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yber Rule of Law in China (2018)

SSAPID:101-1086-2020-25
ISBN:978-7-5201-3879-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7年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整体状况、网络安全标准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体系构建、网络安全法治、网络犯罪、网络战争、网络舆情治理、社交媒体平台责任、互联网国际贸易、互联网生态治理、跨境数据流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对人民法院庭审公开、警务公开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并对未来网络法治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网络法治蓝皮书
编 辑:关晶焱;赵瑞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网络法治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基本子库

 Contents

 Ⅰ 总报告

  B.1 中国网络法治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2018)

   一 国家治理:互联网推进国家治理手段现代化

    (一)司法信息化

    (二)“互联网+”政务

   二 网络安全:出台多项《网络安全法》配套规定

    (一)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二)网络人才培养

    (三)网络产品和服务

    (四)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五)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七)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三 信息服务:内容监管为主线,平台治理差异化明显

    (一)信息内容监管依旧是治理重点

    (二)信息服务“实体”与“程序”监管并重

    (三)监管服务延伸至内容从业人员

    (四)针对不同平台特点分类立法

   四 产业发展:适应市场变化,促进不同业态健康发展

    (一)首次增设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条款

    (二)电子商务立法偏向细分领域

    (三)持续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

    (四)加强互联网域名管理

    (五)包容审慎,有效监管共享单车

    (六)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五 网络法治趋势展望

    (一)2017年网络法治特点

    (二)2018年网络空间立法展望

   六 附录

 Ⅱ 专题报告

  B.2 以网络安全标准化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

   一 法规政策要求

   二 《若干意见》编制原则

   三 《若干意见》编制主要内容

   四 十大重点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标准工作机制缺乏统筹协调

    (二)标准与产业应用脱节

    (三)国内制标受制于国际规则,成为国外企业关注重点

    (四)对制定强制性标准存在定位错误

    (五)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交叉重复矛盾

    (六)编制程序烦琐导致标准老化滞后

    (七)标准文本不能广而告之

    (八)缺少强有力的标准实施机制,很多标准停留于一纸空文

    (九)国际标准化人才缺乏,国际话语权不高

    (十)标准工作资金保障不足

   五 结语

  B.3 关于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一 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是网络安全立法的核心

    (一)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保护关键基础设施

    (二)关键基础设施概念的界定

   二 域外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立法的制度架构——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立法的基本思路

     1.保护私有关键基础设施的立法思路

     2.促进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的立法设计

    (二)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的实施框架

     1.建立政府和行业的协作机制

     2.制定键基础设施保护计划

     3.设立信息共享和分析中心

     4.授权国土安全部认定关键设施、评估漏洞风险和确定优先防护措施

     5.制定网络安全框架

   三 关于落实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领导体制

    (二)进一步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的认定制度

    (三)进一步细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特别保护制度

    (四)进一步构建政府和企业之间网络安全协作机制

  B.4 构建我国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体系

   一 国家关键数据资源辨析

    (一)如何理解“重要数据”

    (二)如何理解个人信息

    (三)小结

   二 《网络安全法》中对数据安全保护的三个层次

    (一)数据安全保护三层结构

     1.数据安全(data security)

     2.个人信息保护(data protection)

     3.国家层面的数据保护

    (二)检视《网络安全法》关于数据的主要规定

    (三)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解析

     1.数据出境控制措施的国际趋势

     2.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实现平衡

     3.科学的评估设计

   三 完善国家关键数据资源的设想

    (一)总体结构设想

    (二)重要数据安全保护维度构建

     1.重要数据的质量、持续更新、准确度

     2.重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3.重要数据在使用、流转过程中的可信可控问题

   四 简短的结语

  B.5 互联网新闻治理中社交媒体的平台责任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社交媒体平台责任的框架与规则

    (一)社交媒体平台责任框架的演进:从间接责任到主体责任

    (二)社交媒体平台主体责任框架下的规则梳理

     1.政府事先许可,平台遵循入门政策

     2.政府设定标准,平台承担普遍性监控义务

     3.政府属地管理,平台联动执行

    (三)社交媒体平台主体责任体系的特征

     1.价值取向:信息审查目标以安全为最高追求

     2.法律地位:网络平台扮演行政相对人与信息监管者的双重角色

     3.管理措施:严格的网络平台属地化、区块化管控体系

   三 社交媒体平台主体责任体系建立根据

    (一)安全利益的转向:平台权力商业利益化的应对策略

    (二)平台责任的扩张:监管部门网络时代的力有不逮

    (三)属地化区块化管理:工业时代的制度惯性

   四 社交媒体平台主体责任适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安全利益可能损害表达权利

    (二)增强平台责任反而导致技术权力扩张

    (三)传统管理手段忽视网络时代特点

   五 社交媒体平台主体责任体系的完善

    (一)增加新闻信息审查标准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二)合理设置社交媒体平台的主体责任

    (三)统一垂直管理并丰富监管手段

   六 结语:设计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治理方案

  B.6 后真相时代情绪化网络舆情监管

   一 情绪传播大于事实传播

   二 情绪化网络言论对舆情危机的催化作用

   三 后真相时代情绪化表达失范的原因

   四 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B.7 互联网时代被遗忘权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

   一 被遗忘权从民商法领域向刑事司法的回归

    (一)被遗忘权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

    (二)被遗忘权在民商法领域的实践运用

    (三)封存犯罪记录:刑事司法领域被遗忘权的原始样态

   二 刑事司法中被遗忘权的适用空间

    (一)已被定罪之罪犯的被遗忘权

    (二)被害人的被遗忘权

    (三)无辜者的被遗忘权

    (四)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被遗忘权

   三 刑事司法中被遗忘权与其他权利或法益的冲突和解决

    (一)可能与被遗忘权产生冲突的权利或法益

    (二)冲突的解决:刑事司法中被遗忘权的适当限制

   四 我国刑事领域被遗忘权的现实与未来

    (一)刑事领域被遗忘权的现有基础

    (二)我国刑事领域被遗忘权的发展前景

  B.8 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的中国方略

   一 国际规则博弈已成为网络空间的焦点问题

   二 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

   三 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四 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的中国对策

    (一)进一步树立我国作为负责任网络大国的国际形象

    (二)大力加强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的理论研究

    (三)加强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的实践引领

    (四)完善与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相关的机制体制建设

    (五)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网络空间国际法领域高端专业化人才培养

  B.9 《电子商务法》法律责任相关规定及其解读

   一 妥善处理本法内部、外部相关责任条款的协调与衔接

   二 关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三 强化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四 关于罚款数额设置,充分考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

   五 关于法律责任设置的类型化

  B.10 万物互联时代的民事诉讼体制再转型

   一 背景:民事诉讼体制再转型的现实必要性

   二 瓶颈:古典交易安全观的方法论困境

   三 对策建议: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的交易安全体系

    (一)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市场主体之间建立连接

    (二)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法律关系变动与交易安全体系更新的联动

  B.11 关于网络犯罪协同立法的研究报告

   一 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

   二 我国网络犯罪的协同立法现状

    (一)我国网络犯罪治理主体

    (二)我国网络犯罪治理的法律法规依据

     1.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2.微观层面的法律法规依据

      (1)以侵害行为为中心:刑法立法模式的缺陷

      (2)以“情节严重”为依据:定罪与量刑标准的缺陷

   三 网络犯罪治理的域外协同立法经验

    (一)《公约》对网络犯罪的规制

     1.有关计算机数据和系统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的网络犯罪规制

     2.计算机相关的网络犯罪规制

     3.与内容相关的网络犯罪规制

     4.与侵犯著作权及相关权利相关的网络犯罪规制

    (二)其他国家对网络犯罪的协同规制

     1.德国对网络犯罪的协同规制

      (1)对于有关数据的网络犯罪的规制

      (2)对其他的网络犯罪的规制

     2.日本对网络犯罪的规制分析

      (1)电磁记录有关网络犯罪的规制

      (2)其他网络犯罪的规制

   四 我国网络犯罪治理协同立法的主要方向

 Ⅲ 调研报告

  B.12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生态治理

   一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产业特点

    (一)数据爆炸带来的经济基础

    (二)用户黏性带来的市场活力

    (三)多样场景带来的风险挑战

   二 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安全风险

    (一)技术成为“双刃剑”,网络风险直接危及关键基础设施

    (二)产业化运作,利用灰色地带逃避制裁

    (三)多场景衍生复杂型黑产,实名制面临风险挑战

    (四)安全防护能力亟须提升,政企网络应用成为重灾区

   三 互联网生态治理的企业实践

    (一)腾讯安全生态架构及理念

    (二)积极推进安全技术创新,提升防护能力

     1.打造安全矩阵

     2.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3.AI驱动下,反诈骗成效显著

     4.物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建立

    (三)加强治理平台信息,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1.开展网络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

     2.打击网络谣言,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1)微信开放辟谣能力,强化权威第三方合作

      (2)智能查询和谣言提醒

      (3)辟谣公示及安全教育

      (4)新媒体平台的辟谣创新及应用

     3.治理假冒侵权信息,助力品牌维权

    (四)重视承担社会责任,倡导青少年保护

     1.未成年上网保护体系的建设

     2.加强青少年网络保护研究

    (五)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网络安全素养

   四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生态协同治理的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构建覆盖更多、效率更高的协调体系

    (二)优化政企合作,构建优势互补、协同促进的治理机制

    (三)加强行业自律,发挥标杆企业、示范案例的引领作用

    (四)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适用、生态模式研究

    (五)动员全民参与,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社会监督的力量

  B.13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现状与激励机制

   一 网络安全产业的内涵和范畴

   二 国内外网络安全产业现状与问题

    (一)国外网络安全产业现状

     1.安全行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安全产业市值一路攀升,市场格局保持相对稳定

     3.网络安全需求不断扩展,网络安全市场供不应求

     4.通过政企合作安排,推动网络安全企业快速发展

    (二)国内网络安全产业现状

     1.国内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格局以产品为主导

     2.重点城市加快产业布局,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

     3.安全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企业融资高度活跃

     4.安全企业并购和战略合作增多,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5.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上升到战略高度,高校企业共同发力

    (三)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面临的问题

     1.网络安全产业促进型立法的缺失

     2.网络安全产业政策激励措施的滞后

     3.市场竞争秩序和创新活力有待培育

   三 国外网络安全产业激励措施

    (一)不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激励措施例举

     1.美国网络安全产业促进措施

     2.以色列网络安全产业促进措施

     3.英国网络安全产业促进措施

     4.俄罗斯网络安全产业促进措施

     5.欧盟及日本、澳大利亚的网络安全产业激励措施

    (二)国外网络安全产业激励措施的特点

     1.以法律为保障,促进网络安全产业稳定增长

     2.国家安全战略为导向,宏观指引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3.通过政府引导和调控,激励网络安全产业壮大

     4.积极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和精英人才

   四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困境与立法、政策激励措施

    (一)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困境

     1.网络安全整体投入不足

     2.网络安全产业链整体水平不高

     3.网络安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4.网络安全产品市场需求有待拓展

    (二)制定网络安全产业促进型的立法

     1.我国制定网络安全产业促进型立法的必要性

     2.我国制定网络安全产业促进型立法的可行性

     3.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促进型立法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政策激励措施

    (四)细化网络安全产业政策激励措施

     1.扩大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投入

     2.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和中小企业创新

     3.对民族网络安全企业实施倾斜采购政策

     4.加快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B.14 跨国企业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状况观察(2018)

   一 背景与法律依据

   二 跨国企业网站对中国领土不当标注情况与分析

    (一)整体状况描述

    (二)不当标注情况分析

    (三)涉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标注的全球500强企业国别情况

   三 对策建议

    (一)从观念上重视跨国企业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尊重情况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敦促外国企业遵守中国主权领土

    (三)利用现行法律法规,坚决处置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四)鼓励监督举报,号召我国民众对违规企业进行市场惩罚

 Ⅳ 国际法治

  B.15 网络战争的国际法规制和中国对策

   一 导论:网络安全与网络战争的国际法问题

   二 《塔林手册》与网络战争的国际法规则

   三 法律适用还是规则创制

   四 从《塔林手册》思考中国网络安全的法律对策

   五 结语

  B.16 ICANN治理架构变革与中国应对

   一 ICANN与美国政府的监管权限:从“绿皮书”到“白皮书”

   二 ICANN从国际化退向私有化:从“突尼斯进程”到“后棱镜”

   三 IANA移交最新进展的初步评估

   四 阶段性的小结:推进ICANN国际化以及寻找贡献中国力量的可能路径

    1.全面改变资源分布和能力分配的不对称性,是推进未来ICANN以及更加重要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关键

    2.明确国际化和私有化的实质性区别,进而规划推进国际化应努力争取的方向和目标

    3.提出具有吸引力,符合各方合理利益需求的解决方案,着手启动相应的进程,并实质性推进

  B.17 互联网国际贸易的法治化与中国方案

   一 互联网贸易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二 互联网贸易规则的缔约实践

    (一)多边经贸规则的升级

    (二)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及其策略

    (三)欧洲单一电子市场策略及其FTAs规则

    (四)下一代FTAs的创新:CPTPP

   三 中国互联网贸易法治化发展进程

    (一)中国互联网规则体系

    (二)《电子商务法》的特征与意义

   四 打造互联网贸易法治化发展的“中国方案”

    (一)中国互联网贸易体系的缺憾

    (二)通过网络综合治理推动互联网贸易法治化发展

     1.网络经济主权是互联网贸易法治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2.深入推进多边与双边互联网贸易规则的构建

     3.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回应型贸易立法

  B.18 国外社交媒体举报机制研究

   一 国外社交媒体的举报流程——以Facebook为例

    (一)用户举报

    (二)团队审查和处理

    (三)审查标准

   二 举报内容更加丰富

    (一)儿童权益保护

     1.Twitter

     2.Youtube

     3.Facebook

    (二)对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1.Facebook

     2.Twitter

    (三)对知情权的保护

   三 Facebook在不同地区政策的变化

    (一)隐私政策的调整

    (二)仇恨言论的规制

    (三)反政府内容的规制

  B.19 全球网络安全态势与法治对策

   一 日益严峻的全球网络安全态势

    (一)网络威胁影响国家政治军事安全

     1.敏感信息泄露影响政治安全

     2.网络攻击影响国家军事安全

     3.APT攻击威胁各国重要领域

    (二)网络的强依赖性导致灾难性后果

     1.对工业系统的攻击波及面广

     2.核设施遭网络攻击后果难以预测

     3.网络攻击造成社会运转瘫痪

    (三)网络漏洞以及恶意软件体量惊人

     1.含有高危漏洞的网站数量上升

     2.恶意软件新增量与感染量庞大

     3.网络诈骗数和人均损失额增长

   二 全球网络安全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对网络安全重视不足

     1.讳疾忌医式的侥幸心理

     2.忽视对用户利益的维护

     3.动态防御应急机制缺乏

    (二)网络安全的防护不足

     1.网络安全过于信赖传统手段

     2.重产品轻运维终端防护不足

     3.威胁情报态势感知重视不足

     4.网络是犯罪更便捷的途径

   三 全球网络安全危机前瞻性预测

    (一)网络漏洞及其攻击威胁持续蔓延

     1.反序列化漏洞攻击可能爆发

     2.劫持智能硬件致使隐患迭出

    (二)高级持续性威胁将会呈现新特点

     1.OFFICE oday漏洞成焦点

     2.移动端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3.“一带一路”与军民融合成目标

    (三)互联网应用环境安全愈加不可控

     1.未知威胁挑战传统检测方法

     2.安全事件挑战企业响应能力

     3.应用层漏洞的数量快速增加

    (四)恶意软件威胁不断加重

     1.新型恶意软件生成模式涌现

     2.恶意挖矿木马问题愈演愈烈

     3.公共基础服务成利用新平台

    (五)网站安全威胁形势严峻

     1.不当信息公开致大量信息泄露

     2.勒索软件大量入侵企业服务器

     3.挖矿木马数量和攻击事件上升

   四 网络安全问题的法治对策

    (一)网络安全的立法方面

     1.通过制定政策强调网络安全重要性

     2.确立科学的网络安全立法思路

     3.通过立法加强网络漏洞的管理

     4.立法保障网络安全信息的共享

    (二)网络安全的监管方面

     1.坚持网络安全预防先行思路

     2.对网络运营者行为加强管理

     3.加强对白帽子的监管和规范

    (三)网络安全的司法方面

     1.更新网络案件的审判理念

     2.鼓励漏洞扫描和发现行为

     3.落实网络安全的责任追究

  B.20 全球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机制及中国路径

   一 数据跨境流动的调整对象

    (一)法律调整不同类型的数据

     1.个人数据*

     2.技术数据

     3.敏感政府数据

     4.敏感商业数据

     5.非法内容数据

    (二)法律调整不同类型的跨境流动

    (三)法律的域外适用

   二 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的基本模式

    (一)追求数据自由流动的基本理念

    (二)技术数据跨境的前置审批与管控机制

    (三)敏感数据跨境的安全审查与市场机制

    (四)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的区域性特征

     1.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欧洲个人数据跨境转移规则

      (1)白名单制度

      (2)严格的用户授权机制

      (3)明确的豁免同意的条件

      (4)相对固化的标准合同条款和约束性企业规则

      (5)专门且落地的监管机构

      (6)放松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改革

     2.利益诉求多元的亚太地区个人数据跨境转移规则

      (1)基本情况

      (2)明确具体的告知同意要求

      (3)弹性的合同条款要求

   三 中国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的基本情况

    (一)以数据本地化为主的跨境流动监管

    (二)具体领域的数据本地化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四 中国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的可能路径

    1.大力促进商业数据合法的跨境转移

    2.合理规范个人数据的跨境转移

    3.推动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评估

   五 结语

 Ⅴ 指数评估

  B.21 人民法院庭审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2017)

   一 评估对象与指标体系

    (一)评估对象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设定原则

     2.评估庭审公开评估指标体系

     3.评估的数据来源与方法

   二 总体评估结果

    (一)全国概况

     1.接入中国庭审公开网情况

     2.接入法院开展庭审视频直播情况

     3.庭审案件数量情况

     4.案件观看量

    (二)表现较好的高级法院得分情况

    (三)表现较好的中级法院得分情况

    (四)表现较好的基层法院得分情况

   三 人民法院庭审公开工作的成就

    (一)庭审直播工作走向常态化

    (二)庭审公开制度匮乏问题有所改进

    (三)庭审审判质效和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显著提升

    (四)庭审直播与科技法庭建设相得益彰

    (五)形成了以审判管理部门为基础的指导和监督体系

   四 进一步推进庭审公开工作的建议

    (一)切实树立“以庭审直播为原则,以不直播为例外”的观念

    (二)进一步完善庭审公开制度规则

    (三)进一步提升庭审直播平台建设

    (四)进一步提高法官参与直播能力水平

    (五)进一步发挥庭审公开法治公开课的作用

    (六)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部门的组织监督职能

   五 结语

  B.22 中国警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研究报告(2018)

   一 警务公开的背景与依据

   二 警务公开评估对象、原则、指标及方法

    (一)评估对象

    (二)评估原则

    (三)评估指标及设定依据

     1.指标内容及其权重

     2.指标设定依据

      (1)信息公开专栏

      (2)执法公开

      (3)财政信息

      (4)依申请公开

    (四)评估方法

   三 评估结果分析

    (一)信息公开专栏

    (二)执法信息

    (三)财政信息

    (四)依申请公开

   四 公安门户网站警务公开工作的亮点

    (一)警务公开工作受到了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二)公安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三)网站信息内容丰富,获取便捷

   五 问题、不足与政策建议

    (一)问题与不足

     1.网站建设还需加强

     2.信息更新不及时、归档功能不健全

     3.部分网站公开信息质量有待提升

     4.部分网站信息获取不便

     5.财政信息公开中的问题

     6.依申请公开中的问题

    (二)政策建议

     1.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建立公众本位的理念

     3.提升公开信息质量

     4.加强监督与评议力度

  B.23 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2017)

   一 评估背景、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二 驻马店中院庭审公开评估情况

    (一)以中国庭审公开网为依托进行的评估

     1.基本案情

     2.员额法官庭审直播覆盖率

     3.诉讼参与人画面展示情况

     4.案件类型比例

     5.画面质量

     6.证人、被害人及需要保护的出庭人员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

     7.板块建设

     8.主管领导与主管部门

     9.公告内容

     10.公告准确性

    (二)以河南法院庭审直播网为依托进行的统计分析

     1.案件数量统计

      (1)各类型案件总数

      (2)各类型案件数量月份分布

      (3)三类案件类型数量统计

     2.案件视频时长及完整性

     3.庭审视频效果

     4.其他问题

   三 驻马店中院庭审公开的成绩与经验

    (一)驻马店中院庭审公开工作的良好成绩

    (二)驻马店中院庭审公开工作的经验

   四 驻马店中院庭审公开工作的不足与建议

    (一)驻马店中院庭审公开工作的不足

     1.庭审直播的案件范围尚不明确

     2.庭审直播的信息并不完整

     3.庭审直播视频画面质量亟待提高

     4.人员配备不足,庭审直播不够规范

     5.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权利保护欠缺

     6.直播案件类型不均衡

    (二)驻马店中院深化庭审公开工作的建议

     1.庭审直播方面

      (1)实践中真正确立庭审直播常态化

      (2)进一步提高法官参与直播能力水平

      (3)加强对庭审直播中诉讼参与人的保护

     2.平台建设方面

      (1)加强审判管理办公室的管理和职能

      (2)加大庭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与技术支持

      (3)进一步强化庭审公开网络安全建设

     3.制度建设方面

     4.便民措施方面

      (1)大力提高庭审直播公众参与度

      (2)继续扩大庭审直播影响

      (3)畅通网络沟通渠道

   五 结语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18)》对2017年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整体状况、网络安全标准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体系构建、网络安全法治、网络犯罪、网络战争、网络舆情治理、社交媒体平台责任、互联网国际贸易、互联网生态治理、跨境数据流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对人民法院庭审公开、警务公开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并对未来网络法治重点进行了探讨。《网络法治蓝皮书》聚焦于当前中国网络法治领域的重大进展和重大问题,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研究,鼓励贴近现实的对策建言,以参与实践发展、推动制度完善、促进理论提升;《网络法治蓝皮书》着眼于对中国网络法治领域重大进展和重大问题全景式、全周期、全方位的研究与记录,为后世留下忠实纪录,为国外打开中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