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1

世界茶业发展报告(2017)图书

Report on the World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2017)

SSAPID:101-0956-1912-68
ISBN:978-7-5201-0325-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世界茶业发展,分析了全球茶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深入总结了21世纪以来世界五大洲茶叶生产、消费、需求、贸易、科技创新与涉茶产业发展等概况,对茶叶产品分类、世界茶叶主产地生产、茶业质量标准和品牌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报告,对世界茶字冠名由来、茶的发现、茶的使用、茶业的主要成分、茶叶的功能作用、茶叶的世界传播、茶与健康、世界茶树物种渊源和分布等进行了专题分析,探讨加快世界茶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为世界茶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世界茶业蓝皮书
编 辑:赵慧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皮书数据库

 序言一

 Abstract

 世界茶业蓝皮书编委会

 主编简介

 摘要

 法律声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世界茶业发展报告

   第一节 世界茶业发展历史概述

    一 中国茶业发展及对外传播历史

     (一)中国茶业发展简述

      1.古代茶业发展概述(1840年以前)

      2.近代茶业发展概述(1840~1949年)

      3.现代茶业发展概述(1949年至今)

     (二)中国茶叶、茶种、制茶法和饮茶习俗对外传播的历史

     (三)世界茶业发展历史概况

      1.茶叶种植和生产

      2.茶叶贸易

      3.饮茶习俗及茶叶消费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生产概况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消费概况

    一 21世纪以来全球茶叶消费总量

    二 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茶叶消费情况

    三 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消费结构和趋势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贸易概况

   第五节 21世纪以来世界茶业科技创新概况

   第六节 21世纪以来世界涉茶产业发展概况

    一 茶叶生产

    二 茶叶加工

     (一)新型茶产品

     (二)茶叶深加工产品

    三 茶叶贸易

   第七节 茶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 茶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 发展茶产业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三 发展茶产业循环经济促社会进步

   第八节 加快世界茶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 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树立生态、高效、可持续的茶叶标准化发展观念

    二 提高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

    三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 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五 重视茶叶产地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源头整治

    六 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

    七 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

    八 建立茶叶可追溯体系

    九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Ⅱ 分报告

  B.2 茶叶产品分类报告

   第一节 茶叶品类

    一 世界各国茶叶品类

    二 中国茶叶品种分类

     (一)中国六大茶类

     (二)中国茶区及茶类分布

     (三)“十二五”期间中国茶类结构调整优化概况

   第二节 茶类生产概况

    一 绿茶生产概况

     (一)世界绿茶生产概况

     (二)中国绿茶生产概况

      1.产区分布情况

      2.中国绿茶产品的分类与加工

      3.“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茶生产概况

    二 红茶生产概况

     (一)世界红茶生产概况

     (二)中国红茶生产概况

      1.十二五期间中国红茶产量

      2.传统红茶产区生产概况

      3.新兴红茶产区情况

    三 乌龙茶生产概况

     (一)世界乌龙茶生产概况

     (二)中国乌龙茶生产概况

      1.乌龙茶溯源及主产区发展概况

      2.十二五期间中国乌龙茶产业发展概况

    四 白茶生产概况

     (一)世界白茶生产概况

     (二)中国白茶生产概况

      1.中国白茶的分类及其品质特征

      2.中国白茶生产现状

    五 黄茶生产概况

     (一)世界黄茶生产概况

     (二)中国黄茶生产概况

    六 黑茶生产概况

     (一)世界黑茶生产概况

     (二)中国黑茶产业发展概况

      1.黑茶产销情况

      2.黑茶生产概况

      3.安化黑茶产销概况

      4.六堡茶生产概况

    七 花茶生产概况

     (一)世界花茶生产概况

     (二)中国花茶生产概况

      1.茉莉鲜花种植生产

      2.茉莉花茶生产

    八 世界茶叶深加工制品概况

     1.茶饮料

     2.茶食品

      (1)茶菜和茶主食

      (2)茶零食

     3.茶保健品

     (4)茶日用品

   第三节 各茶类销售概况

    一 中国六大茶类销售概况

     (一)茶叶内销概况

     (二)茶叶外销概况

      1.各类茶叶出口量

      2.各类茶叶出口额

      3.各类茶叶出口均价

      4.各类茶叶外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中国绿茶销售概况

     1.中国绿茶内销概况

     2.中国绿茶外销概况

     3.标准化为绿茶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中国的名优绿茶及其品牌

    三 中国红茶销售概况

    四 中国乌龙茶销售概况

     (一)乌龙茶内销

     (二)乌龙茶出口

    五 白茶销售概况

     (一)白茶内销概况

      1.内销数量

      2.内销金额

      3.产品结构

      4.品牌塑造

     (二)白茶出口概况

     (三)相关产业

    六 黄茶销售消费概况

     (一)黄茶所占总量偏小

     (二)销量持平价格适中

     (三)产茶县黄茶产销低

     (四)百强茶企产销增长

    七 黑茶销售状况

     (一)普洱茶内销市场

      1.量价齐升,同步稳增

      2.新常态下,增速放缓

      3.强化品牌,扩大宣传

     (二)普洱茶外销市场

     (三)梧州六堡茶的销售情况

     (四)六堡茶茶叶加工标准化及品牌建设

    八 花茶销售概况

     (一)内销

      1.销售量

      2.价格

      3.产品结构

      4.渠道建设

      5.品牌塑造

     (二)外销

      1.国际市场茉莉花茶概况

      2.中国茉莉花茶出口情况

   第四节 各茶类发展趋势分析

    一 中国绿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 红茶发展预测

     (一)需求与产量

     (二)内外销价格

     (三)应用新品种与新工艺技术创新红茶

     (四)红茶产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三 乌龙茶发展趋势

     (一)乌龙茶行业总体市场竞争格局及特点分析

     (二)中国乌龙茶行业主要企业及规模分析

     (三)中国乌龙茶行业发展趋势

      1.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确保食品安全

      2.品牌化经营已是各乌龙茶生产企业目前急于解决的问题,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已经在品牌化经营上崭露头角

    四 黄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 花茶发展趋势

     (一)产销形式

     (二)发展的配套措施

     (三)中国茉莉花茶产销预测

    六 茶叶深加工发展趋势

  B.3 茶叶主产地生产报告

   第一节 五大洲茶叶生产情况

   第二节 茶叶种植五大国

   第三节 茶叶产量五大国

   第四节 茶叶生产趋势分析

  B.4 茶叶消费和需求报告

   第一节 五大洲茶叶消费情况

   第二节 茶叶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五强国

   第三节 中国城市茶叶消费行为

   第四节 世界茶叶消费特点和趋势

   第五节 世界茶叶未来需求预测

  B.5 茶叶贸易报告

   第一节 世界茶叶贸易总量

   第二节 五大洲茶叶贸易情况

   第三节 茶叶主要进出口国情况

    一 主要出口国

     (一)肯尼亚

     (二)斯里兰卡

     (三)中国

     (四)印度

     (五)越南

    二 主要进口国

     (一)俄罗斯

     (二)巴基斯坦

     (三)美国

     (四)英国

     (五)埃及

   第四节 世界主要拍卖市场情况

    一 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茶叶拍卖基本情况

     (一)茶叶生产和出口在全球均具重要地位

     (二)建立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茶叶拍卖交易中心

     (三)茶叶拍卖交易制度发挥了良好作用

    二 肯尼亚等国茶叶拍卖中心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了买卖双方稳定参与的拍卖交易平台

     (二)制定了完善的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

     (三)政府给予指导和支持,按市场机制运行

     (四)注重质量、标准、物流、仓储等方面配套发展

     (五)积极探索发展网络拍卖

  B.6 茶叶质量、标准和品牌报告

   第一节 中国茶叶质量标准建设情况

    一 现行茶叶标准情况

     (一)国家标准

     (二)行业标准

     (三)地方标准

     (四)企业标准

    二 茶叶标准体系建立情况

   第二节 国际、国外茶叶标准化情况

    一 国际茶叶标准

    二 国外茶叶标准

     (一)国外茶叶标准类别

     (二)主要茶叶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三)主要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的标准

    三 标准造成的绿色壁垒

     (一)欧盟标准

     (二)日本标准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标准

   第三节 世界茶叶品牌建设情况

    一 国外茶叶品牌建设情况

     (一)世界级茶叶品牌——立顿

     (二)国外知名茶叶品牌

   第四节 提升茶叶品质、标准、品牌的对策建议

    一 提升茶叶品牌、品质的对策建议

     (一)种植环节

     (二)生产加工环节

      1.改进采制加工方式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三)流通环节

     (四)合理利用区域公共品牌和茶文化建设

     (五)茶叶标准体系

      1.建立标准化茶叶产品的营销体系

      2.优化茶叶标准结构

      3.建立茶叶标准化推广体系

    二 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的茶叶质量安全观

     (二)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三)实施生态战略,走综合防治之路

     (四)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改善生产、加工条件

    三 加快茶叶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一)从制度层面,做好顶层设计

     (二)进一步梳理、整合现有标准,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

     (三)尽快制定茶叶质量安全国家标准

     (四)加强标准的宣传、实施和监督力度

  B.7 涉茶产业发展报告

   第一节 茶饮料生产业

    一 茶饮料生产业概述

    二 茶饮料产品分析

     (一)产品种类分析

     (二)产品包装分析

     (三)产品价格分析

    三 茶饮料供需结构分析

     (一)茶饮料产销分析

     (二)茶饮料消费者分析

     (三)茶饮料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程度

      2.产品差别程度

      3.进入退出壁垒

    四 茶饮料生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茶饮料业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

      1.茶饮料品质稳定性

      2.茶饮料品质鉴定技术分析

     (二)市场竞争

    五 茶饮料生产业发展建议

   第二节 茶食品生产业

    一 茶食品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二 茶食品的形式和种类分析

     (一)茶餐类

     (二)含茶休闲食品类

     (三)茶保健食品类

    三 国内外茶食品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外茶食品发展状况

     (二)我国茶食品发展状况

    四 茶食品产销情况分析

     (一)茶食品生产企业分析

     (二)茶食品销售渠道分析

     (三)茶食品消费市场分析

    五 茶食品生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茶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保障

    一 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性给茶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地域性

     (二)时间性

     (三)法定性

     (四)独占性

    二 茶业相关知识产权概述

     (一)商业标志权

     (二)专利权

     (三)商业秘密

     (四)著作权

     (五)植物新品种权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三 茶业知识产权目前在国内可寻求的法律保障

     (一)商业标志权

     (二)专利权

     (三)商业秘密

     (四)著作权

     (五)植物新品种权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四 茶业知识产权跨国保护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知识产权公约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二)《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

     (三)《专利合作条约》

     (四)《马德里协定》及有关《议定书》

     (五)《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Ⅲ 专题报告

  B.8 世界茶字冠名来源

   第一节 寰球茶字语言来源

    一 中国“茶”字音形义的演变

     (一)“茶”字出现以前茶的几种名称的探讨

     (二)茶字的出现及其由来

     (三)世界各国对茶的称呼

   第二节 国际茶树分类冠名

    (一)茶树在植物分类中的地位

    (二)主要的茶组植物分类系统

  B.9 世界茶树物种渊源和分布

   第一节 茶树源地地质变迁

    一 茶树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

    二 茶树源地地质变迁

   第二节 茶树物种起源中心

    一 茶籽化石证明中国西南是茶树起源地

    二 中国已发现许多野生大茶树

    三 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资源最集中、数量最多、性状最古老

    四 茶树的演化

    五 众多调查研究表明印度不可能是茶树原产地

    六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第三节 现存茶树野生物种

    一 现存野生茶树分布

     (一)云南野生茶树资源

     (二)贵州野生茶树资源

     (三)广西野生茶树资源

     (四)四川野生茶树资源

     (五)福建野生茶树资源

     (六)江西野生茶树资源

     (七)广东野生茶树资源

     (八)重庆野生茶树资源

     (九)湖北野生茶树资源

     (十)湖南野生茶树资源

     (十一)海南野生茶树资源

     (十二)台湾野生茶树资源

    二 现存野生茶树名录

    三 现存野生茶树特性

     (一)特性

     (二)生化成分

      1.云南野生茶树生化成分

      2.四川野生茶树生化成分

      3.福建野生茶树生化成分

   第四节 茶树隔离分布区域

    一 茶树同源地质相似

    二 福建茶区地理概况

    三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

     1.国优省优品种

     2.三大名茶区的种质

     3.野生茶树的资源

  B.10 茶叶的主要成分

   第一节 茶鲜叶的化学组成

    一 水分

    二 茶多酚

    三 蛋白质与氨基酸

    四 茶叶生物碱

    五 多糖及碳水化合物

   第二节 茶的色、香、味化学

    一 茶叶色变原理

     (一)叶绿素

     (二)类胡萝卜素

     (三)水溶性色素

      1.花青素

      2.花黄素

      3.茶黄素

      4.茶红素

     (四)非酶褐变色素

      1.羰氨反应

      2.焦糖化作用

      3.维生素C的褐变

      4.儿茶素与氨基酸的褐变

    二 茶叶香气形成

     (一)鲜叶中的香气化合物

     (二)绿茶的香气特征

     (三)乌龙茶香气特征

     (四)酶对香气形成的作用

    三 茶的滋味化学

     (一)甜味

     (二)酸味

     (三)咸味

     (四)苦味

     (五)鲜味

     (五)涩味

  B.11 茶与人类健康

   一 茶防癌作用例证

   二 茶的防癌作用机理

   三 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作用机理

   四 茶对辅助降血糖的作用

  B.12 茶的发现和使用

   第一节 茶的根在中国

    一 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

    二 中国最早发现利用茶

    三 茶从中国传播到世界

   第二节 茶从发现到引为药料

   第三节 茶叶演变为食料

   第四节 茶被广泛用作饮料

  B.13 茶的世界传播

   第一节 古代中国茶对外的传播

    一 古代中国茶向亚洲的传播

    二 古代中国茶向欧洲的传播

    三 古代中国茶向亚欧以外国家的传播

   第二节 近代以来茶叶的传播

    一 近代茶叶的传播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茶叶的传播

   第三节 种茶之风日渐兴起

    一 茶树在亚洲的传播

     (一)茶树在中国的传播

     (二)茶树在亚洲其他国家的传播

    二 茶树在欧洲的传播

    三 茶树在其他地区的传播

  B.14 中国茶指数研究报告

   一 中国茶指数体系设想

    (一)概念与意义

    (二)中国茶指数体系框架设想

    (三)中国茶指数特征

     1.指数功能上的创新

     2.指数编制方法上的创新

     3.指数系统的自动化和一体化

   二 中国茶指数研究情况

    (一)茶指数运作情况

     1.马连道茶产业指数

     2.县域茶叶价格指数

   三 中国茶指数数据采集、编制与发布

    (一)数据采集原则

    (二)采集渠道选择

     1.省域现货交易市场

     2.茶叶现货交易系统

      (1)大圆普洱茶交易中心

      (2)上海茶业交易中心茶叶现货电子交易平台

    (三)中国茶指数编制

    (四)中国茶指数的发布

   四 中国茶指数的运作

    (一)建立指数编制办公室

    (二)经费预算与管理

    (三)运作风险

   五 实施措施

   六 中国茶指数愿景

    (一)强化世界影响力:强化中国茶产业在世界茶产业中的影响力

    (二)打造综合平台:把中国茶指数打造成一个茶产业文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对宏观经济与微观操作产生影响

    (三)强化服务意识:为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强化服务

  B.15 后记

 序言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中国的饮茶历史在3000年以上。很早以前,中国就把种茶经验和茶树种子传给了世界各国人民。目前,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品之一,深受人们喜爱。21世纪以来,世界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大幅增加。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15年世界茶园种植面积为452万公顷,比2000年的265万公顷增长70.6%;茶叶产量530.5万吨,比2000年的292.9万吨增长81.1%。随着世界茶叶消费量的增加,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呈稳定上升趋势。目前,世界五大洲都产茶,主要茶叶种植国有30余个。2015年,茶叶产量排在前8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也是茶园面积增速最快的国家,2014年茶园面积265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万公顷,增幅达143%。2015年面积279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156%。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交流逐步加深,茶叶成为一种历史承载厚重、文化底蕴丰富、健康养生所需的世界饮品,从2001年到2015年,世界茶叶消费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00年全球茶叶消费总量为287.9万吨,2015年增至约500万吨,增长了近73.8%,年增长率约为5.3%。2006年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的茶叶平均消费总量已经达到135.7万吨,2015年上升为181万吨。就人均茶叶消费而言,冰岛从2003年到2011年一度是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但是在2012年到2014年3年中,土耳其取而代之,人均茶叶消费达到3.18千克。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贸易也平稳增长。2014年,全球茶叶总贸易量为348.5万吨(比2000年增长34.3%),其中出口182.7万吨(比2000年增长38.2%),进口165.8万吨(比2000年增长30.3%)。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5.3%。2015年世界茶叶出口196.2万吨,比2000年增长32.9%。目前,肯尼亚是世界上茶叶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茶叶出口额最多的国家是斯里兰卡,出口额15.6亿美元;中国12.7亿美元,位居第二。在全球茶叶贸易中,红茶是主要产品,但近年来其在全球茶叶出口中所占份额略有减少,从2000年的86.4%降至2015年的78%。绿茶所占份额则不断增加。如今,世界茶叶生产早已不是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粗放的生产加工方式,与茶叶有关的产业链条发生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茶产业不再是原茶产品的简单售卖,而成为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环节。21世纪以来制茶工艺和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涉茶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涉茶产业,都离不开科研,科研会带动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贸易的繁荣,不仅会提高茶叶的产量,还会提高茶叶的质量,更会随之提高茶叶的销量。21世纪的世界茶业在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学技术共同推动下,在茶园管理、栽培育种、生产工艺方法、产品创新和销售管理等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21世纪以来茶产业发展的亮点。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茶树最早被中国人由野生变为园栽,中国最先将茶叶从药用变为饮用,茶叶和茶种也最早由中国传播至世界各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茶叶产量最多且增速最快的国家,也是最为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2014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65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总面积的60.6%;茶叶产量209.6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40.5%;茶叶出口数量为30.2万吨,占全球茶叶总出口数量的16.5%;出口金额12.7亿美元,2015年中国茶园面积为279万公顷,茶叶产量为227万吨,出口量为32.5万吨,出口额为13.82亿美元,出口至126个国家和地区。茶业发展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树立生态、高效、可持续的茶叶标准化发展观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重视茶叶产地的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源头整治,提高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建立健全茶叶检验检测体系,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推动中国茶业持续繁荣。总之,茶叶发展表现在茶产业、茶贸易、茶文化、茶健康、茶文物器具等各个方面,都促进了世界茶叶的繁荣和兴盛。本书总结了21世纪以来世界茶叶发展的最新概况,内容翔实丰富,希望可以为世界上的爱茶人士和茶叶研究人员提供可以借鉴之处,也希望为推动中国茶文化和世界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

1.红茶俱乐部:《“说茶”几张图,看懂中国六大茶》,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23/23/14880032_570265571.shtml,2016年6月23日。

2.杨伟丽等:《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27卷第5期。

3.陈宗懋等:《品茶图鉴》,译林出版社,2012。

4.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茶世界》2016年第1期、2016年第2期。

1.孙景淼:《中国绿茶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论文集》,2008。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2016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茶世界》2016年第6期。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伍萍):《2013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茶世界》2014年第2期。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林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茶世界》2016年第4期。

3.江用文、张建勇等:《中国红茶产销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年第2期。

4.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红茶大数据(2003~2013)》。

5.陈荣冰:《中国红茶产业研究报告》,《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林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茶世界》2016年第4期。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2016年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茶世界》2016年第5期。

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乌龙茶行业发展报告》,《茶世界》2012年第4期。

4.姜绍丰:《中国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茶叶》2008年第9期。

5.陈荣冰:《闽台乌龙茶产业发展概况》,《海峡茶产业报告(2010)》,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王智超、梅宇):《全国白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茶世界》2015年第3期。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申卫伟、伍萍):《2013全国黄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茶世界》2013年第11期。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林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茶世界》2016年第4期。

1.中商产业研究院:《黑茶大数据》,中商情报网,2016年6月2日。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林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茶世界》2016年第4期。

3.汤克仁:《中国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论文集》,2008。

4.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2015)》,《茶世界》2015年第3期。

5.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于英杰):《2014年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茶世界》2015年第3期。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智超、梅宇、申卫伟):《2015年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茶世界》2015年第9期。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5年中国茶业价格指数综合分析总结》,《茶世界》2016年第2期。

1.周小生、黄皓等:《茶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茶叶加工》2013年第1期。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食品行业发展综述》,《茶世界》2012年第4期。

3.张建勇等:《茶叶功能成分与新型食品开发》,《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第3期。

4.李丽娜:《中国茶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网络建设》,《农业考古》2013年第2期。

5.黎智超、杨晓萍:《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2008年第1期。

6.杨钟鸣、丁志:《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续)》,《中国茶叶》2005年第4期。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林璇):《2015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茶世界》2016年第4期。

2.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李佳禾):《2015年中国茶产业消费报告》,《茶世界》2015年第12期。

1.郑国建:《中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载中国茶业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茶业年鉴》(2012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第43~44页。

2.翁昆、方晨等:《茶叶标准体系研究》,《中国茶叶加工》2011年第4期。

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DB],http://www.codexalimentarius.net。

4.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 ISO/TC34/SC8[DB],http://www.iso.org。

5.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ion,EC)[DB],http://ec.europa.eu。

1.陈杖洲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最好证明》,《农业考古》2007年第10期。

2.徐嘉民:《贵州“茶籽化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茶博览》2014年第5期。

3.陈椽:《中国农业科学》,《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1979年第1期。

4.庄晚芳:《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1年第7卷第3期。

5.虞富莲:《论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叶科学》1986年第6(1)期。

6.谭永济:《茶种在云南的分布与茶树原产地》,《中国茶叶》1986年第3期。

7.王平盛等:《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和展望》,《中国茶叶》2001年第8期。

8.陈亮等:《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茶叶科学》2002年第22(1)期。

9.刘枫、程启坤等:《新茶经》,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0.王平盛等:《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茶叶科学》2002年第22(2)期。

12.郭元超:《茶树原产地考评》,《茶叶科学简报》1988年第(2)、(3)期。

13.郭元超:《野生茶树种群的形态与分布研究》,《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89第4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