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4

马克思的“正义”解读图书

An Interpretation of Justice in Marx's Vision

SSAPID:101-0883-9631-03
ISBN:978-7-5097-0876-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为非正义”的问题入手,考察了“正义”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遭遇,认为马克思对正义经历了继承、反思到批判和超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比照了马克思与罗尔斯、哈耶克在正义问题上的不同思考,思考了当代中国走出正义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
作 者:林进平
编 辑:袁卫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哲学理论

 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绪论

 第一章 古典正义和自由主义正义

  一 从正义的参照看古典正义和自由主义正义的分野

   (一)正义的界定与自然

   (二)神圣的自然导出的古典正义

   (三)兽性的自然导出的自由主义正义

   (四)从“自然”所透视的古典正义和自由主义正义的分野

    (1)神圣与卑微。

    (2)为了城邦与为了个人。

    (3)为了德性与为了权利。

  二 从正义的立法者看古典正义和自由主义正义的分野

   (一)古典正义:哲学家出于神圣的责任为城邦立法

   (二)自由主义正义:人人为了卑微的权利而为自己立法

   (三)古典正义图景和自由主义正义图景

  三 正义存在条件的古典诠释与近代演绎

   (一)正义产生于人类理性能力的觉醒

   (二)正义是人类应对人与自然冲突的一项发明

  四 小结

 第二章 伍德对胡萨米:马克思和正义的问题之争

  一 争论的缘起

  二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否基于某种正义观

  三 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不正义

  四 共产主义社会是否为正义社会之争

  五 启发与借鉴

 第三章 马克思对正义的追寻与困惑

  一 博士论文中的正义图景

   (一)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拥有最高神性的自我意识

   (二)人因有自我意识而自由和平等

   (三)人的自我意识是正义的基础

  二 《莱茵报》时期的正义思想

   (一)人何以为人——在于人的精神价值和自由

   (二)法之正义——在于体现人性、自由、平等

   (三)法应拒斥受私人利益所支配

 第四章 马克思对正义的反思与批判的开始

  一 从正义的视角看马克思的思想轨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反思与批判

    1.对法和国家本质的重新认识:市民社会规定了国家和法的本质

    2.立法者必须超越私人利益是“现代国家”观念的要求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所潜藏的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二)《德法年鉴》所展开的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批判自由主义正义观中的地位

  二 自由主义正义的内在悖谬

   (一)对人权的阿基米得点——人性基础——的解构

   (二)人权的解构

    1.对自由、平等的解构

    2.对私有财产权的解构

   (三)正义的实现在于扬弃私有财产

 第五章 马克思对正义的继续批判与超越

  一 正义思辨时代与马克思拒斥、批判正义

  二 对马克思主张“正义”的例证的辨析

  三 历史唯物主义对正义的解构

   (一)社会的真正基础和动力不是正义而是社会生产

   (二)正义是社会生产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

   (三)物质生产和社会经济制度决定了正义的范式及其实质

   (四)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了正义内容的演变

   (五)是生产决定分配,而不是正义决定分配

 第六章 当代自由主义者对马克思批判正义的回应

  一 罗尔斯对马克思的批判的回应

   (一)回应马克思对利己主义的批判

   (二)回应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权的批判

   (三)正义社会是否比共产主义社会更具有可向往性

  二 马克思与哈耶克:批判分配正义上的“同归”而“殊途”

   (一)哈耶克对分配正义的定性

    1.分配正义是正义概念与权利概念的滥用,是属于范畴性错误*

    2.分配正义是一种与社会主义相对应的“新道德”*

    3.分配正义是一种与伪个人主义相对应的价值,是建构理性的狂妄

    4.分配正义已沦为特殊群体谋求自己利益的借口*

   (二)哈耶克论分配正义的破坏性

    1.分配正义的施行将破坏私有权、正义、法治和自由,从而破坏自由、文明社会,使人类回到奴役、野蛮的状态

    2.以分配正义加之于市场秩序之上,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具有破坏性

   (三)马克思与哈耶克:批判分配正义上的共识与分歧

    1.马克思与哈耶克:批判分配正义上的“共识”

    2.马克思与哈耶克:批判分配正义上的分歧

    3.对哈耶克与马克思在分配正义上的不同批判的一点思考

    4.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是否依然能够适用于哈耶克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正义问题之思

  一 任重而道远的当代中国正义问题

  二 对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一)认真引导权利观念

   (二)审慎对待平等、分配正义和权力制约问题

    1.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来看,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平等主要是法权意义上的平等

    2.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将试图超越市场经济的法权意义上的平等,而试图把平等延伸至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即,将不满足于形式平等,而试图在结果平等上也有所实现

    3.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实质平等或分配正义的当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她必须发挥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监控作用

   (三)超越利益对立,实现利益整合

 Abstract

 伟大的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总序)

 后记

 编委会

本书从“马克思和正义”的问题入手,考察了“正义”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遭遇,认为马克思对正义经历了继承、反思到批判和超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比照了马克思与罗尔斯、哈耶克在正义问题上的不同思考,思考了当代中国走出正义困境的可能路径。

1.Allen Wood,Karl Marx,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1.

2.Allen Wood,“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from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Critical Assessments,Jessop,Bob[eds],London;New York:Routledge,vol.1,1993.

3.Z.I. Husami,“Marx on Distributive Justice”,from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Critical Assessments,Jessop,Bob[eds],London;New York:Routledge,vol.1,1993.

4.Allen Wood,“Marx on Right and Justice:A Reply to Husami ”,from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Critical Assessments,Jessop,Bob[eds],London;New York:Routledge,vol.1,1993.

5.Allen E. Buchanan,Marx and Justice:The Radical Critique of Liberalism,London:Methuen,1982.

6.George E. McCarthy,Marx and the Ancients:Classical Ethics,Social Justice,and Nineteenth-Century Political Economy,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7.Marshall Cohen et al.(ed.),Marx,Justice and History,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0.

8.George G. Brenkert,Marx’s Ethic of Freedom,Routledge & Kegan Paul,1983.

9.Gordon Marshall,Adam Swift and Stephen Roberts,Against the Odds?:Social Class and Social Justice in Industrial Societi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0.Eric A. Havelock,The Greek Concept of Justice:From Its Shadow in Homer to Its Substance in Plato,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1.James P. Sterba,Justice:Alternative Political Perspectives,Belmont,CA:Wadsworth Pub.,1999.

12.H.P.P. Lotter,Justice for an Unjust Society,Amsterdam:Rodopi,1993.

13.Stuart Hampshire,Justice is Conflict,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14.Serge-Christope Kolm,Modern Theories of Justice,Cambridge,MA:MIT Press,1996.

15.Robert C.Solomon,Mark C. Murphy,What is Justice?: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16.Antony Flew,Equality in Liberty and Justice,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89.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3.〔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李兴国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4.〔英〕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夏威仪译,商务印书馆,1982。

5.〔德〕卡尔·柯尔施:《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熊子云、翁廷真译,重庆出版社,1993。

6.〔意〕德拉—沃尔佩:《卢梭和马克思》,赵培杰译,重庆出版社,1993。

7.〔法〕爱弥尔·涂尔干:《孟德斯鸠与卢梭》,李鲁宁、赵立玮、付德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英〕G.A.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一个辩护》,岳长龄译,重庆出版社,1989。

9.〔德〕卡尔·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出版社,1993。

10.〔美〕悉尼·胡克:《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徐祟温译,重庆出版社,1989。

11.〔美〕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金克、徐祟温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12.宋国诚:《马克思的人文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探》,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

13.〔德〕洛尔夫·德鲁贝克、〔德〕雷纳特·麦科尔:《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王宏道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14.冯景源:《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5.公丕祥:《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6.汤在新:《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预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17.张式谷、肖贵毓:《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18.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9.陈先达等:《被肢解的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0.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3。

21.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2.杨树、石武选译《西方马克思主义译文集》,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6。

23.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4.王南湜:《社会哲学——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5.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

26.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7.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8.陈刚:《马克思的自由观》,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29.俞吾金:《思考与超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0.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31.万俊人:《比照与透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32.戴华、郑晓时:《正义及其相关问题》,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专书,1991年10月版。

33.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34.叶汝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5.章海山:《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6.徐俊忠:《道德理想的解构和建构——自由、人权和价值观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37.徐俊忠、钟明华、韩安贵:《历史·价值·人权——重读马克思》,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8.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9.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出版社,1993。

40.〔加〕罗伯特·韦尔、凯·尼尔森编《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鲁克俭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1.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一种历史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2.郁建兴:《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学林出版社,2000。

43.蒋申华:《马克思学说的历史演变》,学林出版社,1993。

44.赵修义、童世骏:《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断代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5.〔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97。

4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

47.〔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7。

48.〔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5。

49.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

50.〔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斯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

51.〔英〕霍布斯:《论公民》,应星、冯克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52.〔英〕洛克:《政府论》上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82。

5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81。

54.〔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

55.〔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

56.〔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

57.〔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

58.〔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1。

5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60.〔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61.〔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7。

6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

6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

64.〔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65.〔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66.〔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

6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8.〔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9.〔英〕哈耶克:《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贾湛、文跃然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70.〔英〕K.R.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陆衡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1.〔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72.〔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

7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4.〔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75.〔英〕安东尼·德·雅赛:《重申自由主义:选择、契约、协议》,陈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6.〔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77.〔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78.徳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79.〔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平新乔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80.〔德〕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范津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

81.〔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徐海铭、季海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82.〔美〕大卫·A.鲍德温主编《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83.〔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二张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84.〔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等:《自由主义的终结》,郝名玮、张凡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5.〔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86.〔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

87.〔美〕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

88.〔英〕诺尔曼·P.巴利:《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竺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9.〔美〕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90.〔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杨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91.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

92.万俊人等编著《政治自由主义——批评与辩护》,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93.邓正来:《自由与秩序 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94.〔英〕J.C.亚历山大、邓正来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95.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

96.吴玉章:《论自由主义权利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97.秦立彦:《面对国家的个人——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泰山出版社,1998。

98.〔古〕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王玫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9.〔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

100.〔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01.〔德〕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庞学铨、李张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102.〔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0。

103.〔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王守昌、戴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104.〔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王丽芝译,三联书店,1997。

105.何力平:《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06.张友伦、肖军、张聪:《美国社会的悖论 民主、平等与性别、种族歧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07.〔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08.〔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

109.〔英〕巴特摩尔:《平等还是精英》,尤卫军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10.慈继伟:《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

111.韩水法主编《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 政治哲学在中国》,广州出版社,2000。

112.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历史与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13.何怀宏:《公平的正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14.左其煌、孙晓泉等:《论民主、自由与平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115.李步楼:《社会主义与“自由平等博爱”》,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116.〔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117.〔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

118.〔美〕列奥·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

119.〔德〕尼采:《尼采文集:你与一个巨人心灵的对话》,楚图南等译,改革出版社,1995。

120.〔德〕尼采:《反基督》,陈君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121.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2.崔延强:《正义与逻各斯——希腊人的价值理想》,泰山出版社,1998。

123.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1。

124.〔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崔妙因、刘山译,商务印书馆,1986。

125.〔美〕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的终结》,郭春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26.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27.刘玉安、林聚任主编《西方社会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128.李梅:《权利与正义——康德政治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29.胡海波:《正义的追寻——人类发展的理想境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30.姚洋:《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1.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32.俞吾金:《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33.万俊人:《普世伦理的正义及其对功利价值的优先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34.徐俊忠:《“人权理想国”的解构——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对“人权宣言”的批判》,《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

135.郁建兴:《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136.郁建兴:《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37.江山:《再说正义》,《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138.马德普:《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哈耶克自由与正义思想述评》,《孝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39.杨汴南:《略论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学术界》1994年第3期。

140.倪勇:《论正义问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141.倪勇:《论正义标准》,《文史哲》2000年第1期。

142.陆沉:《公平正义:人类永恒的难题——对“自然法”观念的意义分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143.朱士群:《尼尔森的“激进平等主义”分配正义论述介》,《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

144.吴予:《法与正义之关联:一个西方文化基因演进的考察》,《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145.何显明:《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学术研究》2000年第9期。

146.王书道:《90年代正义问题研究综述》,《社会科学动态》1998年第11期。

147.姚虹:《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观》,《当代法学》2001年第10期。

148.段忠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