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4

史学论文写作图书

SSAPID:101-1215-1578-95
ISBN:978-7-5097-7941-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适合作为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材,是作者根据其在论文指导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编写的,同时也参考了有关史学理论和史学论文写作的著作。本教材结合史学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搜集整理史料、论证考证到布局谋篇、语言润色、引用注释等各环节、各方面的学术规范要求,搜集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写作案例,并加以点评和示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焦培民
编 辑:张倩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0 史学理论

 前言

 第一讲 历史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一 中国古今史学特点

   (一)古代史学

   (二)近代史学

   (三)现代史学

  二 史学论文的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

   (二)分类

  三 史学研究的宏观方法

   (一)传统考证法

   (二)二重证据法

   (三)民族考古学方法

   (四)比较史学方法

   (五)计量史学方法

   (六)心理史学方法

  四 史学研究的普通逻辑方法

   (一)归纳法

    1.简单归纳法

    2.典型归纳法

    3.完全归纳法

    4.科学归纳法

   (二)抽象概括法

   (三)分析综合法

   (四)比较法

    1.纵向比较

    2.横向比较

    3.同类比较

   (五)求因果法

    1.求同法

    2.求异法

    3.求同求异并用法

    4.剩余法

    5.共变法

  五 史学工作者的修养与治学经验

   (一)史学工作者的修养

   (二)当代学者论治学经验

    1.胡适与严耕望的八点治学经验(胡适提出前四点,严耕望提出后四点)

    2.严耕望谈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

    3.赵馥洁谈学者修养

 第二讲 史学论文选题

  一 选题途径

  二 选题原则

   (一)价值性必要性原则

   (二)创新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可续性原则

  三 选题评价标准

  四 开题报告的审查要求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点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查事项

    1.题目

    2.题目负责人

    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选题意义和价值

    5.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6.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设想

    7.论文写作计划和内容大纲

    8.主要参考文献

  五 开题报告范例:“魏晋南北朝武散官研究”课题申请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意义和价值

    1.研究现状综述

    2.选题意义和价值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主要内容

    2.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3.重点难点

    4.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古代典籍(正史从略)

    2.现代专著

    3.学术论文

   (四)论文写作计划

 第三讲 史料搜集与整理

  一 史料分类

   (一)史料载体或形制分类

    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2.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

    3.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二)史料学术价值分类

    1.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

    2.第二手史料(非最原始史料)

  二 史料搜集的工具——目录

   (一)目录的作用

   (二)史料的目录学分类

    1.刘歆《七略》的文献分类

    2.由西晋到唐代的四部分类法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四部分类法

    4.有价值的私人藏书目录和今人整理书目

  三 史料的检索方法

   (一)纸质目录索引法

    1.顺查法

    2.倒查法

    3.抽查法

   (二)参考文献提示法或追溯法

   (三)分类阅读检索法

   (四)电子数据库检索法

   (五)电子书籍检索法

   (六)导师专家指示法

   (七)调查、考古法

  四 史料的积累、整理与保存

 第四讲 史料校勘与辨伪

  一 文献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一)脱

   (二)衍

   (三)倒

   (四)讹

    1.讳改而讹

    2.形近而讹

    3.音近而讹

   (五)标点错误

    1.不当断而点断

    2.当点断而不断

    3.点断位置错误

  二 校勘方法及用语

   (一)校勘方法

    1.对校法

    2.本校法

    3.他校法

    4.理校法

   (二)校勘用语

  三 文献辨伪的意义和方法

   (一)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二)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三)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四)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五)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六)从文体上辨伪

   (七)从抄袭上辨伪

   (八)从史实先后辨伪

   (九)从本书与作者一贯的思想观点矛盾辨伪

   (十)从称谓、制度、地理沿革上辨伪

  四 伪书的利用

  五 校勘举例:《史记》、《汉书》纪时错误分类及校补

   (一)年误

    1.相邻年误

    2.年数脱漏

    3.年号误

   (二)月误

    1.相邻月误

    2.讹字月误

    3.脱字月误

    4.脱省月份

    5.月末初误

   (三)日误

    1.月日俱误

    2.日干支俱误

    3.日天干误

    4.日地支误

   (四)《史记》、《汉书》纪时校勘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由大渐小原则

    2.时间合序原则

    3.同事同封原则

    4.少改原则

   (五)补记

 第五讲 史实考证与史观论证

  一 史实考证和史观论证

   (一)考证的定义和目的

    1.考证史事记载是否真实

    2.防止误解、误用史料

   (二)史观论证

  二 考证论证注意事项

  三 考证论证常犯错误

   (一)无证臆测

   (二)断章取义

   (三)穿凿附会

   (四)望文生义

    1.数字的望文生义

    2.人名望文生义

    3.地名的望文生义

    4.其他词汇的望文生义

   (五)以偏概全

   (六)以论代史

  四 考证不当举例一:比丘尼寻夫涉嫌虚构

  五 考证不当举例二:僧尼暴力多有误解

   (一)僧朗“逼斥道人用充军旅”问题

   (二)法智为姚兴将从征索虏问题

   (三)僧人释法建及其弟弟组织军队抵抗尉迟迥问题

   (四)北魏孝武帝西奔,沙门都维那“持千牛刀以从”问题

   (五)北齐“沙门求为战士者,亦数千人”问题

   (六)田僧超从军问题

  六 考证举例一:久不雨还是久水雨?

  七 考证举例二:景祐是皇祐之误吗?

  八 考证举例三:《舟过安仁》的安仁何在?

  九 考证举例四:清军收复平洋沙究竟在何年?

  十 影视作品史实错误考证作业要求及范例

   (一)作业内容

   (二)注意事项

    1.历史剧不是真实历史,不能要求所有情节都是真实的

    2.虚构是否合理的参考标准

    3.错误类型

    4.错误程度星级

   (三)版面及注释规范

   (四)作业举例一:晋景公不可能读到《商君书》

   (五)作业举例二:西汉无科举、户部

   (六)作业举例三:生称谥号、称错庙号

    1.生称谥号

    2.称错庙号

 第六讲 史学论文正文的顺序、层次与段落

  一 论文正文的顺序

   (一)论文正文总体要求

   (二)论文正文顺序的类型

   (三)安排论文正文顺序注意事项

  二 论文正文的层次

   (一)论文的层级设置要求

   (二)论文层次安排注意事项

   (三)层级标题及其序号

    1.标题规范

    2.标题序号的规范

  三 论文段落的定义、分类与结构

   (一)段落定义

   (二)段落类型

   (三)规范段和不规范段

    1.规范段

    2.不规范段

   (四)段落结构

  四 论文顺序、层次与段落练习

 第七讲 史学论文的前言与结语

  一 前言的内容

  二 前人成果批判性分析的写法

   (一)严格限定前人成果范围

   (二)分专题详述前人观点

   (三)注意前人成果评述的顺序与层次

   (四)避免对前人成果述而不评

  三 前言范例:《〈昭明文选〉研究》导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四 结语

  五 结语范例一:《北魏“神部”问题研究》结语*

  六 结语范例二:《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余论*

 第八讲 论文的语言、标点、注释与版面

  一 论文良好文风的要求

   (一)准确性

   (二)鲜明性

   (三)生动性

  二 论文语言方面的常见问题

   (一)说空话

   (二)文白夹杂

   (三)语言枯燥无味

   (四)过度修辞或口语化

   (五)生造、滥造概念和理论

   (六)今词古用不当

  三 繁简字、数字及缩略语

   (一)繁简字

   (二)数字

   (三)缩略语

  四 标点符号

   (一)全文标点符号不统一

   (二)引号与注释号、句号、逗号混用的处理

   (三)间隔号与小数点要注意区别

  五 引用注释

   (一)正文的引用与注释规范

    1.引用史料要精当

    2.避免重复引用

    3.征引古文必要时要加以译述解释

    4.引文宜短

    5.征引史料应准确注明出处

    6.较长段落的引用

   (二)正文注释类型

    1.按照注文内容可分释义注和引文注

     (1)引文传统注释类型(人民出版社注释格式)

     (2)引文参考文献型注释

     (3)传统注释与参考文献型注释对比

    2.按照注文位置可分文中注、文末注、页下注、章下注

    3.按照序号生成格式可分电脑自动编号加注、手工编号加注

   (三)引文和注释的基本要求

  六 页面排版

   (一)字体字号

   (二)行距段距

   (三)页眉页脚

   (四)页边距

 第九讲 学位论文附件规范

  一 标题、摘要、关键词及目录规范

   (一)论文结构(学位论文)

   (二)论文标题

   (三)摘要

    摘要举例*:

   (四)关键词

   (五)目录

  二 目录范例*

  三 图表附录规范

   (一)正文插图、插表

   (二)附录

  四 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类型

    1.期刊参考文献

    2.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二)参考文献的选择

   (三)参考文献分类

   (四)参考文献排序

  五 后记、作者简介

   (一)后记的一般要求

   (二)后记范例*

   (三)作者简介的一般要求

 第十讲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一 学位论文写作与修改

   (一)学位论文写作准备时间

   (二)导师选择

   (三)师生沟通和论文完成

  二 论文答辩

   (一)论文答辩的准备

   (二)论文预答辩

   (三)论文正式答辩

  三 论文答辩后工作

 附录一 史学论文写作范文

  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

  一

  二

  三

  四

  五

  南朝散号将军制度考辨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

   一

   二

    (一)洪水

    (二)泥沙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设置郡县的地区有超出隋代原有范围之外的,如在窟野河流域设立了麟州一州三县

    2.公私牧场占用了大量土地

    3.人民的耕地初期远比隋代少,极盛时也不比隋代多

   九

  吕太后的更年期

  中国古史分期三家说平议

   一 西周封建说平议

    (一)商周二代生产力水平、物质文化特征的相近性大于相异性

    (二)商周二代生产关系的一致性大于差异性

    (三)商周之际没有迹象表明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 战国封建说平议

    (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否意味着封建制的确立

    (二)存在于商周的井田制是否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其下的主要生产工作者“众”、“庶人”是否奴隶

    (三)商鞅变法是否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重要标志

   三 魏晋封建说平议

   四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困惑与出路

 附录二 史学学位论文主体内容评审参照表

 附录三 史学学位论文附件格式评审参照表

 附录四 史学论文写作参考书目

本书适合作为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材,是作者根据其在论文指导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编写的,同时也参考了有关史学理论和史学论文写作的著作。本教材结合史学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搜集整理史料、论证考证到布局谋篇、语言润色、引用注释等各环节、各方面的学术规范要求,搜集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写作案例,并加以点评和示范。本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尤其方便中国史方向的学生参考使用。

[1]《舟过安仁》,《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2]转自顾吉辰《〈宋史〉辩正二十例》,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古籍整理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4页。

[3]《浩斋记》、《秋夜》分别见于杨万里《诚斋集》卷74《记》、卷42《退休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诚斋集》卷35《江东集·过丫头岩》。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姚永朴:《史学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14年版。

2.李泰棻:《史学研究法大纲》,中华印刷局1921年版。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4.何炳松:《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6.陈垣:《史讳举例》,励耘书屋1933年版。

7.杨鸿烈:《历史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8.蔡尚思:《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华书局1940年版。

9.陶懋德:《史学方法大纲》,独立出版社1945年版。

10.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台湾大学出版社1952年版。

11.许倬云:《历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12.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三民书局1969年版。

13.胡秋原:《史学方法之要点》,学术出版社1970年版。

14.许冠三:《史学与史学方法》,环宇出版社1971年版。

15.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华世出版社1974年影印。

16.王尔敏:《史学方法》,东华书局1977年版。

17.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8.赵光贤:《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19.宋晞:《史学方法与论文写作》,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1.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徐有富:《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罗炳良:《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26.马卫东:《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7.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8.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9.田澍:《史学论文写作教程》,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0.申友良:《史学论文写作指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