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SSAPID:101-1010-9812-19
ISBN:978-7-5201-3246-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上基于Feder动态外溢模型以及Marrewijk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机理进行研究,并从实证角度对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进行线性模型分析;基于河南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外溢效应;对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的农业现代服务业进行比较及借鉴;对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业、农业技术服务业、农业金融服务业、农业保险服务业、农机跨区作业、农业人力资本培训服务业、农业信息服务业等进行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作 者: 朱涛 夏宏
编 辑:田康;李吉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附表 文中使用的部分数据

 总序

 第一章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渠道机理及模型分析

  一 引言

  二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对农业外溢效应渠道分析

  三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对农业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外溢渠道分析——Feder动态外溢模型

   (二)内生比较优势分析——Marrewijk模型

  四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具体体现

   (一)提高生产率,增加农业收益

   (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五 结论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影响的线性模型分析

  一 引言

  二 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机理分析

   (一)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二)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三)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三 农业现代服务业对农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90~2012年

   (一)模型建立

   (二)数据预处理

   (三)线性回归

   (四)逐步回归

  四 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及地区差异分析

  一 引言

  二 理论框架

  三 数据来源

   1.投入数据

   2.产出数据

  四 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一)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效率差异分析

   (二)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三)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区域性差异

  五 结论与政策分析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四章 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效应的实证检验:基于河南省面板数据分析

  一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基于改进的动态时序Feder模型的分析

   (一)Feder模型的时序性改进

   (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范围界定及发展趋势

   (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效应的实证性检验——基于河南省面板数据分析

  二 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渠道的实证检验

   (一)SDA结构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三)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外溢渠道的研究——基于SFA方法的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

    2.农业专业化发展

    3.农业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规模

    4.城市化水平

    5.劳动者思想素质

    6.农业政府政策

 第五章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以河南为例

  一 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1.企业外包服务

    2.专业化分工与引致需求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政策体制

    3.市场化程度

    4.城市化水平

    5.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

  二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因素变量选取

    1.经济发展水平

    2.政策体制

    3.市场化程度

    4.城市化水平

    5.人才资本与信息化水平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样本数据选取

    2.计量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为例

  一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状况

   (一)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变化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拉动

   (三)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状况

   (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五)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发展潜力

  二 生产性服务业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一)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1.指标选择

    2.模型方法

    3.数据说明

   (二)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1.ADF检验

    2.协整检验

    3.误差修正模型

  三 生产性服务业对河南省就业的影响研究

   (一)直接就业效应

    1.模型选择

    2.数据选择

    3.结果分析

   (二)综合就业效应和就业吸纳空间

    1.分析框架与指标选择

     (1)劳动力投入系数

     (2)综合就业系数

     (3)成本费用利税率

    2.数据处理及计算

    3.结果分析

  四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1.模型的选取

    2.数据说明

   (二)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五 结论及建议

 第七章 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及借鉴

  一 美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借鉴

   (一)美国基本情况

    1.美国本土情况

    2.美国农业现代服务业概况

     (1)政府的干预、调控

     (2)完善的政策体系

     (3)法律法规

     (4)基础设施、公共事业

     (5)信息化农业

     (6)推广农业教育

     (7)互联网应用

     (8)农村金融服务

     (9)机械化生产的农业

     (10)其他的农业服务组织

   (二)美国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内容和特点

   (三)美国农业现代服务业建设的经验及借鉴

    1.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大

    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3.重视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推广

    4.搜集和发布农业信息体系

    5.重视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

  二 澳大利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借鉴

   (一)澳大利亚基本概况

   (二)澳大利亚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情况

    1.多样化的政府支持

    2.发达的农业信息化

    3.完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4.健全的农业服务组织

    5.完善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

    6.著名的农业生态旅游

    7.健全的农机服务社会化体系

    8.多层次的农业教育培训

   (三)澳大利亚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经验借鉴

   (四)发展我国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1.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农业现代服务业

    2.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市场开放

    3.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4.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5.建立健全农业服务组织

    6.完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教育培训

    7.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

  三 法国农业生产服务业及其借鉴

   (一)法国的基本情况

   (二)法国农业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1.完善的农业服务业政府政策

     (1)农业补贴政策

     (2)农业土地政策

     (3)农产品贸易政策

    2.完备的农业金融体系

     (1)完备的农业互助保险体系

     (2)信用贷款

    3.信息化下的精准农业

    4.合作共赢的农村合作社

    5.生态休闲的观光旅游农业

    6.强大的农业科学研究

    7.农业教育培训

    8.多渠道农业电子商务

    9.有利的期货市场

    10.创意农业

   (三)法国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经验及借鉴

    1.法国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经验

    2.发展我国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1)摒弃传统观念,重视农业现代服务业

     (2)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4)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5)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社

     (6)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和创意农业

     (7)完善农业现代化科研服务,完善农业现代服务教育培训

 第八章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改进路径

  一 农业物流业发展现状、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

   (一)我国农业对农业物流需求的分析

   (二)现代农区物流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代农业物流的特点

    2.目前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2)农产品物流环节损失率高

     (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4)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弱

   (三)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2.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

    3.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物流载体

    4.大幅度开发食品冷冻供应链物流,保证食品质量

    5.提供农业物流方面的运用基金

    6.建立粮食或食品物流系统

    7.设立农产品的各种应急物流体系

    8.设立农业物流融资扶植体系

  二 农业批发零售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我国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历史演进

    1.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历史演进

    2.中国农产品零售市场的演变

   (四)国内外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1.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

     (1)北美模式

     (2)欧洲模式

     (3)东亚模式

    2.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五)中国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现状

    1.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1)农产品批发市场类型

     (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2.中国农产品零售市场现状

   (六)中国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面临的挑战

   (七)中国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交易规模过小、经营水平较低

    2.服务功能单一、大型连锁超市冲击加剧

    3.信息网络建设落后,交易方式滞后

    4.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

    5.法律法规缺失、零售价格过高

   (八)中国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发展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市场建设和管理

    2.延伸农产品市场功能,寻求与大型连锁超市的合作

    3.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电子商务模式

    4.加强品牌营销建设与教育培养力度

    5.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三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1.国内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式

    2.国际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短缺

    2.农业产品流通不畅

    3.资金缺乏

    4.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5.农业市场管理不标准

   (三)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对策

    1.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2.重视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全国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一体化

  四 我国农业保险业现状、问题及政策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二)我国农业保险现存问题

    1.农业保险制度和统筹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普遍存在

    3.农业保险公司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4.财政补贴力度、效率有待提高

    5.大灾风险分散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策

    1.完善保险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统一协调机构

    2.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综合素质

    3.完善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

    4.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财政补贴效率

    5.完善大灾风险管理制度

  五 我国农业金融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农业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1.农村信用社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2.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

    3.农民金融意识增强

   (二)现代金融服务业对农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三)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服务主体缺位

    2.服务品种单一

    3.服务总量不足

    4.服务机制不顺

   (四)政策与建议

    1.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构建县域金融机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3.健全金融中介机构,为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提供专门服务

    4.放开民间借贷,为中小加工企业多渠道融资开辟合法途径

  六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跨区机械服务业对农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1.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的运作机制与绩效

     (1)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的运作机制

     (2)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的绩效

    2.跨区机械服务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阶段

     (1)初级起步阶段

     (2)超速发展阶段

     (3)全面推进持续发展阶段

   (二)当前中国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农机市场秩序不规范,“散机”泛滥

    2.市场信息滞后,可利用率低

    3.农机手文化程度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4.部分投入地价值观念陈旧落后,轻视商业

    5.跨区机收合作主体存在隐患

   (三)跨区机械服务业对农业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解决对策

    1.完善政府管理,加强监督,健全政策法律体系

    2.创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促进跨区服务信息化进程

    3.提高农机手专业素质及其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

    4.做好农机安全工作,加强农机手安全意识

    5.创新组织模式,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

  七 人力资本对我国农业贡献及政策建议

   (一)引言

   (二)人力资本对农业贡献的实证分析

   (三)目前我国农业人力资本面临的问题

    1.农业从业人数趋于下降,人员结构老龄化

    2.农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科学文化知识不足

    3.农业劳动者技能素质低,高级技术人员少

    4.培训规模小,培训人员素质和培训意愿参差不齐

   (四)提高农业人力资本的政策性建议

    1.提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的财政支持力度

    2.优化农业人力资本培训质量

  八 农业技术服务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1.农业技术及农业技术进步内涵

    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2)数据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

    3.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样本说明和样本数据的来源

     (2)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

     (3)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增长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第九章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

  一 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意义

  二 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水平

   (二)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

   (三)我国各分类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联系

  三 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因素

   (一)人均收入水平

   (二)市场化水平

   (三)城市化水平

   (四)分工水平

   (五)交易费用

  四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路径

   (一)依托政府部门和涉农站所,积极构建面向农业生产链的公共服务

   (二)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

   (三)依托产地批发市场,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体的崛起

   (四)依据农户需求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

国内外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借助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增加农业产业链的价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效率的提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溢出效应、机理及路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本书首先从理论上基于Feder动态外溢模型以及Marrewijk模型,以内生比较优势的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机理进行研究,并从实证角度对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进行线性模型分析,和对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其次,以农业典型大省河南为例,基于河南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外溢效应;再次,基于国际视角,对美法国、澳大利亚的农业现代服务业进行比较及借鉴;最后,从行业视角对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业、农业技术服务业、农业金融服务业、农业保险服务业、农机跨区作业、农业人力资本培训服务业、农业信息服务业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结构的建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求是》2010年第21期。

[2]毕美家:《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12期。

[3]陈军民:《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河南省农业及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2013年第7期。

[4]陈凯:《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度——兼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年第2期。

[5]陈笑艳:《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产业经济》2014年第3期。

[6]丛永平、黄奕忠、颜亨祥、陈广林、徐伟刚、花云:《澳大利亚学习考察的体会与启示》,《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年第12期。

[7]邓于君:《发达国家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变机理及启示》,《学术研究》2009年第9期。

[8]董鸿鹏、吕杰周、周艳波:《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2007年第8期。

[9]段炼:《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经济纵横》2014年第4期。

[10]范丽萍:《澳大利亚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政策研究》,《世界农业》2014年第2期。

[11]冯万玉、安玉麟、刘建设、李素萍:《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年第4期。

[12]龚晶、张晓华:《以现代服务业引领农业发展的模式及道路》,《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第4期。

[13]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4]韩坚、尹国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新途径》,《学术交流》2006年第11期。

[15]郝爱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外溢效应与条件研究》,《南方经济》2013年第5期。

[16]郝爱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财贸经济》2011年第7期。

[17]郝爱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和溢出渠道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8]何菊芳:《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19]何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理论前言》2000年第1期。

[20]〔加〕赫伯特·G.格鲁伯、迈克尔·A.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和影响》,陈彪如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21]胡德斌:《法国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现代农业》2002年第9期。

[22]黄慧芬:《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2011年第10期。

[23]黄莉芳、黄良文、洪琳琳:《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探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

[24]黄少安:《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5]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6]黄祖辉:《发达国家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变化及启示》,《福建论坛》2003年第4期。

[27]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4期。

[28]江建丰、刘俊威:《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距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家》2011年第11期。

[29]江剑庭:《法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长江论坛》2003年第2期。

[30]姜长云:《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启示与政策建议——对山东省平度市发展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调查与思考》,《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31]姜长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举证:自安徽观察》,《改革》2011年第1期。

[32]姜凌、潘锦云:《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 期。

[33]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分解与效率演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34]金桂英:《对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4期。

[35]康文:《日本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河南的借鉴》,《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第1期。

[36]孔祥智、徐珍源:《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研究——基于供给主体与需求强度的农户数据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37]匡远凤:《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要素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 SFA 的经验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38]雷权勇:《FDI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研究——基于Feder模型及2003~2013年经验数据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39]李国祥:《关于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规模问题的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年第6期。

[40]李劲夫:《农业保险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金融》2013年第4期。

[41]李曼:《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8期。

[42]李启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关联性分析》,《求索》2008年第4期。

[43]李伟毅、赵佳、胡士华:《小农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农机跨区作业的实践与启示》,《中国农机化》2010年第2期。

[44]李晓俐、陈阳:《美国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世界农业》2009年第12期。

[45]李应博、乔忠:《我国农业信息资源配置问题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7期。

[46]李应博、乔忠、彭影:《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科技人才保障机制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第5期。

[47]李颖明、王旭、刘扬:《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第35期。

[48]李彧挥、陈笑男、祝浩、王云华:《影响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因素分析》,《林业经济》2011年第9期。

[49]李泽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6期。

[50]廖晓莲、高英武、江波、黄光辉:《跨区机收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农机化研究》2008年第2期。

[51]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2]刘纯彬、王晓军:《劳动力选择性流动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53]刘立仁:《农业服务业: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切入点》,《中国禽业导刊》2005年第18期。

[54]刘丽伟:《美国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与启示》,《农业经济》2012年第7期。

[55]刘楠:《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关联分析》,《产业观察》2014年第36期。

[56]刘绍敏、刘萌芽:《关于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综述》,《科技和产业》2014年第7期。

[57]刘淑华、姚玉秀、尚丹、刘芝甡:《论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期。

[58]刘雯、张浩、安玉发:《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功能和位置探讨》,《中国市场》2010第32期。

[59]刘晓敏、王慧军:《黑龙港区农户采用农艺节水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9期。

[60]刘志彪、安同良:《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61]龙吉泽:《澳大利亚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湖南农机》2014年第4期。

[62]鲁钊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63]吕韬、陈俊红:《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20期。

[64]吕晓英、李先德:《美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及改革走向》,《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2期。

[65]罗富民:《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有效需求的影响研究》,《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6]马承霈:《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概况》,《世界农业》2003年第11期。

[67]潘锦云、李晏墅:《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68]潘锦云、汪时珍、李晏墅:《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产业耦合的视角》,《经济学家》2011年第12期。

[69]潘锦云、杨国才:《现代服务业诱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基于农业信贷影响农业总产出的视角》,《江汉论坛》2013年第10期。

[70]潘锦云、杨国才、汪时珍:《引植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基于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视角》,《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1期。

[71]庞晓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结构差异的比较与分析——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4期。

[72]彭惠梅:《日本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08。

[73]钱加荣、穆月英、陈阜、邓祥宏:《我国农业技术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研究——以秸秆还田补贴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74]钱雪亚、张小蒂:《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收益特征》,《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1期。

[75]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

[76]苏永伟:《农业机械化发展:美国经验与启示》,《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 3期。

[77]孙敬水、董亚娟:《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2期。

[78]孙明:《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12期。

[79]孙明珠、李卫娥、王华、季贺:《澳大利亚发展现代农业及金融支农的启示》,《农业发展与金融》2013年第6期。

[80]谈存峰、李双奎、陈强强:《欠发达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需求及农户意愿——基于甘肃样本农户的调查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81]谭侃:《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

[82]田曦:《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7。

[83]童鹏:《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宏观经济观察》2008年第10期。

[84]庹国柱:《完善大灾风险管理制度》,《中国金融》2013年第4期。

[85]庹国柱:《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障碍与前景》,《保险研究》2012年第12期。

[86]王彬:《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及流通效率的实证研究》,博士论文,江南大学,2008。

[87]汪建丰、刘俊威:《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距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经济学家》2011年第11期。

[88]王德宝、王国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金融与经济》2014年第5期。

[89]王德禄、张国亭:《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借鉴》,《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4期。

[90]王丽萍、罗发恒、陈美萍:《广东肇庆蔬菜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第7期。

[91]王洋、殷秀萍、郭翔宇:《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分析与评价》,《农机化研究》2011年第11期。

[92]王永强、朱玉春:《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1期。

[93]王玉龙、丁文锋:《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TPB 理论与 63 家农业企业微观数据》,《经济经纬》2011年第1期。

[94]王志、董亚慧:《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的启示》,《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11期。

[95]卫龙宝、阮建青:《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对杭州市三墩镇农民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3期。

[96]温思美、罗必良:《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

[97]吴宏伟、侯为波、卓翔芝:《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以安徽省为例的实证研究》,《农村经济》2011年第9期。

[98]吴进凯:《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3期。

[99]吴晓云:《我国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测度——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100]夏玲:《重庆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5。

[101]小林康平、甲斐谕:《体制转换中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02]熊鹰:《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成都市176个样本农户的调查》,《农村经济》2010年第3期。

[103]徐柏园、李蓉:《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04]徐本义:《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矛盾与解决的途径》,《中国保险》2014年第4期。

[105]徐秀英:《完善和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思考》,《农机化研究》2011年第6期。

[106]徐学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巡礼》,科学出版社,2008。

[107]徐盈之、赵玥:《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区域差异与趋同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108]许德友:《内生比较优势视野下的专业市场集群与政府作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09]薛国琴:《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培训结构调整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9期。

[110]杨红强、邬松涛、杨加猛、贾卫国、王浩:《我国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维比较与改革创新》,《林业经济》2014年第9期。

[111]杨介华、江波、黄光辉、江斌:《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发展现状综述》,《现代农业装备》2007年第3期。

[112]杨全海:《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启示》,《农业经济》2014年第1期。

[113]杨玉英:《面向2020年中国服务业发展战略》,《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114]姚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政策调整趋势分析》,《银行家》2005年第7期。

[115]姚洋洋、贾彬:《中美农业生产服务业的比较研究》,《世界农业》2014年第12 期。

[116]叶湘:《澳大利亚的农业政策及其启示》,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农林大学,2013。

[117]殷睿:《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研究及启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18]于爱红:《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探析》,《江苏商论》2010年第4期。

[119]张升、文彩元、赵锦勇:《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70个样本县的实地调研》,《林业经济》2014年第2期。

[120]张晓敏、姜长云:《不同类型农户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供给评价和需求意愿》,《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8期。

[121]张银、李燕萍:《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其绩效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2期。

[122]张振刚、陈志明、林春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研究——以广东农业专业镇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9期。

[123]张振刚、陈志明、林春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9期。

[124]张忠德:《美日韩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0期。

[125]张祖荣:《农业保险的保费分解与政府财政补贴方式选择》,《财经科学》2013年第5期。

[126]赵锋、向佐谊:《现代农业发展中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分析——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27]赵佳荣:《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28]赵元凤:《论信息企业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9期。

[129]郑良方:《美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值得借鉴》,《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66期。

[130]周波:《澳大利亚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第6期。

[131]周波:《澳大利亚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第6期。

[132]周才方:《法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特色浅析》,《南京农专学报》2003年第1期。

[133]周风涛、余国新:《不同区域视角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分析——基于新疆784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22期。

[134]周启红、谢少安、陈万卷:《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我国农业服务业研究》,《调研世界》2010年第2期。

[135]周亚、甘勇、李克强、姜璐:《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差异研》,《教育与经济》2004年第4期。

[136]周颖、井森:《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2001年第10期。

[137]朱道华:《外国农业经济》,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38]朱希刚:《农业技术进步及其“七五”期间内贡献份额的测算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994年第2期。

[139]朱晓青、寇静:《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40]庄丽娟:《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 450 户荔枝生产者的调查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3期。

[141]庄丽娟、贺梅英、张杰:《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450户荔枝生产者的调查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3期。

[142]庄丽娟、贺梅英、张杰:《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3期。

[143]邹宝德:《澳大利亚现代科技农业创新发展思考》,《安徽科技》2013年第4期。

[144]Alan Macpherson,“Producer service linkages and industral innovation:results of a twelve-year tracking study of New York state manufacturers,” Growth and Change 3(2008).

[145]Alston,J. M.,A. Andersen,J. S. James,and P. G. Pardey,Persistence Pays:U.S.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the Benefits from Public R&D Spending,New York:Springer,2011.

[146]Browning,H. L.,Singelmann,J.,The Emergence of a Service Society:Demographic and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USA,Springfield,Va.: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1975.

[147]David J.Spielman,Javier Ekboir,Kristin Davis,Cosmas M.O.Ochieng,“An Innovation Systems Perspective on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Agricultural Systems 1(2008).

[148]Fare,R.,Grosskopf,S.,Norris,M.,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mericanb Economic Review(S0002-8282)84(1994).

[149]Feder,Gershon,“On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Joum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2(1982).

[150]Gene,M.,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Endogenous Innovation in the Theory of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8(1994).

[151]Gerson,Feder,“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2(1982).

[152]Greenfiele,H. I.,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New York:Universety Press,1966.

[153]Haitham,El-Hourani,“The Role of Representation Office of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Jorda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in Agriculture,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 Jordan,9(2005).

[154]Harry H.Postner,“Factor Content of Canadian International Trade:An Input-Output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1977).

[155]Joseph Francis,Julia Woerz,“Producer Services,Manufacturing linkages and trade,” Tibet:Tinbergen l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 4(2007).

[156]Kenneth A.Reinert,“Rural Nonfarm Development:A Trade-Theoretic Vi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4(1998).

[157]Kiyoyasu Tanaka,“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Japan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Database,” Global COE Hi-Stat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76(2009).

[158]Lin,Justin Yifu,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Idea,Strate-gy,and Viablibity,Marshall Lectures,Cambridge University,Forthcoming,2007.

[159]Malmquist S.,“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 Trabajos de Estatistica(S0081-4539)4(1953).

[160]Marshall,J.,Wood,P.,“Understanding the Location rol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5(1987).

[161]Martin E. Adams,Vincent Ashworth,Philip Lawrence Raikes,Agricultural Supporting Services for Land Reform,The Land and Agriculture Policy Centre(LAPC),2011.

[162]Paolo Guerrieria,Valentina Meliciani,“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Sichuan:Structural Chang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4(2005).

[163]Shearmur,R.,Doloreux,D.,“Urban Hierarchy or Local Bazz High-Order Producer Service and(or)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Location in Canada,1991-2001,”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3(2008).

[164]Stan-backetal and Francois,“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1994).

[165]Stan-backetal and Francois,“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1994).

[166]Wallace E.Huffman,Human Capital,Education,and Agriculture,2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griculture Economic,Berlin,Germany,August 2000.

[167]William J.Coffey,“Forward and Backward linkages of Producer-services Establishments:Evedence from the Montreal Merropolitan Area,” Urban Geography 17(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