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1

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图书

Research Report 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Beijing (2020-2021)

SSAPID:101-1058-1192-51
ISBN:978-7-5201-8421-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分析了2019~2020学年度北京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特殊教育;同时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满意度、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比较、国际大都市教育发展、民办学校热点政策、校外在线培训、教育对外开放等重要年度话题;明确了北京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分析了北京市教育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教育蓝皮书
编 辑:吴敏;吴云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法律声明

 中国皮书网

 皮书

 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皮书数据库

 后记

 北京教育蓝皮书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2020年北京市教育发展报告*

   一 北京市各教育阶段事业发展分析

    (一)主要教育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

     1.人口受教育水平

     2.教育普及水平

     3.师资队伍水平

     4.教育投入水平

     5.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教育发展总体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1.人口受教育水平

     2.教育普及水平

     3.师资队伍水平

     4.教育投入水平

     5.教育国际化水平

   二 各教育阶段重大政策举措分析

    (一)学前教育阶段

    (二)义务教育阶段

    (三)普通高中教育

    (四)中等职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阶段

    (六)特殊教育

   三 北京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基础教育阶段学位供给还不充分

    (二)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

    (三)教育支撑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四)教育国际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五)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任务依然艰巨

   四 政策建议与展望

    (一)坚持德智体美劳并举高质量育人

    (二)全力保障学位供给

    (三)促进教育资源布局与城市总规划科学对接

    (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五)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

    (六)以开放创新促进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评价模式变革

  B.2 “十三五”末期北京市各区教育发展情况概览*

   一 研究意义

   二 指标选取

   三 数据分析

    (一)教育规模与结构

     1.基础教育总体规模

     2.不同学段规模

     3.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学生规模

     4.校均班均规模

     5.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各级学校数

     6.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

    (二)教育经费

     1.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生均教育经费

    (三)教师队伍

     1.教师数量

     2.教师资历

    (四)教育产出

     1.优质资源规模

     2.人才培养质量

     3.社会认可度

   四 基本结论

    (一)区际教育基本特点

    (二)“十四五”时期应注意的问题

 Ⅱ 分报告

  B.3 2020年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报告

   一 2020年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

    (一)推进国家学前教育立法和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修订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北京市学前教育的积极应对与严峻挑战并行

   二 2019年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学前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在园儿童数量稳步提升

     1.幼儿园规模持续增长,学前教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2.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0%,提前完成普惠目标

    (二)幼儿园教职工配备不断优化,教师专业水平整体向好

     1.幼儿园教职工数量增长较快,师幼比不断优化提升

     2.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整体上移,职称评定呈现良好态势

    (三)幼儿园园舍规模不断扩大,办园条件进一步提升

    (四)学前教研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全覆盖教研持续深入

   三 2020年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常住、户籍儿童入园需求均在高位徘徊,学位将持续紧张

    (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亟待进一步思考

    (三)教师培训和教研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四 2020年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北京市学前教育立法研究,加快立法进程

    (二)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

    (三)以质量为核心,以课程规范、教研引领、教师队伍发展为重点,保障全市学前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B.4 2020年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一 基础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改革发展现状

    (一)教育大会确定奋斗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1.强调首都战略,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框架体系

     2.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成效,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二)优化教育规划布局,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1.学区制与集团化,推进办学模式丰富与变革

     2.城乡一体化,增强共享、互通的精准支持

     3.九年一贯制,探索中小学有效衔接途径

    (三)重视高中多样化建设,推进育人模式变革

     1.普通高中学校整体发展良好,不同功能区存在发展差异

     2.特色发展与课程体系有机融为一体,特色建设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

     3.高考改革与培养模式变革交融互动,多样化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四)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编制管理

    (五)直面疫情,全力打好教育防控阻击战

     1.确保生命健康,推动教育供给体系快速转型

     2.满足成长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二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

     1.部分区政府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视不够

     2.部分区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中存在畏难情绪

     3.义务教育现状与优质均衡评估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存在的困难

     1.改革进入平稳期,改革动能有所减弱

     2.管理和办学模式属性多样,“松散型”“混合型”略占主流

     3.集团化办学遭遇瓶颈,新问题开始显露

    (三)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

     2.学校特色建设层次明显,区域差距较大

     3.新高考改革要求尚未有效衔接,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实效性不强

   三 政策建议

    (一)立足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实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

    (二)深化教育改革,初步形成教育治理新格局

     1.建立学区制和集团化的管理和办学模式相应的体制机制

     2.建立改革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3.探索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

     4.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探索高中改革,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教育

     1.关注高中学生价值引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推进学校培养模式多样化

     3.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专业队伍,加强生涯规划和人格发展辅导

   结束语

  B.5 2020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一 事业发展

    (一)办学规模:稳中有降

     1.学校数量略有减少

     2.学生数量有所下降

     3.职普比略有下降

    (二)设施设备:明显改善

     1.固定资产总值和仪器设备总值小幅增长

     2.设施设备生均值增长显著

    (三)教师队伍:数量减少,结构优化

     1.教师数量略微减少

     2.生师比逐年下降

     3.高学历教师占比提高

     4.中青年教师占主体

     5.教师职称以初中级为主

     6.“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占比58.37%

    (四)专业布局:与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契合

    (五)教育教学:德技并修,加强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1.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多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成功举办“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人人出彩的平台

     3.试点推广职业素养护照,开启全新育人评价模式

     4.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

     5.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开展TAFE教育模式改革试验

     6.推进胡格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六)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总体良好,毕业生就业率与雇主满意度高

   二 政策举措

    (一)部署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二)开展第三批职业院校德育“一校一品”创建评选活动

    (三)印发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工程师学院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四)发布2018年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五)开展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计划诊断与改进工作

    (六)继续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和“3+2”中高职衔接办学项目

   三 主要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招生不足问题

    (二)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职能发挥不充分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中等职业学校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五)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

   四 政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推进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扩大培训,推进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发展

    (三)提升质量,推进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发展

  B.6 2020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报告

   一 北京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一)北京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

     1.高等学校数量增加,学生学历结构整体提升

     2.普遍本专科生规模稳定,研究生规模不断增长

     3.成人本专科生规模不断降低,网络本专科生规模则不断增加

     4.在职攻读研究生数迅速减少,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

    (二)北京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

     1.教职工总数增速放缓

     2.专任教师结构持续优化

    (三)北京高等教育的办学经费与条件

     1.教育经费总量增加、结构优化

     2.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四)北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1.外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

     2.师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 北京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分析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二)扎实推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三)启动高水平师资建设支持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四)实施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五)高标准组织实施审核评估,推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六)启动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加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

    (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八)充分发挥首都高校优势,服务国家和北京重大战略任务

   三 北京高等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保障学校发展的办学空间不足

    (二)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工作有待加强

    (三)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 相关政策建议

    (一)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优化办学空间

    (二)全面深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三)全面加强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四)大力支持市属高校优化人才结构

    (五)积极引导高校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六)推进综合改革,释放高等学校办学活力

  B.7 2020年北京学习型城市发展报告

   一 北京学习型城市发展状况

    (一)持续开展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创建

    (二)大力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建设

    (三)以培训提升城市人力资源能力

    (四)引智帮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

    (六)不断完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二 北京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经验模式

    (一)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引领和机制建设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不同场域的终身学习

    (三)评选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培训学习指导师

    (四)以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人才成长“立交桥”

    (五)以评估和监测推动学习型城市持续发展

   三 北京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区域特色

    (一)东城区:“以文化城”显底蕴,社区教育亮丽行

    (二)西城区:城教融合促共治,兴学立德润无声

    (三)朝阳区:一老一小为先导,全民学习促提升

    (四)海淀区:党建引领促学习,科教融合营氛围

    (五)丰台区:职成一体强发展,多元主体育品牌

    (六)石景山区:打造互联新时代,终身学习广普及

    (七)门头沟区:绿水青山金不换,依学治理利千秋

    (八)房山区:“学通全区”根基牢,“一区一城”节节高

    (九)顺义区:三融推进铸模式,业强城优见成效

    (十)通州区:同步“学习”为引领,共建文明副中心

    (十一)昌平区:科教新区绘愿景,书香四溢魅力秀

    (十二)大兴区:四“动”铸就新引擎,学习为本建“立交”

    (十三)平谷区:青山绿水为底色,文化品牌惠民生

    (十四)怀柔区:主打科学城市牌,崇学尚学力行动

    (十五)密云区:抓好学习促和谐,建设生态谋新篇

    (十六)延庆区:终身学习新妫川,绿色发展铸品牌

   四 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解

    (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机构还需要统筹

    (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四)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立法尚未实现

   五 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融通与开放

    (二)统筹与协同

    (三)赋能与创新

   六 未来展望

  B.8 2020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一 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现状

    (一)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1.接受各级教育的特殊需要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2.“全覆盖、多层级”融合教育支持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3.“多元化、多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4.“规范化、高质量”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特殊教育“停课不停学”

     1.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机制

     2.整合开发特殊教育优质在线教育资源

    (三)对标对表推进实施《北京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1. 以重点建设项目库为抓手,务实推进特殊教育服务实体达标建设

     2.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和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制度建设

    (四)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二 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一)学前特殊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二)融合教育服务质量亟须提升

     1.一是特殊需要儿童少年入学评估安置制度不完备

     2.普通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干预的适宜性和科学性不高

     3.普通学校无障碍环境和无障碍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4.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结构性短缺

     1.特教学校专任教师数量结构性短缺

     2.融合教育专业师资短缺问题凸显

    (四)特殊教育现代化治理方式有待完善

     1.基于标准、规范、信息管理系统的特殊教育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2.支撑特殊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配套措施仍然缺乏

   三 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在学前特殊教育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

    (二)全面提高融合教育服务质量

     1.完善特殊教育入学评估安置制度

     2.提高普通学校融合教育支持能力

     3.提高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服务质量

    (三)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1.多渠道积极增加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供给

     2.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

    (四)完善特殊教育现代治理方式

     1.加强特殊教育发展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

     2.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

     3.推动完善特殊教育合作共治机制

 Ⅲ 专题报告

  B.9 2020年北京市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

     2.调查对象及抽样方法

     3.统计分析方法

    (三)样本分布

   二 调查结果

    (一)公众对北京市及各区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综合得分

    (二)公众对政府职责、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育效果四个维度的满意度

    (三)2020年公众最满意的五个方面

    (四)公众对北京市教育重点改革项目实施情况的满意度

    (五)公众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满意度

    (六)公众对“入园难”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入学招生办法”、“社会资源用于学生教育”、“学校周边环境”等教育热点难点的评价

     1.家长对“入园难”改善的评价达到“比较满意”水平

     2.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评价较低,但政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举措和效果得到公众认可

     3.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状况不容乐观,校外课业负担应引起关注

     4.幼儿园入园、小学入学政策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但中高考改革方案的满意度较低

     5.公众对统筹社会资源用于学生教育、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情况的满意度未达到“比较满意”水平

    (七)公众对学校规范办学、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评价

    (八)公众对疫情期间区及学校所做的组织安排、教育教学、学生心理疏导等工作认可度较高,但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评价较低

    (九)公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公众认为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区域内社会资源用于学生教育是教育工作亟须加强的三个方面

     2.公众对师资队伍、均衡教育资源、招生入学办法、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较多

   三 主要结论

    (一)2020年北京市及各区教育工作整体情况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

    (二)公众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更高期望

    (三)现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更表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上

    (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直接影响公众对教育满意度的评价

    (五)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较重,学校在“减负”规定落实上还有漏洞

    (六)公众对北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四 提升北京公众教育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

    (二)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进一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六)进一步提升北京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B.10 我国发达地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比较

   一 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构建

   二 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比较

    (一)人口素质基础

     1.总体受教育水平

     2.高学历群体比例

     3.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

    (二)教育普及与规模

     1.各级教育普及水平

     2.各级各类教育规模

    (三)教育资源与条件

     1.人力资源

      (1)师资充足情况

      (2)师资质量

     2.教育经费

      (1)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

      (2)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3)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比较(百分点)

     3.办学条件

      (1)义务教育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2)基础教育学校百名学生计算机拥有率

    (四)教育质量与竞争力

     1.高等教育质量

     2.高水平研究能力

    (五)教育国际化水平

     1.学生流动

     2.中外合作办学

    (六)创新引领与服务能力

     1.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2.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三 结论及现存问题

    (一)研究结论

    (二)现存问题

   四 政策建议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和增加社会投入

    (三)强化终身学习规范体系建设,织就多维学习支持网络

    (四)激活教育发展的新增长,大力提高教育国际化和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B.11 北京校外线上培训发展逻辑与治理体系研究

   一 发展现状

   二 发展逻辑

    (一)技术逻辑

    (二)教育逻辑

    (三)市场逻辑

   三 治理体系

    (一)治理体制

     1.法治统领

     2.政府善治

     3.社会共治

     4.行业自律

     5.机构自治

     6.发挥中小学校监督作用

    (二)治理机制

     1.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2.建立大数据监管机制

     3.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4.建立协同监管机制

     5.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B.12 国际大都市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改革趋势

   一 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形势

    (一)经济重心东移促进世界多极化深度调整,国际大都市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二)全球化推动世界城市网络重构,国际大都市亟待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向行动转化,国际大都市逐步向全面发展模式转型

   二 国际大都市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挑战

    (一)国际大都市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二)国际大都市人口老龄化危机加剧,教育发展亟待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三)科技与产业变革推动国际大都市创新生态升级重塑,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紧迫需求

    (四)国际大都市间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要素的输入输出面临更多复杂性与挑战性

    (五)国际大都市教师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教育质量提升面临深层考验

    (六)第四次教育革命引发学习方式变革,国际大都市亟待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强带动引领作用

   三 国际大都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一)加强公民与价值观教育,维护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稳定

    (二)引导教育资源合理流动或重组,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加大经费与政策上的激励或扶持力度

     2.引导师资特别是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或地区流动

     3.改造、创设新型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优化重组

     4.依据人口及产业格局变化,推动学校布局结构的动态优化

    (三)推动特殊教育与超常教育发展,营造富于差异性公平的融合教育环境

    (四)探索学制及考试制度变革,构建弹性化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1.打破层级壁垒,创建一贯式学制

     2.弱化竞争性分流,强化贯通式培养

    (五)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创新服务水平

    (六)以终身教育为轨道,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

    (七)着力吸引并留住好教师,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着力提高教师薪酬待遇

     2.为教师全面“减负”

     3.完善教师选拔招收机制

     4.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八)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吸引力与影响力

     1.搭建多元化的教育与科研合作平台,注重人才的双向流动

     2.增加留学生奖学金支持,提高本土高校国际吸引力

     3.发掘校友资源,提升学校声誉及国际影响力

     4.完善双语课程,消除语言障碍

    (九)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面向未来的数字素养

  B.13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政策变化及影响分析

   一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状况

    (一)基本数据

     1.从规模与占比来看,总体上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处于补充性地位

     2.受相关政策影响,近几年民办小学数量和在校生数呈下降趋势,但初中阶段略有增加

    (二)发展判断

     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资源补充性作用在不断减弱,而选择性与替代性作用不断提升

     2.公共资源以各种形式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形成义务教育场域不同性质学校的新发展格局

     3.不同类型民办学校日益成为群体划分、群体区隔的符号以及载体,通过教育不公平的层层迁移进一步加剧经济与社会不平等

     4.民办学校强调办学自主权,注重自主性,但部分学校商业性、营利性过强,而公益性与公共性相对不足

   二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面临的主要政策调整及相关影响

    (一)不得选择营利性的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举办者带来投资收益与产权方面的诸多挑战

    (二)从维护招生秩序入手,完善公办民办公平发展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面临招生政策的重大变化

    (三)加强收费管理与费用支出等要求,通过规范关联交易等措施,确保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非营利性质

    (四)基于意识形态等考虑,“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等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国际化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三 关于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与相关政策的思考

    (一)民办学校应主动适应法律政策的调整,坚持依法依规办学是底线

    (二)重新定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功能,坚持多元特色发展

    (三)根据政府资助情况,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公共性

    (四)科学评估新政策实施对不同类型民办学校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民办学校稳定健康发展

  B.14 北京教育对外开放比较分析

   一 “十三五”时期北京教育对外开放的成绩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外事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1.服务国家对外交往战略,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2.涉外基本公共服务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二)教育在北京吸引和聚集国际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留学生规模和层次全国领先

     2.北京高等教育在吸引和聚集国际人才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

     3.北京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北京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

     1.瞄准国际一流标准,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

     2.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提升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3.以教育国际化推进北京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

    (四)基础教育国际化推进北京教育现代化发展

     1.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全国领先,国际学校和国际课程规模增长迅速

     2.基础教育满足市民对优质国际教育的需求能力不断提升

     3.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服务教育综合改革能力不断提升

    (五)涉外教育管理不断完善

     1.制定发展规划,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日趋完善

     2.完善管理制度,教育涉外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 北京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国际化整体水平偏低,与世界发达城市存在差距

     1.教育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北京一流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突出短板

     2.教育国际化水平是影响北京成为全球主要留学中心的重要因素

     3.来京留学生规模优势不断下降,生源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1)北京留学生规模优势不断下降,规划目标预计难以完成

      (2)与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相比,高等教育留学生占比差距明显

      (3)留学生生源地结构有待进一步多元

    (二)高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市属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

    (四)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有待完善

     1.基础教育国际资源布局不均衡,办学监管水平有待提升

     2.涉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3.教育国际化信息公开水平有待提高

   三 主要措施

    (一)稳步扩大来京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1.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

     2.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二)进一步提高市属高校国际化水平

    (三)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

    (四)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

    (五)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建设

     1.加强对国际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2.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开放机制

 基本子库

 Abstract

石伟平、郝天聪:《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核心问题的再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9期。

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京市特殊教育专业服务实体调研评估工作报告》,2019。

高兵、雷虹主编《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规划监测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杨楠:《关于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北京教育》(高教)2019年第5期。

石伟平、郝天聪:《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核心问题的再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9期。

姜大源、石伟平、邬宪伟、高志刚、庄西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专家笔谈(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25期。

邢晖、和震、高鸿、李洪渠、李小鲁、沈有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专家笔谈(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28期。

刘晓、刘婉昆:《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6期。

孙颖:《当前我国高校的分类发展:现状、难点及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5期。

郭迎庆:《对北京市属高校分类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刘宝存、王婷钰:《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展、问题及建议》,《北京教育》(高教)2020年第5期。

杨楠:《关于首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北京教育》(高教)2019年第5期。

范菁:《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基于本科审核评估实践的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9年第3期。

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期。

刘娟:《北京市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北京教育》(高教)2019年第11期。

吴晓川等:《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出版社,2014。

史枫等:《北京建设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行动、模式与展望》,《开放学习研究》2018年第3期。

张翠珠:《追寻学习型城市建设路径:北京模式的探索》,《开放学习研究》2017年第2期。

桂敏:《后示范区评估时期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市为例》,《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年第1期。

《城教融合,加快推进首都学习型社会》(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内部资料汇编),201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彭国甫、刘静:《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廖梓言:《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吉安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高兵、雷虹:《首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6期。

尹玉玲:《我国发达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研究》,载方中雄、桑锦龙主编《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洪松舟:《浙、沪、京、苏四地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比较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第10期。

崔杨:《论教育社会投入机制的创新——以教育公益信托为路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22期。

余胜泉、王慧敏:《如何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在线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5期。

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桑锦龙:《我国“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面对的形势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8期。

曹浩文、高兵、王静美:《面向2035首都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京沪比较与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胡鞍钢等:《“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东方出版社,2020。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3期。

王陆、马如霞:《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知识发现方法与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金锦萍:《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丁志刚:《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学术界》2014年第2期。

云薇笑:《互联网教育治理法制化初探》,《行政与法》2018年第6期。

易凌云、周洪宇等:《推动我国互联网教育立法的思考与建议》,《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黄忠敬:《教育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张治、李永智、游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育治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易凌云:《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变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周振华:《卓越的全球城市:国家使命与上海雄心》,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课题组:《未来15年国际经济格局面临十大变化》,2019。

周振华:《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美〕约翰·奈斯比特、多丽丝·奈斯比特:《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编著《上海2035: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梁文艳:《人口老龄化对美国基础教育公共投入的挑战:现状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年第2期。

周振华:《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隋映辉:《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圈”》,《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2期。

徐君、任腾飞:《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要素架构、生态特征与运行机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第18期。

左学金、王红霞:《大都市创新与人口发展的国际比较:以纽约、东京、伦敦、上海为案例的研究》,《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周振华、陶纪明等:《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蔡瑶:《价值观教育视域下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

王晓辉:《教育优先区:“给匮者更多”——法国探求教育平等的不平之路》,《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1期。

胡淼、刘双佳:《巴黎郊区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策略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卢丽珠:《法国“教育优先区”政策改革新探索》,《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9期。

陈法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种力量:非政府教育组织——以英国“以教为先”为例》,《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

李辉、袁桂林:《纽约市公立高中小型化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程建山:《2002~2013年美国纽约市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措施与成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期。

褚宏启:《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公平:研究问题域与政策工具箱》,《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谢燕、肖非:《日本特殊教育向特别支援教育的嬗变》,《外国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

陈跃、马燕生:《法国特殊教育发展政策和举措》,《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第18期。

王寅枚、冯超、程黎:《新加坡天才教育的现状及特色》,《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文部科学省:《小学校と中学校との連携についての実態調査(結果)》,文部科学省,2011。

李冬梅:《日本将建首个公立12年一贯学校,初二开始第二外语成必修课》,《现代教育报》2018年11月3日。

李林、黄国春:《新加坡中小学教育分流制度改革及启示》,《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第7期。

郑石明:《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其启示》,《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张学文:《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组织形式:美日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2期。

苏阳、赵文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如何服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于纽约市三所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17期。

孙兴华、马云鹏:《兼具深度广度: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黄兴胜:《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趋势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9年第7期。

潘燕萍:《从“自上而下”向“创业本质”的回归:以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高教探索》2016年第8期。

肖海燕、彭虹斌:《英国中小学教师流失:特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孔令帅:《新世纪以来纽约市提高教师质量的策略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

《东京都:发布“教师资质提升指标”》,李冬梅编译,《教育快报》(国际教育动态)2017年第33期。

《东京都:发布“2018年教师研修计划”》,李冬梅编译,《教育快报》(国际教育动态)2017年第39期。

高燕:《新加坡“未来学校”的发展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吕春祥:《新加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6年第13期。

Tonby,O.,Woetzel,J.,Choi,W.,etc.,Asia’s Future is Now,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9.

Taylor,P.J.,Derudder,B.,World Cities Network:A Global Urban Analysis,London:Routledge,2015.

Edward L. Glaeser,Albert Saiz,The Rise of the Skilled City,Cambridg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3.

Mayor of London.,Annual London Education Report 2017,Greater London Authority,2017.

Carver-Thomas,D. & Darling-Hammond,L.,Teacher Turnover:Why It Matters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Palo Alto,CA:Learning Policy Institute,2017.

Mayor of London,Mayor of London’s Education Programme Delivery Plan,London:Greater London Authority,2013.

Teach First,Ten Years of Impact,London:Teach First,2012.

刘云杉:《拔尖与创新:精英成长的张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6期。

邬大光:《我国民办教育的特殊性与基本特征》,《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杨东平:《认识新形势下民办教育的功能定位》,《中国教育报》2019年7月13日。

曹海琴:《从偏离到回归:中国政府对义务教育公共性的认识轨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3期。

陈金龙、杨振昇:《私校公共性之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学刊》2014年第30期。

丁秀棠:《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问题与治理——基于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视角》,《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第11期。

杨正位:《开放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王辉耀、苗绿主编《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高兵、雷虹主编《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规划监测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徐小洲:《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成就、机遇与战略构想》,《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陈浩:《体验与理解——全球教育使命》,《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15日。

汤术峰:《收费监管 平衡“快资本”与“慢教育”》,《中国教育报》2020年1月10日。

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20:OECD Indicators.

Open Doors 2019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https://opendoorsdata. org/fast_facts/fast-facts-2019/.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Global Potential,Global Growth,https://assets. 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799349/International_Education_Strategy_Accessibl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