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才发展报告(2021)图书
Talent Development Report of Hebei (2021)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实施人才强冀战略这一主题,对2019年以来河北省取得的主要进展、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形势任务、当前存在的障碍和制约以及解决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从人才规模、人才质量、人才分布结构、人才资本投入、人才经济科技贡献等方面全面展现了人才强冀战略的新成就、新亮点;其次,剖析了国际国内人才同质化竞争加剧、国际人才流动壁垒加强、“抢人大战”战略相持等国际国内人才发展新形势和新挑战;再次,立足河北实际,指出了人才质量不高、人才工作理念滞后、人才工作合力不强、人才生态环境不佳等现实难题;最后,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更深层次实施人才强冀战略的新思路。
法律声明
主编简介
摘要
基本子库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新发展阶段实施人才强冀战略的新挑战与新思路
一 实施人才强冀战略的新成就与新亮点
(一)人才规模稳步壮大
1.人才资源总量情况
2.人才队伍数量情况
3.后备人才培养情况
(二)人才质量有所提升
1.从业人员受教育情况
2.获专家称号人才情况
(三)人才分布结构不断优化
1.从业人员三次产业分布结构情况
2.国有地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分布情况
(四)人才资本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1.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2.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五)人才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更为突出
1.人才经济贡献能力不断提升
2.人才科技贡献较为突出
(六)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重点突破
1.稳妥推进国有企业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师试点工作*
2.重点实施万名创新型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
3.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4.着力推进高校和医院工资制度改革*
5.建立卫生健康资源协调发展机制*
(七)人才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效能显著提升
1.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2.雄安新区谋划推动人才特区建设*
3.实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河北面临的国际国内人才发展新态势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人才竞争同质化加剧
(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人才流动壁垒加剧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为引进海外人才带来利好
(四)国内人才竞争进入“抢人大战”的战略相持期,需尽早谋划新一轮抢夺重点和方式
三 当前河北深入实施人才强冀战略面临的突出障碍与制约因素
(一)人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人才工作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1.抓高端引领多,抓团队协同少
2.各地市人才政策趋同性强,符合地方特色的创新政策少
3.对人才成长与开发规律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人才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1.人才工作职能部门推动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有所不足
2.市县基层人才工作部门对人才工作在中心大局中的定位认识不够,缺少清晰的工作思路
3.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的人才工作机制仍存在许多制约
(四)人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1.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2.高等教育相对薄弱
3.公共服务相对低端
四 进入新发展阶段河北实施人才强冀战略的突破方向与优化路径
(一)围绕持续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高站位布局全省人才工作
1.深化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统筹指导
2.提升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协同治理水平
3.确立大事要事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重心
(二)围绕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继续深入实施八项重点人才工程,持续夯实河北人才根基
2.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稳定不可或缺的基层、小众人才队伍
3.着眼于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培育支撑河北省主导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关键创新人才
(三)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深层次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1.不断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2.全力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四)围绕最优人才生态建设,精心打造河北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1.加强教育和科研平台建设
2.依托人才服务绿卡构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
Ⅱ 人才队伍建设篇
B.2 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一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十三五”时期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结构特征
1.“中青年企业家”逐渐成为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的主力军
2.企业家任职形式趋于市场化
3.企业家任职时间比较稳定
(二)进一步提升企业家能力和素质
(三)河北省企业家精神特征显著
(四)道德素养鲜明、诚信意识先进以及社会责任突出为企业家最重要的特征
(五)企业家工作压力呈现多元化趋势
二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一)国际视野狭隘和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
(二)企业家成长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认可程度不足阻碍了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2.企业家激励机制不健全
(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阻碍企业家队伍的成长
(四)政企定期对话机制和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尚不健全
(五)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职能部门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企业家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仍需完善
三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国际视野、高素质与高创新能力的河北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
(二)构建健全的政府服务平台,为企业家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
(三)多层次、全方位消除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阻碍因素
(四)营造政企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构建“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政府服务体系
(六)制定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依托高技术产业,打造新型河北形象
B.3 河北省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一 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人才驱动”时代
(一)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将数字人才需求推向新高度
(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筑牢数字人才基础
二 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预期
(一)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1.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位居全国上游
2.数字产业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3.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
4.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5.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大
(二)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预期
三 河北省面临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匹配的困境
(一)典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供给面临结构性失衡
(二)顶尖数字人才稀缺,数字经济发展无龙头企业支撑
(三)综合型数字人才严重短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问题突出
(四)数字人才平台载体建设落后,人才聚集能力不足
四 破解河北省数字人才发展困境、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数字人才发展前瞻性,以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河北省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1.确立数字人才优先发展格局
2.制定“河北省数字人才发展规划(2020—2025年)”
3.推进相配套的数字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4.建立数字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机制
(二)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高校典型数字人才培养适应性
1.优化布局高校学科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典型数字人才培养能力
2.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提高数字化意识,突出企业对综合型数字人才的开发主体作用
1.增强企业数字化发展与数字人才培养意识
2.引导企业建立综合型数字人才内部选拔培养体系
(四)实施“数字领跑人才”工程,以“顶尖”培养“顶尖”
(五)多层次、多模式加强数字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全面聚集数字人才
1.加强雄安新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2.加大基础设施和其他平台载体建设力度
B.4 河北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一 河北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一)医疗卫生人才总量稳步增长
(二)高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1.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
2.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不断完善
(三)医疗卫生人才培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四)京津冀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 河北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
(一)医疗卫生人才分布不合理
(二)医疗卫生人才工作压力大,薪酬满意度低
(三)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数量不足,职称评聘难度大
(四)医疗卫生人才招聘难、引进难
三 加强河北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二)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疗卫生人才收入水平
(三)全面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激发医疗卫生人才活力
(四)降低招录门槛,改进招聘方式,扩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选拔范围
(五)制定向基层人才倾斜政策,推动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基层
Ⅲ 人才培养篇
B.5 河北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 河北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一)科学定位发展目标与方向
(二)积极组建创新创业机构及师资队伍
1.创新创业机构
2.师资队伍
(三)灵活设置教学评价体系
(四)合理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五)积极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六)有效提高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生参与度
二 河北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办学资源不足
(二)创新人才的培养层次不高,竞争力欠缺
(三)师资力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
(四)教学机构组织松散,创新理论研究薄弱
(五)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六)实践效果不显著
(七)高层次竞赛获奖成果少、种类单一
三 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提升硬件环境
(二)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层次
(三)壮大师资力量,完善其知识结构
(四)强化创新创业理论研究
(五)完善创新课程体系
(六)开发和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七)提升创新成果的竞争力
B.6 河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公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持续加强
2.战“疫”亮剑,中医药人才广获认可
3.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医药人才利剑再出鞘
二 河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
(一)中医药人才的分类
(二)河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不断加强
三 河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院校实力欠缺,无法形成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
(二)教师资源紧张
(三)建筑和土地面积薄弱,硬件设施尚不完备
(四)学校附属医院难以满足临床教学需求
(五)人才培养与客观需要存在一定的错位
1.中医药预防人才培养缺位,制约中医药“治未病”作用的充分发挥
2.人才培养尚未跟上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脚步
3.中医药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尚需持续探索
(六)门槛重重,民间中医难入“正规军”
1.通过报名审核存在若干门槛,报名审核率低
2.考核通过率低
(七)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匮乏,中医“有缘人”难寻
1.中小学中医药教育尚未得到全面落实
2.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未得到充分重视,中医信任度遭遇挑战
四 强化河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打造河北中医学院,重铸昔日辉煌
1.增加财政支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2.由附属医院入手,提供更多临床实训资源
3.提供更多土地资源,提升学校硬件水平
(二)着眼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培养行业人才
1.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2.加强中医养生等“治未病”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3.多渠道培养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
4.探索中医药数据分析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
(三)系统培训民间中医,莫让明珠蒙尘失去传承
1.顶层设计,提高民间中医培训水平
2.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高校开办正规的民间中医培训班
3.搭建官方信息交流平台,畅通管理部门与民间中医交流渠道
(四)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营造中医药发展氛围
(五)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增加年轻人对中医药的了解
(六)进一步落实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普及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
B.7 产业转型背景下河北省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及培养路径研究
一 河北省技能人才现状
(一)河北省技能人才数量现状
(二)河北省技能人才结构
(三)技能人才在就业总人数中的占比
二 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现状
(一)河北省产值结构转型
(二)河北省就业结构转型
三 河北省技能人才需求定性分析
(一)河北省三次产业状况分析
(二)相关具体行业分析
(三)新兴业态发展的需求
四 河北省技能人才需求定量预测
(一)河北省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结构
(二)河北省技能人才需求量在就业总量中的变化
五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强河北省技能人才储备
(二)不断提升河北省技能人才素质
1.提升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质量
2.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3.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技能人才培育制度和政策法规
(三)顺应转型趋势,重点行业人才重点培养
1.顺应三次产业结构转型的技能人才需求
2.满足重点行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
(四)满足新业态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
1.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积极与新业态对接
2.依据新业态及时调整技能人才教学培养体系
B.8 关于推进河北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一 河北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现状分析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二)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建设
(三)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四)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五)在助推全省脱贫攻坚进程中培育了大批脱贫带头人
二 河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制约因素
(一)基层缺乏聚集人才的吸引力
(二)乡村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
(三)乡村人才能力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
(四)乡村人才成长激励保障不足
(五)对乡村人才的培训不到位
(六)下派人才普遍缺乏农村经验
(七)基层党组织力量较为薄弱
三 推进全省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综合管理与宏观管理
(二)实施乡村人才预购与定制培养制度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四)完善基层人才激励保障制度
(五)加强对乡村人才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六)提高下派扶贫人才开展农村工作的本领
(七)大力培育基层党组织队伍
Ⅳ 人才引进篇
B.9 人才引进的方法及其效用分析
一 人才吸引方法对比与分析
(一)各地人才吸引方法对比
1.院士人才引进方法
2.创新型人才引进(河北、河南、北京、广东、江苏)
3.专业型、博士后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引进
(二)各地人才吸引方法分析
二 不同城市人才吸引的效果分析
三 对河北省人才吸引方法选择的启示
(一)人才建设专业化、专门化与科学化
(二)调整人才战略,走差异化的人才吸引之路
(三)调整政策结构,发挥协同作用
(四)关注人才需求,聚焦精准发力
(五)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实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B.10 2020年河北急需人才抽样调查研究
一 2020年石家庄急需人才的数据分析
(一)急需人才的总体情况
1.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急需人才最多
2.从学历层次看,急需本科学历人才占多数
3.从年龄分布看,不限年龄的急需人才占多数
4.从性别结构看,集中在性别不限上
5.从薪资水平结构看,5000~10000元月薪段最集中
(二)“4+4”产业急需人才分析
1.“4+4”产业和其他产业急需人才总体情况
2.“4+4”产业中的八大产业急需人才情况
3.分10级急需程度的“4+4”产业急需人才分布情况
(三)10级急需人才分析
1.分10级的急需人才总体情况
2.第10级急需程度的三次产业急需人才分布情况
3.第10级急需程度的不同学历急需人才的岗位分布情况
(四)“四种类型经济”的急需人才分析
二 2020年石家庄急需人才呈现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一)特点分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4+4”产业急需人才分布不够均衡
2.急需人才的层次仍然以中低端为主,整体层次偏低
3.不同地域急需人才集中产业不同,说明产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
4.“四种类型经济”的急需人才分布不均衡
三 对策建议
(一)激活人才创新活力,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制度“先行”
(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产业人才引进工程“并行”
1.从总体上提升“4+4”产业人才整体的吸引力与集聚力
2.围绕“4+4”产业发展,实施侧重点不同的引才工程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强化分层级的专项人才吸引计划
(四)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人才引流计划”
(五)强化人才牵动,为各类型经济提供人才保证
B.11 河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创新问题研究*
一 河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创新现状
(一)国家及河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梳理*
1.人才规划概览
2.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政策概览
3.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概览
4.高层次科技人才载体概览
(二)河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创新主要成效
1.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2.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
3.高层次科技人才载体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4.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环境显著优化
二 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创新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政策和做法
(二)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政策和做法
(三)高层次科技人才柔性引进的浙江实践
三 河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重引进政策和人才计划,轻人才制度建设
(二)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导致供需对接不匹配
(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导致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不畅
(四)高层次科技人才重引进、轻人才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建设
四 推进河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人才制度建设,为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法治保障
(二)科学编制高层次科技人才需求目录,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
(三)创新高层次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潜心研究提供保障
(五)创新人才特区制度建设,推动高层次科技人才向雄安新区聚集
B.12 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聚人才调查分析研究*
一 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现状分析
(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级别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三)各产业园区功能布局合理、服务设施完备
(四)各园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运营机制
二 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省产业园区整体发展速度过缓且布局不均
(二)全省缺乏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专题规划
(三)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缺乏资金多元投入方式
(四)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缺乏专业的团队和人才
三 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对策建议
(一)使园区进入发展快车道并注意平衡布局
(二)制定全省专项规划引导园区合理发展
(三)建立园区发展建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
(四)打造河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专业人才团队
Ⅴ 年度热点篇
B.13 河北省公共卫生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 河北省公共卫生人才现状分析
(一)公共卫生机构及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法规
(三)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规模
二 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公共卫生人才是确保国家卫生安全的重要力量
2.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
3.国家卫生工作要求建立与之匹配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主要贡献
四 河北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
(一)高学历、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步伐有待加速
(二)公共卫生人才待遇有待提高
(三)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四)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空间有待拓宽
(五)公共卫生人才专业结构有待合理化
(六)公共卫生人才经费投入有待提高
五 加强河北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学科建设,提升学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
1.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互为基础
2.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必须得到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三)深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为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人才支撑
1.扩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招生数量
2.改革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3.加强公共卫生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创新人事薪酬管理,加大人才选配力度
(五)完善公共卫生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热情
(六)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生态
(七)加强公共卫生岗位建设,提高待遇标准,调整政策导向
B.14 河北省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 河北省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者整体情况
(二)不同维度生命教育现状情况
1.对生命的认知
2.自我生命接纳情况
3.对他人生命的态度
4.对挫折的态度与应对
5.对生命价值及生命教育的理解
6.高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
二 河北省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结果分析及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一般
(二)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及生命教育的理解存在不足
(三)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较为碎片化
(四)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缺乏共同参与
三 河北省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原因反思
(一)网络宣传等社会舆论的负面冲击
(二)高校生命教育实施力度不足
(三)家庭对生命教育的忽视
四 加强河北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主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
(二)高校主责,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
(三)家庭参与,发挥家庭生命教育作用
(四)朋辈支持,积极传播正能量
B.15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研究
一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的实践探索
(一)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二)“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着力进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三)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改革的着力点
二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方面
1.管理者未形成多元化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2.人才评价与引进、培养、使用衔接不畅,放权不够到位
3.评议的专业性、客观性、公平性有待增强,评价机制尚需完善
(二)评价对象方面
1.评价对象分类不足,评价的准确度与满意度有待提高
2.人才考核评价缺乏整体设计,未达到激励的预期效果
3.对优秀青年社科人才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后续保障
(三)评价标准方面
1.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不够细致具体,定位缺乏精准性
2.固化的评价标准权重较大,评价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3.评价周期设计不够科学,阻碍了人才创新潜能的发挥
4.哲学社会科学类奖项设置不合理,评选办法需要改进
三 深化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二)以评价标准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三)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注重高质量成果评价
(四)发挥好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
(五)发挥学会优势,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
(六)采用科学灵活的考评方法,提高评价的精准性和客观性
(七)建立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为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B.16 河北自贸区扩大数字贸易人才有效供给研究
一 扩大自贸区数字贸易人才有效供给是大势所趋
二 河北自贸区数字贸易人才需求预测与供给现状匹配分析
(一)河北自贸区数字贸易人才需求预测
1.技术型数字贸易人才
2.管理型数字贸易人才
3.复合型数字贸易人才
(二)河北自贸区数字贸易人才供给状况
1.国内省外数字贸易人才供给外驱力不强
2.省内数字贸易人才内生性供给有限
3.省内存量数字贸易人才层次参差不齐
三 国内外数字贸易发展与人才开发政策梳理与借鉴
(一)国外数字贸易发展历程与人才开发实践
(二)国内自贸区人才发展与数字贸易人才建设的主要做法
四 河北自贸区扩大数字贸易人才有效供给的建议
(一)围绕打造数字独角兽企业扩大河北自贸区数字贸易人才的实践培育式供给
(二)围绕加强“学院+职业+研发”式教育扩大河北自贸区数字贸易人才的教育研发式供给
(三)围绕构建数字化的生态环境扩大河北自贸区数字贸易人才的可持续性供给
河北蓝皮书(2021)编辑委员会
皮书数据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年11月3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河北新闻网,2020年11月17日,http://hbrb.hebnews.cn/pc/paper/c/202011/17/content_62369.html。
《2020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年1月15日,http://www.hebei.gov.cn/hebei/14462058/14471802/14471805/14867283/index.html。
汪东进:《增强爱国情怀 践行企业家精神》,《学习时报》2020年8月31日。
蔡若夫:《企业家最重要的三种精神》,《梅州日报》2020年8月30日。
王凤杰:《弘扬企业家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铁道建筑报》2020年8月29日。
王忠禹:《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管理》2018年第7期。
林善浪、宋时达:《为培育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人民论坛》2019年第28期。
孟金睿:《企业创新行为探究——以伊利集团为例》,《河北企业》2020年第7期。
黄海艳、张红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及培育机制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邓良:《产业转型期新型企业家培育问题研究——基于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创二代”现状调查与培育引领问题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2期。
何欢浪、蔡琦晟、黄语嫣:《外资自由化、上下游产业关联和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世界经济研究》2020年第5期。
王保华、张继焦、吴玥:《硅谷的华人高科技专业人才:从学者到企业家》,《世界民族》2019年第4期。
王扬眉:《家族企业继承人创业成长金字塔模型——基于个人意义构建视角的多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2期。
李兰、仲为国、彭泗清、郝大海、王云峰:《当代企业家精神:特征、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2019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南开管理评论》2019年第5期。
罗振洲、李素峰:《河北省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经济论坛》2020年第9期。
陈尚金、赵玉珍:《“一带一路”背景下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5期。
程丰武:《新时代中国企业家成长环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8。
河北省企业家协会:《2015年河北省企业家调查报告》,2015。
河北省企业家协会:《2016年河北省企业家调查报告》,2016。
河北省企业家协会:《2018年河北省企业家调查报告》,2018。
河北省企业家协会:《2019年河北省企业家调查报告》,20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网,2020年11月4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104/c64094-31917780.html。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0年4月19日,http://info.hebei.gov.cn//eportal/ui?pageId=6806152&articleKey=6920365&columnId=6806589。
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
《六部委联合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医学教育网,2010年4月1日,https://www.med66.com/new/322a1290a2010/201041y uchan215447.shtml。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河北改革网,2016年7月14日,http://www.hbsrcr.com/index.php?m=conte nt&c=index&a=show&catid=13&id=456。
《省编委办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扩大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试点的通知〉》,衡水市机构编制网,2018年10月19日,http://www.hebjgbz.gov.cn/hsjgbz/gzdt/101539630356876.html。
王艳霞:《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15日。
方鹏骞:《多措并举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之困》,《人民论坛》2020年第10期。
王建强、苏静:《基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备案制的思考——以公立医院为例》,《产业与经济论坛》2020年第7期。
谢春鹰、袁鑫:《重庆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中国卫生人才》2017年第2期。
张光鹏:《卫生健康人才发展70年》,《中国卫生人才》2019年第10期。
王敏、黄显官:《我国医疗资源下沉及运行机制的对策研究》,《医学与法学》2017年第3期。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0日。
于海:《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宋根壮:《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研究》,《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年第7期。
康秀平、杨文龙:《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分析——基于社会评价的视角》,《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年第4期。
周燕、王岩、武艳艳、王帆:《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年第1期。
李松林:《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多重困境》,《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陈树玉、单巨川:《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高校创新人才如何培养》,《人民论坛》2016年第20期。
周叮波:《欠发达地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中企的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基于工商管理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商业经济》2018年第5期。
高晓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智库时代》2019年第47期。
吴绍萍:《对师范教育实践特质的“追寻”——由师范院校转型引发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第10期。
刘丽萍:《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科技创业月刊》2015年第5期。
黄馨平、胡红霞、毛中晗:《“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视角》,《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2020年6月18日,http://wjw.xinjiang.gov.cn/hfpc/zhgl10/202006/5ea0ebd480a141c29841525d3c5271ef.shtml。
《河北举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20年12月1日,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hebei/Document/1693943/1693943.htm。
《河北: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2020年1月15日,http://www.satcm.gov.cn/xinxifabu/gedidongtai/2020-01-15/12416.html。
丁玉斌、刘宏达:《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问题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21期。
胡孔法:《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信息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时珍国医国药》2017年第3期。
刘钰涵、胡芳:《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中医药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6期。
潘成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3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7年1月26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
康振海主编《河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河北省产业结构呈现三产升一产平二产降良好态势》,《河北日报》2019年5月6日。
裴云:《高职教育中“高技能人才”认知若干视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24期。
杨克:《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9。
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4。
宁高平、王丽娟:《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9年第8期。
杨丽莉:《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创新》,《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22期。
陈彬、吕维勇:《河南省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预测》,《市场研究》2012年第10期。
田楠:《基于多因素灰色模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与分析——以天津市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9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蒋卓晔:《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民论坛》2018年第19期。
王莉娟:《从美学视角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10期。
景楠:《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陕西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问题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4期。
于瑛:《精准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北方经贸》2018年第7期。
陈玲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现代化农业》2018年第5期。
陈菁华:《乡村旅游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1期。
刘尔铎:《促进就业,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人民论坛》2017年第29期。
张丽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与减贫的就业政策》,《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第4期。
《2019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报告》,腾讯网,2019年12月6日,https://new.qq.com/omn/20191206/20191206A0MLX700.html。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国政府网,2019年5月24日,http://www.gov.cn/xinwen/2019-05/24/content_5394473.htm。
杨河清、陈怡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以中央“千人计划”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6期。
陈蕾:《我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的定量评估》,《商业经济》2018年第8期。
宋鸿、陈晓玲:《区域人才吸引力的定量评价与比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3期。
《城市人才争夺战!百城“抢人”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强》,中国小康网,2020年8月11日,http://news.chinaxiaokang.com/dujiazhuangao/20200811/1020486_3.html。
陈蕾:《我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的定量评估》,《商业经济》2018年第8期。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新华网,2020年11月9日,http://www.he.xinhuanet.com/xinwen/2020-11/09/c_1126716002.htm。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政府网,2015年3月13日,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ghcw/ghjh/201503/t20150313_153952.htm。
《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1年8月16日,http://www.most.gov.cn/tztg/201108/t20110816_89061.htm。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16年3月2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6-03/21/content_5056113.htm。
《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北新闻网,2010年9月9日,http://gov.hebnews.cn/2010-09/09/content_648995.htm。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河北新闻网,2016年7月14日,http://hebei.hebnews.cn/2016-07/14/content_5652745_2.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1。
吴帅:《海外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发展:制度与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
康振海主编《河北人才发展报告(2018~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康振海主编《河北人才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张洪温主编《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浙江人才发展蓝皮书(2018)》,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我省印发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新浪网,2018年9月19日,http://news.sina.com.cn/c/2018-09-19/doc-ihkhfqns7187866.shtml。
《关于印发〈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8年9月18日,https://rst.hebei.gov.cn/a/tongzhi/2018/0918/6753.html。
《河北省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评估认定办法(试行)》。
王建强、王宇杨:《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策略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第16期。
刘世伟:《以产业园区为引领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国组织人事报》2020年1月16日。
杨皓斌、胡向科、史千山、黄铁牛、杨土保:《湖南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年第5期。
黄宏、刘晓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再思考》,《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沈曙红、田淑军:《新冠肺炎疫情视域下对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1期。
潘多拉:《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中国卫生人才》2020年第5期。
师璐、黎莉、邢方敏:《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5期。
潘莹、刘佳楠、席彪、牛玉杰、邳克江:《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卫生人员的能力要求及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路径思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第8期。
马丽、纪婷婷:《从抗疫谈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年第9期。
刘晓云、胡丹:《对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思考》,《中国卫生人才》2020年第9期。
张桂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讨——以济南市为例》,《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郭明、朱心田、袁宝宝:《人才政策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
孙希昀、翟振宇:《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中国人才》2018年第11期。
李学明:《科学构建市场化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资源开发》2017年第9期。
王晓红、费娇艳、谢兰兰:《“十四五”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思路》,《开放导报》2020年第2期。
陈健、陈志:《数字技术重塑全球贸易: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科技中国》2020年第5期。
孙杰:《从数字经济到数字贸易:内涵、特征、规则与影响》,《国际经贸探索》2020年第5期。
林秀君、陈容芳:《福建省数字人才需求预测》,《莆田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张月强:《激活数字人才体系》,《企业管理》2020年第6期。
吴旻:《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瓶颈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论》2020年第3期。
吴画斌、许庆瑞、陈政融:《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8期。
简 介:本书紧紧围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对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冀战略、人才强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年度报告,展现了河北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加快建设人才强省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重点任务。全书分为总报告、产业人才篇、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