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9 !

参考文献

100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图书

Technic Choice 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

SSAPID:101-1011-5653-79
ISBN:978-7-80230-855-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融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为一体,充分运用数理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海峡两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形成自成一体的经济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作 者: 黄茂兴
编 辑:陈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

 文前辅文

 前言

 第一章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技术选择的范畴界定

   一 技术、技术体系的含义

   二 技术选择的内涵

    1.技术选择是一个技术经济概念

    2.技术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

    3.技术选择是客观的社会技术经济现象

   三 技术选择的分类

    1.先进技术

    2.中间技术

    3.适用技术

    4.累进技术

   四 技术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1.系统目标

    2.约束条件

   五 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

    1.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统一

    2.技术的效益与代价相统一

    3.技术的特定目标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4.技术结构合理化原则

   六 技术选择的分析内容

    1.宏观技术选择

    2.微观技术选择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内容

   一 产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界定

    1.产业及其分类

    2.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

   二 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因素*

    1.需求结构升级

    2.供给结构的变动

    3.进出口结构的变动

   三 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模式

    1.雁行发展模式

    2.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3.跳跃式发展模式

   四 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1.产业技术结构不断提升规律

    2.劳动力附加值生产率上升规律

    3.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规律

   五 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动因

    1.产业结构演进

    2.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

    3.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质

   六 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

  第三节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互作用机理

   一 技术选择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动力

    1.技术选择引起需求变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技术选择对供给结构产生影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技术进步对三次产业结构和GDP结构的影响*

    4.科技进步改变国际竞争格局和进出口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5.技术选择促使产业分工的形成

    6.技术选择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二 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选择战略实施的要求

    1.提供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2.改善国际分工地位,要求提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保证

    3.提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技术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提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形成持续创新的机制

   三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1.带动机制

    2.渗透机制

    3.填补机制

    4.递进机制

 第二章 技术选择与国际产业转移:基于国际贸易的新视角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及演进

   一 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技术贸易

   二 国际技术转让的分类

    1.垂直转让(Vertical Technology Transfer)和水平转让(Horizontal Technology Transfer)

    2.简单技术转让(Mer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与技术吸收(Technology Absorbing)

    3.无偿转让和有偿转让

   三 国际技术贸易的由来与发展

    1.原始的技术转让

    2.中世纪技术转让

    3.近代技术转让

    4.现代技术转让

   四 当代国际技术贸易的特征

    1.国际技术贸易日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

    2.国际技术贸易呈现多极化格局,但发展不平衡

    3.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4.技术贸易软件化,信息技术贸易发展迅猛

  第二节 世界产业转移及技术进步的产业特征

   一 当前世界产业转移与升级*

   二 世界范围内技术进步的产业特征

  第三节 工业发达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与产业转移情况及其规律

   一 美国关键技术选择和产业转移情况

    1.美国关键技术选择情况

    2.美国产业转移情况

   二 德国的关键技术选择和产业转移情况

    1.德国关键技术选择情况

    2.德国产业转移情况

   三 日本的关键技术选择和产业转移情况

    1.日本关键技术选择情况

    2.日本产业转移情况

  第四节 工业发展中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与产业转移情况及规律

   一 印度关键技术选择及产业转移情况

    1.印度关键技术选择情况

    2.印度产业转移情况

   二 韩国关键技术选择及产业转移情况

    1.韩国关键技术选择情况

    2.韩国产业转移情况

  第五节 世界主要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国家技术选择要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目标一致

   2.国家技术选择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省情

   3.国家技术选择政策应由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 技术选择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技术选择与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 “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2.“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 技术选择与加快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路径

    1.农业技术选择的理论依据

    2.农业技术选择的现实依据

    3.选择合理技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配套措施

  第二节 技术选择与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 “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2.“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 技术选择与加快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路径

    1.技术选择推动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依据

    2.技术选择推动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依据

    3.技术选择推动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配套措施

  第三节 技术选择与我国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 “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

    1.“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2.“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 技术选择与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分析

    1.技术选择与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依据

    2.技术选择与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依据

    3.技术选择与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配套措施

  第四节 技术选择与我国产业领先战略

   一 产业领先是一国工业化追求的目标

   二 产业领先的基本特点

   三 技术选择与产业领先战略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节 经济区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1.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化

   2.从经济区的内循环向外循环的突破发展

   3.从经济区形成初期的有限行政职能到自主经济功能的转变

  第三节 经济区的基本格局

   1.“四极联动”的经济区发展格局

   2.“三大块”的经济区发展格局

   3.以八大经济区取代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经济区发展格局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1.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将继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开展区域合作的先导地区

   2.促进中部崛起,将成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整合空间资源和优化经济布局的关键举措

   3.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将尽快闯出市场化改革新路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第五节 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认识演变

  第六节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完善

   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

   2.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升

  第七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成立以来的建设成效

   1.综合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3.闽台经济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福建对台优势更加突出

   4.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拓展与周边省区形成较为成熟的经济

   5.实施“东出西进”,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带动的辐射作用

 第五章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及科技竞争力的状况分析

  第一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情况

   一 “十五”时期国家和区域科技发展中的技术选择情况

   二 “十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技术选择情况

   三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技术选择规划

  第二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投入产出状况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投入情况

    1.科技人才增长情况及分布结构分析

    2.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情况及与其他省市比较分析

   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产出情况

    1.科研成果显著

    2.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3.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

    4.科技论文稳步增长

    5.技术市场稳步发展

   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DEA分析

    1.DEA模型

    2.根据模型任意最优解所估计的各参数值大小及其正负,可以对决策单元(DMU)作如下判断分析

    3.评价指标的选择

    4.“十五”期间福建省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5.沿海五省市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第三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 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经济比较情况

     (1)与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2)与全部工业比较。

     (3)与外贸出口比较。

    2.行业分布情况

    2.区域分布情况

   二 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1.形成以信息产业为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2.新材料、医药产业实现局部突破

    3.政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一 地区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地区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竞争力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 科技进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1.模型的选择

    2.测算过程

    3.结果分析

 第六章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优度评价分析

  第一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的构成演变

  第二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分析

    1.“十五”时期以来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现状

   二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十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分析*

   一 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分析

   二 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十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第五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分析

  第六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一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二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1.第二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分析

    2.轻重工业结构分析

    3.工业行业结构分析

    4.工业企业规模、经济性质分布分析

   三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四 小结

  第七节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度的评价分析

   一 产业结构相关因素分析

    1.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

    2.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

    3.科学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

    4.系统环境对产业结构的制约

   二 产业结构优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产业结构优度的内涵

    (二)产业结构优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1.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测度指标体系的原则

     2.产业结构优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定

     3.产业结构优化测度模型的选择

     4.产业结构优化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 “十五”时期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度的评价

    1.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支持,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升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3.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以实现规模效应

    4.加大科技投入,使经济的发展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五 结论

 第七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数学模型及应用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一 区域的内涵

    1.区域的定义

    2.区域的基本特性

    3.区域的类型

   二 区域经济的内涵

   三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四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分析

    1.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2.产业结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4.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相协调

   五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2.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3.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技术选择

  第三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1.加强技术选择,努力改善第一产业

   2.加强技术选择,调整和提升第二产业

   3.加强技术选择,引导和拓展第三产业

  第四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数学模型及应用分析

   一 技术选择的度量模型

    1.理论基础

    2.全国资本劳动比率

    3.福建省资本劳动比率和技术选择系数

   二 产业结构升级的度量模型

    1.理论基础

    2.度量方法

    3.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系数

   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VAR模型分析

    1.单位根检验

    2.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VAR模型

    4.结论

 第八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评价方法

  第一节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的标准

  第三节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理论方法

   一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二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评价目标的设立

   三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的程序

    1.确定技术评价的目标

    2.建立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指标的权重

    4.确定属性指标的指标值

    5.对指标值作恰当的合并计算

  第四节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 设计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 指标的选定

    1.二级指标的选定

    2.三级指标的选定

    3.四级指标的选定

   三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概述和说明

  第五节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一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模型选择

    1.主观性指标定量化的方法

    2.对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的阈值法模型

    3.综合评价的加权求和公式

   二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主观赋权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

    2.客观赋权法(均方差法)

   三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程序

   四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应用步骤举例

  第六节 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评价模型的简要评价及应用

 第九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一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1.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2.技术创新的环境机制

   二 引导三大需求结构

    1.消费需求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原动力

    2.投资需求使产业结构升级呈规律性增长

    3.净出口需求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导向作用

   三 健全企业组织形式

    1.利用市场对接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2.运用战略联盟实现企业技术水平升级

   四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1.高等教育结构综合化

    2.人才素质教育层次化

 第十章 加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技术选择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农业的优化升级

   一 技术选择对发展特色农业的意义

    1.技术选择有利于提高农业社会和经济效益

    2.技术选择有利于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

    3.技术创新有利于拓展农业生产和发展领域

   二 利用技术选择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思路

    1.推广节能增效技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2.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培植优势特色农产品

    3.增强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4.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村服务体系

  第二节 技术选择与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 技术选择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意义

    1.技术选择有利于推进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2.技术选择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效益

    3.技术选择有利于拓展工业产品的市场领域

   二 利用技术选择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思路

    1.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2.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大力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第三节 技术选择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一 技术选择对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意义

    1.技术选择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高技术化

    2.技术选择有利于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溢出效应

    3.技术选择有利于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平台

   二 利用技术选择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路

    1.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2.结合市场导向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3.发挥区位优势构建旅游产业集群

  第四节 技术选择与助推海峡西岸“文化强省战略”的翱翔之翼

   一 技术选择对实施海峡西岸“文化强省”战略的意义

    1.技术选择将丰富现代文化产业的内涵,拓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领域

    2.技术选择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3.技术选择优化和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结构

    4.技术选择大大增强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二 技术选择支撑和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对策思路

    1.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加快建立支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4.加快培养一批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第五节 技术选择与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

   一 技术选择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意义

    1.技术选择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产业发展

    2.技术选择有利于巩固海洋经济的科技支撑

    3.技术选择有利于加强海洋经济的环境保护

   二 利用技术选择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思路

    1.发展海洋科技,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2.坚持科技兴海,提升海洋经济技术化水平

    3.利用技术创新,加强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

3.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李建平、李闽榕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李建平主编《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福建科技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9。

7.林毅夫等:《关于技术选择指数的测算》,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02。

8.林毅夫等:《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6期。

9.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工业生产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2006年福建经济与社会在海西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10.林寅:《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产业结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

11.周传典:《从技术引进走向技术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2.王群:《产业升级与中部崛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3.喆儒:《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14.〔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何畏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

15.张志南、李闽榕:《海峡西岸经济区热点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6.中共福建省委政研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依靠科技进步 实施项目带动》,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

17.刘满强:《技术进步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8.周广平:《技术改造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

19.黄本笑等:《科技进步与区域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0.许晓峰:《技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21.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上海三联书店,1996。

22.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3.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4.温家宝:《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范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2006年1月9日。

25.《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2007年2月17日。

26.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福建省“十一五”工业发展纲要》,《企业技术进步》2006年第5期。

27.方志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以福建省为例》,《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4期。

28.陈绍焰:《福建省制造业区域发展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29.陈明森等:《福建新型工业化进程基本评价与新时期战略选择》,《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7期。

30.颜振军:《研发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型业态》,《高科技与产业》2006年第1期。

31.黄金汉:《对技术引进中自主创新的思考》,《中国检验检疫》2006年第10期。

32.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

33.刘春山,赵英才:《产业结构动态优化过程探析》,《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第2期。

34.潘弘图、康文杰、林卿:《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第2期。

35.林善波、蔡秀玲:《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研究——基于跨区域网络构建的视角》,《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2期。

36.周军:《对福建钢铁工业发展之路的思考》,《福建论坛》2005年第5期。

37.张晓玲、陈光政:《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及战略研究》,《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8.高厚根:《福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的探讨》,《福建水产》2006年第3期。

39.郑勇:《福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40.林筱文、黄仁华:《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预测与贡献分析》,《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1.陈永杰:《非公经济进入新阶段 面临十问题》,http://finance.beelink.com.cn/20050203/1780593.shtml。

42.程小旭:《自主创新亟须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5月31日。

43.李彩英:《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4.彭久生:《吉林省传统产业高技术化问题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5.福建省统计局课题组:《壮大海洋经济实力 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调研文稿》,2005。

46.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构建海洋经济发展八大支撑体系》,《调研文稿》,2005。

47.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调研文稿》,2005。

48.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调研文稿》,2005。

49.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课题组:《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调研文稿》,2005。

50.福建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研究课题组:《福建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问题研究》,《调研文稿》,2005。

51.福建省外贸厅、省委政研室联合课题组:《准确定位 争创优势 继续办好海峡西岸经济区》,《调研文稿》,2005。

52.福建省外汇管理局课题组:《促进福建国际海运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文稿》,2005。

53.饶友玲:《国际技术贸易》,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54.张卫平:《德国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作用》,《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6年第10期。

55.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6.赵学谦:《国际技术贸易》,朝华出版社,2003。

57.陈华山:《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58.〔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郭熙保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9.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0.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科技发展报告2006》,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

61.《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0月。

62.〔美〕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王翼龙译,商务印书馆,1990,第188~190页。

63.方云根:《区域多机场系统规划研究》,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64.杜宁睿:《区域研究与规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第2~5页。

65.吴璀平:《论安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6.刘育蓓:《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当代》1999年第1期。

67.揭毅:《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8.黄本笑等:《科技进步与区域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第70~73页。

69.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1》,《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70.姜泽华、白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

71.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72.邬义钧:《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效益评价方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73.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4.杨忠直、张世英、李光泉:《技术选择的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中国软科学》1997年第1期。

75.范小玉:《“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回眸》,《统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76.吴道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第9期。

77.由园园:《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调整对策》,《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78.陆建康、解艳波:《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3期。

79.赫修贵:《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行政论坛》2005年第6期。

80.隋秀芹:《“十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情况及相关分析》,《国有资产管理》2006年第4期。

81.吕政:《当前中国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新问题》,《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82.吕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当代财经》2005年第12期。

83.邹伟进、刘爱新、柯昌英:《资源消耗与我国工业化的路径选择》,《理论月刊》2005年第3期。

84.李刚、陶媛媛:《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政策选择分析探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85.张玉春、李宗植:《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考》,《经济经纬》2006年第5期。

86.唐旭、冷克平:《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转移趋势及对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12期。

87.巫钢、罗永泰:《提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跨位思考》,《商业研究》2006年第24期。

88.陈岩峰:《中国服务业发展特点的分析》,《商业研究》2005年第16期。

89.李新安:《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90.江小涓:《“十一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体制政策保障》,《管理世界》2005年第1期。

91.王岳平、王亚平、王云平、李淑华:《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92.Lin,Justin Yifu. “Development Strategy,Viability,and Economic Convergence”. the Inaugural D.Gale Johnson Lecture. presen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1.

93.Chan F.T.S.,Chan M.H.,Tang N.K.H.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for Technology Selec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0.

94.Schmidt,S. K. & Werle,R. “Co.ordinatingTechno-logy:Stud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f telecommunications”. Cambridge,M.A.:MIT Press. 1998.

95.Foss,N. J. and Knudsen,C. Towards the Theory of Competence of the Firm,London,Rout. ledge Corporation. 1996.

96.Hamel,G. and Heene,A. Competence. based Completion,New York,John While Press. 1994.

97.Nelson,R.R. and Winter,S.G.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Cambridge,Mass.:Belknap Press. 1982.

98.Mincer,J. Schooling,Earnings,and Experienc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4.

99.Pack,Howard.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Intellectual Appeal and Empirical Shortcoming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8 No.4. Winter 1994.

100.Vernon W.Rutt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Policy. Minneapolis:Universil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简 介:本书以G20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2017~2018年G20各成员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内在动因及战略趋势,力图为推动G20各成员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书中首先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7~2018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状况;接着对2017~2018年G20中19个成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简 介:本书选取世界上有代表性的100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2011~2015年世界各国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内在动因及发展趋势,并就如何推动世界各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出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全面创新与全球创新浪潮、创新驱动与全球结构性改革、全球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状况等创新前沿问题,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简 介:本书对2011~2012年G20集团中的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就G20中各国科技创新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专题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简 介:本书对21世纪前10年世界上100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不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世界创新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着力为世界各国提升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简 介:本书对2014~2015年G20中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就当前G20各成员聚焦关注的科技创新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深入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G20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展现G20各成员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G20国家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简 介:本书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符合G20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对2015~2016年G20中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根据2018年阿根廷G20峰会的三大主题,策划了“G20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及其对未来就业的影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G20经济合作的新领域”“G20加强绿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简 介:本书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符合G20集团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对G20集团中的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国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简 介:本书充分运用数理分析、空间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分析方法,构建了比较科学完善、符合G20集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对G20集团的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从而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简 介:本书对2013~2014年G20中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就G20各国科技创新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专题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