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4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ndustry (2018)

SSAPID:101-1199-1070-00
ISBN:978-7-5201-3140-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总报告、产业篇、技术篇、应用篇、热点篇、政策篇、借鉴篇七个部分组成。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汽车正由典型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为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高科技产品,呈现与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书旨在全面展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概貌,普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理念,以期能为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等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智能网联汽车蓝皮书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主编简介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一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纳入顶层设计,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纳入国家顶层规划

    (二)地方政府、企业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三)低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市场渗透,2020年有望迎来市场爆发

   二 产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潜力大

   三 共性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四 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亟待推进

   五 辅助驾驶、特定场景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即将开展商业化应用

   六 智能网联汽车投资火爆,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七 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规划建议

    (一)加强顶层规划,协同创新,构建技术和产业体系

    (二)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破除政策法规坚冰,加强示范应用

    (四)加强基础设施协同建设,构建智能交通体系

    (五)加强军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

    (六)加强人才培养,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B.2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

   一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主体和范围

    (三)时间跨度界定

    (四)评价参照对象选择

   二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评价思路

    (一)评价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4.动态与发展的原则

    (二)评估总体思路

    (三)评估模型选择

    (四)评估指标选择

     1.环境竞争力H

     2.技术创新竞争力J

     3.基础辅助产业竞争力F

     4.生产竞争力S

     5.消费竞争力X

     6.企业竞争力Q

     7.社会竞争力E

   三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评估方法

    (一)数据收集

    (二)权重计算

    (三)结果计算

     1.权重分数计算

     2.分数标准化处理

   四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

    (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辅助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产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消费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五 小结

 Ⅱ 产业篇

  B.3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一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二)智能网联汽车定义和分级

    (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架构体系

   二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分析

    (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1.芯片/计算平台供应商

     2.先进的传感器供应商

     3.车载操作系统供应商

     4.通信设备供应商

     5.信息安全方案供应商

     6.系统集成供应商

     7.整车企业,包括传统车企和新兴车企

     8.车联网服务提供商

     9.出行服务提供商,指出行运营商

    (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特征

   三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规模

    (二)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应用情况

   四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政策法规及标准环境有待进一步培育

    (二)产业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间有效协同机制亟须建立

  B.4 智能网联汽车整车集成技术

   一 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二 中国智能网联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解读

    (二)整车集成技术新趋势

   三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及发展路径

    (一)先进的传感技术

    (二)通信定位和地图技术

    (三)智能决策技术

    (四)车辆控制技术

    (五)数据平台技术

   四 整车集成技术

    (一)环境感知

    (二)典型的自动驾驶整车集成方案

   五 总结

  B.5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子领域发展综述

   一 V2X可用的无线通信方式概述

    (一)LTE

    (二)LTE-V

    (三)WiFi

    (四)WAVE

   二 V2X典型应用场景及其对通信的要求

    (一)V2X典型应用场景对通信的要求

    (二)车车、车路通信所使用的方式

   三 WAVE

    (一)WAVE协议介绍

    (二)WAVE的优点和缺点

   四 LTE-V

    (一)LTE-V协议标准介绍

    (二)现有的LTE-V标准中对其所支持的具体业务场景的定义

    (三)LTE-V的优点和缺点

   五 两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对比

    (一)通信参数对比

    (二)现有产品

   六 未来趋势

    (一)5G通信部分性能指标及其对V2X的影响

    (二)IMT-2020(5G)推进组对V2X的重视

    (三)未来趋势

  B.6 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技术子领域发展综述

   一 高精度地图

    (一)高精度地图基本概念

    (二)高精度地图的生产

    (三)高精度地图的应用

    (四)用户端高精度地图的更新升级

   二 高精度定位

    (一)高精度定位的分类概述

    (二)高精度定位体系架构

    (三)全局独立实时高精度定位的作用

    (四)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定位应用

    (五)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

 Ⅲ 技术篇

  B.7 车内人机交互技术动态与发展

   一 发展背景概述

    (一)人机交互的发展速览

    (二)汽车显示界面的发展

   二 借鉴与创新:车内人机交互的现状

    (一)他山之石——互联网带来的发展与问题

    (二)迷途知返——定制化的车机HMI

    (三)稳中求进——多元化的车内交互

    (四)百家争鸣——碎片化的交互系统

   三 智能驾驶舱:车内人机交互的未来

    (一)多端互联,开启汽车云交互

    (二)多屏融合,打造驾车新体验

    (三)高新技术,实现更自然的车内交互

   四 结语

  B.8 车辆决策与控制技术动态与发展

   一 自动驾驶车辆系统体系架构

    (一)分层递阶式架构

    (二)反应式架构

    (三)混合式架构

   二 车辆路径规划技术

    (一)路网文件

    (二)路径规划算法

   三 车辆行为决策技术

    (一)有限状态机模型

    (二)层次状态机模型

    (三)基于多准则的决策方法

    (四)基于模糊决策的行为决策方法

   四 车辆轨迹规划技术

    (一)图搜索算法

    (二)增量搜索法

    (三)曲线拟合法

    (四)基于优化的方法

   五 车辆控制

    (一)车辆模型

    (二)车辆控制技术

  B.9 自动驾驶视觉感知技术发展

   一 自动驾驶视觉感知发展综述

    (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

    (二)产业化快速推进

   二 车载图像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一)动态图像传感器(DVS)

    (二)低照度下感知能力持续提升

    (三)像素密度持续增加

    (四)面向自动驾驶的定制化设计

    (五)动态范围持续扩大

   三 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算法发展

    (一)像素级语义分割及目标检测

    (二)基于视觉的定位与语义地图

    (三)传感器融合:从后融合走向前融合

    (四)自动驾驶视觉处理器:从通用处理器走向专用处理器

  B.10 车用雷达技术动态与发展

   一 车用雷达与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和主动安全技术

    (二)车用雷达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系统中的应用

   二 车用雷达产业技术总体情况

    (一)发展历程

    (二)车用雷达产业与市场分析

    (三)车用雷达现状与技术路线

   三 车用雷达技术发展趋势

    (一)毫米波雷达

    (二)激光雷达

   四 车用雷达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一)国外雷达产业巨头的市场与技术垄断

    (二)国内车用雷达的产业与技术发展建议

  B.11 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系统分析与发展概述

   一 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功能与基本结构概述

   二 智能网联汽车计算硬件处理平台发展情况

    (一)计算处理部分

    (二)接口通信部分

    (三)存储管理部分

    (四)V2X通信部分

   三 智能网联汽车计算软件支持环境发展情况

    (一)汽车开放系统架构

    (二)软件架构分层实现方案

   四 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B.12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动态与发展

   一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概述

    (一)汽车安全问题的演变

    (二)汽车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三)汽车信息安全相关术语

    (四)汽车信息安全特征及防护原则

   二 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现状

    (一)汽车数据安全现状

    (二)汽车网络防护现状

    (三)汽车信息安全标准现状

   三 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信息安全挑战

    (一)云端威胁

    (二)网络传输威胁

    (三)车载终端威胁

    (四)外部互联威胁

   四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发展与实践

    (一)汽车信息安全产业链

    (二)汽车信息安全防护相关策略

    (三)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发展的建议

    (一)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防护设计

    (二)构建以yuce为核心的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保障PPDR体系

    (三)安全试点示范将驱动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产业快速发展

   六 展望

  B.13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专利

   一 引言

    (一)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二)研究的局限性

   二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专利总体态势

    (一)专利申请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新专利申请速度不断增加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的总体态势

    (三)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的比较

   三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主要研发企业单位专利分析

    (一)整车厂商专利比较分析

    (二)零部件商专利比较分析

    (三)互联网企业与中国科研机构专利比较分析

   四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专利技术态势

    (一)感知方向专利分析

    (二)控制系统专利分析

    (三)计算平台专利分析

    (四)高精度地图技术专利分析

    (五)车联网技术专利分析

   五 总结

 Ⅳ 应用篇

  B.14 深度学习技术发展及其在车用机器视觉上的应用

   一 深度学习技术发展

   二 深度学习在车用机器视觉上的应用

    (一)车用机器视觉中的三类表征

    (二)车用机器视觉的具体应用

    (三)深度学习在车用机器视觉中的应用

   三 车用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 车用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建议

   五 结语

  B.15 商用车标配AEBS的应用与未来

   一 商用车AEBS简介

    (一)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二)系统测试匹配

   二 商用车AEBS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法规现状

    (二)国内外市场应用现状

    (三)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三 商用车AEBS发展展望

  B.16 特定场景下自动代客泊车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

   一 现有的交通问题及研究的必要性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 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一)研究场景

    (二)工作原理

    (三)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三 自动代客泊车关键技术分析

    (一)环境感知相关技术方案

    (二)环境分析决策技术方案

    (三)路径规划相关技术方案

    (四)车辆动力学控制算法相关技术

    (五)多对象协同执行关键技术研究

   四 总结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问题与挑战

    (三)应用前景

  B.17 共享出行推动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

   一 共享出行的崛起

    (一)共享出行典型企业

    (二)中国成为全球共享出行引领者

   二 共享出行将带来汽车和交通行业变革

    (一)共享经济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实践

    (二)共享出行的模式分析

    (三)共享出行:推动汽车产业变革

   三 智能驾驶技术应用于共享出行的中国实践

    (一)发展环境

    (二)企业实践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 总结

  B.18 军用智能车辆装备展望

   一 智能化时代的装备需求

    (一)战争形态的演变

    (二)未来军事装备的能力需求

   二 军用车辆装备发展概述

    (一)汽车开启并推动了战争的机械化时代

    (二)军事需求推动了汽车技术的发展

    (三)汽车电子化是军用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三 新时代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

   四 智能车辆装备设想

    (一)无人战车

    (二)智能化伴随保障车

    (三)联队运输车

    (四)高安全高价值特种汽车

   五 结束语

 Ⅴ 热点篇

  B.19 股权投资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融合发展研究

   一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产融结合发展的标杆

   二 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投资市场现状及特点

   三 股权投资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促进

   四 未来智能网联领域的投资热点转向

  B.20 回归价值本源 推动产业创新

   一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二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投资现状

    (一)创业公司众多,技术链条集中程度高

    (二)多数公司距离OEM较远,估值缺乏业绩支撑

    (三)底层技术有待突破,行业标准尚未定型

    (四)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市场助力尚需时日

   三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立足行业生态,以商业模式落地为基础

    (二)布局关键技术,抓住快速发展期的机遇

    (三)发掘综合团队,实现平衡发展

    (四)回归价值本源,寻找真正的优质标的

    (五)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综合体系

 Ⅵ 政策篇

  B.21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现状与展望

   一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现状

    (一)相关政策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二)政策规划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三)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尚未形成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合力

   二 智能网联汽车法规现状

    (一)多头管理,多重法规约束

    (二)部分法规滞后,束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三 政策法规发展展望

    (一)统筹布局,战略先行

    (二)创新平台,保障安全

    (三)制修订法规,解除束缚

    (四)标准建设,规范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设施保障

    (六)规范测试认证,推动测试验证工作

    (七)加强评估研究,支撑保险及认证工作

  B.22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一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概况

    (一)主要国家和地区标准法规概况

    (二)国际标准法规概况

    (三)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适用性分析

    (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制定组织

   二 标准体系构建基本考虑

    (一)面向未来技术,避免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约

    (二)以智能化为主,同时考虑智能化和网联化两条路径

    (三)立足基本国情,适应我国道路交通特点与产业需求

    (四)科学进行分类,合理确定层级、定位和适用范围

    (五)确定工作进度,加快急需标准项目的研究与制定

    (六)强化体系协调,实现与其他相关行业标准的兼容

    (七)坚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与协调

   三 标准体系建设过程

   四 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一)基本原则

    (二)建设目标

    (三)标准体系框架

    (四)近期重点工作

   五 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举措

    (一)组织建设

    (二)具体标准研究制定推进

    (三)国际标准法规制定与协调

   六 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产业与标准国际态势分析

    (二)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优势

    (三)我国发展智能汽车标准存在的问题

 Ⅶ 借鉴篇

  B.23 日本高精度地图数据平台的建设实践

   一 日本高精度地图数据平台的建设意义

   二 日本高精度地图数据平台的建设体制

    (一)SIP计划

    (二)SIP-adus

    (三)DMP公司

   三 日本高精度地图数据平台的建设过程

    (一)建设路径

    (二)阶段性成果

    (三)未来规划

   四 日本高精度地图数据平台建设的经验

    (一)政府牵头,目标明确,注重顶层设计和理论模型

    (二)产学融合,行业合作,充分考虑建设机制

    (三)跨界融合,技术创新,促进生态闭环建设

    (四)植根国内,兼顾海外,推进国际化与标准化

  B.24 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测试探索

   一 加州自动驾驶测试优势

    (一)科技创新圣地:硅谷

    (二)宽容的新技术法律法规

   二 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法规

    (一)联邦层面测试法规

    (二)加州测试法规

   三 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示范区

    (一)GoMentum Station

    (二)SANDAG

   四 加州无人驾驶路测许可

   五 美国加州测试示范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快制定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及实施细则

    (二)建立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摘要

? 本报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联合编著,是关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2018年为首次出版。? 本书由总报告、产业篇、技术篇、应用篇、热点篇、政策篇、借鉴篇七个部分组成。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汽车正由典型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为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高科技产品,呈现与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书旨在全面展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概貌,普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理念,以期能为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等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年4月6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2018年1月5日。

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李克强、戴一凡、李升波、边明远:《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汽车安全与节能环保》2017年第8期。

殷媛媛:《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研究》,《竞争情报》2017年第13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车联网白皮书》,2017。

柏麟:《智能网联汽车ADAS及V2X技术推广动态浅析》,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2017。

郭丽丽、菅少鹏、陈新、陈效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方案研究》,《汽车科技》2017年第3期。

王莹:《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关键技术问题》,《车联网&自动驾驶》2017年第5期。

李骁驰:《基于4G-LTE与WAV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平台构建与性能测试》,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李凤、房家奕、赵丽:《3GPP LTE-V2X标准进展及技术介绍》,《电信网技术》2016年第6期。

罗志锋、徐洪刚、何山:《车路互联网的底层协议-802.11p标准》,《电子质量》2011年第11期。

鲍海森:《浅析下一代车联网V2X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年第9期。

王易之:《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交互可靠性分析与应用》,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石梦凯:《面向应用的车路协同信息交互可靠性分析》,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邱佳慧、陈祎、刘珊等:《车联网关键技术及演进方案研究》,《邮电设计技术》2017年第8期。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

国家发展改革委:《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18。

Vehicle Safety Communications Project Task 3 Final Report 2005.

IEEE Std 1609.x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2010.

Shanzhi Chen,Jinling Hu,Yan Shi. Vehicle-to-Everything(v2x)Services Supported by LTE-based Systems and 5g,2017.

IEEE Std 802.11pTM—2010 Amendment 6: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 2010.

李谟秧:《汽车人机交互界面用户自定义手势设计研究与应用》,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李玉株、肖江、黄丽燕等:《基于TDO-GP2的激光测距系统设计》,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2011。

陈佳佳:《城市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决策系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李科迪:《智能汽车宏观路径规划方法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王桂平、王衍、任嘉辰:《图论算法理论、实现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高鹏:《动态限制搜索区域的带约束K则最优路径算法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钱红昇:《智能交通系统中最优路径规划算法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清华:《图论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李陆浩:《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车道级导航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任晓明等:《驾驶员状态模型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第9期。

李平凡:《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孟庆梅:《仿人头像机器人人工情感建模与实现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孙浩、张素民:《基于车辆稳态动力学特性的汽车动态轨迹规划》,《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孙浩等:《考虑全局最优性的汽车微观动态轨迹规划》,《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第4期。

付骁鑫等:《一种新的实时智能汽车轨迹规划方法》,《控制与决策》2015年第10期。

孙海涛等:《汽车动力学模型综述》。

Lavalle S.M.,Planning Algorithms,New York,NY,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Introduction to A*,http://theory.stanford.edu/~amitp/GameProgramming/AStarComparison.html.

Urmson C.et al.,“ Autonomous Driv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Boss and the Urban Challenge”,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2008,25(8):425-466.

Montemerlo M et al.Junior:“The Stanford Entry in the Urban Challenge”,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2008,25(9):569-597.

Cunningham A G et al.MPDM:Multipolicy Decision-making in Dynamic,Uncertain Environments for Autonomous Driving,201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2015:1670-1677.

Kurt A,?zgüner ü.,“Hierarchical Finite State Machines for Autonomous Mobile Systems,”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2013,21(2):184-194.

Furda A,Vlacic L.,“Enabling Safe Autonomous Driving in Real-world City Traffic Using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IEEE,2011,3(1):4-17.

Cheng H.,Autonomous Intelligent Vehicles:Theory,Algorithms,and Implementation,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2011.

Howard T.et al.,“Model-predictive Motion Planning:Several Key Developments fo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2014,21(1):64-73.

Kunchev V.et al.,Path Planning and Obstacle Avoidance for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A Review,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Systems.Springer,2006:537-544.

Elbanhawi M.,SIMIC M.,“Sampling-based Robot Motion Planning:A Review”,IEEE Access,2014,2:56-77.

Fulgenzi C.,Autonomous Navigation in Dynamic Uncertain Environment Using Probabilistic Models of Perception and Collision Risk Prediction,Institut National Polytechnique de Grenoble-INPG,2009.

Khatib O.,“Real-time Obstacle Avoidance for Manipulators and Mobile Robots”,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1985,2:500-505.

Johann Borenstein Y.K.,The Vector Field Histogram-Fast Obstacle Avoidance For Mobile Robots,Robotics and Autom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1991,7(3):278-288.

Thrun DFWBS et al.,“The Dynamic Window Approach to Collision Avoidance”,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7,4:1.

Petti S.,Fraichard T.,Safe Motion Planning in Dynamic Environments,//2005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2005:2210-2215.

Bohren J.et al.,“Little Ben:The Ben Franklin Racing Team's entry in the 2007 DARPA Urban Challenge”,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2008,25(9):598-614.

Alberi T.et al.,Odin:Team VictorTango's Entry in the DARPA Urban Challenge[J].

Stentz A.,Optimal and Efficient Path Planning for Partially Known Environments,Intelligent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Springer,1997:203-220.

Ferguson D.,Stentz A.,“Using interpolation to improve path planning:The Field D* algorithm”,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2006,23(2):79-101.

Likhachev M.et al.,Anytime Dynamic A*:An Anytime,Replanning Algorithm,//ICAPS.2005:262-271.

Ziegler J.,Werling M.,Navigating Car-like Robots in Unstructured Environments Using an Obstacle Sensitive Cost Function,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2008 IEEE.IEEE,2008:787-791.

Kammel S.et al.,Team AnnieWAY's Autonomous System for the 2007 DARPA Urban Challenge”,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2008,25(9):615-639.

Pivtoraiko M.,KELLY A.,“Efficient Constrained Path Planning via Search in State Lattices”,Research Gate,2005(603).

Howard T.M.,KELLY A.,“Optimal Rough Terrain Trajectory Generation for Wheeled Mobile Robot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2007,26(2):141-166.

Kavraki L.E.et al.,“Probabilistic Roadmaps for Path Planning in High-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Space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6,12(4):566-580.

Lavalle S.M.,“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s A New Tool for Path Planning”,1998.

Lavalle S.M.,KUFFNER J.J.,“Randomized Kinodynamic Planning”,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2001,20(5):378-4B.

Han L.et al.,Unified Path Planner for Parking an Autonomous Vehicle Based on RRT,//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1:5622-5627.

Urmson C.,Simmons R.,Approaches for Heuristically Biasing RRT growth,IEEE,2003,2:1178-1183.

Karaman S.,Frazzoli E.,Optimal Kinodynamic Motion Planning Using Incremental Sampling-based Methods,49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CDC).IEEE,2010:7681-7687.

David Hsu J.L.,“Path Planning in Expansive Configuration Spa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 &Applications,1997,09(04n05).

Kuwata Y.et al.,“Real-Time Motion Planning With Applications to Autonomous Urban Driv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09,17(5):1105-1118.

Ma L.et al.,“Efficient Sampling-Based Motion Planning for On-Road Autonomous Driving”,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5,16(4):1961-1976.

Li X et al.“Real-Time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Autonomous Urban Driving:Framework,Algorithms,and Verification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16,21(2):740-753.

Sun H.et al.,Trajectory Planning for Vehicle Autonomous Driving with Uncertainties,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ve and Cybernetics for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ICCSS).2014:34-38.

Bis R.A.,Velocity Occupancy Space: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 Dynamic Obstacle Avoidance with Sensor and Actuation Error,2012.

Melchior N.A.,SIMMONS R.Particle RRT for Path Planning with Uncertainty,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2007:1617-1624.

Brezak M.,Petrovic' I.,Real-time Approximation of Clothoids with Bounded Error for Path Planning Appl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2014,30(2):507-515.

Paden B.et al.,“A Survey of Mo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2016,(99):1-1.

Gonzalez D.et al.,“A Review of Motion Planning Techniques for Automated Vehicl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6,17(4):1135-1145.

Horst J.,Barbera A.,Trajectory Generation for an on-road Autonomous Vehicle,//Defense and Security Symposium.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2006:62302J-62302J.

Broggi A.et al.,“Autonomous Vehicles Control in the VisLab Intercontinental Autonomous Challenge”,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2012,36(1):161-171.

Fraichard T.,Scheuer A.,“From Reeds and Shepp's to continuous-curvature path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2004,20(6):1025-1035.

Glaser S.et al.,“Maneuver-Based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Highly Autonomous Vehicles on Real Road With Traffic and Driver Intera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0,11(3):589-606.

Han L.et al.,Bezier Curve Based Path Plann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 in Urban Environment,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IV),2010 IEEE.IEEE,2010:1036-1042.

Gonzalez D.et al.,Continuous Curvature Planning with Obstacle Avoidance Capabilities in Urban Scenarios,IEEE,2014:1430-1435.

Chu K et al.,“Local Path Planning for Off-Road Autonomous Driving With Avoidance of Static Obstacl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12,13(4):1599-1616.

Anderson S.J.,OTHERS.,Constraint-based navigation for safe,shared control of ground vehicles,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3.

Gray A.et al.,Predictive Control for Agile Semi-autonomous Ground Vehicles Using Motion Primitives,2012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ACC).IEEE,2012:4239-4244.

Ziegler J.et al.,Trajectory planning for Bertha-A local,Continuous Method,2014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Proceedings.2014:450-457.

Dolgov D.et al.,Path Plann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in Unknown Semi-structured Environment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2010,29(5):485-501.

Ziegler J.et al.,Making Bertha Drive—an Autonomous Journey on a Historic Route”,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2014,6(2):8-20.

Paden B et al.,A survey of mo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self-driving urban vehicl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2016:18-20.

Jihua H et al.,Vehicle longitudinal control,Handbook of intelligent vehicles:167-190.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概览》,赛尔网络市场动态,2017年6月18日。

黄桂玲:《刍议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综合策略》,《机电兵船档案》2009年第5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梆梆安全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2016)》,2017年6月12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网络安全白皮书(2017)》,2017年9月21日。

曹晓昂:《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盘点》,《汽车纵横》2018年第1期。

冯春林:《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当代经济管理》2018年第5期。

郭丽丽、菅少鹏、陈新、陈效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方案研究》,《汽车科技》2017年第3期。

李克强、戴一凡、李升波、边明远:《智能网联汽车(ICV)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7年第8期。

吕义超、陆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政策浅析》,《时代汽车》2017年第6期。

尚蛟、何鹏:《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建议》,《汽车工业研究》2017年第2期。

杨宏:《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CAN总线攻击与防御检测技术研究》,天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刘天洋、余卓平、熊璐、张培志:《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发展现状与建设建议》,《汽车技术》2017年第1期。

谢志萍、雷莉萍:《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黎宇科、刘宇:《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建议》,《汽车与配件》2016年第41期。

黎宇科、刘宇:《国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启示》,《汽车工业研究》2016年第10期。

张懿、刘焰:《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研究》,《江苏科技信息》2016年第24期。

赵福全、匡旭、刘宗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汽车产业升级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7期。

智恒阳、余俊:《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汽车技术》2016年第4期。

张亚萍、刘华、李碧钰、樊晓旭:《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标准发展研究》,《上海汽车》2015年第8期。

李克强:《智能网联与未来汽车的技术变革》,《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10期。

冯志杰、何明、李彬等:《汽车信息安全攻防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信息安全学报》2017年第2期。

王喜文:《汽车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汽车工业研究》2013年第11期。

Le Cun,Yann,and M.Ranzato,“Deep Learning Tutorial”,Tutorials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ICML'13).2013.

Berg,A.,J.Deng,and L.Fei-Fei,“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hallenge(ILSVRC),2017”,URL http://www.image-net.org/challenges/LSVRC 3(2017).

Yin,Hang,and Christian Berger,“When to Use What Data Set for Your Self-driving Car Algorithm:An Overview of Publicly Available Driving Datase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C),2017 IEE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EEE,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

《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JT/T 1094-2016)。

《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一部分:载货汽车》(JT/T 1178.1-2018)。

《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JT/T 883-2014)。

Hamdane H.,Serre T.,Masson C.,et al.,“Issues and Challenges for Pedestrian Active Safety Systems Based on Real World Accidents”,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15,82:53-60.

Uniform Provisions Concerning the Approval of Motor Vehicles With Regard to the Advanced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s.ECE R131.2014.

https://www.euroncap.com/en.

黄培培:《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实证分析》,《汽车工业研究》2002年第12期。

李蕾:《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解放日报》2016年4月8日。

李长海:《美军新作战理论的实践与启示》,《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刘卫荣:《世界军车技术发展综述》,《汽车运用》1997年第5期。

刘威:《2016年世界陆军武器装备回顾》,《军事文摘》2017年第1期。

曹伟:《以色列公布“兰博”地面无人车计划》,《国外坦克》2016年第4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发〔2015〕28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发〔2015〕40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关于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装〔2017〕53号),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4388791/c5600433/content.html。

《关于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585/n3057592/c5682754/content.html。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发〔2016〕28号),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20/c1001-28367435.html。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8/08/content_5098072.htm。

《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http://www.miit.gov.cn/newweb/n1146290/n4388791/c5960863/content.html。

《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及战略咨询委员会名单(4家/27位)》,http://news.hexun.com/2017-11-16/191662424.html。

《怀进鹏出席“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并讲话》,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397/c5347574/content.html。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zizhan.mot.gov.cn/zfxxgk/bnssj/zhghs/201605/t20160503_2021669.html。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http://zizhan.mot.gov.cn/zfxxgk/bnssj/zhghs/201702/t20170213_2163996.html。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关于智慧公路与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试点承担省份遴选结果的公示》,http://zizhan.mot.gov.cn/zfxxgk/bnssj/zhghs/201707/t20170710_2236534.html。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55号),http://zizhan.mot.gov.cn/zfxxgk/bnssj/zcfgs/201606/t20160613_2043152.html。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397/c5786920/content.html。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http://www.caicv.org.cn/base/info.html。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成立》,http://www.cadregroup.cn/newsd.aspx?id=328&tid=29。

王兆、邓湘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研究》,《汽车电器》2016年第10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 22》,https://www.iso.org/committee/46706.html。

冯屹、王兆等:《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适用性分析》,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6月。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解读》,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赵福全、刘宗巍:《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价值与优劣势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4期。

李克强、戴一凡:《智能网联汽车的现状与未来》,《学习时报》2017年4月24日。

边明远、李克强:《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汽车强国战略顶层设计》,《中国工程科学》2018年第1期。

http://en.sip-adus.jp/.

http://www.openautodrive.org/.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发展报告(2017)》,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