015年展望*

   一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

     1.进一步简政放权

     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3.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4.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5.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创新步伐

    (二)首都经济稳中提质

     1.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

     2.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3.创新引领效应不断释放

     4.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加快疏解

    (三)“城市病”治理向纵深推进

     1.加强人口规模调控

     2.聚焦环境污染治理

     3.持续开展交通治堵

     4.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继续提升

    (四)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五)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二 发展思路和主要指标预测

   三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1.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2.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3.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4.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二)着力全面深化改革

     1.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稳步实施财税金融改革

     3.积极有序推进价格改革

     4.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5.深化教育和医疗改革

    (三)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1.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培育提升高端产业竞争新优势

     3.增强高端产业功能区承载能力

    (四)着力拓展释放有效需求

     1.多点支撑促进消费升级

     2.扩大有效投资支撑作用

     3.优化外贸结构

    (五)着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1.增强核心区“四个服务”能力

     2.提升城乡接合部建设和管理水平

     3.提升城市副中心和新城承载能力

     4.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5.加快薄弱地区均衡发展步伐

     6.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质量

    (六)着力破解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

     1.强化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

     2.全力治理大气污染

     3.加大交通治堵力度

     4.提升垃圾污水治理能力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3.推动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4.实施一批民生实事

  B.4 经济更加符合城市定位 减速提质态势仍将延续

   一 2014年北京市经济运行特征

    (一)经济在中高速水平稳定运行

    (二)需求动力趋于稳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1.投资增速放缓,经济增长的即期拉动有所减弱

     2.消费需求总体稳定,新型消费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三)产业运行总体稳定,行业分化特征更加显著

     1.农业稳中提质,体现更多生态效益

     2.工业运行稳步减速,提质增效特征更加显著

     3.服务业总体运行稳定,结构分化态势持续

    (四)经济质量快速提升,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二 北京市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支柱产业面临转型挑战

    (二)功能区发展现状与首都核心功能的内在要求尚有差距

    (三)经济下行中财政对于稳增长的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三 2015年北京市经济面临的环境

   四 2015年北京市经济形势预测

    (一)优化、调整、转型中产业保持稳定增长

    (二)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进程中需求稳步扩张

    (三)价格保持平稳基础上将有效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五 政策建议

 BⅢ 战略分析篇

  B.5 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战略性调整

   一 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历史演进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1949~1979年)

    (二)20世纪80年代(1980~1990年)

    (三)20世纪90年代(1990~2000年)

    (四)新世纪以来(2001年至今)

   二 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演进的特征与规律

   三 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建设现状

    (一)全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二)全国文化中心地位不断强化和巩固

    (三)国际交往中心功能进一步强化

    (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高端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四 强化和提升首都城市核心功能的战略举措

    (一)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全面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二)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加快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

    (三)坚持“双轮驱动”,提升首都文化科技影响力

    (四)加快国际一流宜居之都建设,提升对城市功能的支撑能力

    (五)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在大区域范围内承载首都城市功能

  B.6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及破解“城市病”对策研究

   一 首都功能、非首都核心功能、非首都功能

    (一)首都功能

     1.对首都功能的探索

     2.影响首都功能定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3.首都功能划分

    (二)非首都核心功能

    (三)非首都功能

     1.医疗中心功能

     2.优质教育中心功能

     3.小商品、服装、建材等商品市场交易中心功能

     4.创业中心功能

     5.旅游中心功能

   二 2014年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的进展和遇到的难题

    (一)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增项目开始得到有效控制

    (二)对存量产业实施分类管理,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加快调整、疏解或改造升级

     1.就地淘汰一批

     2.转移疏解一批

     3.技改升级一批

    (三)医疗教育资源疏解工作有序推进

     1.医疗资源疏解

     2.教育资源疏解

   三 当前北京“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人口总量过快增长

     1.常住外来人口和机械增长户籍人口成为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因

     2.新增的常住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

     3.常住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业态领域

    (二)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在城市中心区过度聚集

    (三)交通拥堵严重,缓解拥堵成效不够显著

    (四)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防控措施协调落实难,治理成效不明显

   四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破解“城市病”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准确把握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定位,确立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单和责任清单

     1.要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破解“城市病”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将疏解非首都功能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统筹安排

     2.要向社会释放明确的积极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信号,消除任何犹豫、动摇、等待、观望的心理,稳定市场预期

     3.要明确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范围和疏解的对象,列出具体的疏解清单和责任清单

    (二)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破解“城市病”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疏解与稳定、高端和低端、治标和治本等关系,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1.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要处理疏解与稳定的关系

     3.要处理好高端和低端的关系

     4.要处理好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三)建立全市统筹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及补偿机制

     1.关于土地政策

     2.关于财税政策

     3.关于补偿机制

    (四)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确立人口调控、产业优化、交通缓堵、大气污染防控等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

     1.关于人口调控及措施

     2.关于产业结构优化

     3.关于交通缓堵和道路建设

     4.关于雾霾治理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控

  B.7 “新常态”下北京企业运行新格局分析

   一 “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新环境与新态势

    (一)“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环境的变化

    (二)“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态势

   二 “新常态”下企业产业布局及运行的结构差异

    (一)企业的产业布局及特点

    (二)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企业运行的差异

    (三)民营及国有企业运行的差异

   三 “新常态”下企业运行展望与对策

    (一)围绕建设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推进各项改革

    (二)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为营造“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奠定基础

  B.8 北京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形势与“十三五”战略

   一 北京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显著

     1.服务经济格局初步确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2.产业价值链高端服务环节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相关服务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明显

    (二)创新初步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创新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

     2.服务业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

     3.第二产业创新发展主要由高技术制造业拉动,但其创新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

     4.第一产业的产业融合与创新活动较活跃

    (三)总体上仍处于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阶段,产业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二 北京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战略机遇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成为北京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现端倪,为北京产业创新并实现跨越发展和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1.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变革

     2.新的产业变革推动了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3.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为服务业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 “十三五”时期北京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一)做“新”一产

    (二)做“优”二产

    (三)做“强”三产

  B.9 首都临空经济发展形势与展望

   一 首都临空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临空经济飞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显著

    (二)临空经济继续发挥稳定北京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在“六高”中地位稳固

    (三)临空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临空经济发挥着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发展效应

    (四)临空产业依托六个重点镇,形成九大经济功能区

    (五)临空经济进入“港城一体、深化创新”发展阶段

   二 首都临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临空产业集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附加值有待提升

    (二)临空产业尚未形成深层次开发的良好格局,临空经济规模效应不明显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承接高端产业能力较弱

    (四)政府协调力度不强,临空经济发展缺乏区域支撑

   三 首都临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常态”发展阶段对首都临空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

    (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为首都临空经济发挥良好的区域效应提供了政策机遇

    (三)北京“一市两场”的国际航空枢纽格局为统筹发展首都临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国际航空枢纽竞争激烈给首都临空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四 首都临空经济展望与对策

    (一)首都临空经济将会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二)以创新为发展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错位竞争,分工协作,形成首都临空经济合力

    (四)建立首都临空经济区协调委员会

    (五)建立首都临空经济区为核心的京津冀自贸区

 BⅣ 产业发展篇

  B.10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评价

   一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

     1.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指标继续增长

     2.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趋于稳定

     3.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带动能力持续提升

    (二)产业结构

     1.传统行业持续优化升级,综合实力进一步稳固

     2.优势行业不断提速,支撑作用不断加强

     3.产业融合催生新的业态,发展潜力凸显

    (三)空间布局

     1.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格局进一步完善,集聚效益进一步显现

     2.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向功能区转化,空间分布进一步优化

     3.各区县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和特色进一步明确

     4.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奠定了未来发展基础

    (四)要素条件

     1.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优势持续强化

     2.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

     3.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进展

     4.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五)文化“走出去”

     1.文化服务贸易走在全国前列

     2.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创新破局

     3.文化国际合作更加频繁

    (六)政策体系

     1.进一步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

     2.构筑了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1+X”政策体系

     3.建立了市、区(县)两级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与服务机构

     4.逐步建立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标准化体系

   二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评价及问题分析

    (一)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常态”时期的特点

    (二)在“新常态”的总体判断下,“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B.11 2014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2014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出台及时

     1.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得到强化

     2.文化产业相关规划及时颁布

     3.基地建设推动文化贸易改革创新

    (二)文化产业产值及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长平稳

     1.文化产业产值及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呈稳步增长趋势

     2.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其他辅助服务与广告会展是文化产值的主体

     3.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与设计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增速较快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也集中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行业

     5.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与旅游、休闲娱乐等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增速较快

    (三)文化贸易进出口逆差缩小

     1.文化产品进口略低于上一年,出口大幅增长,但仍呈一定的贸易逆差

     2.印刷品(文化产品项下)、图书、报纸和期刊是进口文化产品的主体

     3.文化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产品结构内部有升有降

   二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政策细节落地较差

    (二)文化产业产值内部结构不完善

    (三)文化贸易产品层级不高

   三 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形成机制,完善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程序

    (二)深化改革,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三)深入调研,优化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

    (四)加强研究,细化文化市场及目标人群

  B.12 2014年北京市工业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

   一 2014年北京市工业运行特点

    (一)工业增长有所放缓

    (二)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三)工业质量和效益有所改善

    (四)工业布局不断优化

   二 当前工业运行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一)结构调整过程中,需防范不宜发展的行业增长出现抬头的问题

    (二)产业疏解过程中,需注重“高精尖”产业的培育

    (三)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制约着创新驱动效用的发挥

    (四)区域产业链的聚合共生性有待加强

   三 2015年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全球经济缓慢、不平衡复苏态势下,北京市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难言改善

    (二)政策环境总体利好工业发展,经济减速、产能过剩调整仍将施压工业增长

    (三)首都战略定位和京津冀一体化推进短期施压工业增长,长期利好工业转型升级

   四 2015年工业形势展望

    (一)工业增长将继续趋缓

    (二)重点行业走势分化,高端化、融合化亮点可期

     1.重点行业走势分化

     2.产业高端化、融合化亮点可期

    (三)工业效益改善有限,质量继续提升

     1.工业效益改善有限,经营压力仍旧偏大

     2.工业能耗有望继续下降

    (四)工业布局将由内向外逐步向“板块化、层次化”的空间格局演进

   五 促进工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工业结构调整中要进退并举

    (二)“高精尖”产业结构构建中,要做好规划、资金、用地等多方面引导和扶持

    (三)充分发挥中关村的创新示范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四)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促进区域产业链的聚合共生性

  B.13 2014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和2015年展望

   一 2014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在弱势中保持稳定

     1.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服务业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2.高技术制造业在弱势中保持稳定

    (二)高技术服务业经营效益稳中略升,高技术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1.高技术服务业经营效益稳中略升

     2.高技术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三)高技术产业功能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1.中关村示范区总体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2.北部研发服务带创新带动发展态势明显

     3.南部制造业产业带发展势头良好

     4.未来科技城“产城融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5.中关村科学城对全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示范作用明显

    (四)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创新创业保持活跃

     1.先行先试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2.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增强

     3.微观主体创业热情高涨

   二 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中关村示范区高技术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二)大型高技术企业税负增长快速

    (三)创新活跃程度有待提升

    (四)高技术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

    (五)产学研协作模式尚未形成

   三 2015年外部影响因素总体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

    (一)改革加快推进为高技术企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二)为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三)京津冀协作有望成为北京创新发展新契机

    (四)高技术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有助于扩展海外市场

   四 2015年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五 重点产业总体平稳

    (一)需求保持旺盛,信息服务延续快速增势

    (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服务业稳中向好

    (三)市场扩张节奏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稳中略升

    (四)调整态势延续,生物医药产业稳中趋缓

    (五)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六 功能区加强京津冀区域协作力度,产业梯次布局日趋明显

   七 政策建议

    (一)加大科技创新对高端产业功能区的驱动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

    (三)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四)加大产业技术联盟等协作创新组织的支持力度

  B.14 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下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一 新时期加快首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价值

    (一)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责任使命

    (二)支撑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三)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四)适应首都城市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

   二 北京高技术产业现状特征及问题剖析

    (一)现状特征

     1.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北京成为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区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

     4.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5.首都高技术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问题剖析

     1.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亟须提质增效

     2.高技术服务业产出效益和创新效率有待增强

     3.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4.园区同质化、碎片化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

   三 加快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思路

    (一)瞄准产业新趋势和前沿领域,打造具有技术主导权的高技术产业创新集群

    (二)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激发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

    (三)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加快空间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打造高技术产业发展优质载体

    (五)深化京津冀合作,推动北京与周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六)加快国际化发展,全面融入全球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

  B.15 提升首都服务业发展质量的思路与路径研究

   一 服务业是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服务业引领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特色优势服务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三)重点服务业功能区聚集效应凸显

    (四)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二 新时期首都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一)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是北京强化城市战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在需要

    (二)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升国际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是北京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设宜居城市的客观要求

   三 提升首都服务业发展质量的思路与路径

    (一)全面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

    (二)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三)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

    (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五)加快服务业新空间载体建设

    (六)加快服务业跨区域合作和走出去发展

  B.16 2014年北京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举措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

    (一)发展状况

    (二)财政扶持情况

    (三)产业情况

    (四)营收状况

    (五)总体评价

   二 继续建设市级示范社

   三 发展合作社联合社(会)

    (一)搭建合作社服务平台

    (二)确立联合社(会)自主办社的原则

    (三)民主推荐联合社领导机构人选

    (四)周密部署和筹备

    (五)做好组织建设工作

    (六)做实基层会员的服务工作

     1.开发网络交易平台

     2.开展资金和农资服务

   结语

 BⅤ 节能环保篇

  B.17 昌平南口风资源对北京城区空气质量的时空影响研究

   一 南口地区生态治理现状与问题

    (一)南口自然地理概况

    (二)风沙治理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

     1.对南口地区风口区位和风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

     2.南口地区产业规划定位与当地的资源禀赋错位

     3.风沙危害区的治理手段较为单一

   二 南口地区风口扬尘与高原高空沙尘对北京城区时空污染的差异化分析

    (一)南口地区风口扬尘是北京城区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南口本地扬尘与高空扬尘对北京城区颗粒物污染输送方式的差异化分析

    (三)南口本地扬尘与高空扬尘对北京城区颗粒物污染成分的差异化分析

    (四)北京颗粒物污染浓度的季节差异化与南口风口冬春季节扬尘的关联性分析

   三 研究结论

    (一)南口地区是北京中心城区的“上呼吸道”,对南口地区新风资源的过滤、净化和加湿是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一项一举多得的重要战略措施

    (二)应摒弃传统思维发展定式,对昌平的整体规划进行战略性调整

    (三)确立科学的生态经济战略,积极争取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支持

  B.18 北京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

   一 北京能源结构清洁化现状

    (一)能源供需基本特征: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自给率低和对外依存度高

     1.能源自给率低,能源缺口逐年加大

     2.电力和天然气消费快速上升,煤炭消费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二)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量和占比显著下降

     1.一次能源构成依然以煤为主,但是占比下降

     2.煤炭的最大消费部门:电力和热力生产

    (三)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交通运输以及生活消费成为能源需求增长的新动力

   二 北京能源清洁化的主要措施和政策分析

    (一)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推进能源清洁化发展

    (二)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调整

    (三)实施控煤减煤战略

    (四)增强城市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五)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

    (六)实施一批高水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和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

   三 北京发展可再生能源面对的新形势

    (一)油价大跌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二)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发展转型的根本方向

    (三)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投资的新热点

    (四)技术创新促进可再生能源成本较快下降

    (五)可再生能源规模效益逐渐显现

   四 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以技术和资金为突破口,解决北京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地域局限性

    (二)能源战略规划应该把目标和重点转向提高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水平

    (三)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四)引进区域供热技术,探索废热余热回收利用,缓解北京热源不足

  B.19 京冀密云水库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一 密云水库水源区河北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情况

   二 密云水库流域上游地区天然水资源价值的分析

    (一)支付意愿法计算密云水库流域的天然水资源价值

    (二)用效益价值法计算密云水库流域的天然水资源价值

   三 密云水库流域上游水环境容量及自净系数

    (一)密云水库流域上游地区水环境容量

    (二)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及自净系数的确定

     1.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

     2.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分析

     3.自净系数

   四 密云水库流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一)补偿成本构成

     1.直接成本

     2.间接成本

    (二)补偿计算模型

    (三)水量水质系数的确定

     1.水量分摊系数

     2.水质修正系数

    (四)补偿标准测算

  B.20 多中心建设与北京节能研究

   一 单一中心及其引发的能源消耗问题

    (一)单一中心布局引起的非理性交通需求

    (二)北京能源消耗

    (三)北京万元GDP能耗

    (四)北京近年生活能耗

    (五)北京市交通、仓储、邮政行业能源消耗

   二 北京跨区就业及其能源消耗

    (一)北京职工跨区上班的能耗

    (二)北京跨区就业引发的能源消耗

   三 降低非理性交通需求的措施及能源节约

    (一)多中心北京的主要内涵

    (二)多中心对北京市节能的影响

     1.汽油消耗的减少

     2.柴油消耗的减少

   四 建设多中心北京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多中心的概念,修正多中心规划

    (二)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弱势中心的吸引力

    (三)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四)科学规划,促进核心功能区闲置的办公楼宇的高效利用

    (五)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居民之间住房对换和多方置换

 BⅥ 财政金融篇

  B.21 北京市2014年财政运行情况与2015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 2014年北京市财政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财预算收支情况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二 2014年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呈现“高位开局、稳中趋缓”的走势,始终处于合理区间

    (二)财政收入运行体现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三)四大主体运行总体稳定

    (四)全市土地收入增幅较大

   三 2014年北京市支出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重点科目执行情况良好

    (二)统筹资金保障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1.聚焦解决“城市病”,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治理体系

     2.“有退有进”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3.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

   四 2015年财政预算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及总体安排

    (二)贯彻落实新《预算法》要求,深化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B.22 2014年北京市金融运行形势分析

   一 北京市金融运行特点

    (一)存款增速继续保持平稳,外汇存款增速高于本币存款

     1.人民币存款增速稳中有降

     2.单位存款保持较快增长,新增定期存款高于活期存款

     3.个人存款增速下滑,结构性存款依旧是个人存款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

     4.外汇存款增长总体较快,9月份以后增速略有下滑

    (二)贷款投放保持平稳,本币贷款增速高于外币

     1.人民币贷款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占主导地位,短期贷款占比大幅下滑

     3.房地产贷款小幅平稳增长,购房贷款是拉动房地产贷款增长的主力

     4.信贷投向有效支持了首都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5.外汇贷款保持较高增速

    (三)直接融资规模继续下降,低于新增贷款

    (四)贷款利率走势平稳中略有上升,债券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二 关于当前金融运行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金融体系流动性适度充裕与贷款利率高位运行存在一定背离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旧存在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应密切关注

    (四)经济增速换挡期的金融风险需高度重视

   三 政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债券融资发展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步伐

    (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细化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引导

    (三)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四)密切关注不良贷款发生的领域,将风险控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4~2015)》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吸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院内相关研究所、方迪研究院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北京市经济发展、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年度研究报告。本书对2014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回顾,并对2015年经济形势走势进行了预测与研判;本报告聚焦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领域的重点问题,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全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战略分析篇、产业发展篇、节能环保篇和财政金融篇。从内容看,本书高度关注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问题和新任务,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破解“城市病”、节能与新能源、财政与金融形势、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与生态补偿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报告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总报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2014年北京经济发展整体形势;第三部分分析了北京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第四部分提出了北京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第五部分是对2015年北京经济发展形势的总体判断和预测。总报告认为,在国际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全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北京经济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稳定增长的成绩,2014年,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3%,GDP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共12个季度维持在7%~8%之间。但北京经济也面临增长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增幅继续下滑、科技创新质量不高、投资需求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李佐军:《实现向新常态的平稳过渡》,《经济参考报》2014年12月9日。

张立群:《中国经济走向质的提升》,《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4日。

戴慧:《三中全会后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挑战与改革》,《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9期。

刘岚芳、杨永恒:《关于首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几点认识》,《趋势与热点》2015年第2期。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产业布局还需统筹优化──2014年1~3季度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4年第11期。

杨振华:《北京城市规划回眸》,《北京观察》2003年第12期。

董光器:《五十七年光辉历程——建国以来北京城市规划的发展》,《北京规划建设》2006年第5期。

陈剑:《首都城市功能提升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前线》2006年第6期。

彭兴业:《首都城市功能叠加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肖周燕、王庆娟:《我国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与人口疏解研究》,《人口学刊》2015年第1期。

苏峰:《北京城市定位的几次演变》,《北京党史》2014年第4期。

高宜程、申玉铭、王茂军、刘希胜:《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思考》,《城市规划》2008年第4期。

汪江龙:《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黄群慧、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1期。

邹昭晞:《北京市产业升级与协调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周伟:《北京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连玉明:《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谢长春:《顺义临空经济区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顺义统计信息网,2009年5月15日。

吴仰耘:《中国枢纽机场临空经济的发展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014年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市统计局,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4-tjnj/CH/index.htm。

“北京市文化创新成就”新闻发布会,http://shipin.beijing.gov.cn/index.php?id=6028&option=com_content。

《北京成为全国广告业最发达地区之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5/12/c_1110640949.htm。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首都之窗,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qtgh/t1358290.htm。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首都之窗,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qtgh/t1358295.htm。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年第3期、第16期、第27期。

Dal Yong Jin,Nissim Otmazgin,“East Asian Cultural Industries:Policies,Strategies and Trajectories”. Pacific Affairs,2014,87 (1).

北京统计信息网,http://www.bjstats.gov.cn/。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网站,http://www.bjeit.gov.cn/。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网站,http://www.zgc.gov.cn/。

中关村示范区官网,http://www.zgc.gov.cn/。

北京市科委官网,http://www.bjkw.gov.cn/。

北京市统计局官网,http://www.bjstats.gov.cn/。

首都之窗,http://www.beijing.gov.cn/。

朱燕南、冯艳、周冲、李珊珊、乔俊峰:《北京高技术制造业路在何方》,《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2011。

李琰:《中关村指数发布中关村经济“晴雨”》,《投资北京》2013年第10期。

高燕燕、张超:《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初探》,《中国信息报》2014年7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1983。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研究》,2013。

赵弘:《北京建设世界高端企业总部之都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中经社控股,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指数服务公司:《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3)》,2013。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北京市统计局:《2014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北京市统计信息网,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4-tjnj/CH/content/mV47_0309.htm。

市农委:《关于对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实行监测考核及动态管理的通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网站,http://www.bjnw.gov.cn/zfxxgk/tz/201312/t20131213_326902.html。

市农委:《关于公布2014年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名录的通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网站,http://www.bjnw.gov.cn/zfxxgk/tz/201409/t20140926_341825.html。

市农委:《关于开展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培育创建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网站,http://www.bjnw.gov.cn/zfxxgk/tz/201409/t20140926_341824.html。

北京市农研中心:《联合起来闯市场 合作共赢谋发展——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北京农经网,http://www.bjnyzx.gov.cn/picnew/201403/t20140331_331455.html。

贾丹:《基于RS和GIS的北京康庄地区荒漠化现状评价及防治》,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吴永平:《浅析北京延庆康庄风沙危害区造林技术》,《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年第1期。

孙艳红、沙磊、石健:《延庆县平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做法》,《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第5期。

丁军:《打造北京“新风资源库”》,《城乡建设》2014年第2期。

杨维西:《北京沙尘天气的沙尘来源及其治理》,《林业经济》2002年第7期。

史宇、张建辉、罗海江等:《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第9期。

史建忠、谢清:《北京地区风沙危害及对策》,《中国林业》2002年第7期。

贺然、徐伟、王棒等:《北京市典型沙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以康庄为例》,《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第5期。

宋光武、李钢、田刚等:《北京市沙尘污染研究(沙荒地部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2008年第8期。

徐伟:《北京市典型风沙危害区景观动态及驱动力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赵晴、贺克斌、马永亮等:《北京及周边地区夏季大气颗粒物区域污染特征》,《环境科学》2009年第7期。

张志刚:《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南京气象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刘杰、杨鹏、吕文生:《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插值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

王英、金军、李令军等:《北京大气污染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刘兴春:《北京市大气中颗粒物变化趋势分析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彭应登、聂磊、王军等:《北京砂石坑扬尘污染治理途径浅析》,《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3期。

郑艳婷、徐利刚:《发达国家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历程及启示》,《资源科学》2012年第10期。

张伟波、潘宇超、崔志强、张卫东:《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探析》,《中国能源》2012年第4期。

闫世刚:《世界城市清洁能源发展模式及借鉴》,《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3期。

张旺、周跃云:《北京与主要世界城市低碳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第12期。

刘荣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之能源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第2期。

李怀恩:《水资源保护的发展机会损失评价》,《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贺志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8。

赵玉山:《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水源区生态补偿及其机制构建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09。

刘玉龙、许凤冉、张春玲等:《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研究》,《中国水利》2006年第11期。

任顺邦、焦洁、时斌等:《海峡西岸经济区——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的探究》,《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5期。

王彤、王留锁、姜曼:《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体系研究——以大伙房水库流域为例》,《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第6期。

肖燕:《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王淑云、耿雷华、黄勇:《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国水土保持》,2009。

Brueckner J.K.,“Urban Sprawl:Diagnosis and Remedies,”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3(2000):160-171.

Castell M.,Cardoso G.,The Network Society:From Knowledge to Policy. Washington:Center for Transatlantic Relations,2005.

孟斌、张景秋、王劲峰等:《空间分析方法在房地产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地理研究》2005年第24期。

李昕:《炭何时让路——北京市能源消费情况的国际比较》,《数据》2011年第9期。

叶立梅、陈新国:《北京的国际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调整》,《城市问题》2003年第3期。

孙天法:《利用飞地经济促进北京多中心布局》,《时代经贸》2012年第7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查统计处:《北京市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月报》(2013年1月~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