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老北京的记忆图书

SSAPID:101-1028-9791-78
ISBN:978-7-5097-1301-3
DOI:
ISSN:

[内容简介] 《老北京的记忆》由张善培先生撰写,全书分为岁时佳节、美食雅趣、历史影像、京城古貌四个部分,是老北京人对于老北京的回望和记忆。作者行文严谨,生动有趣。儿时回忆,旧京风貌,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给读者展示了一幅老北京的画卷。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意象
作 者: 张善培
编 辑:王静;马晓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后记

 【一 岁时佳节】

  立春的习俗

  春分的习俗

  谷雨的习俗

   谷雨帖

   谷雨食香椿

  立夏的习俗

   凉棚·竹帘·冷布

   入夏日要称人

   斗蛋与疰夏绳

  夏至的习俗

  立秋的习俗

   立秋日称人

   贴秋膘儿

   立秋要“咬秋”

   立秋要尝秋鲜儿

   谢秋宴

  秋分的习俗

  立冬的习俗

  冬至的习俗

  元旦

  腊八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九燕九节

  正月廿五填仓节

  二月初一中和节

  二月初二龙头节

  三月初三上巳节

  清明节

  四月初八浴佛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六月初六洗晒节

  七月初七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八月初八走白塔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二 美食雅趣】

  老北京的“涮锅子”

  蜜供与杂拌儿

  消夏冰食

   暑汤

   酸梅汤

   冰核和刨冰

   雪花酪

   红白玻璃粉

   果子干儿

   杏仁豆腐

   大冰碗儿

  老北京的西瓜

  三伏天的食俗

   头伏饺子

   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入秋尝秋鲜

   吃秋

   吃江米藕

   吃老玉米

   吃水晶肴肉

   吃羊头肉

   吃爆肚

  砂锅居白肉

  天福号酱肉

  粥铺 烧饼 油炸鬼

  豆汁儿·焦圈儿

  糖葫芦儿

  牛筋儿豌豆 芸豆饼 煎灌肠

   牛筋儿豌豆

   芸豆饼

   煎灌肠

  四合院里的童年游戏

   拽包

   跳皮筋

   抓羊拐

   抽陀螺

   撞拐

   邀人过河

   滚铁环

   选冠军

  古城墙旁的忆旧

  冬养秋虫

  冰雪嬉戏

  兔儿爷

  鸟笼·拨浪鼓·门墩儿

   鸟笼

   拨浪鼓

   门墩儿

  旧京唐花坞

  什刹海的荷花

  京城何处赏月

   昆明湖泛舟

   登北海琼岛

   观“卢沟晓月”

   去香山登高

 【三 历史影像】

  老皇历

  北京的春联

  灶君庙庙会

  旗袍溯源

  闲话扇子

  天棚·鱼缸·石榴树

   天棚底下好纳凉

   “年年有余”小点缀

   五月榴花耀眼明

  菜篮子·荷叶·网兜儿

  老北京的冰窖与冰箱

  夏日里的叫卖声

   卖杏儿的

   卖桑葚、樱桃和桑叶的

   卖黄花鱼的

   卖芍药花的

  老北京的户外广告

   幌子·幌子旺盛略店名

   招牌·招牌多找名家书

   踩街·踩街成独特景致

  老北京的铛铛车

  老北京的戏楼

  老北京的书肆

 【四 京城古貌】

  大钟寺与永乐大钟

  梵宫塔影天宁寺

  白云观

  花儿市大街

  帘子胡同与帘子

   帘子

   旧京的帘子胡同

   旧京“打竹帘子”的

  前门和前门大街

   丽正门·正阳门·前门·国门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

   前门大街自古就曾是八字街三条街

   前门大街并不都是欢乐喜人之所

   前门大街曾经有四个火车站

  大栅栏儿·门框胡同·青云阁

   大栅栏

   门框胡同

   青云阁

  宝月楼与新华门

  九门之外的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

   建国门、复兴门

   和平门

  城东南角楼

  高梁河与高梁桥

  金水河与牛郎织女桥

  先农坛和一亩三分地

  八大处的“两谜”和“四宝”

  老北京的“四水为镇”

   积水潭

   后海

   泡子河

   太平湖

 文后辅文

作者张善培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七十余年。他深深热爱着老北京的民俗文化,多年来笔耕不辍,描绘自己亲历亲睹的古都风物,用平易亲切的文字记录岁月变迁,勾勒出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这里有老北京的岁时佳节、古老传说、传统美食、旧时风物、人文景观。这里有上巳节、中元节、重阳节的繁华盛景,有什刹海、唐花坞的良辰美景,还有白云观、古城墙、大栅栏的人文风情。这里有戏楼书肆的风流雅趣,有蝈蝈和蛐蛐的悦耳鸣叫,还有孩子们的嬉戏欢笑。这里有爆肚、焦圈光、酱肘子、蜜供的唇齿留香,有四合院里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还有胡同深巷里的门墩、鸟笼和小贩们余音袅袅的吆喝。……唯有了解京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古都的精髓。昔日风华今何在,《老北京的记忆》帮助我们看懂今日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