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当代人权观念及其精神图书

Human Rights Concept and Spirit in Contemporary China

SSAPID:101-1008-6563-25
ISBN:978-7-5097-7797-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从事人权理论研究的已发表成果,“人权基本原理篇”主要对人权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人权的历史与理论篇”主要对当代我国人权理论的发展进行论述;“人权思想篇”对若干人物的人权思想进行评述;“主体人权篇”对若干弱势群体的人权进行研究;“人权保障篇”主要论述人权保障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权教育篇”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若干人权教育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人权研究丛书
作 者: 陈佑武
编 辑:蒋北娟;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自序

 第一篇 人权原理

  人权的人性基础

   一 道德权利与应有权利的人性内涵及其区分

    (一)道德权利的理性内涵

    (二)道德权利与应有权利的区分及思想观念之变化

   二 人权人性内涵的科学阐释及其发展规律

    (一)人权基础理解上的偏差

    (二)人性基础的内涵及其发展

  人权的人本内涵

   一 人是人权之本

   二 具体的人与社会的人是人权的立足点

   三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四 从人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发展

   五 人人和谐共处

   六 人人参与人权实现

  人权的本质与属性

   一 人权的本质

   二 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三 人权的政治性与非政治性

   四 人权与义务的不可分割性

   五 人权优位于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具有决定性

  人权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一 人权两重属性的内涵:客观性与主观性

    (一)人权现象与人权意识

    (二)人权与人权概念

   二 人权的两重性揭示了人权法的基本矛盾

    (一)人权法的客观性

    (二)人权法的主观性

    (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

    (四)人权法的基本矛盾

   三 人权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论与方法论

  人权的义务主体

   一 国家

    (一)法理依据

    (二)国际法依据

   二 国际组织

    (一)背景与作用

    (二)性质与前景

   三 非政府组织

    (一)背景与作用

    (二)人权非政府组织

   四 个人

    (一)法理依据

    (二)国际法依据

  人权和其他权利的异同

   一 本原不同

   二 主体不同

   三 客体不同

   四 形态不同

  人权的立论误区

   一 人权立论等同于人权实现途径的观点

    (一)斗争人权说

    (二)商赋人权说

    (三)国赋人权说

    (四)生赋人权说

    (五)学赋人权说

   二 人权立论的其他观点

    (一)契约主义说

    (二)预付人权说

    (三)良心理论说

    (四)人的尊严

    (五)自然法与习俗说

  人权保障的几个原理问题

   一 国家主权

   二 市场经济

   三 民主政治

   四 法治国家

    (一)以人权保障理念为指导继续加强各项立法

    (二)以司法独立为突破口完善人权保障的司法机制

    (三)以民主政治为导向严格依法行政

    (四)以遵循法治的精神加强政党制度建设

 第二篇 人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与人权关系的历史发展

   一 法治与人权的分离阶段

    (一)法治的早期实践阶段

    (二)人权的早期争议阶段

    (三)法治与人权的分离

   二 法治与人权的结合阶段

    (一)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为法治与人权结合奠基

    (二)法治与人权在党的报告中的结合

     1.法治与人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结合

     2.法治与人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结合

     3.法治与人权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结合

    (三)法治与人权在宪法法律中的结合

   三 法治与人权的融合阶段

  中国人权意识三十年发展回顾

   一 人权意识的觉醒与徘徊阶段

   二 人权意识的启蒙与传播阶段

   三 人权意识的弘扬与保障阶段

   四 结语

  古典人权理论的渊源、体系及其影响

   一 古典人权理论的渊源

    (一)古典人权理论的间接渊源

     1.主体意识

     2.平等观念

    (二)古典人权理论的直接渊源

     1.文艺复兴运动

     2.宗教改革运动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二 古典人权理论的体系

    (一)人权的主体

    (二)人权的内容

    (三)人权的本原

    (四)人权的实质

    (五)人权与法律

   三 古典人权理论对当代人权观念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早期的人权思想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确立与形成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发展阶段

   二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对古典人权理论的肯定与批判

    1.古典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性

    2.古典人权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三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权的历史发展观

    2.人权的阶级观

    3.人权主体观

    4.人权的内容观

    5.人权的集体观

    6.人权的义务观

    7.人权的国家观

    8.人权的实现观

   四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主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

   一 人权本原观: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二 人权主体观:个人与集体的统一

   三 人权内容观:A约与B约的统一

   四 人权本质观:利益与道德的统一

   五 人的价值观:自由与平等的统一

   六 人权形态观:应有与法定的统一

   七 人权和谐观:和谐与对抗的统一

   八 人权属性观: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九 人权实现观:个人与国家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范畴

   一 人权历史的基本范畴

    1.古代人权观念

    2.古典人权理论

    3.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4.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

   二 人权概念的基本范畴

    1.人权主体

    2.人权内容

    3.人权形态

    4.人权分类

    5.人权本原

    6.人权本质

   三 人权属性的基本范畴

    1.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人权的对抗性与和谐性

    3.人权的政治性与超政治性

    4.人权与义务的不可分割性

    5.人权对国家权力的决定性

   四 人权保障的基本范畴

    1.人权与主权

    2.人权与民主

    3.人权与法治

    4.人权与财产

    5.人权的义务主体

    6.人权教育

 第三篇 人权思想

  李步云人权思想纲要

   一 人权的概念

   二 人权的主体

   三 人权的内容

   四 人权的本原

   五 人权的形态

   六 人权的本质

   七 人权的属性

   八 人权与义务

   九 权利与权力

   十 人权与主权

   十一 人权与法律

   十二 人权与社会主义

   十三 人权的义务主体

   十四 人权教育

   十五 人权的实现

  利益与道德:人权本质的二元统一

   一 二元统一人权本质观的提出

   二 二元统一人权本质观的辩证思考

   三 二元统一人权本质观的渊源流变

    (一)二元统一人权本质观在权利本质的基本范畴内展开

    (二)二元统一人权本质观的价值

    (三)二元统一人权本质观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理论空间

  人权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途径

   一 人权三种存在形态内涵

   二 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

   三 从法定权利到实有权利

   四 方法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人权本原的人性论

   一 人性论的基本内涵

   二 人性论的主要成因

    (一)对天赋人权理论合理成分的吸收

    (二)对各种人权本原论的批判

    (三)受益于李步云先生自身的法哲学思想

   三 人性论的问题意识

   四 人性论的人权精神

 第四篇 主体人权

  受刑人人权研究

   一 导论

    (一)受刑人人权保障研究的目的

    (二)受刑人人权保障研究的视角

   二 受刑人人权保障的提出及意义

    (一)受刑人人权保障理念的提出

    (二)研究受刑人人权保障的意义

   三 受刑人人权的基本内涵

    (一)受刑人人权的概念

    (二)受刑人人权的内容

    (三)受刑人人权的特征

    (四)受刑人人权的形态

    (五)受刑人人权的本原

   四 受刑人人权保障的理由

    (一)权力价值的体现

    (二)人权实现的要求

    (三)法治建设的内容

    (四)人类文明的标尺

  残疾人人权研究

   一 残疾人的概念

    (一)中国传统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

    (二)当代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界定

    (三)我国法律对残疾人的界定

   二 残疾人人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

    (一)残疾人人权的定义及其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存续的期限性

     3.权利的特定性

     4.权利的平等性

     5.实现的复杂性

    (二)残疾人人权的意义

   三 残疾人的具体人权

    (一)残疾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1.残疾人的生存权

     2.残疾人的康复权

     3.残疾人的受教育权

     4.残疾人的工作权

     5.残疾人的体育权

     6.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权

     7.残疾人的文化权利

     8.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

    (二)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1.残疾人的生命权

     2.残疾人的人身自由权

     3.残疾人的人格权

     4.残疾人的不受歧视权

     5.残疾人的婚姻家庭权

     6.残疾人的政治参与权

    (三)残疾儿童与残疾妇女的权利

     1.残疾儿童的权利

     2.残疾妇女的权利

   四 残疾人人权的保障机制

    (一)残疾人人权保障的国内机制

     1.中国残疾人人权的立法保障机制

     2.中国残疾人人权的行政保障机制

     3.中国残疾人人权的司法保障机制

     4.中国残疾人人权的社会保障机制

    (二)残疾人人权保障的国际机制

     1.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残疾人人权保障机制

     2.以国际人权条约为基础的残疾人人权保障机制

     3.其他联合国残疾人人权保障机制

 第五篇 人权保障

  政治参与法治化的人权保障价值

   一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利益协调的主要平台

   二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三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四 政治参与法治化是政治稳定的基本前提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与人权保障

   一 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 劳动教养制度与人权保障的冲突及其废止

    (一)劳动教养制度与宪法法律中有关人权保障的规定

    (二)劳动教养制度与国际人权公约中的有关规定

    (三)劳动教养制度在实施中面临的人权保障问题

   三 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法治建设

    (一)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法治建设的各种观点

    (二)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后推进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1.以人权保障为目的促进法治建设

     2.权力机关应明确自己的权力范围,在自身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

     3.在法治框架内改革劳动教养制度

  中国传统矜老原则与人权保障

   一 矜老原则的历史沿革

   二 矜老原则的人权价值

   三 矜老原则的制度创新

  文化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

   一 文化权利的内涵

    (一)国际人权文件中的文化权利

    (二)区域性文件中的文化权利

    (三)文化权利的界定

   二 文化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

    1.承认人人有权参与文化生活

    2.尊重个人享受科学进步所带来的利益

    3.保护个人在科学、文学或艺术作品上的精神和物质利益

    4.尊重和保障文化自由权

    5.尊重和保障文化合作权

  刑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与人权保障

   一 刑法解释的生效时间与人权保障

   二 刑法解释的失效时间与人权保障

   三 刑法解释的溯及力与人权保障

   四 目前我国刑法解释的时间效力在人权保障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律师在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作用

   一 律师人权保障作用的内涵

    (一)依据法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二)依据法律抵抗权力的非法侵害

    (三)辩护权是律师在刑事司法中发挥人权保障作用的基石

   二 律师人权保障作用的障碍

    (一)古代讼师观念影响了人们对律师的认识

    (二)利义的传统认识制约了律师的价值追求

    (三)司法权的现实状况导致律师难以法服人

    (四)律师制度的内在缺陷导致了律师执业存在风险

    (五)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误导了律师的执业追求

   三 完善律师的人权保障作用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5、20条评析

   一 基本问题的解释

    1.罪刑法定原则

    2.表达自由的限度

   二 各国批准加入公约时的声明和保留状况

    1.对第15条的声明和保留

    2.对第20条的声明和保留

   三 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的接轨

   四 公约规定国际刑法人权保障内容的意义

    1.有利于规范国家刑事权力

    2.有利于对公民生存权的保障

    3.有利于强化人权意识

   五 结论

 第六篇 人权教育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之人权教育

   一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规范人权教育的历史背景

   二 国家是落实人权教育的义务主体

   三 人权教育的目的是传播人权意识与进行人才培养

   四 人权教育存在的两种主要类型

    (一)正规人权教育

     1.中小学人权教育

     2.高级中学人权教育

     3.高等院校人权教育

    (二)非正规人权教育

   五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规范人权教育的意义与愿景

  高校人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一 高校人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正规人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人权教育的学科地位偏低

     2.人权教育的渗透方式有限

     3.开展人权教育的高校偏少

     4.接受人权教育的学生不多

     5.授课老师学科背景多元化

     6.课程的形式与内容五花八门

     7.人权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

     8.人权教育的义务主体缺失

     9.人权教育中人权信仰缺乏

    (二)非正规人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人权培训经费的来源较少

     2.承担人权培训的机构不多

     3.大学对人权培训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二 改善高校人权教育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对高校人权教育价值的认识

    (二)发挥国家在高校人权教育中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人权教育的学科建设

    (四)夯实高校人权教育的信仰基础

  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

   一 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事业的历史发展

   二 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模式与经验成就

    (一)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模式

     1.培训主体

     2.培训对象

     3.培训主题

     4.培训形式

    (二)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经验成就

   三 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面临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一)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面临的问题

     1.对人权培训意义的认识仍需提升

     2.培训主体欠缺

     3.培训经费不足

     4.培训对象接受人权培训的责任意识不强

     5.培训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二)完善中国公务员人权培训的措施与方法

     1.将人权知识纳入公务员考试范围

     2.将人权知识纳入公务员系统培训之中

     3.充分发挥中国人权研究会的指导、组织、协调功能

     4.充分发挥人权研究与教育机构的功能,切实推进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建设

     5.加大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公务员人权培训的支持力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从事人权理论研究的已发表成果,共分为六篇。第一篇“人权基本原理”主要对人权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第二篇“人权的历史与理论篇”主要对当代我国人权理论的发展进行论述;第三篇“人权思想篇”对若干人物的人权思想进行评述;第四篇“主体人权篇”对若干弱势群体的人权进行研究;第五篇“人权保障篇”主要论述人权保障的基本理论问题;第六篇“人权教育篇”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若干人权教育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