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7 !

参考文献

73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09~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Internet use by minors in China (2009-2010)

SSAPID:101-0875-7962-73
ISBN:978-7-5097-1546-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青少年蓝皮书的第一本,也是国内第一本关注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发展的皮书,是在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与中国社科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年度调查的基础上,由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空间,其双刃剑效应日益呈现。如何发挥其积极影响,规避其消极作用,把握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趋势,认识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问题,以及应从哪些方面建设互联网空间?本书立基于扎实的、全国性的调研数据,在翔实、充分的调查数据的支撑下,对各专题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在网络社会迅速崛起、极大影响甚至重构人类社会的今天,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关注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的皮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兼具启发性和指导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青少年蓝皮书
编 辑:桂芳;安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代前言 共同构建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中文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总报告

  客观地认识未成年人对于互联网的运用

   一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基本现状

    (一)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行为的总体特征

     1.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但使用频率不很高

     2.“家里”是未成年人上网的最主要场所

     3.相对而言,未成年人中的低年龄者更迷恋网络

     4.不同的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有较大差异

     5.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专门网站的知晓程度不高

    (二)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功能的情况

     1.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学习和交流功能最为突出

     2.绝大部分未成年人上网聊天,但频率和时长各有差异

     3.多数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且偏爱休闲型游戏

     4.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主页或博客的潮流初显

     5.七成以上未成年人收看/听网上的音视频

    (三)未成年人、父母对使用互联网的看法

     1.未成年人与父母对于网上信息真实可信度的评价不高

     2.未成年人与父母对于上网利弊的看法有所不同

     3.未成年人看家长对网络的认识与家长自身对网络的认识是一致的

     4.家庭因素对于未成年人的上网情况具有独特影响

   二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特征与问题

    1.不同类型未成年人之间的上网状况差异较大

    2.未成年人以娱乐为目的的上网行为日益增多

    3.未成年人对自己的专门网站缺乏了解

    4.较差的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三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运用互联网的建议

    1.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2.在思想观念层面上,各有关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

    3.在工作机制层面上,应该不断完善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体制

    4.在社会伦理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伦理建设

 调查篇

  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

   一 前言

   二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现状

    (一)整体情况

     1.网民超过1.26亿人,近四成人使用手机上网

     2.上网的频率和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上网频率虽逐年提高,但长时间上网的状况有所改善

     4.高龄网民逐年增加,新生网民增幅减缓

     5.家庭是最主要的上网地点,在网吧上网的比例有所下降

     6.娱乐方面的功能是主流

     7. QQ聊天最热门

     8.游戏一直受欢迎,博客成为新宠

     9.音视频内容受欢迎,对未成年人专门网站了解甚少

     10.网络课堂等使用率较低

    (二)城乡差异

     1.城市未成年人网龄较长,城乡差距逐年缩小

     2.乡镇新增未成年网民的比例大,城乡差距维持在10%左右

     3.乡镇未成年人在家上网比例低,城乡差距逐年加大

     4.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比例高,城乡差距逐年加大

    (三)群体差异

     1.高中生去网吧上网比例高,高、初中生差距逐年加大

     2.初中生每次上网时间长,两者关系不稳定

   三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龄化趋势明显,对“小小网民”行为特征所知甚少

    2.手机上网人数增长迅速,亟须研究这一现象

    3.城乡差异长期存在,数字鸿沟值得关注

    4.功能运用更重娱乐化,可转变思路考虑如何寓教于乐

    5.自我表达愿望强烈,途径逐步多样

    6.未成年人专门网站影响甚微

   四 对策建议

    1.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适合国情最重要

    2.内容分级需逐步推行,有效、可行最重要

    3.保护未成年人,而不是限制未成年人

    4.关注“小小网民”,尽早开展调查研究

    5.关注城乡差异,关心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

  未成年人的网络意识和上网动机

   一 未成年人的网络意识

    1.理性认识网络,肯定网络的积极作用

    2.对网上信息的认知度提高,具有怀疑精神

    3.对互联网作用的认知更明确,娱乐作用最重要

    4.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

    5.上网能够缓解心情、释放压力

    6.意识到网上不良信息会影响思想健康

    7.认同网上色情、暴力等内容对现实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8.对父母的担心有所感悟,觉得父母最担心他们上网耽误学习

    9.希望父母和社会对上网给予必要的监管和指导

    10.对专门网站建设有一定的期待

    11.喜欢在家上网,认为网吧氛围不适合

   二 未成年人的网络意识分析

    1.肯定互联网的作用,渴望使用互联网

    2.客观认知网上内容,对不良信息有警惕

    3.理解父母的担忧,期望建立专门网站

    4.愿意在家上网,希望得到指导

    5.娱乐、娱乐还是娱乐

   三 对策建议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制互联网整体环境

    2.建立未成年人上网的专有通道和网站

    3.完善现有的监管技术,免费提供给社会使用

    4.为农村未成年人建立上网专区

  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影响

   一 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家庭影响因素

    (一)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影响

     1.家庭因素与学生上网情况

     2.对互联网的认识和网络行为方面的代际差异减弱了家庭的监护功能

   二 家长对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态度

    (一)家长对中学生运用互联网的态度

     1.过半数家长对网上信息持怀疑态度

     2.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比较保守的态度

     3.家长最担心孩子因上网耽误学习

     4.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上网情况了解不多

     5.三成以上家长从不陪伴孩子上网

     6.多数家长认为网上不良信息和行为可能导致孩子现实中的不良行为

     7.家长对孩子最合适上网的年龄认识不一

     8.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的管理情况

     9.家长认为不懂上网知识是引导孩子的最大障碍

     10.多数家长认为对孩子上网应“给予必要指导”

    (二)家长对互联网与校园暴力之间关系的认识

     1.家长对网络不良内容、行为对孩子影响的看法

     2.家长对网络不良内容、行为对校园暴力的影响的看法

     3.家长认为影响孩子现实中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

     4.就消除互联网对校园暴力的影响家长认为应采取的措施

   三 优化家庭环境、促使未成年人积极运用互联网的建议

    (一)对国外经验的借鉴

     1.日本政府实施《青少年网络环境整备法》

     2.韩国实施的网络实名制

     3.新加坡的“家庭上网系统”和“互联网家长顾问组”

     4.德国成立“网上巡警”机构,打击色情犯罪

     5.美国的《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和《网上安全家长指南》

    (二)优化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家庭措施

     1.优化家庭功能,创造和谐家庭环境

     2.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教师对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态度

   一 教师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一)教师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1.教师上网的普及率超过90%

     2.教师上网的频率

     3.教师上网的时间长度

     4.近八成教师网龄在两年以上

     5.半数以上教师在家里上网

     6.教师偏爱网上查阅资料

     7.教师上网大多为工作

    (二)教师的网络行为及其特点

     1.教师网络行为的总体特征

     2.教师的网络交往与消费

   二 教师网络意识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对于教师自身的影响

    (二)网络对于教师自身的利弊

    (三)教师的网络意识

     1.网络可信度

     2.玩网络游戏是否有助于一个人的智力开发

     3.网上聊天是否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沟通

    (四)教师对未成年人上网的态度

     1.对于未成年人上网的基本态度

     2.上网对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利与弊

     3.认为适合青少年上网的年龄段

     4.网吧的氛围是否适合未成年人

     5.对未成年人上网应该表现出何种态度

     6.经常上网是否可以使未成年人尽早接触社会现实

     7.上网是否使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

     8.如何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互联网运用的局限

    (二)师生之间的认识差距

    (三)师生之间的网络沟通

    (四)陌生的移动互联网

   四 对策建议

    (一)针对教师的网络培训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网络沟通

    (三)探索多媒体的网络教学功能

    (四)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

 热点篇

  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发展状况

   一 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兴起

    1.社会学社区理论概述

    2.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内涵

    3.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发展历史

    4.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原因

   二 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发展现状

    1.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2.青少年网络社区的主要分类

    3.青少年网络社区的文化特点

   三 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发展趋势

    1.青少年网络社区成员的低龄化趋势

    2.青少年网络社区行为的民主化趋势

    3.青少年网络社区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四 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网络社区的现实性及其影响

    2.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社区主流文化的引导

    3.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社区的依法管理

    4.进一步加强网络社区中的行为自律

    5.推动建设一批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社区

   五 结束语

  青少年网络交往状况

   一 前言

   二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交往现状与问题

    (一)实时交往是目前青少年网民的主要网络交往方式

    (二)青少年网络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或网上结识的朋友

    (三)通过网络频繁互动的网民具有一定的规模

    (四)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呈现的自我,主要是一种开放、多元和弹性的自我

    (五)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是陌生人之间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分享的过程

    (六)青少年借助网络交往,建立起了虚拟的人际信任关系

    (七)网络语言成为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三 对策建议

    (一)通过技术和法规等手段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

    (二)社会应为青少年的网络交往塑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学校应当重视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四)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与引导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

   前言

   第一部分 网络成瘾的基本状况

    一 网瘾青少年规模和分布状况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人*

     2.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1800万人有网瘾倾向

     3.近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4.网瘾青少年分布状况

    二 网瘾青少年上网活动特征

     (一)网瘾青少年上网时长与地点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平时(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80.2分钟,网瘾程度越重的网瘾青少年平均上网时间越长

      2.重度网瘾青少年周末/节假日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比无网瘾倾向青少年多出近两小时

      3.网瘾青少年更经常去“网吧”上网,非网瘾青少年最常在“自己家里”上网

     (二)网瘾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

      1.青少年网民最主要的上网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2.将“玩网络游戏”作为主要上网目的是网瘾青少年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网瘾青少年上网活动的类型

      1.网络游戏

      2.获取信息

      3.聊天或交友

     (四)网瘾青少年网络使用创意

      1.近七成的青少年网民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

      2.近四成青少年网民会利用网络来实践一些有创意的想法

    三 网络传播中的不健康因素

     (一)对网络婚恋与网络色情的态度

      1.约七成12岁以上的青少年网民反对“浏览色情网站”

      2.非网瘾青少年更反对网络婚恋和网络色情

      3.年龄越小对网络婚恋与网络色情行为越不认可

     (二)对犯罪和不良行为的态度

      1.“抢劫他人财物”、“吸食毒品”和“偷东西”三种行为最不被接受

      2.非网瘾青少年更反对各种不良行为

      3.不以玩网游为主要上网目的的青少年更反对各种不良行为

    四 手机上网

     (一)手机上网用户规模

      1.超过半数的青少年网民使用过手机上网

      2.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青少年使用过手机上网的人比例较高

     (二)手机上网用户活动特征

      1.近半数青少年网民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半小时

      2.网瘾青少年手机上网玩游戏,非网瘾青少年手机上网通信或联络、获取信息

      3.网瘾青少年更喜欢“角色”“动作”“射击”类手机游戏,非网瘾青少年更喜欢“益智”“棋牌”类手机游戏

   第二部分 网瘾成因分析及思考

    一 网瘾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感受

     1.青少年从网络中获取情绪的安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和成就感

     2.网瘾青少年比非网瘾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强

    二 网瘾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1.网瘾青少年更加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2.网瘾青少年更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

     3.网瘾学生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如非网瘾学生

    三 网瘾青少年的家庭关系

     1.网瘾的形成与家庭关系密切关联

     2.网瘾程度越高的青少年中,单亲家庭及不与父母居住的比例越高

     3.网瘾青少年与家长沟通的程度、家庭和谐程度低于非网瘾青少年

     4.网瘾青少年的家庭管教更为严厉

     5.网瘾青少年中低教育程度的家长比例比非网瘾青少年高

   第三部分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 对青少年网民的建议——成长为“网络新公民”

     1.合理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

     2.上网目的和网上活动丰富多样

     3.选择在家里上网,避免在网吧上网

     4.避免对网络产生过度的情感依赖

     5.重视和加强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流

    二 对家长的建议——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2.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3.家庭的管教方式要恰当

     4.不要给孩子过大压力

     5.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6.家长要学会科学上网

     7.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 对学校的建议——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作用

     1.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留意青少年通过网络逃避现实的情况

     2.通过老师的鼓励与认可,避免青少年寻求网络认同

     3.开展丰富的网上活动,引导、教育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

    四 对网瘾治疗机构的建议——加强研究和师资力量

     (一)网瘾的判定

     (二)治疗的措施

      1.管理模式

      2.治疗措施

     (三)治疗的效果

     (四)对网瘾治疗机构的建议

      1.网瘾治疗机构应该强化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网瘾治疗机构需要花大力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3.网瘾治疗机构要加强与心理、教育、医疗等科研院所及机构的相互合作

      4.加强网瘾治疗行业管理和行业内的经验分享交流

    五 对相关部门的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

     1.对于网络成瘾问题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不宜过早下定论

     2.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3.制定相关法律,设立国家级预防救助中心

     4.政府应该在网瘾治疗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5.大力开发健康网游,加强防沉迷系统的建设

     6.加强青少年网站建设

  网络游戏和网吧发展现状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 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经过高速发展阶段后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时期

    (二)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1. 79.3%的青少年玩过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2.网络游戏总体上对青少年身体的负面影响不大,但也引起了部分青少年的生理疲劳和视力损伤

     3.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坏有好,2.9%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我国网吧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12万家合法网吧构成中国特色网吧行业

    (二)网吧行业已进入结构调整时期

     1.城镇分布较密而农村供给不足

     2.网吧行业由“暴利时代”滑落到“微利时代”

    (三)网吧行业对社会的影响

     1.网吧成为网民的第二大网络文化消费场所

     2.少数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具有一定相关性

   三 我国网吧、网络游戏行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网吧、网络游戏行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齐抓共管”与“重复许可”并存,管理权责不明确

     2.政策法规:“部分供给过度”与“总体供给不足”并存,立法和管理上存在盲区

     3.成效评价:政府在规范市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问题与成绩并存,社会负面评价较多

    (二)我国网吧及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

     1.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增长将会为网吧及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2.网吧与网络游戏两大行业由“蜜月期”逐步进入“疏离期”

     3.连锁网吧将是网吧行业的发展方向

   四 改进我国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状况的建议

    (一)国外网吧、网络游戏管理的经验

     1.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其借鉴

     2.我国网吧及网络游戏行业与其他国家的异同

    (二)优化我国网吧及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政策建议

     1.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行业管理的原则

     2.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

     3.优化网吧、网络游戏行业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专题篇

  校园暴力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

   一 前言

   二 当前校园暴力的现状

    (一)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现状

    (二)中学生实施校园暴力的现状

    (三)中学生的校园安全感

   三 中学生互联网运用对校园暴力的影响

    (一)分析网络暴力与校园暴力之关联的理论视野

    (二)关于网络暴力与现实暴力的调查研究结果

     1.互联网不良内容或行为影响现实及校园中的暴力的主观感受

     2.网络不良内容或行为与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四 网络时代校园暴力的新动向

    (一)校园暴力的空间拓展:由传统的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

    (二)校园暴力的影响扩大:互联网传播引发二次暴力及暴力升级

    (三)校园暴力的防治难度增加:目前尚无防控网络渗入的途径

   五 针对网络时代校园暴力新动向的对策建议

    (一)关注网络空间的校园暴力行为

    (二)关注校园暴力的旁观者

    (三)促进以法治网,维护网络秩序和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青少年网络政策法规的进展状况

   一 我国现行网络政策法规的总体情况

    (一)现行国家网络政策法规

     1.概述

     2.主要网络政策法规

    (二)青少年相关网络政策法规

     1.概述

     2.分类详述

    (三)重点政策法规

     1.全国性政策法规

     2.具有探索意义的地方政策

   二 青少年相关网络政策法规分析

    (一)青少年相关网络政策法规的基本特点

     1.以行政部门规章为主

     2.以信息内容控制和上网场所管制为主

     3.以行政手段落实为主

    (二)青少年相关网络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三)青少年相关网络政策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国外青少年网络管理经验

    (一)概况

     1.立法保护

     2.技术措施

    (二)国外青少年相关网络政策特点

    (三)国际青少年相关网络政策分类比较

     1.主张立法管制国家

     2.强调业者自律的国家

   四 亟待着重规范和加强立法的方面

    1.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2.从源头上加强规范和控制

    3.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

    4.逐步推行网络内容分级

    5.鼓励发展网络技术

    6.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维权的关注

    7.由专门的青少年网络管理部门牵头实施青少年网络管理的工作

  关于青少年与互联网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 前言

   二 主要的研究领域

    (一)青少年网络立法研究

    (二)青少年网络伦理研究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

    (四)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三 未来研究展望

 地区篇

  辽宁省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

   一 前言

   二 互联网运用的基本情况

    1.大部分人在家上网,时间有所控制

    2.互联网是主要的消遣方式

    3.对互联网的负面作用有一定认识

    4.承认不良信息对自己有影响

    5.很少使用专门网站

    6.手机使用普遍,以娱乐为主

    7.主要用手机满足快乐和交往的需求,对手机有一定依赖

    8.有人通过手机上网,并接触过色情信息

    9.认为家长不了解网络,对自己指导不够

    10.家长认为孩子上网弊大于利

    11.对孩子上网情况略有了解,希望加强监管

   三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重智轻德,忽略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2.家长对网络认识不足

    3.青少年的阶段性成长特点的问题

   四 对策建议

    1.强化青少年自我道德和法制意识

    2.发挥学校作为教育阵地的作用

    3.提高家长网络素质

    4.提高教育工作者网络应用水平

    5.提供优秀文化产品

    6.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已有的青少年活动场所

    7.开展青少年网瘾矫治工作

  南京市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一 前言

   二 南京市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

    1.上网率接近100%,大部分人在家上网

    2.娱乐为主,兼顾交流和学习

    3.常用网站与成人无显著差异,对专属网站关注度不高

    4.聊天、游戏和视频是使用热点

    5.对网上信息有一定的分辨力,认为互联网有利于学习和生活

    6.了解家长对自己上网的顾虑,认可家长适当监管

    7.家长对互联网的认可低于未成年人

    8.家长不太赞成未成年人上网,认为上中学时开始上网较合适

    9.对孩子上网进行了一定监管,会陪孩子一起上网

    10.家长在担心上网的不良影响和给予指导方面与孩子的认知一致

    11.对孩子上网情况了解不多,指导困难

   三 存在的问题

    1.父母互联网知识不足,对孩子上网情况难以监管和指导

    2.家长和孩子在互联网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3.未成年人专属网站知名度不高

   四 对策建议

    1.消除代际差异,减少父母与孩子在互联网问题上不必要的冲突

    2.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交流,积极关注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3.重视手机上网,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4.未成年人专属网站建设应有新思路

  四川省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

   一 互联网运用状况

    1.近九成未成年人使用过互联网

    2.未成年人上网场所主要是家里,其次是网吧和学校

    3.未成年人虽然网龄较长但上网频率并不高

    4.未成年人上网偏娱乐化和互动性,学习功能有弱化趋势

    5.未成年人熟悉或知晓的网站百度居首、腾讯其次

    6.建设未成年人专属网站需要内容新鲜有趣、具有探索性

    7.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的态度非常明确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对策建议

    1.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坚持以法治网

    2.管建结合,抢占网络文化高地

    3.教育为先,大力提高网络素养

  广东省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现状

   一 前言

   二 广东省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

    (一)互联网普及率高,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普遍

    (二)未成年人上网以娱乐和交友为主、获取信息和学习等为辅

    (三)手机上网成新潮

    (四)未成年人上网的某些负面因素

    (五)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网站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六)未成年人欢迎互联网的同时保持慎重态度

    (七)家长和老师比较忧虑

   三 对策建议

 附录

  我国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我国网络广播的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前言

   一 网络广播的产生背景

   二 网络广播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类别

    (二)受众情况

    (三)节目内容

     1.网络广播的节目内容

     2.网络广播节目内容来源

    (四)收听渠道

    (五)主要优势

    (六)发展不均

   三 网络广播与青少年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广播

    (二)青少年网络广播开办情况

    (三)网络广播对青少年的影响

     1.网络广播可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网络广播是青少年展示才华的新舞台

     3.网络广播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媒体素养

     4.网络广播改变了青少年的传统网络观念

     5.网络广播将成青少年网上动员的新方式

   四 网络广播存在的现实问题

    1.资金有限,难成气候

    2.技术瓶颈,不可持续

    3.版权纠纷,前景不明

    4.欣赏习惯,改变未来

    5.体制限制,束缚手脚

    6.赢利模式,尚不明晰

   五 发展网络广播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2.吸引多元资金投入

    3.强化无线广播技术研发

    4.整合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六 网络广播发展大事记

 法律声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青少年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本书是在“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承办单位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原承办单位为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共同实施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年度调查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由共青团相关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的研究成果。本书分为总报告、调查篇、热点篇、专题篇及地区篇等各篇,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全国性数据和地区典型数据为依据,从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现状、问题出发,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家庭和教师对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态度和影响、网络社区、网络交往、网络成瘾、网络游戏及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校园暴力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关系、网络政策法规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空间,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在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娱乐和社会参与过程中已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有害信息和负面影响如暴力和色情内容、网络过度依赖等,也极大地危害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此,专家学者对未成年人运用互联网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从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网络伦理建设、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等有关责任层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2010。

田瑜、李建峰:《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教育服务青少年的途径探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1期。

颜剑雄:《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王华:《郑州市中学生家庭网络教育资源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江宇、黄刚:《家庭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影响——一项关于北京市中学生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雷雳、李宏利:《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心理学报》2004年第3期。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李玉朝:《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双重影响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王丽君:《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郝若平、崔士军:《未成年人上网状况调查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9期。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1/。

《青少年网络安全成全球化问题,各国打击网络色情》,中国经济网,2010年1月6日,http://edu.ce.cn/young/campus/201001/06/t20100106_20749175_1.shtml。

M.波斯特(2000),《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

陈竞存、陈之虎(1998),《从“青少年网上行为研究”看本地网上群组的形成》,《青年研究学报》第2期。

陈俞霖(2003),《网路同侪对N世代青少年的意义:认同感的追寻》,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傅仰止(1997),《电脑网路中的人际关系:以电子邮件传递为例》,http://www.ios.sinica.edu.tw/pages/seminar/infotec2/info2-9.htm。

华莱士(2001),《互联网心理学》,谢影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黄厚铭(2001),《虚拟社区中的身份认同与信任》,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黄少华、陈文江(2002),《重塑自我的游戏: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兰州大学出版社。

黄少华、翟本瑞(2006),《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A.吉登斯(2001),《亲密关系的变革》,陈永国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A.吉登斯(1998),《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三联书店。

E.葛温妮(1999),《爱上电子情人》,何修宜译,台北商周出版社。

M.卡斯特(2003),《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M.卡斯特等(2001),《因特网的未来:一切都将再次发生变化》,《国外社会科学文摘》第2期。

J.梅罗维茨(2002),《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M.史洛卡(1998),《虚拟入侵:网际空间与科技对现实之冲击》,张义东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

陶慧娟(2004),《网路交友互动分析:网路人际关系的虚幻与真实》,台北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

S.特克(1998),《虚拟化身:网路空间的身份认同》,谭天等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

G.瓦伦丁、S.L.霍尔韦(2003),《网络少年:青少年的网络和非网络世界》,《解读数字鸿沟:技术殖民与社会分化》,曹荣湘等译,上海三联书店。

吴筱玫(2003),《解析MUD之空间与时间文化》,《新闻学研究》第76期。

叶玫君(2004),《年轻族群行动文字简讯使用研究初探》,《资讯社会研究》第6期。

杨中芳、彭泗清(1999),《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社会学研究》第2期。

Blau,P.M.(1977),Inequality and Heterogeneity:A Primitive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New York:Free Press.

Katz,J.E. & R. Rice(2002),Syntopia:Access,Civic Involce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the Net,B. Wellman & C. Haythornthwaite. eds.,The Internet in Everyday Life.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Kiesler,S. et al.(2002),Internet Evolution and Social Impact,It & Society,(1).

Kraut,R. et al.(1998),Internet Paladox: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9).

Nie,N.H. & L. Erbring(2000),Internet and Society,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arks,M.R. & K. Floyd(1996),Making Friends in Cyberspace,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4).

Putnam,R.D.(2000),Bow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New York:Simon & Schuster.

Rheingold,H.(1993),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New York:Addison-Wesley.

Smith,A. & P. Kollock. eds.(1999),Communities in Cyberspace,London:Routledge.

Walther,J.B.(1992),Interpersonal Effects in Computer-mediated Interaction:A Relational Perspective,Communication Research,(19).

Walther,J.B.(1996),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mpersonal,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1).

Wellman,B.(1997),An Electronic Group is Virtually a Social Network,S. Kiesler,ed.,Culture of the Internet,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ellman,B. & M. Gulia(1999),Virtual Communities as Communities:Net Surfers Don’t Ride Alone,M.A. Smith and P. Kollock,eds.,Communities in Cyberspace,London:Routledge.

孙召路:《网络暴力与少年暴力:从涵化理论说起》,《青少年研究》2004年第2期。

王玲宇、张国良:《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影响——对上海市中学生的调查》,《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5期。

杨丽芬:《今日的校园伦理——校园暴力事件省思》,《高市译声》1992年第2期。

Galtung,Johan.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 of Peace Research to the Study of Violence:Typologies. Violence and Its Causes,Paris:UNESCO,1981.

唐晓昱:《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Ann Stueve,Kimberly Dash,Lydia O’Donnell,Parisa Tehranifar,Renée Wilson-Simmons,Ronald G. Slaby and Bruce G. Link. Rethinking the Bystander Role in School Violence Prevention. Health Promot Pract,2006,Vol.7.

吴德群:《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综述》,《今日南国》2009年第11期。

匡文波:《论网络文化》,《图书馆》1999年第2期。

向英明:《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图书馆》2004年第1期。

汪盛科、张芝萍:《网络文化冲击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第11期。

孙小龙、刘丰杰:《青少年网络犯罪法律成因及其规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王金山:《网络伦理本土化发展的两大维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李化树、杜宇、林大永:《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9期。

郗杰英、郭开元:《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矫治》,《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12期。

杨彦春、祝卓宏:《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的精神病理机制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5期。

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

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赵晓冬:《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国市场》2007年第10期。

杨彦平等:《团体心理辅导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矫治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3期。

张海青:《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期。

韩铮:《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因素分析》,《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第6期。

国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综述》,《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29期。

张鑫鑫:《青少年学生网络德育的思考》,《中小学电教》2009年第12期。

包丽萍:《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警官文苑》2007年第1期。

刘士国:《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对策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孙小龙、刘丰杰:《青少年网络犯罪法律成因及其规制》,《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郝如建:《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对策思考》,《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简 介: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主持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最新成果。全书结合本年度区域最新数据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新情况、新特点,针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和规制的不同主体、不同侧面,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网络安全、网络文化、相关政策法规等进行了建设性思考和研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5月

简 介:本书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牵头,根据“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相关承办单位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年度调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共青团相关机构、科研团体、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未成年人与互联网运用的研究成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简 介: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的最新成果。本次调查首次对未成年人阅读实践情况做出研判。书中以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意识、网络交往、网络空间自我表达、网络学习、网络热点应用等热点现象作为分析重点,结合近十年来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的最新成果。本次调查首次对未成年人阅读实践情况做出研判。书中以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意识、网络交往、网络空间自我表达、网络学习、网络热点应用等热点现象作为分析重点,结合近十年来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本书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牵头,根据“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相关承办单位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年度调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共青团相关机构、科研团体、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未成年人与互联网运用的研究成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简 介: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的最新成果。本次调查首次对未成年人阅读实践情况做出研判。书中以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意识、网络交往、网络空间自我表达、网络学习、网络热点应用等热点现象作为分析重点,结合近十年来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的最新成果。本次调查首次对未成年人阅读实践情况做出研判。书中以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网络意识、网络交往、网络空间自我表达、网络学习、网络热点应用等热点现象作为分析重点,结合近十年来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