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儒道研究(第三辑)图书

SSAPID:101-1106-8378-05
ISBN:978-7-5097-8660-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研究儒家道家的义理和发展史,探讨儒家道家在历史上彼此影响的过程及其对于各自思想形态的影响,儒家道家思想的现代演化,儒道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以及儒教和道教的相关理论问题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卢国龙 赵法生
编 辑:卫羚;周志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中国哲学

 专题研究

  全真宗旨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小中华”意识:大明恩情?抑或朝鲜主体意识的萌生?

   一 “小中华”与大明

   二 朝鲜视野中“中华”之内涵

   三 主静的思维倾向——朝鲜“小中华”意识的思想根源

   结论:明清易代是契机,还是动力?

  元魏末年政治冲突中的文化整合*

   一 北魏四姓与“勋臣八姓”——身份界定背后的利益角逐

    (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阀阅制度的源流

    (二)“详定北人姓”——士族身份的重新划定

    (三)“勋贵八姓,一同四姓”——文化身份与政治利益

   二 六镇之叛——制度的失衡与认同的失败

    (一)“高阙戍主,率下失和”——六镇叛乱烽火

    (二)“盛简亲贤,拥麾作镇”——爪牙之设的由来

    (三)“将士之情,莫不解体”——制度易失衡

    (四)“雅爱本风,不达新式”——文化难认同

 文化与认同

  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与世界文明的新重心

   (一)

   (二)

   (三)

   (四)

  靠而不信:广西瑶族道教认同研究

   一 瑶族道教概述

   二 笃信神奇——瑶族道教的仪式与认同

   三 瑶族道教的社会参与和认同

   四 边缘与归属——瑶族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结语

  分化与叠合现象中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

   一 神圣性的分化与文化符号的凸显

   二 神圣性叠合中的文化认同的建构

   三 分化与叠合现象中的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模式

    (一)儒教文化身份符号的确认

    (二)儒教文化身份认同建构中的神圣性流转

    (三)分化与叠合中文化符号在身份认同中的象征作用

 道家与道教

  道教“六天”概念的形成及发展

   一 东晋《上清经》的思想之中“六天”的概念与佛教的六天的概念

    (一)

    (二)

    (三)

    (四)

   二 东晋、南北朝时期《上清经》之中所见“六天”的概念

   三 《灵宝经》之中所见的“六天”的概念

   结语

  “丹道与《易》道”刍论

   一 《易经》是丹道的理论基础

   二 古代内丹家对《易》道的重视

    (一)清代内丹家刘一明*的对《易》道的重视

    (二)民国内丹家徐颂尧*写作《易学发隐》阐真丹道

   三 以《易学发隐》为例刍论“《易》道与丹道”

    (一)《易》道与丹道共有之“和合”旨趣

    (二)丹道契《易》道、《易》道通丹道

 乡村儒学

  乡贤、乡贤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一 贤人与圣人

   二 乡贤、乡绅与儒家文化

   三 弘扬乡贤文化的现代意义

   四 乡贤文化的世界视野

 儒学研究

  张皇师道

   一 “出为帝王师,处为天下万世师”

   二 以见龙为家舍

   三 反身而万物一体

   四 王艮师道观之评价与影响

  儒者之隐与道家之隐

   一 《论语》中的隐士

   二 儒者之隐

   三 道家的隐者

   四 儒道的结合

  论苏洵伦理思想的三重蕴含

   一 奇才为用:人才观念

   二 智信并用:德性主张

   三 义利相用:功利主义

深入研究儒家道家的义理和发展史,探讨儒家道家在历史上彼此影响的过程及其对于各自思想形态的影响,儒家道家思想的现代演化,儒道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以及儒教和道教的相关理论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