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图书

暂缺

SSAPID:101-1219-2673-93
ISBN:978-7-5097-1895-7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部历史的理论表征深深地凝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事实证明,这一体系是中国现代化实践逻辑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对时代精神的深刻表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中国经验不仅仅具有本土意义,而且已具有世界意义。30年,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力量,在世界性的结构与秩序的调整中,我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同时我们的世界观、价值立场、主导方向、思想方法、文化精神,都深刻表明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历史维度,都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和在场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
作 者: 孙麾 汪信砚
编 辑:范迎;安书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中国哲学

 主题总论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

    (一)中国人学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人能不能读懂马克思主义的文本?

    (三)中国人能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问题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

   一 单纯“中国向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局限性

   二 “世界向度”和“中国向度”互补的研究格局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重大议题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正面启示与负面影响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化还是传统化

   三 中国马克思学:文献学还是文本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两种思想路向

   一

   二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现实性到理想性

   一

   二

   三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种价值诉求

   作为政治诉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作为学科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实践标准与实践论思维方式

    2.关于劳动价值论

    3.关于需要、需求和欲望的关系问题

   作为生活需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当下的生活世界是怎样的一种世界

    2.植根于当下生活世界深处的哲学

   阻隔、通约与超越

    1.阻隔

    2.通约

    3.超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进路

   一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及其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三个层面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整体性研究的双重可能性

   三 如何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

 中国关切

  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初探

   视角之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

    1.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2.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3.追求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

   视角之二: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完整实现

   视角之三:追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效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破解“中国问题”

   一 当今面临的“中国问题”

    1.经济领域:权力的市场化;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2.政治领域:权力对权利的践踏;“能力恐慌”;政府职能缺位、越位

    3.社会领域:公民社会不成熟;存在着社会不公平且不和谐的现象

    4.文化领域:依附性人格有余,主体性人格不足;较注重对人的控制,不够注重人的解放

   二 “中国问题”产生的根源:权力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

    1.权力结构与权力运作方式

    2.“中国问题”产生的根本世俗基础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路径

  “中国经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如何看待中国经验

   三 理解中国经验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

  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

   一

   二

  实践论和辩证法的分离与统一

   一 实践论和辩证法长期分离的问题

   二 实践论和辩证法相互脱节的原因

   三 实践论和辩证法走向统一的方法

   四 马克思的辩证实践观和实践辩证法

    1.自我对象化——我就是我的对象

    2.自我二重化——差别的内在发生

    3.自我确证——对象与自我的同一

    4.自我异化——对象与自我的对立

    5.异化的扬弃——对象与自我重新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一致性

   二 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 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民族意识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民族意识及其合法性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民族意识淡薄的问题及实质

    1.洋教条迷信

    2.儒化倾向

    3.文本崇拜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民族意识的强化与范式转换

  马克思民主思想与当前中国的民主建设

   一 30多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 马克思民主理论及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1.马克思从历史高度对于民主价值的确认和对已有民主思想精华的继承

    2.从时代高度揭示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并批判其负面价值

    3.对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规划与构建

    4.马克思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建设的启示

   三 当前中国民主建设应当着重处置的几对关系

    1.民主一般性原则适用和中国化过程的有机统一

    2.民主理想追求和民主实践活动的良性互动

    3.国家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内在协调

 世界视野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

   中国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张力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

   一

   二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

   一 中国人对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的态度

   二 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三 在世界历史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建构中的哲学对话

   一

   二

   三

  民族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

   一 汤普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 汤普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贡献

   三 汤普森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存论阐释

   一

   二

   三

   四

 思想传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四题

   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概括

   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 两种不同的研究视域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传统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思潮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初探索

   一 李大钊哲学思想实质问题

   二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1.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辩证法、共殊观萌芽

    2.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思想萌芽

    3.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统一原则的思想萌芽

   三 李大钊的国情观

   四 李大钊的中国革命道路观

    1.统一战线的最初探索

    2.武装斗争的最初探索

    3.党的建设的最初探索

   五 李大钊的文化观

    1.东西文化互补论

    2.社会主义新型文明论

    3.中国文化创新论

   六 李大钊哲学思想独特贡献与历史地位

 理论反思

  为什么不提“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辨误

   误解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误解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误解之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误解之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毫无必要的

   误解之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百年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误解之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

   误解之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学术层面上应定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

   误解之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只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重大关系问题的反思

   一 “全球语境”与“中国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视域

   二 “中国问题”、“中国立场”与“中国形态”

   三 实践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特思想资源的反思

   四 精英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

   五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方式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反思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缘由、文本依据和方法

   一

   二

   三

  “历史的终结”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命运

   一 历史与历史的终结

   二 黑格尔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

   三 作为哲学问题的“历史的终结”

   四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双重特质

  “价值重估”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再中国化”问题

   一 关于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重估”问题

   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问题视野

   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再中国化”问题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总结发言

 后记

马克思哲学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常设主办单位,联合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共同举办的一个年度学术论坛。目前,该论坛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引导和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创设和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表明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立足中国经验、把握时代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髙度自觉性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成果的集中反映——“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足迹,具有十分宝贵的学术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