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7辑)图书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China

SSAPID:101-1081-8659-82
ISBN:978-7-5097-1202-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包括“政治发展”、“行政改革”、“地方治理”和“台港澳政治与行政”四大板块,涉及民主政治发展、服务型政府构建、地方政治改革、意识形态发展、利益集团影响、公民权利保护、基层民主探索、台湾地区民意变迁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供党政部门决策借鉴,也供相关学者研究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黄卫平 汪永成
编 辑:李响;童根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附录

 政治发展

  当前中国政治中的地方政治改革探索

   一 2008年深圳“政改草案”的特点

   二 2008年深圳“政改草案”出台的背景

   三 从2008年深圳“政改草案”浅析中国政治

  内涵式政治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模式的一个观察

   一 基本概念

   二 中国内涵式政治发展的基础

   三 中国内涵式政治发展的动力

   四 中国内涵式政治发展的路径

   五 中国内涵式政治发展的理论价值

   六 结语

  中国政治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及其路径选择

   一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基本任务的辨识

    (一)政治发展的两大任务:政府能力与政治参与

    (二)提高政府能力与扩大政治参与的关系

   二 中国政府能力与政治参与的发展

    (一)如何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滞后性

    (二)中国政府能力的度量

    (三)中国政治参与水平的扩展

    (四)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与我国行政成本的膨胀

   三 扩大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协商民主

    (一)协商民主:中国近期政治民主的主要形态

    (二)现阶段发展协商民主所需要的制度配合

    (三)协商民主的局限性及未来我国民主形态的选择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双重挑战与总体对策

   一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双重挑战

    (一)结构性挑战——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

    (二)发展性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适应性不足

   二 总体思路: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建设包容性的意识形态

   三 对策与建议

    (一)方式——积极、灵活地引导意识形态建设

    (二)内容——平衡主流意识形态中理想与现实的成分

    (三)主体——培育“独立”知识分子

  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与功能性民主

   一 功能性民主的价值

    (一)作为结构的民主与作为功能的民主

    (二)功能性民主与结构性民主的转换

   二 利益集团与功能性民主

    (一)利益集团的政治过程

    (二)利益集团的民主特征

   三 中国的利益集团与功能性民主

    (一)中国利益集团的客观存在

    (二)中国利益集团来源及过程的复杂性

    (三)功能性民主理论对中国利益集团的改造

  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出路:从“文化国家”到“权利国家”

   一 引言

   二 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内涵及其实践

    (一)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内涵

    (二)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和实践

   三 中西国家政权建设的比较给我们的启示:从“文化国家”走向“权利国家”

    (一)东西方国家政权建设的差别分析

    (二)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出路:从“文化国家”到“权利国家”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分析:主要特点与发展面向

   一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背景分析

   二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教育背景分析

   三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职业背景分析

   四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党派背景分析

   五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地域背景分析

   六 结论

  流动人口公民与政治权利之保障

   一 基本内涵界定

   二 调查结果概述

   三 珠三角流动人口公民与政治权利缺失原因分析

    (一)法律体系上的歧视

    (二)政治制度上的空洞

     1.户籍制度的约束

     2.土地制度的牵制

     3.城市的就业制度

    (三)执政理念上的地域观

   四 珠三角流动人口公民与政治权利保障对策建议

    (一)全面检讨政府、社会在维护流动人口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经济与政治互动

    (三)主要依靠体制内的力量解决问题

    (四)建立一个体制外的流动人口权益维护组织

    (五)改革户籍制度

   五 结语

 行政改革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阶段

   二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多元主体、网络架构与联动机制

   三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案例

    (一)社区直选:社区自治的基石

    (二)社会工作模式:社会管理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的孵化器

    (四)和谐促进会:增进和谐的社会网络

    (五)社区警务e超市:社会管理的虚拟社区

   四 结论与讨论

  “循环怪圈”:中国机构改革中被夸大的共识性评价

   一 循环怪圈概念的提出

   二 夸饰的表象:循环怪圈概念的异化与纠偏

    1.“精简—膨胀—再精简”循环怪圈的内涵

    2.“精简—膨胀—再精简”循环怪圈概念的扩散

    3.对真实的还原:对怪圈眷恋的抛弃及其终结

   三 怪圈终结后无法终结的思考及新景象的浮现

  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的历程与特征分析——以上海为例

   一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949~1978年)

    1.改革开放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经历了不断的调整

    2.改革开放前中央与地方的公共行政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改革开放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经历了持续的调整

   二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978~1992年)

    1.这一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仍然是不稳定的和不断调整的,主要表现为中央逐步向地方放权

    2.这一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关系稳中有进

    3.这一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也经历了频繁的调整

   三 改革开放加速发展阶段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992年以后)

    1.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上,这一阶段中央政府向地方放权,且逐渐走向制度化

    2.这一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关系也受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的影响

    3.这一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改革的突出成果是分税制

   四 转型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的特征分析

    1.良性互动逐渐取代零和博弈

    2.中央权威和地方权限双向增长

    3.地方权限和地方责任同步上升

 地方治理

  民主恳谈:生长在中国改革土壤中的基层民主实践

   一 何谓民主恳谈:中国本土的协商民主实践

   二 民主恳谈:从“温岭试验”到“温岭模式”

    1.温岭概况

    2.民主恳谈的生长机理

    3.民主恳谈的发展过程

     (1)缘起

     (2)成长与发展

    4.民主恳谈的运行机制

     (1)明确的议题

     (2)多元的主体

     (3)规范的组织

     (4)公开的信息

     (5)中立的主持人

     (6)充分的民意表达

     (7)重要建议的论证后的决策

     (8)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后的反馈、监督

   三 “温岭模式”的绩效:民主恳谈的民主价值

    1.开拓了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新空间

    2.推动了中国宪政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

    3.重构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权力结构

    4.启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坚持增量式民主的发展路径

   四 余论

  一种新型的基层民主形式:抽样民主与代议民主的结合

   一 泽国预算民主的发生学特征*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文化基因的驱使

    (三)政治力量的推动

    (四)小结

   二 什么时候参与:预算民主的启动机制

    (一)公共性——参与的时空限度

    (二)预算——重大公共性事务的核心

    (三)从预算做起——符合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小结

   三 预算民主之泽国试验

    (一)2005年试验城镇建设项目预算

    (二)2006年的改进

    (三)2008年扩展到全部财政预算

    (四)2009年重点审议财政政策补助和建设项目预算

    (五)小结

   四 泽国预算民主的几个特征

    (一)随机抽样

    (二)决策信息的充分公开

    (三)中立主持人制度

    (四)独立专家的作用

    (五)小会分组讨论,大会集中交流

    (六)二次调查问卷设计

    (七)将定性的评价转化为各种“数字”

    (八)小结

   五 规则的设置:逻辑上的一致同意与协商过程中的一致同意

    (一)逻辑上的一致同意

    (二)参与过程中的一致同意

    (三)泽国试验的具体操作

    (四)小结

   六 何等程度参与:公民能分享多大的决策权力

    (一)公民参与公共预算所要解决的议题

     1.钱该不该花

     2.钱先花与后花

     3.钱花多与花少

     4.钱花得怎么样

    (二)多项选择还是不定项选择

    (三)以与公民分享公共决策为目标的参与还是以获取信息为目标的参与

    (四)小结

   七 泽国预算民主之探讨与展望

    (一)质疑与辩难

     1.随机抽样会造成利益相关者无法进入

     2.为什么在现行“人大代表”之外另搞一套“民意代表”

     3.随机抽样不能保证代表的素质

    (二)前景与空间

     1.分层抽样

     2.建立后续测评监督机制

     3.制定中长期预算框架

     4.实施预算保护

    (三)小结

   八 抽样民主与代议民主的相互兼容

    (一)代议民主的“硬伤”

    (二)抽样民主的渊源与现实

    (三)代议民主——寻求合法性的支持

    (四)直接民主的“古典之源”与代议民主的“现代之本”的结合

    (五)小结

  探索社区和谐的治理之道

   一 南山社区矛盾的升与降

   二 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与步骤

    (一)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二)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更新

     1.“构建和谐社会与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学术研讨会

     2.“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社区和谐治理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

     3.“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深圳的探索与经验”学术研讨会

     4.“第七届中国政府创新论坛:和谐社区与基层党建——南山模式与启示”学术研讨会

   三 嵌入、吸纳与参与:南山和谐社区建设的模式构建

    (一)把传统组织资源嵌入到社会当中,发挥政党在构建社区和谐中的主导作用

     1.开展“十百千万行动”,发挥传统组织资源的利益协调功能

     2.加强“社区凝聚力工程”,发挥党组织构建社区和谐的功能

     3.建立和谐企业工作室,发挥党组织促进劳资和谐的功能

    (二)将体制外利益诉求吸纳到体制内释放,实现群众自主参与的有序化

     1.设立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吸纳社区群众的利益诉求

     2.开展社区民意恳谈活动,构建社区利益的协商平台

    (三)社区参与居民自治:开发社区和谐的民间动力

     1.推动居民自治,提升基层民主

     2.鼓励社区参与,培育公共精神

   四 南山模式的创新绩效

    (一)创新执政党领导基层社会的机制

    (二)探索政府整合社会利益诉求的渠道

    (三)构建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

    (四)实现社区功能的最大化与社区矛盾的最小化

   五 南山模式的启示与讨论

 台港澳政治与行政

  是“剩余权力”,还是“保留性的本源权力”?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剩余权力”的概念辨析

   三 中央与港、澳特区权力关系的法制化

   四 结语

  台湾地区民众政治支持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缘起

   二 政治支持研究的回顾

   三 研究方法与资料

   四 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民众对权威当局的评估:对政府官员的信任与政党认同

    (二)对于政治机构的信任程度

    (三)对于政府施政表现的评价

    (四)对选举制度有效性的评价

    (五)民主价值的分布

    (六)对民主政治的满意度与评价

   五 结论

本书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包括“政治发展”、“行政改革”、“地方治理”和“台港澳政治与行政”四大板块,涉及民主政治发展、服务型政府构建、地方政治改革、意识形态发展、利益集团影响、公民权利保护、基层民主探索、台湾地区民意变迁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供党政部门决策借鉴,也供相关学者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