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54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论图书

On the Management Element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SSAPID:101-1115-7572-25
ISBN:7-80230-167-X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基础,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制度。

相关信息

丛书名:扬泰文库·经济管理系列
作 者:
编 辑:徐逢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扬泰文库》总序

 《扬泰文库》编辑委员会

 后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的研究背景

   二 研究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的重要性

   三 农业企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 研究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一)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理论创新

    (二)构建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制度结构

    (三)探讨农业企业间的经营要素配置关系

    (四)用实证分析方法总结一般性结论

    (五)探讨知识管理理论对经营要素配置的影响

    (六)构建配置经营要素的外部制度体系

   二 研究意义

    (一)为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探索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为中国国际化地配置和利用经营要素提供决策参考

    (三)为中国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地配置农业经营要素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促进中国农业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五)为农业宏观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动态

    (一)经营要素演变与分化理论

    (二)经营要素配置理论

     1.西方学者经营要素配置理论

     2.马克思关于经营要素配置的主要思想

     3.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研究

    (三)经营要素配置制度理论

     1.企业的契约理论

     2.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3.企业的管理者理论

   三 国内研究动态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

   一 本书在综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科有关企业、农业经营要素及要素配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基本理论

   二 以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以战略决策制度、产权制度、一体化经营制度和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制度体系

   三 从农业经营要素配置角度,提出了拓展农村投融资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第二章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理论准备

  第一节 关于企业的界定

   一 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的界定

    (一)科斯的观点

    (二)张五常的观点

    (三)詹森和麦克林的观点

    (四)杨小凯和黄有光的观点

   二 资产专用性理论对企业的解释

    (一)威廉姆森和克莱因的观点

    (二)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的观点

   三 团队生产理论对企业的界定

   四 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的界定

   五 博弈论对企业的解释

   六 知识管理理论对企业的解释

   七 各种理论对企业解释的评述

  第二节 现代农业企业新解

   一 经营要素契约关系论

   二 一体化配置农业经营要素论

   三 社会化、规模化、企业化配置农业经营要素论

   四 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委托代理关系论

   五 要素所有者博弈关系论

   六 学习型农业组织关系论

  第三节 现代农业企业的特征

   一 由农业特殊性引申出的农业企业特点

   二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的多样化特征

    (一)农业供给的多样性

     1.农业供给多样性选择,促进了农业的地域分工和专业化发展,形成了各具区域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

     2.农业供给的多样性选择使农业生产系统内生物关系趋于合理化

     3.农产品供给多样性为人类的永续繁衍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农产品需求多样性

     1.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细分市场,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无序化竞争程度

     2.农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将引导农业生产者选择多样性的农业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多样性需求,保证农业生产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农产品价格多样性

     1.农产品价格多样性拓宽了农业生产者的决策空间

     2.农产品价格多样性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3.价格多样性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者的经营风险,稳定地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水平

   三 现代农业企业的多样性特征是实现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的基本前提

    (一)农业供给的多样性是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的物质保证

    (二)农产品需求多样性为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

    (三)农产品价格多样性为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提供了利益保障

   四 实现农业企业的多样化促进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

    (一)实现农业供给多样性促进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

    (二)实现农产品需求多样性促进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

    (三)实现农产品价格多样性促进农业经营要素可持续配置

  第四节 现代农业企业的类型

   一 现代农业企业的分类

   二 本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独资制农业企业

    (二)合伙制农业企业

    (三)公司制农业企业

  第五节 区分农业经营要素与农业生产要素的必要性

   一 制度转轨需要强化农业经营要素

   二 农村市场化程度滞后于城市需要强化农业经营要素

   三 农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经营目标的多重性需要强化农业经营要素

   四 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征

  第六节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拓展

   一 劳动力

    (一)劳动力要素的内涵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三)农业劳动力的劳动

     1.劳动的二重性

     2.农业劳动量的测算

     3.不同劳动的差异

    (四)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

    (五)中国农业劳动力要素利用特点

    (六)劳动力要素的综合界定

   二 土地

    (一)土地在农业中的地位

    (二)土地权能

    (三)土地市场化

     1.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合理分配土地收益

     2.运用市场调节手段,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农地市场的培植和发育

     4.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三 资本

    (一)资本的内涵

    (二)资本积累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四)资本供应

   四 技术

    (一)科学技术要素与农业生产系统的有机耦合

    (二)技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三)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四)未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选择

    (五)农业科技进步的方向

     1.生物技术

     2.农业信息技术

     3.农业工程技术

     4.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五 信息

   六 管理

   七 农业企业各经营要素的关系

 第三章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配置流程

   一 农业经营要素向企业集中

    (一)获取与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

     1.宏观市场信息

     2.经营要素市场信息

     3.国家及区域产业政策信息

     4.法律信息

     5.其他信息

    (二)做出投资决策

    (三)设立企业

   二 农业经营要素在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配置

    (一)构建企业治理结构

     1.企业治理的内容

     2.企业治理与经营要素配置效率

    (二)构建企业管理系统

     1.企业管理系统与权力的分解

     2.学习型组织的经营要素配置

     3.市场原则的补充

     4.农业企业单一经营要素自身优化配置

   三 农业经营要素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农产品流通领域内的配置

   四 农业经营要素的再配置

  第二节 配置环境

   一 宏观体制环境分析

    (一)农村土地产权激励不足

    (二)各级政府并未彻底改变行政配置资源模式

    (三)宏观管理制度亟待改革

     1.传统配置农业经营要素的宏观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2.中国农业宏观管理制度的调整

    (四)法律和技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1.法律环境的变化

     2.技术环境的变化

   二 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

    (一)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加入WTO引起国内外市场变化对中国农业经营者的影响

     1.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

     2.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3.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4.对农业经营的影响

   三 自然环境分析

    (一)农业企业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二)农业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保护

  第三节 配置主体

   一 配置主体的界定

    (一)配置主体的内涵

    (二)主体产权不明晰对经营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

     1.土地产权不清晰

     2.农业技术要素投入也存在类似情况

   二 配置主体与经营要素配置效率的关系

  第四节 配置手段

   一 市场配置经营要素的机理

   二 农业企业配置经营要素的手段

  第五节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产权机理

   一 产权界定与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

   二 产权特征与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

    (一)产权的排他性

    (二)产权的可分割性

    (三)产权的可转让性

   三 产权制度安排与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

    (一)产权明晰与经营要素配置

    (二)培育产权的信用功效与经营要素配置效率

  第六节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优化组合机理

   一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优化组合的内涵

   二 人工生态系统内经营要素的优化组合

    (一)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优化组合

    (二)自然条件多样性与农业企业经营要素优化组合

    (三)农业企业经营要素优化组合的制约分析

   三 经营要素实物组合与价值组合的关系

    (一)经营要素实物组合中技术与物质组合关系分析

    (二)经营要素实物组合中物质与能量关系分析

    (三)经营要素实物组合与价值组合关系分析

   四 无形经营要素配置对要素配置结构的改造

   五 存量与增量经营要素的优化组合

  第七节 配置效率和效益模型

   一 配置效率和效益模型的理论基础

   二 配置效率和效益模型的构建

   三 配置效率和效益模型的评价

 第四章 中国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分析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与农业企业类型

    (一)计划经济模式的确立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企业类型

     1.农村人民公社是在农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由一定区域内若干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合而成

     2.国营农场是由国家投资,在国有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单位

   二 要素配置特征

   三 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一)农业发展对中国工业化积累的贡献

    (二)提高了经营要素配置效率

    (三)奠定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

    (四)冲击了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

    (五)拓展了农业经营空间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上而下通过计划控制经营要素配置

    (二)无法有效吸纳和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管理中政企不分

    (四)劳动力要素配置中普遍存在“偷懒”、“搭便车”现象

    (五)城乡分割配置经营要素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准备期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分析

   一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业企业经营模式调整

    (一)市场经济体制准备期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制度的演变

    (二)市场经济体制准备期农业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

     1.1979~1991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阶段,也是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比较低级的阶段,是试验和摸索阶段

     2.从1992~1999甚至还要延续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这是双层经营体制的中级阶段,即比较完善的阶段

     3.2000年后,到达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高级阶段或成熟阶段

   二 经营要素配置特征

    (一)农业宏观管理制度开始改革并逐渐深化

    (二)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1.在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经济组织不直接安排农业生产,只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向农民发包土地要素

     2.在家庭承包经营框架内,农民获得了较明晰的土地要素使用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3.股份合作制模式首先实现了经营要素的社会化配置和利用,以股份为纽带将分散在每个要素所有者手中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聚合在一起,发挥经营要素的规模效益

     4.农工商一体化实现了农业经营要素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等部门间的合理流动和再配置

   三 经营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一)农业经营要素配置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二)以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农村全面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必要的制度条件,也为农业经营要素全面市场化配置奠定了制度基础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确立农户的经济地位,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构造了微观基础

     2.加快了农业经营要素的流动和组合,农村要素市场开始发育

     3.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中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

     4.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改革伴随着大量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

    (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完全满足微观组织创新的要求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期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分析

   一 宏观管理制度深化改革与农业企业经营模式拓展

    (一)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期宏观管理制度的持续深化改革

    (二)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期农业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

   二 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的特征

    (一)农业公司配置经营要素的特征

     1.产权明晰

     2.管理科学

    (二)产业化配置经营要素的特征

     1.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组织的一种有效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主体之间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关系

   三 经营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一)经营要素配置效率持续提高,但增幅放缓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起步阶段,经营要素配置效率还体现在有效配置经营要素的制度体系——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基本建成了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2.市场主体得到了较充分的发育

     3.市场交易方式不断变革,交易效率不断提高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经营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制约了市场配置经营要素效率的提高

    (二)市场主体行为有待规范

     1.市场化改革要求经营要素在通过市场时,按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市场主体之间重新分配

     2.在市场化初期,各级政府只强调发展,忽视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

     3.在市场制度创新之初,市场主体更多学到的是市场经济形式,而对市场经济精髓——市场运作机制缺乏必要了解和认识,影响了市场作用的范围

   五 实证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8~2001年经营要素配置效率研究

  第四节 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期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分析

   1.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基本形成

   2.农村微观组织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

   3.市场调节价格的范围越来越广

   4.正在形成收入分配多元化格局

   5.中国全面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一 新的挑战

    (一)市场制度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缺乏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二 宏观管理体制及政策调整

    (一)宏观管理调控方向要做相应调整

     1.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2.提供专业信息服务

     3.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二)加强宏观协调能力

     1.将产品检验检疫关口前移,推行检验检疫全过程监管新模式,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2.将产品质量控制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提高出口农副产品质量

     3.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加强农业标准化、疫病疫情和农药、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建设

   三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调整

    (一)动态跟踪研究出口国市场标准、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应对

    (二)加快微观组织机构创新

    (三)调整出口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1.针对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质量管理

     2.调整产品结构

    (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第五章 经营要素配置的战略决策及决策权制度

  一 农业企业要形成清晰合理的经营要素配置思路

  二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配置制度建设

  第一节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战略决策制度

   一 现代农业企业战略决策是构建经营要素配置制度的依据

   二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战略制度建设

    (一)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战略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战略目标定位

    (三)确定战略目标必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四)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战略制度构建

     1.在农业企业内部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按照愿景管理模式,提出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

     2.借助企业文化使该愿景目标在企业员工中达成共识

     3.积极寻找合理配置经营要素的方法

   三 实证分析——陕西某企业苹果出口战略制度评价

   四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决策过程制度化

    (一)建立知识库管理制度

    (二)决策制定过程制度化

  第二节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决策权力制度

   一 现代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决策权力制度框架

    (一)经营要素所有权的明晰化界定

    (二)决策权分解及权责划分

    (三)构建合理的企业治理制度

     1.经营要素所有者的责、权、利关系界定

     2.农业企业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界定

     3.与农业企业配置经营要素相关的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及消费者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分配和制衡关系

     4.农业企业治理制度还可表述为:是将参与决定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方向的各有关人员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固化形成的制度

   二 完善独资制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决策权力制度

    (一)独资制企业决策权力制度存在的缺陷

     1.经营战略的多目标取向,冲淡了企业经营者追求利润目标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决策者协调目标的难度

     2.经营要素所有者缺位和越位并存

     3.企业经营者直接由上级任命

    (二)独资制企业决策权制度的完善

     1.通过增加其他非国有所有权来改变其单一的产权结构

     2.构建新型企业治理制度

   三 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产权制度建设

    (一)股份合作制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

     1.地域性限制

     2.股权分配带有很强的福利性质

     3.产权明晰不到位

     4.政企不分和选择范围的限制,使得在企业家的选择上不可能完全按照能力的原则进行

    (二)完善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制度

     1.通过在某一经济区域内建立股权交易市场,为股权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经营要素创造条件

     2.股权的再分配要突破福利概念

     3.产权完全明晰化

     4.发挥公司治理制度的作用

   四 公司制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产权制度建设

    (一)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

     2.企业管理者由国家委派,无法充分体现广大中小股东的意志

     3.公司治理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

    (二)完善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制度

     1.调整股权结构

     2.参考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对企业已形成的治理制度按照市场化原则和上市公司的运行规则进行彻底改造

     3.所有权多元化和企业治理制度的完善,为优选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六章 一体化经营要素配置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一体化经营要素配置的必要性

   一 农业企业自身扩张需要一体化地配置经营要素

    (一)农业企业经营要素投入的资产专用性很强

    (二)农业企业的特殊性

    (三)企业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

   二 一体化经营是化解当前农村发展深层矛盾的客观需要

   三 政府的积极推动

    (一)中国政府重视“三农”问题

    (二)农业一体化经营可以帮助政府解决“三农”问题

    (三)中国政府的支持政策

     1.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选择标准

     2.主要优惠内容

  第二节 一体化经营要素配置方式

   一 横向一体化配置

    (一)横向一体化配置的内涵

    (二)农业企业实施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理由

     1.为保证农业企业实施专业化生产

     2.为满足不断扩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

     3.为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4.为促进农业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为农业企业不断调整组织机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6.为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实现企业信息要素共享

    (三)农业企业实现横向一体化经营的方式选择

     1.农业企业之间可以采取合作方式实现横向一体化

     2.农业企业之间还可以借助竞争方式实现生产要素向经营要素配置效率高的企业集中

   二 纵向一体化配置

    (一)纵向一体化配置的内涵

    (二)农业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模式配置经营要素的理由

     1.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企业,在专业化生产中由于投入资本的专用性,导致供应方犯机会主义错误造成的经营损失

     2.为了拓展要素优化组合的空间,提高经营要素的利用效率

     3.为增强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为顺利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三)农业企业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的方式选择

     1.具有产销关系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借助资本市场,以利益为连接纽带

     2.具有产销关系的不同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纵向一体化

     3.具有产销关系的不同企业也可以通过市场关系以契约的形式连接

   三 混合一体化配置

    (一)混合一体化配置的内涵

    (二)农业企业实施混合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理由

     1.农业企业为了充分利用拥有的稀缺经营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2.降低经营风险

    (三)农业企业实现混合一体化经营的具体形式

     1.固定资产如土地等要素通过混合一体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2.农业企业将经营要素通过混合一体化配置在具有明显季节性生产及需求的不同产品上,实现均衡供应,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提高管理、技术等无形要素的配置效率

  第三节 一体化经营要素配置的制度功能

   一 一体化经营实现了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制度创新

    (一)借助于一体化经营,强化农业技术的扩散效应

    (二)借助于一体化经营,促进经营要素配置模式创新

    (三)借助于一体化经营,促进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创新

   二 一体化经营彻底改变了农村的传统生产方式

    (一)一体化经营加速了农村专业化分工分业的发展进程

    (二)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三)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三 一体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市场化进程

    (一)一体化经营培育了农业市场竞争主体

    (二)一体化经营使农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

    (三)一体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 一体化经营重构了中国农业经营的利益联结方式

  第四节 一体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一体化经营战略滞后

   二 企业扩大再生产仍未摆脱粗放型经营模式

   三 缺乏从事一体化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四 各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

  第五节 一体化经营要素配置制度的完善

   一 严格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配置经营要素

    (一)农业企业要彻底摒弃陈旧的市场理念

    (二)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配置经营要素

   二 重新调整经营要素配置的战略方向

   三 处理好与一体化经营各合作方的利益关系

  第六节 实证分析——温氏集团经营要素一体化配置*

   一 温氏集团一体化配置经营要素的历史沿革

   二 温氏集团一体化配置经营要素的特征

    (一)温氏集团一体化配置经营要素的模式

    (二)温氏集团一体化配置经营要素的思路

    (三)温氏集团一体化配置经营要素的具体做法

   三 温氏集团一体化配置经营要素的启示

    (一)实现了公司的区域规模经营

    (二)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

    (三)促进农户专业分化

    (四)形成了农业经营要素的再投入机制

    (五)有效地分散了市场风险

    (六)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七)全面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了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

     2.制定科学、可行、立足于市场的企业经营计划

     3.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标责任制

 第七章 人力资源要素配置制度安排

  一 企业无形经营要素固然重要,但必须与人力资源相结合

  二 知识被人力资源专业化地分别掌握

  三 分散于企业内部由不同成员掌握的相关知识,构成了企业不同人力资源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人力资源选择的制度安排

   一 企业选择人力资源的原则

    (一)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

    (二)配备合理性原则

    (三)全面评价人力资源原则

   二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的类型

    (一)按人力资源职能划分

     1.拥有知识性质的差异

     2.拥有知识数量的差异

    (二)按贡献和独特性双维度划分

     1.人力资源价值分析

     2.人力资源独特性分析

     3.人力资源的划分

   三 农业企业人力资源选择的方式

    (一)企业内部培养

     1.企业内部培养人力资源的侧重点

     2.农业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独特性更强

     3.农业企业选拔第一类人力资源的特点

    (二)企业从外部搜寻人力资源

     1.打破地域限制

     2.以事业吸引人才

     3.真正体现公平原则

   四 实证分析——广东温氏集团人力资源选择

  第二节 人力资源积累的教育制度分析

   一 构建农业基础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二 中国农业基础教育的性质

    (一)教育的内涵界定

    (二)教育的分类

    (三)教育的性质

    (四)教育的特殊性

     1.投资周期长

     2.教育的公益性特征

    (五)教育产业的发展思路

   三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现况分析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数据指标设计

     1.从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层次,按城镇、农村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从教育总经费及其来源分析

    (四)总量分析

    (五)结构分析

     1.城乡文盲率差距明显

     2.小学教育城乡和地区差距较小

     3.教育程度在初中阶段出现转折——差距扩大

     4.到了高中阶段,差距更加明显

    (六)教育经费分析

   四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基础教育制度的构建

    (一)重新界定农业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

    (二)调整教育资源配置

    (三)基础教育组织创新

  第三节 人力资源积累的制度安排

   一 农业企业知识积累机制

    (一)农业企业知识类型

     1.默会知识

     2.明晰知识

    (二)农业企业知识积累过程

     1.农业企业知识的吸收

     2.知识的保持

     3.知识的共享

     4.知识的转移

   三 构建学习型团队

  第四节 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制度安排

   一 所有者与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1.所有者的目标函数

    2.企业家的目标函数

    3.所有者的定价

    4.所有者定价还要考虑风险因素

   二 所有者与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三 所有者对企业家的激励制度安排

    (一)市场竞争激励制度

    (二)报酬激励制度

   四 所有者对企业家的约束制度安排

    (一)责任约束

    (二)道德约束

   五 企业家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

 第八章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的外部环境优化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 市场体系的界定

    (一)市场体系的内容

    (二)农产品市场的特征

    (三)市场配置经营要素的效率标准

   二 市场机制的着力点

    (一)价格机制

     1.价格机制如何配置经营要素

     2.改变政府影响价格的方式,严格按照WTO有关规定行事

     3.打破部门、地区和行业垄断、条块分割管理的局面,实现经营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自由流动

     4.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市场信息传递的真实性

    (二)竞争机制

     1.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经营要素的配置效率

     2.竞争机制可以保证每个参与者具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3.真正体现优胜劣汰效应

    (三)信用机制

     1.信用对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2.目前存在信用危机的表现

     3.加强道德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自律

     4.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

     5.建立信用信息库

     6.加强对市场监管

   二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一)继续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适应入世需要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的重点

   三 农业经营要素市场建设

    (一)土地市场建设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

    (三)资本市场建设

    (四)信息市场建设

    (五)技术市场建设

    (六)企业家市场建设

  第二节 继续加强法律保障体系建设

   一 农业经营要素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

    (一)完善立法体系

     1.尽快出台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具有基本法性质的以规定保护私人财产为目的的新《民法通则》

     2.其次,进一步完善以土地承包法为中心的农业经营要素配置的相关法律制度

     3.尽快形成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农产品批发市场条理》等在内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按WTO规则改造现有法律体系

   二 强化农业经营要素相关法律的实施

    (一)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

    (二)规范执法行为

     1.规范执法主体

     2.制定执法制度

     3.强化执法队伍的职业培训和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

     4.执法工作与立法工作应协调一致

     5.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率

    (三)改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制度改革

   一 中国投融资制度改革的取向

    (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投资环境

    (二)重塑农村产业,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1.农村资源开发重点的转移

     2.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农村经营要素进行重新配置

   二 引入增量、激活存量

    (一)引入增量

     1.引入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二)激活存量

     1.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

     2.推动经营机制创新

  第四节 加速转换政府职能

   一 政府转换职能的迫切性

    (一)加入WTO后,履行协议中有关政治体制改革承诺的需要

    (二)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需要

   二 解决政府职能“三位”问题

    (一)按照WTO规则调整政府职能

    (二)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政府职能

     1.为社会提供必需、足量和高质量的公共产品

     2.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

     3.根据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要调整行使职能的方法

 前言

本书立足于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基础,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制度,提出了以农业企业战略决策及决策权制度、一体化配置要素制度和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等为主要内容,配套优化市场制度、法律制度、投融资制度及政府职能转换等外部环境的农业企业经营要素配置制度体系,以期为提高农业企业经营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1]温铁军:《21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新西部》2001年第1期。

[2]〔英〕威廉·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商务印书馆,1963。

[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

[4]〔英〕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2。

[5]〔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

[6]〔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商务印书馆,1997。

[7]〔美〕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8]〔美〕索罗:《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上海三联书店,1989。

[9]〔美〕里查德·豪伊著:《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美〕平狄克等:《微观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德〕马克思:《资本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2]〔法〕魁奈:《魁奈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1984。

[13]〔德〕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86。

[14] [15]〔德〕艾瑞葆:《农业经营学概论》,农业出版社,1990。

[15]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16]〔德〕布林克曼:《农业经营经济学》,农业出版社,1984。

[17]张维迎:《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发展》,《经济研究》,1994年第11期。

[18]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第1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9]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0]郑海航:《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1]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研究课题组:《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运行机制若干问题的研究——对山东周村、河北遵化36家股份合作企业的个案调查与问卷分析》,《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4期。

[22]傅晨:《论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的起源》,《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2期。

[23]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10期。

[24]张襄英等:《跨世纪选择——中国农业企业化发展战略研究》,陕西科技出版社,1997。

[25]曹正汉:《寻求对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市场分工的不完备性与企业的功能》,《经济研究》,1997年第7期。

[26]Coase,R.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3,1960。

[27]张五常:《企业的合约性质》,《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1。

[28]Jensen,M.C.and Meckling,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3,No.4(Oct.1976)

[29]〔澳〕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经济学——兼并、协约和策略行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

[32]〔美〕盖瑞·J·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2。

[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

[35]牛刚等:《论农产品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年第3期。

[36]农业部:《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农业部第39号令,1997,12,25。

[37]〔美〕西奥多·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3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40]牛刚:《关于中国农地市场化问题的思考》,《新疆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41]马费成等:《信息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2]〔丹麦〕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3]〔美〕加里·利贝卡普:《产权的缔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4]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5]黄立军等:《不发达地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选择和基本途径探索》,《宁夏农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46]牛刚:《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合作研究》,《世纪之交的新疆农业论文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

[47]朱希刚:《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8]鲁志国:《制度变迁与技术变迁:谁是经济增长核心因素——兼评诺斯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理论的有效性》,《南方经济》,2002年第4期。

[49]〔美〕埃瑞克·G·菲吕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出版社,1998。

[50]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综合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12期。

[52]董树荣:《中国农村改革风云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回顾》,《文史精华》,1999年第1期。

[5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54]农业部软科学办公室:《农业经营制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5]牛刚等:《新疆棉花产业化的总体构思与配套措施》,《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10期。

[56]尹云松:《股份合作制是一种现代企业制度吗》,《中国农村观察》,1995年第1期。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8]王松霈:《试论中国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经济研究》,1980年第7期。

[5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人民出版社,2000。

[60]梁鹰:《中国能养活自己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61]董雷:《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公司+农户”》,《经济日报》1993,7,8(2)。

[6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200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0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3。

[63]国家统计局:《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003。

[64]葛志荣:《世界贸易组织系列读物——〈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理解》,农业出版社,2001。

[65]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华检管理咨询中心HACCP教材编写组:《新疆HACCP培训教材》,2003。

[66]于桦:《发挥优势打破壁垒,全力促进山东农副产品出口》,《国门时报》,2003,4,10。

[67]余光胜:《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知识理论(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3期。

[68]牛刚:《加入WTO对新疆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新疆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69]〔英〕约翰·L·汤普森:《愿景领导—战略规划之新思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0]白林等:《只因“粉红女士”“难看”到手的国际订单飞了》,《新华网》2002,1,6。

[71]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所:《农村财产关系的大变革》,《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2]牛刚:《合作经营的一种新形式——温氏集团实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73]牛刚:《“公司+养殖户+推销户”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广东温氏集团实证分析》,《论增加农民收入的成功之道(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74]陈丽君等:《人力资本混合雇佣模型理论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3期。

[75]吕建秋:《从温氏集团看农业科技产业与农业企业制度创新》,《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年第4期。

[76]牛刚等:《财政支持中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77]吕三元:《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人民教育》,2002年第2期。

[78]唐京:《知识类型与知识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2期。

[79]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0]芮明杰:《产业致胜——产业视角的企业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81]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12.

[82]张春霖:《企业组织与市场体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84]〔奥〕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85]黄慧群:《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6]茅于轼:《谁妨碍了我们致富》,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87]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88]柯炳生:《WTO与中国农业简明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89]〔德〕柯武刚等:《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

[90]雷海章:《农业不是弱质产业——农业保护之我见》,《调研世界》,2002年第1期。

[91]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2]张吉国:《WTO农业标准与中国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4期。

[93]闵耀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6期。

[94]牛刚等:《新疆农用地市场研究》,《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95]陈孝兵:《中国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两个问题》,《经济学家》,1998年第4期。

[96]王双进等:《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农村信息市场建设》,《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

[97]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

[98]王乐君:《WTO规则与中国农业立法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期。

[99]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法制建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00]史清华等:《现阶段农民法律素质与法律意识分析——对山西省农民政策法规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2期。

[101]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法制建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02]茅于轼:《教育是不是产业》,《工商时报》,2000,2,21。

[103]茅于轼:《民办小额贷款基金的发展经验与启示》,《发展》,2001年第9期。

[104]杜晓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8期。

[105]曾强等:《政府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初探》,《经济研究》,1998年第8期。

[106]林毅夫:《新农村运动》,《今日中国(中文版)》,2000年第3期。

[107]关锐捷:《丛论华夏农村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08]安德鲁·坎贝尔等:《核心竞争力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09]伍山林:《企业性质解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10]贾生华等:《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11]陈佳贵:《现代管理综合专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2]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13]〔日〕宫坂纯一:《报酬管理——工资与动力》,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14]李健:《公司治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15]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16]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成长的经验——中国绩优大企业案例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117]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6。

[118]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19]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书店,1995。

[120]王泽彩:《企业家职业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21]巴顿:《知识与创新》,新华出版社,1998。

[122]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投入与财税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3]廖理等:《探求智慧之旅——哈佛、麻省理工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4]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5]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26]王荣武等:《温氏模式与中国大农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127]牛宝俊等:《“三温一古”养鸡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期。

[128]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9]王则柯:《激励机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130]马克·洛:《美国公司财务的政治根源——强管理者弱所有者》,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131]Abraham Neyman. Cooperation in Repeated Games When the Number of Stages is not commonly Known. Econometrical,Vol.67,No.1,1999.

[132]Alchian,A.A. and Demsetz,H. 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2,1975.

[133]Bertil Ohlin.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134]F.Hayek,The Constitution of Liker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1960.

[135]David J.Clli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36]Douglas H.Steves,Chris Edmondson-Yurkanan,Mohamed Gouda. Properties of secure transaction protocols. Computer Network and ISDN system(1997)1809~1821.

[137]Fama,E.F.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April 1980.

[138]Fausto Guzzetti. Landslide hazard evaluation:a review of current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 multi-scale study. Central Italy Geomorphology 31 1999.

[139]Fudenberg,D. and J.Tirole. Game Theory. MIT Press,1991.

[140]Howard Beck. Agricultur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ing object databases Java,and CORBA.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32(2001).

[141]John Quiggin. Common proper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Vol.26(1995).

[142]Jurgen Oestereich. Land and property rights:some remarks on basic concepts and general perspectives. Habitat International 24(2000).

[143]Murphy,Kevin J. Incentives,Learning,and Compensation: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Managerial Labor Contract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7.

[144]North,D.C.,and Thomas,R.P.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145]Penny-Anne Cullen Contracting,co-operative relations and extended enterprises. Technovation 20(2000).

[146]Raanan Weitz. From Peasant To Farmer A Revolutionary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3.

[147]Ralph E. Townsend Beyond ITQs:property rights as a management tool. Fisheries Research 37(1998).

[148]Robert Gibbons. A Primer in Game Theory,Harvester Wheatsheaf,1992.

[149]Rob Goffe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anaging Peopl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50]Steve P.Fraser,William W.Jenningsb,David R.King 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for individual investors:the impact of the present value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 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 9(2000).

[151]Argyris,C.,Knowledge for Action:A Guide to Overcoming Barrier to Organizationd Change,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3.

[152]Walter J.Salm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53]Williamson,O.E. The Modern Corporation:Origins,Evolution Attribut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1981).

[154]Zoltan J.Acsa,Randall K.Morck Bernard Yeung. Entrepreneurship,globalization,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7(2001).

简 介:本书在分析农产品营销活动对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改进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交易效率改进、农产品市场需求特征与消费选择行为变化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等视角,阐述和论证了构建农产品新型营销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必要性,并构建了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基本框架,然后侧重对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中最为重要而目前又最为薄弱的三个方面,即分销系...

作者: 周发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